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备考2022年中考语文第二轮复习专题:07文学文化常识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备考2022年中考语文第二轮复习专题:07文学文化常识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5.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3-26 14:16:37

文档简介

备考2022年中考语文第二轮复习专题:07文学文化常识
一、单选题
1.(2021八下·灌阳期末)下列有关传统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
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B.“令尊”“尊君”是对别人父亲的尊称,“家君”“家严”是对人称自己的父亲,“令堂”
是对别人母亲的尊称,“家母”是对人称自己的母亲。
C.五月初五端午节,相传是为了纪念诗人屈原而设立的节日,有吃粽子、赛龙舟等风俗。
D.我国传统“二十四节气歌”中的“秋处露秋寒霜降”一句,依次对应的节气为:立秋、
处暑、寒露、秋分、大寒、霜降。
【答案】D
【知识点】节气
【解析】【分析】 ABC正确;
D有误,“秋处露秋寒霜降”对应的节气分别为: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
故答案为:D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化常识的能力。做好本题需要平时学习中要做有心人,对一些经典名篇的文学常识及重要的文化常识要整理成册,熟记于心。
2.(2021·威海)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济南的冬天》的作者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作家。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茶馆》等。
B.《核舟记》中“天启壬戌秋日”一句中的“天启壬戌”是天启壬戌年,为干支纪年法。
C.《愚公移山》中“指通豫南,达于汉阴”中的“汉阴”是指汉水南岸,“阴”指山的北面,水的南面,与“阳”相对。
D.古人称谓有谦称和尊称的区别,像《陈太丘与友期》中的“尊君”与“家君”,前者尊称对方的父亲,后者谦称自己的父亲。
【答案】B
【知识点】历法
【解析】【分析】B.有误,“天启”是君主年号,“壬戌”为干支纪年法,壬戌年。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文化常识。文化常识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天文、历法、地理、官职、科举礼仪、称谓、名号等。解答这类题目,要有扎实的语文基本功。要求我们要养成多读书、多积累的好习惯。
3.(2021八下·合山月考)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风、雅、颂、赋、比、兴合称《诗经》的“六义”。
B.“一车炭,千余斤”“能以径寸之木”“一食或尽粟一石”中的“斤”“寸”“石”都是重量单位。
C.杜甫是我国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人称“诗圣”,代表作有“三吏”(《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无家別》《垂老別》。
D.《马说》《小石潭记》和《记承天寺夜游》都是“唐宋八大家”的作品。
【答案】B
【知识点】其他常识
【解析】【分析】“斤”书记重量单位,“寸”是长度单位,“石”是容量单位。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常识的记忆能力,解答此题需要学生平时多积累,多记忆,对于一些经典篇章、重点作者都要加强记忆。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物传记是通过对典型人物的生平、生活、精神等领域进行系统描述、介绍的一种文学作品形式。
B.《回忆鲁迅先生》作者是萧红,她的代表作有小说《生死场》《呼兰河传》,从萧红的回忆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很具体真实又具有人情味的鲁迅形象。
C.《七子之歌》是闻一多写的,臧克家曾写文章赞美闻一多,说他是口的巨人,是行的高标。
D.《资治通鉴》,由北宋司马迁主编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答案】D
【知识点】历史记载类(二十四史、地方志、野史等);古代散文、兵法农医、天文术数、艺术杂学等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于文学、文体常识的识记能力。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文体常识要注意各种文体的特点。
ABC.正确;
D.有误,《资治通鉴》是由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不是司马迁。
故答案为:D。
【点评】 解答此类问题,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对于重点作家、朝代、国籍、重要作品、相关体裁、史书体例等必须熟记。
5.(2020·东城模拟)学校举行“书不朽,法自强”学生书法作品展。下面对其中四幅书法作品的欣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甲】作品属于楷书,方正坚劲,一笔一画间体现出维新派人士大义凛然的气概。
B.【乙】作品属于隶书,敦厚庄重,按提顿折处突显出民主革命先驱狂放洒脱的风范。
C.【丙】作品属于篆书,圆转挺健,刚柔并济中表现出文化革命主将爱憎分明的品质。
D.【丁】作品属于行书,潇洒畅达,行云流水般展现出新中国缔造者改天换地的豪情。
【答案】B
【知识点】书法
【解析】【分析】乙作品属于隶书,隶书敦厚庄重,体现了孙中山先生把革命希望寄托于”唤起民众“,表现了他强烈的爱国之心。只有草书才能体现民主革命先驱狂翻洒脱的风范。
故答案为:B
【点评】对书法作品的欣赏,除了要准确掌握各种字体的特点之外,还要结合书法作品的内容去分析,从而体会书写者的思想感情。
6.(2020·长沙模拟)下面文学常识或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雨水是立春过后的第一个节气,气温回升,降雨增多。此时的降雨对谷类作物的生长发育很有作用,所以俗话云“春雨贵如油”。
B.清明节,又称踏春节、三月节、祭祖节,是我国古代传统节日之一。清明节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古时,清明节的习俗有祭祖、喝雄黄酒、踏青等。
C.编年体、纪传体、国别体都是中国传统史书的体裁。其中编年体以年代为线索编排有关历史事件,如《战国策》;纪传体是以为人物立传记的方式记叙史实,如《史记》,国别体则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历史事件,如《左传》。
D.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孕育出了无数伟大的诗人。李白是盛唐诗坛的代表诗人,同时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歌想象丰富,语言瑰丽活泼,风格豪放飘逸,他被称为“诗仙”。
