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河南省周口市太康县朱口镇第一初级中学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河南省周口市太康县朱口镇第一初级中学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74.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03-25 18:30:17

文档简介

河南省周口市太康县朱口镇第一初级中学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 (每小题1分,共30分。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
1.(2022八下·太康开学考)生物的分类单位从大到小依次是(  )
A.界、门、纲、目、科、属 B.界、门、纲、目、科、属、种
C.纲、目、科、属、种 D.门、纲、目、科、属、种
【答案】B
【知识点】生物分类的单位
【解析】【解答】生物学家根据生物之间的相似程度,把它们分成不同的等级,生物分类的等级从高到低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其中种是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最大的单位是界,可见B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考查生物的分类单位,比较简单,熟记即可。
2.(2015八上·白银期中)生物多样性不包括(  )
A.遗传多样性 B.环境多样性
C.物种多样性 D.生态系统多样性
【答案】B
【知识点】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解析】【解答】解: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是指一定区域内生物钟类(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的丰富性,如人类已鉴定出的物种,大约有170多万个,我国已知鸟类就有1244种之多,被子植物有3000种,即物种水平的生物多样性及其变化.
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兔和小麦)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决定的,生物的性状千差万别,表明组成生物的基因也成千上万,同种生物如兔之间(有白的、黑的、灰的等)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基因的多样性决定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组成了不同的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指生物群落及其生态过程的多样性,以及生态系统的环境差异、生态过程变化的多样性是指生物所生存的生态环境类型的多样性等.
故选:B.
【分析】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层次的含义,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3.(2022八下·太康开学考)不同种类的生物所处的共同分类等级越低,那么它们之间(  )
A.相似程度越大,亲缘关系越远 B.相似程度越小,亲缘关系越远
C.相似程度越大,亲缘关系越近 D.相似程度越小,亲缘关系越近
【答案】D
【知识点】生物分类的单位
【解析】【解答】生物分类的等级从高到低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其中种是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一个生物就是一个物种,在生物各类群之间,所处的共同分类单位越小,它们的相似程度越大,表明它们的亲缘关系越近,所处的共同分类等级越大,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特征上的相似程度越小,亲缘关系越远,可见D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此题考查生物的分类单位,为基础题,比较简单,熟记即可,为了弄清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生物学家根据生物之间的相似程度,把它们分成不同的等级,生物分类的等级从高到低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其中,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同种的生物他们相似程度最多,共同特征最多,亲缘关系就最近;界单位最大,同界的生物它们相似程度最少,共同特征最少,亲缘关系最远。
4.(2022八下·太康开学考)我国被称为“裸子植物的故乡”,以下不属于我国特有的裸子植物的是(  )
A.牡丹 B.银杏 C.水松 D.金钱松
【答案】A
【知识点】我国的珍稀植物;裸子植物
【解析】【解答】A牡丹属于被子植物,B银杏、C水松、D金钱松三者都属于植物活化石,是我国特有的裸子植物,可见,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此题考查我国的裸子植物,比较简单,熟记即可,我国裸子植物资源十分丰富,是裸子植物种类最多、资源最丰富的国家,裸子植物没有真正的花和果实,胚珠外面无子房壁发育成果皮,种子是裸露的。
5.(2022八下·太康开学考)将濒危生物迁出原栖息地,对其进行特殊保护和管理,是对就地保护的补充的是(  )
A.生态旅游 B.迁地保护
C.法制管理 D.建立自然保护区
【答案】B
【知识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
【解析】【解答】迁地保护是指把濒危物种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迁地保护是就地保护的一种补充措施,可见B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考查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为基础题,比较简单,熟记即可,保护生物的多样性,的措施包括就地保护和易地保护以及法制教育和管理等,就地保护即建立自然保护区,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除了建立自然保护区之外,把濒危物种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这是指迁地保护,迁地保护是就地保护的一种补充措施。
6.(2022八下·太康开学考)科学家推测,原始大气在高温紫外线以及雷电等自然条件的长期作用下,形成了(  )
A.原始生命 B.低等的动植物
C.简单的有机物小分子 D.复杂的有机物大分子
【答案】C
【知识点】地球上生命的起源;地球原始条件模拟实验
【解析】【解答】化学起源学说认为,从火山中喷出的气体,如水蒸气、氨、甲烷等构成了原始的大气层,与现在的大气成分明显不同的是原始大气中没有游离的氧;原始大气在高温、紫外线以及雷电等自然条件的长期作用下,可以形成许多简单的有机物,可见,C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此题考查原始生命的起源,为基础题,难度不大,熟记:原始大气(包括水蒸气、氢、氨、甲烷)在高温、紫外线以及雷电等一些自然条件的长期作用下,逐渐形成了许多简单的物质,最终经过复杂的变化、漫长的时间在原始海洋里终于演变出原始的生命。
7.(2022八下·太康开学考)下图进化树显示了科学家对小熊猫、大熊猫、熊和浣熊之间亲缘关系的认识,你认为和大熊猫亲缘关系最近的是(  )
A.共同的祖先 B.浣熊 C.小熊猫 D.熊
【答案】D
【知识点】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
【解析】【解答】通过图中的进化树可以看出,浣熊、小熊猫、大熊猫和熊四种生物都是由共同的祖先进化来的,所以,它们有亲缘关系,或近或远,图中,它们的祖先朝两个方向进化,一支进化成了浣熊和小熊猫,另一支进化成了大熊猫和熊,可见浣熊和小熊猫有较近的亲缘关系,大熊猫和熊有较近的亲缘关系,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此题考查生物进化,为基础题,难度一般,解答此题需要会读进化树,并从中获取有用的信息,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存在共同祖先的生物具有或近或远的亲缘关系。
8.(2022八下·太康开学考)下列生态系统中,属于森林生态系统的是(  )
A.西双版纳热带雨林 B.呼伦贝尔草原
C.杭州西湖 D.腾格尔沙漠
【答案】A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类型
【解析】【解答】A、西双版纳热带雨林要分布在湿润地区,动植物种类繁多,是地球环境中最具有生物多样性的地区,属于森林生态系统,A符合题意;
B、呼伦贝尔草原属于草原生态系统,B不符合题意;
C、杭州西湖属于湖泊生态系统,C不符合题意;
