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市子陵校区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科学2月返校考试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市子陵校区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科学2月返校考试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2-03-24 17:30:31

文档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市子陵校区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科学2月返校考试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
1.(2020九上·宁波月考)规范操作是科学实验的基本要求,下列实验操作规范的是(  )
A.过滤液体 B.闻气体气味
C.装固体药品 D.加热液体
【答案】D
【知识点】常见实验操作
【解析】【分析】A、根据过滤需用玻璃棒引流分析;
B、根据正确闻气体气味要用扇闻法分析;
C、根据块状固体的取用方法分析;
D、根据给试管内液体加热体积不能超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分析。
【解答】A、 过滤液体需用玻璃棒引流,且漏斗下端需紧靠玻璃棒 ,不符合题意;
B、闻气体气味不能将鼻孔直接凑到瓶口,要用手扇动,使少量气体进入鼻孔,不符合题意;
C、装大量石时要试管横持,用镊子将大量石放瓶口,再直立试管,不能直接设入直立试管中,不符合题意;
D、加热试管内液体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符合题意;
故选D。
2.(2020九上·宁波月考)如图所示的生活用具中,使用时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
A.羊角锤 B.筷子
C.起瓶器 D.钢丝钳
【答案】B
【知识点】杠杆的分类
【解析】【分析】比较动力臂和阻力臂的大小,从而确定杠杆的分类。
【解答】A.使用羊角锤时,锤头的弯曲处相当于杠杆的支点,阻力作用在豁口处,动力作用在手柄上,此时动力臂大于阻力臂,为省力杠杆,故A不合题意;
B.使用筷子时,大拇指与筷子的接触点为支点,阻力作用在筷子的尖端,动力作用在食指的位置,此时动力臂小于阻力臂,为费力杠杆,故B符合题意;
C.使用启瓶器时,起子与瓶盖上面的接触点为支点,阻力作用在起子与瓶盖接触的下面,动力作用在手柄上,此时动力臂大于阻力臂,为省力杠杆,故C不合题意;
D.使用钢丝钳时,中间的轴相当于支点,阻力作用在刀口上,动力作用在手柄上,此时动力臂大于阻力臂,相当于省力杠杆,故D不合题意。
故选B。
3.(2022九下·余姚开学考)向甲物质中逐渐加入乙物质至过量。若x轴表示加入乙物质的质量,则下列选项与下图不相符合的是(  )
A.如果甲是二氧化锰,乙是过氧化氢溶液,则y轴表示二氧化锰的质量
B.如果甲是某一温度下的水,乙是硝酸钟,则y轴表示硝酸钾的溶解度
C.如果甲是氯化银,乙是稀硝酸则y轴表示氯化银的质量
D.如果甲是饱和石庆乐,乙是生石灰,则y轴表示溶液的质量
【答案】D
【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溶解度的影响因素;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解析】【分析】根据图像中y代表物质始终不变,结合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不变、温度不变,物质溶解度不变、氯化银不与硝酸反应、氧化钙能与水化合且放热分析。
【解答】A、二氧化锰在过氧化氢分解中作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不改变,不符合题意;
B、温度不变,硝酸钾在水中的溶解度不会改变,不符合题意;
C、氯化银不能溶于稀硝酸,加入硝酸,氯化银质量不会改变,不符合题意;
D、向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中加入氧化钙,氧化钙会消耗溶液中的溶剂,发生反应,反应时放热,使氢氧化钙溶解度减小,溶液中会有溶质析出,溶液质量减小,符合题意;
故选D。
4.(2016·宁波)如图所示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关于该化学反应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反应类型是分解反应
B.反应前后各元素化合价不变
C.反应前后两种原子的数目不变
D.反应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答案】B
【知识点】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
【解析】【分析】根据反应过程图中的分子,判断反应物与生成物,结合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进行分析判断.本题通过微观粒子的反应模型图,考查了微观上对化学反应的认识,学会通过微观示意图把宏观物质和微观粒子联系起来、从微观的角度分析物质的变化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解答】解:A、由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该反应的反应物只含有一种分子,生成了两种分子,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
B、反应物是化合物,元素的化合价不为0;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生成物的分子均由同种原子构成,均属于单质,生成物中的元素的化合价均为0,反应前后各元素化合价发生了改变,故选项说法错误.
C、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反应前后两种原子的数目不变,故选项说法正确.
D、反应物的分子由两种原子构成,从宏观上反应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5.(2022九下·余姚开学考)如图所示,用同一个动滑轮先后提升同一物体,使物体以相同速度匀速上升相同的高度,所用的力分别是F甲和F乙,拉力做功的功率分别是P甲和P乙,若不计摩擦、动油轮重和绳重,则F甲和F乙、P甲和P乙之间的大小关系是(  )
A.F甲F乙 P甲>P乙
C.F甲>F乙 P甲=P乙 D.F甲【答案】C
【知识点】功率计算公式的应用;滑轮组绳子拉力的计算
【解析】【分析】(1)不计摩擦、动滑轮重和绳重,根据接线方式确定动滑轮是省力的还是费力的,从而计算出两个绳子上拉力的大小,然后进行比较即可;
(2)省力就费距离,费力就省距离,据此计算出两个绳子上移动的速度,然后根据P=Fv比较甲乙的功率,最后进行比较即可。
【解答】(1)由题知,两装置都不计摩擦、动滑轮重和绳重,提升物体的重相同,
甲图,拉力作用在动滑轮的轴上,费一倍的力,即F甲=2G;
乙图,拉力作用在绳子自由端,省一半的力,即
则F甲>F乙;
(2)物体上升的速度相同,
则拉力端的速度分别为:

v乙=2v物;
甲图拉力的功率:

乙图拉力的功率:

