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同步练习卷 (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同步练习卷 (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7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3-28 22:11: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1.4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2022年同步练习卷(5)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8小题,共16.0分)
他是唐朝与日本的文化交流中最有影响的人物。前后5次东渡日本,第六次才成功到达。他在日本传授佛经、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这位唐代高僧是(  )
A. 释迦牟尼 B. 鉴真 C. 法显 D. 玄奘
表格所示史实反映出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是(  )
路线 人物 内容 结果
唐 →天竺 玄奘 西行取经 游历 17年,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
唐→日本 鉴真 鉴真 6次东渡 对日本文化的影响很大
A. 文化繁荣,世界领先 B. 交通发达,纵贯欧亚
C. 双向交流,兼容并蓄 D. 国力强盛,威震四海
唐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鼎盛时期,在当时的世界上声名显赫。下列对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遣唐使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
B. 鉴真六次东渡日本传播中国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
C. 玄奘西行天竺,为中国佛教的发展做出重大贡献
D. 《大唐西域记》是玄奘亲自著述的手迹版本
如图是出土于唐长安城遗址的伎乐八棱金杯,杯身上的乐师深目高鼻,服饰带有中亚风格,手持琵琶等西域乐器。这件文物可用于研究(  )
A. 贞观之治局面的出现
B. 唐都长安的城市建筑
C. 唐三彩制作工艺的成熟
D. 唐代的贸易与文化交流
印度古称“天竺”,后来被译为“印度”并沿用至今。这与下列哪一历史人物有关(  )
A. 鉴真 B. 玄奘 C. 阿倍仲麻吕 D. 崔致远
文化的渗透和影响是在不知不觉中实现的,正像春雨润物细无声。说到唐朝外交,我们不自觉地就会跳出一个词:开放。对于开放,人们的印象往往是文化的输入,可是对唐代而言就是凭着开放,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了一个影响深远的唐文化圈。下列与唐文化圈形成无关的是(  )
A. 册封少数民族首领 B. 玄奘西行
C. 遣唐使、鉴真东渡 D. 新罗留学生涌往长安
《西游记》讲述了唐玄奘西天取经的故事。请你在图中选出他们取经的西天在(  )
A. A B. B C. C D. D
唐诗内容丰富,风格多样,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下列诗句反映中外交往的是(  )
A. 剑外忽传蓟北,初闻涕泪满衣棠
B.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C. 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
D.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0.0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朝僧人鉴真受日本僧人邀请东渡日本,前5次都因种种原因没有成功,辛劳过度而双目失明。但鉴真矢志不渝,第6次东渡,终于在754年抵达日本,前后用了12年。他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
——改编自部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材料二:
647年,天竺摩揭陀国遣使来中国;随即,唐太宗派人到天竺,“取熬糖法,即诏扬州上诸蔗,柞沈如其剂,色味愈西域远甚”。
——《中外关系史讲义》 唐初,波斯商人的足迹遍于长安、洛阳、扬州、泉州、广州。他们贩卖珠宝、香药及西域、南海一带的土产。中国的丝绸、瓷器、纸张等商品也大量运往波斯,并被波斯商人转销到西方。
一一《中外关系史讲义》
——整理自部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1) 据材料一、二,概括唐朝中外交往的特点及影响。
(2) 据材料一,你从鉴真身上学到哪些优秀品质?
(3) 综上所述,分析唐朝强盛的主要原因。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2020年2月,当中国抗疫进程进展到最紧张的时候,从日本发往中国的医疗物资上贴着的“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八个字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注:这八个字出自日本长屋王的《绣袈裟衣缘》:“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寄诸佛子,共结来缘。”)
(1) 材料一中图一所示事件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根据图二所示人物口述记录而成的,可用于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是什么?
(2) 据史书记载,材料二中的“山川异域,风月同天”诗句曾感动了一位唐朝僧人,使他决心东渡日本传播佛教和中国文化。请写出这位僧人的法号及贡献。
(3) 唐朝中外交往出现了盛况空前的局面,出现这一局面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图:
材料二:唐朝时,有70多个国家和地区与中国有往来,每年都有大批外国友人前往长安。唐朝对外交往具有自己突出的特点:……对外交往的形式多种多样,有使节来往、留学生、贸易交流、宗教往来等。唐朝频繁的对外交往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促进了东亚、亚洲乃至世界文明的进步。
材料三:唐朝高度发达的经济和文化,对很多国家都有吸引力。盛唐时期,政治上很自信,奉行“中国既安,四夷自服”的方针;在文化上也敢于并蓄兼收,群花同放。因此,唐王朝在对外交往中,采取了比较开明的政策,鼓励外国商人到中国贸易。
(1) 指出上述两种钱币的相似之处,并说说这些相似之处说明了什么?