D、 腾格尔沙漠属于沙漠生态系统,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此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类型,为基础题,解答此题需要熟记森林生态系统的特点,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包括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等,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9.(2022八下·太康开学考)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叫做(  )
A.海洋生态系统 B.生物圈
C.森林生态系统 D.草原生态系统
【答案】B
【知识点】生物圈的概述
【解析】【解答】生物圈包括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以及生物所生活的环境,包括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等,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它为生物提供了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等生存的基本条件,适合生物的生存,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考查生物圈的概述,比较简单,为基础题,熟记: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它包括大气圈的下层、整个水圈和岩石圈的上层三个部分,是人和其它生物共同的家园。
10.(2022八下·太康开学考)某个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有:草、虫、鸟和鹰,其物质和能量流动方向正确的是(  )
A.草→虫→鸟→鹰 B.鹰→虫→鸟→草
C.虫→草→鸟→鹰 D.鸟→虫→鹰→草
【答案】A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功能;食物链和食物网
【解析】【解答】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是沿着食物链(网)逐级流动的,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的、逐级递减的,并且是不循环的,题干中所述,该生态中,草、虫、鸟、鹰可以形成食物链为草→虫→鸟→鹰。所以,该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草→虫→鸟→鹰”流动的,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此题考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为基础题,解答此题需要熟知食物链的写法,能量流动的特点,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箭头指向捕食者,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源头是阳光,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便是流经这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能量流动是沿着食物链很食物网进行的,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
11.(2022八下·太康开学考)在远离大陆的印度洋南部的克伦岛。达尔文发现这里的昆虫一般呈两种类型,许多无翅或小翅的昆虫不能飞;少数能飞的昆虫翅膀则非常发达。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A.定向变异作用 B.自然选择
C.种内斗争 D.互相竞争
【答案】B
【知识点】生物进化的学说
【解析】【解答】根据题干所述,克伦岛上生活着的昆虫多是无翅或小翅的,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由于这些海岛上经常刮大风,那些有翅能飞但翅膀不够强大的昆虫,就常常被大风吹到海里,因而生存和繁殖后代的机会较少,不适者被淘汰,而无翅或残翅的昆虫,由于不能飞翔,就不容易被风吹到海里,因而生存和繁殖后代的机会就多,适者生存,经过一段时间的自然选择之后,岛上无翅的昆虫多,少数能飞行的昆虫翅异常发达,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可见B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考查生物进化的原因,为基础题,此部分内容为重点,是常考内容,需要理解自然选择学说的含义,达尔文认为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生存下去,反之,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在生存斗争中失败而死亡,凡是生存下来的生物都是适应环境的;自然选择过程是一个长期的、缓慢的、连续的过程,由于生存斗争不断地进行,因而自然选择也是不断地进行,通过一代代的生存环境的选择作用,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
12.(2022八下·太康开学考)类人猿体内的染色体数目和形态与人类的相近,所患的疾病也与人类相同,这说明(  )
A.人类起源于类人猿 B.是一种巧合
C.人类与类人猿是近亲 D.类人猿是人类的一个分支
【答案】C
【知识点】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
【解析】【解答】根据题干所述,类人猿体内的染色体数目和形态与人类的相近,所患的疾病也与人类相同,这说明人和猿的共同特征多,亲缘关系近,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所以,C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此题考查人和类人猿关系,为基础题,解答此题需要熟知:人类和类人猿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森林古猿,人和猿的共同特征多,亲缘关系近,是近亲。
13.(2022八下·太康开学考)水生动物适应水生环境,它们的主要运动形式是(  )
A.游泳 B.飞行 C.爬行 D.奔跑
【答案】A
【知识点】动物的运动方式
【解析】【解答】水生动物有很多,包括鱼类、原生动物、腔肠动物、软体动物、甲壳动物、两栖动物和哺乳动物等,它们的形态各异,但由于在水中受水生环境的影响,它们的运动方式有:爬行、游泳、倒退、漂浮等,但在水生动物中鱼类种类较多,它们的运动器官是鳍,其主要的运动方式是游泳,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此题考查动物的运动方式,为基础题,比较简单,不同的动物为了适应不同的生活环境,运动方式不同,运动方式主要有:爬行、游泳、奔跑、飞行、蠕动、跳跃等。
14.(2015·博兴模拟)输入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不可能的去向是(  )
A.随粪便排出体外 B.流入第一营养级
C.呼吸作用散失掉 D.存在于生物的遗体残骸中
【答案】B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功能
【解析】【解答】解:能量流动是指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传递(流入下一营养级,流入分解者)和散失(各生物的呼吸作用散失)的过程. 下一营养级的能量来源于上一营养级,各营养级的能量有三个去向:①该生物呼吸作用散失 ②流入下一营养级③流入分解者.营养级越多,能量流动中消耗的能量就越多,所以,营养级越高,储能越少,个体数量越少.因此,在生态系统中,对生物的个体数量起决定作用的是生态系统中的能量;这就决定了:大多数食物链一般只有3﹣4个营养级.一般地说:输入到下一营养级的能量中,只有10%﹣20%的能量能流入下一营养级,例如:第一营养级:草,固定的太阳能为1000千焦,则第三营养级最多能获得多少千焦?(40千焦);由此可以得出:能量的流动是沿食物链逐级递减的,单向的,不循环.输入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不可能流入第一营养级.
故选:B
【分析】此题考查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能量的流动是沿食物链逐级递减的,单向的,不循环.
15.(2015八上·端州期末)下列生理活动中,可使大气中的碳进入生物体的是(  )
A.光合作用 B.呼吸作用
C.蒸腾作用 D.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答案】A
【知识点】绿色植物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区别与联系;蒸腾作用及其意义
【解析】【解答】解:A、光合作用的公式:二氧化碳+水 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因此光合作用能使大气中的碳进入生物体.故正确;
B、呼吸作用的表达式是:有机物+氧气→水+二氧化+能量,因此呼吸作用能使生物体内的碳进入大气,故不正确;
C、植物体内的水以气体的形式排出体外的过程叫蒸腾作用,因此蒸腾作用能使生物体内的水进入大气,故不正确;
D、微生物的分解作用能把生物的遗体、遗物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盐、水、二氧化碳,因此分解作用能使生物体内的碳进入大气,故不正确.
