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2、变形的魅力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材简析 本课内容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设置目的是从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发现事物变形及变化的趣味,引入美术创作中的变形及变化表现手法的学习。旨在培养学生重视观察生活、善于利用生活现象开拓思维的学习习惯。通过“画人物变形画”的学习活动,有效地诱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特别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已经初步认识形,色和肌理等美术语言,学习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同的媒材效果,是特定的艺术观与模仿人或事物相联系的形成时期,更重要的还是通过美术活动触发情意表现需求的情感成长,纯艺术审美观的萌芽期。因此教学中须借助一些媒体资源,欣赏视频,图片等使学生轻松愉悦地投入学习中,保持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事物变形现象,认识美术创作中的变形创新手法的多样性,学习变形人物画的表现方法。2.使学生善于观察与发现,提升观察与思维的品质,发现想象与个性化创造的能力。 3.使学生养成关注生活、勤动脑筋、巧创造的学习习惯与生活态度,抒发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哈哈镜的变形方法,进行人物变形描绘。 难点:进行变形绘画时,体现个性和趣味。
教学流程
教 学 过 程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资源选择、媒体使用及分析
第一课时一.欣赏感受、现象激趣1.欣赏班级学生哈哈镜中的变形视频。2.说说在生活中你还发现了哪些变形现象?3.教师小结并出示一些变形现象的相关图片。4.导出课题:变形的魅力(活动一)——哈哈镜中的变形。二.变形发现、特点分析1.观察哈哈镜变形的现象观察哈哈镜图片,说一说人物在哈哈镜中变形的不同之处?(1)第一幅图中间很大,头和脚都小,看起来像水桶,我们就叫它“桶形变化”。(2)第二幅图中整个人都扭曲了,看起来像水中的波纹,我们就叫它“波形变化”。(3)第三幅图上下都拉得很长,我们叫它“拉伸变化”。()第四幅图头和脚都变得很大,而腰变得很小,看起来像枕头,我们就叫它“枕形变化”。教师板书并画出示意简图:桶形变化、波形变化、拉伸变化、枕形变化2.问题探究:下列表现效果用哪种变形方法更合适?缥缈和神秘、粗壮与肥胖、瘦小和精灵、苗条等。3.欣赏人物变形视频,观察人物五官变化。 学生欣赏。学生根据自己生活经验回答。学生观察并交流自己发现的特点。学生连线。学生欣赏。 在白板上播放视频激发学生兴趣,引发学生感受事物形象变化的趣味。在白板上出示、水中倒影、放大镜下、汤勺中、哈哈镜中的映象图片,利用白板批注工具分析,引导学生回顾常见到的一些形象变化现象,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分别在资源包中出示哈哈镜学生人物变形的不同效果图片,。同时让发生变形的同学站起来,其他同学观察其变化,总结哈哈镜的变形特点,同时在白板上呈现四幅变形示意图,提升学生观察与创新思维品质。在白板上呈现四中变形方法所呈现的效果,学生连线分析,加深理解。播放人物变形视频让学生感受变形时五官的变化以及丰富的表情给人们的感受。
4.比较与分析大师作品设问:这里有几幅美术作品,你知道他们分别用的是哪种变形方法?出示爱德华·蒙克的作品《呐喊》(波形变化)。简要介绍该作品。出示莫迪里阿尼的作品《珍妮》(拉伸变化)。简要介绍该作品。 出示建筑歪歪屋欣赏。5.师:老师这里也画了一幅变形的画,不过是对着哈哈镜画的,谁能猜出老师描绘的方法吗?(先用卡纸剪出一个枕头的形状,然后根据外面的形状在里面描画人物线条和色块)教师小结:先剪出你要变形的形状,然后在里面描绘物象,注意要撑满外形。三.自由创作1.提出活动要求:根据哈哈镜变形的方法用卡纸剪出一个外形,画出哈哈镜中的自己或你熟悉的人, 并用线描的形式对作品进行装饰。2.教师巡视指导。四.作业展评1.自评:谁愿意来介绍你自己的作品?(从变形的方法和描画想法)2.他评:你认为谁在哈哈镜中最快乐、最有趣?3.教师总评与课堂小结。五.拓展延伸欣赏其他与变形相关的视频资料《千手观音》。 学生欣赏并谈谈自己的感受。学生判断并赏析。学生猜测方法。学生上台填画。学生创作。学生自评、他评。学生介绍自己作品。学生欣赏。 出示人物变形的美术作品,让学生在欣赏中认识与掌握人物变形的基本表现方法。出示教师范品,学生观察分制作方法。出示范作引导分析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出示活动要求的文字。播放背景音乐。利用手机与QQ连接或利用视频展示台对学生作品进行评价,利用白板批注工具将学生作品中出彩的地方进行表示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提高创作水平。在白板上播放《千手观音》视频感受局部重复变形的魅力,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板书设计 第2课 变形的魅力桶形变化——粗壮与肥胖波形变化——缥缈与神秘拉伸变化——苗条枕形变化——苗条瘦小与精灵
作业设计 根据哈哈镜变形的方法用卡纸剪出一个外形,画出哈哈镜中的自己或自己熟悉的人,并用线描的形式对作品进行装饰。
课后反思(包括教学反思、教学资源应用反思) 整个教学过程力图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通过观察、欣赏、体验、发现、总结等,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同时,力图体现创造性原则,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鼓励学生抓住对象特征,大胆表现,创作出生动、有趣、具有个性的新人物形象来。在课堂导入部分,我让学生欣赏自己在哈哈镜中的变形视频以及观察了生活中的许多变形现象,给学生提供更加直观的教学资源,活跃了课堂气氛,点燃了学生的学习激情。在新授部分,为了解决“如何发现变形规律、掌握变形方法”这一难点,通过分析哈哈镜中的形象,让学生通过观察、对比,发现变形规律,从学生们的课堂作业效果来看,基本掌握了变形方法。本节课在教学中将信息化手段应用在课堂中,教师在白板上的批注讲解、学生在白板上的操作以及大量素材资源如音频、视频的使用都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体现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人机之间的互动,也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充分发挥出来,将课堂交还给学生让他们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本节课也有许多不足之处:教师的语言需更精简,语速快慢需有变化,应适当的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树立健康的审美意识,鼓励学生用变形手法将对象健康、向上的一面展现出来。
欣赏人物变形视频,揭示课题
欣赏导入
观察哈哈镜中的变形现象,总结方法
比较分析大师作品
方法探讨
分析变形画制作方法
自由创作
根据活动要求自由创作
作业展评
学生自评、他评
拓展延伸
感受其他变形效果的魅力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