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1课《庄子》二则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1课《庄子》二则同步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8.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2-17 07:42:37

文档简介

部编版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1课《庄子》二则同步练习
一、基础知识
1.给下列加下划线的字注音。
濠梁   鲦鱼   循其本   汝安知鱼乐   
2.下列句子句式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南冥者,天池也
A.后遂无问津者 B.《齐谐》者,志怪者也
C.亦若是则已矣 D.似与游者相乐
3.下列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是鱼之乐也 是日更定矣
B.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苟全性命于乱世
C.子固非鱼也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D.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 云归而岩穴暝
4.下列划线“之”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其翼若垂天之云 B.我知之濠上也
C.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D.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5.下面对《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写了一场轻松风趣的对话,惠子力辩,拘泥于事物的真实性;庄子巧辩,超然于事物之外。
B.庄子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很快乐,这其实只是一种主观看法,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
C.惠子认为水中的游鱼并不快乐,所以当庄子说出自己的看法时,他立即给予了反驳。
D.庄子的形象在简洁的对话中得以体现,他机敏、诙谐、富有情趣。
6.下面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可以说,想象力应用多少是评价一个人智力高低的标准之一。
②人的大脑具有四个功能部位:感受区、贮存区、判断区和想象区。
③想象力是人类独有的才能,是人类智慧的生命线。
④人类运用想象区功能的机会少,一般人仅仅运用了自己想象力的15%。
⑤优秀的想象力对于一个杰出的人才来说是必需的。
A.③⑤②④① B.⑤③②①④ C.②④③①⑤ D.④⑤①②③
7.填空。
(1)本文选自《庄子集释》。作者庄子,名   ,   时期哲学家,   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2)《庄子》一书是庄子及其后学的著作,现存33篇,包括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北冥有鱼》节选自内篇中的《   》。题目是编者加的。
(3)出自本课的成语有:   、   。
二、阅读理解
(2021八下·阜阳期中)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甲】
北冥有鱼(节选)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徒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徒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乙】
临终歌
李白 〔唐代〕
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
馀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左袂。
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
①八裔 :八方荒原之地。②馀风:遗风。③仲尼亡兮谁为出涕:此处用孔子泣麟的典故。传说麒麟是一种祥瑞的异兽。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年),鲁国猎获一只麒麟,孔子认为麒麟出非其时,而被捕获,非常难受。
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怒而飞   
②《齐谐》者,志怪者也   
③去以六月息者也   
④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⑤中天摧兮力不济   
9.翻译下面句子。
①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②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10.《北冥有鱼》中,表现鹏飞得高远的句子是:   ;《临终歌》中,表现鹏飞得高远的句子是:   。(用原文语句填空)
11.这一文一诗都写了大鹏,请分别概括其中鹏的形象特点。
12.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惠子相梁①,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②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子知之乎?夫鹓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食③不食,非醴泉④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过之,仰而视之,曰:‘吓⑤!’今子欲以子之梁国吓我邪?”
(选自《庄子·秋水》)
【注释】①相梁:在梁国为相。②国:国都。③练食:干净的竹米。④醴泉:甘美的泉水。⑤吓:拟声词,发怒时的叫声。
(1)解释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词语。
①庄子往见之 见:   
②或谓惠子曰
或:   
③非练食不食 食:   
④非梧桐不止 止: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非梧桐不止,非练食不食,非醴泉不饮。
②今子欲以子之梁国吓我邪?
(3)用自己的话说说“惠子恐”的原因。
(4)庄子所讲的故事含有深意,其中“鹓 ”“鸱”“腐鼠”分别指什么?
(5)点明庄子所讲故事含义的是哪句话?通过这个故事可以看出庄子怎样的性格?
13.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庄周家贫
庄周家贫,故往贷粟①于监河侯。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②将贷子三百金可乎?”庄周忿然作色③曰:“周昨来,有中道④而呼。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耶?’对曰:‘我东海之波臣⑤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诺!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⑥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吾常与⑦,我无所处⑧。吾得斗升之水然⑨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选自《庄子·外物》)
①贷粟:借粮。②邑金:封地交纳的租税。③忿然作色:生气而变了脸色。④中道:道路中间。⑤波臣:水里的小人物。⑥激:引。⑦吾失吾常与:我失去曾经作伴的(水)。⑧处:安身之地。⑨然:乃,就。
(1)用“/”给下列句子划分停顿。(断两处)
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语。
①故往贷粟于监河侯
于:   
②子何为者耶
何:   
③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
活:   
④君乃言此
乃: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
②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4)根据文章内容,概括监河侯的形象特点。
(5)读完本文,你受到的最大的启示是什么?
14.阅读《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回答问题。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1)解释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词。
①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②请循其本   
③鲦鱼出游从容   
(2)写出下列加下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
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3)翻译下面的句子。
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4)庄子和惠子辩论的焦点是什么?辩论的原因是什么?