【答案】D
【知识点】古代散文、兵法农医、天文术数、艺术杂学等;诗句与人;节气;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A. 错误,谷雨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气温回升,降雨增多。此时的降雨对谷类作物的生长发育很有作用,所以俗话云“春雨贵如油”;B. 错误,喝雄黄酒是端午节的习俗之一;C. 错误,《战国策》是国别体,《左传》是编年体;故选D。
故答案为:D
【点评】 解答此类问题,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对于重点作家、朝代、国籍等必须熟记。
7.(2020·襄州模拟)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从内心深处里他一直很不喜欢《非诚勿扰》《快乐大本营》《奔跑吧,兄弟》等电视节目。”这个句子中的“从内心深处里”充当状语。
B.“阳光明媚”“差得很远”“除恶扫黑”“敬畏生命”四个短语的类型均不相同。
C.古时住宅旁常栽桑树、梓树,后人就用“桑梓”指家乡;“长河落日圆”中的“河”指黄河;“晋太元中”的“太元”是年号;《范文正公集》中的“文正”是谥号。
D.《左传》,即《春秋左氏传》,又称《左氏春秋》,儒家经典之一,是中国古代的史学和文学名著。《左传》相传是战国时期鲁国的左丘明所作。
【答案】D
【知识点】先秦诸子百家
【解析】【分析】D.《左传》相传是春秋时期鲁国的左丘明所作,而不是战国。
故答案为:D
【点评】文学常识涉及面比较广,作家作品、古代官职称谓、历法等等,知识零碎,考生需要在平时注重积累,多思考、多总结。
8.(2019八上·长春月考)下列文学常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新闻,是指报纸、电台、电视台、互联网等媒体经常使用的记录与传播信息的一种文体。
B.新闻特写是截取新闻事实的横断面,即抓住富有典型意义的某个空间和时间,通过一个片段、一个场面、一个镜头、对事件或人物、景物做出形象化的报道的一种有现场感的生动活泼的新闻体裁。
C.通讯,是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具体、生动、形象地反映新闻事件或典型人物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它是记叙文的一种,是报纸、广播电台、通讯社常用的文体,包括人物通讯和事件通讯两类。
D.律诗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属于近体诗范畴,因格律要求非常严格而得名。律诗起源于南朝,盛行于唐宋时期。律诗在字句、押韵、平仄、对仗各方面都有严格规定。如唐代李白的《送友人》《蜀道难》。
【答案】D
【知识点】诗歌文学常识;新闻常识
【解析】【分析】D项,《蜀道难》袭用乐府旧题,不是律诗。故选D。
故答案为: D。
【点评】文学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的中外中的作家、作品,文学现象、文学流派,文体知识等。重点记忆课本涉及到的和经典阅读中列出的作品。平时注意积累,理出线索,形成体系。
9.(2019八下·东阳期末)下列关于文学常识与传统文化知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首,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B.《礼记》是战国至秦汉间道家论著的汇编,相传是西汉经学家戴圣编纂的。
C.古人为诗文集命名,或以作者的姓名、字、号等命名,或以谥号、书斋、官职、居官地或郡望、出生地等命名。如《韩昌黎文集》是以郡望命名的。
D.贺敬之的《回延安》采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写成,使用了富有地方特色的词语,展示出浓郁的陕北风情。
【答案】B
【知识点】国内文学作品;文化典籍;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B项错误。《礼记》为西汉礼学家戴圣所编。《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共二十卷四十九篇,书中内容主要写先秦的礼制,体现了先秦儒家的哲学思想,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
故答案为:B
【点评】本做好本题需要平时学习中要做有心人,对一些经典名篇的文学常识要整理成册,熟记于心。学习中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的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写作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情节,甚至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
10.(2019八下·宁德期末)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通过写人、记事、状物、写景来抒发情感或发表观点,如《桃花源记》,作者通过虚构的故事表达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B.《登勃朗峰》是一篇游记,作者是法国作家马克·吐温。该文主要描写作者登勃朗峰时所见的奇绝景色,表现作者乐观、积极、率真的生活态度。
C.《卖炭翁》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新乐府》组诗中的一篇。该诗通过卖炭翁的悲惨道遇,揭露了“宫市”的掠夺本质,表达了对劳动者的深切同情。
D.当代散文家吴伯箫的《灯笼》一文,以散文的自由笔法,抒写了他关于灯笼的一些记忆,从不同方面表达了灯笼对于自己乃至民族的重要意义。
【答案】B
【知识点】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马克·吐温是美国作家,不是法国作家。故选B。
故答案为: 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能力。识记文学常识关键在平时积累,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字、好)、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
11.(2019九上·萧山开学考)下列文学常识、文化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社”是土地神,“稷”是谷神,古代文化中,常用“社稷”作为国家的代称。这样的代称还有很多,比如:“杏花雨”指春雨、“烽烟”指战争,“丝竹”指音乐,“婵娟”指月亮,“巾帼”指女子等。
B.《马说》《小石潭记》《醉翁亭记》《记承天寺夜游》这些我们学过的课文都是我国古代名篇,也都出自“唐宋八大家”之手。
C.散文是一种描写见闻、表达感悟的文学样式,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朱自清的《背影》和鲁迅的《社戏》便是这样的文章。
D.童话和寓言是世界文学独特的风景线,丹麦的《安徒生童话》、古希腊的《伊索寓言》,这些伟大的作品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答案】C
