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木鼓歌》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这首歌曲表现了佤族人民欢乐歌舞的动人场面,同时也抒发了佤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与赞颂。歌曲为一段体,羽调式。曲调明快、跳跃,具有舞蹈性节奏。八分附点节奏、十六分音符、八分休止符和四分休止符的运用,使得整首歌曲充满了抑扬顿挫。歌曲中具有劳动特点的节奏,仿佛再现了劳动中一领众和的情景,充分显示了佤族人民豪爽、粗犷的性格。歌曲运用了很多重复的手法,衬词的运用也突显了佤族民歌特有的味道。调式的游移是佤族文化与多民族文化融合的标志,演唱歌曲时如果能在歌曲休止的地方加入打击乐,并配以简单的舞步,会使演唱歌曲的气氛更加热烈。
教学目标
1、学生能以欢快、活泼的情绪,饱满而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木鼓歌》并积极主动的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2、学生能积极参与小组合作活动,即兴创编鼓点为歌曲伴奏,体验合作学习带来的愉快感受。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学生能以欢快、活泼的情绪,饱满而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木鼓歌》,并积极主动的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教学难点:
学生能积极参与小组合作活动,即兴创编鼓点为歌曲伴奏,体验合作学习带来的愉快感受教学
辅助工具:
多媒体课件、电子琴
教材分析
木鼓是佤族特有的一个鼓种,歌曲《木鼓歌》表现了佤族人民欢乐歌舞的场面,佤族人民唱起欢乐的《木鼓歌》跳起轻快的佤族木鼓舞,尽情抒发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之情。歌曲为一段体,羽调式。曲调明快、跳跃、具有舞蹈性节奏。歌曲运用了很多重复的手法,衬词的使用也增添了佤族民歌特有的味道。歌曲表达了佤族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赞美及歌颂。
学情分析
这节课所面对的是五年级的学生,通过几年的音乐学习,他们已经有了较强的体验、感受、探索、创造音乐的能力,也具有一定的识谱和拍击节奏的能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让学生欣赏鼓乐视频后,回答问题:
1.这首乐曲的主奏乐器是什么?
2.鼓的演奏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设计意图: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起学生对鼓乐文化的兴趣,然后将这种兴趣转移到对本课的学习中。
3.介绍关于鼓的相关文化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将走进阿瓦族,去感受佤族木鼓的魅力。
4.出示佤族木鼓图片,了解木鼓以及木鼓在佤族人民心目中的作用5.播放木鼓舞视频,感受阿瓦人民的热情奔放
师:从视屏中我们不仅听到了木鼓声声,还感受到了佤族人民的热情奔放,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佤族的《木鼓歌》
三、学唱歌曲《木鼓歌》
1、播放《木鼓歌》师:首先我们先来聆听这首歌曲,聆听时请同学们思考两个问题:A:歌曲的情绪B:歌曲表达的内容生聆听并回答
2、学唱歌曲
A:出示第一部分歌谱,用“La”模唱、唱谱、完整演唱第一部分
B:出示第二部分歌谱,跟琴学唱第二部分旋律并完整演唱
C:分析歌曲旋律,进行情绪处理四、难点处理声势创编
①、观察歌谱,找出歌曲中的休止符,并说一说休止符在歌曲中的作用。②、小组合作,在休止符处进行声势创编为歌曲伴奏。
设计意图:在《木鼓歌》的旋律中,有较多的四分休止符,学生在一边欣赏歌曲一边找出四分休止符的过程中,对歌曲旋律有初步的印象,明确这些四分休止符在旋律的什么地方,在歌曲中需要休止的时值是多长。而且通过小组合作活动,也能体验合作学习带来的愉快感受。
四、情感升华
师:同学们,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亲如一家,值此建党 100周年华诞之际,让我们向党和祖国共同喊出:爱我中华!播放歌曲《爱我中华》,深化主题,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五、课堂小结
小结:我们中国的鼓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我们在课堂上接触到的,只是中国民族鼓文化中的一小部分。希望同学们在课下能收集更多关于鼓的知识与大家交流
《木鼓歌》课后反思
这节课我以鼓为主线,从听鼓,看鼓,唱鼓,说鼓,最后到模拟打鼓,感受鼓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欢乐,为中华民族的鼓文化而骄傲、自豪。结合新课标的基本理念,遵循以审美教育为核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在教学中致力于给学生创设非常轻松、愉快、有趣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用拍手、敲击桌面的方式边唱边敲击节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愉悦的心情,积极主动参与开放、互动而有活力的课堂教学。通过看、听,让学生了解到热情奔放的佤族音乐、舞蹈,在学唱歌曲时就能很快地掌握歌曲,整个课堂立即呈现出饱满的热情,课堂效果非常好!在解决歌曲的休止符这一难点时,通过学生用创编声势加入休止符处,运用讨论法以引起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分析能力。纵观全课,也有一些不足之处:歌曲中的重难点,除了休止符之外,还应关注旋律的民族特性。
还有小组合作环节,我认为对歌曲的创编还有一定的局限性,还应该多多引导学生大胆展示个人想法,使学生获得感知与创造音乐美的能力,在音乐情感的体验与抒发过程中受到良好的情感教育。今后,我会在以后的课堂教学工作中不断实践完善,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素养和教育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