科粤版九年级化学下册 6.2 金属的化学性质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验证镁、铜的金属活动性顺序,下列试剂不能选用的是( )
A.MgSO4溶液 B.KCl溶液
C.稀盐酸 D.CuCl2溶液
2.将适量的铜粉和镁粉的混合物放入一定量的硝酸银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固体物质和无色滤液,则关于滤出的固体和无色滤液的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含有银和铜,一定不含镁
B.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含有银,可能含有铜和镁
C.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银和硝酸镁,一定没有硝酸铜
D.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镁,一定没有硝酸银和硝酸铜
3.下列不能与稀盐酸反应的金属是
A.Cu B.Zn C.Al D.Mg
4.向AgNO3、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充分反应,过滤。下面对反应结果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A.若反应后溶液为蓝色,滤渣中一定不含有Zn
B.若反应后溶液为蓝色,滤渣中一定含有Ag,可能含有Cu
C.若反应后溶液为无色,滤渣中一定含有Ag和Cu
D.若反应后溶液为无色,滤渣中一定不含有Zn
5.现有等质量甲、乙、丙三种金属,分别放入三份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足量稀硫酸中,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已知甲、乙、丙在生成物中化合价均为+2价)。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金属活动性:乙>甲>丙 B.生成氢气的质量:甲>乙>丙
C.相对原子质量:乙>丙>甲 D.消耗硫酸的质量:甲>乙>丙
6.下列盐可由金属和盐酸反应直接制得的是( )
A.CuCl2 B.AlCl3 C.FeCl3 D.AgCl
7.下列验证Zn、Fe、Ag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实验方案中(“-”表示未进行金属与盐溶液之间的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选项 金属 盐溶液 A B C D
ZnSO4溶液 - Fe Ag Fe
FeSO4溶液 Zn Ag Zn -
AgNO3溶液 Fe - - Fe
A.A B.B C.C D.D
8.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2H2+O2=2H2O
B.2NaOH+H2SO4=Na2SO4+H2O
C.2Fe+6HCl=2FeCl3+3H2↑
D.2KMnO4K2MnO4+MnO2+O2↑
9.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将一块不纯的铁片5.6g投入到足量的稀盐酸中,充分反应后生成了0.2g气体,则该铁片中混有的杂质一定不可能是( )
A.铝和锌 B.镁和锌 C.镁和铜 D.锌和铜
10.一定质量的锌、铁分别和等量的盐酸反应,产生氢气质量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t1时,产生氢气的质量锌比铁大
B.t1时,产生氢气的速率锌比铁大
C.t2时,参加反应锌的质量与铁相同
D.t2时,锌、铁消耗的盐酸质量相同
11.两个烧杯中装有等质量的金属锌和镁,然后分别逐渐加入同浓度的稀硫酸,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加入硫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图反映出镁比锌的金属活动性强
B.a点时,两个烧杯中的酸都恰好完全反应
C.b点时,两个烧杯中产生氢气的质量相等
D.c点时,两个烧杯中都有金属剩余
12.为了验证镁、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只需进行其中三个就能达到实验目的,你认为不必进行的是
A.将镁片放入稀盐酸中
B.将铜片放入稀盐酸中
C.将镁片放入硝酸银溶液中
D.将铜片放入硝酸银溶液中
13.下列四种金属中,能与稀H2SO4反应放出H2的是( )
A.Cu B.Ag C.Zn D.Hg
14.锡(Sn)是“五金”之一,它的金属活动顺序位于铁和铜之间,则下列反应一定不会发生的是
A.Mg+Sn(NO3)2═Mg(NO3)2+Sn
B.Sn+H2SO4═SnSO4+H2↑
C.Sn+Hg(NO3)2═Sn(NO3)2+Hg
D.Sn+ZnSO4═SnSO4+Zn
15.某化学兴趣小组为验证Ag、Fe、Cu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操作.其中可以达到实验目的的组合是
A.①③ B.②④ C.④⑤ D.②③
16.现有甲、乙、丙三种金属,先将三者分别加入到硫酸亚铁溶液中,只有甲可使溶液中析出铁单质。再将三者加入到硝酸银溶液中,只有乙不能使溶液中析出银单质,则三者的金属活动性从强到弱的顺序是
A.甲>乙>丙 B.乙>甲>丙 C.甲>丙>乙 D.无法判断
二、综合应用题
17.金属材料在我们的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1)钢铁是目前使用最多的金属材料。生铁和钢是含碳量不同的两种铁合金,生铁的含碳量___________(填“高于”“等于”或“低于”)钢的含碳量。
