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单元盐 化肥测试卷--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word版 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十一单元盐 化肥测试卷--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word版 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3.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03-28 22:12: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十一单元《盐 化肥》测试卷
一、单选题(共15小题)
1.下列操作能够反应,且没有明显现象的是(  )
A. Na2CO3溶液加入澄清石灰水中
B. Fe2O3加入NaOH溶液中
C. 稀HCl滴入Ba(OH)2溶液中
D. CO2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2.根据你的经验,下列家庭小实验不能成功的是(  )
A. 用自制净水器把浑浊的河水变为澄清的水
B. 用加热的方法修补电木插座
C. 用电池上的“锌皮”与食醋反应制氢气
D. 用小苏打和柠檬酸自制汽水
3.一定条件下,下列各组内物质两两混合后都能发生化学反应的一组是(  )
A. 氢气、氧化铜、稀盐酸
B. 锌粒、硝酸银溶液、氯化镁溶液
C. 碳酸钠溶液、稀硫酸、澄清石灰水
D. 二氧化碳、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钾溶液
4.常温下,有反应:M+N→盐+水,其中M、N的类别不可能是(  )
A. 酸、碱
B. 单质、氧化物
C. 氧化物、酸
D. 氧化物、碱
5.下列措施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是(  )
①研发易降解生物化肥 ②限制生产含磷的洗衣粉 ③田 间焚烧秸秆 ④应用高效洁净的能源 ⑤加快化石燃料的开发与使用
A. ①③⑤
B. ①②④
C. ②③⑤
D. ②④⑤
6.小明发现他家的麦苗春季返青时有大量死亡的现象,经询问家人得知,今年冬天太冷,又加上下雪少,所以会造成这种现象,不过一位有经验的农民伯伯告诉他,如果适时施某种肥料可以缓解这种现象,小明需要选择的肥料是(  )
A. CO(NH2)2
B. KCl
C. Ca(H2PO4)2
D. KNO3
7.下列实验结论正确的是(  )
A. 向某无色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溶液变红,则该溶液一定是碱的溶液
B. 将饱和硫酸铵溶液加入鸡蛋清中,析出白色固体,说明蛋白质发生了变性
C. 向稀硫酸中滴入几滴NaOH溶液,再滴加CuSO4溶液,不一定有蓝色沉淀生成
D. 氮肥中加熟石灰研磨,一定能闻到刺激性气味
8.下列做法不会危害人类健康的是(  )
A. 用亚硝酸钠代替食盐作调味剂
B. 霉变的花生洗净后继续食用
C. 制糖工业中,利用活性炭来脱色以制白糖
D. 为改善食品口味,任意使用食品添加剂
9.下列各组离子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A. H+ K+ CO
B. Mg2+ Cl- OH-
C. Cu2+ SO H+
D. Ba2+ Na+ SO
10.初中化学的很多反应可以表示为甲+乙=丙+丁,其中甲、乙、丙、丁既可能是单质也可能是化合物。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若甲、乙、丙、丁均是化合物,则该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
B. 若甲、乙、丙分别是酸、碱、盐,则丁一定是水
C. 若甲是一氧化碳,乙是金属氧化物,则丙一定是二氧化碳
D. 若甲是锌,丙是氢气,则乙一定是稀硫酸
11.列物质中,一般不跟其他物质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是(  )
A. KNO3
B. NaCl
C. CuSO4
D. Mg(OH)2
12.2015年“世界地球日”的中国主题是“珍惜地球资源,转变发展方式——促进生态文明,共建美丽中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为提高农作物产量,大量施用农药和化肥
B. 空气污染指数越大,空气质量越好
C. “水华”与“赤潮”诱发的根源不同
D. 采用“绿色化学”工艺,使原料尽可能转化为所需要的物质
13.将下列各组物质的稀溶液混合,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是(  )
A. K2SO4和CuCl2
B. NaOH和CuSO4
C. HCl和Ba(OH)2
D. BaCO3和HCl
14.依据你学过的化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经常用水冲洗自行车可以防锈
B. 氯化铵与熟石灰混用
C. 用食醋除水壶中的水垢
D. 把铁锈放入稀盐酸中,溶液变浅绿色
15.有失去标签的硫酸、氢氧化钙、氢氧化钠三瓶溶液,现有下列试剂,可以一次性予以区分开来的是(  )
A. 酚酞试液
B. 石蕊试液
C. 碳酸钠溶液
D. 金属锌
二、填空题(共3小题)
16.某园林工人配制波尔多液时,将胆矾(CuSO4·5H2O)晶体、生石灰(CaO)分别与水按1∶50的质量比混合(胆矾溶于水得到CuSO4溶液),然后把得到的两种液体在木桶里混合并充分搅拌。
