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单元练习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单元练习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8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3-28 18:52: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练习题
选择题(48分)
1.依据如下图判断,我国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优先发展( )
农业 B.重工业 C.轻工业 D.交通运输业
2、下列成就可以反映第一个五年计划基本任务的是( )
①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建成投产 ②新建宝成、鹰厦等30余条铁路 
③武汉长江大桥建成  ④农村进行土地改革
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下面是曾经在我国人民生活中扮演极其重要角色的各种票证,如今虽然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但是它却成为了那段历史的见证。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
①改革开放前经济发展水平低
②购买各种生活用品需要票证
③农村温饱问题已经解决
④住房室内设施很简单
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4、毛泽东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 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毛泽东这句话的意思是( )
A.对我国建设十分悲观 B.我国工业基础十分薄弱
C.我国工业农业发展不平衡 D.人民生活亟待改善
5.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2年,国家经济得以全面恢复,社会的经济运行体制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国营经济占据了市场的主动权。于是,中国盛行一个政治名词,叫“一化三改”。“一化”就是社会主义工业化,这是目标,是主体;“三改”就是对农业和个体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建立了( )
A.资本主义制度 B.社会主义制度
C.新民主主义制度 D.封建制度
6、歌曲《小燕子》作于1957年,是电影《护士日记》中的一首插曲,歌曲第二段的歌词“小燕子,告诉你,今年这里更美丽,我们盖起了大工厂,装上了新机器,欢迎你长期住在这里!”这段材料告诉我们,歌曲的创作背景是( C )
A.洋务运动 B.土地改革 C.“一五”计划 D.“大跃进”
7.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的三大改造是哪几方面( )
A.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 B.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
C.农业、资本主义工商业 D.农业、手工业
8、三大改造中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是( )
A、拍卖 B、兼并 C、赎买 D、没收
9.下图是某一年代的宣传画《肥猪赛大象》,其突出反映这一肥猪赛大象肥确误时代的信息是( )
总路线 B.大跃进 C.人民公社化 D.文化大革命
*10、1945年,殷氏夫妇创办了糕点厂。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们的糕点厂生意兴旺。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殷氏夫妇的糕点厂 (  )
A.能继续经营,并开始把利润的大部分上缴国家
B.能继续经营,并开始把利润的小部分上缴国家
C.不能继续经营,并被国家没收
D.不能继续经营,但可以获得部分收益
11.1961年,针对20世纪50年代末经济建设中的“缺点和错误”,党和政府的纠正措施是( )
A.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B.开始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C.制定一五计划 D.调整国民经济恢复发展
12、票据是历史的浓缩与见证。下图票据所见证的历史时期是(  )
A.土地改革时期 B.抗美援朝时期
C.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 D.“文化大革命”时期
13.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在他的小说《蛙》中写道:“舞台上插着几十杆红旗,挂着红布白字横幅……喇叭正播放着语录歌:马克思主义的道路千条万绪,归根结底就是一句话,造反有理……”这段描写表现的是我国哪一历史时期的场景( )
A.开国大典 B.土地改革时期 C.三大改造时期 D.“文化大革命”时期
14、“我们都是搞革命的,搞革命的人最容易犯急性病。我们的用心是好的,想早一点进入共产主义。这往往使我们不能冷静地分析主客观方面的情况,从而违反客观世界发展的规律。”邓小平这一番话总结的是(  )
A.闭关自守导致国家落后
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教训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要性
D.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实行赎买政策的意义
15.“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国国民经济虽然遭到巨大损失,但仍然取得了一些进展。”以下不能佐证这句话的史实是( )
A.建成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体制 B.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C.成功爆炸第一颗氢弹 D.培育成功籼型杂交水稻
16、为克服困难局面,从1961年开始,党和政府采取的措施是(  )
A.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B.发动“大跃进”运动
C.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
D.实行人民公社化运动
二、非选择题( 52分)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3分)
