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红楼梦》之金陵十二钗(上)课件(3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红楼梦》之金陵十二钗(上)课件(3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9.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3-28 16:05: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0张PPT)
第四课时:金陵十二钗(上)
导入新课
金陵十二钗
谁的金钗 风霜中掩埋 仙株寂寞 飘玉带
满园芳菲 金陵烟花醉 洁来洁去 只留那片白
谁的金钗 繁花开不败 太虚幻境 情天恨海
心比天高 辗转化尘埃 香消玉断 宛如笑颜在
水做女儿心 往事有谁听 一片痴心只为君
花做女儿身 春梦了无痕 化作春泥也多情
金陵十二钗 道尽千古爱 隔世相闻泪满襟
辗转在红尘 繁华终散尽 幽思淡淡花袭人
金陵十二钗,是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中最优秀的十二位女孩。金陵是一个省,也是剧情的核心发生地,“钗”指女儿,太虚幻境薄命司以十二为一组将贾府上、中、下三等女子编成正、副、又副三册。
警幻仙子道:“即贵省中十二冠首女子之册,故为“正册”,“(副、又副)下橱则又次之”。
金陵十二钗正册判词是对贾府十二位冠首女子终身命运的描述。各首判词用隐晦的诗句提前暗示了她们的命运,照应了文中的“千红一窟(哭),万艳同杯(悲)”,反映了中国数千年来女性的悲剧,同时也反映出曹雪芹深厚的文学功底以及超凡的思想境界。
正 册 副 册 又副册
林黛玉 香 菱 晴 雯
薛宝钗 薛宝琴 袭 人
贾元春 尤三姐 小 红
贾探春 尤二姐 鸳 鸯
史湘云 邢岫烟 紫 鹃
妙 玉 李 纹 金 钏
贾迎春 李 绮 莺 儿
贾惜春 宝 蟾 司 棋
王熙凤 宝 珠 玉 钏
贾巧姐 瑞 珠 茜 雪
李 纨 平 儿 麝 月
秦可卿 娇 杏 柳五儿
林黛玉、薛宝钗
【判词】
画着两株枯木,木上悬着一围玉带,又有一堆雪,雪下一股金簪。也有四句言词,道是: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停机德:指符合封建道德规范要求的一种妇德。典故源于《后汉书·列女传》,东汉乐羊子远出求学,中道而归,其妻以停下织机割断经线为喻,劝其不要中断学业,以期求取功名。
咏絮才:指女子敏捷的才思。典故源于《世说新语·言语》,晋人谢道韫,聪明有才辩,某天大雪,韫叔谢安问:“白雪纷纷何所似?”韫堂兄谢朗答道:“撒盐空中差可拟。”道韫曰:“未若柳絮因风起。”谢安赞赏不已。
判词赏读
第一句说宝钗有封建阶级女性最标准的品德。符合封建道德标准的女人,称为具有“停机德”,这里是赞叹宝钗。
第二句是说林黛玉是个绝顶聪慧的才女。“咏絮才”指女子咏诗的才华 。
第三句倒过来是指“林黛玉”。好好的一条封建官僚的腰带,沦落到挂在枯木上,是黛玉才情被忽视,命运悲惨的写照。
第四句是指薛宝钗如图里的金簪一般,被埋在雪里,也是不得其所,暗示薛宝钗必然遭到冷落孤寒的境遇。
简介:
薛宝钗是贾宝玉的姨姊、妻子,诗号蘅芜君。她容貌丰美,举止娴雅,心思缜密。父亲(薛姨父)早亡,有母(薛姨妈)和一兄(薛蟠)。
宝钗进京后与母亲薛姨妈、哥哥薛蟠暂住于贾府梨香院,不久搬出。她挂有一把錾有“不离不弃,芳龄永继”的金锁,与贾宝玉随身所载之玉上所刻之“莫失莫忘,仙寿恒昌”恰好是一对,寓意金玉良缘。
后来贾宝玉与薛宝钗成婚,婚后不久,宝玉对黛玉念念不忘,最终出家。薛宝钗独守空闺,孤独地死去。
篆文:莫失莫忘,仙寿恒昌
篆文:不离不弃,芳龄永继
金玉良姻
【曲】终身误
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
【花名签】:“任是无情也动人”·艳冠群芳·牡丹
“冷”
简介:
