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知识精讲 有的放矢
核心考点一: 地球的公转
知识归纳
1.地球在不断地绕着______运行,这种运动叫______运动。
2.地球公转示意图:
3.地球的公转方向是 由西______的。地球公转过程中,地轴呈______状态,地轴的北端始终指向______附近。地轴与公转轨道面的夹角为______。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4.地球公转一周所需的时间约为__________________天,即通常所说的______。
典型例题 珠联璧合
【例题1】关于地球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自转和公转的速度都是匀速的 B.自转和公转的方向都是自西向东
C.自转的周期是一个恒星日,公转的周期是一个回归年 D.如果只公转不自转就没有昼夜交替现象
【变式1】下列关于地球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地球的自转产生了昼夜现象
B.地球围绕太阳的公转引起了四季更替
C.地球的自转引起了昼夜长短的变化
D.地球的公转引起昼夜交替现象
核心考点二: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知识归纳
太阳光与地面的交角叫做__________________,简称____________。一天中的正午,当太阳位于正南或正北方向,太阳高度最______。
一天中人影的长短变化,正午的影子最短,早晚的影子最长.
有的地方正午会受到太阳光垂直照射,简称______。地表接受太阳垂直照射的点叫做____________。太阳直射点上是太阳高度最大的地方。
3.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太阳直射点是有变化的。夏至日,太阳直射__________________;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______;冬至日,太阳直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年中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
4.地球上中、高纬度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夏季较______,冬季较______。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____________最高,____________最低。
造成某地正午太阳高度在一年中的变化的原因是“地球倾斜着身子在绕日公转”,对应的杆影长度也发生着有规律的变化。浙江省的所有地方,从夏至日到冬至日期间,正午太阳高度一直变小,杆影长度一直变长;从冬至日到次年的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一直变大,杆影长度一直变小。
典型例题 珠联璧合
【例题2】(2021秋 济南期末)关于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四季的变化②昼夜的交替③昼夜长短的变化④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⑤日月星辰东升西落
⑥五带的形成
A.①②⑤⑥ B.③④⑤⑥ C.②③④⑤ D.①③④⑥
【变式2】假如在夏至日正午12:00,小莉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小欣在宁波万达广场同时测量一根一米长竹竿的影子,结果最有可能的是( ) 【出处:21教育名师】
A.两地杆影一样长 B.宁波的长,北京的短 C.北京的长,宁波的短 D.不一定
核心考点三: 昼夜长短变化
知识归纳
1.春分日至秋分日:太阳直射在北半球,北半球各地昼______夜______,其中夏至日白昼最______,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______现象。
2.秋分日至次年春分日:太阳直射在南半球,北半球各地昼______夜______,其中冬至日白昼最______,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______现象。
3.在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__________________,赤道上全年____________。
浙江省的所有地方,在夏半年的所有日子中(除春分日和秋分日),一定是昼长于夜,且纬度越高,白昼时间越长;在冬半年的所有日子中(除春分日和秋分日),一定是昼短于夜,且纬度越高,白昼时间越短。
典型例题 珠联璧合
【例题3】(2021秋 兰考县期末)冬至,是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至今仍有不少地方有过冬至节的习俗。俗话说“吃了冬至饭,一天长一线”,这意味着我国冬至过后( )
A.昼短夜长,夜渐长 B.昼短夜长,昼渐长
C.昼长夜短,夜渐长 D.昼长夜短,昼渐长
【变式3】如图所示,春分时,太阳直射点在 ,全球昼夜等长;夏至时,太阳直射点在 ,北半球昼最 ,夜最 ,北极圈以北地区出现 ,南极圈以南地区出现 ,由南向北,昼长时间逐渐变 ;秋分时,太阳直射点在 ,全球昼夜等长;冬至时,太阳直射点在 ,北半球昼最 ,夜最 ,北极圈以北地区出现 ,南极圈以南地区出现 ,由南向北,昼长时间逐渐变 。
巩固训练 初露锋芒
【题1】下面四位同学来自世界各地,从自我介绍中能判断来自热带的同学是( )
