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下册第16课《驱遣我们的想象》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下册第16课《驱遣我们的想象》同步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8.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3-04 18:39:52

文档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部编版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下册第16课《驱遣我们的想象》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给下面句子中加粗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1)难道不会有几缕(   )的chuī   烟吗?假使起了风,烟不就曲(   )折了吗?
(2)读者也许是到过北方的,本来觉得北方的景物kuàng   远、荒凉、静寂(   ),使人怅(   )然níng   望。
(3)当暴风雨将要到来的时候,人忧jù   着生产方面的损(   )失以及人事方面的阻zhàng   ,不是更要感到不安吗?
【答案】(1)lǚ;炊;qū
(2)旷;jì;chàng;凝
(3)惧;sǔn;障
【考点】形近字字音;形声字字音;形近字字形辨析;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1)“几缕”中的“缕”应读作“lǚ”;“ chuī烟 ”应写作“炊烟”;“曲折”中的“曲”应读作“qū”;
(2)“ kuàng远 ”应写作“旷远”;“ 静寂 ”中的“寂”应读作“ jì ”;“ 怅然 ”中的“怅”应读作“chàng”;“ níng望 ”应写作“凝望”;
(3)“ 忧jù ”应写作“忧惧”;“损失”中“损”应读作“sǔn”;“ 阻zhàng ”应写作“阻障”
故答案为:(1)lǚ;炊;qū;
(2)旷;jì;chàng;凝;
(3)惧;sǔn;障。
【点评】本题考查字音与字形。解答此题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注意区分多音字在不同词语间的正确读音,也可借助工具书来完成。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汹涌 大漠 蠢笨 畏缩 B.白沫 慌凉 耀眼 歌谣
C.激昂 忧惧 记载 既使 D.宛如 审察 配合 海鸥
【答案】A
【考点】同音字字形辨析;形声字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A项书写全部正确。
B项中的“慌”应为“荒”,故B不合题意。
C项中的“既”应为“即”,故C不合题意。
D项中的“察”应为“查”,故D不合题意。故选A。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汉字字音字形的辨析能力。汉字拼音的错误,往往表现为声韵母的混淆、多音字的误读、声调符号及标注位置的错误等。汉字字形的错误,往往出现在同音字、形似字上。因此,对于形似字、同音字、多音字、易错字等,要勤于积累,加强记忆。
3.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  )
A.文学的条件很简单:有话值得说,说得恰到好处。有话值得说,内容才充实;说得恰到好处,形式才完美。
B.雪花六角,晶莹且轻盈,可谓天之魂魄,雨之精灵。自高天降落,即是一生;雪者,天下之奇也。
C.风大起来了,湖畔的树木花草开始摇动起来。树叶的摩擦声响起来,一直响到整个世界都充满它们的喧哗、呼啸。
D.大自然给予人类的诗意是缤纷多姿的。如果你愿意去寻找,去感受,它就会时时出现在你的眼帘,荡漾在你的心胸。
【答案】B
【考点】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标点符号使用正误的辨析。
ACD.正确;
B.有误,“自高天降落”承前省略了主语“雪花”,所以“雨之精灵”后的句号应改为分号。“雪者,天下之奇也”,主语已经变换,是另一个句子,所以“即是一生”后的分号应改为句号。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标点符号使用。解答此题,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要用心体会标点符号的用法,书写过程中也要做到尽可能正确的使用标点符号。另外对于一些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要加以积累。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雨后的天空闪耀着美丽的彩虹和清新的空气。
B.岸上尚且提心吊胆,更何况筏子上的人们呢?
C.唐诗中积极进取、蓬勃向上的生命精神,不仅来自国力提高、开放等时代气象,而且来自开明、先进的政治文化。
D.作为教育的上层建筑,必须发挥更大的作用。
【答案】C
【考点】语序不当;成分残缺;搭配不当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和修改能力。A.有误,搭配不当,将“和清新的空气”删去。B.有误,成分残缺,在“岸上”后添上“的人”。D.有误,语序不当,前半句应改为“作为上层建筑的教育”。
故答案为: C。
【点评】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常见的病句类型有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混乱、结构混乱、语意不明、成分赘余等。先通读所有句子,凭语感判断正误,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压缩句子,看搭配是否得当,找出病因。
5.下面有关课文内容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文艺就是歌谣一类的东西,它产生于文字之后。
B.在印刷术出现之后,文艺就是许多文字的集合。
C.所有的文艺作品都能看作一幅图画,这样就能鉴赏出作品的意境美。
D.我们鉴赏文艺作品,必须要驱遣我们的想象力。才能感受到文艺作品的美,这是我们的最大目的。
【答案】B
【考点】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解文章中心思想
【解析】【分析】A.文艺产生于文字之前。故A错误。
B.正确。
C.并不是所有的文艺作品都能看作一幅图画。故C错误。
D.我们的最大目的是“接受美感的经验,得到人生的受用”故D错误。故选B。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本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枝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等。
6.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对于作家而言,粉丝易得,知音难觅。粉丝________,是为成名;知音___________,是为寂寞。知音之可贵,不但在于___________,能看出天才;而且在于_____________-,敢畅言所见。
A.雪中送炭 锦上添花 慧眼独具 胆识过人
B.锦上添花 雪中送炭 慧眼独具 胆识过人
C.锦上添花 雪中送炭 胆识过人 慧眼独具
D.雪中送炭 锦上添花 胆识过人 慧眼独具
【答案】B
【考点】望文生义
【解析】【分析】“雪中送炭”比喻在别人急需时给予物质上或精神上的帮助。“锦上添花”比喻略加修饰使美者更美,引申为在原有成就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慧眼独具”指在眼力或洞察力方面有独到之处。“胆识过人”指有胆识,有气魄,超过一般人。根据语境,这里B恰当。 故选B。
