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红楼梦》
第一课时:整体感知
开谈不说《红楼梦》,
读尽诗书也枉然。
导入新课
红楼梦曲
【清】曹雪芹
开辟鸿蒙,
谁为情种?
都只为风月情浓。
趁着这奈何天、伤怀日、寂寥时,
试遣愚衷。
因此上,
演出这怀金悼玉的《红楼梦》。
作品简介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又名《石头记》、《情僧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金玉缘》、《还泪记》。
通行本共120回,一般认为前80回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后40回作者为无名氏,整理者为程伟元、高鹗。
“红楼梦”是什么意思?
“红楼富家女,金缕绣罗襦,见人不敛手,娇痴二八初。”——白居易《秦中吟·议婚》
“长安春色谁为主?古来尽属红楼女;美人情易伤,暗上红楼立。”——韦庄
“美人一笑搴珠箔,遥指红楼是妾家。”——王昌龄
“观《通鉴》二百六十三,记五代王建事。建作朱门,绘以朱丹,蜀人谓之画红楼。是红楼亦朱门之泛称耳。”——俞平伯
“红楼”指富家闺阁或豪门贵族
昌明隆盛之邦,诗礼簪缨之族,花锦繁华之地,温柔富贵之乡。
贾 府
梦者,幻也。如此,“红楼梦”的意思即:富家闺阁幻同一梦,或豪门贵族幻同一梦。这样两种不同的理解,会导致对小说的题材、主线、命意产生不同的说法。
《红楼梦》既写了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的幻灭,又写了贾府的由盛而衰;“红楼”的意思应该是兼顾二说为好。至于名之以“梦”,这当然反映了曹雪芹一定的虚无幻灭的思想。
作品 作者 时间 类型
中国四大古典名著
《水浒传》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施耐庵
罗贯中
吴承恩
曹雪芹
元末明初
元末明初
明代
清代
英雄传奇
历史演义
神魔小说
世情小说
世情小说是中国古典白话小说的一种,又称为人情小说、世情书等。它是以“极摹人情世态之歧,备写悲欢离合之致”为主要特点的一类小说。
所谓世态,指的是整个社会状况和各种社会矛盾冲突,也是宏观层面上的社会氛围与社会风气;所谓人情,指的是影响甚至决定人们如何处理各种矛盾,各种人际关系的微妙的情感、心理愿望和理想,也就是微观层面上处于特定环境中人们隐秘的精神世界。
“世情小说 ”是什么?
中国古代小说发展阶段
阶段 时间 类型 代表作
滥觞期
先秦
神话寓言
《女娲补天》、《夸父逐日》
雏形期
魏晋六朝
志人志怪小说
《世说新语》、《搜神记》
成熟期
定型期
高峰期
唐代
宋代
明清
传奇小说
话本小说
章回小说
《柳毅传书》
《灌园叟晚逢仙女》
四大名著
《聊斋志异》、《儒林外史》
《红楼梦》是举世公认的中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
作者简介
曹雪芹(约1715—1763),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作家。
祖籍辽阳,出生于江宁(今南京),先世原是汉族,后为满族正白旗。他是江宁织造曹寅之孙 ,曹顒之子。
八旗:镶黄、正黄、正白、正红、镶白、镶红、正蓝、镶蓝。
曹家是一个百年望族的贵族世家。
曹雪芹的曾祖父曹玺曾任江宁织造,曾祖母做过康熙的保姆。
祖父曹寅小时候做过康熙的伴读和御前侍卫,后任江宁织造,兼任两淮巡盐监察御史,极受康熙宠信,他的两个女儿也被选为王妃。康熙六次南巡,就有四次住在曹寅的江宁织造署内。因此,曹家恩宠盛极一时,曹雪芹的童年,正当曹家极盛时期,他就在这“秦淮风月”之地的“繁华”生活中长大。
其父后也继任江宁织造,祖孙三代四人担任此职达60年之久。
钟鸣鼎食之家
江宁织造是明清两朝在南京设局织造宫廷所需丝织品的皇商,三大织造作为皇商,共同经营江南地区的丝绸产业。
曹玺为首任郎中。其子寅,孙颙yóng、頫fǔ亦任此职,至雍正五年(1727)曹頫罢官止,前后六十余年,不由曹氏任职的时间,不过六年。曹氏三世在官时,常以密折报告各处情况,实为康熙帝的耳目。
诗书簪缨之族
曹寅是当时的大藏书家,自己能写诗填词谱曲。著名的《全唐诗》就是由他主持刻印的。这种家庭环境对曹雪芹深厚的文学修养影响很大。
注:《全唐诗》,900卷,清曹寅、彭定求等奉敕chì(皇帝的诏令)编纂。
雍正初年,由于统治阶级内部政治斗争的牵连,曹家被人参奏,遭受一系列打击,先后遭遇了革职、抄家、下狱。一年有余,曹家便彻底败落,从此一蹶不振,日渐衰微。
经历了生活中的重大转折,曹雪芹深感世态炎凉,对封建社会有了更清醒、更深刻的认识。他蔑视权贵,远离官场,过着贫困如洗的艰难日子。
家道中落之变
家庭由盛而衰的过程,自身由“锦衣纨绔”的贵公子,降为落魄的“寒士”的经历,为他的创作准备了良好的基础。
