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知识梳理+阅读练习试题
一、知识梳理
生字表
梁liáng——桥梁、鼻梁、姓梁 惠huì——恩惠、实惠、惠顾
诣yì——造诣、苦心孤诣、诣前请教 乃nǎi——乃兄、乃父、乃是
曰yuē——子曰诗云 禽qín——家禽、五禽戏、飞禽走兽
侮wǔ——侮辱、侮骂、侮弄 辱rǔ——羞辱、耻辱、辱命
谎huǎng——谎话、谎称、弥天大谎 敝bì——敝人、敝国、敝帚自珍
矩jǔ——规矩、矩形、循规蹈矩 囚qiú——囚犯、囚车、死囚
嘻xī——笑嘻嘻、嘻嘻哈哈、嘻皮笑脸 臣chén——大臣、君臣、臣服
淮huái——淮南、淮北、淮橘为枳 柑gān——柑橘、柑树、椪柑
橘jú——橘子、橘黄色、橘化为枳 枳zhǐ——枳实、枳壳、南橘北枳
贼zéi——盗贼、贼窝、贼亮 赔péi——赔礼、赔了夫人又折兵
词语
侮辱 威风 矮小 冷笑 为难 规矩 招待 囚犯 出息 大臣 柑橘 盗贼 取笑 笑嘻嘻 赔不是 实话实说 面不改色 安居乐业 解释 负责 完好无损 不惜代价 了如指掌
多音字
为wèì设果 为wéi难 应yìng声 应yīng该 看kàn见 看kān守 都dōu是 首都dū 只zhī身 只zhǐ是
了liǎo解 看了le看 挨āi挤 挨ái打
松散sǎn 解散sàn 撒sā谎 撒sǎ种 嚼jiǎo碎 咀嚼jué
组词
梁(桥梁) 诣(造诣) 惠(优惠)禽(家禽) 截(半截) 险(危险)
粱(高粱) 脂(脂肪) 慧(智慧) 擒(擒拿) 载(载重) 检(检查)
蜡(蜡烛) 糖(糖果) 慢(缓慢) 劲(使劲) 搞(搞好) 调(调动)
腊(腊月) 塘(池塘) 漫(漫长) 颈(瓶颈) 稿(稿纸) 稠(稠密)
近义词
取笑——讥笑、嘲笑、耻笑 强盛——强大、富强、昌盛 尊重——尊敬、重视 没出息——不成器、不长进 面不改色——不动声色 不中用——没有用、不顶事 欺骗——诈骗、欺诈 出使——出访 国势——国力 尊重——尊敬 为难——犯难 昏暗——阴暗 粗暴——粗鲁 显眼——惹眼 节约——节省 方便——便利 浓厚——深厚 注意——留意
反义词
取笑——安慰 强盛——弱小、衰败 尊重——轻视 没出息——有前途
胆怯——勇敢 放弃——坚持 干净——肮脏 幸福——悲哀 饥渴——饱暖 炎热——寒冷 宽阔——狭窄 惊慌——镇静 面不改色——大惊失色 不中用——派用场 安全——危险 安居乐业——流离失所 秘密——公开 昏暗——明亮 了如指掌—— 一无所知 喜欢——讨厌 纯洁——污浊 浓厚——淡薄 节约——浪费
量词 一(张)长桌 一(截)蜡烛 一(阵)敲门声 一(盏)油灯
一(级)楼梯 一(场)虚惊 一(间)柴房 一(窝)兔子
一(束)百合花
成语积累
⑴浩浩荡荡:形容水势大,或形容场面、队伍壮大。
⑵络绎于途:(人、马、车、船等)前后相接,连续不断。
⑶惊涛骇浪:凶猛而使人害怕的波涛,比喻险恶的环境或遭遇。
⑷观风问俗:观察民风,询问民俗,指了解当地的风俗人情。
⑸奇珍异宝:特别珍贵、罕见的珍宝。
⑹五洲四海:泛指世界各地。
⑺心悦诚服:诚心诚意地服从或佩服。
词语意思
惠:同“慧”,智慧的意思。
乃:就,于是。
夫子:旧时对学者或老师的尊称。
大夫:古代官职的名称,读“dà”。
侮辱:使对方人格或名誉受到损害,蒙受耻辱。
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可以换成成语“摩肩接踵”。
规矩:比喻一定的标准法则或习惯。
得意扬扬:形容非常得意的样子。近义词 “扬扬自得”;反义词 “垂头丧气”。
面不改色:不改变脸色;形容临危不惧,从容自若。
安居乐业:安定地生活愉快地工作;反义词“流离失所”。
小心翼翼: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近义词是“小心谨慎”。
若无其事:好像没有那么回事似的,形容不动声色或漠不关心。
不动声色:不说话,不流露感情,形容态度镇静。