故答案为:B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判断成语的使用是否正确,先要理解成语含义,然后结合语境考虑成语的感彩、语体色彩、适用对象等。
7.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段,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但是这句话也并不是永远是真的,因为奥古斯都大帝与泰特斯都是精神崇高、志向远大的人,然而也是当时最美的男子。
②无疑地,才德如果是在一个容貌虽不娇丽,然而形体娴雅、气概庄严的身体内,那是最好的。
③因此,那些很美的人多是容颜可观而无大志的。
④才德,有如宝石,最好是用素净的东西镶嵌。
⑤同时,很美的人多半不见得在别的方面有多大的才德,好像造物主在它的工作中但求无过,不求十分优越似的。
⑥他们所研求的也多半是容颜而不是才德。
A.②⑤③①⑥④ B.②③⑤⑥①④
C.④②⑤③⑥① D.④②③⑤①⑥
【答案】C
【考点】句子排序
【解析】【分析】首先确定首句:④点出论述的主题,即“才德”,可知其为总起句,排除A和B,①和⑥相比,①放在句末合适,因为⑥中的“他们”指代③中的“那些很美的人”,⑥承接③。应选C。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连贯句子的能力和逻辑能力。做这样的题,既要考虑到所给的多个句子之间的内容及逻辑联系,又必须结合已经给出的语言环境。具体方法是①找中心句,一个语段,一般都是围绕这一个中心来安排的;②梳理思路,总体上看,句子之间有相并关系,相承关系和相属关系,从局部看:有承接、解说、对比、递进、因果、转折等关系等;③抓关键词,调整句子的顺序还可借助“首先”“其次”“换句话说等。
二、阅读理解
8.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读书应是一种沉静的坚守
①04月23日已过去了,“世界读书日”唤起的全民阅读热潮,依然令人感动。“世界读书日”相关活动的初衷以及取得的成效,都是值得肯定的。不过,读书毕竟不是一日之功,它更应该是一种恒久的坚持和沉静的坚守。
②读书需要思考一个“静”字,唐代书法家颜真卿《劝学》诗中说:“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这首诗里提到的,就是一种远离喧嚣和忍受孤独的读书方式。实际上,真正的读书生活,除了“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的切磋外,更需要静下心来,耐得住寂寞,需要艰苦的跋涉和曲折的探索。读书要守心以纯,要珍惜时光,而最重要的是只有通过自己的艰辛努力,才能获得丰收的收获。
③读书需要思考一个“活”字。李白在《嘲鲁儒》中说:“鲁叟谈五经,白发死章句。问以经济策,茫如坠烟雾。”诗人对那些夸夸其谈而没有真才实学的“鲁叟”进行了辛辣的嘲讽,这些人谈起五经来头头是道,问起经世济民之策时却茫然无知。他们拿腔拿调,架子十足,却死于章句,不知时变。而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中的观点,则更加值得那些“鲁叟”们深思。他说:“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是陆游写给小儿子的一首绝句,朴素亲切,满含哲理,尤其是诗中提出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观点,至今犹有现实意义。
④读书需要思考一个“高”字。书中的鲲鹏志向、报国情怀、浩然正气、丹心赤胆,对我们的精神是一种砥砺提升,对我们的心灵是一种洗涤净化,对我们的情操是一种美好陶冶……一位名叫李时可的诗人写的一首《舟中夜闻读书》中说:“临谿一舍竹疏疏,舟过时闻夜读书。姓字是谁何必问,定应不是俗人居。”诗的意思是说在临近小溪岸边看见一间农舍隐在朦胧的竹林里,乘船走过的时候不时听到朗朗的读书声。诗人说不用打听这是谁的家,通过那朗朗的夜读声,就能猜到这里肯定不是一个鄙俗的人居住的地方。诗人通过这样一个简单的情节,巧妙地说明了读书使人志存高远、超凡脱俗的道理。读书使人内心清明、目光澄澈、骨骼清奇、脊梁挺直,从中可以识别得失成败,可以感受廉耻是非,可以升华情志操守,也可以友朋孝亲睦邻。
⑤读书需要思考一个“勤”字。唐代诗人杜荀鹤说:“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宋代诗人朱熹说:“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这些恳切真挚的声声教诲,都是劝人加紧学习,勤奋精进,不能放松自我,懈怠光阴。但今天的读书,已不局限于纸质传统载体,阅读途径也已更加丰富和多元。手机APP、电子出版物、微信读书,QQ阅读等各种古人没有见过的阅读方式,使我们的读书生活更加便捷轻快。想想孔夫子韦编三绝的劳苦,想想范仲淹繵粥不继的艰辛,现代人的读书条件是多么轻便和舒适啊,我们有什么理由不更加珍惜和努力呢?
⑥读书热是好事,但也需要一些冷静的思考。今年的“世界读书日”虽然过去了,但是对爱读书的人来说,天天都是读书日啊。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第③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3)请简要分析第⑤段的论证思路。
(4)作者认为陆游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诗句满含哲理,至今犹有现实意义。请结合诗句内容与生活实际,谈谈你受到的启发。
【答案】(1)读书应是一种沉静的坚守(或:读书不是一日之功,更应该是一种恒久的坚持和沉静的坚守)。
(2)运用了对比论证和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将读书需要思考一个“活”字的道理阐述得更加清楚、明白,也更有说服力。1.分析文章(段落)的论述层次,可按如下步骤进行:在通读全文(段落)的基础上给文章(段落)划分层次,然后归纳概括。2.答题时注意抓中心句(词)、转折句(词)、过渡句(词)、结论句(词)、主旨句(词)、表层次的序词,组织答案时一般采用“先…...然后(再)最后”的格式,注意语言简洁、准确、通顺
(3)首先提出分论点——读书需要思考一个“勤”字;然后引用诗句阐述读书要勤奋;再从阅读载体、阅读途径、阅读方式等方面揭示今天的读书生活更加便接轻快;最后对比反问,强调我们要珍惜现在的读书条件努力读书。
(4)示例:诗句强调从书本中得来的知识终究是比较浅薄的,只有经过亲身实践才能变成自己的东西。因此,我们不仅要认真读书,还应自觉地将其与实践相结合,做到知行合一,让书本知识在实践中得到务实和进一步升华,从而变成有真才实学的人。
【考点】文章段落及层次;启发、思考、感悟等开放类型;中心论点;举例论证;对比论证
【解析】【分析】 (1)论点的提取方法有多种:多数议论文的题目就是论点;在文章的开头;在文章中间;在文章结尾。另外还要注意,论点的表述往往是一个判断句,是明确表明观点态度的句子。本文论点为: 读书应是一种沉静的坚守。
(2)将读书需要思考一个“活”字的道理阐述得更加清楚、明白,也更有说服力。
(3)如:首先提出分论点——读书需要思考一个“勤”字;然后引用诗句阐述读书要勤奋;再从阅读载体、阅读途径、阅读方式等方面揭示今天的读书生活更加便捷轻快;最后对比反问,强调我们要珍惜现在的读书条件努力读书。
(4)本题结合生活体验可以作答,如:诗句强调从书本中得来的知识终究是比较浅薄的,只有经过亲身实践才能变成自己的东西。因此,我们不仅要认真读书,还应自觉地将其与实践相结合,做到知行合一,让书本知识在实践中得到夯实和进一步升华,从而变成有真才实学的人。
故答案为:(1) 读书应是一种沉静的坚守(或:读书不是一日之功,更应该是一种恒久的坚持和沉静的坚守)。
(2) 运用了对比论证和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将读书需要思考一个“活”字的道理阐述得更加清楚、明白,也更有说服力。
(3) 首先提出分论点——读书需要思考一个“勤”字;然后引用诗句阐述读书要勤奋;再从阅读载体、阅读途径、阅读方式等方面揭示今天的读书生活更加便捷轻快;最后对比反问,强调我们要珍惜现在的读书条件努力读书。
