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单元《盐 化肥》单元测试卷
一、单选题(共15小题)
1.我国化工专家侯德榜发明了“联合制碱法”,其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反应主要是:
①NH3+CO2+H2O===NH4HCO3
②NH4HCO3+NaCl===NaHCO3↓+NH4Cl
③2NaHCO3Na2CO3+ H2O+CO2↑
在上述反应中没有涉及到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
A. 置换反应
B. 化合反应
C. 分解反应
D. 复分解反应
2.许多物质在溶液中都以离子形式存在。我们熟悉的复分解反应就是溶液中离子间结合得到水、气体或沉淀的一类化学反应。如:氢氧化钠与盐酸的反应就是溶液中的H+和OH-结合成水分子的过程。结合以上信息,你认为下列各组离子间不能反应的是( )
A. H+、Na+、OH-、NO
B. Na+、K+、Cl-、OH-
C. H+、K+、CO、HCO
D. K+、Ba2+、Cl-、SO
3.粮食丰产丰收离不开化肥的合理使用,下列关于NH4NO3说法正确的是( )
A. NH4NO3是复合肥
B. NH4NO3溶于水放出大量热
C. NH4NO3不能与熟石灰混用
D. NH4NO3中氮元素的含量:×100%
4.下列离子组在强酸性和强碱性溶液中都能大量共存的是( )
A. Ca2+、Cu2+、NO、Cl-
B. Na+、Mg2+、SO、Cl-
C. Na+、K+、CO、SO
D. Na+、Ba2+、Cl-、NO
5.下列各组物质混合后不能发生反应的是( )
A. 银和稀盐酸
B. 氢氧化钡溶液和硝酸
C. 铝和稀硫酸
D. 氯化钡溶液和硫酸钠溶液
6.下列措施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是( )
①研发易降解生物化肥 ②限制生产含磷的洗衣粉 ③田 间焚烧秸秆 ④应用高效洁净的能源 ⑤加快化石燃料的开发与使用
A. ①③⑤
B. ①②④
C. ②③⑤
D. ②④⑤
7.甲、乙、丙三种物质只通过一步反应,不能实现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的是( )
A. 选项A
B. 选项B
C. 选项C
D. 选项D
8.碳酸钾(K2CO3)属于( )
A. 复合肥
B. 氮肥
C. 磷肥
D. 钾肥
9.初中化学的很多反应可以表示为甲+乙=丙+丁,其中甲、乙、丙、丁既可能是单质也可能是化合物。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若甲、乙、丙、丁均是化合物,则该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
B. 若甲、乙、丙分别是酸、碱、盐,则丁一定是水
C. 若甲是一氧化碳,乙是金属氧化物,则丙一定是二氧化碳
D. 若甲是锌,丙是氢气,则乙一定是稀硫酸
10.下列各组固体物质,只用水和组内物质就可相互鉴别的一组是( )
A. FeCl3、Na2SO4、NaOH、AgNO3
B. CaCO3、Na2CO3、K2CO3、BaCl2
C. NaOH、KNO3、CuSO4、NaNO3
D. BaCl2、CuSO4、MgCl2、NaCl
11.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 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B. 硝酸铵溶于水时溶液温度升高
C. 浓盐酸打开瓶盖,瓶口有白雾出现
D. 氯化铵加熟石灰研磨有氨气产生
12.下列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 )
A. 2H2O2H2↑+O2↑
B. H2+CuOCu+H2O
C. 3Fe+2O2Fe3O4
D. AgNO3+NaCl===AgCl↓+NaNO3
13.下列各组离子可在同一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A. H+、SO、K+、CO
B. Mg2+、Cl-、OH-、Na+
C. Fe3+、SO、H+、Cl-
D. Na+、Ba2+、NO、SO
14.生产生活中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 为解决“白色污染”问题,应将废旧塑料袋焚烧处理
B. 降低新装修房屋内的甲醛含量,最好的方法是紧闭门窗并在房间内放一盆水
C. 为提高农作物产量并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应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
D. 提倡节日大量燃放烟花爆竹,增加喜庆气氛
15.化肥碳酸氢铵具有以下性质:易溶于水,受潮时在常温下即能分解放出氨气,温度越高分解越快,遇碱性物质时也会放出氨气。该化肥在运输、贮存和施用中做法错误的是( )
A. 运输时注意密封
B. 贮存时不能受潮或暴晒
C. 与草木灰混合施用
D. 施用后立即盖上
二、填空题(共3小题)
16.硫酸铵和氯化钾是化工生产的副产品,直接作为肥料使用会使土壤酸化或影响作物的生长,工业上往往将氯化钾转化为无氯化肥。下图是硫酸铵等几种盐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溶解度曲线图,归纳硫酸铵等物质溶解度——温度曲线变化规律: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温度相同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氯化钾转化为无氯钾肥的流程如下:
③根据溶解度曲线判断产品(无氯钾肥)的化学式是________。
④操作Ⅰ主要是趁热过滤,过滤后的产品中________(NH4)2SO4晶体析出(填“有”或“没有”)。
(3)苯甲酸(C6H5COOH)通常用作定香剂或防腐剂,也用作果汁饮料的保香剂。合成苯甲酸晶体常伴随有氯化钾等副产品生成,某同学加热分离氯化钾后的白色固体A,并测定其熔点,发现其在115 ℃开始熔化,达到130 ℃时仍有少量不熔。
资料苯甲酸熔点122.4 ℃,纯净固体一般都有固定熔点;在常温时苯甲酸溶解度很小,小于0.4 g。
[提出问题]分离氯化钾后的白色固体A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猜想1:苯甲酸;猜想2:氯化钾,猜想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探究]限选试剂:蒸馏水、AgNO3溶液、稀硝酸
17.有一种固体混合物质M,其中只可能含有Na2CO3、NaNO3、Na2SO4、CuCl2、BaCl2中的一种或几种。请根据以下实验操作回答下列问题。
操作①取少量M放入足量的水中充分搅拌、静置,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溶液,过滤。操作②向滤出的沉淀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沉淀全部溶解,此时所得溶液仍为无色。
(1)M中一定不含的物质是________,不能确定是否含有的物质是________。
(2)上述实验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向操作①后所得的无色溶液中滴加溶液AgNO3溶液,一定能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A、B、C、D分别是氯化钠、硝酸钡、氢氧化钠和盐酸四种无色溶液中的一种,现用一种无色溶液X把A、B、C、D一一鉴别了出来,已知X是含有镁元素的化合物,鉴别方法见图所示。(所加溶液均过量,使反应完全)
完成下列问题:
(1)确定A、B、C、D、X各代表什么物质(用化学式表示):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X________。
(2)写出下列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X和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X和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计算题(共1小题)
19.某纯碱样品中含有少量NaCl,小丽同学取该样品23 g全部溶解于150 g水中,再逐滴加入160 g稀盐酸,反应中产生的气体的质量与盐酸的用量关系如图所示。(提示:相关反应为Na2CO3+2HCl===2NaCl+H2O+CO2↑)
计算当恰好完全反应时:
(1)产生的二氧化碳的质量是________克。
(2)此时所得到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___(写出必要的计算过程,结果保留到0.1%)。
答案解析
1.【答案】A
【解析】①NH3+ CO2+ H2O ===NH4HCO3,属于化合反应;
②NH4HCO3+NaCl ===NaHCO3↓+NH4Cl,属于复分解反应;
③2NaHCO3Na2CO3+ H2O+CO2↑,属于分解反应;
在上述反应中没有涉及到的基本反应类型是置换反应,故选A。
2.【答案】B
【解析】A项,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能够结合生成水,离子之间能反应;B项,钠离子、钾离子、氯离子、氢氧根离子之间不能结合生成水或气体或沉淀,离子之间不能反应;C项,氢离子和碳酸根离子、碳酸氨根离子能够结合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离子之间能反应;D项,钡离子和硫酸根离子能够结合生成硫酸钡沉淀,离子之间能反应。
3.【答案】C
【解析】A项,NH4NO3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错误;B项,物质溶于水时伴随着能量的变化,NH4NO3溶于水吸收大量热,错误;C项,铵态氮肥不能与碱性物质混合使用,否则会降低肥效,熟石灰是碱,因此NH4NO3不能与熟石灰混用,正确;D项,NH4NO3中氮元素的含量==×100%=×100%=35%,故D错误。
4.【答案】D
【解析】强酸性和强碱性溶液分别含有大量的H+、OH-。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可知,若物质之间相互交换成分不能生成水、气体、沉淀,则能够在溶液中大量共存。
5.【答案】A
【解析】从备选项可知,主要是利用酸的性质(①可以和排在氢前面的金属反应、②和碱发生中和反应、③和某些盐反应)和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有气体或者沉淀或者水生成)来判断哪些物质能发生反应。
6.【答案】B