A.“我来自四季分明的大草原…”
B.“我最爱的活动是冬天打雪仗、滑雪…”
C.“我喜欢家乡的大海,喜欢那大片的橡胶林…”
D.“我的家乡冬温夏凉,四季如春,到处繁花似锦…”
【题2】2017年2月3日(正月初七),柯城区九华乡举行了隆重的祭祀立春活动。下列有关这天说法正确是( )
A.月相是上弦月 B.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
C.地球运行到图中③和④之间 D.太阳的东升西落是由地球公转造成的
【题3】图甲是张先生在某观察站于当地时间6月15日12时开始至次日12时,每隔两小时拍摄的不同时刻的太阳高度变化照片(此影像为多次曝光而成)。图乙是地球公转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1)6月15日~16日,该观察站的昼夜长短状况是( )
A.昼夜等长 B.极昼 C.昼变短,夜变长 D.昼短夜长
(2)照片拍摄期间,地球处于图乙中公转轨道的( )
A.①点附近 B.②点附近 C.③点附近 D.④点附近
【题4】下图1为地球公转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今年春节为2019年2月5日,此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大约是图1的_________。
A.A点~B点之间
B.B点~C点之间
C.C点~D点之间
D.D点~A点之间
(2)图3中的甲、乙、丙、丁是全年不同季节的正午学校旗杆影子的图像,夏至日正午时分,图2中的学校旗杆影子与图3中的________所示最相似。
(3)图4所示现象在我们椒江可能出现的是_________。
A.大地一片葱绿B.同学们穿着短袖衣衫上学 C.雷雨天气经常发生 D.昼短夜长
【题5】某地全年12个月的白昼和黑夜时间统计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该地属 半球,5月份该地昼夜长短情况是 ;
(2)该地夏至日,太阳直射点在 _。
走进重高 拓展视野
【题1】图甲为北半球某地冬夏季某日正午楼房的影子,图乙为不同纬度地区某日正午的景观图。读图回答问题。
(1)图乙中,__带影子最短,该纬度地带获得的太阳光热最______(填“多”或“少”)。
(2)说明原因:由于地球绕着太阳的________(填“自转”或“公转”)运动,太阳直射的位置在北回归线和______(填纬线名称)之间来回移动,从而引起了正午影子长短的变化。
(3)体验生活:澳大利亚部分地区位于五带中的南温带,为保证后排底层房屋中午时间的采光,楼与楼之间距离的设计应参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季节,以北半球为标准)的光照情况。
课后训练 鲲鹏展翅
【题1】.下列现象中,是地球自转产生的是( )
A.四季的变化 B.正午物体的影子一年中出现长短的变化
C.太阳的东升西落 D.昼夜长短的变化
【题2】.关于谚语“吃了春分饭,一天长一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说明春分时白昼最长 B.说明春分后白昼渐长
C.该现象主要与地球自转相关 D.该现象在南半球会同时出现
【题3】.如图为我市某地的汽车停车场示意图,箭头①②③分别表示不同节气的正午太阳光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表示春分日正午太阳光线 B.②表示夏至日正午太阳光线
C.①②③的不同与地球自转有关 D.①②③的不同与地球公转有关
【题4】.下图是小美同学在中考复习时做的关于地球公转引起的现象的思维导图,其中不正确的是( )
A.A B.B C.C D.D
【题5】.如图为某地某日太阳东升西落示意图,点、、分别表示不同时间太阳的位置,你觉得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太阳位于位置时,太阳高度角最小
B.当太阳位于位置时,人影在西北方向
C.图中角为一天中的最大太阳高度,等于90°
D.一天中的正午太阳位于正南,杆影应朝正北,杆影最短
【题6】.小明观察发现太阳从海平面升起前天空早已变亮,那么,白昼时长是以日出时间为起点还是以天亮时间为起点 小明查阅相关数据如下表:
日期 日出时间 日落时间 天亮时间 天黑时间 白昼时长
2月1日 6:44:29 17:36:51 6:20:01 18:01:19 10:52:22
2月2日 6:43:57 17:37:38 6:19:32 18:02:04 10:53:41
2月3日 6:43:24 17:38:26 6:19:01 18:02:49 10:55:02
(1)据表中数据推测,计算白昼时长的起点是______。
(2)白昼时长与地球公转位置有关。如图是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2月1日到3日这段时间,地球运行的位置大致在__________之间。(填字母)21·cn·jy·com
【题7】.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当光照情况如图甲所示时,地球运行在图乙中的_____(填字母)处。
(2)下列选项中,与图甲所示日期最接近的是_____(填字母)。
A.儿童节 B.元旦 C.国庆节 D.教师节【来源:21cnj*y.co*m】
(3)图乙中当地球从A处运行到C处,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的移动方向是_____(填“向南”或“向北”)。
【题8】.今年春分是2019年3月21日(农历己亥年二月十五)。
(1)3月21日地球运行到图甲中的_____位置(填序号,下同)。
(2)3月21日晚上如果天气晴朗的话,看到的月相接近图乙中的_____。