【知识点】童话;称谓;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ABD表述正确。C.鲁迅的《社戏》不是散文,是小说。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和文化常识的积累能力。文学常识包括各种常见文体、作家作品、史书体例等。文化常识包括传统文化中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文化典籍等相关知识。这些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繁多,学生要按照一定的线索多看多记。解题时需细心对比,防止张冠李戴,时代混淆等。
12.下面有关新闻评论的说法错误的一项(  )
A.新闻评论是现代新闻传播工具经常采用的社论、评论、评论员文章、短评、编者按、专栏评论和评述等的总称。
B.新闻评论是议论文体裁中重要的一类,由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组成,具有政策性、针对性和准确性。
C.新闻评论代表一定的机构、组织对当前重要问题和事件的态度、观点、看法,可以指导受众的意见走向、行为走向。
D.新闻评论在舆论监督中处于一种显要的地位,在弘扬先进思想和精神的同时,还要不断揭露和抨击各种腐败现象和不正之风,对不良之风和现象形成强大的舆论压力。
【答案】B
【知识点】新闻常识
【解析】【分析】ACD说法正确。B.错在“是议论文体裁中重要的一类”,正确的是新闻评论一种新闻文体。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了解新闻评论的知识。新闻评论,是媒体编辑部或作者对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新闻事件和有普遍意义的紧迫问题,运用分析和综合的方法,就事论理,就实论虚,有着鲜明针对性和指导性的一种新闻文体,是现代新闻传播工具经常采用的社论、评论、评论员文章、短评、编者按、专栏评论和评述等的总称,属于论说文的范畴。简而言之,新闻评论是就有价值的新闻事实和社会现象发表意见以指导实践的一种文体。这些知识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注意积累。
13.(2019·梧州)下列关于名著内容阐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尼摩船长常能运用科学知识带领大家脱离险境,如当鹦鹉螺号遭遇土著人围攻时,尼摩船长将电通到船的铁梯扶手,土著人触电后吓得魂飞魄散退走了。
B.《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诸葛亮舌战群儒”说的是为了促成孙、刘联合大业,诸葛亮跟随周瑜来到江东,与江东众谋士展开舌辩,驳得众人无话可答。
C.“我是大火中的一点火星,趁生命之火没有熄灭,我投入火的队伍、光的队伍,把‘一’和‘无数’融合在一起,为真理而斗争。”出自艾青《光的赞歌》。
D.傅雷关注孩子的成长,在孩子遇到困难意志消沉时,用克利斯朵夫的例子来启发他,希望他能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用理智分析,彻底感悟。
【答案】B
【知识点】作品的人物形象;作品的基本内容;作品的经典情节
【解析】【分析】ACD阐述正确。B.《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诸葛亮舌战群儒”说的是为了促成孙、刘联合大业,诸葛亮跟随鲁肃来到江东,与江东众谋士展开舌辩,驳得众人无话可答。而不是跟随周瑜。
故答案为:B
【点评】这道题主要考查的是对名著中的人物性格分析、故事情节识记、名著内容等的理解和把握,解答此类选择题,如果识记出现模糊或遗漏,可以采用排除法进行解答。
14.(2019·杭州模拟)下列文学常识、文化常识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鲁迅小说《故乡》中的杨二嫂,法国作家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中的克拉丽丝,俄国作家契诃夫笔下因一个喷嚏而丧命的小公务员切尔维亚科夫都是文学作品中小人物的经典形象。
B.成语“醉翁之意不在酒”“舍生取义”“一鼓作气”分别出自北宋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儒家经典《孟子》、国别体史书《战国策》中的《曹刿论战》。
C.记是一种文体,可以写景、叙事,多为议论:“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或记述功德的文字;“表”是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
D.易安(李清照)诗风婉约;幼安(辛弃疾)词风豪放;昌黎(韩愈)之才,堪称“百代文宗”;“诗佛”王维,“诗中有画”;少陵野老,落笔即成“诗史”。
【答案】B
【知识点】文化典籍;其他常识;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B:《曹刿论战》选自《左传》。故选B。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把握,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
15.(2019·包头模拟)下面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马说》的作者韩愈,《小石潭记》的作者柳宗元,两人均是唐代人;《岳阳楼记》的作者范仲淹,《醉翁亭记》的作者欧阳修,两人都是北宋人。这四位我们熟悉的散文家都属于唐宋八大家。
B.《刘姥姥进大观园》节选自《红楼梦》。《红楼梦》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线索,讲述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史,反映了封建社会晚期广阔的社会现实。
C.英国作家莫泊桑的短篇小说《我的叔叔于勒》以菲利普夫妇对于勒态度的变化为线索,刻画了菲利普夫妇自私冷酷、唯利是图的丑恶形象。
D.“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中的“书”原指书籍,“稍逊风骚”中的“风骚”原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
【答案】B
【知识点】国内文学作品;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A. 唐宋八大家,是中国唐代韩愈、柳宗元和宋代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八位散文家的合称。范仲淹不是。
B.正确。
C. 法国作家莫泊桑。
D. 孟子:“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中的“书”原指《尚书》,后泛指为书籍、文章等。
故答案为:B
【点评】文学常识浩如烟海,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备考:1.粗读原著,加深记忆。应该是在珍惜时间的原则下,粗略读读原著,或读读作品梗概,对作品中的人物关系及主要内容稍作了解,这样有助于加深记忆。2.以课本为着力点,向课外拓展。考生要重视梳理课本“重要”作家作品及文学体裁常识。3.构建文学常识知识网络。要从诗歌、小说、散文、戏剧这四大文学体裁方面,从不同时代、不同国度中分别找出最能代表该时期(或国度)最有影响的作家作品构建网络。