材料一:1953—1957年,我国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产值增长速度和比重变化表
1953年农轻重 比例(%) 1957年农轻重 比例(%) 1953—1957年平均 增长速度(%)
农业 52.8 43.5 4.5
轻工业 29.6 29.2 12.8
重工业 17.6 27.3 25.4
材料二:建国初期,进行以苏联帮助中国设计的156个建设项目为中心组成的工业建设。建立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用现代化的生产技术装备农业;生产现代化的武器,加强国防建设;加强铁路和公路等交通领域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增加农业和工业消费品的生产,保证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重工业为核心是这一时期工业化的鲜明特色……选择与苏联类似的工业化道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的发展模式。
材料三: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资源枯竭、设备老化,产业结构单一等原因,使得东北老工业基地竞争力下降,单一的国有企业经济结构,就业矛盾突出,资源性城市主导产业衰退,经济发展步伐滞后,与沿海发达地区的差距在扩大。
(1)从材料一图表中我们可以看出,这种现象的出现是由于党和政府实施了哪一发展规划 (4分)
(2)依据材料二指出建国初期我国工业化的“鲜明特色”是什么 这一“鲜明特色”主要是因为受到哪一国家的影响 (4分)
(3)依据材料三指出“东北老工业基地竞争力下降”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5分)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3分)
材料一 1958年,几千万人开始大炼钢铁,不仅钢铁厂开足马力,土高炉也遍地开花,到了10月底就达到了几百万座。……1958年夏秋之际,各地纷纷成立人民公社。公社的一切财产统一核算,统一分配;公社还大办公共食堂,实行吃饭不要钱,“鼓足干劲生产,放开肚皮吃饭”是当时流行的口号。
材料二 实践证明,“文化大革命”不是也不可能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或社会进步。它根本不是乱了敌人,而是乱了自己……历史已经判明,“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1)材料一反映出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出现了哪些严重失误?(4分)
(2)材料二中的“文化大革命”开始于何时?结束的标志是什么?材料二中的“反革命集团”是指什么集团?(4)
(3)谈谈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出现失误的原因有哪些。(5分)
19、善于总结经验和教训,是人类历史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在社会主义探索时期,我们取得了重大成就,但也出现了重大失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6分)
材料一 1953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了我国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为了贯彻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党和政府制定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领导全国人民有计划地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到1957年底,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同1952年相比,工业总产值增长128%,农业总产值增长25%,钢产量增长近3倍。同时期,我国进行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材料二 1958年8月,报纸上提出了“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口号……在炼钢原料缺乏的情况下,群众只好把家中的铁器和做饭用的铁锅投进小高炉……
材料三 山东红旗人民公社办的公共食堂,将野菜和红薯那样的粗食,精心烹调成“山珍海味”,已经做到一个月九十顿饭顿顿不重样。
——《人民日报》(1958年11月)
材料四 实践证明,“文化大革命”不是也不可能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或社会进步。它根本不是乱了敌人,而是乱了自己……历史已判明,“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哪一行业?材料一中“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质是什么?(6分)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这一历史事件为以后经济建设提供哪些教训?(6分)
(3)材料三反映哪一历史事件?1958年我国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左”的错误?(6分)
(4)据材料四,指出“文化大革命”是一场什么性质的运动?以史为鉴,说说“文化大革命”这段沉重历史给我们的启示有哪些。(8分)
答案
1-5BAABB 6-10CBCBD 11-16DDDBAC
17、(1)一五计划
(2)以重工业为核心;苏联。
(3)资源枯竭,设备老化,产业结构单一。
18、(1)“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2)1966年。1976年,江青反革命集团被粉碎。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
缺乏建设社会主义的经验;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民主法制不健全;等等。(言之有理即可)
19、(1)①重工业。②实质:把生产资料私有制改造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2)①“大跃进”运动。
②教训:经济建设要从国情出发,不能急于求成;要尊重经济规律等。
(3)①人民公社化运动。
②对国情认识不足;缺乏经验,急于求成;忽视客观的经济规律。
4)性质:“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启示:坚决反对个人崇拜;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