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世界的聚落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四节 世界的聚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仁爱科普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3-01-15 09:44: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年 级

学 科
地理
主 备
时间
11 月15 日
课 题
世界的聚落
设计·收获
学习内容
乡村和城市、聚落与环境、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
学习目标
1.运用图片描述城市景观乡村景观的差别
2. 举例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3、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疑 难 点
聚落形成与环境的关系。
一、自主学习
学习任务一:乡村和城市
1.(1)聚落的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聚落的分类:__________和__________
(3)聚落产生顺序:一般来说,先有_________后有_________。
2. 聚落的差异
(1)聚落差异产生的原因:由于_____________的差异,不同类型的聚落,景观差异很大
(2)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在_________活动、人口分布等方面差异明显
乡村居民主要从事 ,城市居民一般从事 。 乡村人口 ,规模 ;城市人口 ,规模 。 乡村建筑以 为主,城市建筑以 为主。 乡村空气 ,环境 ;城市环境 。
学习任务二:聚落与环境
世界各地自然环境差异很大,各地的自然环境、各民族的生活习俗、历史文化、宗教信仰等不同,深深影响到聚落的景观。
聚落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 ① ② ③
2、目前,在一些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区,工农业生产较______(发达、不发达),聚落分布比较 (密集、稀少);在______、______地区少有或没有聚落。
学习任务三: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
1. 聚落发展的原因:__________的增长和__________的发展。
2. 传统聚落的作用:传统聚落是历史时期__________和__________相互作用的结果,它们从不同侧面记录了当时社会的__________、政治、__________、民俗等信息。
3. 聚落的保护:被列为世界遗产的传统聚落,如意大利的__________。我国云南的__________等。
二、小组合作
聚落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请举例说明。
三 展示反馈:
1.有关聚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有人就有聚落 B.只有几十人的小村庄不能称为聚落 C.聚落就是指原始部落 D.人们集中地居住在一起,就形成了聚落
2.关于乡村聚落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大气污染和交通拥挤 B.居住空间狭窄 C.对周围地区的发展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D、大多沿河流、山麓分布
3.关于乡村与城市间演变的过程,正确的是( ) A、村庄→城镇→集镇→城市 B、城市→城镇→集镇→村庄 C、城镇→城市→村庄→集镇 D、村庄→集镇→城镇→城市
4.关于城市与乡村对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城市人口密度比乡村人口密度小 B.城市与乡村从事的生产活动相似 C.城市的教育、医疗条件比乡村好 D.城市的房屋建筑密度比乡村建筑密度小
5.城市建筑向高层住宅方向发展的原因是( ) A.登高望远 B.氧气多,灰尘少 C.健身,运动 D.提高城市空间利用率
6.有利于聚落形成和发展的因素是( )(双选) A.水源充足 B.山地崎岖 C.气候湿热 D.交通方便
7.世界文化遗产不能体现( ) A.历史时期的文化精神、社会制度 B.当时的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 C.当时的民风民情、宗教习俗 D.当地的现代化发展水平
8.下列不属于文化遗产范围的是( ) A.北京故宫 B.雅典卫城 C.美国黄石公园 D.北京明十三陵 9.城市主要是从事 的居民聚居地。( ) A.工业和服务业 B.农业 C.林业和畜牧业 D.商业和渔业
10.关于我国云南西双版纳地区的傣族竹楼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当地多竹林,就地取材 B.当地湿热,竹楼利于散热、防潮 C.当地降水频繁,楼顶陡便于雨水顺走 D.当地落后,没钱盖砖瓦房屋
四、拓展延伸
聚落的分布 在一些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区,工农业生产比较发达,聚落比较密集 在高山、荒漠地区,少有或没有聚落
居民建筑风格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世界各地的居民有着不同的建筑风格。这些居民既能适应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又与居民的社会经济生活密切联系。 寒冷地区的居民墙体厚实,屋内建有壁炉或火炕,窗户比较小,有的窗户还装有双层玻璃。在冬天积雪较多的地方,屋顶大多高耸。湿热地区的居民,墙体相对单薄,门窗开的较大,并建有较完备的排水系统。 气候干旱、降水少的西亚、北非和我国西北地区的居民屋顶大多是平顶,而降水多的地区,如中国的江南、赤道附近地区,居民屋顶多为尖顶,有利于雨水下泄。 有些地区的居民体现了就地取材的特色。如,我国黄土高原地区的窑洞,利用黄土直立的性质建成;因纽特人的冰屋;日本的木质房屋(森林资源丰富,又多地震);热带地区的棕、山区的石板屋等。
反思·疑惑
备 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