三、综合表达
15.庄子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崇尚自然,追求精神上的逍遥自在,而且他的文章想象奇特,变化多端,并采用寓言故事的形式,富有幽默讽刺意味,对后世文学的语言有很大影响。请从下面的故事中选择一则,用自己的语言说说故事内容及寓意。
望洋兴叹 庖丁解牛 邯郸学步 庄周梦蝶
16.下面是两个寓理于物的例句,请你另选一件物品(例如“镜子”“风筝”……),写一个既符合物品特点,又饱含生活道理的句子。
例句:①蜡烛:站得不端正的,必然泪多命短。②月亮:正因为有圆有缺,才使人不感到乏味。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háo;tiáo;xún;rǔ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文言词语读音的掌握,注意平时的识记和积累。濠: háo 鲦 :tiáo 循: xún 汝: rǔ
故答案为: 1、háo 2、 tiáo 3、 xún 4、 rǔ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对汉字字音的辨析能力。考查的大多数是生活中常见的、容易读错的基础字,学生在平时要重点识记和积累,注意对形声字、形近字、同音字的辨析。
2.【答案】B
【知识点】判断句式;省略句式;固定句式
【解析】【分析】本题中例句“ 南冥者,天池也”是判断句,
A是判断句;
B是“......者......也”也是判断句;
C表强调语气的固定句式,“则已”为固定句式;
D表示猜测。通过比较,B项句式和例句相同。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式的判断,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准确掌握四种特殊的文言句式: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判断句的特点是:......者......也,或......者也,......也。被动句中用:为、见、被表被动。倒装句常见的有: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注意平时的积累。
3.【答案】A
【知识点】一词多义;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解析】【分析】 A.是:都是代词,解释为“这”;
B.全:前者“完全确定”,后者“保全”;
C.固:前者“本来”,后者“顽固”;
D.云:前者是语气助词,后者“云彩”。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一词多义。文言实词的考核一直是文言文阅读重点考核的内容,要求学生注意识记、积累,根据句意进行推断。尤其注意虚词的用法。
4.【答案】B
【知识点】常用文言虚词;北冥有鱼;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理解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之字的用法有如下几种:1.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心。2.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计。不速~客。莫逆~交。3.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行也,天下为公”。4.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度外。等闲视~。
5.代词,这,那:“~二虫,又何知”。6.虚用,无所指:久而久~。7.往,到:“吾欲~南海”。B项“之”为代词,其他三项都是助词“的”。
故答案为:B。
【点评】之字的用法考查很常见,学生可以把常见的用法和例子积累下来,经常分析便可以熟练掌握。
5.【答案】C
【知识点】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解析】【分析】本题C项分析有误,原文并没有这么说,只是说“你不是鱼,你怎么知道鱼快乐”。
故答案为:C。
【点评】 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和主题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要疏通文意,反复阅读选文,整体感知文本,按照题目要求,结合选文内容来分析。注意一定不能脱离文本。
6.【答案】A
【知识点】句子排序;北冥有鱼;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句子排序。排序题要求在注意语言表达的整体性、连贯性原则以外,还要多角度地寻找解决问题的切入口。句子排序问题应该注意,揣摩语段的整体意义,理清选项内容所提供的信息和表达内容的主旨。③句提出话题想象力的重要性;⑤句紧承想象力是杰出人才必需的素质;②句分析想象力来自于大脑相关的功能区;④句说明很多人想象力的潜能巨大;①句再次强调作结论。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句子排序。答题时应注意,分析选段内容与整体语段的语境联系,对比分析,排除干扰选项,看看整个语段衔接是否紧凑合理。
7.【答案】(1)周;战国;道
(2)逍遥游
(3)扶摇直上;鹏程万里
【知识点】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的文学常识的掌握和相关知识的积累。要求考生注意平时对课本注释的留心记忆,注意对文本内容的积累。庄子名周,是战国时期道家的代表人物。本文节选自《逍遥游》,从“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归纳出成语:扶摇而上和鹏程万里。
故答案为:⑴ 1、周 2、战国 3、道 ⑵ 1、逍遥游 ⑶ 1、扶摇直上 2、鹏程万里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对文学常识的掌握情况和文本内容的掌握积累。要求考生注意对基本的文学常识要识记,留心文本的注释内容,注意积累。
【答案】8.振奋,这是指用力振动翅膀;记载;离开;表示选择;摧折
9.略
10.抟扶摇而上九万里;大鹏飞兮振八裔。
11.《北冥有鱼》中,鹏是硕大无比、力大无穷、志存高远、善借长风的形象;《临终歌》中,鹏是翅膀摧折、无力翱翔、令人惋惜的形象。
【知识点】国内文学作品;常用文言实词;北冥有鱼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理解并解释文言文中实词的意思。注重文言实词意思的积累;
(2)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注重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积累,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言特殊句式,掌握文言文翻译的技巧;
(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把握主旨,联系实际,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得出答案;
(4)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技巧把握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言文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作者思想情感时,要仔细分析文言文的内容、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出作者对鹏形象的描绘。
8.本题考查理解并解释文言文中实词的意思。《北冥有鱼》为课本原文,根据课下注释可知,①怒而飞的“怒”是指 “振奋”,这是指用力振动翅膀 。②《齐谐》者,志怪者也中“志”意识是“记载”。③去以六月息者也”中“去”的意思是“离开”。④其远而无所至极邪?”中“其”的意思是“选择”根据《临终歌》的文本意思理解⑤中天摧兮力不济”中“摧”的意思是“摧折”。可据此作答。
9.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注重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积累,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言特殊句式,掌握文言文翻译的技巧。“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的意思是“山野中的雾气,空气中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息吹拂的结果”。“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的意思是“大鹏在天空往下看,也不过像人在地面上看天一样罢了”。可依此作答。
10.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把握主旨,联系实际,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得出答案。《北冥有鱼》中能够表现大鹏飞的高远的句子只有“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而《临终歌》中表现大鹏飞的高远的句子只能是“大鹏飞兮振八裔”。
11.要仔细分析文言文的内容、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出作者对鹏形象的理解。 《北冥有鱼》中,鹏是硕大无比、力大无穷、志存高远、善借长风的形象;《临终歌》中,鹏是翅膀摧折、无力翱翔、令人惋惜的形象。 可依此作答。
12.【答案】(1)拜访;有人;吃;停止,休息
(2)①不是梧桐不栖息,不是干净的竹米不吃,不是香甜的泉水不喝。
②现在你想用你梁国宰相的职位来“吓”我吗?
(3)因为有人对他说,庄子是来代替他当梁国的宰相的。
(4)分别指庄子、惠子和惠子的相位。
(5)“今子欲以子之梁国吓我邪?”
