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同步提优训练 7.1 第2课时 乳化 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word版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粤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同步提优训练 7.1 第2课时 乳化 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word版有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06.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03-29 16:06: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数学
化学
7.1 溶解与乳化
第2课时 乳化 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判断正误:(在括号内打“√”或“×”)
(1)可溶的物质在溶解时,常常使溶液的温度发生改变 (  )
(2)氢氧化钠和生石灰加水搅拌后液体温度都会升高,二者原理相同 (  )
(3)物质溶解时都会放出热量 (  )
(4)用汽油除去油污的原理是乳化,用洗涤剂除去油污的原理是溶解 (  )
(5)用水可以鉴别硫酸铜、碳酸钙、氢氧化钠、硝酸铵固体 (  )
[核心知识] 物质溶解时通常伴随有吸热或放热现象。NaOH固体溶于水,溶液温度升高;NH4NO3固体溶于水,溶液温度降低。
[易错点拨] 乳化与溶解不同,溶解形成的是溶液,而乳化作用形成的是乳浊液。
        
1.将下列物质放入一定量水中,充分搅拌后形成乳浊液的是 (  )
A.蔗糖 B.豆油 C.食盐 D.面粉
2.下列关于乳浊液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乳浊液是不均一、不稳定的 B.乳浊液中分散的是不溶性小液滴
C.加入乳化剂,乳浊液不易分层 D.乳浊液对生产有害无利
3.下列清洗方法中,利用乳化原理的是 (  )
A.用自来水洗手 B.用洗洁精清洗餐具
C.用汽油清洗油污 D.用盐酸清洗盛放石灰水的烧杯
4.[2020·朝阳] 如图所示,装置气密性良好,若使U形管中a端液面下降,b端液面上升,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  )
选项 A B C D
X 水 水 稀盐酸 水
Y 氢氧化钠固体 生石灰 镁 硝酸铵
5.夏日里如果你想随时喝到凉爽的饮料,可以自制化学“冰箱”,即把一种化学试剂放入一定量的水中,就可以形成低温小环境。这种试剂可以是下列物质中的 (  )
A.食盐 B.硝酸铵固体
C.蔗糖 D.氢氧化钠固体
6.如图所示是某同学探究燃烧条件的改装装置,往烧杯中加入下列物质,能引起白磷燃烧的是 (  )
A.硝酸铵固体 B.氢氧化钠固体
C.蔗糖 D.食盐
7.下列有关氯化钠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氯化钠扩散到水中的过程,即为氯化钠的溶解过程
B.钠离子、氯离子扩散到水中的过程要放热
C.钠离子、氯离子水合的过程要吸热,故氯化钠溶液的温度比先前水的温度低
D.氯化钠的溶解过程包括扩散和水合两个过程
8.下列各组固体物质用水不能够鉴别出来的是 (  )
A.CaCO3 MgCl2 B.MgSO4  CuSO4
C.MnO2 CuO D.NH4NO3  NaCl
9.小刚分别使用以下方法清洗餐具:
①冷水清洗;②热水清洗;③在冷水中加入几滴洗洁精清洗;④在热水中加入几滴洗洁精清洗。
(1)上述方法中清洗餐具最干净的是     (填序号)。
(2)以上对比实验说明了温度越     (填“高”或“低”),洗涤效果越好。你的理由是                   。
(3)用下列选项填空(填字母)。
A.反应 B.溶解 C.乳化 D.过滤
①洗洁精对油污有      作用。
②小刚认为汽油、氢氧化钠也能去除油污,但去污原理不同。其中汽油可以    油污,而氢氧化钠能与油污     。
10.将NaOH、NaCl、NH4NO3固体各10 g分别加入盛有100 mL水的烧杯中充分溶解。在不同时间测定溶液的温度,绘制成如图所示的图像。分析图像,回答问题。
(1)NaOH、NaCl、NH4NO3三种物质中,溶解时出现吸热现象的是        (填名称)。
