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0课《一滴水经过丽江》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0课《一滴水经过丽江》同步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5.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2-16 19:54:38

内容文字预览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部编版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0课《一滴水经过丽江》同步练习
一、基础知识
1.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喧哗(xuān) 融化(lóng) 目眩神迷(xuàn)
B.驿道(yì) 犹豫(yù) 五彩斑斓(lán)
C.矗立(chù) 远眺(tiào) 徘徊不前(huí)
D.蘸水(zhàn) 硕大(shuò) 无病呻吟(yǐn)
2.给加着重号的词语注音。
(1)秋高气爽,从山顶俯瞰,砚   池如同一块碧绿的璞玉。
(2)牛源的山水画笔墨苍劲   ,浑厚中不乏灵动。
(3)秋天的山林层林尽染,五彩斑斓   ,美极了。
(4)山上的塔静静地矗立   在那里,不知道会不会孤单?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轻盈 喧哗 闸口 亭台楼阁
B.应照 徘徊 翡翠 目眩神迷
C.犹豫 跳望 擦拭 五彩斑斓
D.硕大 漫溢 照壁 明扬世界
4.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重要的书必须常常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
B.中国的园林讲究生机勃勃,追求形神兼备、气韵流畅,要有活泼的韵致。
C.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在一片辉煌的淡紫色中,我忍俊不禁地笑了。
D.潭水映照雪山,真让人目眩神迷啊。
5.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我想停下来看看,东巴文的“水”字是怎样的写法。
B.《做一个虔诚的教育者》一文出自《洪宗礼母语教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C.转基因技术的迅猛发展,是给人类带来了福祉?还是埋下了隐患?
D.“不过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他说,“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给打败。”
6.下面这段文字中,画横线处填入的句子,与原文衔接紧密的一项是(  )
大激店村位于古城保定偏西南二十五公里处,________。沿途三里一墩五里一铺,又是当时通讯要镇、保定府西第一驿站。________,在靠河湾北岸,形成了一个四面环水、风景秀丽的自然村庄。________。
________。后人因妲己二字不吉利(败坏朝纲),而改名大激店。烽火台、狐狸窝、瓦渣地等旧遗址,也早都不存在了。
①相传商纣王选妃,选中蓟州侯苏获之女妲己
②发源于西部山区的百草沟河流经此地
③在护送妲己去朝歌途中曾在此地驿宿一夜,故而得名妲己店
④古有南通九省,北贯京都的交通大道穿境而过
A.②①④③ B.④②①③ C.②④①③ D.②③④①
7.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上网的诱惑令现在人无法拒绝,但昂贵的上网消费又使网民们心痛不己。
B.袁枚的晚年,仍然精力充沛,充满创作激情,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
C.对于这种浪费人才的现象,至今没有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D.我们要学会正确的立场、方法和观点,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8.指出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1)一些薄云掠过月亮时,就像丽江古城中,一个银匠,正在擦拭一只硕大的银盘。   
(2)我又化成了一滴水,和瀑布里另外的水大声喧哗着扑向山下。   
(3)我乘水车转轮缓缓升高,看到了古城,看到了狮子山上苍劲的老柏树,看到了依山而起的重重房屋,看到了顺水而去的蜿蜒老街。   
二、阅读理解
9.拓展阅读
汉水两岸菜花黄
祁玉江
①当陕北黄土高原还是乍暖还寒、满眼黛色的时候,陕南的秦巴山区、汉中盆地已经是山花烂漫、春意盎然了。
②从西安驱车,穿过长安,很快驶入秦岭深处。一路上,车辆拥挤,想必都是前往汉中观赏油菜花的,大有“雪拥秦岭马不前”之感。好在高速公路宽阔畅通,没有过多耽误行程。还未到汉中盆地,就可以看到一小块一小块的金黄方块,零零星星地散落在公路两边的山坡上。快到洋县时,金黄色的方块越来越大、越来越多,有的已连成一片。很快,秦岭与巴山之间的一马平川被浩瀚的金黄给覆盖了。山坡上有,河岸边是,农家的房前屋后更不用说。我知道,期盼已久的汉中盆地油菜花海已经到了!
③我兴奋至极,迫不及待地随着人流过城固,到南郑,下西乡,浏览过一片又一片花海,所到之处都是热烈奔放的金黄,颜色明快、亮丽、温暖而崇高,令人目不暇接。
④在那些金黄色的边缘停车驻足细观。那一株株油菜有一米多高,翠绿、笔直的茎秆直直向上,茎秆上又生出若干嫩绿的枝秆和叶片来;株株枝头顶上,是一束束、一串串、一穗穗的金黄色花朵,而每束、每串、每穗,至少由三四十朵小花组成,犹如金色的宝塔;宝塔的顶端,又突显着若干粒含苞待放的灰绿色花蕊。这些油菜花一株连着一株,密密匝匝,齐齐整整,形成一大片。花丛中,蜜蜂忙碌着,有多少花朵就有多少蜜蜂,但它们互不干涉,默默地采蜜,任凭你怎么嬉逗驱赶,都置之不理。油菜田里回荡着嗡嗡嗡的鸣叫声,千万只蜜蜂的声音聚合在一起,气势逼人,仿佛在向人们警示,你们再不要向菜田纵深靠近了!而蝴蝶也不甘示弱,飞来助兴,那翩翩起舞的轻盈身影,仿佛天女下凡人间,给花海、大地、游人增添了丝丝美丽的色彩与活力。
⑤站在田埂上向远处眺望,那绿茎与黄花十分齐整,泾渭分明,仿佛众多穿着黄衫绿裙的婀娜少女,列着整齐的队伍向人们健步走来。远处山峦上是青松翠柏和粉红色的桃花,山下盆地里是满目金黄,而这金黄中又错落有致地点缀着白墙红顶的农舍,大自然如此巧夺天工地绘就了一幅清秀、恬淡的田园风光画卷,令人惊叹不已。置身于这花的世界、花的海洋,嗅着这芳香四溢的气息,尽情享受着这诗情画意田园般的生活,真是好不惬意,仿佛自己也变成了正在盛开的油菜花,满身金黄。
⑥油菜对我来说并不陌生。我曾在内蒙古河套地区、青海的门源县及青海湖畔,甚至在陕北黄土高原,多次见到过。然而,都是零零散散的,或种植于田头地畔,或套种于果园及其他农作物之间,形不成规模,看后也留不下什么深刻的印象。像汉中盆地这样集中连片种植,如此壮观的油菜花,真的还是第一次见到。就油菜花而言,其实它是再普通不过了,别说和一些名花作比较,就算和桃花、杏花相比都不值一提。假如单看一枝油菜花或一小块油菜花,没有多少别致之处,但如果是一株株、一块块、一片片聚集在一起,那就极为壮观了——它所展示的是一种朴实无华的大度与壮美,紧紧依偎体现出的是一种气派,更诠释着一种力量。因此,来到汉水两岸,你所感受到的,除了西北小江南的安逸舒适之外,恐怕就是油菜花这个花海所给人带来的震撼与陶醉了。
⑦金黄的油菜花呀,如果说汉中盆地是一个聚宝盆的话,你就是从聚宝盆里滋生出的黄金!你不仅给汉水两岸的自然风光增添了亮丽的一笔,更把汇聚在自己身上的大美展示给来自四面八方的人们。你的这种大气的风范激励着我,也会引领着这片土地上所有的追梦人。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汉水两岸的油菜花给人怎样的感受?
(2)第④段里除了写油菜花外,为什么还要写蜜蜂和蝴蝶?
(3)请仿照示例品读文章第⑤段。
示例:以远望的角度进行观察,把开花的油菜比作少女,“黄衫绿裙”“婀娜”,从色彩和形态方面描写出它们的美丽动人。
(4)第⑥段中作者为什么要写在全国其他地方看到的油菜花?
(5)你从油菜花身上感受到了怎样的魅力?