故选:A
【分析】①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在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过程;②呼吸作用是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气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呼吸作用的原料是:有机物(能量)和氧气,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③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主要是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一个过程;④微生物的分解作用能把环境中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
16.(2022八下·太康开学考)端午节吃棕子划龙舟。从运动系统的组成来看,划龙舟时运动的动力来自(  )
A.骨骼 B.骨骼肌 C.关节 D.骨连结
【答案】B
【知识点】骨、关节和肌肉的配合
【解析】【解答】骨骼肌有受到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在运动中,神经系统起调节作用,骨起杠杆的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可见,从运动系统的组成来看,划龙舟时运动的动力来自骨骼肌,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考考查骨、骨骼肌和关节的配合,为基础题,比较简单,熟记: 人的运动系统包括骨骼和骨骼肌组成,骨骼是骨和骨连结(主要是关节)的统称,骨在运动中起杠杆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人体完成一个运动都要有神经系统的调节,有骨、骨骼肌、关节的共同参与,多组肌肉的协调作用,才能完成。
17.(2022八下·太康开学考)下列各项中,属于动物行为的是(  )
①竖起耳朵 ②改变体色 ③奔跑 ④发出声音 ⑤飞行 ⑥静止不动 ⑦注目凝视 ⑧血液在动物体内运输
A.③⑤⑥⑧ B.①②④⑦
C.①②③④⑤⑧ D.①②③④⑤⑥⑦
【答案】D
【知识点】动物行为的定义与意义
【解析】【解答】动物的行为是指动物进行的从外部可以观察到的有适应意义的活动,包括身体的运动、静止的姿势、体色的改变、气味的释放、各种叫声等。
选项中,①竖起耳朵、②改变体色、③奔跑、④发出声音、⑤飞行、⑥静止不动、⑦注目凝视都是动物的行为,⑧血液在动物体内运输是生理活动,不是动物的行为,可见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此题考查动物行为的概念,为基础题,熟知:所进行的有利于它们存活和繁殖后代的活动都是动物的行为,动物的行为常表现为各种各样的运动,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把动物的行为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从行为所具有的适应性意义来看,动物的行为分为:取食行为、繁殖行为、防御行为、攻击行为、迁徙行为、社会行为等。
18.(2022八下·太康开学考)美洲的一种乌鸦会将海螺从高空丢下,待壳破裂后,再吃掉其中的肉。上述行为属于(  )
A.防御行为 B.觅食行为 C.生殖行为 D.迁徙行为
【答案】B
【知识点】动物行为的类型
【解析】【解答】A、防御行为是为了保护自己,防御敌害的各种行为,如逃跑、装死、释放臭气、保护色、警戒色等,A不符合题意。
B、觅食行为是动物通过各种方式获取生存所需的食物的行为,题干中提到的“吃壳中的肉”这是属于觅食行为,B符合题意。
C、生殖行为是与动物繁殖有关的行为,如占巢、求偶、交配、孵卵、哺育等行为,C不符合题意。
D、动物周期性的较长距离往返于不同栖居地的行为,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考查动物行为的分类及概念,比较简单,熟记各类型行为的含义是关键。动物的行为常表现为各种各样的运动,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把动物的行为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从行为所具有的适应性意义来看,动物的行为分为:取食行为、繁殖行为、防御行为、攻击行为、迁徙行为、社会行为等。
19.(2022八下·太康开学考)下图表示动物先天性行为与学习行为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其中阴影部分表示相同点。
下列各项中可以写在阴影部分的是(  )
A.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 B.有利于生存和繁殖
C.能伴随动物一生 D.生来就有
【答案】B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解析】【解答】A、先天性行为是生来就有的,不是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A不符合题意。
B、不管是先天性行为还是学习行为都有利于生存和繁殖,B符合题意。
C、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而学习行为会消失,C不符合题意。
D、先天性行为是生来就有的,而学习行为是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考查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概念,为基础题,比较简单,熟记:动物行为根据获得途径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生活经验的积累和学习获得的新的行为,会消失。动物的行为可以使动物主动的适应环境,运动能使动物获得食物的能力增强、取食范围扩大,有利于动物自身的生存与繁殖。
20.(2022八下·太康开学考)动物群体中不同个体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生活的行为称为(  )
A.社会行为 B.学习行为 C.先天性行为 D.防御行为
【答案】A
【知识点】社会行为
【解析】【解答】社会行为是一些营群体生活的动物,群体内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分工,共同维持群体生活的行为,可见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此题考查社会行为的概念,比较简单,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记先天性行为、学习行为、防御行为的概念,社会行为是一些营群体生活的动物,群体内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分工,共同维持群体生活的行为,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生活经验的积累和学习获得的行为。
21.(2022八下·太康开学考)在生态系统中,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将无机物合成为有机物的是(  )
A.动物 B.真菌 C.细菌 D.绿色植物
【答案】D
【知识点】生态系统概述
【解析】【解答】在生态系统中,绿色植物利用光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属于生产者,不仅满足自身的需要,还为其他生物提供食物和能量来源,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此题考查生态系统的概述,为基础题,比较简单,熟记即可,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组成,绿色植物利用光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属于生产者,不仅满足自身的需要,还为其他生物提供食物和能量来源;动物直接或间接的以植物为食属于消费者,物质和能量通过食物链物质和能量进入生物体内,分解者靠分解动植物的遗体把有机物转化成简单的物质被植物吸收,促进物质循环。
22.(2022八下·太康开学考)所有生物生命活动能量的最终来源是(  )
A.绿色植物 B.人类创造 C.太阳能 D.动物
【答案】C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实质;光合作用的意义
【解析】【解答】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储存能量,同时释放出氧气,有机物中储存着来自阳光的能量,在生态系统中只有绿色植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因此,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源于太阳能。可见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此题考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为基础题,难度不大,熟记: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是一切消费者和分解者物质和能量的源泉,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各种食物链彼此交织在一起,形成食物网,食物链中所有动、植物体内的能量最终来自于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所固定的太阳能,在生态系统中能量开始于太阳辐射能的固定,结束于生物体的完全分解。
23.(2022八下·太康开学考)生态学上把处于食物链某一环节上的所有生物的总和称为一个(  )
A.营养级 B.营养层次 C.能量级 D.营养结构
【答案】A
【知识点】食物链和食物网
【解析】【解答】生态学上把处于食物链某一环节上的所有生物的总和称为个营养级,在食物链上,一般由绿色植物组成第一营养级,植食性动物是第二营养级,以植食性动物为食的肉食性动物组成第三营养级,可见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此题考查营养级的概念,为基础题,比较简单,熟记即可,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这种关系的,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在食物链中的每一个环节称为一个营养级,生产者为第一营养级,植食性动物为第二营养级,以植食性动物为食的肉食性动物组成第三营养级。
24.(2022八下·太康开学考)下列食物链中,正确的是(  )
A.草 → 昆虫→青蛙→蛇 B.草→兔→羊→狼
C.草←昆虫←青蛙 D.阳光→草→兔→狼
【答案】A
【知识点】食物链和食物网
【解析】【解答】A、草→昆虫→青蛙→蛇正确的表示了生产者草与昆虫、青蛙、蛇、鹰之间的关系,起点为生产者,A说法正确。
B、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的,羊和兔不是捕食关系,B说法错误。
C、食物链中,箭头指向捕食者,箭头指向错误,C说法错误。
D、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的,起点是生产者,D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此题考查食物链的写法,为基础题,比较简单,熟记: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这种关系的,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25.(2022八下·太康开学考)下图为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其中可以表示光合作用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B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功能