16.(2019·温州)《西游记》中,孙悟空对唐僧说“两不相谢,彼此皆扶持也”。下列小说人物“彼此扶持”走到“圆满”的一组是(  )
A.宋江和公孙策(《水浒传》)
B.保尔和谢廖沙(《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C.孙少平和田晓霞(《平凡的世界》)
D.简·爱和罗切斯特(《简·爱》)
【答案】D
【知识点】作家作品;作品的经典情节;作品的综合评价
【解析】【分析】A:宋江被高俅等奸臣设计用毒酒害死。公孙策是包拯的得力助手,他和展昭一文一武形成互补。公孙策被演绎的 才貌双全 学识渊博 琴棋书画无一不精,他通晓医术而且医术高超。最后因为犯法被包拯杀掉。
B:谢廖沙童年时淘气、倔强,甚至有点反叛。在学校里,谢廖沙和保尔都把这里的神父恨透了。谢廖沙和保尔一起捉弄神父。 苏维埃政权建立后,他加入红军,并成为共青团乌克兰区委会书记。具有高尚的革命热情和自我献身的精神,后在一次战斗中不幸中弹身亡。
C:孙少平是煤矿的工人,田晓霞是记者,是同乡和高中是校友,两人并没有走到一起, 孙少平要回农村老家去,而田晓霞肯定留在原西县或者去往更远的城市。结局是,田晓霞 因在抗洪采访中为抢救灾民光荣牺牲了,孙少平最终拒绝金秀的爱情回到惠英(师傅王世才的遗孀)身边,与其子王明明开始新的生活。
D:简·爱和罗切斯历经波折磨难,最终有情人终成眷属, “彼此扶持”走到“圆满” 。故选D。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的掌握。答题时应注意,要熟练掌握小说主要人物的姓名籍贯,出身经历,性格特点,小说人物做的事,对主要故事情节要熟悉,准确判断哪两个人物符合 “彼此扶持”走到“圆满” 的要求。
17.(2019·德州)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气冲斗牛”中的“斗”“牛”都是星宿名,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名称即来源于此。
B.习主席讲话时曾引用唐诗“千钧将一羽,轻重在平衡”,其中的“钧”与“锱铢必较”“一片孤城万仞山”中的“锱”“铢”“仞”都是古代重量单位。
C.王羲之,东晋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其代表作《兰亭集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D.鼎最初是炊具,后被视为传国重器,成为国家和权力的象征,亦有变革之义。革故鼎新、与时俱进是中华文明永恒的精神气质。
【答案】B
【知识点】其他常识;称谓;地理;书法
【解析】【分析】B项有误, 钧 ,古代的重量单位,三十斤是一钧。锱铢必较: 锱、铢:都是古代很小的重量单位。形容极小的差别也不放过,在极其细微的差别中决出胜负。很少的钱也要计较。形容非常小气。也比喻气量狭小,很小的事也要计较。锱:古代一两的四分之一;铢;古代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 仞 ,古代长度单位,周制八尺,汉制七尺,引申义是测量深度。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语文知识文化常识的掌握和辨析。答题时应注意,把各个选项对照相应相关的语文知识或文学文化常识,找到关键语句,仔细推敲斟酌句子的意思和关键词含义,然后提取最关键的核心的扣题的语句,比照辨析正误。
18.(2019·游仙模拟)下列各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老舍的小说《骆驼祥子》,讲述的是一个普通人力车夫的辛酸故事。出生北京城的祥子他老实,健壮,坚忍,如同骆驼一般工作,但生活三起三落,最后失去了生活信心。
B.路遥的《平凡的世界》是一部全景式地表现中国当代城乡社会生活的长篇小说,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获第三届茅盾文学奖。
C.《童年》是前苏联作家高尔基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的第一部(另有《在人间》、《我的大学》)。小说讲述了阿廖沙三岁到十岁的童年生活。
D.英国文学家夏洛蒂·勃朗特所写的小说《简·爱》,为我们讲述了一个朴实无华的爱情故事,反映主人公对人间自由幸福的渴望和对更高精神境界的追求。
【答案】A
【知识点】作品的人物形象;作品的基本内容;作品的综合评价;《简·爱》
【解析】【分析】A祥子不是“出生北京城”,而是“来自农村”。所以选A。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对名著相关知识的掌握。解答本题需要知道一些中外名著的基本内容、人物背景、主题思想等。仔细分析选项描述,对照具体的名篇,看有什么出入。比如本题A项,看上去符合作品内容,但细节问题出现错误,那就是,祥子来自农村,出生在农村,不是出生在北京城。
19.(2019七下·水城期末)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皇帝的新装》选自《安徒生童话和故事选》,安徒生,丹麦作家。
B.郭沫若,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代表作有诗集《虎符》《屈原》,历史剧《女神》《星空》。
C.《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诗集《野草》等。
D.《西游记》作者吴承恩,书中记载的白骨精是唐僧师徒西天取经途中所遇到的一个妖怪,她曾先后变成年轻女子、老妇人和老公公来哄骗唐僧师徒,但都未能逃过孙悟空的火眼金睛。
【答案】B
【知识点】作家作品;作品的经典情节
【解析】【分析】B.郭沫若的代表作有诗集《女神》《星空》,历史剧《虎符》《屈原》。故答案为B。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把握,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
20.(2019·上城模拟)下列文学常识、文化常识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马克·吐温,美国作家,代表作有小说《汤姆·索亚历险记》《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等,课文《登勃朗峰》也是他的作品。
B.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其中《父亲的病》一文记录了他在日本留学时的学习生活及他决定弃医从文的原因。
C.剧本是戏剧演出的文本依据,在读剧本时,可以采用梳理主要情节、分析人物形象、关注舞台说明等策略来帮助领悟剧本精髓。
D.谦辞和敬辞如今仍在广泛使用,例如发表自己的见解时常说“拙见”,请教他人时多说“赐教”,询问别人的姓名常用“贵姓”。
【答案】B
【知识点】戏剧戏曲常识;称谓;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B.“其中《父亲的病》一文记录了他在日本留学时的学习生活及他决定弃医从文的原因”表述有错误。应改为“其中《藤野先生》一文记录了他在日本留学时的学习生活及他决定弃医从文的原因”。
故答案为: B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和文化常识的积累能力。文学常识包括各种常见文体、作家作品、史书体例等。文化常识包括传统文化中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文化典籍等相关知识。这些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繁多,学生要按照一定的线索多看多记。解题时需细心对比,防止张冠李戴,时代混淆等。