林黛玉是贾宝玉的姑表妹。她从小聪明清秀,父母对她爱如珍宝。因母亲(贾敏)早亡,姥姥(贾母)疼爱,接到贾府抚养教育,与姥姥(贾母)、舅表兄(贾宝玉)同住。后来又死了父亲(林如海),从此常住贾府,贾母等人待她极好。
舅表姊(贾元春)省亲后,林黛玉入住潇湘馆,在大观园诗社里别号潇湘妃子。她生得倾城倾国容貌,兼有旷世诗才,从不劝宝玉走封建的仕宦道路,不屑于仕途经济。无奈在封建礼教压迫下,林黛玉受尽“风刀霜剑严相逼”之苦,最后于贾宝玉、薛宝钗大婚之夜泪尽而逝。
木石前盟
绛珠仙草
西方灵河岸上
三生石畔
赤瑕宫
神瑛侍者
前世浇灌
下世还泪
【曲】枉凝眉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
【花名签】“莫怨东风当自嗟”·风露清愁·芙蓉
“哭”
贾元春
【判词】
画着一张弓,弓上挂着香橼。歌词云:
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
三春怎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梦归。
第一句写元春在宫中生活了二十多年,对人世间的荣辱甘苦有了新的认识,觉得自己实到了“那不见得人的去处”。
第二句石榴花开在宫廷里,喻元春的荣耀。写元春从女史到凤藻宫尚书,直至贤德贵妃,荣耀一时,像石榴花盛开时一般火红。
第三句是说迎春、探春、惜春比不上元春的荣华富贵。
第四句就说她在寅卯年之交就要一命呜呼!前三句极力渲染元春的荣耀,突然一句跌落下来,让你出一身冷汗。元春一死,这个赫赫扬扬经历百载的贵族之家就要迅速土崩瓦解。
简介:
贾元春是贾政与王夫人之长女,贾府大小姐,自幼由贾老太太教养。她曾教宝玉读书识字,虽为姐弟,有如母子。
后因贤孝才德,选入宫作女史,不久封凤藻宫尚书,加封贤德妃。
贾家为迎接她来省亲,特盖了一座省亲别墅,即后来的大观园。该别墅之豪华富丽,连元春都觉太奢华过费了!元妃虽给贾家带来了“烈火烹油,鲜花著锦之盛”,但她却被幽闭在皇家深宫内。省亲时,她说一句,哭一句,把皇宫大内说成是“终无意趣”的“不得见人的去处”。这次省亲之后,元妃再无出宫的机会,最后无辜地死于政治斗争。
【曲】恨无常
喜荣华正好,恨无常又到。眼睁睁,把万事全抛。荡悠悠,把芳魂消耗。望家乡,路远山高。故向爹娘梦里相寻告:儿命已入黄泉,天伦呵,须要退步抽身早!
“文”
贾探春
【判词】
画着两人放风筝,一片大海,一只大船,船中有一女子掩面泣涕之状。也有四句写云:
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
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第一句指的是她的志向高远,精明能干,清醒精敏,不被富贵蒙昏了头。
第二句写她生于封建社会衰亡的末世,又是庶出的不幸,“才”、“志”不能得到充分发挥的可惜。
第三句点出她将在清明时分远嫁他乡,如在综观画里的女子一样在船上对着江边“掩面泣涕”。
第四句暗示探春将远嫁边疆,如断了线的风筝般一去不返,往后只能在睡梦中与家人团聚。
简介:
贾探春是贾宝玉的同父异母妹,是贾政之妾赵姨娘所生,庶出,贾府的三小姐。
她精明能干,有心机,能决断,连王夫人与凤姐都让她几分,有“玫瑰花”之诨名,诗号为“蕉下客”。
赵姨娘在贾母王夫人面前阻碍女儿施展抱负,更被贾府其他小人挑唆,时常欺辱女儿。抄检大观园时,探春令丫环秉烛开门,严阵以待;王善保家的欺负她庶出,对她动手动脚,当场挨了一巴掌;她一声令下,丫头即出面抵挡,颇有大将风度。她对贾府面临的大厦将倾的危局颇有感触,她用“兴利除弊”的改革来挽救,在宝钗帮助下颇有成效。原文第七十一回,贾府为贾史氏过寿辰时,她被南安太妃看中,被安排远“和藩”远嫁为下一任南安王的王妃,随后发配边疆。
【曲】分骨肉
一帆风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园齐来抛闪。恐哭损残年,告爹娘,休把儿悬念。自古穷通皆有定,离合岂无缘?从今分两地,各自保平安。奴去也,莫牵连。
【花名签】“日边红杏倚云栽”·瑶池仙品·杏花
“敏”
史湘云
【判词】
