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课后分层练习 5.守株待兔(基础卷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双减课后分层练习 5.守株待兔(基础卷有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5.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3-28 20:56: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同步练习
5.守株待兔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用“√”为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折颈(jǐng xiàng) 获得(dé děi)
希冀(jì yì) 为(wéi wèi)人耻笑
二、把下面词语的序号填入对应句子意思后面的括号里。
A.自相矛盾 B.南辕北辙 C.亡羊补牢 D.滥竽充数
1.心想往南而车子却向北行,比喻行动和目的相抵触。 ( )
2.比喻一个人说话、行动前后抵触,不一致。 ( )
3.比喻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内行人之中,以次充好。 ( )
4.比喻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继续受损失。( )
三、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田中有株。( ) A.露出地面的树根 B.量词,用于植物
2.兔走触株。( ) A.走路,不行 B.离去 C.跑
3.冀复得兔。( ) A.重复 B.回答 C.再,又 D.转回来
四、给划线字选择正确的释义。
走:①人或鸟兽的脚交互向前移动;②跑;③(车、船等)运行,移动;
④趋向,呈现某种趋势。
1.这条船一个钟头能走三十里。 ( )
2.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 )
3.妹妹终于会走了。 ( )
4.他才演了一部戏,就迅速走红了。( )
五、成语归类。
守株待兔 夸父追日 大禹治水 开天辟地
掩耳盗铃 自相矛盾 叶公好龙 精卫填海
(1)神话:__________________
(2)寓言:__________________
六、看拼音,写词语。
gēng zhòng jiē chù jǐng zhuī

shì fàng shǒu hù qí tā

七、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句是(  )
A.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 B.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C.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D.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八、将下列词语与其相对应的意思连一连。
相提并论 彼此融治地相处。
和睦相处 形容态度镇定,或办事稳重、踏实。
迫不及待 比喻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
南辕北辙 把不同的人或不同的事放在一起谈论或看待。
不慌不忙 急迫得不能等待。形容心情急切。
九、根据要求完成练习。
1.表示“本想往南,而车却向北行。比喻行动跟目的相反”的成语是(  )。
A.自相矛盾 B.南辕北辙 C.掩耳盗铃
2.写出两个含有反义词的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1题中选择的成语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
A.出门要做好充足的准备。
B.做事要听别人的劝告。
C.行动和目的要一致。
十、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1.解释下面加横线字的意思。
(1)兔走触株 ( )
(2)因释其耒而守株 ( )
(3)冀复得兔 ( )
2.翻译下面的句子。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原文说一说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起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经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这则寓言故事,你获得怎样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一、写一写。
想象农夫的样子、神态、动作和心理活动,用自己的话把《守株待兔》改写成一个小故事。回家将这个小故事绘声绘色地讲给你的家人听。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一、jǐng dé jì wéi
二、B A D C
三、 A C C
四、 ③ ② ① ④
五、夸父追日 大禹治水 开天辟地 精卫填海 守株待兔 掩耳盗铃 自相矛盾 叶公好龙
六、耕种 接触 颈椎 释放 守护 其它
七、C
八、
九、(1)B
(2)惊天动地 七上八下
(3)C
十、1. 跑 于是 希望
2.农夫便放下他的农具日日夜夜守在树桩子旁边,希望能再得到一只兔子
3. 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4.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注定要失败。或者不能怀有侥幸心理,妄想不劳而获等。
十一、例文略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