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 数学 年级/册 四年级(上) 教材版本 人教版
课题名称 第四单元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难点名称 加、减法之间的关系,理解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难点分析 从知识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知识点本身内容复杂:逆运算比较抽象,在理解的过程中,通过加法导出减法的算理。
从学生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较弱,理解困难:四年级学生的思维在逆运算的过程中无法完全转换,需要多次的进行计算,从而得出结果。
难点教学方法 1.通过画线段图理解两数的含义。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导入 情境引入,理解加法的含义。 例1、一列火车从西宁经过格尔木开往拉萨。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814千米,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1142千米,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你能在铁路示意图上或者用画线段图的方法表示出题目的信息和问题吗?并说一说画出的图每部分所表示的含义?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请同学们的行列算式,说一说,什么是加法?举例说明生活中求和的例子。 (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相加的两个数叫做加数,加得的数叫做和。) 二、理解减法的含义 1、根据加法的线段图,你能利用以上的信息,编出其他的解决问题的题目吗,并在线段图上标注出信息?与例1比较一下,这两道题目分别是已知什么,求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学生感知到,例1是知道了两个部分求整体,而我们编出的应用题是知道了整体和其中的一部分,求另一个部分的计算过程。) 2、根据题目列式计算,想一想为什么用减法算式计算呢?你能说一说什么是减法吗?举例说说生活中用减法的例子。(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已知的和叫被减数,其中的一个加数叫做减数。) 三、理解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 1、仔细观察三个算式,观察加法各部分在减法中有什么变化?(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2、加法和减法各部分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加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和=加数+加数 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差=被减数-减数 减数=被减数-差 被减数=减数+差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练习 1.你能根据 125 – 35 = 90,写出一道加法算式和一道减法算式吗 90 + 35 = 125 (或 35 + 90 = 125) 125 - 90 = 35 2.猜猜我是几? 我减去52得89。 根据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已知减数是52,差是89,求被减数是多少,即被减数 = 减数 + 差。 52 + 89 = 141 答:我是141。
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哪些收获? 1. 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和=加数+加数 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2. 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差=被减数-减数 减数=被减数-差 被减数=减数+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