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密度与社会生活》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能说出密度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价值。 2、知道物质的密度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现象中,有“热胀冷缩”和“热缩冷胀”两种变化规律。 3、理解和掌握用测定密度来鉴别物质的方法,认识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的密度,不同物质的密度有可能相同。 过程与方法:
通过计算物质的密度,理解用密度值是鉴别物质的方法。
情感 目标: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培养设计实验探究能力。
二、教学重点:密度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应用。
三、教学难点:密度的综合运算。
四、教学过程:
教 学 过 程
二 次 备 课
一引入新课:
把扎进橡皮的空锥形瓶,先让学生观察橡皮膜面是什么形状?放到热水,让学生观察橡皮膜面是什么形状?放到冰水,让学生观察橡皮膜面是什么形状?想一想这是为什么?
按图6.4-1实验,先不把风车放在酒精灯火焰上方,观察风车是否转动?把风车放在酒精灯火焰上方,观察风车是否转动?想一想为什么会这样?
二预习交流:
学生阅读P120—P121第五行,
风车放到酒精灯火焰上方,风车为什么会转动?
水结冰后,体积为什么会膨胀?
水的密度何时最大?
温度高于4。C时,温度越高,密度怎样变化?
温度低于4。C不低于0.C时,温度越高,密度怎样变化?
学生阅读P121页;
如何鉴定体育用铅球用什么材料做的?鉴定步骤一般为什么?
鉴定物质还有什么方法?
三精讲点拨:
1.1cm3的冰融化成水后,质量是多少?体积是多少?
解:(1)m冰=ρ冰v冰=0.9g/ cm3×1cm3=0.9g
m水= m冰=0.9g
(2)v水= m水/ρ水=0.9g/1g/ cm3=0.9 cm3
2.根据气体的密度随温度升高而变小的现象,试分析房间的暖气一般都安装在窗户下面?
分析:暖气片周围的空气受热后体积膨胀,密度变小而上升。靠近窗户的冷空气密度大,下沉到暖气片周围,又受热上升。利用这种冷、热空气的对流,可以使整个屋子暖合起来。
3. 学校的一只铅球体积约0.52分米3,质量是4千克,已知铅的密度是11.3×103千克/米3,它是铅做的吗?通过计算证明。
分析:先通过密度公式,求得此球的密度,然后和11.3×103千克/米3比较,
四总结提升:
1.用盐水选种,要求盐水的密度为1.2×103千克/米3,现在配制了0.4升的盐水,称得其质量为0.52千克,配制的盐水是否符合要求(用计算的方法说明)?应加水还是加盐?加多少?
解:(1)v=0.4升=4×10-4m3
ρ=m/v=0.52千克/4×10-4m3=1.3×103千克/米3
因为1.3×103千克/米3>1.2×103千克/米3
所以要加水。
(2)因为m=ρv
0.52kg+m=1.2×103千克/米3×(4×10-4m3+m/1.0×103千克/米3)
解得:m=0.2kg
五限时作业:
6.4《密度与社会生活》限时作业
(1-5题各1分,6题2分,7题3分,共10分)
1、一个鸡蛋的质量大约是( )
A、0.06t B、6kg C、60g D、60mg
2、质量为1.5×104 mg的物体可能是( )
A.电脑 B.课桌 C.钢笔 D.人
3、刚被车床切削过的零件,前后没有变化的是( )
A.质量 B.密度 C.体积 D.温度
4、建筑中使用的一种石材,它的密度是2.5×103kg/ m3,如将它等分成两块,每块的密度等于 kg/ m3。
5、一块木的质量是24g,体积是48cm3,则木块的密度是 g/cm3,也就是 kg/m3。
6、一个容器能装1kg煤油(ρ煤油=0.8×103kg/ m3),用来装水,最多能装水多少kg?
7.质量是2、67kg的铜球,体积为4001cm3,求:
①这个球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
②若是空心的,求空心体积的大小(ρ铜=8.9×103kg/ m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