(4)示例:诗句强调从书本中得来的知识终究是比较浅薄的,只有经过亲身实践才能变成自己的东西。因此,我们不仅要认真读书,还应自觉地将其与实践相结合,做到知行合一,让书本知识在实践中得到夯实和进一步升华,从而变成有真才实学的人。
【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对论点的分析判断能力。论点是作者所持的观点,它是作者对所论述的问题提出的见解、主张和表示的态度。
(2)本题考查学生对论证方法及其作用的理解能力。解答时首先要了解议论文有哪些论证方法及它们的特征,论证方法除了举例论证外,在讲道理方面还有比喻论证、引用论证、类比论证以及正反对比论证等。
(3)本题考查学生对论证思路的分析能力。分析议论文的论证思路需抓住与文章结构有关的符号或关键词,还要加上一些显示议论文特征的词语来概括。答题格式为:首先运用了什么论据或提出了什么分论点,然后再用什么论据论证论点,最后再次论证论点(补充论点)或得出什么结论。
(4)本题考查考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考生做这题,要认真阅读文章,然后勾画圈点,把重点记录下来。再从文章的题目、开头与结尾等处找出文章的中心。最后,根据文章的中心,去理解文章给自己的启示。
9.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古典诗词与文化自信
阮直
①上海复旦大学附中的16岁高中生武亦妹经过三轮比拼击败四期擂主《诗刊》编辑彭敏,最终获得央视《中国诗词大会》年度总冠军。“颜值与才华齐飞”,武亦姝成了众人崇拜的“才女型偶像”。高达11.6亿的收视人次,也让节目的策划者始料未及。
②为什么本是小众化的中国古典诗词能够以如此大众化的方式脱颖而出?人们都以为当下的民众不再读书,更别说诵读古典诗词了。央视记者在采访一位观众时,他的回答精彩、准确:“诗词是小众的,但在某些家庭、某个人的。灵岛屿里,诗词却是千山万水,是他们的‘主旋律’。”
③每个人成长的历程,都有诗≈相伴,都有远方与梦想,这就是所谓的“诗性。灵”。中国古典诗词中的人性温暖、个体真情、细微感悟、形象表迭是能穿越千年的,并与当下任何个体的人生、命运发生勾连,并在个体面对生活的焦躁、困惑时给予他们平静与慰藉。(A)
④生活清贫不会让我们低头,可面对经典,我们只能俯首称臣。对文化的敬畏是因为我们内。永远矗立着一个个文化巨匠与大师,他们的生命与智慧,他们的精神与风范是民族精神的典范。(B)
⑤诗。的灵感是个体的,而诗意的审美却是共同的,诗歌意境是古今一脉的文化印记,但是当代诗人的许多作品却不能赋予我们这样的精神给养。从“50后”“60后”到“00后”,他们的。中都储存着若干首古典诗词,那些脍炙人口的诗句成了他们共同的文化记忆,使他们形成了一致的审美方式。所以,《中国诗词大会》才能让亿万观众回味那些年背过的唐诗宋词,重温那一份深藏。底的古典韵致。
⑥诗言志,歌咏言。中国古典文学作品的价值是散文大于小说,诗歌大于散文。古典诗词不仅使中华文明在语言文字上登峰造极,其创造审美的“中国意境”更是中国美学对世界美学的独特贡献。
⑦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纯真质朴,到“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初。不改;从“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壮志豪情,到“心远地自偏”的淡然超脱;从“黄河之水天上来”的大唐豪迈,到“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婉约自怜……每一个中国人都能从这些隽永、深情的诗词中得到心灵的滋养。
⑧重温古典诗词,不是因为经典在凋敝,也不是为了借古抒怀,而是因为这些经典记载着我们民族特有的人文情怀与精神世界,是我们民族审美方式的独特表达,是华夏子孙。灵永不荒芜的执着追求,是我们走向复兴的精神支撑。
⑨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康震在评价古典诗词时讲道:我们更加坚定了一个信念和事实,那就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依然牢牢地扎根在民间,这就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力的重要来源。
⑩诗歌书写内心,改变需要行动,我们的生活,不仅取决于我们的心态,更有赖于我们的作为。
(选自《中国杂文年选》,有删改)
(1)阅读全文,概括古典诗词对于个人成长的意义。(每点不得超过10个字)
(2)第②段划线处“大众化的方式”指什么?
(3)下面材料,你觉得放在文中(A)(B)两处中的哪一处更恰当?请简要说明理由。
65岁,只上过四年学的农民王海军,一边摆摊修车,一边和众人“推敲”诗词语句。只要别人改得好,他就请对方喝一瓶啤酒。诗词大会上,他即兴赋诗;节目动情处,他潸然泪下。
(4)第⑨段引述康震教授的话有何作用?
【答案】(1)给予平静与慰藉;提供民族精神典范(智慧风范等);帮助形成一致的审美方式;帮助获得古典韵致;给予心灵滋养。
(2)央视面向大众举办《中国诗词大会》这个节目,并有高达11.6亿的收视人次。
(3)放在A处。理由:从观点与材料的关系看。第③段讲每个人成长的历程,都有诗心相伴,都有远方与梦想;而材料写的是王海军个体对诗词的热爱。材料证明了观点,所以放在A处比较合适。从句群内部逻辑看。第③段最后一句的“慰藉”与材料中的“潸然泪下”相互呼应。
(4)内容上,借康震的话总结观点(升华主题):古典诗词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力的重要来源。结构上,回答了第②段问题(或呼应标题,或为下文呼吁作铺垫)。表达效果上,引用名人的话,更有权威,增强说服力。
【考点】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补充论据;引用论证
【解析】【分析】(1)文章第③到第⑦段具体论述了古典诗词对于个人成长的意义,从这几个段落中筛选出关键的句子“在个体面对生活的焦躁、困惑时给予他们平静与慰藉”“他们的精神与风范是民族精神的典范”“那些脍炙人口的诗句成了他们共同的文化记忆,使他们形成了一致的审美方式”“得到心灵的滋养”。据此整合出答案,注意每点不得超过10个字。
(2) 结合语境分析“大众化的方式”,“大众化”是相对“小众化”来说的,这里用“小众化”修饰中国古典诗词,第②段第一句是承接第①段的内容来分析的,第①段“高达11.6亿的收视人次 ”就是指的是央视的《中国诗词大会》这个节目的大众化。据此可知“大众化的方式”指的是央视面向大众举办《中国诗词大会》这个节目,并有高达11.6亿的收视人次。
(3)结合(A)(B) 两段论述的内容及材料的内容来看,第③段论述的是“每个人成长的历程,都有诗心相伴,都有远方与梦想”而材料写的是王海军个体对诗词的热爱。材料与观点相吻合,所以放在A处比较合适。而第④段论述的观点是:古典诗词能提供民族精神典范,与材料内容不符。
(4)结合全文论证的内容及康震教授的话的内容进行分析进行分析,这篇文章从央视《中国诗词大会》受到欢迎的现象和原因谈起,接着具体分析了古典诗词对于个人成长的意义,然后总结了重温古典诗词的原因:这些经典记载着我们民族特有的人文情怀与精神世界,是我们民族审美方式的独特表达,是华夏子孙心灵永不荒芜的执着追求,是我们走向复兴的精神支撑。这句话由个人的层面上升到国家、民族的层面,最后借康震的话总结观点(升华主题):古典诗词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力的重要来源。这是康震教授的话在内容上的作用。从结构上分析,回答了第②段提出的问题“为什么本是小众化的中国古典诗词能够以如此大众化的方式脱颖而出 ”,而且也呼应了文章的标题并为下文呼吁作铺垫)。而在表达效果上,引用名人名言,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据此分析答题意对即可。
故答案为:⑴ 给予平静与慰藉;提供民族精神典范(智慧风范等);帮助形成一致的审美方式;帮助获得古典韵致;给予心灵滋养。
⑵ 央视面向大众举办《中国诗词大会》这个节目,并有高达11.6亿的收视人次。
