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上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语文必修上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5.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3-28 15:40: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勤奋------------------------------
第二单元大单元设计
《喜看稻菽千重浪》《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探界者”钟扬》单元设计
【知识储备】:
【通讯】
通讯是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将具有新闻价值的人物或事件及时、具体、生动地予以报道的新闻体裁。一般来说,通讯有四大特点:
1. 严格的真实性 2. 报道的客观性。 3. 较强的时间性。 4. 描写的形象。
通讯特征概括如下:
1.报道详细深入。这是区别于消息的一个显著特点,要对事件的来龙去脉、重要环境,背景做具体描写。
2.注重思想意义。报道那些人们普遍关心的。有现实意义的题材,还讲究主题的开掘。
3.强调形象说话。不仅用事实说话,还要有情节、有联想,用形象说话。
4.突出评论性。思想观点,一目了然,对就是对,错就是错。
按内容分:人物通讯、事件通讯、概貌通讯、工作通讯。
按形式分:一般记事通讯、访问记(专访、人物专访)、小故事、集纳、巡礼、纪实、见闻、特写、速写、侧记、散记、采访札记。
【人物通讯】所谓人物通讯,就是以报道各条战线上的先进人物为主的通讯。它着重揭示先进人物的精神境界,通过写人物的先进事迹,反映出人物的先进思想,使之成为社会的共同财富。同时,也报道转变中的人物和某些有争议的人物。“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在写作时切不可把先进人物写成从来没有过的大智大勇,十全十美,写人叙事力求言真意切,恰如其分。
【人物通讯的主角类型】
①英雄人物(各行各业的英雄模范人物)。如雷锋、焦裕禄、王进喜、张海迪、孔繁森、徐虎、李素丽等,都是由人物通讯向全社会推出的楷模。这样的人物通讯,社会影响最为广泛、深远。
②杰出人物(人们普遍关心的社会名流)。如著名科学家、社会活动家、爱国人士、运动员、演员等。这样的通讯在报刊上常占有相当多的数量,有些报刊甚至可以通过报道这样的人物来吸引读者,提高报刊的发行量。
③特色人物(在平凡的生活和工作中体现了某种人生价值,或者为人民做出贡献的普通人)。这是近年人物通讯题材发展的一个新趋向。
④某些对社会有警示作用的反面人物,提示人们某种道理。
【人物通讯的类型】
①传记式:其特征是较完整地写出人物一生的主要事迹,篇幅较长,内容丰富。
②特写式:重于写人物的一时一事,或某一侧面。虽然比一般的特写涉及范围大得多,但属于集中于一事、一个侧面的写法。真正写一时一事的人物通讯,现在也很常见。
③群像式:特点是报道对象不止一个,而是一个集体中的若干人,或是同一时空范围内的几个同类人。
【文体知识】
(1)新闻与通讯的区别
①新闻中的事实一般是概括性的,通讯则要求通过具体的人物和事件反映现实生活。
②新闻的时效性比通讯更强。
③新闻叙述更简洁、明快,篇幅短小;通讯则要详细叙述,一般篇幅比较长。
④新闻主要以记叙为主,可以适当增加议论;通讯则可运用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
【阅读人物通讯的一般方法】:
抓关键句,弄清线索;
提炼要素,概括事件;
品读细节,理解人物;
明确主旨,鉴赏特色
【教学过程】
一、《喜看稻菽千重浪》
1、这篇人物通讯写了哪几件事?这几件事分别体现了作为一名科学家的袁隆平哪些方面的品质?(按时间顺序找出事例,以事例中叙议结合的句子中的某些关键词语作为归纳“精神品质”的提示和依据。)
①2001年春节后第二天,袁隆平领奖前仍在稻田里工作。(热爱并献身于农科研事业)
②1960年发现了“天然杂交稻”的杂种第一代。(勇于实践,敢于探索)
③1964年找到了水稻雄性不育植株。(解放思想,破除迷信,敢于创新)
④1992年发表文章批判贬斥杂交稻的文章。 (坚持真理,实事求是)
⑤1993年要求对推广“玉米稻”持慎重态度。
⑥1986年以来,提出并实现了杂交水稻育种的战略思想。(矢志为中国和世界人民作贡献)
2、把握文章的结构特点和写作技法
找出贯穿全文的中心线索。并说说作者是运用什么样的结构将袁隆平的一些具体、典型事例贯穿起来的。
明确:贯穿全文的中心线索是:“袁隆平与水稻研究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作者列小标题组织材料,围绕人物的精神品质层层展开,运用了多种叙述方法。
3、《喜看稻菽千重浪》一文中,哪部分选材最具特色?请加以分析。
明确:“实事求是是他的立场和态度”一节通过写事迹说明袁隆平是“真理的捍卫者,是事实的追随者” 。主要是围绕三不稻和玉米稻这两个情节来体现的。这一节写作在选材上有两大特点:选材具有个性。突出了袁隆平对于杂交水稻的认知的与众不同。其次,选材精,不庞杂;
(“引领‘绿色革命’是他的心愿”一节具体写了两个心愿:一是把“超级杂交稻”合成;二是让杂交稻走向世界。主要凸现袁隆平积极进取的拼搏精神和高尚无私的品质。)
一篇好的人物通讯,通过对人物一言一行的描写,会产生令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效果,本人作者是怎样使袁隆平“立”在我们面前的?