画几缕飞云,一湾逝水。其词曰:
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
转眼吊斜晖,湘江水逝楚云飞。
第一句写湘云生于封建侯门富贵之家,但这又能怎么样? 所谓“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即指她家。
第二句写湘云在婴儿时期“襁褓之间”父母便去世了。虽然富贵而无人关心,从小没得过温暖。
第三句说的是转眼之间,只有湘云一人独自面对落日感伤了。
第四句点出了“湘云”二字。湘江在湖南,地属古代的楚国,故有楚云之称。湘江流逝,楚云飞散,隐喻史家衰败以及湘云夫妇生活的短暂。
简介:
史湘云是贾宝玉的舅表叔表妹,史湘云是贾母的侄孙女。她是豪门千金,但从小父母双亡,由叔父史鼎抚养,而叔母对她并不好。在叔叔家,她一点儿也作不得主,且不时要做针线活至三更。
她的身世与林黛玉有些相似,但她心直口快,开朗豪爽,爱淘气,甚至敢于喝醉酒后在园子里的大青石上睡大觉。她乐观开朗,是金陵十二钗中活得最明白的一位。
她和宝玉也算很亲密,在一起时,有时亲热,有时也会恼火。但襟怀坦荡的她从未把儿女私情略萦心上。她嫁与卫若兰,最后他暴病而亡,湘云守寡,悲痛欲绝。但是由于受到宝钗“虽离别亦能自安”的乐观精神影响,她逐渐战胜挫折。
【曲】乐中悲
襁褓中,父母叹双亡。纵居那绮罗丛,谁知娇养?幸生来英豪阔大宽宏量,从未将儿女私情略萦心上。好一似,霁月光风耀玉堂。厮配得才貌仙郎,博得个地久天长,准折得幼年时坎坷形状。终久是云散高唐,水涸湘江。这是尘寰中消长数应当,何必枉悲伤!
【花名签】“只恐夜深花睡去”·香梦沉酣·海棠花
“憨”
妙玉
【判词】
画着一块美玉,落在泥垢之中。其断语云:
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
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
第一句说她嫌世俗社会纷纷扰扰不清净才遁入空门,命运却将她安排到最不洁净的地方。
第二句是说出家就要“六根净除”,可她偏要“带发修行”,而且尘心末断。(第六十三回写宝玉过生日时,妙玉特意送来一张拜帖,上写:“槛外人妙玉恭肃遥扣芳辰”。一个妙龄尼姑给一个贵公子拜寿,这在当时是荒唐的,似乎透露出她不自觉地对宝玉萌生了一种爱慕之意。)
第三四句是说可怜了一个书香小姐,终是陷入了这混浊的尘世中。点出妙玉在荣府败落后流落到瓜洲,却被某个老朽不堪的富翁(枯骨)买去作妾。(与高鹗续书写的被强盗掠去有别。)
简介:
妙玉是苏州人氏。她祖上是读书仕宦人家。因自幼多病,买了许多替身(旧时迷信认为命中有灾难的人应该舍身出家做僧、道,有钱人家买穷人家子女代替出家,叫替身),皆不中用。只得自己入了空门,身体才好,故一直带发修行。
她父母已亡,身边带两个老嬷嬷,一个小丫头服侍。她极通文墨,极熟经典,模样又极好。十七岁时随师父到长安修行,师父圆寂后,被贾家请入栊翠庵带发修行。她有着玉一样的性格,容不得一丝的杂质,以至于她要把刘姥姥用过了一次的杯子扔掉。才华横溢,品位高雅,栊翠庵品茶,刻画她茶艺精湛,中秋夜联诗,塑造她为“红楼诗仙”。贾母病危,妙玉不请自来,探望病情。贾母出殡次日,妙玉被贼人掳走,宝玉悲伤叹惋。下落不明,原著中是这样写道:不知妙玉被劫或是甘受侮辱,还是不屈而死,不知下落,也难妄拟。
【曲】世难容
气质美如兰,才华馥比仙。天生成孤癖人皆罕。你道是啖肉食腥膻,视绮罗俗厌;却不知好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可叹这,青灯古殿人将老;辜负了,红粉朱楼春色阑。到头来,依旧是风尘肮脏违心愿。好一似,无瑕白玉遭泥陷;又何须,王孙公子叹无缘?
“洁”
金陵十二钗图册判词
不论贵为皇妃,还是贱为奴隶;
不论愤世嫉俗,还是恪守礼教;
不论蹈身槛外,还是顺天从命;
不论温和静淑,还是旷达不羁,
但最终都逃脱不掉悲剧的结局。
千红一窟 万艳同杯
课堂小结
无论多么煊赫的权势,到头来无非南柯一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