【解析】【解答】绿色植物可通过光合作用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又可以通过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到大气中,所以可以推测图中,①是向大气中释放二氧化碳,为呼吸作用,②是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为光合作用,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考查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 ,为基础题,解答此需要熟记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概念和联系,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都可以通过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释放到无机环境中,绿色植物可以进行光合作用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26.(2022八下·太康开学考)珊瑚、海带大黄鱼等生物生活在(  )
A.林地生态系统 B.草地生态系统
C.淡水生态系统 D.海洋生态系统
【答案】D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类型
【解析】【解答】珊瑚、海带、大黄鱼等属于海洋生物,所以它们一般都生活在海洋生态系统中,可见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此题考查生态系统各类型的特点,为基础题,比较简单,熟记即可,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包括的生态系统有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各类型的生态系统中生活着不同的生物。
27.(2022八下·太康开学考)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
A.陆地生态系统 B.水域生态系统
C.生物圈 D.整个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
【答案】C
【知识点】生物圈的概述
【解析】【解答】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包括的生态系统有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可见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此题考查生物圈的概述,比较简单,熟记即可,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的深处,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生物圈中即有生物部分又有非生物部分,包括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等,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28.(2022八下·太康开学考)下列措施中,能提高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的是(  )
A.减少生物的种类 B.增加生物的种类
C.减少生产者数量 D.增加消费者数量
【答案】B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解析】【解答】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生态系统调节能力的大小取决于它自身结构特点,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大,反之,调节能力就小,所以,增加生物种类可提高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B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考查生态系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为基础题,熟知: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处于动态平衡状态,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这种能力有大有小,这取决于生态系统的自身结构特点,但生态系统的资源和空间是有限的,所以,其自动调节能力也是有限的,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大,反之,调节能力就小。
29.(2022八下·太康开学考)生态农业是农业发展的新模式,是因为其(  )
A.浪费自然资源
B.没有传统农业的优势
C.危害生态环境
D.满足人们对农产品的需求,也能维持农业发展的持续性
【答案】D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功能
【解析】【解答】生态农业是以生态学理论为指导,以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与保护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前提,组织建立的新型人工生态系统,因此生态农业生态系统中合理种养,具有良好的食物链和食物网,能是物质循环再生,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可见D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此题考查生态农业的优点,为基础题,比较简单,熟记:生态农场对农业生态系统的食物链进行增链加环,对生物物质实行多级利用,大幅度提高生物物质的利用效率,生态农场利用生物的、土壤的分解氧化能力,将有害的污染物变成无害的物质,这样既净化了环境,又增加了生产,使废物变成了农业资源。
30.(2022八下·太康开学考)生态平衡是一种(  )
A.相对稳定的状态
B.绝对稳定的状态
C.动物数量等于植物数量的状态
D.永久的、不受其他因素影响的稳定状态
【答案】A
【知识点】生态平衡的概念
【解析】【解答】生态平衡是一种动态的、相对的平衡状态,不是生物数量的恒定不变,如动物有迁入、有迁出,有死亡、有出生,各种生物的数量是变化的,又是相对稳定的,可见A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此题考查生态平衡的概念,比较简单,熟记即可,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就叫生态平衡。
二、非选择题。(共20分)
31.(2022八下·太康开学考)下图为几种大家常见的植物,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植物有无种子,可将上述植物分为两类,其中有种子的包括:   (填字母),其中属于裸子植物的是   (填字母),因为其种子裸露,没有   包被。
(2)可以作为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的是   。(填字母)
(3)最低等的植物类群是   所属的类群。(填字母)
(4)C比E、F能更好地适应陆地生活,不仅是有真正的根基、叶,而且体内具有组织,C是   植物。
【答案】(1)ABD;D;果皮
(2)E
(3)F
(4)蕨类
【知识点】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
【解析】【解答】(1)植物根据生殖细胞的不同可分为孢子植物和种子植物,孢子植物用孢子来繁殖后代,包括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种子植物用种子来繁殖后代,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种子植物又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图中A向日葵、B玉米、D油松有种子,其中,油松种子外没有果皮包被着,为裸子植物。
(2)图中到的E葫芦藓,属于苔藓植物,苔藓植物没真正的根,有茎和叶的分化,但体内无输导组织,叶只有一层细胞构成,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容易从背腹两面侵入而威胁苔藓植物的生活,因此我们常把苔藓植物作为检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3)图中的F水绵属于藻类植物,藻类植物大都生活在水中,结构简单,大多是单细胞的,即使是多细胞的,也没有根、茎、叶的分化,是最低等的植物类群。
(4)C肾蕨属于蕨类植物,E葫芦藓属于苔藓植物,F水绵属于藻类植物,C肾蕨有了根、茎、叶的分化,体内分化出了输导组织,能更好的适应陆地生活。
故答案为:(1)ABD、D、果皮;(2)E;(3)F;(4)蕨类;
【分析】此题考查植物类群的基本特征,为基础题,比较简单,熟记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和种子植物的基本特征即可:
藻类植物大都生活在水中,结构简单,有的单细胞,有的多细胞,但都没有根、茎、叶的分化;
苔藓植物具有茎和叶的分化,没有真正的根,根为假根,有固着作用;
蕨类植物有根、茎、叶的分化,体内分化出了输导组织,能更好的适应陆地生活;
裸子植物有根、茎、叶和种子,美没有真正的花和果实,种子是裸露的,没有果皮包被着;
被子植物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组成,种子外有果皮包被着。
32.(2022八下·太康开学考)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黑猩猩这种行为属于   行为。刚出生不久的幼猩猩能否完成这种行为    。
(2)黑猩猩以上运动是由运动系统在   的调节和控制下完成的,其运动系统   、   和   三部分组成。
【答案】(1)学习;不能
(2)神经系统;骨;骨连结;骨骼肌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骨、关节和肌肉的配合
【解析】【解答】(1)黑猩猩的这种行为是黑猩猩在出生后通过经验和“学习”逐步建立起来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刚出生的幼猩猩生活经验不足,学习能力也差,不能完成这种行为。
(2)黑猩猩属于哺乳动物,运动系统包括骨、骨连结和骨骼肌三部分,骨连结有不活动的、半活动的和活动的三种形式,其中活动的骨连结叫关节,骨骼肌有受刺激收缩的特性,骨骼肌收缩,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骨、骨连接和骨骼肌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以及其他系统的协调下共同完成的。
故答案为:(1)学习、不能;(2)神经系统、骨、骨连结、骨骼肌。
【分析】此题考查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骨、骨骼肌和关节的协调配合,为基础题,比较简单,熟记即可,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行为,动物的学习行为是通过后天的学习形成的新的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作用获得,动物的学习行为主要是由神经系统调节的,动物越高等,大脑越发达,动物的学习能力就越强;骨、骨连接和骨骼肌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以及其他系统的协调下共同完成的,在运动中,神经系统起调配作用,骨骼肌提供动力,关节起支点作用。