(2)2021年初,我国成功研制出首台3.35米直径的铝锂合金运载火箭大型贮箱工程样机,有望显著提升火箭运力。铝锂合金的密度比钢铁要___________,硬度比纯铝要___________。
(3)为回收含Fe(NO3)2、Cu(NO3)2、AgNO3的废液中的Ag,制定实验流程如下。
①步骤I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②除水、AgNO3外,滤液C中还有___________。(填化学式)
③若经过步骤Ⅳ后得到了43.2g的Ag,则a=___________。
④如果将步骤I中的Cu原子换成同样个数的Fe原子,则最后得到的Ag的质量___________(填“会”或“不会”)改变,因为___________。
18.化学在生产、生活、交通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1)为了全民的健康,我国推广使用强化铁酱油,这里的“铁”指的是______。(填“单质”、“元素”或“原子”)
(2)许多家庭做饭用罐装的“煤气”作燃料,罐中所装的是液化石油气。
①它是石油化工的一种产品。石油属于______能源(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
②若厨房失火时,移走“煤气罐”,这是利用了______原理灭火(填序号)。
A.清除可燃物 B.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 C.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3)压缩天然气(CNG)是我县正在推广的出租车燃料,它具有燃烧效率高、污染小的优点,写出天然气主要成分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4)连云港市政府倡导居民骑自行车“低碳出行”,采用碳纤维材料制造的自行车轻便、机械强度大,这应用了碳纤维的______(填“物理”或“化学”)性质;自行车采用铝合金材料,用化学方程式解释金属铝具有较强抗腐蚀性的原因______。
(5)以黄铁矿为原料(主要成分是FeS2)为原料,生产硫酸的简要流程图如下:
①将黄铁矿粉碎,目的是______。
②流程中SO2转化为SO3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③得到的炉渣(Fe2O3)在工业上可用来炼铁,用含Fe2O380%的炉渣200 t,理论上可炼出含有杂质3﹪的生铁______t(精确到0.1t)。
(6)小刚通过实验探究得知以下两组物质均能发生反应:
Ⅰ、铁和硫酸铜溶液 Ⅱ、铝和硫酸亚铁溶液
①Ⅰ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反应类型为______反应。
②铁、铝、铜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_。
③小刚继续探究某未知金属X与铁、铜的活动性强弱关系,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并对实验结果进行预测。下列实验方案及预测如果与事实相符,就可以判断出X、铁、铜金属活动性强弱顺序的有______(填序号)。
A.将X放入CuSO4溶液中能反应
B.将X放入CuSO4溶液中不能反应
C.将X放入FeSO4溶液中能反应
D.将X放入FeSO4溶液中不能反应
E.将X放入FeSO4溶液中不能反应,放入CuSO4溶液中能反应
19.人类文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同金属和金属材料关系十分密切。
(1)黄铜(铜锌合金)是我国古代使用较早的合金,下列关于黄铜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黄铜硬度比铜大 B.黄铜熔点比铜高 C.黄铜不会被腐蚀
(2)铜、铁、铝都是人类广泛使用的金属,但是被开发和利用的年代不同,从化学反应的角度看,决定开发年代先后顺序的关键因素是______(写出一条即可)。
(3)利用黄铜制造机械零件时会产生大量黄铜渣,其主要含有Cu、Zn、CuO和ZnO。为从黄铜渣中回收种金属并制得ZnSO4固体,某小组设计如下方案:
①溶液B中的溶质成分是______。
②固体C与X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③操作Ⅰ和操作Ⅱ中都要用到一种玻璃仪器,该仪器在操作Ⅱ中的作用是什么?______。
(4)过氧化钠(Na2O2)可用于呼吸面罩中作为氧气的来源。它能与水反应生成一种碱和氧气,也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一种盐和氧气。
①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②使用一段时间后,小明将呼吸面罩中的过氧化钠放入水中,在此过程中无气泡产生,请设计实验检验溶液中溶质的成分______(简要写出实验步骤、现象及结论)。
(5)金属铝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反应式为。若将5.4g铝加入到80g氢氧化钠溶液中两者恰好完全反应,则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______
20.分金属于机金属板中含有Fe、 Cu、 Au、 Ni(银银白色金属等金属,如图是某工厂回收部分金属的流程图。已知2Cu+O2+2H2SO42CuSO4+2H2O
(1)操作①的名称是_____。
(2)固体A的化学式为_____;滤液②中所含的金属阳离子为_____。
(3)写出滤液③和铁粉发生反应的一个化学方程式_____;该反应的基本类型为 _____反应。
(4) Cu、Fe、 Ni在溶液中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依次是_____。
(5)另有同学乙将一定质量的锌粒投入含有Cu(NO3)2 和Fe(NO3)3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若滤液中除了水之外,只含有一种物质,则滤渣中一定含有_____。