【题9】.学校的作息时间会根据季节的不同进行相应的调整,以适应昼夜长短的变化。5月1日,我市的白昼时间比黑夜时间________(选填“长”或“短”),造成地球昼夜长短变化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
【题10】.如图,小科将一盏电灯放在桌子中央代表太阳,用一个地球仪代表地球,以电灯为圆心,在桌面上按箭头方向沿虚线平移地球仪,实验模拟某自然现象。
(1)该实验能模拟地球的___________运动。(填“自转”或“公转”)
(2) 要模拟我国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的太阳照射,应把地球仪平移的位置处于图中的___________(选填字母)附近。21*cnjy*com
4章
第三节
地球的绕日运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地球的公转。
(2)理解太阳高度角的概念。
(3)知道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规律。
(4)知道昼夜长短变化的原因及昼夜长短的判断方法。
(5)知道昼夜长短变化的规律。
【过程与方法】
通过模拟实验,简要解释在观测杆影和读图观察过程中发现的地理现象。通过观察和分析图表来学习昼夜长短变化的现象及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模拟实验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实事求是的实验态度。
(2)通过通过学习地球公转和自转知道昼夜长短变化的规律,进一步理解身边的地理现象,激发学生探究地理现象的兴趣。
学习地球公转规律及其应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及分析思考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
(1)地球公转的方向和周期。(2)太阳高度角。(3)昼夜长短变化的规律。
【难点】
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知识精讲 有的放矢
核心考点一: 地球的公转
知识归纳
1.地球在不断地绕着 太阳 运行,这种运动叫 公转 运动。
2.地球公转示意图:
3.地球的公转方向是 由西向东 的。地球公转过程中,地轴呈 倾斜 状态,地轴的北端始终指向 北极星 附近。地轴与公转轨道面的夹角为 66.5° 。
4.地球公转一周所需的时间约为 365.2422 天,即通常所说的 一年 。
典型例题 珠联璧合
【例题1】关于地球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自转和公转的速度都是匀速的 B.自转和公转的方向都是自西向东
C.自转的周期是一个恒星日,公转的周期是一个回归年 D.如果只公转不自转就没有昼夜交替现象
【答案】B
【解析】地球公转,是指地球按一定轨道围绕太阳转动。像地球的自转具有其独特规律性一样,由于太阳引力场以及自转的作用,而导致的地球公转,也有其自身的规律。地球自转:地球绕自转轴自西向东的转动,从北极点上空看呈逆时针旋转,从南极点上空看呈顺时针旋转。地球自转轴与黄道面成66.34度夹角,与赤道面垂直。地球自转是地球的一种重要运动形式.
AB、地球在围绕地轴自转的过程中,同时围绕着太阳公转,其方向都是自西向东运动,自转和公转的速度不是匀速的,有快有慢;故A错误,B正确;
C、地球自转一周如果以遥远处的恒星为参照物的话是一个恒星日,如果以太阳为参照物的话就是一个太阳日,同样公转过程中,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周期不同,有恒星年和回归年之分;
D、如果只公转不自转也有昼夜交替现象,不过昼夜交替一次的周期是一年;
【变式1】下列关于地球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地球的自转产生了昼夜现象
B.地球围绕太阳的公转引起了四季更替
C.地球的自转引起了昼夜长短的变化
D.地球的公转引起昼夜交替现象
【答案】B
【解析】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要绕着太阳转动叫地球公转,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的周期是一年。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产生了四季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以及地球五带等现象。
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叫地球的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周期是一天(也就是24小时),产生的地理现象是昼夜交替。
A、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叫地球自转,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是昼夜交替,A不符合题意;
B、地球围绕太阳的公转引起了四季更替,B符合题意;
C、地球的公转引起了昼夜长短的变化,C不符合题意;
D、地球的自转引起昼夜交替现象,D不符合题意。
核心考点二: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知识归纳
太阳光与地面的交角叫做 太阳高度角 ,简称 太阳高度 。一天中的正午,当太阳位于正南或正北方向,太阳高度最 大 。
一天中人影的长短变化,正午的影子最短,早晚的影子最长.