10.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古城信步
李剑锋
①云南丽江是一座别具一格的古城。不久前,我踏上了这片魂牵梦萦的土地。雨后的古城笼罩在幽情逸韵的氛围中,如同一幅中世纪风景油画。
②古城距今已有1 200多年的历史。这座位于云贵高原西部苍凉群山之中的古城,完好地保存了原来的城市架构。古城的一些房屋,经风历雨,千年不衰,古韵犹在,成为建筑活化石。因此,古城又有“活着的古城”之称。在我国所有城镇中,只有丽江古城与山西平遥古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③恍如梦境的古城,吸引了海内外游客陶醉在古色古香的街巷间,如痴如醉地呼吸远古空气,聆听纳西古乐,鉴赏东巴文字,领略滇西风情。
④古城依着狮子山、象山、金虹山而建。街道连接小巷,小巷衔着万户门洞。门洞内为“四合五天井”“三房一照壁”的纳西宅院。宅院既有北京四合院的韵味,又有江南水乡的情调。这些蕴含纳西传统母房文化的宅院,主要由平房、妹楼、明楼、骑厦楼、古宗楼等组成。望着这些房子,我感觉到纳西民族是一个具有创造力的民族,她奇迹般地将东巴经书、东巴古典舞蹈、东巴音乐以及当今世界上唯一仍在使用的东巴象形文字等完整地保存下来。
⑤古城还是一座水中之城。我循着叮叮咚咚的水流声,走进了古城新华街。与江南水乡平静的水不同的是,古城的水是湍急地流着的。尽管水流急,但河岸很低,两岸绿树婆娑,垂柳依依。
⑥古城的河上,有很多桥。桥是古城的神来之笔,它使古城充满灵性。在草丛中,在垂柳间,那一座座桥就像一条条彩虹,把古城连成一个整体,构成了蓝天、白云、绿树、小桥、流水、人家的美景。
⑦到了阿余灿至大石桥一段的街道,我信步走上大石桥的桥头,往南眺望,古城北面的玉龙雪山直指苍穹,发出的炫目银光,折射得古城迷离而神奇。当我调整视线往桥下看时,惊呆了:河水留有雪山的倒影。抬起头,眼前的景色使我又醉了:河道上,一座座古栗木板桥离河面很低,掩藏在绿柳草丛中。河水碰撞岸堤溅起水花,洒在桥板上,增添了桥的鲜活情趣。就在这时,一曲空灵飘逸的纳西古乐,从不远处漫了过来,流遍我全身,沁入我肺腑。
⑧随着音乐,我踅进一间古乐馆,择个临窗见河的位置坐下,一边品着清茶,一边聆听着台上十余位年逾古稀的纳西乐师的演奏。一曲曲古奥的音乐,使我尘念尽除,心静如水。
⑨从古乐馆出来,行到大石桥至百岁坊的小巷时,青石板铺成的路面光滑、陡斜,顺着栗木板桥,望向对岸,纳西民居从河岸砌起,墙上攀满藤本植物,疏影横斜。在白沙铜街至“刮当阁”匀水处街道,水声大了起来。西河水流到这里,变得如野马狂奔向前,溅起了一片片水花。“刮当阁”匀水处两岸,种满粉团花树和柳树。柳条缠花枝,在风中轻轻起舞,微微发出簌簌声,蝴蝶翩翩翻翻,辨不清是花还是柳……这又是古城一处独特的景观。
⑩傍晚时分,我走出古城,来到华灯高照的广场。这时,天又下起雨来,雨点打在身上,既像为我洗尘,又像为我洗礼。对我来说,古城之行,不就是一场文化洗礼吗?
雨中飘来的纳西古乐,显得更加悦耳,更加醉人。
(选自《人民日报》)
(1)本文在材料安排上有何特点?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2)“云南丽江是一座别具一格的古城”,联系全文看,“别具一格”体现在哪些方面?
(3)赏析第⑨段画线的句子。
(4)结合全文,谈谈你对第⑩段画线句的理解。
1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向上的风
郑彦英
①连绵的灰色戈壁滩,蜿蜒的黄色祁连山,还有旷野里的灰白色风车,缩成一团的苍黄色梭梭草,颜色接近,一望无际。虽然汽车高速奔驰,但景色似乎不变,因为近处和远处几乎完全一样。
②忽然一声唤:“到瓜州了,下车吃瓜。”
③路边搭了个简陋的布棚,棚下放着长条桌和方桌,上面摆着西瓜和哈密瓜,一个长相普通的中年妇女朝我们微笑,身后是一个八九岁的女娃。要了一个哈密瓜和一个西瓜,以我在郑州的经验搭眼看去,应该有五十斤左右,上秤一称,却不到四十斤,不禁感叹。
④切开了,哈密瓜是黄瓤,西瓜是红瓤,颜色就把人锁住了,一入口,那种甘甜爽利,顿时让人进入忘我境界。
⑤女老板把刀放在条桌上,似乎是下意识地擦着手,女娃在一边收拾瓜皮。“有水呢,洗洗手。”女老板说着,指指旁边一个木桶。
⑥木桶平放在桌上,装着一个水龙头,水流儿很细,但在大戈壁上,已经难能可贵。
⑦我不禁问女娃:“跟你妈卖瓜呢?”女娃点点头。“咋不上学呢?”女娃一笑,没看我,还是擦着桌子,说:“暑假呢。”
⑧车开出很远了,我们才收回了眼和心,便情不自禁地感叹着在瓜州吃瓜的特殊感觉,甚至还说到意义。
⑨一个多小时以后,我们迫不及待地奔向月牙泉。
⑩一汪泉水,清澈如仙女的清泪,周围任何一座沙山倾泻下小小一角,都会把月牙泉埋掉,但是棱角分明、曲线妩媚的沙山就立在那里,千百年来,月牙泉却安然无恙。
风忽然来了,裹着黄沙,打着脸和眼。眼当然紧紧闭住了,心里却在想,不说沙山下来,就这风裹的沙子往月牙泉里一落,不到十天半月,月牙泉不被沙子填满才怪。
脸上没有沙子打了,便睁开眼,却发现那阵裹沙子打我的风是一个庞大的风团,灰苍苍的风团已经吹到沙山底部,然后昂着头,竟然直直地朝上吹去。一个人的帽子被风卷了起来,帽子和沙子被风裹着,很快就到了山顶,转眼之间,就翻过山去了。
我不禁感叹:“月牙泉的风有灵性,沿着沙山往上走。”
同行的朋友认真地说:“不是什么灵性,月牙泉周围的山势,决定了不管多大的风,一旦进入月牙泉区域,必然往山上走,不但能带走风里的沙子,甚至能裹挟沙山上的黄沙。”
这番话让我感慨万千,对奇特的现象,为什么要加上人性的思考呢?为什么要强加给它们所谓的高尚呢?为什么要赋予它们深刻的含义呢?
这种反省持续到回去的路上,不禁想到了瓜棚下的母女。她们那不卑不亢、真实善良的微笑,让戈壁滩不再枯燥的微笑,也许就如这向上的风,是本性,所以才那么平实真切。
风,向上的风,正因为很难遇到,所以让我难以忘怀。
(1)说说文章第①段在全文中有何作用。
(2)文章第⑧段中写道:“车开出很远了,我们才收回了眼和心,便情不自禁地感叹着在瓜州吃瓜的特殊感觉。”请结合文章第②-⑦段,概括让“我们”产生特殊感觉的原因。
(3)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第15段中画线句的妙处。
(4)结合全文,谈谈你对第17段的理解。
三、综合表达
12.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1)请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2)课文中有大量的关于丽江的民风民俗的描写,请写出一例加以赏析。
13.下面文段中第①④句各有一处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
①在丽江玉龙雪山脚下的玉湖村,生活着一群古老的纳西族。②他们用天然的石头建房,村里沟渠遍布,随处可听见潺潺水声。③蓝天与雪山下的石头村庄交相辉映,伴着纳西古乐,村民用颇具特色的舞步抒发着简单的快乐。④相传,村里的玉湖是由土司木氏家族明代以前组织挖的人工湖,从湖中可以看到玉龙雪峰的倒影。⑤湖畔有广袤的牧场,牛群马匹自由漫步,牧人放声歌唱,好不悠闲自在。
Ⅰ第①句修改意见:   。
Ⅱ第④句修改意见: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考点】常用字字音;形近字字音;形声字字音;一滴水经过丽江
【解析】【分析】错误改正为:A项,融化(róng);
C项,徘徊不前(huái);
D项,无病呻吟(yín);
B项正确,故选B。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字音的掌握与辨析能力。答题时应注意,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遇到多音多义字时,要先弄清楚它们在词语或句子中的意义,再根据音义对应的规律辨别读音。
2.【答案】(1)yàn
(2)cāng jìng
(3)bān lán
(4)chù lì
【考点】常用字字音;多音字字音;形近字字音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字音。第 (1) 题中“ 砚 ”读 ” yàn “。 第 (2) 题中“ 苍劲 ”读 ” cāng jìng “。第 (3) 题中“ 斑斓 ”读 ” bān lán “。第 (4) 题中“ 矗立 ”读 ” chù lì “。
故答案为:⑴ yàn
⑵ cāng jìng
⑶ bān lán
⑷ chù lì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识记和辨析能力。这类题除平时的积累外,需注意容易混淆的形似字、同音字和多音字的读音,尤其是声调和前后鼻音。
3.【答案】A
【考点】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一滴水经过丽江
【解析】【分析】注意审题,选择无误的。B项“应照”应为“映照”。
C项“跳望”应为“眺望”。
D项“明扬世界”应为“名扬实际”。
【点评】注意将词意和偏旁部首结合记忆。
4.【答案】C
【考点】近义成语适用范围对象辨析;望文生义;特定含义与使用范围的成语;一滴水经过丽江
【解析】【分析】C项不当,重复多余,忍俊指忍笑,不禁指控制不了,忍俊不禁指忍不住笑出来。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具体语境中成语的运用正误的辨析能力。答题时应注意,要结合积累的成语来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首先我们对于遇到的成语要做好积累,其次是注意可以从词义、词语的感彩、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成语常见的错误有: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重复冗赘、谦敬错位、自相矛盾、不合语境等。
5.【答案】C