⑶ 放在A处。理由:从观点与材料的关系看。第③段讲每个人成长的历程,都有诗心相伴,都有远方与梦想;而材料写的是王海军个体对诗词的热爱。材料证明了观点,所以放在A处比较合适。从句群内部逻辑看。第③段最后一句的“慰藉”与材料中的“潸然泪下”相互呼应。
⑷ 内容上,借康震的话总结观点(升华主题):古典诗词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力的重要来源。结构上,回答了第②段问题(或呼应标题,或为下文呼吁作铺垫)。表达效果上,引用名人的话,更有权威,增强说服力。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及提取关键性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阅读文章内容,理解大意,然后一定要注意审题,根据题干中的问题,抓住关键性信息,最后在文章中找出原句,也可提取合并,将复杂的文字材料进行筛选,分清主次,确定重点信息,再组合成连贯的语言。
⑵此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这类题应明确信息筛选的方向,即挑选的范围和标准,其次要对原文语句进行加工概括,用凝练准确的语言作答。
⑶本题考查给议论文补充道理论据的能力。答题时,首先要明确论点,然后再分析题目中所给的名言警句的具体内容,判断其是否能证明论点,如果能证明论点,就能充当这一论点的论据,反之则不能。
⑷本题考查分析引用名人名言的作用。名人名言即经典性的著作和权威性的言论,一般包括名言、格言、警句、古诗词名句等。在议论文或综合文体中,作者引用名人名言往往作为理论论据来论证自己的观点,以论点为统帅,始终为论点服务。
三、综合表达
10.在下列备选词语中任选一个,参考示例写一句话。要求:能揭示所选词语的内涵,表达具体形象,句式不限。
示例:童心:童心是孩子发现蚂蚁洞时好奇的眼神,童心是爸爸紧握风筝线奔跑时雀跃的身影,童心是奶奶看动画片时呵呵的笑声。
备选词语:善良 时光
【答案】示例一:善良是红尘深处的一盏明灯,照亮世间阴暗的角落。
示例二:时光如流星,你还来不及欣赏那夺目的光亮,它就已消失在茫茫夜空,只留下一道美丽的弧痕。
【考点】造句式仿写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句子的仿写。按照所给出例句的格式“……是……”,要求句式相同或相似,能做到语意连贯;内容设计合情合理,要注意内容上的连贯性与延伸空间的关系,表述正确即可。
故答案为:示例一:善良是红尘深处的一盏明灯,照亮世间阴暗的角落。
示例二:时光如流星,你还来不及欣赏那夺目的光亮,它就已消失在茫茫夜空,只留下一道美丽的弧痕。
【点评】本题考查句子的仿写。解答此题,首先需明确题干要求抓住关键词“具体形象”“句式不限”,然后熟读所给的示例,明确内容,对选择的词语用具体、形象的描述进行仿写。
11.按要求修改下面的短文。
①中国一直就是一个诗的国度。先秦时期,诗歌是外交答对的基本凭借。到了汉代,“登高能赋,可以为大夫。”唐代以后,诗歌的写作成为登科入仕的基本科目。而现在,《中国诗词大会》的热播,使我们对诗歌产生了更深的情感。
②是啊,中国人在诗歌里不知不觉地完成了生命的成长,大自然给予人类的诗意是最丰富的,如果你是否愿意去寻找,诗意就会出现在你的眼帘,荡漾在你的心中。烂漫春光里能寻觅诗意,萧瑟秋景中能发现诗意,慈母的牵挂中能品味诗意,游子的愁情里能感悟诗意……诗歌里描绘的美景,能医治心灵的创伤;诗歌里蕴含的真情,能让心境宁静温暖。
③在诗歌这种古老文字体裁的浸润下,中华民族一直追求着诗意的生活。即使在山河破碎、生死考验的艰难中,诗歌依然是保持崇高气节、鼓舞人心的力量。一首首动人心魄的诗歌,唤起的是历史的鲜活记忆。
(1)【语言与思维·语言探究】第①段画线句有一处标点使用错误,请写出修改意见:   
(2)【语言与思维·语言探究】第②段画线句有语病,应改为:   
(3)【阅读与鉴赏·理解与鉴赏】给短文写一个结尾。
【答案】(1)将句号和后引号调换位置。
(2)如果你愿意去寻找,诗意就会出现在你的眼帘,荡漾在你的心中。
(3)只要生命存在,诗歌就不会消失。
【考点】根据语境补写句子;句号;引号;前后不一致
【解析】【分析】(1) “登高能赋,可以为大夫 ”是整个句子的一个组成部分,句号应放在引号外。
(2) 前后不一致,前面“是否”是两个方面,后面“诗意就会出现在你的眼帘,荡漾在你的心中”是一个方面。可改为:如果你愿意去寻找,诗意就会出现在你的眼帘,荡漾在你的心中。
(3) “即使在山河破碎、生死考验的艰难中,诗歌依然是保持崇高气节、鼓舞人心的力量。一首首动人心魄的诗歌,唤起的是历史的鲜活记忆”阐述的是诗歌与生命及历史的的关系,历史存在,诗歌就存在,生命存在,诗歌就存在。据此分析可以补写出答案:只要生命存在,诗歌就不会消失。 意对即可。
故答案为:(1) 将句号和后引号调换位置。
(2) 如果你愿意去寻找,诗意就会出现在你的眼帘,荡漾在你的心中。
(3) 只要生命存在,诗歌就不会消失。
【点评】(1)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标点符号是辅助文字记录语言的符号,是书面语的有机组成部分,用来表示停顿、语气以及词语的性质和作用。要分析句子中分句之间的关系,根据标点符号各自的作用,判断标点符号的正误,尤其注意易错易混的标点符号。
(2) 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及修改。筋脉梳理法。所谓筋脉梳理法,就是划分句子成份法,即运用语法手段,先理出句子的主干,审查句子主干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或残缺等错误,再清理句子枝叶,仔细审查修饰成分内部是否有毛病以及与中心语的搭配是否得当。句子的病因大概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逻辑错误、结构混乱、表意不明、成分多余或残缺。修改方法是补法,删法和换法,运用这些方法进行修改即可。
(3) 本题考查根据语境补写语句的能力。“补写语句”是综合考点和能力的考查,这类题目一般要求“根据材料内容”补写语句,要求所补写的语句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
12.作者引导我们驱遣想象去欣赏作品,你可以学习这种方法,请试用生动的语言把下面这两句诗描绘成一幅画。60字左右。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答案】春天的一个早晨,一阵春雨刚过,古老的驿道被润湿了,驿道显得洁净、清新;客舍周围柳树丛丛,柳叶青青,雨后,柳树显得更加翠绿新鲜了。
【考点】把握诗歌内容;体味诗歌的意象
【解析】【分析】阅读此题可知:这两句诗描写的时间是春天的一个早晨,天气是雨后,地点是渭城朝客舍外的驿道上,景物有柳树,根据对这些要素的分析进行丰富的联想和想象 ,我们可以想象到这样的画面: 春天的一个早晨,一阵春雨刚过,古老的驿道被润湿了,驿道显得洁净、清新;客舍周围柳树丛丛,柳叶青青,雨后,柳树显得更加翠绿新鲜了。
故答案为: 春天的一个早晨,一阵春雨刚过,古老的驿道被润湿了,驿道显得洁净、清新;客舍周围柳树丛丛,柳叶青青,雨后,柳树显得更加翠绿新鲜了。
【点评】此题考查理解意象、意境和诗歌散文化的能力。归纳:答题步骤:步骤一、抓住每个意象。步骤二、展开联想把该意象进行描述。具体做法,在此意象前加修饰词或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步骤三、点出所用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阅读此题可知:漫山遍野到处都是绿油油的,涨满的江水翻滚着白白的浪花,在烟雨迷蒙中传来了杜鹃阵阵的啼声。真是一派乡村四月生机盎然的景象。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部编版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下册第16课《驱遣我们的想象》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给下面句子中加粗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1)难道不会有几缕(   )的chuī   烟吗?假使起了风,烟不就曲(   )折了吗?