有的地方正午会受到太阳光垂直照射,简称 直射 。地表接受太阳垂直照射的点叫做 太阳直射点 。太阳直射点上是太阳高度最大的地方。
3.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太阳直射点是有变化的。夏至日,太阳直射 北回归线(北纬23.5°) ;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 赤道 ;冬至日,太阳直射 南回归线(南纬23.5°) 。一年中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
4.地球上中、高纬度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夏季较 大 ,冬季较 小 。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 夏至日 最高, 冬至日 最低。
造成某地正午太阳高度在一年中的变化的原因是“地球倾斜着身子在绕日公转”,对应的杆影长度也发生着有规律的变化。浙江省的所有地方,从夏至日到冬至日期间,正午太阳高度一直变小,杆影长度一直变长;从冬至日到次年的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一直变大,杆影长度一直变小。
典型例题 珠联璧合
【例题2】(2021秋 济南期末)关于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四季的变化②昼夜的交替③昼夜长短的变化④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⑤日月星辰东升西落
⑥五带的形成
A.①②⑤⑥ B.③④⑤⑥ C.②③④⑤ D.①③④⑥
【答案】D
【解答】解:四季的变化、极昼极夜现象的发生、昼夜长短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五带的形成都是地球的公转运动形成的,昼夜的交替和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是地球的自转运动形成的。
故选:D。
【变式2】假如在夏至日正午12:00,小莉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小欣在宁波万达广场同时测量一根一米长竹竿的影子,结果最有可能的是( )
A.两地杆影一样长 B.宁波的长,北京的短 C.北京的长,宁波的短 D.不一定
【答案】C
【解析】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的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各地正午太阳高度也随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太阳高度是指太阳光线与水平面的夹角,太阳光线垂直照射的地方,太阳高度最大,太阳辐射最强。
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上海距北回归线近,该城市的太阳高度比北京大,所以宁波的影子短,北京的影子长,C符合题意。
核心考点三: 昼夜长短变化
知识归纳
1.春分日至秋分日:太阳直射在北半球,北半球各地昼 长 夜 短 ,其中夏至日白昼最 长 ,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 极昼 现象。
2.秋分日至次年春分日:太阳直射在南半球,北半球各地昼 短 夜 长 ,其中冬至日白昼最 短 ,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 极夜 现象。
3.在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 昼夜等长 ,赤道上全年 昼夜等长 。
浙江省的所有地方,在夏半年的所有日子中(除春分日和秋分日),一定是昼长于夜,且纬度越高,白昼时间越长;在冬半年的所有日子中(除春分日和秋分日),一定是昼短于夜,且纬度越高,白昼时间越短。
典型例题 珠联璧合
【例题3】(2021秋 兰考县期末)冬至,是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至今仍有不少地方有过冬至节的习俗。俗话说“吃了冬至饭,一天长一线”,这意味着我国冬至过后( )
A.昼短夜长,夜渐长 B.昼短夜长,昼渐长
C.昼长夜短,夜渐长 D.昼长夜短,昼渐长
【答案】B
【解答】解:“冬至”这一天,北半球昼夜长短情况是昼短夜长,昼最短,夜最长。冬至日过后,昼越来越长。
故选:B。
【变式3】如图所示,春分时,太阳直射点在 ,全球昼夜等长;夏至时,太阳直射点在 ,北半球昼最 ,夜最 ,北极圈以北地区出现 ,南极圈以南地区出现 ,由南向北,昼长时间逐渐变 ;秋分时,太阳直射点在 ,全球昼夜等长;冬至时,太阳直射点在 ,北半球昼最 ,夜最 ,北极圈以北地区出现 ,南极圈以南地区出现 ,由南向北,昼长时间逐渐变 。
【答案】赤道;北回归线;长;短;极昼;极夜;长;赤道;南回归线;短;长;极夜;极昼;短
【解析】如图所示,春分时,太阳直射点在赤道,全球昼夜等长;夏至时,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以北地区出现极昼,南极圈以南地区出现极夜,由南向北,昼长时间逐渐变长;秋分时,太阳直射点在赤道,全球昼夜等长;冬至时,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北极圈以北地区出现极夜,南极圈以南地区出现极昼,由南向北,昼长时间逐渐变短。
巩固训练 初露锋芒
【题1】下面四位同学来自世界各地,从自我介绍中能判断来自热带的同学是( )
A.“我来自四季分明的大草原…”
B.“我最爱的活动是冬天打雪仗、滑雪…”
C.“我喜欢家乡的大海,喜欢那大片的橡胶林…”
D.“我的家乡冬温夏凉,四季如春,到处繁花似锦…”
【答案】C
【解析】五带的划分:(1)根据接受太阳辐射热量多少划分为:热带、南温带、北温带、南寒带和北寒带。
(2) 热带:在南北纬23.5°之间,,有直射阳光,终年炎热,昼夜长短变化小.