了如指掌:形容对情况非常清楚,好像指着自己的手掌给人看。近义词是 “一清二楚”。
二、课外阅读。
(一)汉字,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经典的民族符号。随着计算机键盘文字录入技术对传统汉字书写的冲击,以及应试教育模式对学生汉字书写教育发展空间的挤压,中小学生汉字书写教育状况堪忧,
[材料一]调查发现,目前中小学生汉字书写能力严重下降。学生作业中漏宇、错别字、异体字等现象经常出现。在书写时,很多学生常常提笔忘字;在写出的汉字中,还存在笔画、笔顺错误的现象。平均每个小学生的错字率为4.29%。
[材料二]中小学生汉字书写姿势不规范的现象相当普遍。不规范的书写姿势主要集中在握笔姿势和书写体态两个方面:一是很多学生的握笔姿势是大拇指包扣式、拇指内侧贴夹式、指尖捏笔式等错误姿势。二是很多学生在书写过程中,身体或是头部严重左倾,有的身体严重前倾,几乎趴在桌子上。据统计,中小学生书写姿势不规范的比例超过九成。不规范的书写姿势,将直接或间接导致中小学生近视率、脊柱弯曲率的大幅上升。
1.[提取信息]从以上两则材料中可以发现,当前中小学生汉字书写教育状况堪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_____________,二是汉字书写姿势不规范的现象相当普遍。汉字书写不规范的姿势主要集中在_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个方面。
2.[形成解释]从材料中可知,造成当前中小学生汉字书写教育状况堪忧的原因主要是: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
学生不规范的书写姿势将会导致 ___________________。
3.[整体概括]根据上面的文字拟一个标题:_______________。
4.[提出建议]为了改变当前中小学生汉字书写教育堪忧的状况,有人建议在中小学课堂中落实写字教育课,有人建议设立“汉字书写文化节……我的建议是:_________________
(二)汉字繁简
[材料-]接触繁体字途径调查
途 径 占 比
课本书籍 18.54%
古建筑 25.4%
邮件信件 8.12%
媒体 19.86%
字画 25.28%
其他 2.8%
[材料二]一组汉字
[材料三]汉字的发展总体上呈简化趋势,在稳定使用两千余年后,汉字再次迎来了变革,1956年,中国开始推广简化字。1971 年,联合国正式的中文文件改为简体字,但简体字和繁体字长期并存于联合国工作文件。2001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实施,中国正式立法推广简体汉字,并提倡妥善处理繁体字使用问题。2005 年,英国主流报纸开始出现简体汉字。2007 年,世界卫生组织发布《传统医学名词术语国际标准》,由于不同国家使用的中文简体字各有差异,标准的中文部分使用的是繁体字,该标准目前为我国政府承认。近年,不断传出让汉字回归繁体字的声音,有两会代表提交了《小学增设繁体字教育的提案》;中国台湾地区网友倡议两岸合作开展繁体字申遗工作;新加坡政府推进简化字的同时,积极鼓励年轻人学会认繁体字。
5.判断题。(对的画“√”,错的画“×”)
(1)材料一说明繁体字在古建筑和字画中较少出现。( )
(2)材料二有五组繁体字和一组简体字,说明汉字的简化有一个渐进发展的过程。( )
(3)材料二中繁体字占多数,说明繁体字有着久远的文化底蕴。( )
(4)从材料三可知,国际正式中文文件、主流媒体和重要标准统一使用简体字。( )
(5)材料三列举了1956、1971、2001、2005、2007等年份,既体现了推广简体字的时间跨度之长,也明了作者中立客观的态度。( )
6.材料二包括篆、隶、行、草楷五种字体,其中隶书字形宽扁,长横书写讲究“蚕头雁尾、一波三折”。以下属于隶书的一项是( )