(2)读者也许是到过北方的,本来觉得北方的景物kuàng   远、荒凉、静寂(   ),使人怅(   )然níng   望。
(3)当暴风雨将要到来的时候,人忧jù   着生产方面的损(   )失以及人事方面的阻zhàng   ,不是更要感到不安吗?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汹涌 大漠 蠢笨 畏缩 B.白沫 慌凉 耀眼 歌谣
C.激昂 忧惧 记载 既使 D.宛如 审察 配合 海鸥
3.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  )
A.文学的条件很简单:有话值得说,说得恰到好处。有话值得说,内容才充实;说得恰到好处,形式才完美。
B.雪花六角,晶莹且轻盈,可谓天之魂魄,雨之精灵。自高天降落,即是一生;雪者,天下之奇也。
C.风大起来了,湖畔的树木花草开始摇动起来。树叶的摩擦声响起来,一直响到整个世界都充满它们的喧哗、呼啸。
D.大自然给予人类的诗意是缤纷多姿的。如果你愿意去寻找,去感受,它就会时时出现在你的眼帘,荡漾在你的心胸。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雨后的天空闪耀着美丽的彩虹和清新的空气。
B.岸上尚且提心吊胆,更何况筏子上的人们呢?
C.唐诗中积极进取、蓬勃向上的生命精神,不仅来自国力提高、开放等时代气象,而且来自开明、先进的政治文化。
D.作为教育的上层建筑,必须发挥更大的作用。
5.下面有关课文内容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文艺就是歌谣一类的东西,它产生于文字之后。
B.在印刷术出现之后,文艺就是许多文字的集合。
C.所有的文艺作品都能看作一幅图画,这样就能鉴赏出作品的意境美。
D.我们鉴赏文艺作品,必须要驱遣我们的想象力。才能感受到文艺作品的美,这是我们的最大目的。
6.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对于作家而言,粉丝易得,知音难觅。粉丝________,是为成名;知音___________,是为寂寞。知音之可贵,不但在于___________,能看出天才;而且在于_____________-,敢畅言所见。
A.雪中送炭 锦上添花 慧眼独具 胆识过人
B.锦上添花 雪中送炭 慧眼独具 胆识过人
C.锦上添花 雪中送炭 胆识过人 慧眼独具
D.雪中送炭 锦上添花 胆识过人 慧眼独具
7.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段,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但是这句话也并不是永远是真的,因为奥古斯都大帝与泰特斯都是精神崇高、志向远大的人,然而也是当时最美的男子。
②无疑地,才德如果是在一个容貌虽不娇丽,然而形体娴雅、气概庄严的身体内,那是最好的。
③因此,那些很美的人多是容颜可观而无大志的。
④才德,有如宝石,最好是用素净的东西镶嵌。
⑤同时,很美的人多半不见得在别的方面有多大的才德,好像造物主在它的工作中但求无过,不求十分优越似的。
⑥他们所研求的也多半是容颜而不是才德。
A.②⑤③①⑥④ B.②③⑤⑥①④
C.④②⑤③⑥① D.④②③⑤①⑥
二、阅读理解
8.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读书应是一种沉静的坚守
①04月23日已过去了,“世界读书日”唤起的全民阅读热潮,依然令人感动。“世界读书日”相关活动的初衷以及取得的成效,都是值得肯定的。不过,读书毕竟不是一日之功,它更应该是一种恒久的坚持和沉静的坚守。
②读书需要思考一个“静”字,唐代书法家颜真卿《劝学》诗中说:“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这首诗里提到的,就是一种远离喧嚣和忍受孤独的读书方式。实际上,真正的读书生活,除了“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的切磋外,更需要静下心来,耐得住寂寞,需要艰苦的跋涉和曲折的探索。读书要守心以纯,要珍惜时光,而最重要的是只有通过自己的艰辛努力,才能获得丰收的收获。
③读书需要思考一个“活”字。李白在《嘲鲁儒》中说:“鲁叟谈五经,白发死章句。问以经济策,茫如坠烟雾。”诗人对那些夸夸其谈而没有真才实学的“鲁叟”进行了辛辣的嘲讽,这些人谈起五经来头头是道,问起经世济民之策时却茫然无知。他们拿腔拿调,架子十足,却死于章句,不知时变。而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中的观点,则更加值得那些“鲁叟”们深思。他说:“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是陆游写给小儿子的一首绝句,朴素亲切,满含哲理,尤其是诗中提出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观点,至今犹有现实意义。
④读书需要思考一个“高”字。书中的鲲鹏志向、报国情怀、浩然正气、丹心赤胆,对我们的精神是一种砥砺提升,对我们的心灵是一种洗涤净化,对我们的情操是一种美好陶冶……一位名叫李时可的诗人写的一首《舟中夜闻读书》中说:“临谿一舍竹疏疏,舟过时闻夜读书。姓字是谁何必问,定应不是俗人居。”诗的意思是说在临近小溪岸边看见一间农舍隐在朦胧的竹林里,乘船走过的时候不时听到朗朗的读书声。诗人说不用打听这是谁的家,通过那朗朗的夜读声,就能猜到这里肯定不是一个鄙俗的人居住的地方。诗人通过这样一个简单的情节,巧妙地说明了读书使人志存高远、超凡脱俗的道理。读书使人内心清明、目光澄澈、骨骼清奇、脊梁挺直,从中可以识别得失成败,可以感受廉耻是非,可以升华情志操守,也可以友朋孝亲睦邻。
⑤读书需要思考一个“勤”字。唐代诗人杜荀鹤说:“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宋代诗人朱熹说:“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这些恳切真挚的声声教诲,都是劝人加紧学习,勤奋精进,不能放松自我,懈怠光阴。但今天的读书,已不局限于纸质传统载体,阅读途径也已更加丰富和多元。手机APP、电子出版物、微信读书,QQ阅读等各种古人没有见过的阅读方式,使我们的读书生活更加便捷轻快。想想孔夫子韦编三绝的劳苦,想想范仲淹繵粥不继的艰辛,现代人的读书条件是多么轻便和舒适啊,我们有什么理由不更加珍惜和努力呢?