故则P甲=P乙;
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
6.(2017·宁波)真空包装、食品包装袋内充氮气、放铁粉包或生石灰包等都是常用的食品防腐、保鲜方法。对上述方法的分析,错误的是(  )
A.真空包装:能使食品不与氧气接触   
B.充氮气:能隔绝空气并防止食品变形
C.放铁粉包:能除去食品包装袋内的氧气和水蒸气
D.放生石灰包:能除去食品包装袋内的氧气
【答案】D
【知识点】细菌;真菌
【解析】【分析】食物的变质原因主要有微生物的滋生和物质的氧化。
【解答】A、真空包装:能使食品不与氧气接触 ,防止食物氧化和滋生微生物,A正确;
B、充氮气:能隔绝空气并防止食品变形,充氮包装利用了氮气的稳定性,B正确;
C、放铁粉包:能除去食品包装袋内的氧气和水蒸气,铁氧化时需要氧气和水蒸气,C正确;
D、放生石灰包:能除去食品包装袋内的氧气,生石灰是干燥剂主要是吸水不能除去氧气,D错误。
7.(2022九下·余姚开学考)光发动机是一种把光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装置,主要结构如图所示.在太阳光照射下,化学反应室内密封着的气态物质N2O4发生反应: N2O4=O2+2NO,导致室内气压增大:在无光条件下,室内发生“逆向反应”,导致室内气压减小。当窗口有光射入时,活塞移动;该过程相当于汽油机四个冲程中的(  )
A. B. C. D.
【答案】A
【知识点】热机
【解析】【分析】根据热机的能量转化过程判断。
【解答】当窗口有光射入时,反应发生,室内气压增大,推动活塞向右移动,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A.火花塞点火,为做功冲程,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故A符合题意;
B.进气门打开,为吸气冲程,没有能量转化,故B不合题意;
C.排气门打开,为排气冲程,没有能量转化,故C不合题意;
D.两个气门关闭,活塞向上运动,为压缩冲程,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故D不合题意。
故选A。
8.(2022九下·余姚开学考)如图是用相同的加热装置对a、b、c三种物质加热时它们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其中a、c质量相同。下列对图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
A.t1-t2时间内物质a的温度不变,内能不变
B.如果a、b是同种物质,b的质量大于a的质量
C.温度从T1升高到T2时,a物质吸收的热量比b多
D.b的比热容大于c的比热容
【答案】B
【知识点】比热容;热量的计算
【解析】【分析】(1)物质吸热,内能增大;放热,则内能减小;
(2)(4)根据Q=cm△t分析判断;
(3)根据加热时间的长短判断吸收热量的多少。
【解答】A.t1-t2时间内物质a的温度虽然不变,但继续吸收热量,所以其内能增加,故A错误;
B.如果a、b是同种物质,ze比热容相同,升高相同的温度时,b的加热时间长,b吸收的热量多,根据Q=cm△t知,b的质量大于a的质量,故B正确;
C.温度从T1升高到T2时,a物质的加热时间比b物质短,所以a物质吸收的热量比b少,故C错误;
D.用相同的加热装置对b、c两种物质加热时,0-t1时间内两种物质吸收的热量相同,c物质升高的温度较小,但由于不知道b、c质量的大小,不能判断出b、c比热容的大小,故D错误。
故选B。
9.(2022九下·余姚开学考)如图所示,一直杆可绕O点转动,杆下挂一重物,为了提高重物,用一个始终跟杆垂直的力F使直杆由竖直位置慢慢转动到水平位置,在此过程中这个直杆(  )
A.始终是省力杠杆 B.始终是费力杠杆
C.先是省力杠杆,后是费力杠杆 D.先是费力杠杆,后是省力杠杆
【答案】C
【知识点】杠杆的平衡条件;杠杆的分类
【解析】【分析】(1)力臂的概念: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叫做力臂。
(2)运用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分析动力的大小变化。
【解答】由图可知动力F的力臂始终保持L1不变,物体的重力G始终大小不变。在杠杆从竖直位置向水平位置转动的过程中,重力的力臂逐渐增大,在L2<L1之前杠杆是省力杠杆,在L2>L1之后,杠杆变为费力杠杆。
故选C
10.(2022九下·余姚开学考)如图是A、B、C、D、E五种不同类别物质卡片组成的“化学拼图”,相邻两张卡片所标的物质(或其溶液)间能发生反应。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C+E发生置换反应
B.若B为氢气,与E反应可生成新的单质
C.A+C,C+D,A+D两两反应一定能生成盐和水
D.若E能与D发生化学反应,则E一定是CO2
【答案】C
【知识点】盐的性质及用途;酸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分析。
【解答】A、 氧化物不能与盐发生反应,不符合题意;
B、若B为氢气,则不能与盐发生反应,不符合题意;
C、金属氧化物与酸、非金属氧化物与碱、酸和碱反应都生成盐和水,符合题意;
D、E属于盐类物质,而二氧化碳属于氧化物,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1.(2022九下·余姚开学考)如图所示,F1=4N,F2=3N,此时物体A对于地面静止,物体B以0.1m/s的速度在物体A表面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不计弹簧测力计、滑轮和绳子的自重及滑轮和绳子之间的摩擦)。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F2的功率为0.6w
B.弹簧测力计读数为9N
C.物体A和地面之间有摩擦力
D.如果增大F2,物体A可能向左运动
【答案】D
【知识点】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功率计算公式的应用;滑轮组及其工作特点
【解析】【分析】(1)由图知,水平使用滑轮组,根据图片确定承担拉力的绳子段数n,根据v=2v物计算出F2的速度,再根据P=Fv求拉力做功功率;
(2)不计弹簧测力计、滑轮和绳子的自重及滑轮和绳子之间的摩擦,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即定滑轮受
到向左的拉力等于拉力F2的3倍。
(3)对于物体A,受到的力为B向左的摩擦力、向右的拉力、地面向右的摩擦力,据此求地面向右的摩擦力,可得物体A与地面之间是否有摩擦力;
(4)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先分析A受到B的摩擦力的大小变化,再确定A的运动状态是否变化;
【解答】A.由图知,水平使用滑轮组,承担拉力的绳子段数n=2,
拉力端移动速度v=2v物=2×0.1m/s=0.2m/s,
拉力做功功率P2=F2v=3N×0.2m/s=0.6W,故A正确不合题意;
B.不计弹簧测力计、滑轮和绳子的自重及滑轮和绳子之间的摩擦,
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可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3F2=3×3N=9N,故B正确不合题意;
C.对于物体A,受到B向左的摩擦力fB=2F2=2×3N=6N,向右的拉力F1=4N、
因为A静止,所以地面施加向右的摩擦力f地=fB-F1=6N-4N=2N,
所以物体A与地面之间有摩擦力,故C正确不合题意;
D.如果增大F2,B将做加速运动,但是B对A的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则B与A之间的摩擦力不变,因此A受力不变,还是处于静止状态,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12.(2022九下·余姚开学考)向盛有20g10%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逐滴滴人7.3%的稀盐酸,下列是关于溶液总质量或溶液pH随盐酸质量变化的关系图(Q点表示恰好完全反应)。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解析】【分析】本题是图像的判断题,解答时要通过题目要求分析涉及到的各物质之间量的关系,结合变化趋势先做出判断,如随着横坐标物质量的变化,纵坐标表示的物质的量的变化趋势,增加或降低等,再确定图形中的起点、终点、转折点是否符合题意。
【解答】设 20g10%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反应需盐酸质量为x
NaOH+HCl=NaCl+H2O
40 36.5
20g×10% 7.3%x
x=25g
A、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盐酸,因反应后没有气体或沉淀生成,所以溶液质量会一直增加,增加质量即为加入盐酸质量,但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盐酸25克,不符合题意;
B、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盐酸,因反应后没有气体或沉淀生成,所以溶液质量会一直增加,增加质量即为加入盐酸质量,且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盐酸25克,符合题意;
C、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盐酸,溶液pH会从大于7下降至等于7,且等于7时加入盐酸质量为25克,不符合题意;
D、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盐酸,溶液pH会从大于7下降至等于7,且等于7时加入盐酸质量为25克,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3.(2022九下·余姚开学考)某无色溶液中若含有大量Na2SO4、Na2CO3、NaOH,为验证其中所含的阴离子,若限定只取一次待测液,加入试剂顺序正确的是(  )
A.盐酸、BaCl2、酚酞 B.BaCl2、盐酸、酚酞
C.BaCl2、酚酞、盐酸 D.酚酞、盐酸、BaCl2
【答案】C
【知识点】物质的鉴别、推断
【解析】【分析】根据盐酸与氢氧化钠、碳酸钠都会发生反应,且与碳酸钠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氯化钡与碳酸钠和硫酸钠都会反应生成沉淀,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溶液都呈碱性分析。
【解答】盐酸与氢氧化钠、碳酸钠都会发生反应,且与碳酸钠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氯化钡与碳酸钠和硫酸钠都会反应生成沉淀,但产生的碳酸钡沉淀可溶于盐酸,硫酸钡沉淀不溶于盐酸,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溶液都呈碱性,能使酚酞变红,所以要验证阴离子的存在,可先加入氯化钡溶液,将硫酸钠和碳酸钠转化为沉淀,再加入酚酞验证氢氧化钠,然后再加入盐酸,通过沉淀部分溶解验证碳酸钠和硫酸钠;
故选C。
14.(2022九下·余姚开学考)在“富国强军”的时代要求下,大连造船厂建造了首艘国产航空母舰。在建造过程中需要使用大型起重机“龙门吊”。它主要由主梁和支架构成,可以提升和平移重物,其示意图如图所示。在重物由主梁右端缓慢移到左端的过程中,右支架对主梁的支持力F与重物移动距离s的关系图像是(  )(不考虑主梁自身重力)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杠杆的平衡条件
【解析】【分析】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分析出F和s的关系式,并据此确定图像的形状。
【解答】在重物由主梁右端缓慢移到左端的过程中,
以左侧的支柱为支点,右支架对主梁的支持力F为动力,重物对杠杆的拉力为重力,大小等于物体的重力G,动力臂为整个主梁的长度,设为L,阻力臂为L-s,
根据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得到:FL=G(L-s);
解得:

由关系式知:右支架对主梁的支持力F与重物移动距离s成一次函数关系,且拉力随s的增大而减小。
故选B。
15.(2022九下·余姚开学考)如图甲所示,电源电压恒定R2为定值电阻地滑动变阻器R1的最大阻值为18Ω,电流表量程为0~0.6A,灯泡L标有“6V3W”字样,灯泡的电阻保持不变。闭合S1和S3,断开S2时,在移动R1滑片的过程中,R1两端的电压U与R1消耗的功率P之间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则下面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电源电压为6V
B.灯泡电阻R1为12Ω
C.定值电阻R2为15Ω
D.闭合S1和S2,断开S3时,电路的最大功率为3W
【答案】C
【知识点】欧姆定律及其应用;电功率计算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1)(3)闭合S1和S3,断开S2时,定值电阻和滑动变阻器串联,电压表测量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量电路电流。
从图乙可知,当R1两端的电压为1V时,R1消耗的功率为0.5W,当R1两端的电压为2V时,R1消耗的功率为0.8W,根据P=UI可分别得出电路中的电流,根据电源电压不变可得出两个关于电源电压的表达式,联立即可得出电源电压U和R2的值;
(2)(4)闭合S1和S2,断开S3时,灯泡和滑动变阻器串联,电压表测量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量电路电流。根 可知灯的电阻、电源电压不变,根据P=UI可知电路中电流最大时,总功率最大,根据P=UI可得出灯泡正常发光的电流,此电流即为电路中的最大电流,根据P=UI可得出电路的最大功率。
【解答】(1)闭合S1和S3,断开S2时,定值电阻和滑动变阻器串联,电压表测量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量电路电流。
从图乙可知,当R1两端的电压为1V时,R1消耗的功率为0.5W,
根据P=UI可知,此时电路中的电流为 ,
则电源电压U=U1+I1R2=1V+0.5A×R2.......①
从图乙可知,当R1两端的电压为2V时,R1消耗的功率为0.8W,
根据P=UI可知,此时电路中的电流为 ,
则电源电压U=U1′+I1′R2=2V+0.4A×R2.......②
根据①②可得:U=6V,R2=10Ω;
故A正确不合题意,C错误符合题意;
(2)闭合S1和S2,断开S3时,灯泡和滑动变阻器串联,电压表测量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量电路电流。
灯泡L标有“6V 3W”字样,灯泡的电阻保持不变,
灯的电阻 ,故B正确不合题意;
电源电压不变,根据P=UI可知,电路中电流最大时,总功率最大。
灯泡正常发光的电流 ,
则此时电路中的最大电流为0.5A,
电路的最大功率P=UI=6V×0.5A=3W,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C。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0分)
16.(2022九下·余姚开学考)通过九年级上册的学习,我们认识了许多“奇妙的酸”和“神奇的碱”,请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表示的是一些物质在常温下的近似pH,回答下列问题:
①酸雨的酸性比正常雨水的酸性   (填“强“或“弱”)。②测量苹果汁pH时,先用蒸馏水润湿pH试纸,会使 pH偏   (”大“或“小”)。
(2)焊接工业上常用稀盐酸消洗铁锈,写出用稀盐酸除铁锈的化学方程式为   。
【答案】(1)强;大
(2)Fe2O3+6HCl=2FeCl3+3H2O
【知识点】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解析】【分析】根据pH越小酸性越强,测酸性溶液时pH试纸润湿会使结果偏大分析;
(2)根据铁锈成分为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分析。
【解答】(1) ①酸雨的的pH比正常雨水小,酸性比正常雨水强。②测量苹果汁pH时,先用蒸馏水润湿pH试纸,则会使苹果汁酸性变弱, pH偏大;
(2)铁锈成分为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反应方程式为Fe2O3+6HCl=2FeCl3+3H2O.
故答案为:(1)强;大;(2)Fe2O3+6HCl=2FeCl3+3H2O。
17.(2022九下·余姚开学考)如图是小宁制作的简易 “ 蒸汽船”模型。将盛有一定量水的铜制容器安装在“船体”上,用蜡烛对铜制容器底部加热,一段时间后铜管会向右喷蒸汽,”“蒸汽船”就向左行驶。
(1)蜡烛对铜制容器底部加热导致容器内水温升高,这是通过的   方式改变水的内能。
(2)铜管向右喷蒸汽,“船体” 向左行驶,这个过程中的能量转化与四冲程汽油机   的冲程相同。
【答案】(1)热传递
(2)做功
【知识点】物体内能的改变方法;热机
【解析】【分析】(1)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①做功,本质是能量的转化;②热传递,本质是能量的转移。
(2)在四冲程内燃机中,压缩冲程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做功冲程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1)蜡烛对铜制容器底部加热导致容器内水温升高,这是通过的热传递方式改变水的内能。
(2)铜管向右喷蒸汽,“船体” 向左行驶,将蒸汽的内能转化为船体的机械能,这个过程中的能量转化与四冲程汽油机的做功冲程相同。
18.(2020九上·宁波月考)新型臭氧氧化技术脱除尾气中的氮氧化物效果明显,可发生如下反应NO+O3=X+O2。
(1)X物质是   (填化学式)。
(2)该反应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
【答案】(1)NO2
(2)置换反应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置换反应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不变分析;
(2)根据置换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都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分析。
【解答】(1)由所给方程式可知,反应前原子种类和个数为氮1、氧4,反应后为氧2,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不变可知,X中含有1个氮原子、2个氧原子,化学式为NO2 ;
(2)该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都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
故答案为:(1) NO2 ;(2)置换反应。
19.(2022九下·余姚开学考)如图所示,为两个光滑的圆弧槽和一段粗糙的水平面相连接的装置。将质量为m的物体从左侧圆弧槽A点由静止释放,最高到达右侧圆弧槽B点处:然后再次滑下,最高到达左侧圆弧槽C点处,其中A、B两点距离水平面的高度分别为H、h。(忽略空气阻力)
(1)物体从A点滑到水平面时,重力所做的功为    。
(2)物体从A点滑到B点的过程中,损失的机械能转化为物体内能的效率为η,则物体到达B点时温度升高了   。(物体比热容用c表示)
(3)C点距离水平面的高度为   。
【答案】(1)mgH
(2)
(3)2h-H
【知识点】功的计算公式的应用;热量的计算
【解析】【分析】(1)由重力公式G=mg可得质量为m的物体的重力,根据公式W=GH可得物体从A点滑到水平面时重力所做的功;
(2)根据W=Gh可得物体从A点滑到B点的过程中损失的机械能,根据能量转化效率公式可计算物体增加的内能,根据吸热公式可计算物体到达B点时升高的温度;
(3)再次滑下的过程损失的机械能不变,则达到C点时物体的机械能为物体在B点的机械能与损失的机械能之差,根据做功公式计算C点距离水平面的高度。
【解答】(1)质量为m的物体的重力为:G=mg,
物体从A点滑到水平面时,重力所做的功:W=GH=mgH;
(2)A、B两点距离水平面的高度分别为H、h,
物体从A点滑到B点的过程中,损失的机械能(重力势能的减少量)为:△E=G△h=mg(H-h),
机械能转化为物体内能的效率为η,则物体增加的内能(吸收的热量):Q吸=△Eη=mg(H-h)η,
物体到达B点时温度升高了:

(3)再次滑下的过程,水平面的粗糙程度不变,长度也不变,即物体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不变,即损失的机械能不变,
所以达到C点时物体的机械能(此时只有重力势能):EC=EB-△E=mgh-mg(H-h)=mg(2h-H),
由W=Gh可得,C点距离水平面的高度为:

20.(2022九下·余姚开学考)乙炔(quē)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可用于照明、焊接,也是制造醋酸、合成橡胶等物质的基本原料。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有芳香气味的易燃性气态,微溶于水,化学式为C2H2。
实验室中常用电石和水反应来制取乙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电石+2H2O=C2H2↑+Ca(OH)2
(1)电石的化学式为   。
(2)实验室制取乙炔的装置如图所示,请写出仪器的名称:A   
【答案】(1)CaC2
(2)分液漏斗
【知识点】常用仪器的名称;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不变分析;
(2)根据常用仪器名称分析。
【解答】(1)由所给方程式可知,反应前原子种类和个数为:氢4、氧2,反应后为:碳2、钙1、氢4、氧2,则电石化学式为CaC2;
(2)A仪器名称为分液漏斗;
故答案为:(1)CaC2;(2)分液漏斗。
21.(2022九下·余姚开学考)如图所示,物体A在物体B的重力作用下做匀速直线运动。若在A上再施加一个水平向左、大小为180N的拉力F(图中未画出),则物体A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物体A与桌面之间的摩擦力   N,方向     。物体B的重力是   。(不计绳重,轮重和摩擦)
【答案】90;水平向右;45N
【知识点】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滑轮组及其工作特点
【解析】【分析】(1)物体A在物体B的重力作用下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这时A受到的摩擦力等于动滑轮的拉力,即f=F动;当物体A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分析A的受力情况,列出受力平衡式,进而求出A受到的摩擦力和动滑轮上受到的拉力F动。
(2)动滑轮上有2段绳子承担拉力,那么动滑轮上受到的拉力和物体B的重力的关系为:F动=2GB,据此物体B的重力。
【解答】(1)物体A在物体B的重力作用下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时,
A受到的摩擦力等于动滑轮对A的拉力,即f=F动;
当物体A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受到向左的拉力F、向右的摩擦力f和F动,
即;F=f+F动,
因f=F动,所以F=2f,即180N=2f,
解得f=F动=90N,且此时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右。
(2)动滑轮上有2段绳子承担拉力,滑轮与绳间摩擦、绳重和滑轮重均不计,
那么动滑轮上受到的拉力和物体B的重力的关系为:F动=2GB;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空2分,共20分)
22.(2022九下·余姚开学考)“测量小灯泡电功率”的实验电路如图甲所示,电源电压为3V,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2.5V。
(1)小科把滑片移到最左端,闭合开关,发现小灯泡不亮,电流表示数为零,电压表的示数接近电源电压。为了排除故障,小科接下来的操作合理的是 。
A.拧紧小灯泡和它两端的接线柱 B.拧紧开关两端的接线柱
C.检查滑动变阻器是否短路 D.移动滑片,看小灯泡是否会亮
(2)排除故障后,小科移动滑片,读出了三组实验数据。粗心的小科把三次数据随手写在草,稿纸上(如图乙)而没有填写在对应的表格中。请你帮助小科计算出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   W。
(3)此实验还可以只用电流表而不用电压表也能测小灯泡额定功率,其电路如图丙所示,R0=5Ω,其中关键的一步是必须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流表A2的示数为   A时,再读出电流表A1的示数,才能计算出小灯泡的额定功率。
【答案】(1)A
(2)0.75
(3)0.5
【知识点】测定小灯泡的功率
【解析】【分析】(1)在测量小灯泡电功率的实验中,如果灯泡发生断路,那么电压表串联在电路中。因为电压表的内阻很大,所以通过电路的电流很小,则灯泡不亮,电流表示数几乎为零。在串联电路中,电压的分配与电阻成正比,则电压表几乎分得全部电压,示数接近电源电压。
(2)根据图乙,确定灯泡的额定电压和额定电流,然后根据P=UI计算灯泡的额定功率。
(3)灯泡与定值电阻R0并联,则二者两端的电压相等。当灯泡正常发光时,它们两端的电压都是2.5V,根据
计算出电流表A2的示数。
【解答】(1)小科把滑片移到最左端,闭合开关,发现小灯泡不亮,电流表示数为零,电压表的示数接近电源电压,则可能是灯泡发生了断路,即可能是灯泡两端的接线柱没有拧紧,那么接下来的操作应该为:拧紧小灯泡和它两端的接线柱,故选A。
(2)根据图乙可知,当灯泡的电压为2.5V时,通过灯泡的额定电流为0.3A,则灯泡的额定功率为:P
=UI\=2.5V×0.3A=0.75W。
(3)当灯泡正常发光时,R0两端的电压为2.5V,那么电流表A2的示数为:

23.(2022九下·余姚开学考)小明在探究“物体的动能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让质量不同的铁球从斜面上的同一高度有静止释放,撞击水平面上同一木块,能将木块撞出一段距离,如图甲所示。
(1)该实验基于的假设是   。
(2)为了使不同铁球的实验现象差异更明显,除了可以选用更光滑的水平面外,还可以怎样改进?    。(写出一种)
(3)有同学将实验装置改成图乙所示,利用质量不同的铁球将弹簧压缩相同程度静止释放,撞击同一木块。该方案是否合理?说明理由。   
【答案】(1)动能与物体质量的大小有关
(2)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即选用更光滑的水平面
(3)没有控制铁球的速度相等
【知识点】动能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1)根据题目的描述,分析哪个因素发生改变即可;
(2)铁球撞击木块后,木块在水平面上移动,克服摩擦力做功。根据w=fs可知,木块移动的距离越远,克服阻力做的功越多,则铁球的动能越大。要使实验现象更明显,其实就是增大木块移动的距离,根据
可知,其实就是减小摩擦力。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大小会影响摩擦力的大小,可从这两个方面思考改进方案。
(3)速度和质量会影响动能的大小,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分析即可。
【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铁球在斜面上的高度相同,即它们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相同,而铁球的质量不同,那么该实验基于的假设为:动能与物体质量的大小有关。
(2)为了使不同铁球的实验现象差异更明显,可以:
①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即选用更光滑的水平面;
②减小木块对水平面的压力,即选用质量更小的木块。
(3)将谈话压缩到相同程度时,谈话具有的弹性势能相等,即转换给铁球的动能相等,而不是铁球的速度相等。而探究动能与质量的关系时,必须控制铁球的速度相同,则该方案不合理,理由是:没有控制铁球的速度相等。
24.(2022九下·余姚开学考)某CuO粉末中混有少量Cu2O,现有一课外活动小组利用下图所示装置测定其中Cu2O的质量。已知在加热条件下, 氢气还原氧化亚铜生成铜和水,一氧化碳还原氧化亚铜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请根据图示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X是常见还原性气体CO、H2中的一种,请根据该组合装置判断X的化学式为    。
(2)若缺少B装置,将直接导致反应后D装置内的物质的质量   (填“偏大”、“偏小”或“不影响”)。
(3)E装置的作用是   。
(4)已知反应前CuO和 Cu2O的总质量为m1g,完全反应后D中U型管内物质的质量增加了m2g(损失忽略不计),则原混合物中Cu2O的质量为    g。
【答案】(1)H2
(2)偏大
(3)防止空气中的成分对实验造成干扰
(4)
【知识点】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物质的鉴别、推断
【解析】【分析】(1)根据氯化钙增重是由于吸收水分析;
(2)根据气体中含有水蒸气会使结果偏大分析;
(3)根据空气中水蒸气对实验有干扰分析;
(4)根据反应前后元素质量不变及元素质量为物质质量×元素质量分数分析。
【解答】(1)由组合装置通过X气体后,通过验证是否有水生成的特点可知,X气体为氢气;
(2)若缺少B装置,则气体会从氢氧化钠溶液中带出水蒸气,使得反应后D装置内物质的质量偏大;
(3)E装置是为了防止空气中的成分对实验造成干扰;
(4) 完全反应后D中U型管内物质的质量增加了m2g ,即反应后生成了水的质量为m2g ,设氧化亚铜质量为x,与氢气反应生成水的质量为y,由氧元素反应前后相等可知,
x=

故答案为:(1)H2;(2)偏大;(3)防止空气中的成分对实验造成干扰;(4)