性格:鄙视权贵,视高官厚禄如粪土。
【知识点】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分析文言文的写作特色;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分析】⑴本题考查文言词语意思的理解和掌握,注意结合句子的意思和平时的积累。见:会见;或:有人,通常用法;食:动词,吃;止:停止。
⑵本题考查翻译。注意运用平时解答此类题型的方法,对重点词语要准确理解,注意特殊句式及语句的通顺。重点词语:非:不是;不止:不停下来休息。今:现在;子:你,尊称;梁国:代指梁国宰相的职位。
⑶本题考查对文中信息的筛选能力。结合题干的要求,找到原句: 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 ”据此理解: 有人对他说,庄子是来代替他当梁国的宰相的 。
⑷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概念的理解,庄子到梁国见惠子,惠子受人挑唆,误认为庄子会夺其相位,庄子借鸱对鹓的态度以喻之 ,结合文意可知: 鹓 ”“鸱”“腐鼠”分别指 庄子、惠子和惠子的相位。
⑸本题考查读人物形象的分析理解。庄子所讲故事的含义是文中的中心句,也就是最后一句,从而表明庄子对权贵、官职的轻视。
故答案为:⑴1、拜访 2、有人 3、吃 4、停止,休息
⑵ ①不是梧桐不栖息,不是干净的竹米不吃,不是香甜的泉水不喝。 ②现在你想用你梁国宰相的职位来“吓”我吗?
⑶ 因为有人对他说,庄子是来代替他当梁国的宰相的。
⑷ 分别指庄子、惠子和惠子的相位。
⑸ “今子欲以子之梁国吓我邪?” 性格:鄙视权贵,视高官厚禄如粪土。
【点评】⑴本题考查考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解释时先熟悉句子的意思,再提取词意。
⑵本题考查考生对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解答时先回忆注释和译文,注意省略句等特殊文言句式,另外注意实词、虚词的常用用法。
⑶本题考查考生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找到题目所在的具体段落位置,即可提取信息。
⑷本题考查考生对文中重要概念的理解能力。解答时先把寓言故事的含义分析清楚,联系人物情形,即可作知道三种动物与人物的对应关系。
⑸从庄子的言语中可以知道他的所思所想以及对世事的观点态度。
【参考译文】
惠子在梁国为相,庄子去拜访他。有人告诉惠子说:“庄子到梁国来,想取代你做宰相。”于是惠子非常害怕,在国都搜捕(庄子)三天三夜。庄子前去见他,说:“南方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鹓,你知道它吗?鹓从南海起飞飞到北海去,不是梧桐不栖息,不是干净的竹米不吃,不是香甜的泉水不喝。在此时猫头鹰拾到一只腐臭的老鼠,鹓从它面前飞过,猫头鹰仰头看着,发出‘吓’的怒斥声。现在你想用你梁国宰相的职位来‘吓’我吗?”
13.【答案】(1)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
(2)向;什么;使……活;竟然,却
(3)①我只要能得到一升半斗的水,就能活下去。
②还不如早一点到干鱼市场来找我。
(4)见难不助,却用空话骗人,十分虚伪。
(5)不切实际的空话无用而可笑,它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知识点】分析概括文言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概括文言文给人的启示和道理;文言文断句;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分析】⑴本题考查考生对文言语句的断句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对于语句意思的理解和结合现代汉语规范进行断句。本句的大概意思是:我将要收到封地上的租税,我打算收到后借给你三百金,可以吗?据此断句。
⑵本题考查文言词语(实词、虚词)含义的理解。考生要注意平时的积累,要结合语句的意思进行理解,注意特殊用法如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于:向,介词;何:什么;活:使动用法,使.....活;乃:竟然,却。
⑶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的翻译能力。直译讲究字字落实,图表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呈现出来。注意下列词语的翻译:得:得到;活:活下去;索:找到;肆:市场。句意为: ①我只要能得到一升半斗的水,就能活下去。②还不如早一点到干鱼市场来找我。
⑷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和概括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读懂文章,结合文章人物描写的语句进行归纳。如 监河侯曰 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 ?庄周家贫,揭不开锅,求贷监河侯,监河侯却虚以应付, 用空话骗人。可见其虚伪。
⑸本题考查对文章的阅读体验。解答此题要求考生读懂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从庄周的回答揭示文章的主旨,联系生活进行阐述。如: 不切实际的空话无用而可笑,它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故答案为:⑴ 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
⑵ 1、向 2、什么 3、使……活 4、竟然,却
⑶ ①我只要能得到一升半斗的水,就能活下去。 ②还不如早一点到干鱼市场来找我。
⑷ 见难不助,却用空话骗人,十分虚伪。
⑸ 不切实际的空话无用而可笑,它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点评】⑴本题考查考生对文言语句的断句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理解句子的意思,根据句子的现代语法特点进行断句,注意题干的限制要求。
⑵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进行理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见文言词语进行积累。注意对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词类活用、一词多义、通假字和古今异义的掌握。
⑶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此题要遵循翻译的原则,掌握翻译的方法,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翻译时要注意重点词语和常见句式的正确理解。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⑷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人物性格的理解和概括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读懂文章,理解文意,结合具体的事件以及文中对人物的各种描写进行分析概括。
⑸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要求考生在理解文章的内容,正确把握文章的主旨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进行作答。
【参考译文】
庄周家里穷困,因此到监河侯那里去借粮。监河侯答应说:“好的。我将要收到封地上的租税,我打算收到后借给你三百金,可以吗?”庄周气得变了脸色,说:“我昨天来的时候,听到路中间有呼救声。我回头一看,原来车辙中有条鲋鱼困在那里。我问它说:‘鲋鱼,你(在这)做什么呀?’它回答:‘我是东海水族的臣民,你有一升半斗的水救活我吗?’我说:‘好的。我将要到南方去游说吴国和越国的国王,引过西江的水来迎接你(回东海)好吗?’鲋鱼气得变了脸色,说:‘我失去曾经做伴的(水),我没有安身之地。(现在)我只要能得到一升半斗的水,就能活下去。你却说出这样的话来,还不如早一点到干鱼市场来找我!”
