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同步练习卷 (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同步练习卷 (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3-28 20:23: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2.7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2022年同步练习卷(4)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30.0分)
货币是物品交换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媒介,如图所示货币属于契丹的是(  )
A. B.
C. D.
以下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
①阿保机建立契丹国
②契丹得到幽云十六州
③契丹人有了农耕生活
④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②④ C. ③④①② D. ④①②③
北宋与辽、西夏的战争,其结局都是订立和约,北宋每年送给辽、西夏大量钱财以换取和平。针对这种“以钱财换和平”的做法,南宋李焘指出,“虽每岁赠遗,较于用兵之费,不及百分之一”。李焘认为“以钱财换和平”(  )
A. 有可取之处 B. 符合人民意愿
C. 是一种屈辱行为 D. 导致北宋灭亡
宋仁宗去世的消息传到辽国后,辽道宗曾握住宋朝使者的手号啕痛哭道:“四十二年不识兵革矣。”并“葬仁皇帝所赐御衣,如其祖宗陵墓”。上述材料反映出澶渊之盟后宋辽两国(  )
A. 战争不断 B. 长期和平 C. 互不来往 D. 和亲通婚
“公元十一世纪初,30万辽军势如破竹直逼北宋都城。宋辽两军对垒,大战一触即发。意外和偶然突然降临,一纸合约终止战争,开启120年的和平局面。”上述材料评述的是(  )
A. 辽朝的兴盛 B. “澶渊之盟”的订立
C. 宋夏和议的达成 D. 女真族的崛起
契丹首领阿保机多用汉人,汉人教之以隶书之半增损之,作文字数千,以代刻木之约。西夏国大臣野利仁荣根据党项人长期生产劳动和使用语言的特点,模仿汉字的笔画创造了西夏文字。材料表明(  )
A. 契丹和西夏受到汉族文化的影响 B. 北宋辽和西夏对峙的局面结束
C. 对外交流空前活跃加快文化进步 D. 活字印刷术的应用加快文化传播
历史学习要善于把握阶段特征,图中局面反映了(  )
A. 国家的统一和巩固
B. 民族政权并立
C. 中外交往与冲突
D. 经济重心南移
建立西夏政权的是哪一个少数民族(  )
A. 契丹族 B. 匈奴族 C. 鲜卑族 D. 党项族
辽军大举攻宋,宰相寇准力劝皇帝亲征,最终宋军打败辽军。当时的皇帝是谁?(  )
A. 宋太祖 B. 宋太宗 C. 宋真宗 D. 宋高宗
辽的疆域辽阔,居民有突厥诸族,女真人及汉等,为了治理人口构成复杂的国家,创立南北面官制度,其设立的原则为“兼制中国、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这说明辽朝(  )
A. 推行民族歧视和压迫的政策 B. 强化南北分裂对峙政治局面
C. 建立起因俗而治的行政体制 D. 实施分化相权的三省六部制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0.0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契丹是我国北方的古老民族之一,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到唐朝时期已经强大起来。
材料二:生活在我国西北地区的堂项达唐胡时相信中到甘肃东部、陕西北部一带。
材料三:960年,赵匡胤夺取后周政权,改国号为宋,史称“北宋”。
(1) 阅读材料一,说出统一契丹各部的首领。
(2) 阅读材料二,说出西夏的创立者和他的功绩一例。
(3) 说出奠定宋辽和平局面的历史事件。
(4) 列举与北宋并存的两个少数民族政权。
(5) 上述材料给你什么启示?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宋皇帝谨致誓书大契丹皇帝阙下:共遵诚信,虔守欢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更不差使专往北朝,只令三司差人送至雄州交割。
材料二: “……死时,辽朝大臣集会致哀,辽道宗说:‘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 --苏辙《栾城集》
材料三: 从历史的后端看来,这1005年的协定有它的作用。……这种为和平付出之代价无疑比战费来得低廉。……可是这种看法必须全部放弃当事人的观感……他们无法承认这种妥协为事理之当然。中国历史之中,从无一个统一天下的大帝国卑躬屈节地向一个文化程度低的边区国家进贡。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1)材料一中的“契丹皇帝”是指谁?“北朝”是指哪一少数民族所建立的政权?这一政权历史上称为什么?