33.(2022八下·太康开学考)下图为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几种动物,请据图回答:
(1)终生生活在水中的动物是   (填字母,下同),可以飞行的动物是   。
(2)D壁虎的体表覆盖角质的鳞片,在   产卵,卵表面有坚硬的   。
(3)根据其体温特征,可将图中的动物分成两类, BCDEF为一类,它们的体温均   (填“恒定”或“不恒定",下同);AG为-类,它们的体温均   。在这些动物中   (填字母)的生殖方式区别于其它动物。
【答案】(1)B;AE
(2)陆地上;卵壳
(3)不恒定;恒定;G
【知识点】动物的运动方式;生物分类的依据与方法;爬行动物
【解析】【解答】(1)图中,B是鱼类,鱼类终生生活在水中,靠鳃呼吸,靠鳍游泳,A燕子属于鸟类营飞行生活,E蜜蜂属于昆虫,有三对足两对翅,适宜飞行。
(2)D壁虎属于爬行动物,体表覆盖着鳞片,可以减少水分的蒸发,在陆地上产卵,卵表面有坚硬的卵壳保护,是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
(3)BCDEF五种动物的体温随着环境温度的改变而改变,属于变温动物,体温不恒定,AG两类动物的体温不随环境温度的改变而改变,体温恒定,属于恒温动物,ABCDEF六类动物都是卵生,兔子属于哺乳动物,生殖方式为胎生,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
故答案为:(1)B、AE;(2)陆地上、卵壳;(3)不恒定、恒定、G。
【分析】此题考查动物类群的基本特征和生殖特点,比较简单,熟记即可,生物的形态结构总是与其生活相适应的,如陆生动物为了适应干旱的陆地生活,较少体内水分蒸发,有防止体内水分散失的结构,如爬行动物体表有鳞或甲,蝗虫等昆虫的体表有外骨骼等;鱼类为了适应水生生活,靠鳃呼吸,用鳍游泳;鸟类前肢变成翼、胸肌发达、消化能力强,直肠极短,减轻了体重,体内有气囊,可以辅助鸟类进行双重呼吸,提高了气体交换的效率,为飞行提供充足的氧气,这些特点适于飞行生活。
1 / 1河南省周口市太康县朱口镇第一初级中学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 (每小题1分,共30分。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
1.(2022八下·太康开学考)生物的分类单位从大到小依次是(  )
A.界、门、纲、目、科、属 B.界、门、纲、目、科、属、种
C.纲、目、科、属、种 D.门、纲、目、科、属、种
2.(2015八上·白银期中)生物多样性不包括(  )
A.遗传多样性 B.环境多样性
C.物种多样性 D.生态系统多样性
3.(2022八下·太康开学考)不同种类的生物所处的共同分类等级越低,那么它们之间(  )
A.相似程度越大,亲缘关系越远 B.相似程度越小,亲缘关系越远
C.相似程度越大,亲缘关系越近 D.相似程度越小,亲缘关系越近
4.(2022八下·太康开学考)我国被称为“裸子植物的故乡”,以下不属于我国特有的裸子植物的是(  )
A.牡丹 B.银杏 C.水松 D.金钱松
5.(2022八下·太康开学考)将濒危生物迁出原栖息地,对其进行特殊保护和管理,是对就地保护的补充的是(  )
A.生态旅游 B.迁地保护
C.法制管理 D.建立自然保护区
6.(2022八下·太康开学考)科学家推测,原始大气在高温紫外线以及雷电等自然条件的长期作用下,形成了(  )
A.原始生命 B.低等的动植物
C.简单的有机物小分子 D.复杂的有机物大分子
7.(2022八下·太康开学考)下图进化树显示了科学家对小熊猫、大熊猫、熊和浣熊之间亲缘关系的认识,你认为和大熊猫亲缘关系最近的是(  )
A.共同的祖先 B.浣熊 C.小熊猫 D.熊
8.(2022八下·太康开学考)下列生态系统中,属于森林生态系统的是(  )
A.西双版纳热带雨林 B.呼伦贝尔草原
C.杭州西湖 D.腾格尔沙漠
9.(2022八下·太康开学考)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叫做(  )
A.海洋生态系统 B.生物圈
C.森林生态系统 D.草原生态系统
10.(2022八下·太康开学考)某个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有:草、虫、鸟和鹰,其物质和能量流动方向正确的是(  )
A.草→虫→鸟→鹰 B.鹰→虫→鸟→草
C.虫→草→鸟→鹰 D.鸟→虫→鹰→草
11.(2022八下·太康开学考)在远离大陆的印度洋南部的克伦岛。达尔文发现这里的昆虫一般呈两种类型,许多无翅或小翅的昆虫不能飞;少数能飞的昆虫翅膀则非常发达。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A.定向变异作用 B.自然选择
C.种内斗争 D.互相竞争
12.(2022八下·太康开学考)类人猿体内的染色体数目和形态与人类的相近,所患的疾病也与人类相同,这说明(  )
A.人类起源于类人猿 B.是一种巧合
C.人类与类人猿是近亲 D.类人猿是人类的一个分支
13.(2022八下·太康开学考)水生动物适应水生环境,它们的主要运动形式是(  )
A.游泳 B.飞行 C.爬行 D.奔跑
14.(2015·博兴模拟)输入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不可能的去向是(  )
A.随粪便排出体外 B.流入第一营养级
C.呼吸作用散失掉 D.存在于生物的遗体残骸中
15.(2015八上·端州期末)下列生理活动中,可使大气中的碳进入生物体的是(  )
A.光合作用 B.呼吸作用
C.蒸腾作用 D.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16.(2022八下·太康开学考)端午节吃棕子划龙舟。从运动系统的组成来看,划龙舟时运动的动力来自(  )
A.骨骼 B.骨骼肌 C.关节 D.骨连结
17.(2022八下·太康开学考)下列各项中,属于动物行为的是(  )
①竖起耳朵 ②改变体色 ③奔跑 ④发出声音 ⑤飞行 ⑥静止不动 ⑦注目凝视 ⑧血液在动物体内运输
A.③⑤⑥⑧ B.①②④⑦
C.①②③④⑤⑧ D.①②③④⑤⑥⑦
18.(2022八下·太康开学考)美洲的一种乌鸦会将海螺从高空丢下,待壳破裂后,再吃掉其中的肉。上述行为属于(  )
A.防御行为 B.觅食行为 C.生殖行为 D.迁徙行为
19.(2022八下·太康开学考)下图表示动物先天性行为与学习行为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其中阴影部分表示相同点。
下列各项中可以写在阴影部分的是(  )
A.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 B.有利于生存和繁殖
C.能伴随动物一生 D.生来就有
20.(2022八下·太康开学考)动物群体中不同个体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生活的行为称为(  )
A.社会行为 B.学习行为 C.先天性行为 D.防御行为
21.(2022八下·太康开学考)在生态系统中,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将无机物合成为有机物的是(  )
A.动物 B.真菌 C.细菌 D.绿色植物
22.(2022八下·太康开学考)所有生物生命活动能量的最终来源是(  )
A.绿色植物 B.人类创造 C.太阳能 D.动物
23.(2022八下·太康开学考)生态学上把处于食物链某一环节上的所有生物的总和称为一个(  )
A.营养级 B.营养层次 C.能量级 D.营养结构
24.(2022八下·太康开学考)下列食物链中,正确的是(  )
A.草 → 昆虫→青蛙→蛇 B.草→兔→羊→狼
C.草←昆虫←青蛙 D.阳光→草→兔→狼
25.(2022八下·太康开学考)下图为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其中可以表示光合作用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6.(2022八下·太康开学考)珊瑚、海带大黄鱼等生物生活在(  )
A.林地生态系统 B.草地生态系统
C.淡水生态系统 D.海洋生态系统
27.(2022八下·太康开学考)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
A.陆地生态系统 B.水域生态系统
C.生物圈 D.整个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
28.(2022八下·太康开学考)下列措施中,能提高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的是(  )
A.减少生物的种类 B.增加生物的种类
C.减少生产者数量 D.增加消费者数量
29.(2022八下·太康开学考)生态农业是农业发展的新模式,是因为其(  )
A.浪费自然资源
B.没有传统农业的优势
C.危害生态环境
D.满足人们对农产品的需求,也能维持农业发展的持续性
30.(2022八下·太康开学考)生态平衡是一种(  )
A.相对稳定的状态
B.绝对稳定的状态
C.动物数量等于植物数量的状态
D.永久的、不受其他因素影响的稳定状态
二、非选择题。(共20分)
31.(2022八下·太康开学考)下图为几种大家常见的植物,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植物有无种子,可将上述植物分为两类,其中有种子的包括:   (填字母),其中属于裸子植物的是   (填字母),因为其种子裸露,没有   包被。
(2)可以作为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的是   。(填字母)
(3)最低等的植物类群是   所属的类群。(填字母)
(4)C比E、F能更好地适应陆地生活,不仅是有真正的根基、叶,而且体内具有组织,C是   植物。
32.(2022八下·太康开学考)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黑猩猩这种行为属于   行为。刚出生不久的幼猩猩能否完成这种行为    。
(2)黑猩猩以上运动是由运动系统在   的调节和控制下完成的,其运动系统   、   和   三部分组成。
33.(2022八下·太康开学考)下图为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几种动物,请据图回答:
(1)终生生活在水中的动物是   (填字母,下同),可以飞行的动物是   。
(2)D壁虎的体表覆盖角质的鳞片,在   产卵,卵表面有坚硬的   。
(3)根据其体温特征,可将图中的动物分成两类, BCDEF为一类,它们的体温均   (填“恒定”或“不恒定",下同);AG为-类,它们的体温均   。在这些动物中   (填字母)的生殖方式区别于其它动物。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生物分类的单位
【解析】【解答】生物学家根据生物之间的相似程度,把它们分成不同的等级,生物分类的等级从高到低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其中种是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最大的单位是界,可见B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考查生物的分类单位,比较简单,熟记即可。
2.【答案】B
【知识点】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解析】【解答】解: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是指一定区域内生物钟类(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的丰富性,如人类已鉴定出的物种,大约有170多万个,我国已知鸟类就有1244种之多,被子植物有3000种,即物种水平的生物多样性及其变化.
