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1.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2022年同步练习卷(2)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30.0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以下选项理解正确的是( )
A. 中华民族取得抗击外来侵略的第一次胜利
B.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
C. 中国成为真正独立自主的国家
D. 中国进入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下列关于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叙述,不符合史实的是( )
A. 于1949年10月1日在北京召开
B. 决定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
C. 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D. 决定采用公元纪年
如图是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各方参会代表的人数,此图最能说明的实质问题是( )
A.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具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是一次全民族团结的盛会
B. 参加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人数很多
C. 参加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派别很多
D.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代表来自各行各业
宋庆龄(1893~1981)在《华北之行的印象》(1949年)中写道:“这一次,孙中山的努力终于结了果实,而且这果实显得这样美丽。典礼是在北京天安门巨大的广场上举行的。一片跳跃欢呼的红色的海,全城人民都出来参加了。”对文中“果实”理解正确的是( )
A. “果实”指的是抗日战争胜利
B. “果实”指的是中华民国
C. “果实”指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D. “果实”指的是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1949年,天安门广场成为全世界的焦点,为了这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日子,古都北平从1949年夏秋始,便进入兴奋喜庆、紧张忙碌的氛围之中。结合如图判断这一盛事标志着( )
A. 社会主义制度正式建立 B. 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C. 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代 D. 中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
1949年7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委员会向国内人民群众发出了征集国歌词谱、国旗和国徽图案的启事,得到了热烈响应。这一现象表明( )
A. 全国人民热烈期盼新中国诞生 B. 人民群众充分享有民主和平等
C. 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D. 新生政权得到了国际社会认可
运用历史思维有效区分史实与结论,是我们掌握历史知识、提升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下列表述中属于历史结论的是( )
A. 开国大典时,班禅致电毛泽东主席,表示拥护中国共产党和中央人民政府
B. 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以阿沛 阿旺晋美为首的代表团抵京,与中央人民政府谈判
C. 1959年,西藏地区开始进行民主改革
D. 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如图是某同学制作的关于西藏和平解放的卡片,卡片中的内容提到了西藏和平解放的( )
A. 背景和人物 B. 人物和方式 C. 背景和方式 D. 时间和意义
经过百年奋斗,她带领人民在一个有着几千年封建社会历史的国家实现了最广泛的民主,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她”指的是( )
A. 中国国民党 B. 中国共产党 C. 中国红军 D. 中国新四军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中华民族屈辱史,也是一部中华民族的抗争史。其经历了( )
A. 100年 B. 110年 C. 109年 D. 99年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0.0分)
倾听历史回声。
材料一:如图1,歌曲《今天是你的生日,中国》。
材料二:如图2,1949年10月1日人民日报头版。
材料三:如图3,油画《开国大典》。
材料四:全国政协一届代表谢邦定回忆自己亲历的开国大典。国旗升到杆顶的那一刻,广场上30万群众再一次沸腾了,震撼人心的呐喊声甚至盖过了隆隆的礼炮声。紧接着毛主席宣读了中央人民政府文告,主席的声音特别洪亮。当他读完结尾“特此公告”这4个字时,全场又是雷鸣般的欢呼声!毛主席宣读完文告,阅兵式就开始了。当朱老总的检阅车驶过受阅部队时,他振臂高呼“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
(1) 上述材料涉及的历史事件是 ______ 。
(2) 上述材料中史料价值最高的是材料 ______ ;具有艺术想象成分的是材料 ______ 和材料 ______ 。
(3) 材料四是亲历者的回忆,有一定的可信度。不过在使用这类口述史料时,需要注意其真实性和可靠性。你认为口述史料的可信度会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4) 为了增强可信度,我们可以再寻找哪些类型的史料来佐证材料四?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9年10月1日下午三时,在首都北京30万军民齐集天安门广场。毛泽东主席亲自按动电钮,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在雄壮的国歌声中冉冉升起。这时,乐队奏起国歌,54门礼炮齐鸣28响。接着,毛泽东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随后,举行盛大的阅兵式和群众游行,人民以无限的喜悦,欢庆新中国的诞生。
材料二如图一、二
(1) 材料一反映了哪一历史场面?这一历史大事有何标志性意义?
(2) “54门礼炮齐鸣28响”象征着什么?乐队奏起的国歌曲作者谁?