(2)对NaOH而言,a点右侧曲线表示,在一定时间段内,溶液温度随时间推移而    (填“升高”或“降低”),其原因是  。
11.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们设计实验探究物质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查阅资料] 溶质溶解包括溶质粒子扩散(吸收热量)和溶质粒子水合(放出热量)两个过程。
[进行实验] 分别称取一定量的NaCl、NH4NO3和NaOH,再分别量取一定体积的水。在室温下分别按如图所示操作进行实验,并记录有关实验现象如下表。
物质X NaCl NH4NO3 NaOH
溶解现象 全部溶解 全部溶解
溶解前后溶液 温度变化 没有明显变化
(1)请填写上表中的空白。
(2)图中①的操作是        ,③中搅拌的目的是             ,图中的一处错误操作是         。
[反思与评价]
(3)同学们对溶质溶解时两个过程热量变化的相对大小展开了讨论。请选择上述一种溶质的溶解进行分析:



       
12.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活性炭吸附能力与温度的关系”。将硝酸铵固体加入水中,搅拌,观察到两侧玻璃管中液面上升的高度不同。
(1)由于试管内气体的压强     (填“增大”或“减小”),使得玻璃管内液面上升。
(2)硝酸铵固体溶于水    (填“放出”或“吸收”)热量。
(3)活性炭吸附气体的能力随温度    而增强。
答案
(1)√ (2)× (3)× (4)× (5)√
[应考能力提升练]
1.B  蔗糖、食盐易溶于水,形成溶液;豆油不溶于水,油滴分散到水里形成乳浊液;面粉不溶于水,面粉颗粒分散到水里形成悬浊液。
2.D
3.B  用自来水洗手,使附着在手上的泥土等污物与水形成溶液或浊液而被冲洗掉,不属于乳化作用;洗洁精具有乳化作用,能将大的油滴分散成细小的油滴随水冲走,是利用乳化作用;汽油能溶解油污,用汽油除油污是溶解原理;用盐酸清洗盛放石灰水的烧杯,利用的是碳酸钙与盐酸能发生反应。
4.D  若想使U形管中a端液面下降,b端液面上升,必须符合Y溶于X或X与Y反应放出热量,或X与Y反应产生气体,使装置内压强增大。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出热量,温度升高,装置内压强增大;生石灰与水反应放出热量,温度升高,装置内压强增大;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装置内压强增大;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温度降低,装置内压强减小,会出现a端液面上升,b端液面下降。
5.B 
溶于水吸热的物质有硝酸铵、氯化铵等;溶于水放热的物质有氢氧化钠。常考查的还有浓硫酸稀释放热、氧化钙与水反应放热、金属和酸反应放热等。蔗糖、食盐等溶于水没有明显的热现象。
6.B  氢氧化钠溶于水时放出热量,使烧杯中的水温度升高,达到白磷的着火点,使其燃烧。
7.D  氯化钠的溶解过程包括扩散和水合两个过程;钠离子、氯离子扩散到水中的过程要吸热,钠离子、氯离子水合的过程要放热,溶解时放出的热量与吸收的热量几乎相等,无明显热现象。
8.C  碳酸钙难溶于水,氯化镁易溶于水,加水可以鉴别;硫酸镁溶于水溶液为无色,硫酸铜溶于水溶液为蓝色,加水可以鉴别;二氧化锰和氧化铜都不溶于水,不能用水鉴别;硝酸铵溶于水会吸收大量的热,温度降低,氯化钠溶于水没有明显的热现象,可以用水鉴别。
9.(1)④ (2)高 温度越高,乳化效果越好(表述合理即可)
(3)①C ②B A
10.(1)氯化钠、硝酸铵 
(2)降低 溶液热量散失
11.(1)全部溶解 降低 升高
(2)测定水的温度 加快物质的溶解速率 用温度计搅拌
(3)氯化钠溶于水时,钠离子和氯离子向水中扩散的过程吸收热量,钠离子和氯离子与水分子水合的过程放出热量,扩散吸收的热量与水合放出的热量几乎相等,所以氯化钠溶于水温度几乎不变(合理即可)
[初高衔接拓展练]
12.(1)减小 (2)吸收 (3)降低
(1)玻璃管内液面上升,说明试管内压强减小。(2)硝酸铵溶于水,左侧玻璃管内液面上升,说明试管内温度降低,即硝酸铵固体溶于水吸收热量。(3)在同样降温的情况下,因为降温而产生的液柱上升高度应该是一样的,而现在右侧玻璃管内液面比左侧玻璃管内液面上升得多,说明低温时活性炭吸附能力更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