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兔和小麦)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决定的,生物的性状千差万别,表明组成生物的基因也成千上万,同种生物如兔之间(有白的、黑的、灰的等)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基因的多样性决定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组成了不同的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指生物群落及其生态过程的多样性,以及生态系统的环境差异、生态过程变化的多样性是指生物所生存的生态环境类型的多样性等.
故选:B.
【分析】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层次的含义,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3.【答案】D
【知识点】生物分类的单位
【解析】【解答】生物分类的等级从高到低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其中种是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一个生物就是一个物种,在生物各类群之间,所处的共同分类单位越小,它们的相似程度越大,表明它们的亲缘关系越近,所处的共同分类等级越大,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特征上的相似程度越小,亲缘关系越远,可见D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此题考查生物的分类单位,为基础题,比较简单,熟记即可,为了弄清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生物学家根据生物之间的相似程度,把它们分成不同的等级,生物分类的等级从高到低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其中,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同种的生物他们相似程度最多,共同特征最多,亲缘关系就最近;界单位最大,同界的生物它们相似程度最少,共同特征最少,亲缘关系最远。
4.【答案】A
【知识点】我国的珍稀植物;裸子植物
【解析】【解答】A牡丹属于被子植物,B银杏、C水松、D金钱松三者都属于植物活化石,是我国特有的裸子植物,可见,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此题考查我国的裸子植物,比较简单,熟记即可,我国裸子植物资源十分丰富,是裸子植物种类最多、资源最丰富的国家,裸子植物没有真正的花和果实,胚珠外面无子房壁发育成果皮,种子是裸露的。
5.【答案】B
【知识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
【解析】【解答】迁地保护是指把濒危物种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迁地保护是就地保护的一种补充措施,可见B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考查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为基础题,比较简单,熟记即可,保护生物的多样性,的措施包括就地保护和易地保护以及法制教育和管理等,就地保护即建立自然保护区,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除了建立自然保护区之外,把濒危物种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这是指迁地保护,迁地保护是就地保护的一种补充措施。
6.【答案】C
【知识点】地球上生命的起源;地球原始条件模拟实验
【解析】【解答】化学起源学说认为,从火山中喷出的气体,如水蒸气、氨、甲烷等构成了原始的大气层,与现在的大气成分明显不同的是原始大气中没有游离的氧;原始大气在高温、紫外线以及雷电等自然条件的长期作用下,可以形成许多简单的有机物,可见,C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此题考查原始生命的起源,为基础题,难度不大,熟记:原始大气(包括水蒸气、氢、氨、甲烷)在高温、紫外线以及雷电等一些自然条件的长期作用下,逐渐形成了许多简单的物质,最终经过复杂的变化、漫长的时间在原始海洋里终于演变出原始的生命。
7.【答案】D
【知识点】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
【解析】【解答】通过图中的进化树可以看出,浣熊、小熊猫、大熊猫和熊四种生物都是由共同的祖先进化来的,所以,它们有亲缘关系,或近或远,图中,它们的祖先朝两个方向进化,一支进化成了浣熊和小熊猫,另一支进化成了大熊猫和熊,可见浣熊和小熊猫有较近的亲缘关系,大熊猫和熊有较近的亲缘关系,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此题考查生物进化,为基础题,难度一般,解答此题需要会读进化树,并从中获取有用的信息,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存在共同祖先的生物具有或近或远的亲缘关系。
8.【答案】A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类型
【解析】【解答】A、西双版纳热带雨林要分布在湿润地区,动植物种类繁多,是地球环境中最具有生物多样性的地区,属于森林生态系统,A符合题意;
B、呼伦贝尔草原属于草原生态系统,B不符合题意;
C、杭州西湖属于湖泊生态系统,C不符合题意;
D、 腾格尔沙漠属于沙漠生态系统,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此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类型,为基础题,解答此题需要熟记森林生态系统的特点,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包括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等,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9.【答案】B
【知识点】生物圈的概述
【解析】【解答】生物圈包括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以及生物所生活的环境,包括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等,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它为生物提供了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等生存的基本条件,适合生物的生存,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考查生物圈的概述,比较简单,为基础题,熟记: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它包括大气圈的下层、整个水圈和岩石圈的上层三个部分,是人和其它生物共同的家园。
10.【答案】A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功能;食物链和食物网
【解析】【解答】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是沿着食物链(网)逐级流动的,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的、逐级递减的,并且是不循环的,题干中所述,该生态中,草、虫、鸟、鹰可以形成食物链为草→虫→鸟→鹰。所以,该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草→虫→鸟→鹰”流动的,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此题考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为基础题,解答此题需要熟知食物链的写法,能量流动的特点,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箭头指向捕食者,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源头是阳光,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便是流经这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能量流动是沿着食物链很食物网进行的,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
11.【答案】B
【知识点】生物进化的学说
【解析】【解答】根据题干所述,克伦岛上生活着的昆虫多是无翅或小翅的,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由于这些海岛上经常刮大风,那些有翅能飞但翅膀不够强大的昆虫,就常常被大风吹到海里,因而生存和繁殖后代的机会较少,不适者被淘汰,而无翅或残翅的昆虫,由于不能飞翔,就不容易被风吹到海里,因而生存和繁殖后代的机会就多,适者生存,经过一段时间的自然选择之后,岛上无翅的昆虫多,少数能飞行的昆虫翅异常发达,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可见B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考查生物进化的原因,为基础题,此部分内容为重点,是常考内容,需要理解自然选择学说的含义,达尔文认为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生存下去,反之,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在生存斗争中失败而死亡,凡是生存下来的生物都是适应环境的;自然选择过程是一个长期的、缓慢的、连续的过程,由于生存斗争不断地进行,因而自然选择也是不断地进行,通过一代代的生存环境的选择作用,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
12.【答案】C
【知识点】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
【解析】【解答】根据题干所述,类人猿体内的染色体数目和形态与人类的相近,所患的疾病也与人类相同,这说明人和猿的共同特征多,亲缘关系近,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所以,C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此题考查人和类人猿关系,为基础题,解答此题需要熟知:人类和类人猿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森林古猿,人和猿的共同特征多,亲缘关系近,是近亲。
13.【答案】A
【知识点】动物的运动方式
【解析】【解答】水生动物有很多,包括鱼类、原生动物、腔肠动物、软体动物、甲壳动物、两栖动物和哺乳动物等,它们的形态各异,但由于在水中受水生环境的影响,它们的运动方式有:爬行、游泳、倒退、漂浮等,但在水生动物中鱼类种类较多,它们的运动器官是鳍,其主要的运动方式是游泳,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此题考查动物的运动方式,为基础题,比较简单,不同的动物为了适应不同的生活环境,运动方式不同,运动方式主要有:爬行、游泳、奔跑、飞行、蠕动、跳跃等。
14.【答案】B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功能
【解析】【解答】解:能量流动是指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传递(流入下一营养级,流入分解者)和散失(各生物的呼吸作用散失)的过程. 下一营养级的能量来源于上一营养级,各营养级的能量有三个去向:①该生物呼吸作用散失 ②流入下一营养级③流入分解者.营养级越多,能量流动中消耗的能量就越多,所以,营养级越高,储能越少,个体数量越少.因此,在生态系统中,对生物的个体数量起决定作用的是生态系统中的能量;这就决定了:大多数食物链一般只有3﹣4个营养级.一般地说:输入到下一营养级的能量中,只有10%﹣20%的能量能流入下一营养级,例如:第一营养级:草,固定的太阳能为1000千焦,则第三营养级最多能获得多少千焦?(40千焦);由此可以得出:能量的流动是沿食物链逐级递减的,单向的,不循环.输入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不可能流入第一营养级.