【考点】逗号;问号;引号;书名号;一滴水经过丽江
【解析】【分析】C项有误,连用的问句,分句之间用逗号,句子末尾用问号,把第一个问号改为逗号。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正确运用标点符号的能力。答题时应注意,要求学生首先要掌握常见标点符号的基本用法,然后结合例句识记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最后结合语境分析标点符号运用是否恰当。准确掌握标号和点号的作用和适用范围,根据句意和词语之间的关系,对使用情况辨析正误。
6.【答案】B
【考点】句子排序;根据语境补写句子;一滴水经过丽江
【解析】【分析】1空,“ 南通九省,北贯京都的交通大道穿境而过 ”总说开始话题;2空, “发源于西部山区的百草沟河流经此地 ”从河流、地理位置角度说明;3空,解释因为妲己而得名的历史;4空,解释因为妲己二字不吉利改名的历史。正确顺序为: ④②①③ ,故选B。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句子的衔接和续写。答题时应注意,首先要弄清各句意,思考各分句的内在联系,衔接句子要遵循原则:话题要一致,上下文衔接得体; 结构、句式要一致; 注意修辞、手法等的运用。
7.【答案】A
【考点】语序不当;成分残缺;句式杂糅;一滴水经过丽江
【解析】【分析】B项,句式杂糅,“晚年”做主语和后面不搭配,应改为“晚年的袁枚”;
C项,主语残缺,去掉“对于”;
D项, 语序不当,应改为:我们要学会用正确的观点、立场和方法,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及修改。答题时应注意,修改病句时,我们首先应认真读原句,看看说话的人到底要表达什么意思,然后想一想,这句话错在哪儿,属于哪种类型的病句。确定了病因以后,就要对症下药,根据不同类型的病句,用不同的修改方法进行修改。
8.【答案】(1)比喻
(2)拟人
(3)排比、拟人
【考点】比喻;比拟;排比
【解析】【分析】⑴比喻是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此句中本体是“一些薄云掠过月亮时”,喻体:“银匠擦拭银盘”,比喻词:“像'。此题是比喻手法。
⑵拟人就是把人以外的物当成人来写,使之具有人格化特征。此处把”我“比作”一滴水“。所以是拟人手法。
⑶排比是一种把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相关、语气一致的词语或句子成串的排列的一种修辞方法,利用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的语气,相同的词组(主、谓、动、宾)或句子并排(三句或三句以上),段落并排(两段即可),达到一种加强语势的效果,此体中”看到了……“,句式出现三句,所以是排比手法。 ”顺水而去的蜿蜒老街 “为拟人手法。
故答案为:⑴ 比喻
⑵ 拟人
⑶ 排比、拟人
【点评】此题考查修辞手法的辨析。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对偶、互文、反复等,要抓住特点去判断。
9.【答案】(1)这里的油菜花是一片热烈奔放的金黄,颜色明快、亮丽、温暖而崇高,令人目不暇接。
(2)描写蜜蜂和蝴蝶,一是从侧面表现油菜花的繁密,是它们招蜂引蝶,二是衬托出油菜地充满了生命活力,三是从多个角度表现春天的美好。
(3)“置身于这花的世界”,观察的角度由眺望到近看,而且还有嗅觉与触觉的体验,让人不仅仅感到惬意,更是放飞心灵,让自己变成了油菜花,这样神奇的想象与感觉,表达出对油菜花的喜爱之情。
(4)反衬汉中地区油菜花之多之美。
(5)感受到它旺盛的生命力,感受到它个体虽然很小但集中起来却能够形成美丽风景的震撼,感受到它带给人们的激励的力量。
【考点】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感悟文章意境;启发、思考、感悟等开放类型
【解析】【分析】⑴此题主要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慨括能力。做这类题目的方法是:找出与题目相关的段落原文,然后根据题目的要求,找准关键词,准确概括。此题” 汉水两岸的油菜花给人怎样的感受? ”我们可以从第二段,第三段找到答案,作者在看到,在秦岭与巴山之间的一马平川被浩瀚的金黄给覆盖了,就知道,期盼已久的汉中盆地油菜花海已经到了,随之而来的是满眼的金黄带给作者的冲击,使作者感受到所到之处都是热烈奔放的金黄,颜色明快亮丽,温暖而崇高,令人目不暇接。
⑵ 此题考查学生对多角度写景方法的掌握能力。描写蜜蜂和蝴蝶,一是从侧面表现油菜花的繁密,是它们招蜂引蝶。如:“ 花丛中,蜜蜂忙碌着,有多少花朵就有多少蜜蜂,但它们互不干涉,默默地采蜜,任凭你怎么嬉逗驱赶,都置之不理”。 二是衬托出油菜地充满了生命活力。如: “油菜田里回荡着嗡嗡嗡的鸣叫声,千万只蜜蜂的声音聚合在一起,气势逼人,仿佛在向人们警示,你们再不要向菜田纵深靠近了!而蝴蝶也不甘示弱,飞来助兴,那翩翩起舞的轻盈身影,仿佛天女下凡人间, 给花海、大地、游人增添了丝丝美丽的色彩与活力”。 三是从多个角度表现春天的美好。
⑶此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的能力。此题可从多角度描写方法的角度来分析,具体来说主要有:正面、侧面相结合,虚写实写相结合,以虚衬实,人的各种感受相结合(味觉、触觉、视觉、听觉、嗅觉等),详写略写相结合,动静相结合,多种修辞方法相结合。答题思路是:该句运用了什么描写,怎么样地写出了人物(事物)的什么特点,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例如此题:“置身于这花的世界”,观察的角度由眺望到近看,而且还有嗅觉与触觉的体验,让人不仅仅感到惬意,更是放飞心灵,让自己变成了油菜花,这样神奇的想象与感觉,表达出对油菜花的喜爱之情。
⑷运用反衬手法。 用在全国其他地方看到的油菜花来反衬出汉中地区油菜花之多之美。
⑸ 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和内在精神的理解分析能力。如:“假如单看一枝油菜花或一小块油菜花,没有多少别致之处,但如果是一株株、一块块、一片片聚集在一起,那就极为壮观了——它所展示的是一种朴实无华的大度与壮美,紧紧依偎体现出的是一种气派,更诠释着一种力量“; "来到汉水两岸,你所感受到的,除了西北小江南的安逸舒适之外,恐怕就是油菜花这个花海所给人带来的震撼与陶醉了";" 你不仅给汉水两岸的自然风光增添了亮丽的一笔,更把汇聚在自己身上的大美展示给来自四面八方的人们。你的这种大气的风范激励着我,也会引领着这片土地上所有的追梦人……"。 让我们感受到油菜花旺盛的生命力,感受到油菜花个体虽然很小但集中起来却能够形成美丽风景的震撼,感受到它带给人们的激励的力量。
故答案为:⑴ 这里的油菜花是一片热烈奔放的金黄,颜色明快、亮丽、温暖而崇高,令人目不暇接。
⑵ 描写蜜蜂和蝴蝶,一是从侧面表现油菜花的繁密,是它们招蜂引蝶,二是衬托出油菜地充满了生命活力,三是从多个角度表现春天的美好。
⑶ “置身于这花的世界”,观察的角度由眺望到近看,而且还有嗅觉与触觉的体验,让人不仅仅感到惬意,更是放飞心灵,让自己变成了油菜花,这样神奇的想象与感觉,表达出对油菜花的喜爱之情。
⑷ 反衬汉中地区油菜花之多之美。
⑸ 感受到它旺盛的生命力,感受到它个体虽然很小但集中起来却能够形成美丽风景的震撼,感受到它带给人们的激励的力量。
【点评】⑴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和对文中信息的筛选概括能力。解答这类题,需要在理解全文内容的基础上,找到题目的关键词所在的段落,在它前后筛取有用信息加以概括,有时也可用原文,一般都有提示性的词语或句子。
⑵此题考查学生对多角度写景方法、衬托手法的分析掌握能力。侧面描写就是通过对其周围的人物、事件、环境的描写,来表现(反映、衬托)被描写的对象。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这种“烘云托月”的修辞手法叫衬托。运用衬托手法,能突出主体,或渲染主体,使之形象鲜明,给人以深刻的感受。 俗语说:「牡丹虽好,也要绿叶扶持。」用甲事物 (宾) 配衬乙事物 (主) ,就是衬托。 甲事物由于乙事物的陪衬,就显得更清楚,更鲜明,更突出。解答时,需要学生在抓住具体句子的同时,结合上下文进行分析。
⑶此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的能力。此题可从多角度描写方法的角度来分析,具体来说主要有:正面、侧面相结合,虚写实写相结合,以虚衬实,人的各种感受相结合(味觉、触觉、视觉、听觉、嗅觉等),详写略写相结合,动静相结合,多种修辞方法相结合。答题思路是:该句运用了什么描写,怎么样地写出了人物(事物)的什么特点,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⑷此题考查反衬手法的作用。反衬,它属于衬托中的一种,是利用事物间的相反或相对的条件,用一些事物作陪衬来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的一种表现手法。它可以使被陪衬的事物显得更加突出、形象、鲜明。反衬的特征是:写作内容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正面描绘核心人、核心事物;一部分侧面描绘其他的人和事物。在记叙文写作过程中,用好这种表现手法,会使我们笔下的文章锦上添花。因此,我们要学会阅读分析,更要学会熟练运用。
⑸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分析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需要认真通读全文,整体感知文本,理清情节结构,把握文章线索,感知事物形象,理解文章主旨,在此基础上,抓住表述的要点,结合文章内容来分析。