⑥读书热是好事,但也需要一些冷静的思考。今年的“世界读书日”虽然过去了,但是对爱读书的人来说,天天都是读书日啊。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第③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3)请简要分析第⑤段的论证思路。
(4)作者认为陆游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诗句满含哲理,至今犹有现实意义。请结合诗句内容与生活实际,谈谈你受到的启发。
9.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古典诗词与文化自信
阮直
①上海复旦大学附中的16岁高中生武亦妹经过三轮比拼击败四期擂主《诗刊》编辑彭敏,最终获得央视《中国诗词大会》年度总冠军。“颜值与才华齐飞”,武亦姝成了众人崇拜的“才女型偶像”。高达11.6亿的收视人次,也让节目的策划者始料未及。
②为什么本是小众化的中国古典诗词能够以如此大众化的方式脱颖而出?人们都以为当下的民众不再读书,更别说诵读古典诗词了。央视记者在采访一位观众时,他的回答精彩、准确:“诗词是小众的,但在某些家庭、某个人的。灵岛屿里,诗词却是千山万水,是他们的‘主旋律’。”
③每个人成长的历程,都有诗≈相伴,都有远方与梦想,这就是所谓的“诗性。灵”。中国古典诗词中的人性温暖、个体真情、细微感悟、形象表迭是能穿越千年的,并与当下任何个体的人生、命运发生勾连,并在个体面对生活的焦躁、困惑时给予他们平静与慰藉。(A)
④生活清贫不会让我们低头,可面对经典,我们只能俯首称臣。对文化的敬畏是因为我们内。永远矗立着一个个文化巨匠与大师,他们的生命与智慧,他们的精神与风范是民族精神的典范。(B)
⑤诗。的灵感是个体的,而诗意的审美却是共同的,诗歌意境是古今一脉的文化印记,但是当代诗人的许多作品却不能赋予我们这样的精神给养。从“50后”“60后”到“00后”,他们的。中都储存着若干首古典诗词,那些脍炙人口的诗句成了他们共同的文化记忆,使他们形成了一致的审美方式。所以,《中国诗词大会》才能让亿万观众回味那些年背过的唐诗宋词,重温那一份深藏。底的古典韵致。
⑥诗言志,歌咏言。中国古典文学作品的价值是散文大于小说,诗歌大于散文。古典诗词不仅使中华文明在语言文字上登峰造极,其创造审美的“中国意境”更是中国美学对世界美学的独特贡献。
⑦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纯真质朴,到“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初。不改;从“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壮志豪情,到“心远地自偏”的淡然超脱;从“黄河之水天上来”的大唐豪迈,到“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婉约自怜……每一个中国人都能从这些隽永、深情的诗词中得到心灵的滋养。
⑧重温古典诗词,不是因为经典在凋敝,也不是为了借古抒怀,而是因为这些经典记载着我们民族特有的人文情怀与精神世界,是我们民族审美方式的独特表达,是华夏子孙。灵永不荒芜的执着追求,是我们走向复兴的精神支撑。
⑨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康震在评价古典诗词时讲道:我们更加坚定了一个信念和事实,那就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依然牢牢地扎根在民间,这就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力的重要来源。
⑩诗歌书写内心,改变需要行动,我们的生活,不仅取决于我们的心态,更有赖于我们的作为。
(选自《中国杂文年选》,有删改)
(1)阅读全文,概括古典诗词对于个人成长的意义。(每点不得超过10个字)
(2)第②段划线处“大众化的方式”指什么?
(3)下面材料,你觉得放在文中(A)(B)两处中的哪一处更恰当?请简要说明理由。
65岁,只上过四年学的农民王海军,一边摆摊修车,一边和众人“推敲”诗词语句。只要别人改得好,他就请对方喝一瓶啤酒。诗词大会上,他即兴赋诗;节目动情处,他潸然泪下。
(4)第⑨段引述康震教授的话有何作用?
三、综合表达
10.在下列备选词语中任选一个,参考示例写一句话。要求:能揭示所选词语的内涵,表达具体形象,句式不限。
示例:童心:童心是孩子发现蚂蚁洞时好奇的眼神,童心是爸爸紧握风筝线奔跑时雀跃的身影,童心是奶奶看动画片时呵呵的笑声。
备选词语:善良 时光
11.按要求修改下面的短文。
①中国一直就是一个诗的国度。先秦时期,诗歌是外交答对的基本凭借。到了汉代,“登高能赋,可以为大夫。”唐代以后,诗歌的写作成为登科入仕的基本科目。而现在,《中国诗词大会》的热播,使我们对诗歌产生了更深的情感。
②是啊,中国人在诗歌里不知不觉地完成了生命的成长,大自然给予人类的诗意是最丰富的,如果你是否愿意去寻找,诗意就会出现在你的眼帘,荡漾在你的心中。烂漫春光里能寻觅诗意,萧瑟秋景中能发现诗意,慈母的牵挂中能品味诗意,游子的愁情里能感悟诗意……诗歌里描绘的美景,能医治心灵的创伤;诗歌里蕴含的真情,能让心境宁静温暖。
③在诗歌这种古老文字体裁的浸润下,中华民族一直追求着诗意的生活。即使在山河破碎、生死考验的艰难中,诗歌依然是保持崇高气节、鼓舞人心的力量。一首首动人心魄的诗歌,唤起的是历史的鲜活记忆。
(1)【语言与思维·语言探究】第①段画线句有一处标点使用错误,请写出修改意见:   
(2)【语言与思维·语言探究】第②段画线句有语病,应改为:   
(3)【阅读与鉴赏·理解与鉴赏】给短文写一个结尾。
12.作者引导我们驱遣想象去欣赏作品,你可以学习这种方法,请试用生动的语言把下面这两句诗描绘成一幅画。60字左右。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1)lǚ;炊;qū
(2)旷;jì;chàng;凝
(3)惧;sǔn;障
【考点】形近字字音;形声字字音;形近字字形辨析;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1)“几缕”中的“缕”应读作“lǚ”;“ chuī烟 ”应写作“炊烟”;“曲折”中的“曲”应读作“qū”;
(2)“ kuàng远 ”应写作“旷远”;“ 静寂 ”中的“寂”应读作“ jì ”;“ 怅然 ”中的“怅”应读作“chàng”;“ níng望 ”应写作“凝望”;
(3)“ 忧jù ”应写作“忧惧”;“损失”中“损”应读作“sǔn”;“ 阻zhàng ”应写作“阻障”
故答案为:(1)lǚ;炊;qū;
(2)旷;jì;chàng;凝;
(3)惧;sǔn;障。
【点评】本题考查字音与字形。解答此题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注意区分多音字在不同词语间的正确读音,也可借助工具书来完成。
2.【答案】A
【考点】同音字字形辨析;形声字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A项书写全部正确。
B项中的“慌”应为“荒”,故B不合题意。
C项中的“既”应为“即”,故C不合题意。
D项中的“察”应为“查”,故D不合题意。故选A。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汉字字音字形的辨析能力。汉字拼音的错误,往往表现为声韵母的混淆、多音字的误读、声调符号及标注位置的错误等。汉字字形的错误,往往出现在同音字、形似字上。因此,对于形似字、同音字、多音字、易错字等,要勤于积累,加强记忆。
3.【答案】B
【考点】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标点符号使用正误的辨析。
ACD.正确;
B.有误,“自高天降落”承前省略了主语“雪花”,所以“雨之精灵”后的句号应改为分号。“雪者,天下之奇也”,主语已经变换,是另一个句子,所以“即是一生”后的分号应改为句号。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标点符号使用。解答此题,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要用心体会标点符号的用法,书写过程中也要做到尽可能正确的使用标点符号。另外对于一些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要加以积累。