14.【答案】(1)完全,完备;本原;安闲自由。
(2)第一个“之”是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可以不译;第二个“之”是结构助词,可译成“的”。
(3)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
(4)焦点:庄子是否知道鱼的快乐。原因:性格的差异导致了两人立场的不同——庄子超然物外,但又返回事物本身来观赏其中的美;惠子重视逻辑推理,认为一个人无论如何都不会知道他人的心理状态。
【知识点】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常用文言虚词;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分析】⑴本题考查文言词语含义的理解。理解其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注意平时的积累,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判断。如 ①句意为:你不知鱼的快乐,就是可以完全确定的。全:完全。 ②句意为;请从我们最初的话题说起 。本;最初,本原。③鲦鱼河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在。从容:悠闲自在。
⑵本题考查常用虚词“之”的理解。“之”常用用法有:作助词,“的”;宾语前置的标志,无意义;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作代词;动词,到,往。注意结合语句的意思进行分析理解。句意是:你不知鱼的快乐,就是可以完全确定的。据此可判断。 第一个“之”是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可以不译;第二个“之”是结构助词,可译成“的”。
⑶本题考查对文言重点语句的翻译。翻译句子要注意句子的句式特点,合理的调整语序,让句子通顺流畅,注意重点词语的正确理解。如子;对人的尊称,你;安:怎么;句意为: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
⑷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文章叙述的是 庄子和惠子 在濠梁上闲游,看到河中鱼儿游得悠闲自得,庄子发出感叹: “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而惠子: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因而两人进行了一段辩论,其焦点是: 庄子是否知道鱼的快乐。 产生辩论的原因在于两人 性格的差异导致了两人立场的不同 : 庄子超然物外,但又返回事物本身来观赏其中的美;惠子重视逻辑推理,认为一个人无论如何都不会知道他人的心理状态。
故答案为:⑴ 1、完全,完备 2、本原 3、安闲自由。
⑵ 第一个“之”是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可以不译;第二个“之”是结构助词,可译成“的”。
⑶ 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
⑷ 焦点:庄子是否知道鱼的快乐。原因:性格的差异导致了两人立场的不同——庄子超然物外,但又返回事物本身来观赏其中的美;惠子重视逻辑推理,认为一个人无论如何都不会知道他人的心理状态。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进行理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见文言词语进行积累。注意对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词类活用、一词多义、通假字和古今异义的掌握。
⑵本题考查考生对文言虚词的理解和辨析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在平时要掌握常见的虚词的意思和用法,结合具体句子的意思进行理解。
⑶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此题要遵循翻译的原则,掌握翻译的方法,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翻译时要注意重点词语和常见句式的正确理解。
⑷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要求考生熟读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结合文章的关键语进行分析理解。
15.【答案】庖丁解牛;一个厨师为梁惠王宰牛,他的手所接触的地方,肩所靠的地方,脚所踩的地方,膝所顶着的地方,都发出皮骨相离声,刀子刺进去时响声更大,这些声音没有不合乎音律的。梁惠王看呆了,一个劲儿夸他技术高超。厨师说他宰牛已经十九年了,对牛的结构完全了解,顺着牛体的天然纹理来宰牛,自然游刃有余。后来常用“庖丁解牛”来比喻技艺熟练,运用起来得心应手。
【知识点】语言连贯;语言简明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成语故事的积累与寓意分析。解答此题关键在于平时的阅读积累,从四个成语中选择自己最熟悉的一个展开叙述,注意内容的正确性与语言表述的简洁。
庖丁解牛:意思是比喻经过反复实践,掌握了事物的客观规律,做事得心应手,运用自如。
邯郸学步:比喻生搬硬套,机械地模仿别人,不但学不到别人的长处,反而会把自己原有的本事也丢掉。
庄周梦蝶:庄子运用浪漫的想象力和美妙的文笔,通过对梦中变化为蝴蝶和梦醒后蝴蝶复化为己的事件的描述与探讨,提出了人不可能确切的区分真实与虚幻和生死物化的观点。
望洋兴叹,意思是在伟大的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现多比喻做事时因力量不够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
故答案为:庖丁解牛;一个厨师为梁惠王宰牛,他的手所接触的地方,肩所靠的地方,脚所踩的地方,膝所顶着的地方,都发出皮骨相离声,刀子刺进去时响声更大,这些声音没有不合乎音律的。梁惠王看呆了,一个劲儿夸他技术高超。厨师说他宰牛已经十九年了,对牛的结构完全了解,顺着牛体的天然纹理来宰牛,自然游刃有余。后来常用“庖丁解牛”来比喻技艺熟练,运用起来得心应手。
【点评】此题考查名著的积累,要求考生注意平时的积累,作答时注意选择自己熟悉的故事,注意表述清晰,语意连贯。
16.【答案】风筝:没有引线的牵引,便不会有翱翔高空的洒脱。
【知识点】见解表述;句子仿写;北冥有鱼;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句子仿写。作答仿写类题目时,一定要看清题目的具体要求,分析透彻例句的特征,掌握遣词造句的必要方法。所仿写的句子一定要与例句主题相关,格式相同,修辞一样,本题注意要仔细分析“镜子”“风筝”等生活中常见事物特点,再关联相关道理或哲理。
故答案为:风筝:没有引线的牵引,便不会有翱翔高空的洒脱。
【点评】本题考查句子仿写。答题时应注意,要求句式相同或相似,语意连贯;内容设计合情合理,表述正确即可。力求做到形神兼备,语意流畅。
1 / 1部编版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1课《庄子》二则同步练习
一、基础知识
1.给下列加下划线的字注音。
濠梁   鲦鱼   循其本   汝安知鱼乐   
【答案】háo;tiáo;xún;rǔ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文言词语读音的掌握,注意平时的识记和积累。濠: háo 鲦 :tiáo 循: xún 汝: rǔ
故答案为: 1、háo 2、 tiáo 3、 xún 4、 rǔ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对汉字字音的辨析能力。考查的大多数是生活中常见的、容易读错的基础字,学生在平时要重点识记和积累,注意对形声字、形近字、同音字的辨析。
2.下列句子句式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南冥者,天池也
A.后遂无问津者 B.《齐谐》者,志怪者也