10.【答案】(1)以作者的游踪为线索。先写出对古城的整体感受,然后依次写了纳西宅院、古城新华街、古城的桥、纳西古乐、纳西民居及“刮当阁”,最后走出古城陶醉在纳西古乐之中。
(2)成为建筑活化石的房屋,古色古香的街巷,丽江是水中之城,拥有古老而丰富的民俗文化。
(3)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西河水比作野马,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河水的湍急,表达了作者对丽江的喜爱之情。
(4)作者游览了丽江古城,领略了古城保存的原始风貌、古城独特的民俗文化和自然景观的艺术魅力,自己的性情得到陶冶,心灵得到净化。所以作者说此次古城之行“是一场文化洗礼”。
【考点】辨析文章的逻辑顺序;分析作品主要表现手法;文章线索;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解析】【分析】⑴ 全文先写出作者对丽江古城的整体感受,然后依次写了纳西宅院、古城新华街、古城的桥、纳西古乐、纳西民居及“刮当阁”,最后写走出古城陶醉在纳西古乐之中。全文以游踪为序来组织材料,移步换景,线索十分清晰。
⑵ 要借助原文中的关键词句(主要是形容词、动词),抓住景物特点进行分析。本文采用了“总分”结构。作者的游览对象是“古城”,文章首段开门见山地写出古城总的特点是“别具一格”。下面各段分写“别具一格”的具体体现:是“建筑活化石”,其街巷“古色古香”,是“水中之城”,其民俗文化古老而丰厚。
⑶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西河水比作野马,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河水的湍急,表达了作者对丽江的喜爱之情。
⑷ 阅读本文时,我们要注意写景过程中使用的“魂牵梦萦”“如痴如醉”“神来之笔”“惊呆了”“更加悦耳,更加醉人”等感彩极强的词句,借此可以归纳出作品的主题:本文通过对丽江自然与人文景观的描绘,抒发了作者对古城强烈的热爱之情,表现了其对少数民族文化的欣赏和尊重。弄清了本文的主题思想,本题就迎刃而解了。
故答案为:⑴ 以作者的游踪为线索。先写出对古城的整体感受,然后依次写了纳西宅院、古城新华街、古城的桥、纳西古乐、纳西民居及“刮当阁”,最后走出古城陶醉在纳西古乐之中。
⑵ 成为建筑活化石的房屋,古色古香的街巷,丽江是水中之城,拥有古老而丰富的民俗文化。
⑶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西河水比作野马,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河水的湍急,表达了作者对丽江的喜爱之情。
⑷ 作者游览了丽江古城,领略了古城保存的原始风貌、古城独特的民俗文化和自然景观的艺术魅力,自己的性情得到陶冶,心灵得到净化。所以作者说此次古城之行“是一场文化洗礼”。
【点评】⑴此题考查学生对散文在组织材料安排上的特点和结构的掌握能力。散文特点:形散神聚:”形散“既指题材广泛、写法多样,又指结构自由、不拘一格;“神聚”既指中心集中,又指有贯穿全文的线索。散文结构: ① 按时间顺序安排结构。 ② 按空间位置安排结构。记游,记事散文多属之。不突出时间因素,或隐没时间因素,只突出空间因素。这种结构方式类似于中国画“移步换形”的表现技法。 ③ 按物事性质、类别组织材料,安排结构。 ④ 以中介物组织材料,安排结构。 ⑤ 以作者的思想、情感的变化脉络组织材料,安排结构。  ⑥ 以双线结构(复调)散文,分明线和暗线。暗线,即作家采用的象征手法。掌握散文的这些特点和结构,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回答即可。
⑵此题考查学生对重点词语的理解能力。“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解答此题,需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文本,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主旨,在此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语的含义,结合具体句子分析即可。
⑶此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的能力。赏析句子可以从修辞、重点词语、描写方法、包含的哲理等方面入手。这个句子从修辞角度赏析,答题格式是:用了什么修辞(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对偶、互文、反复等),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物或人的什么特点,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或作者怎样的感情。结合具体句子进行分析即可。
⑷此题考查学生对文中重点句子的理解能力。要想理解深层含义,需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去分析。
11.【答案】(1)描写沙漠的荒芜与景色的单调,既为下文停车吃瓜做铺垫,也与后文卖瓜场景的明艳温馨形成对比,同时沙漠的荒无人烟衬托出母女俩诚信买卖的可贵。
(2)女老板做买卖很实在,不缺斤少两;瓜甘甜爽利,在缺水的情况下,女老板擦手来保持手的卫生清洁,却让我们用水洗手;女娃的不卑不亢、真实的微笑。
(3)运用了反问、排比的修辞手法,增强语势;深刻表达了对自己故作高深的反省。
(4)揭示了全文的主旨,像文中戈壁滩上卖瓜母女那不卑不亢、真实善良的微笑已经不多见了,当今社会,平实真切的本性也是可遇不可求,表达了作者对平实真切的本性的珍视和渴求。
【考点】文章开头及其作用;分析人物行为思想变化原因;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一滴水经过丽江
【解析】【分析】⑴首段的作用。分成内容和结构两方面作答。
⑵分析作者情感的原因。“事”“情”结合分析。答题模式一般是:xxx事情(场景)使作者产生了xxx的情感。
⑶赏析句子。指出修辞手法、修辞是如何体现的、修辞的作用(对文章表达情感的作用)
⑷理解重要句子。答题时要注意:中心思想+具体情节分析+作者的情感态度。
【点评】⑴考察段落的作用,为阅读常考题型。内容方面注意结合文本详细谈,结构方面需要归纳总结并记忆。段首的结构作用,通常有:①照应标题(即点题);②为下文……做铺垫;③与文章结尾照应;④设置悬念(或引用)吸引读者,增加读者阅读兴趣。
⑵分析情感原因时,不能仅看情感体现为什么,还要看产生此情感之前,人物有何经历、行为、内心活动。这些发生在“要分析的感情”之前,都能帮助得到产生该情感的原因。
⑶赏析题注意要将句子放回原文,结合上下文作答。
⑷谈理解。围绕内容答就可以了。
12.【答案】(1)全文以“一滴水”的身份,讲述自己由雪变成冰川,再变成一滴水,再由一滴水经过驿道、纳西族村庄、草甸、落水洞、黑龙潭、四方街、街道店面、纳西人院子,最后奔流到金沙江畔的经历。
(2)“楼上回廊,寄居的游客端着相机在眺望远山。楼上的客人和楼下的主人大声交谈。客人问主人当地的掌故。主人问客人远方的情形。”朴实的语言,写出了丽江宾主交流的融洽,看出了丽江人的热情、好客。
【考点】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社会环境描写;一滴水经过丽江
【解析】【分析】⑴将文章分层概括即可。注意不要丢失文章中间的部分。
⑵注意审题“请写出一例加以赏析”,必须摘取原文赏析。
【点评】⑴概括文章主要信息。可以尝试收集段首句,串联整篇内容进行概括。
⑵考察学生概括和赏析的能力,注意题干提到的“民风民俗”,赏析时,需围绕这一点来谈。
13.【答案】用词不当,应把“纳西族”改为“纳西族人”;语序不当,应把“明代以前”放在“由土司木氏家族”之前
【考点】语序不当;搭配不当;一滴水经过丽江
【解析】【分析】第①句考点:搭配不当。直接抽出句子主干,发现“一群”和“纳西族”,搭配不当。
第②句考点:多重定语的排列顺序,考虑多层定语排列时,范围大放在前面。“土司木氏家族”和“明代以前”排序不当,应为“时间+人”。
【点评】学会分析句子成分。分清枝叶,一般先抓住干,查看有无搭配不当、成分残缺、倒装等问题。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部编版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0课《一滴水经过丽江》同步练习
一、基础知识
1.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喧哗(xuān) 融化(lóng) 目眩神迷(xuàn)
B.驿道(yì) 犹豫(yù) 五彩斑斓(lán)
C.矗立(chù) 远眺(tiào) 徘徊不前(huí)
D.蘸水(zhàn) 硕大(shuò) 无病呻吟(yǐn)
【答案】B
【考点】常用字字音;形近字字音;形声字字音;一滴水经过丽江
【解析】【分析】错误改正为:A项,融化(róng);
C项,徘徊不前(huái);
D项,无病呻吟(yín);
B项正确,故选B。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字音的掌握与辨析能力。答题时应注意,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遇到多音多义字时,要先弄清楚它们在词语或句子中的意义,再根据音义对应的规律辨别读音。
2.给加着重号的词语注音。
(1)秋高气爽,从山顶俯瞰,砚   池如同一块碧绿的璞玉。
(2)牛源的山水画笔墨苍劲   ,浑厚中不乏灵动。
(3)秋天的山林层林尽染,五彩斑斓   ,美极了。
(4)山上的塔静静地矗立   在那里,不知道会不会孤单?