1 / 1备考2022年中考语文第二轮复习专题:07文学文化常识
一、单选题
1.(2021八下·灌阳期末)下列有关传统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
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B.“令尊”“尊君”是对别人父亲的尊称,“家君”“家严”是对人称自己的父亲,“令堂”
是对别人母亲的尊称,“家母”是对人称自己的母亲。
C.五月初五端午节,相传是为了纪念诗人屈原而设立的节日,有吃粽子、赛龙舟等风俗。
D.我国传统“二十四节气歌”中的“秋处露秋寒霜降”一句,依次对应的节气为:立秋、
处暑、寒露、秋分、大寒、霜降。
2.(2021·威海)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济南的冬天》的作者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作家。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茶馆》等。
B.《核舟记》中“天启壬戌秋日”一句中的“天启壬戌”是天启壬戌年,为干支纪年法。
C.《愚公移山》中“指通豫南,达于汉阴”中的“汉阴”是指汉水南岸,“阴”指山的北面,水的南面,与“阳”相对。
D.古人称谓有谦称和尊称的区别,像《陈太丘与友期》中的“尊君”与“家君”,前者尊称对方的父亲,后者谦称自己的父亲。
3.(2021八下·合山月考)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风、雅、颂、赋、比、兴合称《诗经》的“六义”。
B.“一车炭,千余斤”“能以径寸之木”“一食或尽粟一石”中的“斤”“寸”“石”都是重量单位。
C.杜甫是我国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人称“诗圣”,代表作有“三吏”(《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无家別》《垂老別》。
D.《马说》《小石潭记》和《记承天寺夜游》都是“唐宋八大家”的作品。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物传记是通过对典型人物的生平、生活、精神等领域进行系统描述、介绍的一种文学作品形式。
B.《回忆鲁迅先生》作者是萧红,她的代表作有小说《生死场》《呼兰河传》,从萧红的回忆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很具体真实又具有人情味的鲁迅形象。
C.《七子之歌》是闻一多写的,臧克家曾写文章赞美闻一多,说他是口的巨人,是行的高标。
D.《资治通鉴》,由北宋司马迁主编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5.(2020·东城模拟)学校举行“书不朽,法自强”学生书法作品展。下面对其中四幅书法作品的欣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甲】作品属于楷书,方正坚劲,一笔一画间体现出维新派人士大义凛然的气概。
B.【乙】作品属于隶书,敦厚庄重,按提顿折处突显出民主革命先驱狂放洒脱的风范。
C.【丙】作品属于篆书,圆转挺健,刚柔并济中表现出文化革命主将爱憎分明的品质。
D.【丁】作品属于行书,潇洒畅达,行云流水般展现出新中国缔造者改天换地的豪情。
6.(2020·长沙模拟)下面文学常识或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雨水是立春过后的第一个节气,气温回升,降雨增多。此时的降雨对谷类作物的生长发育很有作用,所以俗话云“春雨贵如油”。
B.清明节,又称踏春节、三月节、祭祖节,是我国古代传统节日之一。清明节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古时,清明节的习俗有祭祖、喝雄黄酒、踏青等。
C.编年体、纪传体、国别体都是中国传统史书的体裁。其中编年体以年代为线索编排有关历史事件,如《战国策》;纪传体是以为人物立传记的方式记叙史实,如《史记》,国别体则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历史事件,如《左传》。
D.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孕育出了无数伟大的诗人。李白是盛唐诗坛的代表诗人,同时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歌想象丰富,语言瑰丽活泼,风格豪放飘逸,他被称为“诗仙”。
7.(2020·襄州模拟)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从内心深处里他一直很不喜欢《非诚勿扰》《快乐大本营》《奔跑吧,兄弟》等电视节目。”这个句子中的“从内心深处里”充当状语。
B.“阳光明媚”“差得很远”“除恶扫黑”“敬畏生命”四个短语的类型均不相同。
C.古时住宅旁常栽桑树、梓树,后人就用“桑梓”指家乡;“长河落日圆”中的“河”指黄河;“晋太元中”的“太元”是年号;《范文正公集》中的“文正”是谥号。
D.《左传》,即《春秋左氏传》,又称《左氏春秋》,儒家经典之一,是中国古代的史学和文学名著。《左传》相传是战国时期鲁国的左丘明所作。
8.(2019八上·长春月考)下列文学常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新闻,是指报纸、电台、电视台、互联网等媒体经常使用的记录与传播信息的一种文体。
B.新闻特写是截取新闻事实的横断面,即抓住富有典型意义的某个空间和时间,通过一个片段、一个场面、一个镜头、对事件或人物、景物做出形象化的报道的一种有现场感的生动活泼的新闻体裁。
C.通讯,是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具体、生动、形象地反映新闻事件或典型人物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它是记叙文的一种,是报纸、广播电台、通讯社常用的文体,包括人物通讯和事件通讯两类。
D.律诗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属于近体诗范畴,因格律要求非常严格而得名。律诗起源于南朝,盛行于唐宋时期。律诗在字句、押韵、平仄、对仗各方面都有严格规定。如唐代李白的《送友人》《蜀道难》。
9.(2019八下·东阳期末)下列关于文学常识与传统文化知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首,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B.《礼记》是战国至秦汉间道家论著的汇编,相传是西汉经学家戴圣编纂的。
C.古人为诗文集命名,或以作者的姓名、字、号等命名,或以谥号、书斋、官职、居官地或郡望、出生地等命名。如《韩昌黎文集》是以郡望命名的。
D.贺敬之的《回延安》采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写成,使用了富有地方特色的词语,展示出浓郁的陕北风情。
10.(2019八下·宁德期末)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通过写人、记事、状物、写景来抒发情感或发表观点,如《桃花源记》,作者通过虚构的故事表达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B.《登勃朗峰》是一篇游记,作者是法国作家马克·吐温。该文主要描写作者登勃朗峰时所见的奇绝景色,表现作者乐观、积极、率真的生活态度。