(6)铝合金广泛应用于生活中,兴趣小组同学称取20g铝合金粉末于烧杯中,将400g稀硫酸分四次加入(每次加入100g),充分反应,测得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假设该铝合金中只有铝能与稀硫酸反应,其他成分不与稀硫酸反应)则m=_____, 铝合金样品中铝的质量分数为_____。
实验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加入稀硫酸的质量(g) 100 100 100 100
烧杯中剩余物的质量(g) 119.2 218.4 318.0 m
21.(1)“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工作进展会传来消息,在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又有新的收获:新发现的6座“祭祀坑”,出土文物500余件,再次惊艳考古界。
①铜尊长65公分,是三星堆出上规模最大的一件青铜器。青铜是铜锡合金,我国早在西汉就有关于湿法炼铜的记载,请写出用铁和硫酸铜溶液为原料进行湿法炼铜的化学方程式______;该化学反应属于______(选填“分解反应”“化合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之一)。
②某小组欲探究铁和铜的金属活动性差异,他们将铁丝和铜丝分别放入两支分别盛有稀盐酸,稀硫酸的试管中,如图所示。观察反应现象,分析并得出结论。请指出该实验设计的不合理之处______。
(2)某同学发现盥洗室里的铜制水龙头表面出现了一层绿色的锈渍,经查阅有关资料,这层锈渍的主要化学成分是碱式碳酸铜,化学式为Cu2(OH)2CO3。现取少量碱式碳酸铜固体,放入干净的烧杯中,逐渐滴入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H2SO4溶液,化学反应方程式为:。滴入该H2SO4溶液的质量和反应产生气体的质量关系曲线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当滴入上述H2SO4溶液120g(即图中B点)时,烧杯内溶液中大量存在的阳离子为______(写离的子符号)。
②当滴入上述H2SO4溶液100g(即图中A点)时,试通过计算,求此时所得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______。
22.我国探月工程“嫦娥五号”探测器首次从月球带回约1731g月壤,国家航天局同步发布了《月球样品管理办法》。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嫦娥五号”探测器的关键部件采用铝合金而不采用纯铝,原因是________。
(2)月球制氧机利用月球土壤制备出氧气,用于未来人类移民。月球制氧机可使用太阳能电池板,将丰富的太阳光能转换成______能,月壤中一定含有____(填“氧气”或“氧元素”)。
(3)月壤样品中发现核聚变发电的理想原料氦﹣3,其原子核中质子数为2、中子数为1,氦原子中的核电荷数为____,氦与其它物质____(填“容易”或“不易”)发生化学反应。
(4)月球表面富含钛铁矿,钛因其硬度大、熔点高、常温下耐酸碱、耐腐蚀等优良的性能,被誉为“未来金属”。工业上以钛铁矿为(主要成分为钛酸亚铁FeTiO3)为原料生产钛,其主要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
①写出镁在高温下与TiCl4反应生成钛和氯化镁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此反应说明金属钛的活动性比镁_________(填“强”或“弱”)。
②上述生产过程中得到的金属钛中混有少量金属杂质,可加入____ 除去(填试剂名称)。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2.B
3.A
4.D
5.C
6.B
7.C
8.D
9.D
10.C
11.D
12.C
13.C
14.D
15.D
16.C
17.(1)高于
(2) 小 大
(3) Cu+2AgNO3=Cu (NO3)2+2Ag Cu (NO3)2 设加入铜的质量为x
解得x=12.8g
若经过步骤Ⅳ后得到了43.2g的Ag,则a=12.8g
不会 铜和硝酸银反应生成银和硝酸铜,铁和硝酸银反应生成银和硝酸亚铁,1个铜原子生成2个银原子,1个铁原子生成2个银原子,铜和铁是等效的,所以最终都得到2个银原子
18.(1)元素;
(2) 不可再生 A
(3)
(4) 物理
(5) 增大反应面积,使反应充分进行 115.5t
(6) 置换 Al>Fe>Cu BCE
19. A 金属活动性强弱 H2SO4、ZnSO4、CuSO4
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取适量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钙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含碳酸钠,静置,向上层清液中加入无色酚酞试液,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说明含氢氧化钠; 解:设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是x
x=10%
20. 过滤 Cu、Fe Fe2+ Fe+CuSO4=FeSO4+Cu 置换 Fe>Ni>Cu Cu、Fe 418.0g 90%
21. CuSO4+Fe=Cu+FeSO4 置换反应 选用酸的种类不同 Cu2+、H+ 16g
22. 铝合金的硬度等机械强度要大 电 氧元素 2 不易 2Mg+TiCl4Ti+2MgCl2 弱 稀盐酸或稀硫酸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