【答案】(1)yàn
(2)cāng jìng
(3)bān lán
(4)chù lì
【考点】常用字字音;多音字字音;形近字字音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字音。第 (1) 题中“ 砚 ”读 ” yàn “。 第 (2) 题中“ 苍劲 ”读 ” cāng jìng “。第 (3) 题中“ 斑斓 ”读 ” bān lán “。第 (4) 题中“ 矗立 ”读 ” chù lì “。
故答案为:⑴ yàn
⑵ cāng jìng
⑶ bān lán
⑷ chù lì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识记和辨析能力。这类题除平时的积累外,需注意容易混淆的形似字、同音字和多音字的读音,尤其是声调和前后鼻音。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轻盈 喧哗 闸口 亭台楼阁
B.应照 徘徊 翡翠 目眩神迷
C.犹豫 跳望 擦拭 五彩斑斓
D.硕大 漫溢 照壁 明扬世界
【答案】A
【考点】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一滴水经过丽江
【解析】【分析】注意审题,选择无误的。B项“应照”应为“映照”。
C项“跳望”应为“眺望”。
D项“明扬世界”应为“名扬实际”。
【点评】注意将词意和偏旁部首结合记忆。
4.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重要的书必须常常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
B.中国的园林讲究生机勃勃,追求形神兼备、气韵流畅,要有活泼的韵致。
C.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在一片辉煌的淡紫色中,我忍俊不禁地笑了。
D.潭水映照雪山,真让人目眩神迷啊。
【答案】C
【考点】近义成语适用范围对象辨析;望文生义;特定含义与使用范围的成语;一滴水经过丽江
【解析】【分析】C项不当,重复多余,忍俊指忍笑,不禁指控制不了,忍俊不禁指忍不住笑出来。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具体语境中成语的运用正误的辨析能力。答题时应注意,要结合积累的成语来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首先我们对于遇到的成语要做好积累,其次是注意可以从词义、词语的感彩、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成语常见的错误有: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重复冗赘、谦敬错位、自相矛盾、不合语境等。
5.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我想停下来看看,东巴文的“水”字是怎样的写法。
B.《做一个虔诚的教育者》一文出自《洪宗礼母语教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C.转基因技术的迅猛发展,是给人类带来了福祉?还是埋下了隐患?
D.“不过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他说,“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给打败。”
【答案】C
【考点】逗号;问号;引号;书名号;一滴水经过丽江
【解析】【分析】C项有误,连用的问句,分句之间用逗号,句子末尾用问号,把第一个问号改为逗号。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正确运用标点符号的能力。答题时应注意,要求学生首先要掌握常见标点符号的基本用法,然后结合例句识记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最后结合语境分析标点符号运用是否恰当。准确掌握标号和点号的作用和适用范围,根据句意和词语之间的关系,对使用情况辨析正误。
6.下面这段文字中,画横线处填入的句子,与原文衔接紧密的一项是(  )
大激店村位于古城保定偏西南二十五公里处,________。沿途三里一墩五里一铺,又是当时通讯要镇、保定府西第一驿站。________,在靠河湾北岸,形成了一个四面环水、风景秀丽的自然村庄。________。
________。后人因妲己二字不吉利(败坏朝纲),而改名大激店。烽火台、狐狸窝、瓦渣地等旧遗址,也早都不存在了。
①相传商纣王选妃,选中蓟州侯苏获之女妲己
②发源于西部山区的百草沟河流经此地
③在护送妲己去朝歌途中曾在此地驿宿一夜,故而得名妲己店
④古有南通九省,北贯京都的交通大道穿境而过
A.②①④③ B.④②①③ C.②④①③ D.②③④①
【答案】B
【考点】句子排序;根据语境补写句子;一滴水经过丽江
【解析】【分析】1空,“ 南通九省,北贯京都的交通大道穿境而过 ”总说开始话题;2空, “发源于西部山区的百草沟河流经此地 ”从河流、地理位置角度说明;3空,解释因为妲己而得名的历史;4空,解释因为妲己二字不吉利改名的历史。正确顺序为: ④②①③ ,故选B。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句子的衔接和续写。答题时应注意,首先要弄清各句意,思考各分句的内在联系,衔接句子要遵循原则:话题要一致,上下文衔接得体; 结构、句式要一致; 注意修辞、手法等的运用。
7.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上网的诱惑令现在人无法拒绝,但昂贵的上网消费又使网民们心痛不己。
B.袁枚的晚年,仍然精力充沛,充满创作激情,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
C.对于这种浪费人才的现象,至今没有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D.我们要学会正确的立场、方法和观点,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答案】A
【考点】语序不当;成分残缺;句式杂糅;一滴水经过丽江
【解析】【分析】B项,句式杂糅,“晚年”做主语和后面不搭配,应改为“晚年的袁枚”;
C项,主语残缺,去掉“对于”;
D项, 语序不当,应改为:我们要学会用正确的观点、立场和方法,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及修改。答题时应注意,修改病句时,我们首先应认真读原句,看看说话的人到底要表达什么意思,然后想一想,这句话错在哪儿,属于哪种类型的病句。确定了病因以后,就要对症下药,根据不同类型的病句,用不同的修改方法进行修改。
8.指出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1)一些薄云掠过月亮时,就像丽江古城中,一个银匠,正在擦拭一只硕大的银盘。   
(2)我又化成了一滴水,和瀑布里另外的水大声喧哗着扑向山下。   
(3)我乘水车转轮缓缓升高,看到了古城,看到了狮子山上苍劲的老柏树,看到了依山而起的重重房屋,看到了顺水而去的蜿蜒老街。   
【答案】(1)比喻
(2)拟人
(3)排比、拟人
【考点】比喻;比拟;排比
【解析】【分析】⑴比喻是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此句中本体是“一些薄云掠过月亮时”,喻体:“银匠擦拭银盘”,比喻词:“像'。此题是比喻手法。
⑵拟人就是把人以外的物当成人来写,使之具有人格化特征。此处把”我“比作”一滴水“。所以是拟人手法。
⑶排比是一种把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相关、语气一致的词语或句子成串的排列的一种修辞方法,利用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的语气,相同的词组(主、谓、动、宾)或句子并排(三句或三句以上),段落并排(两段即可),达到一种加强语势的效果,此体中”看到了……“,句式出现三句,所以是排比手法。 ”顺水而去的蜿蜒老街 “为拟人手法。
故答案为:⑴ 比喻
⑵ 拟人
⑶ 排比、拟人
【点评】此题考查修辞手法的辨析。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对偶、互文、反复等,要抓住特点去判断。
二、阅读理解
9.拓展阅读
汉水两岸菜花黄
祁玉江
①当陕北黄土高原还是乍暖还寒、满眼黛色的时候,陕南的秦巴山区、汉中盆地已经是山花烂漫、春意盎然了。
②从西安驱车,穿过长安,很快驶入秦岭深处。一路上,车辆拥挤,想必都是前往汉中观赏油菜花的,大有“雪拥秦岭马不前”之感。好在高速公路宽阔畅通,没有过多耽误行程。还未到汉中盆地,就可以看到一小块一小块的金黄方块,零零星星地散落在公路两边的山坡上。快到洋县时,金黄色的方块越来越大、越来越多,有的已连成一片。很快,秦岭与巴山之间的一马平川被浩瀚的金黄给覆盖了。山坡上有,河岸边是,农家的房前屋后更不用说。我知道,期盼已久的汉中盆地油菜花海已经到了!