故选:B
【分析】此题考查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能量的流动是沿食物链逐级递减的,单向的,不循环.
15.【答案】A
【知识点】绿色植物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区别与联系;蒸腾作用及其意义
【解析】【解答】解:A、光合作用的公式:二氧化碳+水 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因此光合作用能使大气中的碳进入生物体.故正确;
B、呼吸作用的表达式是:有机物+氧气→水+二氧化+能量,因此呼吸作用能使生物体内的碳进入大气,故不正确;
C、植物体内的水以气体的形式排出体外的过程叫蒸腾作用,因此蒸腾作用能使生物体内的水进入大气,故不正确;
D、微生物的分解作用能把生物的遗体、遗物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盐、水、二氧化碳,因此分解作用能使生物体内的碳进入大气,故不正确.
故选:A
【分析】①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在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过程;②呼吸作用是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气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呼吸作用的原料是:有机物(能量)和氧气,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③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主要是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一个过程;④微生物的分解作用能把环境中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
16.【答案】B
【知识点】骨、关节和肌肉的配合
【解析】【解答】骨骼肌有受到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在运动中,神经系统起调节作用,骨起杠杆的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可见,从运动系统的组成来看,划龙舟时运动的动力来自骨骼肌,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考考查骨、骨骼肌和关节的配合,为基础题,比较简单,熟记: 人的运动系统包括骨骼和骨骼肌组成,骨骼是骨和骨连结(主要是关节)的统称,骨在运动中起杠杆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人体完成一个运动都要有神经系统的调节,有骨、骨骼肌、关节的共同参与,多组肌肉的协调作用,才能完成。
17.【答案】D
【知识点】动物行为的定义与意义
【解析】【解答】动物的行为是指动物进行的从外部可以观察到的有适应意义的活动,包括身体的运动、静止的姿势、体色的改变、气味的释放、各种叫声等。
选项中,①竖起耳朵、②改变体色、③奔跑、④发出声音、⑤飞行、⑥静止不动、⑦注目凝视都是动物的行为,⑧血液在动物体内运输是生理活动,不是动物的行为,可见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此题考查动物行为的概念,为基础题,熟知:所进行的有利于它们存活和繁殖后代的活动都是动物的行为,动物的行为常表现为各种各样的运动,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把动物的行为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从行为所具有的适应性意义来看,动物的行为分为:取食行为、繁殖行为、防御行为、攻击行为、迁徙行为、社会行为等。
18.【答案】B
【知识点】动物行为的类型
【解析】【解答】A、防御行为是为了保护自己,防御敌害的各种行为,如逃跑、装死、释放臭气、保护色、警戒色等,A不符合题意。
B、觅食行为是动物通过各种方式获取生存所需的食物的行为,题干中提到的“吃壳中的肉”这是属于觅食行为,B符合题意。
C、生殖行为是与动物繁殖有关的行为,如占巢、求偶、交配、孵卵、哺育等行为,C不符合题意。
D、动物周期性的较长距离往返于不同栖居地的行为,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考查动物行为的分类及概念,比较简单,熟记各类型行为的含义是关键。动物的行为常表现为各种各样的运动,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把动物的行为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从行为所具有的适应性意义来看,动物的行为分为:取食行为、繁殖行为、防御行为、攻击行为、迁徙行为、社会行为等。
19.【答案】B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解析】【解答】A、先天性行为是生来就有的,不是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A不符合题意。
B、不管是先天性行为还是学习行为都有利于生存和繁殖,B符合题意。
C、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而学习行为会消失,C不符合题意。
D、先天性行为是生来就有的,而学习行为是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考查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概念,为基础题,比较简单,熟记:动物行为根据获得途径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生活经验的积累和学习获得的新的行为,会消失。动物的行为可以使动物主动的适应环境,运动能使动物获得食物的能力增强、取食范围扩大,有利于动物自身的生存与繁殖。
20.【答案】A
【知识点】社会行为
【解析】【解答】社会行为是一些营群体生活的动物,群体内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分工,共同维持群体生活的行为,可见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此题考查社会行为的概念,比较简单,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记先天性行为、学习行为、防御行为的概念,社会行为是一些营群体生活的动物,群体内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分工,共同维持群体生活的行为,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生活经验的积累和学习获得的行为。
21.【答案】D
【知识点】生态系统概述
【解析】【解答】在生态系统中,绿色植物利用光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属于生产者,不仅满足自身的需要,还为其他生物提供食物和能量来源,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此题考查生态系统的概述,为基础题,比较简单,熟记即可,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组成,绿色植物利用光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属于生产者,不仅满足自身的需要,还为其他生物提供食物和能量来源;动物直接或间接的以植物为食属于消费者,物质和能量通过食物链物质和能量进入生物体内,分解者靠分解动植物的遗体把有机物转化成简单的物质被植物吸收,促进物质循环。
22.【答案】C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实质;光合作用的意义
【解析】【解答】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储存能量,同时释放出氧气,有机物中储存着来自阳光的能量,在生态系统中只有绿色植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因此,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源于太阳能。可见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此题考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为基础题,难度不大,熟记: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是一切消费者和分解者物质和能量的源泉,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各种食物链彼此交织在一起,形成食物网,食物链中所有动、植物体内的能量最终来自于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所固定的太阳能,在生态系统中能量开始于太阳辐射能的固定,结束于生物体的完全分解。
23.【答案】A
【知识点】食物链和食物网
【解析】【解答】生态学上把处于食物链某一环节上的所有生物的总和称为个营养级,在食物链上,一般由绿色植物组成第一营养级,植食性动物是第二营养级,以植食性动物为食的肉食性动物组成第三营养级,可见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此题考查营养级的概念,为基础题,比较简单,熟记即可,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这种关系的,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在食物链中的每一个环节称为一个营养级,生产者为第一营养级,植食性动物为第二营养级,以植食性动物为食的肉食性动物组成第三营养级。
24.【答案】A
【知识点】食物链和食物网
【解析】【解答】A、草→昆虫→青蛙→蛇正确的表示了生产者草与昆虫、青蛙、蛇、鹰之间的关系,起点为生产者,A说法正确。
B、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的,羊和兔不是捕食关系,B说法错误。
C、食物链中,箭头指向捕食者,箭头指向错误,C说法错误。
D、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的,起点是生产者,D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此题考查食物链的写法,为基础题,比较简单,熟记: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这种关系的,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25.【答案】B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功能