(2) 请列举相关史实印证材料中唐朝“对外交往的形式多种多样”。
(3) 根据材料三,简要分析唐朝中外交流活跃的有利因素。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据题干及图片可知,这是鉴真。鉴真是唐朝著名僧人,为弘扬佛法,他六次东渡,终于到达日本.在日本除讲授佛经外,还把唐朝的诗歌、书法、绘画、雕塑、建筑等技术知识介绍到日本,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巨大贡献.选项B符合题意。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鉴真东渡日本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唐朝的对外文化交流的相关史实。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理解并识记鉴真东渡日本的相关史实。
2.【答案】C
【解析】唐朝经济繁荣,对外交往频繁。玄奘西游,求取佛经,促进了中国佛教文化的发展;鉴真东渡日本,宣扬佛法,对日本的经济、文化影响很大。唐朝时期,中外文化相互影响,双向交流,兼容并蓄。
故选:C。
本题考查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知道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是双向交流,兼容并蓄。
识记唐朝对外交往的史实,总结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
3.【答案】D
【解析】《大唐西域记》是玄奘弟子依据玄奘口述,由弟子记录成书的一部著作。因此《大唐西域记》是玄奘亲自著述的手迹版本表述不正确。
故选:D。
本题以唐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鼎盛时期,在当时的世界上声名显赫为切入点,考查唐朝的对外交往。
本题以唐朝的对外交往为背景,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4.【答案】D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杯身上的乐师深目高鼻,服饰带有中亚风格,手持琵琶等西域乐器。”结合所学知识:伎乐八棱金杯是唐朝的艺术珍品,反映了唐朝制手工业发展的高超水平,乐舞队成员的组成反映了唐朝开放的社会特征,体现了唐代与西域的贸易和文化交流。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盛唐社会气象与中外贸易往来的相关知识点。唐朝时实行开放的外交政策,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盛唐社会气象的相关史实。
5.【答案】B
【解析】印度古称“天竺”,后来被译为“印度”并沿用至今。这与玄奘有关,在玄奘西行之前,国人称印度为天竺,此外,印度还有“身毒”“贤豆”等叫法,玄奘在求法时发现这些称呼都不准确,认为译为“印度”比较合适。他回国后,这一译法逐渐流行,沿用至今。
故选:B。
本题考查玄奘西游天竺,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玄奘西游天竺,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
6.【答案】A
【解析】据题干“文化的渗透和影响是在不知不觉中实现的,正像春雨润物细无声。说到唐朝外交,我们不自觉地就会跳出一个词:开放。对于开放,人们的印象往往是文化的输入,可是对唐代而言就是凭着开放,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了一个影响深远的唐文化圈。”结合所学可知,与唐文化圈形成无关的是册封少数民族首领。结合所学可知,鉴真不畏艰险,六次东渡日本,讲授佛学理论,传播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促进了日本佛学、医学、建筑和雕塑水平的提高,受到中日人民和佛学界的尊敬。唐朝高僧奉唐太宗之命西行天竺,求取佛经,促进了中印两国文化的交流。玄奘口述,辩机记录的游记《大唐西域记》,是研究印度、尼泊尔、巴基斯坦、孟加拉国以及中亚等地古代历史地理之重要资料。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唐朝中外交流相关知识的掌握,鉴真不畏艰险,六次东渡日本。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唐朝中外交流相关知识的掌握,重点识记内容与影响。
7.【答案】C
【解析】唐玄奘西天取经是指唐玄奘到天竺(今印度)研究佛学。A为东南欧地区,故A错误;B是西亚地区,故B错误;C是今印度,故C正确;D是中亚地区,故D错误。
故选:C。
本题以“唐玄奘西天取经”为切入点,考查明清小说,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
本题考查学生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属于基础题,熟练掌握课本知识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8.【答案】C
【解析】选项C选自《哭晁卿衡》,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曰:“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是李白得闻友人晁卿衡回日本途中沉船,误传晁衡已溺死后,写下这首诗来悼念他。阿倍仲麻吕,朝臣姓,安倍氏,汉名朝衡(又作晁衡),字巨卿。日本奈良时代的遣唐留学生之一,开元五年(717年)入唐,因“慕中国之风”而不肯离去,于是改名晁衡,长留大唐。后参加科举考试,高中进士。任唐左散骑常侍安南都护,中日文化交流杰出的使者。选项C符合题意。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反映中外交往的诗句的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与识记反映中外交往的诗句的相关史实。
9.【答案】【小题1】特点:交往范围广泛,且互相有往来;交往领城全面,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多方面;交往渠道众多,有官方外交往来及民间贸易等;交往内容丰富,中国传出去的主要是文化,生产技术等,外国传入的主要是土特产、当地物种等。影响:丰富了唐朝的社会生活,推动了各国的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
【小题2】成功者必须树立远大的理想,为实现梦想必须拥有坚持不懈勇往直前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
【小题3】唐朝开放的对外政策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解析】本题考查唐朝的对外交流和影响。唐朝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推动了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
掌握唐朝的对外交流和影响。
10.【答案】【小题1】遣唐使把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艺术等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大唐西域记》。
【小题2】鉴真;唐玄宗时,鉴真东渡日本传播佛教和唐朝文化,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小题3】国力强盛、经济繁荣、文教昌盛等。
【解析】本题考查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等相关史实,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等相关史实。
11.【答案】【小题1】两个钱币形状均是圆形方孔,文字也相似;说明日本仿照中国钱币制作的本国钱币。
【小题2】鉴真东渡日本宣传佛教、玄奘西行学习外国佛法以及唐朝与新罗的交往等。
【小题3】唐朝经济文化高度发达,政治自信,文化兼收并蓄,对外政策开明。
【解析】本题以历史图片和文字材料为背景,主要考查唐朝的中外交往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的相关史实。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唐朝的中外交往的相关史实。
第2页,共2页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