③我兴奋至极,迫不及待地随着人流过城固,到南郑,下西乡,浏览过一片又一片花海,所到之处都是热烈奔放的金黄,颜色明快、亮丽、温暖而崇高,令人目不暇接。
④在那些金黄色的边缘停车驻足细观。那一株株油菜有一米多高,翠绿、笔直的茎秆直直向上,茎秆上又生出若干嫩绿的枝秆和叶片来;株株枝头顶上,是一束束、一串串、一穗穗的金黄色花朵,而每束、每串、每穗,至少由三四十朵小花组成,犹如金色的宝塔;宝塔的顶端,又突显着若干粒含苞待放的灰绿色花蕊。这些油菜花一株连着一株,密密匝匝,齐齐整整,形成一大片。花丛中,蜜蜂忙碌着,有多少花朵就有多少蜜蜂,但它们互不干涉,默默地采蜜,任凭你怎么嬉逗驱赶,都置之不理。油菜田里回荡着嗡嗡嗡的鸣叫声,千万只蜜蜂的声音聚合在一起,气势逼人,仿佛在向人们警示,你们再不要向菜田纵深靠近了!而蝴蝶也不甘示弱,飞来助兴,那翩翩起舞的轻盈身影,仿佛天女下凡人间,给花海、大地、游人增添了丝丝美丽的色彩与活力。
⑤站在田埂上向远处眺望,那绿茎与黄花十分齐整,泾渭分明,仿佛众多穿着黄衫绿裙的婀娜少女,列着整齐的队伍向人们健步走来。远处山峦上是青松翠柏和粉红色的桃花,山下盆地里是满目金黄,而这金黄中又错落有致地点缀着白墙红顶的农舍,大自然如此巧夺天工地绘就了一幅清秀、恬淡的田园风光画卷,令人惊叹不已。置身于这花的世界、花的海洋,嗅着这芳香四溢的气息,尽情享受着这诗情画意田园般的生活,真是好不惬意,仿佛自己也变成了正在盛开的油菜花,满身金黄。
⑥油菜对我来说并不陌生。我曾在内蒙古河套地区、青海的门源县及青海湖畔,甚至在陕北黄土高原,多次见到过。然而,都是零零散散的,或种植于田头地畔,或套种于果园及其他农作物之间,形不成规模,看后也留不下什么深刻的印象。像汉中盆地这样集中连片种植,如此壮观的油菜花,真的还是第一次见到。就油菜花而言,其实它是再普通不过了,别说和一些名花作比较,就算和桃花、杏花相比都不值一提。假如单看一枝油菜花或一小块油菜花,没有多少别致之处,但如果是一株株、一块块、一片片聚集在一起,那就极为壮观了——它所展示的是一种朴实无华的大度与壮美,紧紧依偎体现出的是一种气派,更诠释着一种力量。因此,来到汉水两岸,你所感受到的,除了西北小江南的安逸舒适之外,恐怕就是油菜花这个花海所给人带来的震撼与陶醉了。
⑦金黄的油菜花呀,如果说汉中盆地是一个聚宝盆的话,你就是从聚宝盆里滋生出的黄金!你不仅给汉水两岸的自然风光增添了亮丽的一笔,更把汇聚在自己身上的大美展示给来自四面八方的人们。你的这种大气的风范激励着我,也会引领着这片土地上所有的追梦人。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汉水两岸的油菜花给人怎样的感受?
(2)第④段里除了写油菜花外,为什么还要写蜜蜂和蝴蝶?
(3)请仿照示例品读文章第⑤段。
示例:以远望的角度进行观察,把开花的油菜比作少女,“黄衫绿裙”“婀娜”,从色彩和形态方面描写出它们的美丽动人。
(4)第⑥段中作者为什么要写在全国其他地方看到的油菜花?
(5)你从油菜花身上感受到了怎样的魅力?
【答案】(1)这里的油菜花是一片热烈奔放的金黄,颜色明快、亮丽、温暖而崇高,令人目不暇接。
(2)描写蜜蜂和蝴蝶,一是从侧面表现油菜花的繁密,是它们招蜂引蝶,二是衬托出油菜地充满了生命活力,三是从多个角度表现春天的美好。
(3)“置身于这花的世界”,观察的角度由眺望到近看,而且还有嗅觉与触觉的体验,让人不仅仅感到惬意,更是放飞心灵,让自己变成了油菜花,这样神奇的想象与感觉,表达出对油菜花的喜爱之情。
(4)反衬汉中地区油菜花之多之美。
(5)感受到它旺盛的生命力,感受到它个体虽然很小但集中起来却能够形成美丽风景的震撼,感受到它带给人们的激励的力量。
【考点】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感悟文章意境;启发、思考、感悟等开放类型
【解析】【分析】⑴此题主要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慨括能力。做这类题目的方法是:找出与题目相关的段落原文,然后根据题目的要求,找准关键词,准确概括。此题” 汉水两岸的油菜花给人怎样的感受? ”我们可以从第二段,第三段找到答案,作者在看到,在秦岭与巴山之间的一马平川被浩瀚的金黄给覆盖了,就知道,期盼已久的汉中盆地油菜花海已经到了,随之而来的是满眼的金黄带给作者的冲击,使作者感受到所到之处都是热烈奔放的金黄,颜色明快亮丽,温暖而崇高,令人目不暇接。
⑵ 此题考查学生对多角度写景方法的掌握能力。描写蜜蜂和蝴蝶,一是从侧面表现油菜花的繁密,是它们招蜂引蝶。如:“ 花丛中,蜜蜂忙碌着,有多少花朵就有多少蜜蜂,但它们互不干涉,默默地采蜜,任凭你怎么嬉逗驱赶,都置之不理”。 二是衬托出油菜地充满了生命活力。如: “油菜田里回荡着嗡嗡嗡的鸣叫声,千万只蜜蜂的声音聚合在一起,气势逼人,仿佛在向人们警示,你们再不要向菜田纵深靠近了!而蝴蝶也不甘示弱,飞来助兴,那翩翩起舞的轻盈身影,仿佛天女下凡人间, 给花海、大地、游人增添了丝丝美丽的色彩与活力”。 三是从多个角度表现春天的美好。
⑶此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的能力。此题可从多角度描写方法的角度来分析,具体来说主要有:正面、侧面相结合,虚写实写相结合,以虚衬实,人的各种感受相结合(味觉、触觉、视觉、听觉、嗅觉等),详写略写相结合,动静相结合,多种修辞方法相结合。答题思路是:该句运用了什么描写,怎么样地写出了人物(事物)的什么特点,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例如此题:“置身于这花的世界”,观察的角度由眺望到近看,而且还有嗅觉与触觉的体验,让人不仅仅感到惬意,更是放飞心灵,让自己变成了油菜花,这样神奇的想象与感觉,表达出对油菜花的喜爱之情。
⑷运用反衬手法。 用在全国其他地方看到的油菜花来反衬出汉中地区油菜花之多之美。
⑸ 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和内在精神的理解分析能力。如:“假如单看一枝油菜花或一小块油菜花,没有多少别致之处,但如果是一株株、一块块、一片片聚集在一起,那就极为壮观了——它所展示的是一种朴实无华的大度与壮美,紧紧依偎体现出的是一种气派,更诠释着一种力量“; "来到汉水两岸,你所感受到的,除了西北小江南的安逸舒适之外,恐怕就是油菜花这个花海所给人带来的震撼与陶醉了";" 你不仅给汉水两岸的自然风光增添了亮丽的一笔,更把汇聚在自己身上的大美展示给来自四面八方的人们。你的这种大气的风范激励着我,也会引领着这片土地上所有的追梦人……"。 让我们感受到油菜花旺盛的生命力,感受到油菜花个体虽然很小但集中起来却能够形成美丽风景的震撼,感受到它带给人们的激励的力量。
故答案为:⑴ 这里的油菜花是一片热烈奔放的金黄,颜色明快、亮丽、温暖而崇高,令人目不暇接。
⑵ 描写蜜蜂和蝴蝶,一是从侧面表现油菜花的繁密,是它们招蜂引蝶,二是衬托出油菜地充满了生命活力,三是从多个角度表现春天的美好。
⑶ “置身于这花的世界”,观察的角度由眺望到近看,而且还有嗅觉与触觉的体验,让人不仅仅感到惬意,更是放飞心灵,让自己变成了油菜花,这样神奇的想象与感觉,表达出对油菜花的喜爱之情。
⑷ 反衬汉中地区油菜花之多之美。
⑸ 感受到它旺盛的生命力,感受到它个体虽然很小但集中起来却能够形成美丽风景的震撼,感受到它带给人们的激励的力量。
【点评】⑴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和对文中信息的筛选概括能力。解答这类题,需要在理解全文内容的基础上,找到题目的关键词所在的段落,在它前后筛取有用信息加以概括,有时也可用原文,一般都有提示性的词语或句子。
⑵此题考查学生对多角度写景方法、衬托手法的分析掌握能力。侧面描写就是通过对其周围的人物、事件、环境的描写,来表现(反映、衬托)被描写的对象。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这种“烘云托月”的修辞手法叫衬托。运用衬托手法,能突出主体,或渲染主体,使之形象鲜明,给人以深刻的感受。 俗语说:「牡丹虽好,也要绿叶扶持。」用甲事物 (宾) 配衬乙事物 (主) ,就是衬托。 甲事物由于乙事物的陪衬,就显得更清楚,更鲜明,更突出。解答时,需要学生在抓住具体句子的同时,结合上下文进行分析。