(2)联系所学知识,请你谈谈材料二反映了什么?
(3)根据材料三,请你概括黄仁宇先生评定“1005年的协定”所产生的影响。(至少答出两点,不得照搬原材料)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据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契丹与中原文化联系密切,契丹货币是仿照中原汉族王朝的圆形方孔铜钱铸造的。观察题干图片可知,A为秦朝的圆形方孔半两铜钱;选项B为“开元通宝”,为唐玄宗时期的货币;选项C为契丹的货币;选项D为西汉的五铢钱。选项C符合题意。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契丹的货币的相关史实。识读图片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理解并识记契丹的货币的相关史实。
2.【答案】D
【解析】10世纪初,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了契丹各部。耶律阿保机提倡农业,逐步接受了汉族的封建文化,依照汉族的法律制定法律条文,命人依据汉字形状来制定契丹文字。在阿保机的儿子耶律德光的统治时期,契丹得到了幽云十六州。后来,契丹人有了农耕生活。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本题考查重要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结合学即可作答。
注意识记契丹历史的发展进程及重要事件。
3.【答案】A
【解析】据材料“虽每岁赠遗,较于用兵之费,不及百分之一”可知,李焘认为每年给少数民族的岁币相比较军费的开支要少的多,所以李焘认为“以钱财换和平”有可取之处。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故选:A。
本题考查宋、辽、西夏的并立与和战的相关知识,关键信息是“虽每岁赠遗,较于用兵之费,不及百分之一”。
注意对材料的解读,掌握宋、辽、西夏的并立与和战的相关知识。
4.【答案】B
【解析】由材料中的信息“四十二年不识兵革矣。”可知,当时北宋和辽和睦相处,长期和平。宋真宗时(1004年),辽大举进攻北宋,宰相寇准力劝宋真宗来到澶州城,宋军士气大振,打退辽军。第二年辽宋议和,辽朝退兵,宋朝给辽岁币,史称澶渊之盟。此后很长时间,尤其宋仁宗在位时期,辽宋之间保持长期和平局面。
故选:B。
本题考查澶渊之盟的影响,注意对材料的分析与解读。
注意对材料信息的提取,识记辽和北宋之间战和的相关史实。
5.【答案】B
【解析】由“公元十一世纪初,30万辽军势如破竹直逼北宋都城。宋辽两军对垒,大战一触即发。意外和偶然突然降临,一纸合约终止战争,开启120年的和平局面。”结合所学,1004年,辽军大举进攻北宋,很快打到澶洲城下,威胁北宋都城,在危机时刻,宋真宗御驾亲征,宋军士气大振,大败辽军,1005年,北宋与辽签订澶渊之盟,规定双方撤军,各守疆界;北宋每年送给辽岁币.澶渊之盟虽然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负担,但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和平局面,双方的经济和文化都呈现出繁荣的景象,可知,材料评述的是“澶渊之盟”的订立。
故选:B。
本题考查澶渊之盟。澶渊之盟虽然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负担,但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和平局面,双方的经济和文化都呈现出繁荣的景象。
本题以澶渊之盟为背景,考查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6.【答案】A
【解析】由“契丹首领阿保机多用汉人,汉人教之以隶书之半增损之,作文字数千,以代刻木之约。西夏国大臣野利仁荣根据党项人长期生产劳动和使用语言的特点,模仿汉字的笔画创造了西夏文字。”可以看出,契丹首领阿保机受汉字影响创造了契丹文字,西夏国大臣野利仁荣受汉字影响创造了西夏文字,因此材料反映的是契丹和西夏受到汉族文化的影响。A符合题意。
故选:A。
本题考查宋辽西夏的并立与和战。掌握宋辽西夏的并立与和战促进了民族融合。