温带:在南北纬23.5°与南北纬66.5°之间,既无直射阳光,也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分明。
寒带:在南北纬66.5°到90°之间,终年寒冷,有极昼极夜现象。
A.温带地区四季分明,故不符合题意;B.热带地区终年高温,打雪仗、滑雪等活动很少,故不符合题意;C.热带地区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热量充足,降水丰沛,临海较近,适合橡胶树生长.故符合题意;D.亚热带地区冬温夏凉,四季如春,到处繁花似锦,故不符合题意。
【题2】2017年2月3日(正月初七),柯城区九华乡举行了隆重的祭祀立春活动。下列有关这天说法正确是( )
A.月相是上弦月 B.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
C.地球运行到图中③和④之间 D.太阳的东升西落是由地球公转造成的
【答案】A
【解析】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冬至日,为12月22日,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夜现象;当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夏至日,为6月22日,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昼现,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为春分(3月22日)或秋分日(9月22日)。
A、每月初七月相是上弦月,A符合题意;
B、6月22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B不符合题意;
C、地球运行到图中和之间,C不符合题意;
D、太阳的东升西落是由地球自转造成的,D不符合题意。
【题3】图甲是张先生在某观察站于当地时间6月15日12时开始至次日12时,每隔两小时拍摄的不同时刻的太阳高度变化照片(此影像为多次曝光而成)。图乙是地球公转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1)6月15日~16日,该观察站的昼夜长短状况是( )
A.昼夜等长 B.极昼 C.昼变短,夜变长 D.昼短夜长
(2)照片拍摄期间,地球处于图乙中公转轨道的( )
A.①点附近 B.②点附近 C.③点附近 D.④点附近
【答案】(1)B (2)A
【解析】从地球公转产生的昼长夜短现象,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方面切入解题。
(1)读图可知,太阳一直在地平线以上,故该观察站一直处于白昼时期
(2)6月15日至16日位于春分(3月21日)以后,夏至之前(6月22日),更接近于夏至日,读图可知,①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为夏至。
【题4】下图1为地球公转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今年春节为2019年2月5日,此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大约是图1的_________。
A.A点~B点之间
B.B点~C点之间
C.C点~D点之间
D.D点~A点之间
(2)图3中的甲、乙、丙、丁是全年不同季节的正午学校旗杆影子的图像,夏至日正午时分,图2中的学校旗杆影子与图3中的________所示最相似。
(3)图4所示现象在我们椒江可能出现的是_________。
A.大地一片葱绿B.同学们穿着短袖衣衫上学 C.雷雨天气经常发生 D.昼短夜长
【答案】(1)D (2)丁 (3)D
【解析】地球公转就是地球按一定轨道围绕太阳转动。像地球的自转具有其独特规律性一样,由于太阳引力场以及自转的作用,而导致的地球公转,也有其自身的规律。地球的公转遵从地球轨道、地球轨道面、黄赤交角、地球公转的周期、地球公转速度和地球公转的效应等规律。
(1) 2019年2月5日,处于12月22日到3月21日之间,即在冬至和春分之间,而图1中D点是冬至,A点春分;故D符合题意;
(2)夏至日正午时分,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即物体的影子是最短的时候,即丁符合;
(3)由图4可知,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上,即南半球是夏季,而北半球是冬季, 椒江处于北半球,冬季时昼短夜长;故D符合;
【题5】某地全年12个月的白昼和黑夜时间统计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该地属 半球,5月份该地昼夜长短情况是 ;
(2)该地夏至日,太阳直射点在 _。
【答案】(1)北;昼长夜短(2)北回归线
【解析】1、由于地球倾斜着身子公转,使地球不同地区出现了昼夜长短的变化。北半球春分3月21日~夏至6月22日昼长夜短,夏至日昼最长;