四、解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5题6分,26 题4分,27题8分,28题7分)
25.(2022九下·余姚开学考)在拓展课上,小泉同学模拟某建筑工地上拉动工件的情景,设置了如图所示的滑轮组。他用该滑轮组在4s内将一个重为100N的物体,沿着水平地面匀速拉动了2m。人的拉力为18N,物体移动时受到地面的摩擦力为物重的0.35倍,不计绳重及机械的摩擦。求:
(1)人的拉力所做的功。
(2)人的拉力做功的功率。
(3)动滑轮受到的重力。
【答案】(1)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ns物=2×2m=4m;
人的拉力所做的功:W=Fs=18N×4m=72J。
(2)人拉绳子做功的功率: ;
(3)物体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则它受到绳子的拉力F'=f=0.35G=0.35×100N=35N;
根据公式 得到: ;
觉得:G动=1N。
【知识点】功的计算公式的应用;功率计算公式的应用;滑轮组及其工作特点
【解析】【分析】(1)首先根据s=ns物计算出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然后根据W=Fs计算拉力所做的功。
(2)根据公式
计算拉力的功率;
(3)动滑轮下面绳子上的拉力等于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即根据F'=f=0.35G计算出动滑轮下面绳子受到的拉力,再根据
计算出动滑轮的重力。
【解答】(1)
26.(2020九上·宁波月考)某化工厂生产的纯碱产品中含有少量氯化钠杂质,其产品包装袋上注明:碳酸钠≥96%。为测定该产品中含碳酸钠的质量分数,进行了以下实验:取12.0g纯碱样品放入烧杯中,称得烧杯及所盛纯碱样品的总质量为158.0g,再把100g稀盐酸平均分成四份依次加入样品中,每次均充分反应。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所加盐酸的次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盐酸的质量/g 25 25 25 25
烧杯及所盛物质总质量/g 181.2 204.4 228.6 253.6
请你据此分析计算:
(1)第一次加入稀盐酸充分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   g。
(2)该产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是否合格?(要求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1%)
【答案】(1)1.8
(2)86.2%<96% 不合格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分析】根据反应后减少质量为生成二氧化碳质量计算出二氧化碳质量,然后利用二氧化碳质量及方程式中物质间质量关系计算出碳酸钠质量分数分析。
【解答】(1)第一次加入稀盐酸充分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158.0g+25g-181.2g=1.8g;
(2)碳酸钠完全反应产生二氧化碳质量为158.0g+100g-253.6g=4.4g,设碳酸钠质量分数为x
Na2CO3+2HCl=2NaCl+H2O+CO2↑
106 44
12.0gx 4.4g
106:44=12.0gx:4.4g
x=88.3%<96%
所以该产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不合格;
故答案为:(1)1.8g;(2)88.3%<96%,不合格。
27.(2022九下·余姚开学考)科学研究表明:冬天用38~43℃热水泡脚有利于身体健康,小牧用零花钱给妈妈买了一个电热足浴盆。图1中甲、乙是该品牌足浴盆的电路图(局部)和产品铭牌(最大功率被污染)。电路中的”电动机带有按摩装置,S2为普通开关,请问答以下问题:
(1)足浴盆中的电热丝R和电动机既能独立工作,也能同时工作。S1为温控开关,当温度低于某设定值时,开关自动闭合:当温度高于某设定值时,开关自动断开。为使足浴盆按要求工作,图2提供的电路可以接入题中“1”、“2”、“3”接线柱的是    (选填序号)。
(2)小敏妈妈某次用足浴盆洗脚时,足浴盆正常工作,电路中总电流随时间的关系如图1丙内所示,0-3min为加热阶段,使水温达到预设温度;3min-20min电路的工作过程是 (选填序号)
A.电动机一直工作,电热丝间歇工作
B.电热丝一直工作,电动机间歇工作
(3)足浴盆电热丝R的阻值为多少?足浴盆的最大功率为多少?
(4)上述过程中足浴盆共消耗了多少电能?
【答案】(1)C
(2)A
(3)从图乙可以找到电动机的功率表PM=440W,工作电压U=220V;
则电动机的工作电流 ;
R单独工作的电流IR=2I=2×2A=4A,
电阻 ;
电路的最大电流I最大=3I,
所以P最大=UI最大=220V×3×2A=1320W;
(4)由丙可知,20min内,R工作了t1=8min,电动机工作了t2=17min,
所以消耗的总电能:W=UIRt1+PMt2=220V×4A×(8×60s)+440W×17×60s=8.712×10 5J。
【知识点】串、并联电路的设计;电功率计算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1)①用电器相互影响,为串联;用电器不相互影响,为并联;
②干路上的开关控制所有用电器;支路上的开关只能控制它所在支路上的用电器,据此分析判断。
(2)根据工作时电流的大小,判断3-20min内电热丝和电动机的工作状态;
(3)从图乙找到电动机的功率和;工作电压U=220V,根据
计算出电动机的工作电流;
R单独工作的电流IR=2I,再根据公式
可以计算出R的电阻。电路的最大电流I最大=3I,根据P最大=UI最大计算足浴盆的最大功率。
(4)由丙可知,20min内,R工作了8min,电动机工作了17min,利用公式W=Pt,分别求出消耗的电能,把二者消耗电能相加就是总消耗的电能;
【解答】(1)足浴盆中的电热丝R和电动机既能独立工作,也能同时工作,即二者不相互影响,所以R与电动机并联,且每个支路都有开关,故选C。
(2)0-3min为加热阶段,可知加热时R的电流为2I,3-5min,电路总电流为3I,说明此时电动机也在工作,且电动机的工作为电流IM=3I-2I=I;
5-6min,电路总电流变成I,说明此时只有电动机单独工作。之后的工作状态都是如此循环;
所以是电动机一直工作,电热丝间歇工作。
故选择A。
28.(2022九下·余姚开学考)天然石灰石中常常含有少量的煤炭(煤炭的成分是炭),为了测定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某科学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
[查阅资料]:碳酸钙在高温下会分解成生石灰和二氧化碳
[开始实验]
①取样品4.0g,置于甲中的硬质玻璃管内;
②先通入干燥的氧气一段时间,电子秤的示数稳定在150.0g:
③继续保持氧气通入,点燃酒精喷灯,加强热;
④充分反应后,最终电子秤的示数稳定在152.2g;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②为什么先通入一段时间的氧气    
(2)甲中的玻璃管内发生的化学方程式   
(3)计算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结果精确到0.1%)
【答案】(1)排除装置内空气
(2)C+O2CO2、 CaCO3CaO+CO2↑
(3)氢氧化钠溶液增重质量即为生成二氧化碳质量,设碳酸钙质量为x,碳酸钙分解产生二氧化碳质量为y
CaCO3CaO+CO2↑ C+O2CO2
100 44 12 44
x y 4.0g-x 2.2g-y
100:44=x:y 12:44=(4.0g-x):(2.2g-y)
x=3.86g
样品中碳酸钙质量分数为3.86g/4.0g=96.5%
【知识点】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分析】(1)根据空气中二氧化碳对实验的干扰分析;
(2)根据碳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分析;
(3)根据碳和碳酸钙反应后都生成二氧化碳,利用二氧化碳质量及方程式中物质间质量关系计算碳酸钙质量分析。
【解答】(1)玻璃管内有空气,空气中二氧化碳对实验有影响,所以要先通入一段时间的氧气以排除装置内空气;
(2)甲中玻璃管内发生和碳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碳酸钙高温分解的反应,方程式为C+O2CO2、 CaCO3CaO+CO2↑ ;
故答案为:(1)排除装置内空气;(2)C+O2CO2、 CaCO3CaO+CO2↑;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市子陵校区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科学2月返校考试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
1.(2020九上·宁波月考)规范操作是科学实验的基本要求,下列实验操作规范的是(  )
A.过滤液体 B.闻气体气味
C.装固体药品 D.加热液体
2.(2020九上·宁波月考)如图所示的生活用具中,使用时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
A.羊角锤 B.筷子
C.起瓶器 D.钢丝钳
3.(2022九下·余姚开学考)向甲物质中逐渐加入乙物质至过量。若x轴表示加入乙物质的质量,则下列选项与下图不相符合的是(  )
A.如果甲是二氧化锰,乙是过氧化氢溶液,则y轴表示二氧化锰的质量
B.如果甲是某一温度下的水,乙是硝酸钟,则y轴表示硝酸钾的溶解度
C.如果甲是氯化银,乙是稀硝酸则y轴表示氯化银的质量
D.如果甲是饱和石庆乐,乙是生石灰,则y轴表示溶液的质量
4.(2016·宁波)如图所示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关于该化学反应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反应类型是分解反应
B.反应前后各元素化合价不变
C.反应前后两种原子的数目不变
D.反应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5.(2022九下·余姚开学考)如图所示,用同一个动滑轮先后提升同一物体,使物体以相同速度匀速上升相同的高度,所用的力分别是F甲和F乙,拉力做功的功率分别是P甲和P乙,若不计摩擦、动油轮重和绳重,则F甲和F乙、P甲和P乙之间的大小关系是(  )
A.F甲F乙 P甲>P乙
C.F甲>F乙 P甲=P乙 D.F甲6.(2017·宁波)真空包装、食品包装袋内充氮气、放铁粉包或生石灰包等都是常用的食品防腐、保鲜方法。对上述方法的分析,错误的是(  )
A.真空包装:能使食品不与氧气接触   
B.充氮气:能隔绝空气并防止食品变形
C.放铁粉包:能除去食品包装袋内的氧气和水蒸气
D.放生石灰包:能除去食品包装袋内的氧气
7.(2022九下·余姚开学考)光发动机是一种把光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装置,主要结构如图所示.在太阳光照射下,化学反应室内密封着的气态物质N2O4发生反应: N2O4=O2+2NO,导致室内气压增大:在无光条件下,室内发生“逆向反应”,导致室内气压减小。当窗口有光射入时,活塞移动;该过程相当于汽油机四个冲程中的(  )
A. B. C. D.
8.(2022九下·余姚开学考)如图是用相同的加热装置对a、b、c三种物质加热时它们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其中a、c质量相同。下列对图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
A.t1-t2时间内物质a的温度不变,内能不变
B.如果a、b是同种物质,b的质量大于a的质量
C.温度从T1升高到T2时,a物质吸收的热量比b多
D.b的比热容大于c的比热容
9.(2022九下·余姚开学考)如图所示,一直杆可绕O点转动,杆下挂一重物,为了提高重物,用一个始终跟杆垂直的力F使直杆由竖直位置慢慢转动到水平位置,在此过程中这个直杆(  )
A.始终是省力杠杆 B.始终是费力杠杆
C.先是省力杠杆,后是费力杠杆 D.先是费力杠杆,后是省力杠杆
10.(2022九下·余姚开学考)如图是A、B、C、D、E五种不同类别物质卡片组成的“化学拼图”,相邻两张卡片所标的物质(或其溶液)间能发生反应。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C+E发生置换反应
B.若B为氢气,与E反应可生成新的单质
C.A+C,C+D,A+D两两反应一定能生成盐和水
D.若E能与D发生化学反应,则E一定是CO2
11.(2022九下·余姚开学考)如图所示,F1=4N,F2=3N,此时物体A对于地面静止,物体B以0.1m/s的速度在物体A表面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不计弹簧测力计、滑轮和绳子的自重及滑轮和绳子之间的摩擦)。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F2的功率为0.6w
B.弹簧测力计读数为9N
C.物体A和地面之间有摩擦力
D.如果增大F2,物体A可能向左运动
12.(2022九下·余姚开学考)向盛有20g10%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逐滴滴人7.3%的稀盐酸,下列是关于溶液总质量或溶液pH随盐酸质量变化的关系图(Q点表示恰好完全反应)。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13.(2022九下·余姚开学考)某无色溶液中若含有大量Na2SO4、Na2CO3、NaOH,为验证其中所含的阴离子,若限定只取一次待测液,加入试剂顺序正确的是(  )
A.盐酸、BaCl2、酚酞 B.BaCl2、盐酸、酚酞
C.BaCl2、酚酞、盐酸 D.酚酞、盐酸、BaCl2
14.(2022九下·余姚开学考)在“富国强军”的时代要求下,大连造船厂建造了首艘国产航空母舰。在建造过程中需要使用大型起重机“龙门吊”。它主要由主梁和支架构成,可以提升和平移重物,其示意图如图所示。在重物由主梁右端缓慢移到左端的过程中,右支架对主梁的支持力F与重物移动距离s的关系图像是(  )(不考虑主梁自身重力)
A. B.
C. D.
