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童年的水墨画 第二课时 课件(共2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8、童年的水墨画 第二课时 课件(共29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3-29 08:05: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9张PPT)
部编版 三年级下册
18、童年的水墨画
目录
自主归纳

课文解析

旧知回顾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新知导入
生字词复习
垂 柳 钓 竿 扑 腾 扇 动 戏 耍
波 动 葫 芦 松 树 清 爽 蘑 菇
chuí liǔ diào ɡān pū ténɡ shān dònɡ xì shuǎ
bō dònɡ hú lú sōnɡ shù qīnɡ shuǎnɡ mó ɡū
旧知回顾
三首儿童诗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溪边》:在溪边钓鱼。
《江上》:在江上戏水。
《林中》:在林中采蘑菇。
旧知回顾
溪 边
垂柳把溪水当作梳妆的镜子,
山溪像绿玉带一样平静。
人影给溪水染绿了,
钓竿上立着一只红蜻蜓。
忽然扑腾一声人影碎了,
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
课文解析
垂柳把溪水当作梳妆的镜子,
山溪像绿玉带一样平静。
这句诗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好处?
比喻,拟人。突出溪水的清澈、碧绿、平静。
课文解析
人影给溪水染绿了,钓竿上立着一只红蜻蜓。

“染”和“立”用得非常好
“染”把溪水写活了,字里行间洋溢着生机与活力。“立”字传神,我们仿佛觉得空气都停止了流动,突出了画面“静”的状态。
“染”和“立”用的好不好?

课文解析
怎么理解“人影给溪水染绿了”?
溪水清澈而平静,人的倒影在水中清晰可见;而溪水因为树的倒影是碧绿的,所以人在溪水中的倒影也就成了淡淡的绿色。
课文解析
忽然扑腾一声人影碎了,
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
动作描写
思考:为什么“人影会碎了”?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课文解析
忽然扑腾一声人影碎了,
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
鱼儿上钩的瞬间,“静”的画面立刻被打破了,溪水动了,人影碎了,鱼跃人笑。
课文解析
江 上
像刚下水的鸭群,
扇动翅膀拍水戏耍。
一双双小手拨动着浪花,
你拨我溅笑哈哈。
是哪个“水葫芦”一下钻入水中,
出水时只见一阵水花两排银牙。
课文解析
像刚下水的鸭群,
 扇动翅膀拍水戏耍。
比喻
形象地写出了一群孩子跳入水中的样子,表现了孩子们玩耍时的活泼、快乐。
这句诗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好处?
课文解析
你知道是谁在江水中嬉戏玩耍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一群小孩子
从“一双双小手”可以看出来。
课文解析
孩子们玩得开心吗?从哪里可以感受到?
从“拨动着浪花”“你拨我溅”“笑哈哈”可以看出来孩子们玩的很高兴。
课文解析
是哪个“水葫芦”一下钻入水中,
出水时只见一阵水花两排银牙。
水葫芦又叫凤眼莲,原产于南美洲地区,因为根与叶之间有一个像葫芦一样膨大的部位,因此而得名。
水葫芦
课文解析
是哪个“水葫芦”一下钻入水中,
出水时只见一阵水花两排银牙。
采用借代的修辞
形容水性好的孩子,也写出了孩子的顽皮、可爱。
这句诗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好处?
课文解析
这一小节中描绘了怎样的画面呢?
这一小节描写的是一幅孩子们在水中嬉戏玩耍的画面。
课文解析
林 中
松树刚洗过澡一身清清爽爽,
松针上一串串雨珠明明亮亮。
小蘑菇钻出泥土戴一顶斗笠,
像一朵朵山花在树下开放。
是谁一声欢叫把雨珠抖落,
只见松林里一个个斗笠像蘑菇一样。
课文解析
松树刚洗过澡一身清清爽爽,
松针上一串串雨珠明明亮亮。
“清清爽爽”是指整洁干净,这里指松树被大雨淋过以后显得格外清新凉爽。
拟人
课文解析
小蘑菇钻出泥土戴一顶斗笠,
像一朵朵山花在树下开放。
拟人、比喻
写出了小蘑菇的可爱和美丽。
这句诗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好处?
课文解析
是谁一声欢叫把雨珠抖落,
只见松林里一个个斗笠像蘑菇一样。
“抖落”指孩子们的欢叫声响彻整个林子,震落了树上的雨珠。
抖落
课文解析
是谁一声欢叫把雨珠抖落,
只见松林里一个个斗笠像蘑菇一样。
“一个个斗笠”是什么意思?
一个个斗笠
“一个个斗笠”代指孩子们,他们可能去雨后的松林中玩耍,或者去采蘑菇……
课文解析
这一小节中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这一小节描绘的是一幅孩子们雨后在林中采蘑菇的画面。
课文解析
思考:这三首诗歌有什么相同之处?
1、都是取地点做题目;
2、描写的是儿童玩乐的画面;
3、都表现了孩子们的快乐;
4、都体现了儿童生活的趣味。
课文解析
本诗通过三个孩子们在溪边垂钓、在江上戏水、在林中欢叫的生活镜头,表现了孩子们童年生活的快乐。
自主归纳
溪边——钓鱼的孩子——快乐
江上——戏水的孩子——调皮
童年欢乐
林中——欢叫的孩子——兴奋
板书设计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