C.亦若是则已矣 D.似与游者相乐
【答案】B
【知识点】判断句式;省略句式;固定句式
【解析】【分析】本题中例句“ 南冥者,天池也”是判断句,
A是判断句;
B是“......者......也”也是判断句;
C表强调语气的固定句式,“则已”为固定句式;
D表示猜测。通过比较,B项句式和例句相同。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式的判断,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准确掌握四种特殊的文言句式: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判断句的特点是:......者......也,或......者也,......也。被动句中用:为、见、被表被动。倒装句常见的有: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注意平时的积累。
3.下列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是鱼之乐也 是日更定矣
B.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苟全性命于乱世
C.子固非鱼也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D.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 云归而岩穴暝
【答案】A
【知识点】一词多义;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解析】【分析】 A.是:都是代词,解释为“这”;
B.全:前者“完全确定”,后者“保全”;
C.固:前者“本来”,后者“顽固”;
D.云:前者是语气助词,后者“云彩”。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一词多义。文言实词的考核一直是文言文阅读重点考核的内容,要求学生注意识记、积累,根据句意进行推断。尤其注意虚词的用法。
4.下列划线“之”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其翼若垂天之云 B.我知之濠上也
C.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D.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答案】B
【知识点】常用文言虚词;北冥有鱼;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理解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之字的用法有如下几种:1.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心。2.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计。不速~客。莫逆~交。3.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行也,天下为公”。4.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度外。等闲视~。
5.代词,这,那:“~二虫,又何知”。6.虚用,无所指:久而久~。7.往,到:“吾欲~南海”。B项“之”为代词,其他三项都是助词“的”。
故答案为:B。
【点评】之字的用法考查很常见,学生可以把常见的用法和例子积累下来,经常分析便可以熟练掌握。
5.下面对《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写了一场轻松风趣的对话,惠子力辩,拘泥于事物的真实性;庄子巧辩,超然于事物之外。
B.庄子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很快乐,这其实只是一种主观看法,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
C.惠子认为水中的游鱼并不快乐,所以当庄子说出自己的看法时,他立即给予了反驳。
D.庄子的形象在简洁的对话中得以体现,他机敏、诙谐、富有情趣。
【答案】C
【知识点】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解析】【分析】本题C项分析有误,原文并没有这么说,只是说“你不是鱼,你怎么知道鱼快乐”。
故答案为:C。
【点评】 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和主题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要疏通文意,反复阅读选文,整体感知文本,按照题目要求,结合选文内容来分析。注意一定不能脱离文本。
6.下面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可以说,想象力应用多少是评价一个人智力高低的标准之一。
②人的大脑具有四个功能部位:感受区、贮存区、判断区和想象区。
③想象力是人类独有的才能,是人类智慧的生命线。
④人类运用想象区功能的机会少,一般人仅仅运用了自己想象力的15%。
⑤优秀的想象力对于一个杰出的人才来说是必需的。
A.③⑤②④① B.⑤③②①④ C.②④③①⑤ D.④⑤①②③
【答案】A
【知识点】句子排序;北冥有鱼;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句子排序。排序题要求在注意语言表达的整体性、连贯性原则以外,还要多角度地寻找解决问题的切入口。句子排序问题应该注意,揣摩语段的整体意义,理清选项内容所提供的信息和表达内容的主旨。③句提出话题想象力的重要性;⑤句紧承想象力是杰出人才必需的素质;②句分析想象力来自于大脑相关的功能区;④句说明很多人想象力的潜能巨大;①句再次强调作结论。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句子排序。答题时应注意,分析选段内容与整体语段的语境联系,对比分析,排除干扰选项,看看整个语段衔接是否紧凑合理。
7.填空。
(1)本文选自《庄子集释》。作者庄子,名   ,   时期哲学家,   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2)《庄子》一书是庄子及其后学的著作,现存33篇,包括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北冥有鱼》节选自内篇中的《   》。题目是编者加的。
(3)出自本课的成语有:   、   。
【答案】(1)周;战国;道
(2)逍遥游
(3)扶摇直上;鹏程万里
【知识点】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的文学常识的掌握和相关知识的积累。要求考生注意平时对课本注释的留心记忆,注意对文本内容的积累。庄子名周,是战国时期道家的代表人物。本文节选自《逍遥游》,从“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归纳出成语:扶摇而上和鹏程万里。
故答案为:⑴ 1、周 2、战国 3、道 ⑵ 1、逍遥游 ⑶ 1、扶摇直上 2、鹏程万里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对文学常识的掌握情况和文本内容的掌握积累。要求考生注意对基本的文学常识要识记,留心文本的注释内容,注意积累。
二、阅读理解
(2021八下·阜阳期中)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甲】
北冥有鱼(节选)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徒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徒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乙】
临终歌
李白 〔唐代〕
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
馀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左袂。