15.(2022九下·余姚开学考)如图甲所示,电源电压恒定R2为定值电阻地滑动变阻器R1的最大阻值为18Ω,电流表量程为0~0.6A,灯泡L标有“6V3W”字样,灯泡的电阻保持不变。闭合S1和S3,断开S2时,在移动R1滑片的过程中,R1两端的电压U与R1消耗的功率P之间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则下面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电源电压为6V
B.灯泡电阻R1为12Ω
C.定值电阻R2为15Ω
D.闭合S1和S2,断开S3时,电路的最大功率为3W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0分)
16.(2022九下·余姚开学考)通过九年级上册的学习,我们认识了许多“奇妙的酸”和“神奇的碱”,请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表示的是一些物质在常温下的近似pH,回答下列问题:
①酸雨的酸性比正常雨水的酸性   (填“强“或“弱”)。②测量苹果汁pH时,先用蒸馏水润湿pH试纸,会使 pH偏   (”大“或“小”)。
(2)焊接工业上常用稀盐酸消洗铁锈,写出用稀盐酸除铁锈的化学方程式为   。
17.(2022九下·余姚开学考)如图是小宁制作的简易 “ 蒸汽船”模型。将盛有一定量水的铜制容器安装在“船体”上,用蜡烛对铜制容器底部加热,一段时间后铜管会向右喷蒸汽,”“蒸汽船”就向左行驶。
(1)蜡烛对铜制容器底部加热导致容器内水温升高,这是通过的   方式改变水的内能。
(2)铜管向右喷蒸汽,“船体” 向左行驶,这个过程中的能量转化与四冲程汽油机   的冲程相同。
18.(2020九上·宁波月考)新型臭氧氧化技术脱除尾气中的氮氧化物效果明显,可发生如下反应NO+O3=X+O2。
(1)X物质是   (填化学式)。
(2)该反应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
19.(2022九下·余姚开学考)如图所示,为两个光滑的圆弧槽和一段粗糙的水平面相连接的装置。将质量为m的物体从左侧圆弧槽A点由静止释放,最高到达右侧圆弧槽B点处:然后再次滑下,最高到达左侧圆弧槽C点处,其中A、B两点距离水平面的高度分别为H、h。(忽略空气阻力)
(1)物体从A点滑到水平面时,重力所做的功为    。
(2)物体从A点滑到B点的过程中,损失的机械能转化为物体内能的效率为η,则物体到达B点时温度升高了   。(物体比热容用c表示)
(3)C点距离水平面的高度为   。
20.(2022九下·余姚开学考)乙炔(quē)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可用于照明、焊接,也是制造醋酸、合成橡胶等物质的基本原料。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有芳香气味的易燃性气态,微溶于水,化学式为C2H2。
实验室中常用电石和水反应来制取乙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电石+2H2O=C2H2↑+Ca(OH)2
(1)电石的化学式为   。
(2)实验室制取乙炔的装置如图所示,请写出仪器的名称:A   
21.(2022九下·余姚开学考)如图所示,物体A在物体B的重力作用下做匀速直线运动。若在A上再施加一个水平向左、大小为180N的拉力F(图中未画出),则物体A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物体A与桌面之间的摩擦力   N,方向     。物体B的重力是   。(不计绳重,轮重和摩擦)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空2分,共20分)
22.(2022九下·余姚开学考)“测量小灯泡电功率”的实验电路如图甲所示,电源电压为3V,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2.5V。
(1)小科把滑片移到最左端,闭合开关,发现小灯泡不亮,电流表示数为零,电压表的示数接近电源电压。为了排除故障,小科接下来的操作合理的是 。
A.拧紧小灯泡和它两端的接线柱 B.拧紧开关两端的接线柱
C.检查滑动变阻器是否短路 D.移动滑片,看小灯泡是否会亮
(2)排除故障后,小科移动滑片,读出了三组实验数据。粗心的小科把三次数据随手写在草,稿纸上(如图乙)而没有填写在对应的表格中。请你帮助小科计算出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   W。
(3)此实验还可以只用电流表而不用电压表也能测小灯泡额定功率,其电路如图丙所示,R0=5Ω,其中关键的一步是必须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流表A2的示数为   A时,再读出电流表A1的示数,才能计算出小灯泡的额定功率。
23.(2022九下·余姚开学考)小明在探究“物体的动能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让质量不同的铁球从斜面上的同一高度有静止释放,撞击水平面上同一木块,能将木块撞出一段距离,如图甲所示。
(1)该实验基于的假设是   。
(2)为了使不同铁球的实验现象差异更明显,除了可以选用更光滑的水平面外,还可以怎样改进?    。(写出一种)
(3)有同学将实验装置改成图乙所示,利用质量不同的铁球将弹簧压缩相同程度静止释放,撞击同一木块。该方案是否合理?说明理由。   
24.(2022九下·余姚开学考)某CuO粉末中混有少量Cu2O,现有一课外活动小组利用下图所示装置测定其中Cu2O的质量。已知在加热条件下, 氢气还原氧化亚铜生成铜和水,一氧化碳还原氧化亚铜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请根据图示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X是常见还原性气体CO、H2中的一种,请根据该组合装置判断X的化学式为    。
(2)若缺少B装置,将直接导致反应后D装置内的物质的质量   (填“偏大”、“偏小”或“不影响”)。
(3)E装置的作用是   。
(4)已知反应前CuO和 Cu2O的总质量为m1g,完全反应后D中U型管内物质的质量增加了m2g(损失忽略不计),则原混合物中Cu2O的质量为    g。
四、解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5题6分,26 题4分,27题8分,28题7分)
25.(2022九下·余姚开学考)在拓展课上,小泉同学模拟某建筑工地上拉动工件的情景,设置了如图所示的滑轮组。他用该滑轮组在4s内将一个重为100N的物体,沿着水平地面匀速拉动了2m。人的拉力为18N,物体移动时受到地面的摩擦力为物重的0.35倍,不计绳重及机械的摩擦。求:
(1)人的拉力所做的功。
(2)人的拉力做功的功率。
(3)动滑轮受到的重力。
26.(2020九上·宁波月考)某化工厂生产的纯碱产品中含有少量氯化钠杂质,其产品包装袋上注明:碳酸钠≥96%。为测定该产品中含碳酸钠的质量分数,进行了以下实验:取12.0g纯碱样品放入烧杯中,称得烧杯及所盛纯碱样品的总质量为158.0g,再把100g稀盐酸平均分成四份依次加入样品中,每次均充分反应。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所加盐酸的次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盐酸的质量/g 25 25 25 25
烧杯及所盛物质总质量/g 181.2 204.4 228.6 253.6
请你据此分析计算:
(1)第一次加入稀盐酸充分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   g。
(2)该产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是否合格?(要求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1%)
27.(2022九下·余姚开学考)科学研究表明:冬天用38~43℃热水泡脚有利于身体健康,小牧用零花钱给妈妈买了一个电热足浴盆。图1中甲、乙是该品牌足浴盆的电路图(局部)和产品铭牌(最大功率被污染)。电路中的”电动机带有按摩装置,S2为普通开关,请问答以下问题:
(1)足浴盆中的电热丝R和电动机既能独立工作,也能同时工作。S1为温控开关,当温度低于某设定值时,开关自动闭合:当温度高于某设定值时,开关自动断开。为使足浴盆按要求工作,图2提供的电路可以接入题中“1”、“2”、“3”接线柱的是    (选填序号)。
(2)小敏妈妈某次用足浴盆洗脚时,足浴盆正常工作,电路中总电流随时间的关系如图1丙内所示,0-3min为加热阶段,使水温达到预设温度;3min-20min电路的工作过程是 (选填序号)
A.电动机一直工作,电热丝间歇工作
B.电热丝一直工作,电动机间歇工作
(3)足浴盆电热丝R的阻值为多少?足浴盆的最大功率为多少?
(4)上述过程中足浴盆共消耗了多少电能?
28.(2022九下·余姚开学考)天然石灰石中常常含有少量的煤炭(煤炭的成分是炭),为了测定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某科学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
[查阅资料]:碳酸钙在高温下会分解成生石灰和二氧化碳
[开始实验]
①取样品4.0g,置于甲中的硬质玻璃管内;
②先通入干燥的氧气一段时间,电子秤的示数稳定在150.0g:
③继续保持氧气通入,点燃酒精喷灯,加强热;
④充分反应后,最终电子秤的示数稳定在152.2g;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②为什么先通入一段时间的氧气    
(2)甲中的玻璃管内发生的化学方程式   
(3)计算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结果精确到0.1%)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常见实验操作
【解析】【分析】A、根据过滤需用玻璃棒引流分析;
B、根据正确闻气体气味要用扇闻法分析;
C、根据块状固体的取用方法分析;
D、根据给试管内液体加热体积不能超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分析。
【解答】A、 过滤液体需用玻璃棒引流,且漏斗下端需紧靠玻璃棒 ,不符合题意;
B、闻气体气味不能将鼻孔直接凑到瓶口,要用手扇动,使少量气体进入鼻孔,不符合题意;
C、装大量石时要试管横持,用镊子将大量石放瓶口,再直立试管,不能直接设入直立试管中,不符合题意;
D、加热试管内液体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符合题意;
故选D。
2.【答案】B
【知识点】杠杆的分类
【解析】【分析】比较动力臂和阻力臂的大小,从而确定杠杆的分类。
【解答】A.使用羊角锤时,锤头的弯曲处相当于杠杆的支点,阻力作用在豁口处,动力作用在手柄上,此时动力臂大于阻力臂,为省力杠杆,故A不合题意;
B.使用筷子时,大拇指与筷子的接触点为支点,阻力作用在筷子的尖端,动力作用在食指的位置,此时动力臂小于阻力臂,为费力杠杆,故B符合题意;
C.使用启瓶器时,起子与瓶盖上面的接触点为支点,阻力作用在起子与瓶盖接触的下面,动力作用在手柄上,此时动力臂大于阻力臂,为省力杠杆,故C不合题意;
D.使用钢丝钳时,中间的轴相当于支点,阻力作用在刀口上,动力作用在手柄上,此时动力臂大于阻力臂,相当于省力杠杆,故D不合题意。
故选B。
3.【答案】D
【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溶解度的影响因素;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解析】【分析】根据图像中y代表物质始终不变,结合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不变、温度不变,物质溶解度不变、氯化银不与硝酸反应、氧化钙能与水化合且放热分析。
【解答】A、二氧化锰在过氧化氢分解中作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不改变,不符合题意;
B、温度不变,硝酸钾在水中的溶解度不会改变,不符合题意;
C、氯化银不能溶于稀硝酸,加入硝酸,氯化银质量不会改变,不符合题意;
D、向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中加入氧化钙,氧化钙会消耗溶液中的溶剂,发生反应,反应时放热,使氢氧化钙溶解度减小,溶液中会有溶质析出,溶液质量减小,符合题意;
故选D。
4.【答案】B
【知识点】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
【解析】【分析】根据反应过程图中的分子,判断反应物与生成物,结合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进行分析判断.本题通过微观粒子的反应模型图,考查了微观上对化学反应的认识,学会通过微观示意图把宏观物质和微观粒子联系起来、从微观的角度分析物质的变化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解答】解:A、由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该反应的反应物只含有一种分子,生成了两种分子,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
B、反应物是化合物,元素的化合价不为0;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生成物的分子均由同种原子构成,均属于单质,生成物中的元素的化合价均为0,反应前后各元素化合价发生了改变,故选项说法错误.
C、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反应前后两种原子的数目不变,故选项说法正确.
D、反应物的分子由两种原子构成,从宏观上反应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5.【答案】C
【知识点】功率计算公式的应用;滑轮组绳子拉力的计算
【解析】【分析】(1)不计摩擦、动滑轮重和绳重,根据接线方式确定动滑轮是省力的还是费力的,从而计算出两个绳子上拉力的大小,然后进行比较即可;
(2)省力就费距离,费力就省距离,据此计算出两个绳子上移动的速度,然后根据P=Fv比较甲乙的功率,最后进行比较即可。
【解答】(1)由题知,两装置都不计摩擦、动滑轮重和绳重,提升物体的重相同,
甲图,拉力作用在动滑轮的轴上,费一倍的力,即F甲=2G;
乙图,拉力作用在绳子自由端,省一半的力,即
则F甲>F乙;
(2)物体上升的速度相同,
则拉力端的速度分别为:

v乙=2v物;
甲图拉力的功率:

乙图拉力的功率:

故则P甲=P乙;
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
6.【答案】D
【知识点】细菌;真菌
【解析】【分析】食物的变质原因主要有微生物的滋生和物质的氧化。
【解答】A、真空包装:能使食品不与氧气接触 ,防止食物氧化和滋生微生物,A正确;
B、充氮气:能隔绝空气并防止食品变形,充氮包装利用了氮气的稳定性,B正确;
C、放铁粉包:能除去食品包装袋内的氧气和水蒸气,铁氧化时需要氧气和水蒸气,C正确;
D、放生石灰包:能除去食品包装袋内的氧气,生石灰是干燥剂主要是吸水不能除去氧气,D错误。
7.【答案】A
【知识点】热机
【解析】【分析】根据热机的能量转化过程判断。
【解答】当窗口有光射入时,反应发生,室内气压增大,推动活塞向右移动,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A.火花塞点火,为做功冲程,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故A符合题意;
B.进气门打开,为吸气冲程,没有能量转化,故B不合题意;
C.排气门打开,为排气冲程,没有能量转化,故C不合题意;
D.两个气门关闭,活塞向上运动,为压缩冲程,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故D不合题意。
故选A。
8.【答案】B
【知识点】比热容;热量的计算
【解析】【分析】(1)物质吸热,内能增大;放热,则内能减小;
(2)(4)根据Q=cm△t分析判断;
(3)根据加热时间的长短判断吸收热量的多少。
【解答】A.t1-t2时间内物质a的温度虽然不变,但继续吸收热量,所以其内能增加,故A错误;
B.如果a、b是同种物质,ze比热容相同,升高相同的温度时,b的加热时间长,b吸收的热量多,根据Q=cm△t知,b的质量大于a的质量,故B正确;
C.温度从T1升高到T2时,a物质的加热时间比b物质短,所以a物质吸收的热量比b少,故C错误;
D.用相同的加热装置对b、c两种物质加热时,0-t1时间内两种物质吸收的热量相同,c物质升高的温度较小,但由于不知道b、c质量的大小,不能判断出b、c比热容的大小,故D错误。
故选B。
9.【答案】C
【知识点】杠杆的平衡条件;杠杆的分类
【解析】【分析】(1)力臂的概念: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叫做力臂。
(2)运用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分析动力的大小变化。
【解答】由图可知动力F的力臂始终保持L1不变,物体的重力G始终大小不变。在杠杆从竖直位置向水平位置转动的过程中,重力的力臂逐渐增大,在L2<L1之前杠杆是省力杠杆,在L2>L1之后,杠杆变为费力杠杆。
故选C
10.【答案】C
【知识点】盐的性质及用途;酸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分析。
【解答】A、 氧化物不能与盐发生反应,不符合题意;
B、若B为氢气,则不能与盐发生反应,不符合题意;
C、金属氧化物与酸、非金属氧化物与碱、酸和碱反应都生成盐和水,符合题意;
D、E属于盐类物质,而二氧化碳属于氧化物,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1.【答案】D
【知识点】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功率计算公式的应用;滑轮组及其工作特点
【解析】【分析】(1)由图知,水平使用滑轮组,根据图片确定承担拉力的绳子段数n,根据v=2v物计算出F2的速度,再根据P=Fv求拉力做功功率;
(2)不计弹簧测力计、滑轮和绳子的自重及滑轮和绳子之间的摩擦,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即定滑轮受
到向左的拉力等于拉力F2的3倍。
(3)对于物体A,受到的力为B向左的摩擦力、向右的拉力、地面向右的摩擦力,据此求地面向右的摩擦力,可得物体A与地面之间是否有摩擦力;
(4)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先分析A受到B的摩擦力的大小变化,再确定A的运动状态是否变化;
【解答】A.由图知,水平使用滑轮组,承担拉力的绳子段数n=2,
拉力端移动速度v=2v物=2×0.1m/s=0.2m/s,
拉力做功功率P2=F2v=3N×0.2m/s=0.6W,故A正确不合题意;
B.不计弹簧测力计、滑轮和绳子的自重及滑轮和绳子之间的摩擦,
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可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3F2=3×3N=9N,故B正确不合题意;
C.对于物体A,受到B向左的摩擦力fB=2F2=2×3N=6N,向右的拉力F1=4N、
因为A静止,所以地面施加向右的摩擦力f地=fB-F1=6N-4N=2N,
所以物体A与地面之间有摩擦力,故C正确不合题意;
D.如果增大F2,B将做加速运动,但是B对A的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则B与A之间的摩擦力不变,因此A受力不变,还是处于静止状态,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12.【答案】B
【知识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解析】【分析】本题是图像的判断题,解答时要通过题目要求分析涉及到的各物质之间量的关系,结合变化趋势先做出判断,如随着横坐标物质量的变化,纵坐标表示的物质的量的变化趋势,增加或降低等,再确定图形中的起点、终点、转折点是否符合题意。
【解答】设 20g10%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反应需盐酸质量为x
NaOH+HCl=NaCl+H2O
40 36.5
20g×10% 7.3%x
x=25g
A、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盐酸,因反应后没有气体或沉淀生成,所以溶液质量会一直增加,增加质量即为加入盐酸质量,但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盐酸25克,不符合题意;
B、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盐酸,因反应后没有气体或沉淀生成,所以溶液质量会一直增加,增加质量即为加入盐酸质量,且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盐酸25克,符合题意;
C、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盐酸,溶液pH会从大于7下降至等于7,且等于7时加入盐酸质量为25克,不符合题意;
D、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盐酸,溶液pH会从大于7下降至等于7,且等于7时加入盐酸质量为25克,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3.【答案】C
【知识点】物质的鉴别、推断
【解析】【分析】根据盐酸与氢氧化钠、碳酸钠都会发生反应,且与碳酸钠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氯化钡与碳酸钠和硫酸钠都会反应生成沉淀,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溶液都呈碱性分析。
【解答】盐酸与氢氧化钠、碳酸钠都会发生反应,且与碳酸钠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氯化钡与碳酸钠和硫酸钠都会反应生成沉淀,但产生的碳酸钡沉淀可溶于盐酸,硫酸钡沉淀不溶于盐酸,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溶液都呈碱性,能使酚酞变红,所以要验证阴离子的存在,可先加入氯化钡溶液,将硫酸钠和碳酸钠转化为沉淀,再加入酚酞验证氢氧化钠,然后再加入盐酸,通过沉淀部分溶解验证碳酸钠和硫酸钠;
故选C。
14.【答案】B
【知识点】杠杆的平衡条件
【解析】【分析】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分析出F和s的关系式,并据此确定图像的形状。
【解答】在重物由主梁右端缓慢移到左端的过程中,
以左侧的支柱为支点,右支架对主梁的支持力F为动力,重物对杠杆的拉力为重力,大小等于物体的重力G,动力臂为整个主梁的长度,设为L,阻力臂为L-s,
根据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得到:FL=G(L-s);
解得:

由关系式知:右支架对主梁的支持力F与重物移动距离s成一次函数关系,且拉力随s的增大而减小。
故选B。
15.【答案】C
【知识点】欧姆定律及其应用;电功率计算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1)(3)闭合S1和S3,断开S2时,定值电阻和滑动变阻器串联,电压表测量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量电路电流。
从图乙可知,当R1两端的电压为1V时,R1消耗的功率为0.5W,当R1两端的电压为2V时,R1消耗的功率为0.8W,根据P=UI可分别得出电路中的电流,根据电源电压不变可得出两个关于电源电压的表达式,联立即可得出电源电压U和R2的值;
(2)(4)闭合S1和S2,断开S3时,灯泡和滑动变阻器串联,电压表测量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量电路电流。根 可知灯的电阻、电源电压不变,根据P=UI可知电路中电流最大时,总功率最大,根据P=UI可得出灯泡正常发光的电流,此电流即为电路中的最大电流,根据P=UI可得出电路的最大功率。
【解答】(1)闭合S1和S3,断开S2时,定值电阻和滑动变阻器串联,电压表测量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量电路电流。
从图乙可知,当R1两端的电压为1V时,R1消耗的功率为0.5W,
根据P=UI可知,此时电路中的电流为 ,
则电源电压U=U1+I1R2=1V+0.5A×R2.......①
从图乙可知,当R1两端的电压为2V时,R1消耗的功率为0.8W,
根据P=UI可知,此时电路中的电流为 ,
则电源电压U=U1′+I1′R2=2V+0.4A×R2.......②
根据①②可得:U=6V,R2=10Ω;
故A正确不合题意,C错误符合题意;
(2)闭合S1和S2,断开S3时,灯泡和滑动变阻器串联,电压表测量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量电路电流。
灯泡L标有“6V 3W”字样,灯泡的电阻保持不变,
灯的电阻 ,故B正确不合题意;
电源电压不变,根据P=UI可知,电路中电流最大时,总功率最大。
灯泡正常发光的电流 ,
则此时电路中的最大电流为0.5A,
电路的最大功率P=UI=6V×0.5A=3W,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C。
16.【答案】(1)强;大
(2)Fe2O3+6HCl=2FeCl3+3H2O
【知识点】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解析】【分析】根据pH越小酸性越强,测酸性溶液时pH试纸润湿会使结果偏大分析;
(2)根据铁锈成分为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分析。
【解答】(1) ①酸雨的的pH比正常雨水小,酸性比正常雨水强。②测量苹果汁pH时,先用蒸馏水润湿pH试纸,则会使苹果汁酸性变弱, pH偏大;
(2)铁锈成分为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反应方程式为Fe2O3+6HCl=2FeCl3+3H2O.
故答案为:(1)强;大;(2)Fe2O3+6HCl=2FeCl3+3H2O。
17.【答案】(1)热传递
(2)做功
【知识点】物体内能的改变方法;热机
【解析】【分析】(1)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①做功,本质是能量的转化;②热传递,本质是能量的转移。
(2)在四冲程内燃机中,压缩冲程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做功冲程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1)蜡烛对铜制容器底部加热导致容器内水温升高,这是通过的热传递方式改变水的内能。
(2)铜管向右喷蒸汽,“船体” 向左行驶,将蒸汽的内能转化为船体的机械能,这个过程中的能量转化与四冲程汽油机的做功冲程相同。
18.【答案】(1)NO2
(2)置换反应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置换反应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不变分析;
(2)根据置换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都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分析。
【解答】(1)由所给方程式可知,反应前原子种类和个数为氮1、氧4,反应后为氧2,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不变可知,X中含有1个氮原子、2个氧原子,化学式为NO2 ;
(2)该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都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
故答案为:(1) NO2 ;(2)置换反应。
19.【答案】(1)mgH
(2)
(3)2h-H
【知识点】功的计算公式的应用;热量的计算
【解析】【分析】(1)由重力公式G=mg可得质量为m的物体的重力,根据公式W=GH可得物体从A点滑到水平面时重力所做的功;
(2)根据W=Gh可得物体从A点滑到B点的过程中损失的机械能,根据能量转化效率公式可计算物体增加的内能,根据吸热公式可计算物体到达B点时升高的温度;
(3)再次滑下的过程损失的机械能不变,则达到C点时物体的机械能为物体在B点的机械能与损失的机械能之差,根据做功公式计算C点距离水平面的高度。
【解答】(1)质量为m的物体的重力为:G=mg,
物体从A点滑到水平面时,重力所做的功:W=GH=mgH;
(2)A、B两点距离水平面的高度分别为H、h,
物体从A点滑到B点的过程中,损失的机械能(重力势能的减少量)为:△E=G△h=mg(H-h),
机械能转化为物体内能的效率为η,则物体增加的内能(吸收的热量):Q吸=△Eη=mg(H-h)η,
物体到达B点时温度升高了:

(3)再次滑下的过程,水平面的粗糙程度不变,长度也不变,即物体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不变,即损失的机械能不变,
所以达到C点时物体的机械能(此时只有重力势能):EC=EB-△E=mgh-mg(H-h)=mg(2h-H),
由W=Gh可得,C点距离水平面的高度为:

20.【答案】(1)CaC2
(2)分液漏斗
【知识点】常用仪器的名称;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不变分析;
(2)根据常用仪器名称分析。
【解答】(1)由所给方程式可知,反应前原子种类和个数为:氢4、氧2,反应后为:碳2、钙1、氢4、氧2,则电石化学式为CaC2;
(2)A仪器名称为分液漏斗;
故答案为:(1)CaC2;(2)分液漏斗。
21.【答案】90;水平向右;45N
【知识点】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滑轮组及其工作特点
【解析】【分析】(1)物体A在物体B的重力作用下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这时A受到的摩擦力等于动滑轮的拉力,即f=F动;当物体A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分析A的受力情况,列出受力平衡式,进而求出A受到的摩擦力和动滑轮上受到的拉力F动。
(2)动滑轮上有2段绳子承担拉力,那么动滑轮上受到的拉力和物体B的重力的关系为:F动=2GB,据此物体B的重力。
【解答】(1)物体A在物体B的重力作用下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时,
A受到的摩擦力等于动滑轮对A的拉力,即f=F动;
当物体A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受到向左的拉力F、向右的摩擦力f和F动,
即;F=f+F动,
因f=F动,所以F=2f,即180N=2f,
解得f=F动=90N,且此时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右。
(2)动滑轮上有2段绳子承担拉力,滑轮与绳间摩擦、绳重和滑轮重均不计,
那么动滑轮上受到的拉力和物体B的重力的关系为:F动=2GB;


22.【答案】(1)A
(2)0.75
(3)0.5
【知识点】测定小灯泡的功率
【解析】【分析】(1)在测量小灯泡电功率的实验中,如果灯泡发生断路,那么电压表串联在电路中。因为电压表的内阻很大,所以通过电路的电流很小,则灯泡不亮,电流表示数几乎为零。在串联电路中,电压的分配与电阻成正比,则电压表几乎分得全部电压,示数接近电源电压。
(2)根据图乙,确定灯泡的额定电压和额定电流,然后根据P=UI计算灯泡的额定功率。
(3)灯泡与定值电阻R0并联,则二者两端的电压相等。当灯泡正常发光时,它们两端的电压都是2.5V,根据
计算出电流表A2的示数。
【解答】(1)小科把滑片移到最左端,闭合开关,发现小灯泡不亮,电流表示数为零,电压表的示数接近电源电压,则可能是灯泡发生了断路,即可能是灯泡两端的接线柱没有拧紧,那么接下来的操作应该为:拧紧小灯泡和它两端的接线柱,故选A。
(2)根据图乙可知,当灯泡的电压为2.5V时,通过灯泡的额定电流为0.3A,则灯泡的额定功率为:P
=UI\=2.5V×0.3A=0.75W。
(3)当灯泡正常发光时,R0两端的电压为2.5V,那么电流表A2的示数为:

23.【答案】(1)动能与物体质量的大小有关
(2)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即选用更光滑的水平面
(3)没有控制铁球的速度相等
【知识点】动能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1)根据题目的描述,分析哪个因素发生改变即可;
(2)铁球撞击木块后,木块在水平面上移动,克服摩擦力做功。根据w=fs可知,木块移动的距离越远,克服阻力做的功越多,则铁球的动能越大。要使实验现象更明显,其实就是增大木块移动的距离,根据
可知,其实就是减小摩擦力。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大小会影响摩擦力的大小,可从这两个方面思考改进方案。
(3)速度和质量会影响动能的大小,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分析即可。
【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铁球在斜面上的高度相同,即它们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相同,而铁球的质量不同,那么该实验基于的假设为:动能与物体质量的大小有关。
(2)为了使不同铁球的实验现象差异更明显,可以:
①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即选用更光滑的水平面;
②减小木块对水平面的压力,即选用质量更小的木块。
(3)将谈话压缩到相同程度时,谈话具有的弹性势能相等,即转换给铁球的动能相等,而不是铁球的速度相等。而探究动能与质量的关系时,必须控制铁球的速度相同,则该方案不合理,理由是:没有控制铁球的速度相等。
24.【答案】(1)H2
(2)偏大
(3)防止空气中的成分对实验造成干扰
(4)
【知识点】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物质的鉴别、推断
【解析】【分析】(1)根据氯化钙增重是由于吸收水分析;
(2)根据气体中含有水蒸气会使结果偏大分析;
(3)根据空气中水蒸气对实验有干扰分析;
(4)根据反应前后元素质量不变及元素质量为物质质量×元素质量分数分析。
【解答】(1)由组合装置通过X气体后,通过验证是否有水生成的特点可知,X气体为氢气;
(2)若缺少B装置,则气体会从氢氧化钠溶液中带出水蒸气,使得反应后D装置内物质的质量偏大;
(3)E装置是为了防止空气中的成分对实验造成干扰;
(4) 完全反应后D中U型管内物质的质量增加了m2g ,即反应后生成了水的质量为m2g ,设氧化亚铜质量为x,与氢气反应生成水的质量为y,由氧元素反应前后相等可知,
x=

故答案为:(1)H2;(2)偏大;(3)防止空气中的成分对实验造成干扰;(4)

25.【答案】(1)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ns物=2×2m=4m;
人的拉力所做的功:W=Fs=18N×4m=72J。
(2)人拉绳子做功的功率: ;
(3)物体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则它受到绳子的拉力F'=f=0.35G=0.35×100N=35N;
根据公式 得到: ;
觉得:G动=1N。
【知识点】功的计算公式的应用;功率计算公式的应用;滑轮组及其工作特点
【解析】【分析】(1)首先根据s=ns物计算出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然后根据W=Fs计算拉力所做的功。
(2)根据公式
计算拉力的功率;
(3)动滑轮下面绳子上的拉力等于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即根据F'=f=0.35G计算出动滑轮下面绳子受到的拉力,再根据
计算出动滑轮的重力。
【解答】(1)
26.【答案】(1)1.8
(2)86.2%<96% 不合格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分析】根据反应后减少质量为生成二氧化碳质量计算出二氧化碳质量,然后利用二氧化碳质量及方程式中物质间质量关系计算出碳酸钠质量分数分析。
【解答】(1)第一次加入稀盐酸充分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158.0g+25g-181.2g=1.8g;
(2)碳酸钠完全反应产生二氧化碳质量为158.0g+100g-253.6g=4.4g,设碳酸钠质量分数为x
Na2CO3+2HCl=2NaCl+H2O+CO2↑
106 44
12.0gx 4.4g
106:44=12.0gx:4.4g
x=88.3%<96%
所以该产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不合格;
故答案为:(1)1.8g;(2)88.3%<96%,不合格。
27.【答案】(1)C
(2)A
(3)从图乙可以找到电动机的功率表PM=440W,工作电压U=220V;
则电动机的工作电流 ;
R单独工作的电流IR=2I=2×2A=4A,
电阻 ;
电路的最大电流I最大=3I,
所以P最大=UI最大=220V×3×2A=1320W;
(4)由丙可知,20min内,R工作了t1=8min,电动机工作了t2=17min,
所以消耗的总电能:W=UIRt1+PMt2=220V×4A×(8×60s)+440W×17×60s=8.712×10 5J。
【知识点】串、并联电路的设计;电功率计算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1)①用电器相互影响,为串联;用电器不相互影响,为并联;
②干路上的开关控制所有用电器;支路上的开关只能控制它所在支路上的用电器,据此分析判断。
(2)根据工作时电流的大小,判断3-20min内电热丝和电动机的工作状态;
(3)从图乙找到电动机的功率和;工作电压U=220V,根据
计算出电动机的工作电流;
R单独工作的电流IR=2I,再根据公式
可以计算出R的电阻。电路的最大电流I最大=3I,根据P最大=UI最大计算足浴盆的最大功率。
(4)由丙可知,20min内,R工作了8min,电动机工作了17min,利用公式W=Pt,分别求出消耗的电能,把二者消耗电能相加就是总消耗的电能;
【解答】(1)足浴盆中的电热丝R和电动机既能独立工作,也能同时工作,即二者不相互影响,所以R与电动机并联,且每个支路都有开关,故选C。
(2)0-3min为加热阶段,可知加热时R的电流为2I,3-5min,电路总电流为3I,说明此时电动机也在工作,且电动机的工作为电流IM=3I-2I=I;
5-6min,电路总电流变成I,说明此时只有电动机单独工作。之后的工作状态都是如此循环;
所以是电动机一直工作,电热丝间歇工作。
故选择A。
28.【答案】(1)排除装置内空气
(2)C+O2CO2、 CaCO3CaO+CO2↑
(3)氢氧化钠溶液增重质量即为生成二氧化碳质量,设碳酸钙质量为x,碳酸钙分解产生二氧化碳质量为y
CaCO3CaO+CO2↑ C+O2CO2
100 44 12 44
x y 4.0g-x 2.2g-y
100:44=x:y 12:44=(4.0g-x):(2.2g-y)
x=3.86g
样品中碳酸钙质量分数为3.86g/4.0g=96.5%
【知识点】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分析】(1)根据空气中二氧化碳对实验的干扰分析;
(2)根据碳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分析;
(3)根据碳和碳酸钙反应后都生成二氧化碳,利用二氧化碳质量及方程式中物质间质量关系计算碳酸钙质量分析。
【解答】(1)玻璃管内有空气,空气中二氧化碳对实验有影响,所以要先通入一段时间的氧气以排除装置内空气;
(2)甲中玻璃管内发生和碳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碳酸钙高温分解的反应,方程式为C+O2CO2、 CaCO3CaO+CO2↑ ;
故答案为:(1)排除装置内空气;(2)C+O2CO2、 CaCO3CaO+CO2↑;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