C.《卖炭翁》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新乐府》组诗中的一篇。该诗通过卖炭翁的悲惨道遇,揭露了“宫市”的掠夺本质,表达了对劳动者的深切同情。
D.当代散文家吴伯箫的《灯笼》一文,以散文的自由笔法,抒写了他关于灯笼的一些记忆,从不同方面表达了灯笼对于自己乃至民族的重要意义。
11.(2019九上·萧山开学考)下列文学常识、文化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社”是土地神,“稷”是谷神,古代文化中,常用“社稷”作为国家的代称。这样的代称还有很多,比如:“杏花雨”指春雨、“烽烟”指战争,“丝竹”指音乐,“婵娟”指月亮,“巾帼”指女子等。
B.《马说》《小石潭记》《醉翁亭记》《记承天寺夜游》这些我们学过的课文都是我国古代名篇,也都出自“唐宋八大家”之手。
C.散文是一种描写见闻、表达感悟的文学样式,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朱自清的《背影》和鲁迅的《社戏》便是这样的文章。
D.童话和寓言是世界文学独特的风景线,丹麦的《安徒生童话》、古希腊的《伊索寓言》,这些伟大的作品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2.下面有关新闻评论的说法错误的一项(  )
A.新闻评论是现代新闻传播工具经常采用的社论、评论、评论员文章、短评、编者按、专栏评论和评述等的总称。
B.新闻评论是议论文体裁中重要的一类,由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组成,具有政策性、针对性和准确性。
C.新闻评论代表一定的机构、组织对当前重要问题和事件的态度、观点、看法,可以指导受众的意见走向、行为走向。
D.新闻评论在舆论监督中处于一种显要的地位,在弘扬先进思想和精神的同时,还要不断揭露和抨击各种腐败现象和不正之风,对不良之风和现象形成强大的舆论压力。
13.(2019·梧州)下列关于名著内容阐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尼摩船长常能运用科学知识带领大家脱离险境,如当鹦鹉螺号遭遇土著人围攻时,尼摩船长将电通到船的铁梯扶手,土著人触电后吓得魂飞魄散退走了。
B.《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诸葛亮舌战群儒”说的是为了促成孙、刘联合大业,诸葛亮跟随周瑜来到江东,与江东众谋士展开舌辩,驳得众人无话可答。
C.“我是大火中的一点火星,趁生命之火没有熄灭,我投入火的队伍、光的队伍,把‘一’和‘无数’融合在一起,为真理而斗争。”出自艾青《光的赞歌》。
D.傅雷关注孩子的成长,在孩子遇到困难意志消沉时,用克利斯朵夫的例子来启发他,希望他能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用理智分析,彻底感悟。
14.(2019·杭州模拟)下列文学常识、文化常识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鲁迅小说《故乡》中的杨二嫂,法国作家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中的克拉丽丝,俄国作家契诃夫笔下因一个喷嚏而丧命的小公务员切尔维亚科夫都是文学作品中小人物的经典形象。
B.成语“醉翁之意不在酒”“舍生取义”“一鼓作气”分别出自北宋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儒家经典《孟子》、国别体史书《战国策》中的《曹刿论战》。
C.记是一种文体,可以写景、叙事,多为议论:“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或记述功德的文字;“表”是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
D.易安(李清照)诗风婉约;幼安(辛弃疾)词风豪放;昌黎(韩愈)之才,堪称“百代文宗”;“诗佛”王维,“诗中有画”;少陵野老,落笔即成“诗史”。
15.(2019·包头模拟)下面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马说》的作者韩愈,《小石潭记》的作者柳宗元,两人均是唐代人;《岳阳楼记》的作者范仲淹,《醉翁亭记》的作者欧阳修,两人都是北宋人。这四位我们熟悉的散文家都属于唐宋八大家。
B.《刘姥姥进大观园》节选自《红楼梦》。《红楼梦》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线索,讲述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史,反映了封建社会晚期广阔的社会现实。
C.英国作家莫泊桑的短篇小说《我的叔叔于勒》以菲利普夫妇对于勒态度的变化为线索,刻画了菲利普夫妇自私冷酷、唯利是图的丑恶形象。
D.“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中的“书”原指书籍,“稍逊风骚”中的“风骚”原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
16.(2019·温州)《西游记》中,孙悟空对唐僧说“两不相谢,彼此皆扶持也”。下列小说人物“彼此扶持”走到“圆满”的一组是(  )
A.宋江和公孙策(《水浒传》)
B.保尔和谢廖沙(《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C.孙少平和田晓霞(《平凡的世界》)
D.简·爱和罗切斯特(《简·爱》)
17.(2019·德州)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气冲斗牛”中的“斗”“牛”都是星宿名,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名称即来源于此。
B.习主席讲话时曾引用唐诗“千钧将一羽,轻重在平衡”,其中的“钧”与“锱铢必较”“一片孤城万仞山”中的“锱”“铢”“仞”都是古代重量单位。
C.王羲之,东晋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其代表作《兰亭集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D.鼎最初是炊具,后被视为传国重器,成为国家和权力的象征,亦有变革之义。革故鼎新、与时俱进是中华文明永恒的精神气质。
18.(2019·游仙模拟)下列各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老舍的小说《骆驼祥子》,讲述的是一个普通人力车夫的辛酸故事。出生北京城的祥子他老实,健壮,坚忍,如同骆驼一般工作,但生活三起三落,最后失去了生活信心。
B.路遥的《平凡的世界》是一部全景式地表现中国当代城乡社会生活的长篇小说,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获第三届茅盾文学奖。
C.《童年》是前苏联作家高尔基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的第一部(另有《在人间》、《我的大学》)。小说讲述了阿廖沙三岁到十岁的童年生活。
D.英国文学家夏洛蒂·勃朗特所写的小说《简·爱》,为我们讲述了一个朴实无华的爱情故事,反映主人公对人间自由幸福的渴望和对更高精神境界的追求。