(3) 图一中,汉藏两族人民欢庆的场面是发生在哪一年?此事件的发生有何重大意义?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在北京隆重举行,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结束了中国百年来任人宰割的屈辱历史,中国成为真正独立自主的国家,国家赢得了独立,人民当家做了主人。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取得抗击外来侵略的第一次胜利;1956年三大改造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使中国进入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选项C理解正确,符合题意;选项ABD理解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的相关史实。重点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本题主要考查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分析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的相关史实。
2.【答案】A
【解析】据题干“下列关于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叙述,不符合史实的是”结合所学可知,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举行,大会确定:五星红旗为新中国的国旗,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北平改名北京,作为新中国的首都,新中国采用公元纪年。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新中国成立相关知识的掌握,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举行。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新中国成立相关知识的掌握,重点识记内容与影响。
3.【答案】A
【解析】根据题千图示可知,一届政协代表的组成十分广泛,有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各人民团体、人民解放军、各地区、各民族及国外华侨。从代表的广泛性来看,这是一次全国人民大团结的盛会,它实际上具有代表全国人民的性质。据此最能说明的实质问题是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具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是一次全民族团结的盛会。故A项正确。其余三项均不符合题干图示,应排除。
故选:A。
本题以图示的形式考查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具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考查学生识图、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题解题的关键是对题千图示的解读与分析,结合所学知识解答即可。需要掌握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性质。
4.【答案】C
【解析】1949年10月1日下午3点,毛泽东等国家领导人登上天安门城楼,首都30万军民齐集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开国典礼。毛泽东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他按动电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五星红旗冉冉升起。乐队奏起了《义勇军进行曲》, 54门礼炮齐鸣28响。广场上响起暴风雨般的欢呼声,欢庆新中国的诞生。毛泽东宣读了中央人民政府公告,宣布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据题干及所学知识可知,文中“果实”指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选项C符合题意。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新中国的成立的相关史实。“1949年”“典礼是在北京天安门巨大的广场上举行的。一片跳跃欢呼的红色的海,全城人民都出来参加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新中国的成立的相关史实。
5.【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标志“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事件是新中国的成立。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标志着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新国家、新社会的主人。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故选:B。
本题考查了新中国成立。明确新中国成立的国内意义和国际意义,依据课本知识分析问题要求选择即可。
本题要正确理解题意,只有理解题意,才能明确考查的知识点是新中国成立的意义,才能做出正确选择。
6.【答案】A
【解析】据材料“1949年7月,。“这一现象反映人民热切盼望新中国成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北平隆重举行,会议的中心议题是讨论新中国成立的问题。大会制定了《共同纲领》,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大会决定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以北平为首都,并改名为北京,采用公元纪年。B符合题意。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相关知识,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成功召开,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本题主要考查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相关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7.【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这是对“西藏是中国一部分”这一历史事实的定性评价,是结论,故选项D符合题意;开国大典时,班禅致电毛泽东主席,表示拥护中国共产党和中央人民政府,是对史实的陈述,故选项A不符合题意;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以阿沛 阿旺晋美为首的代表团抵京,与中央人民政府谈判,是在陈述史实,故选项B不符合题意;1959年,西藏地区开始进行民主改革,是对西藏民主改革的客观记叙,故选项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什么是历史史实,什么是历史观点的相关史实。注意掌握区别历史史实和历史观点的方法。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识记和应用能力。理解并识记什么是历史史实,什么是历史观点的相关史实。
8.【答案】D
【解析】1951年10月,人民解放军胜利进抵拉萨,西藏和平解放。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实现了统一,大陆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据某同学制作的关于西藏和平解放的卡片及所学知识可知,卡片中的内容提到了西藏和平解放的时间和意义。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西藏和平解放的相关史实。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实现了统一,大陆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西藏和平解放的相关史实。
9.【答案】B
【解析】经过百年奋斗,她带领人民在一个有着几千年封建社会历史的国家实现了最广泛的民主,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她”指的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于1921年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28年的艰苦奋斗,建立了新中国。从此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
故选:B。
本题考查新中国的成立,知道成立于1921年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28年的艰苦奋斗,建立了新中国。
本题考查新中国的成立,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0.【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840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1949年开国大典,标志着新中国成立,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因此,中国近代史经历了1949-1840=109年,C项正确;ABD项错误,排除。故选:C。
本题考查鸦片战争、新中国的成立。需要识记鸦片战争、新中国的成立经历的时间。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鸦片战争、新中国的成立等的内容。
11.【答案】【小题1】新中国的成立。
【小题2】四;一;三。
【小题3】因时间久远记忆错误等。
【小题4】影像史料。
【解析】1. 本题考查新中国的成立,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图片信息。根据图片和所学可知,反映的事件是新中国成立。
2. 本题考查史料,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上述材料中史料价值最高的是材料四;具有艺术想象成分的是材料一和材料三。
3. 本题考查口述史料的可信度受到影响的因素,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根据材料四和所学可知,材料四是亲历者的回忆,有一定的可信度。不过在使用这类口述史料时,需要注意其真实性和可靠性。我认为口述史料的可信度会受到因时间久远记忆错误等因素的影响。
4. 本题考查史料,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为了增强可信度,我们可以再寻找当时的影像史料来佐证材料四。
12.【答案】【小题1】开国大典,标志着新中国的成立。
【小题2】54个民族;领导革命的28年;聂耳。
【小题3】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使中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民族实现大团结。
【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的成立和西藏的和平解放。新中国的成立使中国获得独立,西藏和平解放巩固了新中国。
掌握新中国成立和西藏和平解放的过程和历史意义。
第2页,共2页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