(1)配制波尔多液不用铁桶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两种液体在木桶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要检验所配的波尔多液中是否还含有CuSO4,实验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某化工厂排出的废水透明、澄清、略显蓝色。一同学取少量废水,加入过量的盐酸,有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生成。过滤,所得的滤液分成两份,一份滤液中加入稀硫酸,也有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生成;另一份滤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产生蓝色沉淀。试回答:
(1)用化学式回答:加入过量的盐酸,生成的白色沉淀是________;生成的蓝色沉淀是________。
(2)废水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________(填编号)。
A.氯化物 B.硫酸盐
C.硝酸盐 D.碳酸盐
(3)该同学设计了一个从废水中除去重金属离子的实验方案如下[已知白色的Fe(OH)2固体在潮湿的空气中可生成红褐色的Fe(OH)3]:
①金属X为________,固体A中一定含有的物质为(写化学式)________。
②B溶液中的溶质一定含有________和________(填序号字母)。
A.K2CO3B.Fe(NO3)2
C.MgCl2D.Ba(NO3)2
18.已知A、B、C、D、甲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甲为参与大气循环的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反应条件省略)。
(1)若A、B的组成元素相同,则甲为________(填化学式)。
(2)若反应②为复分解反应,则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计算题(共1小题)
19.某纯碱样品中含有少量NaCl,小丽同学取该样品23 g全部溶解于150 g水中,再逐滴加入160 g稀盐酸,反应中产生的气体的质量与盐酸的用量关系如图所示。(提示:相关反应为Na2CO3+2HCl===2NaCl+H2O+CO2↑)
计算当恰好完全反应时:
(1)产生的二氧化碳的质量是________克。
(2)此时所得到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___(写出必要的计算过程,结果保留到0.1%)。
答案解析
1.【答案】C
【解析】A项,Na2CO3溶液加入澄清石灰水中会生成白色沉淀,错误;B项,Fe2O3加入NaOH溶液中,二者不发生反应,错误;C项,稀HCl滴入Ba(OH)2溶液中,发生中和反应,但没有沉淀和气体产生,没有明显现象,正确;D项,CO2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溶液会变浑浊,错误。故选C。
2.【答案】B
【解析】解答此类问题需要注意到,实验在原理上可行,并且实验所需要的器材、药品在生活中可以得到,这才能保证家庭小实验的成功。A项,采取把浑浊的河水静置沉淀后进行过滤的方法即可获得澄清的水,过滤时可使用细沙、棉花等作过滤层,该实验能成功完成,正确;B项,电木受热不能发生熔化,不具热塑性,所以,不可能完成用加热的方法修补电木插座,错误;C项,电池上的“锌皮”中的锌能与食醋中的醋酸反应生成氢气,所以,用电池上的“锌皮”与食醋反应制氢气的小实验能成功实现,正确;D项,生活中所使用的小苏打含有碳酸根,能与柠檬酸发生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所以,把这两种物质同时溶于水中即可得到汽水,正确。
3.【答案】C
【解析】A项,在该组中,氢气和稀盐酸不反应,错误;B项,在该组中,锌和氯化镁不反应,错误;C项,碳酸钠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稀硫酸和氢氧化钙发生中和反应,正确;D项,在该组中,二氧化碳和氯化钾不反应,氢氧化钠和氯化钾不反应,错误。故选C。
4.【答案】B
【解析】A项,酸和碱会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正确;B项,单质和氧化物能反应,但不可能生成盐和水,错误;C项,金属氧化物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正确;D项,非金属氧化物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正确,故选B。
5.【答案】B
【解析】①研发易降解的生物农药能减少污染物的排放,符合题意,故①正确;②含磷洗衣粉能污染水体,所以限制生产含磷的洗衣粉,符合题意,故②正确;③田间焚烧秸秆增加二氧化碳、烟的排放,污染环境,不符合题意,故③错误;④应用高效洁净的能源转换技术,可以节约能源,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符合题意,故④正确;⑤大量使用化石燃料会排放出大量的废气、烟尘造成环境污染,不符合题意,故⑤错误。故选B。
6.【答案】C
【解析】根据题意可知,植物的抗旱,抗寒能力不行,而磷不仅可以促进植物的生长,还可增强植物的抗寒抗旱能力,故选C。
7.【答案】C
【解析】A项,运用酚酞的性质判断;B项,运用盐能使蛋白质析出解答;C项,根据发生的反应进行解答,氢氧化铜不能在酸溶液中存在;D项,根据氮肥中不一定含有铵根离子判断。
8.【答案】C
【解析】A项,根据亚硝酸钠的毒性分析判断;B项,根据霉变的花生中含有黄曲霉素分析判断;C项,根据活性炭的吸附性分析判断;D项,根据食品添加剂应该适量使用分析判断。
9.【答案】C