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
①八裔 :八方荒原之地。②馀风:遗风。③仲尼亡兮谁为出涕:此处用孔子泣麟的典故。传说麒麟是一种祥瑞的异兽。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年),鲁国猎获一只麒麟,孔子认为麒麟出非其时,而被捕获,非常难受。
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怒而飞   
②《齐谐》者,志怪者也   
③去以六月息者也   
④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⑤中天摧兮力不济   
9.翻译下面句子。
①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②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10.《北冥有鱼》中,表现鹏飞得高远的句子是:   ;《临终歌》中,表现鹏飞得高远的句子是:   。(用原文语句填空)
11.这一文一诗都写了大鹏,请分别概括其中鹏的形象特点。
【答案】8.振奋,这是指用力振动翅膀;记载;离开;表示选择;摧折
9.略
10.抟扶摇而上九万里;大鹏飞兮振八裔。
11.《北冥有鱼》中,鹏是硕大无比、力大无穷、志存高远、善借长风的形象;《临终歌》中,鹏是翅膀摧折、无力翱翔、令人惋惜的形象。
【知识点】国内文学作品;常用文言实词;北冥有鱼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理解并解释文言文中实词的意思。注重文言实词意思的积累;
(2)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注重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积累,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言特殊句式,掌握文言文翻译的技巧;
(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把握主旨,联系实际,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得出答案;
(4)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技巧把握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言文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作者思想情感时,要仔细分析文言文的内容、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出作者对鹏形象的描绘。
8.本题考查理解并解释文言文中实词的意思。《北冥有鱼》为课本原文,根据课下注释可知,①怒而飞的“怒”是指 “振奋”,这是指用力振动翅膀 。②《齐谐》者,志怪者也中“志”意识是“记载”。③去以六月息者也”中“去”的意思是“离开”。④其远而无所至极邪?”中“其”的意思是“选择”根据《临终歌》的文本意思理解⑤中天摧兮力不济”中“摧”的意思是“摧折”。可据此作答。
9.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注重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积累,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言特殊句式,掌握文言文翻译的技巧。“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的意思是“山野中的雾气,空气中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息吹拂的结果”。“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的意思是“大鹏在天空往下看,也不过像人在地面上看天一样罢了”。可依此作答。
10.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把握主旨,联系实际,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得出答案。《北冥有鱼》中能够表现大鹏飞的高远的句子只有“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而《临终歌》中表现大鹏飞的高远的句子只能是“大鹏飞兮振八裔”。
11.要仔细分析文言文的内容、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出作者对鹏形象的理解。 《北冥有鱼》中,鹏是硕大无比、力大无穷、志存高远、善借长风的形象;《临终歌》中,鹏是翅膀摧折、无力翱翔、令人惋惜的形象。 可依此作答。
12.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惠子相梁①,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②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子知之乎?夫鹓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食③不食,非醴泉④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过之,仰而视之,曰:‘吓⑤!’今子欲以子之梁国吓我邪?”
(选自《庄子·秋水》)
【注释】①相梁:在梁国为相。②国:国都。③练食:干净的竹米。④醴泉:甘美的泉水。⑤吓:拟声词,发怒时的叫声。
(1)解释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词语。
①庄子往见之 见:   
②或谓惠子曰
或:   
③非练食不食 食:   
④非梧桐不止 止: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非梧桐不止,非练食不食,非醴泉不饮。
②今子欲以子之梁国吓我邪?
(3)用自己的话说说“惠子恐”的原因。
(4)庄子所讲的故事含有深意,其中“鹓 ”“鸱”“腐鼠”分别指什么?
(5)点明庄子所讲故事含义的是哪句话?通过这个故事可以看出庄子怎样的性格?
【答案】(1)拜访;有人;吃;停止,休息
(2)①不是梧桐不栖息,不是干净的竹米不吃,不是香甜的泉水不喝。
②现在你想用你梁国宰相的职位来“吓”我吗?
(3)因为有人对他说,庄子是来代替他当梁国的宰相的。
(4)分别指庄子、惠子和惠子的相位。
(5)“今子欲以子之梁国吓我邪?”
性格:鄙视权贵,视高官厚禄如粪土。
【知识点】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分析文言文的写作特色;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分析】⑴本题考查文言词语意思的理解和掌握,注意结合句子的意思和平时的积累。见:会见;或:有人,通常用法;食:动词,吃;止:停止。
⑵本题考查翻译。注意运用平时解答此类题型的方法,对重点词语要准确理解,注意特殊句式及语句的通顺。重点词语:非:不是;不止:不停下来休息。今:现在;子:你,尊称;梁国:代指梁国宰相的职位。
⑶本题考查对文中信息的筛选能力。结合题干的要求,找到原句: 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 ”据此理解: 有人对他说,庄子是来代替他当梁国的宰相的 。
⑷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概念的理解,庄子到梁国见惠子,惠子受人挑唆,误认为庄子会夺其相位,庄子借鸱对鹓的态度以喻之 ,结合文意可知: 鹓 ”“鸱”“腐鼠”分别指 庄子、惠子和惠子的相位。
⑸本题考查读人物形象的分析理解。庄子所讲故事的含义是文中的中心句,也就是最后一句,从而表明庄子对权贵、官职的轻视。
故答案为:⑴1、拜访 2、有人 3、吃 4、停止,休息
⑵ ①不是梧桐不栖息,不是干净的竹米不吃,不是香甜的泉水不喝。 ②现在你想用你梁国宰相的职位来“吓”我吗?