莺歌燕舞
A. B.
C. D.
7.有人主张让汉字回归繁体字,你怎么看?理由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
8.从这三则材料中,你读懂了什么?请结合材料说-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汉字之忧]《汉字听写大会》让不少选手和观众惊呼自己“不会写字”,也再次引发人们对汉字文化传承断裂这一现象的忧虑。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司长姚喜双说:“很多人说汉字有危机了,我觉得并不是汉字危机,而是汉字的书写能力下降了。正确规范使用汉字的能力下降了。”
[现实之痛]汉字危机,并非危言耸听。用惯了电脑和手机,很多人常常会“提笔忘字”;不少中小学生在作文中,不分场合滥用网络语言;日常生活中,我们也经常会看到各种店铺的招牌、广告牌上的错别字层出不穷,一些商家为了引人注意。把成语乱改为广告词更是家常便饭(如下表)。
药品广告 误:咳不容缓 正:刻不容缓
太阳能热水器广告 误:随心所浴
补品广告 误:鳖来无恙
9.细读[现实之痛],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汉字危机”主要表现在哪三个方面。
(1)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
10.仿照文中例子,将[现实之痛]中的错别字改正,填在表格内。
11.判断对错。(对的画“√”,错的画“×”)
(1)不少人“不会写字”了,汉字文化传承出现断裂的现象首次引发人们的忧虑。( )
(2)姚喜双认为“汉字危机”其实是汉字书写能力和正确规范使用汉字的能力下降了。( )
12.对于把成语乱改为广告词这类现象,你是什么态度?结合上文材料说明理由。
(四)巧改对联
从前,有个老进士,他的儿子也中了进士,于是他十分得意,准备第二天大宴宾客,进行庆祝。他亲自写了一副对联贴在大门上,上联是:“父进士,子进士,父子进士”,下联是“婆夫人,媳夫人,婆媳夫人”。
由于这老进士平时为富不仁,仗着自家有财有势,经常欺男霸女,鱼肉乡里,百姓对他无不恨之入骨。正巧,有个秀才见了这幅对联,顿时计上心来,决定要捉弄一下老进士以出心中恶气。于是,他趁黑夜把这副对联的“士”字下面一横加长,给“夫”字添了一撇,“人”字加了两横。第二天,老进士请的宾客都来了,大家一见这副对联都交头接耳,偷偷发笑。老进士闻讯出来一看,不由得大叫一声,昏了过去。百姓们则拍手称快。
13.联系上下文,以下词语不能和其他三个归为一类的是( )
A.为富不仁 B.有财有势 C.欺男霸女 D.鱼肉乡里
14.文中哪句是对秀才“计上心来”中“计”的具体解释?请用“ ”画出来。
15.秀才巧改对联,那么,对联被改成了什么样?请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事出总有因,对于老百姓拍称快这一举动的原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老进士昏了过去,大家都着急地拍着手,喊着快救他。
B.老进士在众人面前出了丑,丢了脸,大家高兴。
C.秀才巧改对联,诅咒了老进士父子,出了大家心中恶气。
D.老进士平时为富不仁,经常欺男霸女,鱼肉乡里,百姓对他恨之入骨。
(五)“册”“典”“删”的来历
最初有文字的时候,人们是在兽骨、龟甲等平整的东西上用刀刻字,或用有颜色的矿石画字。直到东汉蔡伦改了造纸技术,造纸变得比较容易了,人们才开始在纸上写字。中间那么长的时间,在什么东西上写字呢?聪明的古人想到了竹子和木头。其中,用得较多的是竹子。人们把竹子削成同样长、宽、厚的长条,把竹条外面绿色的薄皮刮去,在上下的位置分别削出三角形的小缺口,然后放在火上烤,烤到竹条的“汗”全都出干了(湿的竹条容易被虫蛀,还容易变形),再用结实的绳子绕过一个个小缺口,把竹条连成一块块大竹片,就可以在上面写字了。一篇文章写在一大块竹片上,卷起来捆好,就是一“册”。想想我们现在常用的“画册”“史册”“一册书”等词语,你对它们的理解是不是更深了?
