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日本明治维新 随堂训练(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课 日本明治维新 随堂训练(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5.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3-28 18:54: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4课 日本明治维新随堂训练
选择题
1. 对明治维新的内容表达正确的是( )
①“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②创办近代企业,允许土地买卖
③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 ④提倡文明开化,大力发展教育
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2.日本明治维新对世界产生的消极影响主要表现在(  )
A.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B.促进了社会进步
C.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道路
D.摆脱了民族危机
3.19世纪后期,日本推翻幕府统治后,实行明治维新,其中使天皇政府权力得到加强的措施是( A )
“废藩置县” B.允许土地买卖 C.“文明开化” D.发展近代工业
4.明治维新期间,日本政府推行“改历”“易服”“剪发”等措施,以改变中世纪的风俗习惯,倡导西方人的生活方式。这体现的改革政策是(  )
A.废藩置县 B.殖产兴业
C.文明开化 D.富国强兵
5. 大化改新和明治维新对日本社会的影响最重要的共同点是( )
A.吸收外来文化 B.摆脱落后状态
C.成为中央集权国家 D.使社会性质发生变化
6.有人认为,康有为等人想以日本明治维新为蓝图,在中国推行变法。但是没有认识到日本与中国国情不同,所处的国际环境不同等许多特点,而是机械地照搬日本的经验,并没有掌握明治维新的“真正要义”。明治维新取得成功的“真正要义”是(  )
A.全面学习西方,全盘西化
B.进行广泛的思想宣传和动员
C.政府的重视和参与
D.推翻旧的幕府统治,建立新的天皇政权
7.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与日本明治维新都不是彻底的资产阶级性质改革,其共同的根源是(  )
A.都是通过自上而下的改革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
B.都是用赎买的方式进行改革
C.都没有伴随而起的革命运动发生
D.都保留了封建残余
8.明治维新后,柳生家族的一郎卖了土地到工厂工作,二郎上了免费的学校。柳生家族生活变化反映出的改革措施有 (  )
①废藩置县 ②推行地税改革
③大力发展近代经济 ④提倡“文明开化”
A.①②④ B.②④
C.②③④ D.③④
9、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洋务运动的相似点有( )
①都是在内忧外患的配景下实施的改革 ②目的是富国强兵
③都学习和引进西方先进的政治经济制度以及文化④都使本国的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
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10. 明治维新时期,日本通过国家大力兴建铁路,发展国家的邮政和电讯事业,建立官营企业,引进西方先进技术设备,以此向私人企业示范。此外,还通过明治政府的力量,把官营企业转让给与政府关系密切的大资本家。材料表明日本(  )
A.利用国家力量实现近代化
B.利用民间资本实现近代化
C.利用外国资本实现近代化
D.改革中保留大量封建残余
11..“……当日本在19世纪中叶开始面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威胁时,能够以这些国家为榜样,顺利地实现了本国的社会变革,走上独立的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文中的“社会变革”是指( )
A.武装倒幕 B.明治维新
C.签订《美日亲善条约》 D.迁都东京
12.“把教育放在最优先的地位,仿效西方建立了小学、中学和大学,形成了完整的近代学校体制。”近代日本出现的这种理象,与明治维新采取的哪一措施有关?( )
A.消除封建割据,加强中央集权
B.创办近代企业,引进西方技术
C.允许土地买卖,承认土地私有
D.提倡文明开化,大力发展教育
13.19世纪中期,许多与西学相关的“日本新词”来自中国,而在20世纪初年,大量与西学相关的“日本新词”,如劳动、方针、政策等迅速传入中国。引发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明治维新 B.甲午战争 C.戊戌变法 D.辛亥革命
14、日本明治维新的改革办法中,对社会进步和可持续发展最有利的是( )
A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B废除土地交易禁令
C实行征兵制
D实行文明开化,发展近代教育
15、经由明治维新,日本发展成为亚洲第一个工业化国度,同时走上军国主义道路,大肆侵犯扩张。这是因为( )
A.国度倡导并优先发展军事工业
B.制定了外向型的经济发展战略
C.竖立了带有强烈封建性和军事性的政治体系体例
D.政府把大量国营企业优惠或无偿转让给享有特权的资本家
16、某校九年级学生李强在学习日本明治维新的内容时,将它与俄国1861年改革进行了比较,概括出两次改革运动有以下相同点。其中正确的是( )
A.改革前两国都有民族危机
B.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改革
C.改革促使本国资本主义发展
D.改革后都建立了民主共和政体
二、非选择题
17.人类的文明史也是一部改革史。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其徭役)。宗室(国君家族)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列入本族名册)。”
——《史记 商君列传》
材料二 由于日本有向伟大的中国文化借用某些东西的悠久传统,因而19世纪再同样地借用西方世界的东西时,发生的冲突较少,痛苦较小。过去,日本以“日本精神、中国知识”为口号,适应了经过挑选的中国文化的某些东西。现在,日本又以“东方道德,西方技艺”为口号,向西方借用了它所盼望的东西。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甲午战争后,国人积极寻求救亡图存之路,一时间,“知与不知,莫不争言变法”。维新派则看得更远,走得更快。他们力图推动统治者进行全面的制度变革。
——新岳麓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请回答:
(1)材料一体现了商鞅变法的哪项措施?这项措施产生了什么作用?
(2)材料二叙述了日本学习东西方文明的哪两件大事?
(3)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来,各项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请结合以上材料,为我国进一步深化改革提一条合理化建议。
18、近代日本的发展令人深思。某班同学开展了以“近代的日本”为主题的探究活动,请你也参与进来。
材料一 日本在德川幕府统治时期实行禁止对外交通和贸易的政策,1633—1639年间就颁布了五次“锁国令”,这一政策使日本经济长期处于发展迟缓之中。
(1) 材料一反映了幕府统治下的日本的对外政策是什么?这一政策对日本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二 日本新领导人(注:指明治维新的领导者)不赞成这种不加区别地奉承所有西方东西的做法,他们对西方文明本身并不感兴趣,而仅仅对其中增强了民族力量的那些组成成分感兴趣。……他们现在提出了一个非凡的改革方案,宗旨在于建立一个强大的日本,而不是完全模仿西方国家……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日本新领导人”提出“非凡的改革方案”的目的是什么? 并说明“日本新领导人”感兴趣的那些“增强了民族力量”的“组成成分”指什么。
材料三
观察图片,说说经过改革后的日本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一变化说明了什么?
答案
1-5DCACD 6-10DACAA 11-16BDADCC
17、(1)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等;军队的战斗力不断加强。
(2)大化改新;明治维新。
(3)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国家的综合国力;进一步解放人们的思想,实事求是。
18、(1)对外政策:闭关锁国政策。
影响:阻碍了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导致日本经济发展缓慢。
(2)目的:富国强兵。
组成成分:殖产兴业,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文明开化,提倡资本主义文明;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
(3)变化:日本摆脱了沦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民族危机,走上了对外殖民扩张的道路。
说明:一个国家要想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应该不断学习和借鉴世界上的先进文化;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