⑶ 因为有人对他说,庄子是来代替他当梁国的宰相的。
⑷ 分别指庄子、惠子和惠子的相位。
⑸ “今子欲以子之梁国吓我邪?” 性格:鄙视权贵,视高官厚禄如粪土。
【点评】⑴本题考查考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解释时先熟悉句子的意思,再提取词意。
⑵本题考查考生对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解答时先回忆注释和译文,注意省略句等特殊文言句式,另外注意实词、虚词的常用用法。
⑶本题考查考生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找到题目所在的具体段落位置,即可提取信息。
⑷本题考查考生对文中重要概念的理解能力。解答时先把寓言故事的含义分析清楚,联系人物情形,即可作知道三种动物与人物的对应关系。
⑸从庄子的言语中可以知道他的所思所想以及对世事的观点态度。
【参考译文】
惠子在梁国为相,庄子去拜访他。有人告诉惠子说:“庄子到梁国来,想取代你做宰相。”于是惠子非常害怕,在国都搜捕(庄子)三天三夜。庄子前去见他,说:“南方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鹓,你知道它吗?鹓从南海起飞飞到北海去,不是梧桐不栖息,不是干净的竹米不吃,不是香甜的泉水不喝。在此时猫头鹰拾到一只腐臭的老鼠,鹓从它面前飞过,猫头鹰仰头看着,发出‘吓’的怒斥声。现在你想用你梁国宰相的职位来‘吓’我吗?”
13.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庄周家贫
庄周家贫,故往贷粟①于监河侯。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②将贷子三百金可乎?”庄周忿然作色③曰:“周昨来,有中道④而呼。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耶?’对曰:‘我东海之波臣⑤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诺!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⑥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吾常与⑦,我无所处⑧。吾得斗升之水然⑨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选自《庄子·外物》)
①贷粟:借粮。②邑金:封地交纳的租税。③忿然作色:生气而变了脸色。④中道:道路中间。⑤波臣:水里的小人物。⑥激:引。⑦吾失吾常与:我失去曾经作伴的(水)。⑧处:安身之地。⑨然:乃,就。
(1)用“/”给下列句子划分停顿。(断两处)
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语。
①故往贷粟于监河侯
于:   
②子何为者耶
何:   
③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
活:   
④君乃言此
乃: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
②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4)根据文章内容,概括监河侯的形象特点。
(5)读完本文,你受到的最大的启示是什么?
【答案】(1)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
(2)向;什么;使……活;竟然,却
(3)①我只要能得到一升半斗的水,就能活下去。
②还不如早一点到干鱼市场来找我。
(4)见难不助,却用空话骗人,十分虚伪。
(5)不切实际的空话无用而可笑,它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知识点】分析概括文言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概括文言文给人的启示和道理;文言文断句;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分析】⑴本题考查考生对文言语句的断句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对于语句意思的理解和结合现代汉语规范进行断句。本句的大概意思是:我将要收到封地上的租税,我打算收到后借给你三百金,可以吗?据此断句。
⑵本题考查文言词语(实词、虚词)含义的理解。考生要注意平时的积累,要结合语句的意思进行理解,注意特殊用法如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于:向,介词;何:什么;活:使动用法,使.....活;乃:竟然,却。
⑶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的翻译能力。直译讲究字字落实,图表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呈现出来。注意下列词语的翻译:得:得到;活:活下去;索:找到;肆:市场。句意为: ①我只要能得到一升半斗的水,就能活下去。②还不如早一点到干鱼市场来找我。
⑷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和概括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读懂文章,结合文章人物描写的语句进行归纳。如 监河侯曰 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 ?庄周家贫,揭不开锅,求贷监河侯,监河侯却虚以应付, 用空话骗人。可见其虚伪。
⑸本题考查对文章的阅读体验。解答此题要求考生读懂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从庄周的回答揭示文章的主旨,联系生活进行阐述。如: 不切实际的空话无用而可笑,它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故答案为:⑴ 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
⑵ 1、向 2、什么 3、使……活 4、竟然,却
⑶ ①我只要能得到一升半斗的水,就能活下去。 ②还不如早一点到干鱼市场来找我。
⑷ 见难不助,却用空话骗人,十分虚伪。
⑸ 不切实际的空话无用而可笑,它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点评】⑴本题考查考生对文言语句的断句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理解句子的意思,根据句子的现代语法特点进行断句,注意题干的限制要求。
⑵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进行理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见文言词语进行积累。注意对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词类活用、一词多义、通假字和古今异义的掌握。
⑶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此题要遵循翻译的原则,掌握翻译的方法,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翻译时要注意重点词语和常见句式的正确理解。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⑷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人物性格的理解和概括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读懂文章,理解文意,结合具体的事件以及文中对人物的各种描写进行分析概括。
⑸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要求考生在理解文章的内容,正确把握文章的主旨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进行作答。
【参考译文】
庄周家里穷困,因此到监河侯那里去借粮。监河侯答应说:“好的。我将要收到封地上的租税,我打算收到后借给你三百金,可以吗?”庄周气得变了脸色,说:“我昨天来的时候,听到路中间有呼救声。我回头一看,原来车辙中有条鲋鱼困在那里。我问它说:‘鲋鱼,你(在这)做什么呀?’它回答:‘我是东海水族的臣民,你有一升半斗的水救活我吗?’我说:‘好的。我将要到南方去游说吴国和越国的国王,引过西江的水来迎接你(回东海)好吗?’鲋鱼气得变了脸色,说:‘我失去曾经做伴的(水),我没有安身之地。(现在)我只要能得到一升半斗的水,就能活下去。你却说出这样的话来,还不如早一点到干鱼市场来找我!”