再看这三个字形,第一个是两只手恭恭敬敬地捧着“册”;第二个字, 形是一个底座,其中上面是搁板,下面是支撑它的脚,“册”被庄重地安在底座上;第三个字形,是两只手捧着“册”将它陈放在底座上,这就是“典”字。“典”是重要的、特殊保存的、作为典范来遵守的义册,所以要恭敬地存放在特殊的地方。“字典”“词典”的意思就是从这里引申出来的。
在竹、木上写字,写错了怎么办?你一定猜到了吧,一一用刀削去错字重写。古汉语中的“削文字”,指的就是修改文章。现在,当老师帮你“删改”作文时,你明白“删”为什么是立刀旁了吧?
17.“册”字的来历是什么?用“ ”画出相关的语句。
18.“典”字的字形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删”字是立刀旁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20.读了短文,我感受到了汉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我还能写出类似“册”“典”“删”的有来历的汉字,如_____、_____、_______等。
(六)我爱你,中国的汉字
①写作的时候,常常为我面前这一个个方块字而动情。它们像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在纸上玩笑嬉戏, 。这时我真不忍将它们框在方格里,真想叫它们离开格子去舒展,去不受拘束地享受自己的欢乐。
②真的,它们可不是僵硬的符号,而是有着独特性格的精灵。你看吧,每个字都有不同的风韵。“太阳”这个词,使你感触到热和力,而“月亮”却又闪着清丽的光辉。“轻”字使人有飘浮感,“重”字一望而沉坠。“笑”字令人欢快,“哭”字一看就像流泪。“冷霜”好像散发出一种寒气,“幽深”两个字一出现,你似乎进入森林或宁静的院落。当你落笔写下“人”这个字,不禁肃然起敬,并为“天”和“地”的创造赞叹不已。这些有影无形的图画,这些横竖勾勒的奇妙组合,同人的气质多么相近。它们在瞬间走进想象,然后又从想象流出,只在记忆中留下无穷的回味。是一些多么可爱的小精灵啊!而在书法家的笔下,它们更能生发出无穷无尽的变化,或挺拔如峰,或清亮如溪,或浩瀚如海,或凝滑如脂。它们自身就有一种智慧的力量,一个想象的天地,任你尽情飞翔与驰骋。在人类古老的长河中,有哪一个民族能像中华民族拥有这么丰富的书法瑰宝?
③中华民族是诗的民族,这些美丽而富有魅力的文字生来就给使用它的人带来了诗的灵性。看着这些单个的有色彩、有声音、有气味的词,怎能不诱发你调动这些语言的情绪啊!
④在世界的文字之林中,中国的汉字确乎是异乎寻常的。它的创造契机显示出中国人与世不同的文明传统和感知世界的方式。但它是强有力的、自成系统的,它用一个个方块字培育了五千年古老的文化,维系了一个统一的大国的存在,不管这块东方的土地上有多少种不同的语言,讲着多少种互相听不懂的方言,但这汉字的魅力却成了交响乐队的总指挥!