本题以宋辽西夏的并立与和战为背景,考查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7.【答案】B
【解析】观察图片可知,图中反映的是西夏、辽和北宋并立的情景,这反映了这一时期的阶段特征是民族政权并立。B项符合题意。
故选:B。
本题以一幅历史图片为切入点,考查宋、辽、西夏的并立与和战的相关知识。
注意对图片的解读,识记古代史上不同时期的各自时代特征。
8.【答案】D
【解析】北宋初期,在今天宁夏、甘肃一带生活着以游牧为主的民族党项族。1038年,党项族的首领元昊称大夏国皇帝,定都兴庆,历史上称为西夏。
故选:D。
本题考查西夏的建立,知道西夏的建立民族是党项族。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历史基础知识的能力。注意掌握西夏的建立。
9.【答案】C
【解析】宋真宗时,辽军大举攻宋,一直打到黄河岸边的澶州城下,威胁都城开封,北宋朝廷一片恐慌。宰相寇准力劝皇帝亲征,宋真宗勉强来到澶州城,宋军士气大振,打退辽军。之后,宋与辽议和,辽军撤回,宋朝给辽岁币。澶州旧称澶渊,所以这次宋辽盟约称“澶渊之盟”。它维持了宋辽边境长期的和平,有利于两地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民族融合。
故选:C。
本题考查澶州之战的相关知识,关键信息是“军大举攻宋,宰相寇准力劝皇帝亲征,最终宋军打败辽军”。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宋、辽、西夏的并立与和战的有关内容。
10.【答案】C
【解析】由材料“兼制中国、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可知,辽政权的统治特点是以辽朝固有的制度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这说明辽朝建立起因俗而治的行政体制。
故选:C。
本题考查辽朝的统治特点,关键信息是“兼制中国、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
注意对材料的分析与解读,掌握辽朝的统治特点。
11.【答案】【小题1】耶律阿保机。
【小题2】元昊;创制西夏文字。
【小题3】澶渊之盟。
【小题4】辽和西夏。
【小题5】民族政权之间有战有和,以和为主,促进了民族的交融与发展。
【解析】本题以三段文字材料为背景,考查宋、辽、西夏的并立与和战的相关知识。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掌握宋、辽、西夏的并立与和战的相关知识。
12.【答案】(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契丹各部最初互相征伐,犹如一盘散沙,916年,契丹首领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称汗,国号契丹,后改国号为辽.材料一中的“契丹皇帝”是指耶律阿保机.“北朝”是指契丹所建立的政权,这一政权历史上称为辽.
(2)联系所学知识,据材料二“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可知,材料说明了澶渊之盟的积极影响,它使宋辽结束了辽宋之间几十年的战争,保持了一百多年相对和平的局面,双方的经济文化都呈现出繁荣的景象.
(3)据材料三“这种为和平付出之代价无疑比战费来得低廉”可知,他认为一方面用钱物来换和平是值得的、可取的.据材料三“中国历史之中,从无一个统一天下的大帝国卑躬屈节地向一个文化程度低的边区国家进贡”可知,他也认为此和约对北宋来说是屈辱的.
故答案为:
(1)耶律阿保机;契丹;辽.
(2)材料二说明了澶渊之盟的积极影响,它使宋辽保持了一百多年相对和平的局面,双方的经济文化都呈现出繁荣的景象.
(3)他认为一方面用钱物来换和平是值得的、可取的,另一方面他也认为此和约对北宋来说是屈辱的.
【解析】本题以澶渊之盟的信函、苏辙《栾城集》和黄仁宇《中国大历史》为依托,考查辽的建立和澶渊之盟的认识与评价.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辽西夏北宋并立的相关知识.
第2页,共2页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