2、太阳直射点一年中有规律的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运动,春分直射赤道,夏至直射北回归线,秋分直射赤道,冬至直射南回归线。
【解答】(1)图中3月份到9月份是昼长夜短,可判断该地属北半球。由图可知5月份时该地白昼15小时左右,所以是昼长夜短;
(2)该地夏至日6月22日左右,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
走进重高 拓展视野
【题1】图甲为北半球某地冬夏季某日正午楼房的影子,图乙为不同纬度地区某日正午的景观图。读图回答问题。
(1)图乙中,__带影子最短,该纬度地带获得的太阳光热最______(填“多”或“少”)。
(2)说明原因:由于地球绕着太阳的________(填“自转”或“公转”)运动,太阳直射的位置在北回归线和______(填纬线名称)之间来回移动,从而引起了正午影子长短的变化。
(3)体验生活:澳大利亚部分地区位于五带中的南温带,为保证后排底层房屋中午时间的采光,楼与楼之间距离的设计应参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季节,以北半球为标准)的光照情况。
【答案】热 多 公转 南回归线 夏季
【详解】(1)图乙中,热带太阳高度最大,正午影子最短,该纬度地带获得的太阳光热较多。
(2)由于地球绕着太阳不停的公转运动,太阳直射的位置在北回归线和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从而引起了正午影子长短的变化。
(3)澳大利亚部分地区位于五带中的南温带,在北半球处于夏季的时候,南半球处于冬季,太阳高度角最小,影子最长,为保证后排低层房屋中午时间的采光,楼与楼之间距离的设计应参考北半球夏季的光照情况。
课后训练 鲲鹏展翅
【题1】.下列现象中,是地球自转产生的是( )
A.四季的变化 B.正午物体的影子一年中出现长短的变化
C.太阳的东升西落 D.昼夜长短的变化
【答案】C
【解析】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有四季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五带的产生、极昼极夜现象、中午物体的影子一年中出现长短的变化等。地球的自转产生的现象有昼夜交替、太阳的东升西落、地方时的差异等,选项C符合题意。故选C。
【题2】.关于谚语“吃了春分饭,一天长一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说明春分时白昼最长 B.说明春分后白昼渐长
C.该现象主要与地球自转相关 D.该现象在南半球会同时出现
【答案】B
【解析】春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等长,春分日后太阳直射点从赤道向北回归线移动,北半球白昼时间逐渐变长,该现象是地球公转引起的,故B正确。
【题3】.如图为我市某地的汽车停车场示意图,箭头①②③分别表示不同节气的正午太阳光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表示春分日正午太阳光线 B.②表示夏至日正午太阳光线
C.①②③的不同与地球自转有关 D.①②③的不同与地球公转有关
【答案】D
【解析】AB、结合图示来看,图中①表示此地太阳高度达到最大值,所以①表示夏至日正午太阳光线,图中②太阳高度居中,表示春分日和秋分日的正午太阳光线,故AB错误。
CD、不同节气太阳高度的变化主要是因为地球公转时,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导致的,故C错误,D正确。
故选D。
【题4】.下图是小美同学在中考复习时做的关于地球公转引起的现象的思维导图,其中不正确的是( )
A.A B.B C.C D.D
【答案】A
【解析】日月星辰每日东升西落是地球自转产生的。学校操场旗杆的正午影子夏季比冬季短;龙泉四季分明,春暖、夏热、秋凉、冬冷;龙泉一年之内昼夜长短有变化是地球公转产生的。
故选A。
【题5】.如图为某地某日太阳东升西落示意图,点、、分别表示不同时间太阳的位置,你觉得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太阳位于位置时,太阳高度角最小
B.当太阳位于位置时,人影在西北方向
C.图中角为一天中的最大太阳高度,等于90°
D.一天中的正午太阳位于正南,杆影应朝正北,杆影最短
【答案】D
【解析】A、太阳高度是指对于地球上的某个地点,太阳光的入射方向与地面的夹角。一天中最大太阳高度是正午太阳高度,即地方中午十二点的太阳高度,所以最小太阳高度应该是0°,即太阳光的入射方向和地平面之间的夹角为0°,太阳位于A位置时,太阳高度大于0°,故A错误。
B、当太阳位于C位置时,即太阳在西南方向,人影在东北方向,故B错误。
C、一天中,最高太阳高度是正午太阳高度,即地方中午十二点的太阳高度,但是只有太阳直射范围内的最大高度才会等于90°,无法得知图中该地的纬度,故无法判断是否是最大太阳高度,故C错误。
D、太阳高度越大,影子就越短,一天中的正午太阳位于正南,杆影应朝正北,杆影最短,故D正确。
故选D。
【题6】.小明观察发现太阳从海平面升起前天空早已变亮,那么,白昼时长是以日出时间为起点还是以天亮时间为起点 小明查阅相关数据如下表:
日期 日出时间 日落时间 天亮时间 天黑时间 白昼时长