明确:细节描写
细节描写是丰富通讯信息、把人物写得栩栩如生、把来龙去脉交代清楚的重要手段。如“袁隆平眯起双眼……翻看着土壤”中的几个动词突出了袁隆平工作之认真细心,对科学的严谨,以及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同时,这段文字描写了一位平凡的农民形象,正是这平凡的外貌与伟大的贡献形成了极大的反差,更突出了袁隆平的不平凡深入实践,不断创新。
《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
1、这篇通讯的写了什么内容,怎样写的?
明确:先用特写镜头描绘张秉贵工作的场景,然后再通过典型事例介绍张秉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态度。接着,作者通过典型事例剖析张秉贵之所以能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原因。最后讲述张秉贵受到人们的爱戴和尊敬。
不但有血有肉地塑造了人物的形象,又生动真实地传递了劳动者的劳动精神。
2、张秉贵事迹感人,人物形象,是怎样刻画的人物?
学生讨论,发言
参考:通过语言、细节、动作等描写,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真实的、日常生活中的张秉贵。通过人们的悄悄议论侧面描写,还有细节描写:一个抱小孩的女顾客来买糖,张秉贵一系列的细心行为,比如让他先把糖给孩子吃,一会儿一块儿算账,又拿出几块儿,用小纸袋包装好,塞到孩子兜儿里,留着孩子路上吃等等,这一系列的行为让读者真实地感受到了张秉贵体贴入微的服务态度。还有一位不讲理的、气呼呼的女顾客来买糖,张秉贵并没有因为顾客的态度而改变自己的态度,一如既往地站在顾客的角度为顾客考虑、服务,最后终于感动了顾客,使其和张秉贵说明了自己生气的缘由。通过这个气呼呼的女顾客来买糖,张秉贵这样一种耐心,细心的态度,我们又进一步看到了张秉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真心。
丰富、多角度的描写,让我们切身地感受到了温暖众人心的“一团火”精神
三、《“探界者”钟杨》
钟扬身上具有哪些优秀品质?作者是运用什么手法来刻画这个人物的?
参考:
(1)热爱科学事业,不追求物质生活品质,却致力于种子事业和科普工作;具有忘我的牺牲精神,在恶劣的环境中,身体不适也不放松工作;理想崇高,有远见,心怀祖国和人民;有责任,有担当,关心热爱学生,不抛弃、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
(2)作者在刻画钟扬时运用了正侧面相结合的手法。
①正面刻画:a.刻画人物语言。文章每一部分都有直接引用的钟扬的话,它们或是钟扬与别人对话,或是钟扬的演讲内容,或是钟扬写的文字。b.刻画人物行为、事迹。如不挑剔住房,赴西藏采集种子,热心科普事业等。
②侧面刻画:a.通过他人之口讲述钟扬的事迹;b.运用对比衬托手法,如写钟扬不在意生活品质与致力于种子收集的对比,藏族同事对其“大胆”的评价等。
四、深度探究(可以设计表格)
1.袁隆平、张秉贵、钟扬,他们三个人的工作岗位各不相同,但在他们身上却体现着许多共同的精神品质。请简要概括一下他们具有哪些共同的精神品质。
参考:
①热爱本职工作,致力于做好本职工作;
②有责任,有担当,有着崇高、远大的理想;
③面对困难、挑战,不屈不挠,不懈奋斗;
④主动探索,勇于实践;⑤不计个人得失,无私奉献。
这三篇文章在结构和刻画人物方面各有哪些异同?
明确:
文章结构:
①三篇文章都运用了倒叙手法。
②《喜看稻菽千重浪》《“探界者”钟扬》都采用了小标题,层次清楚,结构鲜明。
刻画人物:①《喜看稻菽千重浪》以正面描写人物为主,《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探界者”钟扬》则采用了正侧面结合的手法描写人物。
②《喜看稻菽千重浪》《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在描写人物时,运用了细节描写;《“探界者”钟扬》则主要是概述事迹。
③《喜看稻菽千重浪》多处描绘了人物的内心世界;《“探界者”钟扬》多处用人物语言来表现人物;《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既有人物语言描写、行动描写,也有人物的心理描写。
金戈铁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