曹雪芹晚年生活十分贫困,靠朋友接济和卖画维持生计,晚年移居北京西郊,生活更加穷苦,“满径蓬蒿”“举家食粥”。
但他天生性格热情豪放,喜欢饮酒,多才多艺,工诗善画,他有骨气,孤傲不屈,嫉恶如仇。在穷困的环境里,他以坚忍不拔的毅力,专心致志地从事《红楼梦》的写作和修订,“批阅十载,增删五次”,遗留下《红楼梦》前80回的稿子。
乾隆二十七年,幼子夭亡,他陷入过度的忧伤和悲痛,卧床不起。这年除夕,终于因贫病无医而逝世。
回前诗
【清】曹雪芹
浮生着甚苦奔忙,盛席华筵终散场。
悲喜千般同幻渺,古今一梦尽荒唐。
漫言红袖啼痕重,更有情痴抱恨长。
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
题石头记
【清】曹雪芹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清代所谓“河清海晏”的“乾隆盛世”,不过是封建社会的回光返照。当时随着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资本主义的因素也有了增长。
这股新的力量与严重束缚它的封建主义体系不可避免地产生冲突。这种冲突反映在上层建筑领域便是处于萌芽状态却蓬勃而有朝气的初步的民主主义思想与腐朽的趋向最后崩溃的但又居于统治地位的封建宗法思想、传统制度之间的矛盾斗争。
创作背景
《红楼梦》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线索,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着重叙述了贾家荣、宁两府逐渐衰败的过程,广泛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象和各种矛盾,揭露了封建官僚地主家庭的荒淫腐败、虚伪欺诈及其各种罪恶活动,歌颂了贾宝玉、林黛玉的封建叛逆精神,描绘了一些纯洁少女的悲惨遭遇和反抗性格,对封建末期社会进行了剖析和批判,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灭亡的历史趋势。
内容梗概
1974年南充师院中文系统计为601人,其中男323人,女278人。
1974年南京大学中文系统计为623人,其中男282人,女341人。
1982年上海师大徐恭时先生统计为975人,其中男495人,女480人。
《红楼梦》一书写了多少人?
历来对《红楼梦》的阐释之众说纷纭,蔚为大观:有的看见了政治,有的看见了史传,有的看见了家庭与社会,有的看见了明末遗民,有的看见了晋朝名士,有的看见了恋爱婚姻,有的看见了明心见性,有的看见了谶纬奇书,有的看见了金丹大道……这种洋洋大观,也曾引起不少高明人士的讥讽,或仅以为谈助,或大笑其无聊。
——周汝昌
对于同一部《红楼梦》,经学家看见了易,道学家看见了淫,才子看见了缠绵,革命家看见了排满,流言家看见了宫闱秘事。
——鲁迅
《红楼梦》一书涵盖多少内容?
他(曹雪芹)是一个惊人的天才,在他身上,仪态万方地体现了我们中华文化的光彩和境界。他是古今罕见的一个奇妙的“复合构成体”——大思想家、大诗人、大词曲家、大文豪、大美学家、大社会学家、大心理学家、大民俗学家、大典章制度学家、大园林建筑学家、大服装陈设专家、大音乐家、大医药学家……他的学识极广博,他的素养极高深。这端的是一个奇才绝才。这样一个人写出来的小说。无怪乎有人将它比作“百科全书”,比作“万花筒”,比作“天仙宝镜”——在此镜中,我中华之男女老幼一切众生的真实相,毫芒毕现,巨细无遗。这,是何慧眼,是何神力!真令人不可想象,不可思议!
——资深红学家 周汝昌
《红楼梦》是一部精彩纷呈的经验之书。王蒙先生说,读一部《红楼梦》,等于活了一次,至少是活了二十年。
《红楼梦》是一部感同身受的人情之书。小说最有价值的“情本思想”是对中国传统“情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红楼梦》是一部意蕴丰厚的哲理之书。小说通过写“世事人情”来展现“生命觉悟”的大书。
许多作家学者都大力推荐高中学生阅读《红楼梦》,作家周国平就把《红楼梦》当作“必读的书”。所谓必读,是就精神生活而言,即每一个关心人类精神历程和自身生活意义的人都应该读,不读便会是一种欠缺和遗憾。
《红楼梦》的名人评价?
王国维:《红楼梦》,哲学的也,宇宙的也,文学的也……《红楼梦》者,可谓悲剧中之悲剧也。
毛泽东:“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鲁 迅: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
冯其庸:大哉《红楼梦》,再论一千年。
王 蒙:《红楼梦》是一本最经得住读、经得住分析、经得住折腾的书……《红楼梦》是一部文化的书。
蒋 勋:《红楼梦》是可以读一辈子的书。
中国古今第一奇书
中国古典小说的金字塔
中国古典文学的巅峰之作
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