19.(2019七下·水城期末)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皇帝的新装》选自《安徒生童话和故事选》,安徒生,丹麦作家。
B.郭沫若,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代表作有诗集《虎符》《屈原》,历史剧《女神》《星空》。
C.《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诗集《野草》等。
D.《西游记》作者吴承恩,书中记载的白骨精是唐僧师徒西天取经途中所遇到的一个妖怪,她曾先后变成年轻女子、老妇人和老公公来哄骗唐僧师徒,但都未能逃过孙悟空的火眼金睛。
20.(2019·上城模拟)下列文学常识、文化常识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马克·吐温,美国作家,代表作有小说《汤姆·索亚历险记》《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等,课文《登勃朗峰》也是他的作品。
B.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其中《父亲的病》一文记录了他在日本留学时的学习生活及他决定弃医从文的原因。
C.剧本是戏剧演出的文本依据,在读剧本时,可以采用梳理主要情节、分析人物形象、关注舞台说明等策略来帮助领悟剧本精髓。
D.谦辞和敬辞如今仍在广泛使用,例如发表自己的见解时常说“拙见”,请教他人时多说“赐教”,询问别人的姓名常用“贵姓”。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节气
【解析】【分析】 ABC正确;
D有误,“秋处露秋寒霜降”对应的节气分别为: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
故答案为:D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化常识的能力。做好本题需要平时学习中要做有心人,对一些经典名篇的文学常识及重要的文化常识要整理成册,熟记于心。
2.【答案】B
【知识点】历法
【解析】【分析】B.有误,“天启”是君主年号,“壬戌”为干支纪年法,壬戌年。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文化常识。文化常识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天文、历法、地理、官职、科举礼仪、称谓、名号等。解答这类题目,要有扎实的语文基本功。要求我们要养成多读书、多积累的好习惯。
3.【答案】B
【知识点】其他常识
【解析】【分析】“斤”书记重量单位,“寸”是长度单位,“石”是容量单位。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常识的记忆能力,解答此题需要学生平时多积累,多记忆,对于一些经典篇章、重点作者都要加强记忆。
4.【答案】D
【知识点】历史记载类(二十四史、地方志、野史等);古代散文、兵法农医、天文术数、艺术杂学等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于文学、文体常识的识记能力。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文体常识要注意各种文体的特点。
ABC.正确;
D.有误,《资治通鉴》是由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不是司马迁。
故答案为:D。
【点评】 解答此类问题,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对于重点作家、朝代、国籍、重要作品、相关体裁、史书体例等必须熟记。
5.【答案】B
【知识点】书法
【解析】【分析】乙作品属于隶书,隶书敦厚庄重,体现了孙中山先生把革命希望寄托于”唤起民众“,表现了他强烈的爱国之心。只有草书才能体现民主革命先驱狂翻洒脱的风范。
故答案为:B
【点评】对书法作品的欣赏,除了要准确掌握各种字体的特点之外,还要结合书法作品的内容去分析,从而体会书写者的思想感情。
6.【答案】D
【知识点】古代散文、兵法农医、天文术数、艺术杂学等;诗句与人;节气;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A. 错误,谷雨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气温回升,降雨增多。此时的降雨对谷类作物的生长发育很有作用,所以俗话云“春雨贵如油”;B. 错误,喝雄黄酒是端午节的习俗之一;C. 错误,《战国策》是国别体,《左传》是编年体;故选D。
故答案为:D
【点评】 解答此类问题,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对于重点作家、朝代、国籍等必须熟记。
7.【答案】D
【知识点】先秦诸子百家
【解析】【分析】D.《左传》相传是春秋时期鲁国的左丘明所作,而不是战国。
故答案为:D
【点评】文学常识涉及面比较广,作家作品、古代官职称谓、历法等等,知识零碎,考生需要在平时注重积累,多思考、多总结。
8.【答案】D
【知识点】诗歌文学常识;新闻常识
【解析】【分析】D项,《蜀道难》袭用乐府旧题,不是律诗。故选D。
故答案为: D。
【点评】文学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的中外中的作家、作品,文学现象、文学流派,文体知识等。重点记忆课本涉及到的和经典阅读中列出的作品。平时注意积累,理出线索,形成体系。
9.【答案】B
【知识点】国内文学作品;文化典籍;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B项错误。《礼记》为西汉礼学家戴圣所编。《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共二十卷四十九篇,书中内容主要写先秦的礼制,体现了先秦儒家的哲学思想,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
故答案为:B
【点评】本做好本题需要平时学习中要做有心人,对一些经典名篇的文学常识要整理成册,熟记于心。学习中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的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写作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情节,甚至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
10.【答案】B
【知识点】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马克·吐温是美国作家,不是法国作家。故选B。
故答案为: 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能力。识记文学常识关键在平时积累,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字、好)、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
11.【答案】C