⑶此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的能力。此题可从多角度描写方法的角度来分析,具体来说主要有:正面、侧面相结合,虚写实写相结合,以虚衬实,人的各种感受相结合(味觉、触觉、视觉、听觉、嗅觉等),详写略写相结合,动静相结合,多种修辞方法相结合。答题思路是:该句运用了什么描写,怎么样地写出了人物(事物)的什么特点,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⑷此题考查反衬手法的作用。反衬,它属于衬托中的一种,是利用事物间的相反或相对的条件,用一些事物作陪衬来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的一种表现手法。它可以使被陪衬的事物显得更加突出、形象、鲜明。反衬的特征是:写作内容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正面描绘核心人、核心事物;一部分侧面描绘其他的人和事物。在记叙文写作过程中,用好这种表现手法,会使我们笔下的文章锦上添花。因此,我们要学会阅读分析,更要学会熟练运用。
⑸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分析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需要认真通读全文,整体感知文本,理清情节结构,把握文章线索,感知事物形象,理解文章主旨,在此基础上,抓住表述的要点,结合文章内容来分析。
10.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古城信步
李剑锋
①云南丽江是一座别具一格的古城。不久前,我踏上了这片魂牵梦萦的土地。雨后的古城笼罩在幽情逸韵的氛围中,如同一幅中世纪风景油画。
②古城距今已有1 200多年的历史。这座位于云贵高原西部苍凉群山之中的古城,完好地保存了原来的城市架构。古城的一些房屋,经风历雨,千年不衰,古韵犹在,成为建筑活化石。因此,古城又有“活着的古城”之称。在我国所有城镇中,只有丽江古城与山西平遥古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③恍如梦境的古城,吸引了海内外游客陶醉在古色古香的街巷间,如痴如醉地呼吸远古空气,聆听纳西古乐,鉴赏东巴文字,领略滇西风情。
④古城依着狮子山、象山、金虹山而建。街道连接小巷,小巷衔着万户门洞。门洞内为“四合五天井”“三房一照壁”的纳西宅院。宅院既有北京四合院的韵味,又有江南水乡的情调。这些蕴含纳西传统母房文化的宅院,主要由平房、妹楼、明楼、骑厦楼、古宗楼等组成。望着这些房子,我感觉到纳西民族是一个具有创造力的民族,她奇迹般地将东巴经书、东巴古典舞蹈、东巴音乐以及当今世界上唯一仍在使用的东巴象形文字等完整地保存下来。
⑤古城还是一座水中之城。我循着叮叮咚咚的水流声,走进了古城新华街。与江南水乡平静的水不同的是,古城的水是湍急地流着的。尽管水流急,但河岸很低,两岸绿树婆娑,垂柳依依。
⑥古城的河上,有很多桥。桥是古城的神来之笔,它使古城充满灵性。在草丛中,在垂柳间,那一座座桥就像一条条彩虹,把古城连成一个整体,构成了蓝天、白云、绿树、小桥、流水、人家的美景。
⑦到了阿余灿至大石桥一段的街道,我信步走上大石桥的桥头,往南眺望,古城北面的玉龙雪山直指苍穹,发出的炫目银光,折射得古城迷离而神奇。当我调整视线往桥下看时,惊呆了:河水留有雪山的倒影。抬起头,眼前的景色使我又醉了:河道上,一座座古栗木板桥离河面很低,掩藏在绿柳草丛中。河水碰撞岸堤溅起水花,洒在桥板上,增添了桥的鲜活情趣。就在这时,一曲空灵飘逸的纳西古乐,从不远处漫了过来,流遍我全身,沁入我肺腑。
⑧随着音乐,我踅进一间古乐馆,择个临窗见河的位置坐下,一边品着清茶,一边聆听着台上十余位年逾古稀的纳西乐师的演奏。一曲曲古奥的音乐,使我尘念尽除,心静如水。
⑨从古乐馆出来,行到大石桥至百岁坊的小巷时,青石板铺成的路面光滑、陡斜,顺着栗木板桥,望向对岸,纳西民居从河岸砌起,墙上攀满藤本植物,疏影横斜。在白沙铜街至“刮当阁”匀水处街道,水声大了起来。西河水流到这里,变得如野马狂奔向前,溅起了一片片水花。“刮当阁”匀水处两岸,种满粉团花树和柳树。柳条缠花枝,在风中轻轻起舞,微微发出簌簌声,蝴蝶翩翩翻翻,辨不清是花还是柳……这又是古城一处独特的景观。
⑩傍晚时分,我走出古城,来到华灯高照的广场。这时,天又下起雨来,雨点打在身上,既像为我洗尘,又像为我洗礼。对我来说,古城之行,不就是一场文化洗礼吗?
雨中飘来的纳西古乐,显得更加悦耳,更加醉人。
(选自《人民日报》)
(1)本文在材料安排上有何特点?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2)“云南丽江是一座别具一格的古城”,联系全文看,“别具一格”体现在哪些方面?
(3)赏析第⑨段画线的句子。
(4)结合全文,谈谈你对第⑩段画线句的理解。
【答案】(1)以作者的游踪为线索。先写出对古城的整体感受,然后依次写了纳西宅院、古城新华街、古城的桥、纳西古乐、纳西民居及“刮当阁”,最后走出古城陶醉在纳西古乐之中。
(2)成为建筑活化石的房屋,古色古香的街巷,丽江是水中之城,拥有古老而丰富的民俗文化。
(3)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西河水比作野马,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河水的湍急,表达了作者对丽江的喜爱之情。
(4)作者游览了丽江古城,领略了古城保存的原始风貌、古城独特的民俗文化和自然景观的艺术魅力,自己的性情得到陶冶,心灵得到净化。所以作者说此次古城之行“是一场文化洗礼”。
【考点】辨析文章的逻辑顺序;分析作品主要表现手法;文章线索;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解析】【分析】⑴ 全文先写出作者对丽江古城的整体感受,然后依次写了纳西宅院、古城新华街、古城的桥、纳西古乐、纳西民居及“刮当阁”,最后写走出古城陶醉在纳西古乐之中。全文以游踪为序来组织材料,移步换景,线索十分清晰。
⑵ 要借助原文中的关键词句(主要是形容词、动词),抓住景物特点进行分析。本文采用了“总分”结构。作者的游览对象是“古城”,文章首段开门见山地写出古城总的特点是“别具一格”。下面各段分写“别具一格”的具体体现:是“建筑活化石”,其街巷“古色古香”,是“水中之城”,其民俗文化古老而丰厚。
⑶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西河水比作野马,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河水的湍急,表达了作者对丽江的喜爱之情。
⑷ 阅读本文时,我们要注意写景过程中使用的“魂牵梦萦”“如痴如醉”“神来之笔”“惊呆了”“更加悦耳,更加醉人”等感彩极强的词句,借此可以归纳出作品的主题:本文通过对丽江自然与人文景观的描绘,抒发了作者对古城强烈的热爱之情,表现了其对少数民族文化的欣赏和尊重。弄清了本文的主题思想,本题就迎刃而解了。
故答案为:⑴ 以作者的游踪为线索。先写出对古城的整体感受,然后依次写了纳西宅院、古城新华街、古城的桥、纳西古乐、纳西民居及“刮当阁”,最后走出古城陶醉在纳西古乐之中。
⑵ 成为建筑活化石的房屋,古色古香的街巷,丽江是水中之城,拥有古老而丰富的民俗文化。
⑶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西河水比作野马,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河水的湍急,表达了作者对丽江的喜爱之情。
⑷ 作者游览了丽江古城,领略了古城保存的原始风貌、古城独特的民俗文化和自然景观的艺术魅力,自己的性情得到陶冶,心灵得到净化。所以作者说此次古城之行“是一场文化洗礼”。
【点评】⑴此题考查学生对散文在组织材料安排上的特点和结构的掌握能力。散文特点:形散神聚:”形散“既指题材广泛、写法多样,又指结构自由、不拘一格;“神聚”既指中心集中,又指有贯穿全文的线索。散文结构: ① 按时间顺序安排结构。 ② 按空间位置安排结构。记游,记事散文多属之。不突出时间因素,或隐没时间因素,只突出空间因素。这种结构方式类似于中国画“移步换形”的表现技法。 ③ 按物事性质、类别组织材料,安排结构。 ④ 以中介物组织材料,安排结构。 ⑤ 以作者的思想、情感的变化脉络组织材料,安排结构。  ⑥ 以双线结构(复调)散文,分明线和暗线。暗线,即作家采用的象征手法。掌握散文的这些特点和结构,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回答即可。