2月1日 6:44:29 17:36:51 6:20:01 18:01:19 10:52:22
2月2日 6:43:57 17:37:38 6:19:32 18:02:04 10:53:41
2月3日 6:43:24 17:38:26 6:19:01 18:02:49 10:55:02
(1)据表中数据推测,计算白昼时长的起点是______。
(2)白昼时长与地球公转位置有关。如图是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2月1日到3日这段时间,地球运行的位置大致在__________之间。(填字母)
【答案】 日出时间 AB
【解析】(1)由于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天亮时间比日出时间早,天黑时间比日落时间晚,故计算白昼时长应该用日出时间和日落时间,昼长=日落时间-日出时间,如2月1日的昼长=17:36:51-6:44:29=10:52:22。故计算白昼时长的起点是日出时间。
(2)地球公转到B点时,太阳直射在赤道,是北半球春分日,时间为3月21日前后;地球公转到C点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上,是北半球夏至日,时间为6月22日前后;地球公转到D点时,太阳直射在赤道,是北半球秋分日,时间是9月23日前后;地球公转到A点时,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是北半球冬至日,时间为12月22日前后。故2月1日到3日,地球运行的位置大致在AB之间。
【题7】.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当光照情况如图甲所示时,地球运行在图乙中的_____(填字母)处。
(2)下列选项中,与图甲所示日期最接近的是_____(填字母)。
A.儿童节 B.元旦 C.国庆节 D.教师节
(3)图乙中当地球从A处运行到C处,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的移动方向是_____(填“向南”或“向北”)。
【答案】 A A 向南
【解析】(1)根据甲图的地球自转方向判断属于北半球,此时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故判断太阳直射北回归线,这一天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北半球各地昼最长夜最短,对应地球公转示意图中的A处。
(2)根据上一问分析,此时为北半球夏至,在6月22日前后,故最接近的节日是六一儿童节,故A选项正确,BCD选项错误。
(3)在图乙中,地球从A处运行到C处过程中,太阳直射点由北回归线向南移动到南回归线。
【题8】.今年春分是2019年3月21日(农历己亥年二月十五)。
(1)3月21日地球运行到图甲中的_____位置(填序号,下同)。
(2)3月21日晚上如果天气晴朗的话,看到的月相接近图乙中的_____。
【答案】 B D
【解析】(1)读图可知:图中A位置是冬至日(12月22日),B点为春分(3月21日),C点为夏至(6月22日),D位置是秋分日(9月23日)。
(2)2019 年 3 月 21 日(农历己亥年二月十五)月相是满月,故选择D。
【题9】.学校的作息时间会根据季节的不同进行相应的调整,以适应昼夜长短的变化。5月1日,我市的白昼时间比黑夜时间________(选填“长”或“短”),造成地球昼夜长短变化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
【答案】 长 地球公转
【解析】由于地球公转,这就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当太阳光线直射赤道时全球昼夜平分,当太阳光线直射北回归线时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5月1日这一天,太阳光线直射点从赤道向北回归线移动,所以我市的白昼时间比黑夜时间长。
【题10】.如图,小科将一盏电灯放在桌子中央代表太阳,用一个地球仪代表地球,以电灯为圆心,在桌面上按箭头方向沿虚线平移地球仪,实验模拟某自然现象。
(1)该实验能模拟地球的___________运动。(填“自转”或“公转”)
(2) 要模拟我国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的太阳照射,应把地球仪平移的位置处于图中的___________(选填字母)附近。
【答案】 公转 A
【解析】(1)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要绕着太阳转动叫地球公转,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的周期是一年。可见,该实验能模拟地球的公转运动。
(2)仔细观察地球仪被灯光照亮部分,当地球仪平移图中的A位置附近时,南极全部出现极昼现象,说明是我国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
2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