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青山处处埋忠骨》说课稿(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10《青山处处埋忠骨》说课稿(2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3-28 21:56:48

文档简介

第十课《青山处处埋忠骨》说课稿
第二课时
一、说教材
《青山处处埋忠骨》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主要描写了毛主席在听闻爱子毛岸英牺牲的噩耗后,内心极度痛苦煎熬,几经踌躇后,终决定将毛岸英的遗骨安葬在朝鲜。表现了毛主席作为一位父亲的真实情感和身为国家领导人的伟大胸怀。这篇课文紧扣单元主题。文中对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描写,都能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对学生学习表达方式有重要的启发作用。本文是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和情感教育的好材料。
二、说教学目标目标与重难点
1、知识与能力目标:认识“彭,拟”等9个生字。会写“拟定、参谋”等13个词语。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自学与小组合作,分析毛主席的动作、语言、神态等描写,体会他的内心内心世界,这也是本文重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结合资料,说出对“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理解,体会毛主席常人的情感,伟人的胸怀,这也是本文难点。
三、说教法
朗读法,创设情景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等进行教学。
四、说学法
学生将采用小组合作探究法,自主学习法,讨论法等学习。
五、说教学过程
1-出示抗美援朝中华儿女奋斗相关视频,引导学生对故事背景了解。引出毛岸英,顺势导入课题。同时用接力读、领读复习字词,回顾课文内容,这样导入可以调动学生兴趣,也为我接下来的教学环节做铺垫。
2初读环节。
自由朗读课文,让学生找出描写毛主席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并跟同桌交流。
3接着进入深入研读。让同学们分两个层次进行阅读,实现重难点突破。
(1)第一层,再次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思考:哪个句子让你印象深刻?你体会到了什么情感?我会让同学们前后四人为一组,分组进行讨论交流。
借着同学们对课文的投入,我会再次抛出话题:生活当中当我们生病,危险,你们的父母都是怎样的表现?引导学生自由发言,这个问题是开放性的问题,我会对同学们的回答给予表扬,并引导他们向正确方向感知。紧接着再次深入,遇到小问题父母尚且愁闷牵挂。而毛主席此刻面对的是自己永远的离开了他,作为父亲,他此刻又会有怎样表现,怎样悲痛的情绪,引导学生进一步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毛主席此刻的悲痛。。
(2)第二层,播放音乐,让学生再次有感情的朗读注意语速以及情绪,并借住动作加深理解。接着发问:文中说道,然而他很快打消了这种念头,这种念头是哪是什么念头?为什么打消?你体会到了毛主席的什么胸怀?我会用小组竞赛的方式让学生积极发言。在学生比赛后,我会带领同学们总结:这种念头就是将岸英的遗骨运回国内。念头打消的原因是,毛主席虽然怀着一位父亲对儿子的深情,但他同时还想到了千千万万的志愿军烈士,想到自己作为领袖不能搞特殊,想到毛岸英的牺牲,是为朝鲜人民做贡献,他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引导学生得出毛主席,以国家为重为革命,不徇私情的博大的,伟人胸怀。
接着我会让学生再次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布置以下任务:1文章最后一句,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含义。2:结合课文和课前搜集到的资料,你所知道的英雄忠骨指哪些人?为何不须裹尸还?引导学生得出马格古诗,就是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指英勇作战,死于疆场,这句话是说。革命者,既然把整个身心都献给了祖国,那么死后是否要归葬家乡已经不重要了,即使长眠于异国土地上,又何妨,他们的精神永远同人民同在。
4巩固延伸 我会采取座谈会互相交流他们为何牺牲,你有什么感受,你想对他们说什么?又想对毛主席说什么?由此本节课已经快接近尾声。
5小结 自评,互评,他评结合的方式补充,最后由教师归纳总结。
6作业:1运用本课的动作语言神态等描写表现人物的内心。2搜集毛岸英与毛主席的其他故事读一读。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兴趣选择完成,最后是板书设计,我的板书简单明了,重难点突出,便于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
板书
青山处处埋忠骨
爱子之心 博大胸怀
英勇报国
何须马革裹尸还《青山处处埋忠骨》第一课时说课稿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各位老师,各位专家,大家下午好。我是来池阳小学的景文馨,今天我想借此宝贵机会和大家分享的说课内容是:以写导读习刻画人物之技法,以读促写,构人情交融之蓝图。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十课《青山处处埋忠骨》。我将从多维镜头析教材、多方考量定目标、多元视角习方法、多项归纳理板书4个方面展开说课。