⑵此题考查学生对重点词语的理解能力。“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解答此题,需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文本,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主旨,在此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语的含义,结合具体句子分析即可。
⑶此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的能力。赏析句子可以从修辞、重点词语、描写方法、包含的哲理等方面入手。这个句子从修辞角度赏析,答题格式是:用了什么修辞(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对偶、互文、反复等),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物或人的什么特点,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或作者怎样的感情。结合具体句子进行分析即可。
⑷此题考查学生对文中重点句子的理解能力。要想理解深层含义,需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去分析。
1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向上的风
郑彦英
①连绵的灰色戈壁滩,蜿蜒的黄色祁连山,还有旷野里的灰白色风车,缩成一团的苍黄色梭梭草,颜色接近,一望无际。虽然汽车高速奔驰,但景色似乎不变,因为近处和远处几乎完全一样。
②忽然一声唤:“到瓜州了,下车吃瓜。”
③路边搭了个简陋的布棚,棚下放着长条桌和方桌,上面摆着西瓜和哈密瓜,一个长相普通的中年妇女朝我们微笑,身后是一个八九岁的女娃。要了一个哈密瓜和一个西瓜,以我在郑州的经验搭眼看去,应该有五十斤左右,上秤一称,却不到四十斤,不禁感叹。
④切开了,哈密瓜是黄瓤,西瓜是红瓤,颜色就把人锁住了,一入口,那种甘甜爽利,顿时让人进入忘我境界。
⑤女老板把刀放在条桌上,似乎是下意识地擦着手,女娃在一边收拾瓜皮。“有水呢,洗洗手。”女老板说着,指指旁边一个木桶。
⑥木桶平放在桌上,装着一个水龙头,水流儿很细,但在大戈壁上,已经难能可贵。
⑦我不禁问女娃:“跟你妈卖瓜呢?”女娃点点头。“咋不上学呢?”女娃一笑,没看我,还是擦着桌子,说:“暑假呢。”
⑧车开出很远了,我们才收回了眼和心,便情不自禁地感叹着在瓜州吃瓜的特殊感觉,甚至还说到意义。
⑨一个多小时以后,我们迫不及待地奔向月牙泉。
⑩一汪泉水,清澈如仙女的清泪,周围任何一座沙山倾泻下小小一角,都会把月牙泉埋掉,但是棱角分明、曲线妩媚的沙山就立在那里,千百年来,月牙泉却安然无恙。
风忽然来了,裹着黄沙,打着脸和眼。眼当然紧紧闭住了,心里却在想,不说沙山下来,就这风裹的沙子往月牙泉里一落,不到十天半月,月牙泉不被沙子填满才怪。
脸上没有沙子打了,便睁开眼,却发现那阵裹沙子打我的风是一个庞大的风团,灰苍苍的风团已经吹到沙山底部,然后昂着头,竟然直直地朝上吹去。一个人的帽子被风卷了起来,帽子和沙子被风裹着,很快就到了山顶,转眼之间,就翻过山去了。
我不禁感叹:“月牙泉的风有灵性,沿着沙山往上走。”
同行的朋友认真地说:“不是什么灵性,月牙泉周围的山势,决定了不管多大的风,一旦进入月牙泉区域,必然往山上走,不但能带走风里的沙子,甚至能裹挟沙山上的黄沙。”
这番话让我感慨万千,对奇特的现象,为什么要加上人性的思考呢?为什么要强加给它们所谓的高尚呢?为什么要赋予它们深刻的含义呢?
这种反省持续到回去的路上,不禁想到了瓜棚下的母女。她们那不卑不亢、真实善良的微笑,让戈壁滩不再枯燥的微笑,也许就如这向上的风,是本性,所以才那么平实真切。
风,向上的风,正因为很难遇到,所以让我难以忘怀。
(1)说说文章第①段在全文中有何作用。
(2)文章第⑧段中写道:“车开出很远了,我们才收回了眼和心,便情不自禁地感叹着在瓜州吃瓜的特殊感觉。”请结合文章第②-⑦段,概括让“我们”产生特殊感觉的原因。
(3)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第15段中画线句的妙处。
(4)结合全文,谈谈你对第17段的理解。
【答案】(1)描写沙漠的荒芜与景色的单调,既为下文停车吃瓜做铺垫,也与后文卖瓜场景的明艳温馨形成对比,同时沙漠的荒无人烟衬托出母女俩诚信买卖的可贵。
(2)女老板做买卖很实在,不缺斤少两;瓜甘甜爽利,在缺水的情况下,女老板擦手来保持手的卫生清洁,却让我们用水洗手;女娃的不卑不亢、真实的微笑。
(3)运用了反问、排比的修辞手法,增强语势;深刻表达了对自己故作高深的反省。
(4)揭示了全文的主旨,像文中戈壁滩上卖瓜母女那不卑不亢、真实善良的微笑已经不多见了,当今社会,平实真切的本性也是可遇不可求,表达了作者对平实真切的本性的珍视和渴求。
【考点】文章开头及其作用;分析人物行为思想变化原因;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一滴水经过丽江
【解析】【分析】⑴首段的作用。分成内容和结构两方面作答。
⑵分析作者情感的原因。“事”“情”结合分析。答题模式一般是:xxx事情(场景)使作者产生了xxx的情感。
⑶赏析句子。指出修辞手法、修辞是如何体现的、修辞的作用(对文章表达情感的作用)
⑷理解重要句子。答题时要注意:中心思想+具体情节分析+作者的情感态度。
【点评】⑴考察段落的作用,为阅读常考题型。内容方面注意结合文本详细谈,结构方面需要归纳总结并记忆。段首的结构作用,通常有:①照应标题(即点题);②为下文……做铺垫;③与文章结尾照应;④设置悬念(或引用)吸引读者,增加读者阅读兴趣。
⑵分析情感原因时,不能仅看情感体现为什么,还要看产生此情感之前,人物有何经历、行为、内心活动。这些发生在“要分析的感情”之前,都能帮助得到产生该情感的原因。
⑶赏析题注意要将句子放回原文,结合上下文作答。
⑷谈理解。围绕内容答就可以了。
三、综合表达
12.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1)请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2)课文中有大量的关于丽江的民风民俗的描写,请写出一例加以赏析。
【答案】(1)全文以“一滴水”的身份,讲述自己由雪变成冰川,再变成一滴水,再由一滴水经过驿道、纳西族村庄、草甸、落水洞、黑龙潭、四方街、街道店面、纳西人院子,最后奔流到金沙江畔的经历。
(2)“楼上回廊,寄居的游客端着相机在眺望远山。楼上的客人和楼下的主人大声交谈。客人问主人当地的掌故。主人问客人远方的情形。”朴实的语言,写出了丽江宾主交流的融洽,看出了丽江人的热情、好客。
【考点】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社会环境描写;一滴水经过丽江
【解析】【分析】⑴将文章分层概括即可。注意不要丢失文章中间的部分。
⑵注意审题“请写出一例加以赏析”,必须摘取原文赏析。
【点评】⑴概括文章主要信息。可以尝试收集段首句,串联整篇内容进行概括。
⑵考察学生概括和赏析的能力,注意题干提到的“民风民俗”,赏析时,需围绕这一点来谈。
13.下面文段中第①④句各有一处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
①在丽江玉龙雪山脚下的玉湖村,生活着一群古老的纳西族。②他们用天然的石头建房,村里沟渠遍布,随处可听见潺潺水声。③蓝天与雪山下的石头村庄交相辉映,伴着纳西古乐,村民用颇具特色的舞步抒发着简单的快乐。④相传,村里的玉湖是由土司木氏家族明代以前组织挖的人工湖,从湖中可以看到玉龙雪峰的倒影。⑤湖畔有广袤的牧场,牛群马匹自由漫步,牧人放声歌唱,好不悠闲自在。
Ⅰ第①句修改意见:   。
Ⅱ第④句修改意见:   。
【答案】用词不当,应把“纳西族”改为“纳西族人”;语序不当,应把“明代以前”放在“由土司木氏家族”之前
【考点】语序不当;搭配不当;一滴水经过丽江
【解析】【分析】第①句考点:搭配不当。直接抽出句子主干,发现“一群”和“纳西族”,搭配不当。
第②句考点:多重定语的排列顺序,考虑多层定语排列时,范围大放在前面。“土司木氏家族”和“明代以前”排序不当,应为“时间+人”。
【点评】学会分析句子成分。分清枝叶,一般先抓住干,查看有无搭配不当、成分残缺、倒装等问题。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