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张PPT)
中考文言文复习
常见文言划分节奏的方法
考点说明:
文言语句的朗读停顿问题在近年中考中从未间断过,可见这种题型的价值,这是因为停顿是理解、翻译文言文语句的基础。文言文的朗读停顿在近几年的中考中的考试是让学生直接划分朗读节奏。
方法一:句子成分之间要停顿。
一般说来,文言句子的语法结构与现代汉语大体相同。一个完整的句子由主语、谓语、宾语组成,文言句子的朗读停顿往往在主谓之间、动宾之间或修辞语和中心语之间,这样划分是符合句子意思的完整表达的。
例:
(1)佳木秀而繁阴《醉翁亭记》
(2)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岳阳楼记》
/
例(1)中“佳木”是动作的发出者,陈述的对象,它与后面谓语部分之间应作停顿;
例(2)中的动词“刻”与其支配的对象之间也要作停顿。
练习:
1.武陵人捕鱼为业。 《桃花源记》
2.陈康肃公善射。 《卖油翁》
3.惩山北之塞 《愚公移山》
4.此真将军也。 《周亚夫军细柳》
5.先帝知臣谨慎 《出师表》
2.句首发语词、关联词后面要停顿。
文言文中有些虚词放在句子的开头,起强调语气或领起全句乃至全段的作用。如“夫”“故”“惟(唯)”“至若”“若夫”“诚宜”“盖”等,在这些词语后面应稍作停顿。
例:
(1)夫环而攻之。《孟子·二章》
(2)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核舟记》
(3)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
/
练习
1.若夫淫雨霏霏。《岳阳楼记》
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孟子·二章》
3.夫民者万世之本也。 贾谊《新书》
4.唯大王命之《荆轲刺秦王》
5.盖大苏泛赤壁云《核舟记》
3.根据文句内在的逻辑意义。
名词作状语时,一般在该词前停顿,且不能把状语与中心词读开。
例:
(1)其一犬坐于前。《狼》
(2)山行六七里。《醉翁亭记》
练习:
1.诸郡县苦于秦吏者,皆刑其长吏。《陈涉世家》
2.主人日再食。《送东阳马生序》
3.朝服衣冠。《邹忌讽齐王纳谏》
4.亲贤臣,远小人。《出师表》
5.非学无以广才 《诫子书》
4.朗读停顿要体现出省略成分。
朗读中不能把成分省略当作没有省略来读。
例:
(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
(2)问所从来《桃花源记》
练习
1.人不知而不愠。《论语八则》
2.求之地上。 《河中石兽》
3.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河中石兽》
4.士卒多为用者。 《陈涉世家》
5.一厝朔东,一厝雍南。《愚公移山》
5.利用对文意的理解来确定停顿。
在朗读文言文时,要根据语境理解文意,只有确切地理解了文意,才能准确地停顿。
例:
(1)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岳阳楼记》
(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
6.对文言文中的国名、年号、官职、史实、地名要了解清楚,切不可的读破。
例:
(1)虞山王毅叔远甫刻《核舟记》
(2)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
7.文言文中连在一起的两个单音节词,朗读时必须分开,而不能读成双音合成词。
例:
(1)可以一战。《曹刿论战》
(2)今齐地方千里《邹忌讽齐王纳谏》
(3)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孟子·二章》
9.“也”“乎”等语气助词在句子中揭示停顿,朗读时在其后停顿。
例:
(1)在乎山水之间也。《醉翁亭记》
(2)颓然乎期间者 《醉翁亭记》
课堂检测:
一.用“/”标出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2.先帝不以臣卑鄙
3.夫环而攻之而不胜。
4.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5.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6.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7.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8.其岸势犬牙差互
二.选择题。
1.下列朗读停顿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
A.实是欲界之仙都。
B.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尔。
C.庭下如积水空明
D.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C
2.下列句子的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是故谋闭而不兴亲其亲。
B.故人不独亲其亲。
C.货恶其弃于地也
D。故外户而不闭。
B
3.下面的语句,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B.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C.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D.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