【知识点】童话;称谓;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ABD表述正确。C.鲁迅的《社戏》不是散文,是小说。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和文化常识的积累能力。文学常识包括各种常见文体、作家作品、史书体例等。文化常识包括传统文化中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文化典籍等相关知识。这些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繁多,学生要按照一定的线索多看多记。解题时需细心对比,防止张冠李戴,时代混淆等。
12.【答案】B
【知识点】新闻常识
【解析】【分析】ACD说法正确。B.错在“是议论文体裁中重要的一类”,正确的是新闻评论一种新闻文体。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了解新闻评论的知识。新闻评论,是媒体编辑部或作者对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新闻事件和有普遍意义的紧迫问题,运用分析和综合的方法,就事论理,就实论虚,有着鲜明针对性和指导性的一种新闻文体,是现代新闻传播工具经常采用的社论、评论、评论员文章、短评、编者按、专栏评论和评述等的总称,属于论说文的范畴。简而言之,新闻评论是就有价值的新闻事实和社会现象发表意见以指导实践的一种文体。这些知识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注意积累。
13.【答案】B
【知识点】作品的人物形象;作品的基本内容;作品的经典情节
【解析】【分析】ACD阐述正确。B.《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诸葛亮舌战群儒”说的是为了促成孙、刘联合大业,诸葛亮跟随鲁肃来到江东,与江东众谋士展开舌辩,驳得众人无话可答。而不是跟随周瑜。
故答案为:B
【点评】这道题主要考查的是对名著中的人物性格分析、故事情节识记、名著内容等的理解和把握,解答此类选择题,如果识记出现模糊或遗漏,可以采用排除法进行解答。
14.【答案】B
【知识点】文化典籍;其他常识;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B:《曹刿论战》选自《左传》。故选B。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把握,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
15.【答案】B
【知识点】国内文学作品;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A. 唐宋八大家,是中国唐代韩愈、柳宗元和宋代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八位散文家的合称。范仲淹不是。
B.正确。
C. 法国作家莫泊桑。
D. 孟子:“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中的“书”原指《尚书》,后泛指为书籍、文章等。
故答案为:B
【点评】文学常识浩如烟海,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备考:1.粗读原著,加深记忆。应该是在珍惜时间的原则下,粗略读读原著,或读读作品梗概,对作品中的人物关系及主要内容稍作了解,这样有助于加深记忆。2.以课本为着力点,向课外拓展。考生要重视梳理课本“重要”作家作品及文学体裁常识。3.构建文学常识知识网络。要从诗歌、小说、散文、戏剧这四大文学体裁方面,从不同时代、不同国度中分别找出最能代表该时期(或国度)最有影响的作家作品构建网络。
16.【答案】D
【知识点】作家作品;作品的经典情节;作品的综合评价
【解析】【分析】A:宋江被高俅等奸臣设计用毒酒害死。公孙策是包拯的得力助手,他和展昭一文一武形成互补。公孙策被演绎的 才貌双全 学识渊博 琴棋书画无一不精,他通晓医术而且医术高超。最后因为犯法被包拯杀掉。
B:谢廖沙童年时淘气、倔强,甚至有点反叛。在学校里,谢廖沙和保尔都把这里的神父恨透了。谢廖沙和保尔一起捉弄神父。 苏维埃政权建立后,他加入红军,并成为共青团乌克兰区委会书记。具有高尚的革命热情和自我献身的精神,后在一次战斗中不幸中弹身亡。
C:孙少平是煤矿的工人,田晓霞是记者,是同乡和高中是校友,两人并没有走到一起, 孙少平要回农村老家去,而田晓霞肯定留在原西县或者去往更远的城市。结局是,田晓霞 因在抗洪采访中为抢救灾民光荣牺牲了,孙少平最终拒绝金秀的爱情回到惠英(师傅王世才的遗孀)身边,与其子王明明开始新的生活。
D:简·爱和罗切斯历经波折磨难,最终有情人终成眷属, “彼此扶持”走到“圆满” 。故选D。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的掌握。答题时应注意,要熟练掌握小说主要人物的姓名籍贯,出身经历,性格特点,小说人物做的事,对主要故事情节要熟悉,准确判断哪两个人物符合 “彼此扶持”走到“圆满” 的要求。
17.【答案】B
【知识点】其他常识;称谓;地理;书法
【解析】【分析】B项有误, 钧 ,古代的重量单位,三十斤是一钧。锱铢必较: 锱、铢:都是古代很小的重量单位。形容极小的差别也不放过,在极其细微的差别中决出胜负。很少的钱也要计较。形容非常小气。也比喻气量狭小,很小的事也要计较。锱:古代一两的四分之一;铢;古代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 仞 ,古代长度单位,周制八尺,汉制七尺,引申义是测量深度。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语文知识文化常识的掌握和辨析。答题时应注意,把各个选项对照相应相关的语文知识或文学文化常识,找到关键语句,仔细推敲斟酌句子的意思和关键词含义,然后提取最关键的核心的扣题的语句,比照辨析正误。
18.【答案】A
【知识点】作品的人物形象;作品的基本内容;作品的综合评价;《简·爱》
【解析】【分析】A祥子不是“出生北京城”,而是“来自农村”。所以选A。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对名著相关知识的掌握。解答本题需要知道一些中外名著的基本内容、人物背景、主题思想等。仔细分析选项描述,对照具体的名篇,看有什么出入。比如本题A项,看上去符合作品内容,但细节问题出现错误,那就是,祥子来自农村,出生在农村,不是出生在北京城。
19.【答案】B
【知识点】作家作品;作品的经典情节
【解析】【分析】B.郭沫若的代表作有诗集《女神》《星空》,历史剧《虎符》《屈原》。故答案为B。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把握,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
20.【答案】B
【知识点】戏剧戏曲常识;称谓;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B.“其中《父亲的病》一文记录了他在日本留学时的学习生活及他决定弃医从文的原因”表述有错误。应改为“其中《藤野先生》一文记录了他在日本留学时的学习生活及他决定弃医从文的原因”。
故答案为: B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和文化常识的积累能力。文学常识包括各种常见文体、作家作品、史书体例等。文化常识包括传统文化中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文化典籍等相关知识。这些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繁多,学生要按照一定的线索多看多记。解题时需细心对比,防止张冠李戴,时代混淆等。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