【解析】A项,因H+、CO能结合生成水和气体,则不能共存,错误;B项,因Mg2+、OH-结合生成沉淀,则不能共存,错误;C项,该组离子之间不反应,能大量共存,正确;D项,因 Ba2+、SO结合生成沉淀,则不能共存,错误。故选C。
10.【答案】B
【解析】A项,若甲、乙、丙、丁均是化合物,则该反应也可能不是复分解反应,如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不属复分解反应,错误;B项,酸与碱的反应属中和反应,生成的是盐和水,正确;C项,若甲是一氧化碳,乙是金属氧化物,则丙可能是金属或二氧化碳,错误;D项,若甲是锌,丙是氢气,则乙可能是盐酸,错误。故选B。
11.【答案】A
【解析】A项,由与钾盐、硝酸盐都易溶于水,硝酸钾与其他物质不能形成沉淀、气体或水,一般不会与其他物质发生复分解反应,正确;B项,NaCl与硝酸银溶液相互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钠,能发生复分解反应,错误;C项,CuSO4能与氢氧化钡或可溶性钡盐相互交换成分生成硫酸钡沉淀,能发生复分解反应,错误;D项,氢氧化镁能与酸相互交换成分生成水,能发生复分解反应,错误。故选A。
12.【答案】D
【解析】A项,大量使用农药化肥会引起环境污染,错误;B项,空气污染指数越大,空气质量越差,错误;C项,“水华”与“赤潮”诱发的根源都是水中营养元素过量引起的,错误;D项,采用“绿色化学”工艺,使原料尽可能转化为所需要的物质,能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正确。故选D。
13.【答案】A
【解析】A项,K2SO4和CuCl2溶液混合时,既无沉淀又无水也无气体产生,不会发生复分解反应,正确;B项,NaOH和CuSO4混合时,可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可以发生复分解反应,错误;C项,HCl和Ba(OH)2溶液混合时,有水生成,可以发生复分解反应,错误;D项,BaCO3和HCl溶液混合时,可生成水、二氧化碳气体,既有水又有气体,可以发生复分解反应,错误。故选A。
14.【答案】D
【解析】A项,用水冲洗自行车时,自行车与水和氧气充分接触,容易生锈,错误;B项,氯化铵属于氮肥,能和熟石灰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氨气,从而降低肥效,所以氯化铵不能与熟石灰混用,错误;C项,食醋中含有醋酸,醋酸显酸性,能和水垢中的碳酸钙、氢氧化镁反应,从而除去水垢,正确;D项,铁锈中的氧化铁和稀盐酸反应能生成氯化铁和水,形成氯化铁溶液,溶液是黄色的,错误。故选D。
15.【答案】C
【解析】三种待检物质分别属于酸和碱两类物质,因此仅用指示剂来鉴别显然是不行的。锌属于活泼金属,只能和酸发生反应,故也无法将两种碱区分开来。而碳酸钠,既能和硫酸反应产生大量的气泡,又能和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因此,可用碳酸钠来区分三种物质。
16.【答案】铁能与硫酸铜发生置换反应(或Fe+CuSO4===Cu+FeSO4) Ca(OH)2+CuSO4===CaSO4+Cu(OH)2↓ 将一根光亮的铁丝插入波尔多液中,观察铁丝表面是否变红
【解析】生石灰与水发生反应,生成氢氧化钙;
硫酸铜溶液与石灰水的混合溶液称为波尔多液,其中硫酸铜溶液能与铁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而使波尔多液失去药效。
17.【答案】(1)AgCl Cu(OH)2 (2)C (3)①Fe Ag、Cu、Fe ②B D
【解析】(1)加入过量的盐酸,生成的白色沉淀是AgCl;产生蓝色沉淀Cu(OH)2;(2)废水中含有银离子和铜离子,那么废水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硝酸盐,故选C;(3)已知红褐色固体,可知X是金属铁,铁把银、铜置换出来,故固体A为Ag、Cu和Fe;又由于加入过量的铁和出现的白色沉淀,所以B溶液中一定有Fe(NO3)2和Ba(NO3)2。
18.【答案】(1)O2 (2)Ca(OH)2+Na2CO3===CaCO3↓+2NaOH
【解析】(1)根据A、B、C、D、甲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甲为参与大气循环的物质,所以甲是氧气或二氧化碳,若A、B的组成元素相同,A和甲反应生成B,所以A是一氧化碳,B是二氧化碳,甲是氧气,C可以是氧化铜,氧化铜和一氧化碳加热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所以D是铜,铜和氧气加热生成氧化铜,然后将推出的物质进行验证即可。
(2)根据A、B、C、D、甲是初中化学研究中常见的五种物质,甲为参与大气循环的气体,甲可能是氧气或二氧化碳,反应②为复分解反应,甲可能是二氧化碳,A、C是氢氧化钙或碳酸钠,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A和二氧化碳反应会生成B,所以A是氢氧化钙,B是碳酸钙,C是碳酸钠,D是氢氧化钠,然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带入转化关系中验证即可。
19.【答案】(1)8.8
(2)解:设参加反应的的质量为x,反应生成的NaCl的质量为y
x=21.2 g,y=23.4 g
反应后所得NaCl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答: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NaCl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8.4%。
【解析】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