【解析】【解答】绿色植物可通过光合作用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又可以通过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到大气中,所以可以推测图中,①是向大气中释放二氧化碳,为呼吸作用,②是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为光合作用,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考查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 ,为基础题,解答此需要熟记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概念和联系,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都可以通过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释放到无机环境中,绿色植物可以进行光合作用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26.【答案】D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类型
【解析】【解答】珊瑚、海带、大黄鱼等属于海洋生物,所以它们一般都生活在海洋生态系统中,可见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此题考查生态系统各类型的特点,为基础题,比较简单,熟记即可,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包括的生态系统有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各类型的生态系统中生活着不同的生物。
27.【答案】C
【知识点】生物圈的概述
【解析】【解答】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包括的生态系统有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可见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此题考查生物圈的概述,比较简单,熟记即可,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的深处,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生物圈中即有生物部分又有非生物部分,包括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等,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28.【答案】B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解析】【解答】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生态系统调节能力的大小取决于它自身结构特点,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大,反之,调节能力就小,所以,增加生物种类可提高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B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考查生态系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为基础题,熟知: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处于动态平衡状态,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这种能力有大有小,这取决于生态系统的自身结构特点,但生态系统的资源和空间是有限的,所以,其自动调节能力也是有限的,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大,反之,调节能力就小。
29.【答案】D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功能
【解析】【解答】生态农业是以生态学理论为指导,以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与保护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前提,组织建立的新型人工生态系统,因此生态农业生态系统中合理种养,具有良好的食物链和食物网,能是物质循环再生,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可见D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此题考查生态农业的优点,为基础题,比较简单,熟记:生态农场对农业生态系统的食物链进行增链加环,对生物物质实行多级利用,大幅度提高生物物质的利用效率,生态农场利用生物的、土壤的分解氧化能力,将有害的污染物变成无害的物质,这样既净化了环境,又增加了生产,使废物变成了农业资源。
30.【答案】A
【知识点】生态平衡的概念
【解析】【解答】生态平衡是一种动态的、相对的平衡状态,不是生物数量的恒定不变,如动物有迁入、有迁出,有死亡、有出生,各种生物的数量是变化的,又是相对稳定的,可见A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此题考查生态平衡的概念,比较简单,熟记即可,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就叫生态平衡。
31.【答案】(1)ABD;D;果皮
(2)E
(3)F
(4)蕨类
【知识点】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
【解析】【解答】(1)植物根据生殖细胞的不同可分为孢子植物和种子植物,孢子植物用孢子来繁殖后代,包括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种子植物用种子来繁殖后代,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种子植物又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图中A向日葵、B玉米、D油松有种子,其中,油松种子外没有果皮包被着,为裸子植物。
(2)图中到的E葫芦藓,属于苔藓植物,苔藓植物没真正的根,有茎和叶的分化,但体内无输导组织,叶只有一层细胞构成,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容易从背腹两面侵入而威胁苔藓植物的生活,因此我们常把苔藓植物作为检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3)图中的F水绵属于藻类植物,藻类植物大都生活在水中,结构简单,大多是单细胞的,即使是多细胞的,也没有根、茎、叶的分化,是最低等的植物类群。
(4)C肾蕨属于蕨类植物,E葫芦藓属于苔藓植物,F水绵属于藻类植物,C肾蕨有了根、茎、叶的分化,体内分化出了输导组织,能更好的适应陆地生活。
故答案为:(1)ABD、D、果皮;(2)E;(3)F;(4)蕨类;
【分析】此题考查植物类群的基本特征,为基础题,比较简单,熟记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和种子植物的基本特征即可:
藻类植物大都生活在水中,结构简单,有的单细胞,有的多细胞,但都没有根、茎、叶的分化;
苔藓植物具有茎和叶的分化,没有真正的根,根为假根,有固着作用;
蕨类植物有根、茎、叶的分化,体内分化出了输导组织,能更好的适应陆地生活;
裸子植物有根、茎、叶和种子,美没有真正的花和果实,种子是裸露的,没有果皮包被着;
被子植物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组成,种子外有果皮包被着。
32.【答案】(1)学习;不能
(2)神经系统;骨;骨连结;骨骼肌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骨、关节和肌肉的配合
【解析】【解答】(1)黑猩猩的这种行为是黑猩猩在出生后通过经验和“学习”逐步建立起来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刚出生的幼猩猩生活经验不足,学习能力也差,不能完成这种行为。
(2)黑猩猩属于哺乳动物,运动系统包括骨、骨连结和骨骼肌三部分,骨连结有不活动的、半活动的和活动的三种形式,其中活动的骨连结叫关节,骨骼肌有受刺激收缩的特性,骨骼肌收缩,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骨、骨连接和骨骼肌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以及其他系统的协调下共同完成的。
故答案为:(1)学习、不能;(2)神经系统、骨、骨连结、骨骼肌。
【分析】此题考查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骨、骨骼肌和关节的协调配合,为基础题,比较简单,熟记即可,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行为,动物的学习行为是通过后天的学习形成的新的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作用获得,动物的学习行为主要是由神经系统调节的,动物越高等,大脑越发达,动物的学习能力就越强;骨、骨连接和骨骼肌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以及其他系统的协调下共同完成的,在运动中,神经系统起调配作用,骨骼肌提供动力,关节起支点作用。
33.【答案】(1)B;AE
(2)陆地上;卵壳
(3)不恒定;恒定;G
【知识点】动物的运动方式;生物分类的依据与方法;爬行动物
【解析】【解答】(1)图中,B是鱼类,鱼类终生生活在水中,靠鳃呼吸,靠鳍游泳,A燕子属于鸟类营飞行生活,E蜜蜂属于昆虫,有三对足两对翅,适宜飞行。
(2)D壁虎属于爬行动物,体表覆盖着鳞片,可以减少水分的蒸发,在陆地上产卵,卵表面有坚硬的卵壳保护,是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
(3)BCDEF五种动物的体温随着环境温度的改变而改变,属于变温动物,体温不恒定,AG两类动物的体温不随环境温度的改变而改变,体温恒定,属于恒温动物,ABCDEF六类动物都是卵生,兔子属于哺乳动物,生殖方式为胎生,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
故答案为:(1)B、AE;(2)陆地上、卵壳;(3)不恒定、恒定、G。
【分析】此题考查动物类群的基本特征和生殖特点,比较简单,熟记即可,生物的形态结构总是与其生活相适应的,如陆生动物为了适应干旱的陆地生活,较少体内水分蒸发,有防止体内水分散失的结构,如爬行动物体表有鳞或甲,蝗虫等昆虫的体表有外骨骼等;鱼类为了适应水生生活,靠鳃呼吸,用鳍游泳;鸟类前肢变成翼、胸肌发达、消化能力强,直肠极短,减轻了体重,体内有气囊,可以辅助鸟类进行双重呼吸,提高了气体交换的效率,为飞行提供充足的氧气,这些特点适于飞行生活。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