4.【答案】C
【考点】语序不当;成分残缺;搭配不当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和修改能力。A.有误,搭配不当,将“和清新的空气”删去。B.有误,成分残缺,在“岸上”后添上“的人”。D.有误,语序不当,前半句应改为“作为上层建筑的教育”。
故答案为: C。
【点评】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常见的病句类型有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混乱、结构混乱、语意不明、成分赘余等。先通读所有句子,凭语感判断正误,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压缩句子,看搭配是否得当,找出病因。
5.【答案】B
【考点】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解文章中心思想
【解析】【分析】A.文艺产生于文字之前。故A错误。
B.正确。
C.并不是所有的文艺作品都能看作一幅图画。故C错误。
D.我们的最大目的是“接受美感的经验,得到人生的受用”故D错误。故选B。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本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枝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等。
6.【答案】B
【考点】望文生义
【解析】【分析】“雪中送炭”比喻在别人急需时给予物质上或精神上的帮助。“锦上添花”比喻略加修饰使美者更美,引申为在原有成就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慧眼独具”指在眼力或洞察力方面有独到之处。“胆识过人”指有胆识,有气魄,超过一般人。根据语境,这里B恰当。 故选B。
故答案为:B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判断成语的使用是否正确,先要理解成语含义,然后结合语境考虑成语的感彩、语体色彩、适用对象等。
7.【答案】C
【考点】句子排序
【解析】【分析】首先确定首句:④点出论述的主题,即“才德”,可知其为总起句,排除A和B,①和⑥相比,①放在句末合适,因为⑥中的“他们”指代③中的“那些很美的人”,⑥承接③。应选C。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连贯句子的能力和逻辑能力。做这样的题,既要考虑到所给的多个句子之间的内容及逻辑联系,又必须结合已经给出的语言环境。具体方法是①找中心句,一个语段,一般都是围绕这一个中心来安排的;②梳理思路,总体上看,句子之间有相并关系,相承关系和相属关系,从局部看:有承接、解说、对比、递进、因果、转折等关系等;③抓关键词,调整句子的顺序还可借助“首先”“其次”“换句话说等。
8.【答案】(1)读书应是一种沉静的坚守(或:读书不是一日之功,更应该是一种恒久的坚持和沉静的坚守)。
(2)运用了对比论证和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将读书需要思考一个“活”字的道理阐述得更加清楚、明白,也更有说服力。1.分析文章(段落)的论述层次,可按如下步骤进行:在通读全文(段落)的基础上给文章(段落)划分层次,然后归纳概括。2.答题时注意抓中心句(词)、转折句(词)、过渡句(词)、结论句(词)、主旨句(词)、表层次的序词,组织答案时一般采用“先…...然后(再)最后”的格式,注意语言简洁、准确、通顺
(3)首先提出分论点——读书需要思考一个“勤”字;然后引用诗句阐述读书要勤奋;再从阅读载体、阅读途径、阅读方式等方面揭示今天的读书生活更加便接轻快;最后对比反问,强调我们要珍惜现在的读书条件努力读书。
(4)示例:诗句强调从书本中得来的知识终究是比较浅薄的,只有经过亲身实践才能变成自己的东西。因此,我们不仅要认真读书,还应自觉地将其与实践相结合,做到知行合一,让书本知识在实践中得到务实和进一步升华,从而变成有真才实学的人。
【考点】文章段落及层次;启发、思考、感悟等开放类型;中心论点;举例论证;对比论证
【解析】【分析】 (1)论点的提取方法有多种:多数议论文的题目就是论点;在文章的开头;在文章中间;在文章结尾。另外还要注意,论点的表述往往是一个判断句,是明确表明观点态度的句子。本文论点为: 读书应是一种沉静的坚守。
(2)将读书需要思考一个“活”字的道理阐述得更加清楚、明白,也更有说服力。
(3)如:首先提出分论点——读书需要思考一个“勤”字;然后引用诗句阐述读书要勤奋;再从阅读载体、阅读途径、阅读方式等方面揭示今天的读书生活更加便捷轻快;最后对比反问,强调我们要珍惜现在的读书条件努力读书。
(4)本题结合生活体验可以作答,如:诗句强调从书本中得来的知识终究是比较浅薄的,只有经过亲身实践才能变成自己的东西。因此,我们不仅要认真读书,还应自觉地将其与实践相结合,做到知行合一,让书本知识在实践中得到夯实和进一步升华,从而变成有真才实学的人。
故答案为:(1) 读书应是一种沉静的坚守(或:读书不是一日之功,更应该是一种恒久的坚持和沉静的坚守)。
(2) 运用了对比论证和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将读书需要思考一个“活”字的道理阐述得更加清楚、明白,也更有说服力。
(3) 首先提出分论点——读书需要思考一个“勤”字;然后引用诗句阐述读书要勤奋;再从阅读载体、阅读途径、阅读方式等方面揭示今天的读书生活更加便捷轻快;最后对比反问,强调我们要珍惜现在的读书条件努力读书。
(4)示例:诗句强调从书本中得来的知识终究是比较浅薄的,只有经过亲身实践才能变成自己的东西。因此,我们不仅要认真读书,还应自觉地将其与实践相结合,做到知行合一,让书本知识在实践中得到夯实和进一步升华,从而变成有真才实学的人。
【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对论点的分析判断能力。论点是作者所持的观点,它是作者对所论述的问题提出的见解、主张和表示的态度。
(2)本题考查学生对论证方法及其作用的理解能力。解答时首先要了解议论文有哪些论证方法及它们的特征,论证方法除了举例论证外,在讲道理方面还有比喻论证、引用论证、类比论证以及正反对比论证等。
(3)本题考查学生对论证思路的分析能力。分析议论文的论证思路需抓住与文章结构有关的符号或关键词,还要加上一些显示议论文特征的词语来概括。答题格式为:首先运用了什么论据或提出了什么分论点,然后再用什么论据论证论点,最后再次论证论点(补充论点)或得出什么结论。
(4)本题考查考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考生做这题,要认真阅读文章,然后勾画圈点,把重点记录下来。再从文章的题目、开头与结尾等处找出文章的中心。最后,根据文章的中心,去理解文章给自己的启示。
9.【答案】(1)给予平静与慰藉;提供民族精神典范(智慧风范等);帮助形成一致的审美方式;帮助获得古典韵致;给予心灵滋养。
(2)央视面向大众举办《中国诗词大会》这个节目,并有高达11.6亿的收视人次。
(3)放在A处。理由:从观点与材料的关系看。第③段讲每个人成长的历程,都有诗心相伴,都有远方与梦想;而材料写的是王海军个体对诗词的热爱。材料证明了观点,所以放在A处比较合适。从句群内部逻辑看。第③段最后一句的“慰藉”与材料中的“潸然泪下”相互呼应。
(4)内容上,借康震的话总结观点(升华主题):古典诗词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力的重要来源。结构上,回答了第②段问题(或呼应标题,或为下文呼吁作铺垫)。表达效果上,引用名人的话,更有权威,增强说服力。
【考点】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补充论据;引用论证
【解析】【分析】(1)文章第③到第⑦段具体论述了古典诗词对于个人成长的意义,从这几个段落中筛选出关键的句子“在个体面对生活的焦躁、困惑时给予他们平静与慰藉”“他们的精神与风范是民族精神的典范”“那些脍炙人口的诗句成了他们共同的文化记忆,使他们形成了一致的审美方式”“得到心灵的滋养”。据此整合出答案,注意每点不得超过10个字。