14.阅读《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回答问题。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1)解释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词。
①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②请循其本   
③鲦鱼出游从容   
(2)写出下列加下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
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3)翻译下面的句子。
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4)庄子和惠子辩论的焦点是什么?辩论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1)完全,完备;本原;安闲自由。
(2)第一个“之”是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可以不译;第二个“之”是结构助词,可译成“的”。
(3)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
(4)焦点:庄子是否知道鱼的快乐。原因:性格的差异导致了两人立场的不同——庄子超然物外,但又返回事物本身来观赏其中的美;惠子重视逻辑推理,认为一个人无论如何都不会知道他人的心理状态。
【知识点】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常用文言虚词;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分析】⑴本题考查文言词语含义的理解。理解其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注意平时的积累,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判断。如 ①句意为:你不知鱼的快乐,就是可以完全确定的。全:完全。 ②句意为;请从我们最初的话题说起 。本;最初,本原。③鲦鱼河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在。从容:悠闲自在。
⑵本题考查常用虚词“之”的理解。“之”常用用法有:作助词,“的”;宾语前置的标志,无意义;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作代词;动词,到,往。注意结合语句的意思进行分析理解。句意是:你不知鱼的快乐,就是可以完全确定的。据此可判断。 第一个“之”是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可以不译;第二个“之”是结构助词,可译成“的”。
⑶本题考查对文言重点语句的翻译。翻译句子要注意句子的句式特点,合理的调整语序,让句子通顺流畅,注意重点词语的正确理解。如子;对人的尊称,你;安:怎么;句意为: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
⑷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文章叙述的是 庄子和惠子 在濠梁上闲游,看到河中鱼儿游得悠闲自得,庄子发出感叹: “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而惠子: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因而两人进行了一段辩论,其焦点是: 庄子是否知道鱼的快乐。 产生辩论的原因在于两人 性格的差异导致了两人立场的不同 : 庄子超然物外,但又返回事物本身来观赏其中的美;惠子重视逻辑推理,认为一个人无论如何都不会知道他人的心理状态。
故答案为:⑴ 1、完全,完备 2、本原 3、安闲自由。
⑵ 第一个“之”是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可以不译;第二个“之”是结构助词,可译成“的”。
⑶ 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
⑷ 焦点:庄子是否知道鱼的快乐。原因:性格的差异导致了两人立场的不同——庄子超然物外,但又返回事物本身来观赏其中的美;惠子重视逻辑推理,认为一个人无论如何都不会知道他人的心理状态。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进行理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见文言词语进行积累。注意对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词类活用、一词多义、通假字和古今异义的掌握。
⑵本题考查考生对文言虚词的理解和辨析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在平时要掌握常见的虚词的意思和用法,结合具体句子的意思进行理解。
⑶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此题要遵循翻译的原则,掌握翻译的方法,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翻译时要注意重点词语和常见句式的正确理解。
⑷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要求考生熟读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结合文章的关键语进行分析理解。
三、综合表达
15.庄子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崇尚自然,追求精神上的逍遥自在,而且他的文章想象奇特,变化多端,并采用寓言故事的形式,富有幽默讽刺意味,对后世文学的语言有很大影响。请从下面的故事中选择一则,用自己的语言说说故事内容及寓意。
望洋兴叹 庖丁解牛 邯郸学步 庄周梦蝶
【答案】庖丁解牛;一个厨师为梁惠王宰牛,他的手所接触的地方,肩所靠的地方,脚所踩的地方,膝所顶着的地方,都发出皮骨相离声,刀子刺进去时响声更大,这些声音没有不合乎音律的。梁惠王看呆了,一个劲儿夸他技术高超。厨师说他宰牛已经十九年了,对牛的结构完全了解,顺着牛体的天然纹理来宰牛,自然游刃有余。后来常用“庖丁解牛”来比喻技艺熟练,运用起来得心应手。
【知识点】语言连贯;语言简明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成语故事的积累与寓意分析。解答此题关键在于平时的阅读积累,从四个成语中选择自己最熟悉的一个展开叙述,注意内容的正确性与语言表述的简洁。
庖丁解牛:意思是比喻经过反复实践,掌握了事物的客观规律,做事得心应手,运用自如。
邯郸学步:比喻生搬硬套,机械地模仿别人,不但学不到别人的长处,反而会把自己原有的本事也丢掉。
庄周梦蝶:庄子运用浪漫的想象力和美妙的文笔,通过对梦中变化为蝴蝶和梦醒后蝴蝶复化为己的事件的描述与探讨,提出了人不可能确切的区分真实与虚幻和生死物化的观点。
望洋兴叹,意思是在伟大的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现多比喻做事时因力量不够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
故答案为:庖丁解牛;一个厨师为梁惠王宰牛,他的手所接触的地方,肩所靠的地方,脚所踩的地方,膝所顶着的地方,都发出皮骨相离声,刀子刺进去时响声更大,这些声音没有不合乎音律的。梁惠王看呆了,一个劲儿夸他技术高超。厨师说他宰牛已经十九年了,对牛的结构完全了解,顺着牛体的天然纹理来宰牛,自然游刃有余。后来常用“庖丁解牛”来比喻技艺熟练,运用起来得心应手。
【点评】此题考查名著的积累,要求考生注意平时的积累,作答时注意选择自己熟悉的故事,注意表述清晰,语意连贯。
16.下面是两个寓理于物的例句,请你另选一件物品(例如“镜子”“风筝”……),写一个既符合物品特点,又饱含生活道理的句子。
例句:①蜡烛:站得不端正的,必然泪多命短。②月亮:正因为有圆有缺,才使人不感到乏味。
【答案】风筝:没有引线的牵引,便不会有翱翔高空的洒脱。
【知识点】见解表述;句子仿写;北冥有鱼;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句子仿写。作答仿写类题目时,一定要看清题目的具体要求,分析透彻例句的特征,掌握遣词造句的必要方法。所仿写的句子一定要与例句主题相关,格式相同,修辞一样,本题注意要仔细分析“镜子”“风筝”等生活中常见事物特点,再关联相关道理或哲理。
故答案为:风筝:没有引线的牵引,便不会有翱翔高空的洒脱。
【点评】本题考查句子仿写。答题时应注意,要求句式相同或相似,语意连贯;内容设计合情合理,表述正确即可。力求做到形神兼备,语意流畅。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