一、多维镜头析教材
《青山处处埋忠骨》是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讲述了毛主席的爱子毛岸英在抗美援朝的战争中光荣牺牲后,毛主席在极度痛苦时依旧选择尊重朝鲜人民意愿,将毛岸英的遗体留在了朝鲜的事情,表现了毛主席超乎常人的情感和伟人的胸怀。这篇课文中有细致起伏的心理描写,通过这些心理活动,理解人物的内心想法并不难,但是要深度理解毛主席的超人胸怀,还需要对课文有更多的了解。本篇课文紧扣单元主题,文中对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描写,都能体现出人物的内心世界,对学生学习表达方式有着启发的作用。
多方考量定目标
(一)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编写意图和新课标教学要求,我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进行考虑,制订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认识“彭、拟”等9个生字,会写“彭、拟”等14个字。正确读写“拟定、参谋”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一步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
3.了解一代伟人毛主席作为普通人的情感世界,感受他无产阶级革命家旷达的心胸和无私的襟怀。
(二)说教学重难点
1.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重点)
2.体会毛主席丧子后极度悲伤的心情,感受毛主席的情感世界和伟人的博大胸怀。(难点)
三、多元视角习方法
根据新课标教学指导思想,应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所以本节课我拟采用多种方式朗读法、讲解点拨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等多种方式进行教学。根据学生情况和素质教育要求我拟设计的学法包括朗读理解法、合作探究法、分析归纳法等。
本课以采用两课时进行教学,接下来我将对第一课时的说课展开介绍。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课件出示抗美援朝战争的资料,播放录像,引导学生走进本课主人公--毛岸英,板书课题,并要求学生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
首先,请学生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解决字词问题,教师有针对性地对某些容易读错写错的生字词进行指导,例如眷、尊等字。这样做,既为学生阅读课文扫清了障碍,也体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的特征。接下来,补充相关资料:1.介绍作者晓年的人物背景及写作背景2.介绍文章的写作意图3.介绍作品的社会影响4.播放有关音像资料。 接着请数位学生分段朗读课文,请其它学生边听边圈划每段的关键词语,根据段义理清文章脉络。在此基础上,学生交流读后感受引导学生感知毛主席内心情感。
(三)研读赏析(组内讨论、交流、合作)
以多媒体出示如下一组思考题--交流找出主席面对选择的矛盾心理和做出选择的句子,再请学生讨论,然后班级交流。学生通过积极主动的思考和讨论给出答案,进一步加深对文章中心思想的理解,从而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意识,解决本课的教学难点。同时教师启发:这篇课文中,同学们还有哪些疑问,可以提出来大家一起解决,待学生提出问题后,师生合作探究,共同解决。这一环节重在鼓励学生踊跃发表自己的观点,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养成积极思考、大胆发言的习惯。
巩固提高环节
利用小练笔请学生用上动作、语言、心理、神态等描写,结合本文内容创设文章情境,写一写毛主席回复记录稿时的情景。
课堂总结:
通过学生自评和互评小练笔以及教师总结,使本课知识要点化, 系统化,以强化学生记忆。
(六)布置作业:
办一张关于毛主席的小报,设立“普通的伟人”板块。
四、多项归纳理板书
青山处处埋忠骨
丧子之痛 (不说 不吃 吸烟 皱眉)
普通父亲 超人抉择(艰难、忍痛决定安葬在朝鲜)
伟人心胸 慈父情怀
在课的板书中,我引导学生在整体感知中由浅到深体会毛主席作为普通人的情感世界,感受他无产阶级革命家旷达的心胸和无私的襟怀。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以学生为中心,即应在语文教学过程当中充分发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这也是我一直努力实践的语文教学信条。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尽可能的将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自由想象朗读和体悟。从认识方法到体会表达特色,并创设情境迁移运用,力求以写导读,以读促写。以上便是我对《青山处处埋忠骨》第一课时的介绍。关于更多的内容,我将留到下节课再分享探讨,感谢各位的聆听,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