⑤面对着科学的飞跃,人们在慨叹中国技术的落后,想在困惑中寻求摆脱这种象形文字带来的同世界的阻隔,因而发出了实行汉字拼音化的震撼灵魂的呐喊。是的,这种呼唤曾经搅动得热血沸腾,但却有点唐·吉诃德攻打风车的憨态。中国的汉字以其瑰丽雄健的生命力证明了自己的存在价值。是电脑接受了汉字,而不是电脑改变了汉字。
⑥在科学攀向高峰所出现的复杂思维状态中,倒是那种拼音字需要不断地再造,以至到了不堪忍受的繁琐程度,惟中国的汉字却反而焕发出青春,轻而易举地用原有的词汇构成了新的概念和术语。真的,中国的方块字能消化各种外来的新创造,因为它拥有一个单字的海洋。在人们熟悉这种文字后,可寻求的新的组合和创造的天地是那样的宽广而简便。
⑦我真的是无限钟情我赖以思维和交往的中国汉字,并震惊于它的再生活力和奇特魅力。我想,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这种文字将越来越被世人所珍惜和喜爱。
22.在第①自然段画“ ”的部分后面再仿写一句,写在横线上。
23.文章从四个方面谈了汉字的美,请依次写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第⑥自然段“中国的方块字能消化各种外来的新创造”中“消化”一词在文中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太阳’这个词,使你感触到热和力,而‘月亮’却又闪着清丽的光辉。”聪明的你,也来试一试,写写你对汉语词汇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为什么说“真的,它们可不是僵硬的符号,而是有着独特性格的精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谐音小故事
清代的纪晓岚与和珅同朝为官。纪晓岚任侍郎,和珅任尚书。有一次,两人同一个御史官一起饮酒。席间,和珅指着一只狗问纪晓岚:“是狼是狗?”纪晓岚非常机敏,立即意识到和珅是在拐弯抹角地骂自己,就给予还击,他泰然自若地回答:“垂尾是狼,上竖是狗。”想讨好和珅的御史也听出了此中机巧,却故意接到:“是狼是狗我是明白了。”纪晓岚一听,知道御史用意,又从容不迫地说:“还是有区别的,狼的习性是吃肉,狗的习性是遇啥吃啥,遇屎吃屎。”搞得和珅与御史狼狈不堪。
27.找出短文中的谐音。
“_______”与“_______”谐音,“______”与“______”谐音,“_______”与“_______”谐音。
28.根据词语的意思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1)形容在紧急情况下沉着镇定,不慌不乱。( )
(2)不慌不忙,沉着镇定。( )
(3)指窘迫得不能忍受,形容疲惫、窘迫的样子。( )
29.和珅和御史用谐音攻击纪晓岚,没想到纪晓岚也用谐音回击他们,这使我们想起宋代著名理学家朱熹说的一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
30.从这个谐音小故事中,你体会到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试卷第1页,共3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参考答案:
1.汉字书写能力严重下降 握笔姿势 书写体态
2.计算机键盘文字录入技术对传统汉字书写的冲击 应试教育模式对学生汉字书写教育发展空间的挤压 中小学生近视率、脊柱弯曲率大幅上升
3.中小学生汉字书写教育状况堪忧
4.学校定期举办书法交流活动。
5.× √ √ × √
6.C
7.我不赞成汉字回归繁体字。简体汉字符合汉字由繁到简的发展趋势,便于书写,有利于提高人民的文化水平。
8.汉字的发展虽然整体呈简化趋势,但不能完全禁用繁体字,学会辨认繁体字,有利于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9.提笔忘字 滥用网络语言 招牌、广告牌上的错别字层出不穷
10.正:随心所欲 正:别来无恙
11.× √
12.我表示反对,商家为了做广告博取顾客眼球无可厚非,但不能随意把成语乱改为广告词,这会造成恶劣影响,对青少年学习、使用汉字不利。作为商家,要规范使用汉字,为汉字文化的传承做一份贡献。
13.B
14.于是,他趁黑夜把这副对联的“士”字下面一横加长,给“夫”字添了一撇,“人”字加了两横。
15.上联:父进土,子进土,父子进土 下联:婆失夫,媳失夫,婆媳失夫
16.A
17.一篇文章写在一大块竹片上,卷起来捆好,就是一“册”。
18.两只手捧着“册”将它陈放在底座上。
19.古代用刀削去错字重写。
20.非常有趣,有一定的来历。
21.拜 涉 祭
22.像一朵朵美丽多姿的鲜花愉悦你的眼睛
23.它们是有着独特性格的精灵;生来给使用它的人带来了诗的灵性;它的创造契机显示出中国人与世不同的文明传统和感知世界的方式;可寻求的新的组合和创造的天地是那样的宽广和简便。
24.用原有的词汇构成了新的概念和术语。
25.看到了“朝阳”这两个字,你能感受到明媚的阳光照耀着你。
26.每个字都有不同的风韵,在书法家笔下更能生发出无穷无尽的变化,能任人尽情飞翔与驰骋。
27.是狼 侍郎 上竖 尚书 遇屎 御史
28.泰然自若 从容不迫 狼狈不堪
29.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30.指责别人的话不在于有多难听,而在于是否能切中这个人的要害。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