【解析】①研发易降解的生物农药能减少污染物的排放,符合题意,故①正确;②含磷洗衣粉能污染水体,所以限制生产含磷的洗衣粉,符合题意,故②正确;③田间焚烧秸秆增加二氧化碳、烟的排放,污染环境,不符合题意,故③错误;④应用高效洁净的能源转换技术,可以节约能源,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符合题意,故④正确;⑤大量使用化石燃料会排放出大量的废气、烟尘造成环境污染,不符合题意,故⑤错误。故选B。
7.【答案】B
【解析】一步反应实现即原物质只发生一个反应即可转化为目标物质,根据所涉及物质的性质,分析能否只通过一个反应而实现即可。
8.【答案】D
【解析】含有氮元素的肥料称为氮肥,含有磷元素的肥料称为磷肥,含有钾元素的肥料称为钾肥,同时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肥料称为复合肥。
9.【答案】B
【解析】A项,若甲、乙、丙、丁均是化合物,则该反应也可能不是复分解反应,如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不属复分解反应,错误;B项,酸与碱的反应属中和反应,生成的是盐和水,正确;C项,若甲是一氧化碳,乙是金属氧化物,则丙可能是金属或二氧化碳,错误;D项,若甲是锌,丙是氢气,则乙可能是盐酸,错误。故选B。
10.【答案】A
【解析】略。
11.【答案】C
【解析】A项,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错误;B项,硝酸铵溶于水时吸热,溶液温度降低,错误;C项,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打开瓶盖,瓶口有白雾出现,正确;D项,铵态氮肥与碱性物质混合后能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氯化铵加熟石灰研磨有氨气产生,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错误。故选C。
12.【答案】D
【解析】A项,2H2O2H2↑+O2↑是一种物质反应生成了两种物质,属于分解反应,错误;B项,H2+CuOCu+H2O是单质与化合物反应生成单质和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错误;C项,3Fe+2O2Fe3O4是铁丝和氧气两种物质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错误;D项,AgNO3+NaCl===AgCl↓+NaNO3是化合物与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化合物与化合物,则属于复分解反应,正确。故选D。
13.【答案】C
【解析】A项,H+、CO两种离子能结合成水和二氧化碳,不能大量共存,错误;B项,Mg2+、OH-两种离子能结合成氢氧化镁沉淀,不能大量共存,错误;C项,四种离子间不能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能大量共存,正确;D项,Ba2+、SO两种离子能结合成硫酸钡沉淀,不能大量共存,错误;故选C。
14.【答案】C
【解析】A项,为减少“白色污染”,集中并露天焚烧废弃塑料袋,会造成环境污染,错误;B项,降低居室甲醛含量,应该打开门窗通风换气,错误;C项,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以避免污染水体,是可取的,正确;D项,提倡节日大量燃放烟花爆竹,增加喜庆气氛,会造成空气污染,错误。答案C。
15.【答案】C
【解析】A项,碳酸氢铵易溶于水,受潮时在常温下即能分解放出氨气,所以运输时注意密封,正确;B项,碳酸氢铵受潮时在常温下即能分解放出氨气,温度越高分解越快,所以贮存时不能受潮或暴晒,正确;C项,碳酸氢铵遇碱性物质时会放出氨气,草木灰的水溶液显碱性,所以不能与草木灰混合施用,错误;D项,碳酸氢铵分解能够生成氨气,所以施用后应该立即盖上,正确。故选C。
16.【答案】(1)①大部分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②各物质的解度不一定相同
(2)③K2SO4 ④没有
(3)[猜想]苯甲酸、氯化钾
[实验探究]
【解析】根据盐的基本知识回答即可。
17.【答案】(1)氯化铜、硫酸钠 硝酸钠
(2)Na2CO3+BaCl2===BaCO3↓+2NaCl BaCO3+2HCl===BaCl2+H2O+CO2↑
(3)NaCl+AgNO3===NaNO3+AgCl↓
【解析】根据氯化铜在溶液中显蓝色,碳酸钠和氯化钡会生成溶于酸的碳酸钡沉淀,硫酸钠和氯化钡会生成不溶于酸的硫酸钡沉淀等知识进行分析。
18.【答案】(1)HCl Ba(NO3)2 NaCl NaOH MgSO4
(2)MgSO4+Ba(NO3)2===Mg(NO3)2+BaSO4↓ MgSO4+2NaOH===Na2SO4+Mg(OH)2↓
【解析】镁离子能与氢氧根离子形成白色沉淀;钡离子能与碳酸根离子和硫酸根离子形成白色沉淀;碳酸镁和碳酸钡能溶于盐酸,硫酸钡不能溶于盐酸。
19.【答案】(1)8.8
(2)解:设参加反应的的质量为x,反应生成的NaCl的质量为y
x=21.2 g,y=23.4 g
反应后所得NaCl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答: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NaCl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8.4%。
【解析】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