(2) 结合语境分析“大众化的方式”,“大众化”是相对“小众化”来说的,这里用“小众化”修饰中国古典诗词,第②段第一句是承接第①段的内容来分析的,第①段“高达11.6亿的收视人次 ”就是指的是央视的《中国诗词大会》这个节目的大众化。据此可知“大众化的方式”指的是央视面向大众举办《中国诗词大会》这个节目,并有高达11.6亿的收视人次。
(3)结合(A)(B) 两段论述的内容及材料的内容来看,第③段论述的是“每个人成长的历程,都有诗心相伴,都有远方与梦想”而材料写的是王海军个体对诗词的热爱。材料与观点相吻合,所以放在A处比较合适。而第④段论述的观点是:古典诗词能提供民族精神典范,与材料内容不符。
(4)结合全文论证的内容及康震教授的话的内容进行分析进行分析,这篇文章从央视《中国诗词大会》受到欢迎的现象和原因谈起,接着具体分析了古典诗词对于个人成长的意义,然后总结了重温古典诗词的原因:这些经典记载着我们民族特有的人文情怀与精神世界,是我们民族审美方式的独特表达,是华夏子孙心灵永不荒芜的执着追求,是我们走向复兴的精神支撑。这句话由个人的层面上升到国家、民族的层面,最后借康震的话总结观点(升华主题):古典诗词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力的重要来源。这是康震教授的话在内容上的作用。从结构上分析,回答了第②段提出的问题“为什么本是小众化的中国古典诗词能够以如此大众化的方式脱颖而出 ”,而且也呼应了文章的标题并为下文呼吁作铺垫)。而在表达效果上,引用名人名言,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据此分析答题意对即可。
故答案为:⑴ 给予平静与慰藉;提供民族精神典范(智慧风范等);帮助形成一致的审美方式;帮助获得古典韵致;给予心灵滋养。
⑵ 央视面向大众举办《中国诗词大会》这个节目,并有高达11.6亿的收视人次。
⑶ 放在A处。理由:从观点与材料的关系看。第③段讲每个人成长的历程,都有诗心相伴,都有远方与梦想;而材料写的是王海军个体对诗词的热爱。材料证明了观点,所以放在A处比较合适。从句群内部逻辑看。第③段最后一句的“慰藉”与材料中的“潸然泪下”相互呼应。
⑷ 内容上,借康震的话总结观点(升华主题):古典诗词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力的重要来源。结构上,回答了第②段问题(或呼应标题,或为下文呼吁作铺垫)。表达效果上,引用名人的话,更有权威,增强说服力。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及提取关键性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阅读文章内容,理解大意,然后一定要注意审题,根据题干中的问题,抓住关键性信息,最后在文章中找出原句,也可提取合并,将复杂的文字材料进行筛选,分清主次,确定重点信息,再组合成连贯的语言。
⑵此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这类题应明确信息筛选的方向,即挑选的范围和标准,其次要对原文语句进行加工概括,用凝练准确的语言作答。
⑶本题考查给议论文补充道理论据的能力。答题时,首先要明确论点,然后再分析题目中所给的名言警句的具体内容,判断其是否能证明论点,如果能证明论点,就能充当这一论点的论据,反之则不能。
⑷本题考查分析引用名人名言的作用。名人名言即经典性的著作和权威性的言论,一般包括名言、格言、警句、古诗词名句等。在议论文或综合文体中,作者引用名人名言往往作为理论论据来论证自己的观点,以论点为统帅,始终为论点服务。
10.【答案】示例一:善良是红尘深处的一盏明灯,照亮世间阴暗的角落。
示例二:时光如流星,你还来不及欣赏那夺目的光亮,它就已消失在茫茫夜空,只留下一道美丽的弧痕。
【考点】造句式仿写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句子的仿写。按照所给出例句的格式“……是……”,要求句式相同或相似,能做到语意连贯;内容设计合情合理,要注意内容上的连贯性与延伸空间的关系,表述正确即可。
故答案为:示例一:善良是红尘深处的一盏明灯,照亮世间阴暗的角落。
示例二:时光如流星,你还来不及欣赏那夺目的光亮,它就已消失在茫茫夜空,只留下一道美丽的弧痕。
【点评】本题考查句子的仿写。解答此题,首先需明确题干要求抓住关键词“具体形象”“句式不限”,然后熟读所给的示例,明确内容,对选择的词语用具体、形象的描述进行仿写。
11.【答案】(1)将句号和后引号调换位置。
(2)如果你愿意去寻找,诗意就会出现在你的眼帘,荡漾在你的心中。
(3)只要生命存在,诗歌就不会消失。
【考点】根据语境补写句子;句号;引号;前后不一致
【解析】【分析】(1) “登高能赋,可以为大夫 ”是整个句子的一个组成部分,句号应放在引号外。
(2) 前后不一致,前面“是否”是两个方面,后面“诗意就会出现在你的眼帘,荡漾在你的心中”是一个方面。可改为:如果你愿意去寻找,诗意就会出现在你的眼帘,荡漾在你的心中。
(3) “即使在山河破碎、生死考验的艰难中,诗歌依然是保持崇高气节、鼓舞人心的力量。一首首动人心魄的诗歌,唤起的是历史的鲜活记忆”阐述的是诗歌与生命及历史的的关系,历史存在,诗歌就存在,生命存在,诗歌就存在。据此分析可以补写出答案:只要生命存在,诗歌就不会消失。 意对即可。
故答案为:(1) 将句号和后引号调换位置。
(2) 如果你愿意去寻找,诗意就会出现在你的眼帘,荡漾在你的心中。
(3) 只要生命存在,诗歌就不会消失。
【点评】(1)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标点符号是辅助文字记录语言的符号,是书面语的有机组成部分,用来表示停顿、语气以及词语的性质和作用。要分析句子中分句之间的关系,根据标点符号各自的作用,判断标点符号的正误,尤其注意易错易混的标点符号。
(2) 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及修改。筋脉梳理法。所谓筋脉梳理法,就是划分句子成份法,即运用语法手段,先理出句子的主干,审查句子主干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或残缺等错误,再清理句子枝叶,仔细审查修饰成分内部是否有毛病以及与中心语的搭配是否得当。句子的病因大概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逻辑错误、结构混乱、表意不明、成分多余或残缺。修改方法是补法,删法和换法,运用这些方法进行修改即可。
(3) 本题考查根据语境补写语句的能力。“补写语句”是综合考点和能力的考查,这类题目一般要求“根据材料内容”补写语句,要求所补写的语句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
12.【答案】春天的一个早晨,一阵春雨刚过,古老的驿道被润湿了,驿道显得洁净、清新;客舍周围柳树丛丛,柳叶青青,雨后,柳树显得更加翠绿新鲜了。
【考点】把握诗歌内容;体味诗歌的意象
【解析】【分析】阅读此题可知:这两句诗描写的时间是春天的一个早晨,天气是雨后,地点是渭城朝客舍外的驿道上,景物有柳树,根据对这些要素的分析进行丰富的联想和想象 ,我们可以想象到这样的画面: 春天的一个早晨,一阵春雨刚过,古老的驿道被润湿了,驿道显得洁净、清新;客舍周围柳树丛丛,柳叶青青,雨后,柳树显得更加翠绿新鲜了。
故答案为: 春天的一个早晨,一阵春雨刚过,古老的驿道被润湿了,驿道显得洁净、清新;客舍周围柳树丛丛,柳叶青青,雨后,柳树显得更加翠绿新鲜了。
【点评】此题考查理解意象、意境和诗歌散文化的能力。归纳:答题步骤:步骤一、抓住每个意象。步骤二、展开联想把该意象进行描述。具体做法,在此意象前加修饰词或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步骤三、点出所用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阅读此题可知:漫山遍野到处都是绿油油的,涨满的江水翻滚着白白的浪花,在烟雨迷蒙中传来了杜鹃阵阵的啼声。真是一派乡村四月生机盎然的景象。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