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余数除法的认识
教学内容:第1、2页例1、例2,第3页的“想想做做”第1——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把平均分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的除法的过程,初步理解有余数的除法及余数的含义。知道余数要比除数小,能正确写出相应的除法算式,能正确读、写有余数除法的算式。
2、使学生在认识有余数除法的活动中,进一步积累观察、操作、交流等经验,感受除法意义的扩展过程,进一步发展初步的比较、分析、抽象、概括等能力。
3、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与他人合作的意愿,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有余数除法的意义,会读写有余数除法算式。
教学难点: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
课前准备: 师生每人准备小棒若干
教学过程:
导入
1.出示例题:胡老师这有10枝铅笔打算分给几个小朋友,要求每人分得同样多,可以怎样分?
引出——平均分
师:通过上学期的学习,我们知道把一些物体平均分,可以用除法算式来表示。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把一些物体平均分”。
二、动手操作,初步感知(教学例1,认识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1、分一分
提问:用平均分的知识,你想怎样分?
每人分2支(学生演示、课件演示)
2.追问:现在我们的思路打开了,还可以每人分几支呢?
(1)10支铅笔,每人分3支、4支、5支分别可以分给几个小朋友?用小棒代替铅笔分一分,试着把结果填在书上的表格里。
学生小组合作,分完的孩子在小组里说说是怎样分的?
(2) 组织反馈(按顺序指名演示分铅笔的过程和结果):
谈话:孩子们,该到我们全班交流的时间了,先来看看10支铅笔,每人分3支的结果是怎样的呢?哪一组来展示一下你分的过程?
教师演示时相机提问:分给2人后,分掉了几支,还剩几支?剩下的4支还够分吗?分给3人后,分掉了几支,还剩几支?还能继续再分吗?
明确:10支铅笔,每人分3支,可以分给3个人,还剩1支。
继续指名演示“每人分4支,每人分5支”的情况,填写表格并核对。
(3)启发:请小朋友看表格,仔细观察比较,我们把一些物体平均分的时候,你有什么发现?能否试试分类?
师小结: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有时能正好分完,有时会有剩余。)表中的4种分法,哪些是正好分完,哪些是分后有剩余?
(4)把10支铅笔按照每人2支或每人5支进行平均分,正好分完,没有剩余,怎样列式?
(5)出示教材填充:10支铅笔,每人分3支,可以分给3人,还剩1支。可以怎样列式?
师:像这样平均分后有剩余的情况,也可以用除法算式来表示:10÷3=3(人)
这1支是剩下的,它是10支里面的一部分,我们可不能忘了它,在商后写上省略号:10÷3=3(人)……1(支)
追问:你知道这道算式表示的意思吗?个人说,集体说,同桌互说
说明:这样的算式是有余数的除法算式,每个数都有自己的名称,在这里10叫(被除数),3叫(除数),3叫( 商 ),1也有名称,叫余数(板书)表示平均分后余下的部分。表示余数时,要在商的后面写上省略号,再写上余数,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有余数的除法”(板书课题)10÷3=3……1读作:10除以3等于3余1(板书)
师:我们一起读(学生读算式)。说说各部分名称,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为什么不同?
(6)提问:你能把每人分4支的结果用除法算式表示吗 交流算式,说说算式的意义,商2和余数2的单位为什么不同。
(7)概括提炼:想一想,在什么情况下平均分的结果可以写成有余数的除法算式?余数表示什么意思?
小结:把一些物体平均分,如果不能正好分完,剩下的部分就是余数,这样分的过程和结果可以用有余数的除法表示。
三、再次操作,深入感悟(教学例2 认识余数要比除数小)
出示例2
引入:大家都用小棒摆过正方形,这里有4根同样长的小棒,可以摆几
个正方形?想一想用8根小棒可以摆几个这样的正方形?
2、谈话:如果像这样用12、13、14、15、16根小棒摆正方形,结果会怎样?
学生按要求先摆一摆,根据每次操作的结果再填写除法算式,并把表格填完整,教师巡视
交流:每次摆的结果怎样?你是怎样填写的?
引导学生联系操作过程和结果说清楚所填算式的意思,以及表格和算式之间的对应关系。
结合学生交流师演示(演示的时候要让学生明白如果剩下的小棒够摆一个正方形,就要继续摆下去,直到不够摆为止),板书填写算式表格。
观察表格,比较除法算式中的余数和除数,你有什么发现?把你的发现先
和小组同学说一说。
指名汇报
生1:余数可能是1、2、3,不可能是4
生2:余数比除数4小
生3:用12根小棒或16根小棒摆正方形,小棒正好用完,没有剩余;用13、14、15根小棒摆正方形,都有剩余的小棒,剩下的小棒根数分别是1根、2根、3根?(为什么?),如果余数等于或大于除数就要怎样?
生4:用12、13、14、15根小棒都是摆成3个正方形,用16根小棒摆成4个正方形,多了1个正方形(为什么?)
生5:如果用17、18、19根……小棒摆正方形,余数不可能超过3(为什么)
生6:我明白了,在有余数除法算式中,余数要比除数小。……
3、小结:从刚才的操作和比较中可以看出,除数是4,如果余下的满4根,就要继续平均分,也就是余下的数只能比4小。请记住:在有余数的除法里,余数要比除数小。
4、(这个结论可以帮助我们解决什么问题呢?)猜一猜:
( )÷5=( )……( ),余数最大是( )。
( )÷( )=( )……5,除数最小是( )。
师:在一道有余数的除法算式中,如果除数是5,余数可能是几?最大是几?如果余数是5,除数是几?最小是几?
师:真会动脑筋,今天我们二(1)班的每个孩子表现都很棒,老师为大家感到骄傲下面我们进行闯关游戏。
四、应用拓展,深入理解
1、第一关:小试伸手,请小朋友一边操作,一边完成填空(“想想做做”第1题)
独立完成并交流算式,以及算式中各部分表示的意思
比较这两题的异同点(左边一题是按每几个一份去分,与例题平均分的过程相同,右边一题是按平均分成几份去分,过程与例题不同)
2、第二关:智慧大比拼(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说说图意,独立完成。
反馈交流,说说算式及含义。
比较两题有什么不同之处和相同之处,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同一副直观图的含义。
3、第三关:慧眼识珠(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从不同角度说说图意,说说每道算式的意思,两道题的单位名称为什么不一样?
4、第四关:眼力大比拼(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指名按要求说一说、读一读。
5、智慧加油站(这题有点难,我们试一试吧)
18÷( )=( )……( )
要求:有序的说出几道算式
五、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什么情况可以用有余数的除法表示?关于有余数的除法你有什么发现?
(平均分有剩余,用算式表示就要写成有余数的除法,在在有余数的除法里,余数要比除数小)。
2、生活中还有哪些平均分后有余数的情况?课后到生活中去找一找,用有余数除法说给父母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