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粤版九年级化学下册 8.4 常见的盐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已知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甲+乙→丙+丁,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甲、乙、丙、丁不可能含有同一种元素
B.丙为Cu(NO3)2,则甲可能为单质或氧化物或碱
C.参加反应的甲、乙质量比一定等于生成丙、丁质量比
D.若甲、乙为化合物,则该反应一定为复分解反应
2.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 )
A.氦气 B.水 C.氯化钠 D.金刚石
3.下列方法中,能达到目的是
选项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除去杂质的方法
A CuSO4溶液(H2SO4) 加足量铜粉,过滤
B CaO(CaCO3) 加足量水溶解、过滤
C CO2(CO) 点燃
D FeC12溶液(CuCl2) 加入过量铁粉,过滤
A.A B.B C.C D.D
4.以下是Na2CO3、NaHCO3的溶解度表。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0℃ 10℃ 20℃ 30℃ 40℃ 50℃ 60℃
Na2CO3的溶解度(g/100g水) 7.1 12.5 21.5 39.7 49.0 48.5 46.0
NaHCO3的溶解度(g/100g水) 6.9 8.1 9.6 11.1 12.7 14.5 16.4
A.40℃的饱和Na2CO3溶液升温到60℃,会析出晶体
B.60℃的NaHCO3溶液蒸干并充分灼烧,可得到NaHCO3晶体
C.30℃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5%的Na2CO3溶液降温到20℃,有晶体析出
D.20℃的饱和Na2CO3溶液中通足量CO2,生成的NaHCO3会部分析出
5.把 CaCO3、NaCl、MgCl2三种固体物质组成的混合物逐一分离所需要的试剂依次是
A.H2ONaOHHCl
B.H2O KOH HCl
C.H2O NaOH H2SO4
D.H2O KOH H2SO4
6.利用饱和碳酸钠溶液与酸反应,小科同学制作了如图甲所示的简易酸碱灭火器装置,并进行操作。操作结束后,对瓶中残留液进行如图乙所示的实验。实验现象:A试管溶液变红色,B试管中有白色沉淀生成。则残留液中含有的溶质有
A.盐酸 B.碳酸钠 C.硫酸钠 D.氯化钠
7.忘盖瓶塞的氢氧化钠溶液可能变质。下表中分析与设计错误的是
选项 问题 分析与设计
A 为何变质 2NaOH + CO2 = Na2CO3 + H2O
B 是否变质 取样,加入足量稀盐酸,观察是否产生气泡
C 是否全部变质 取样,加入足量氯化钙溶液,观察产生沉淀多少
D 如何除去杂质 取样,加入适量氢氧化钙溶液,过滤
A.A B.B C.C D.D
8.t℃时,加热烧杯中的石灰水,发现溶液变浑浊,测得此时溶液的 pH>7。关于溶液变浑浊的原因,同学们有两种观点:①Ca(OH)2 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②Ca(OH)2 与空气中的 CO2 反应。他们设计以下方案进行探究,其中没有意义的是( )
A.将装有浊液的烧杯,用冷水冷却,恢复至 t℃,观察浑浊是否消失
B.取适量浊液,过滤,往滤渣中加入盐酸,观察是否有气泡产生
C.取适量浊液,过滤,往滤液中加入 Na2CO3 溶液,观察是否有沉淀生成
D.其他条件不变,隔绝空气,再做一个加热石灰水的对比实验
9.在一个密闭容器中加入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质量/g 3 5 20 7
反应后质量/g 10 5 8 待测
通过分析,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测得反应后丁物质的质量为12g
B.乙物质一定是催化剂
C.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D.该反应是复分解反应
10.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密切相关。 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A.工业上用稀盐酸除铁锈
B.农业上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C.碳酸钠用于玻璃、 造纸、 洗涤剂的生产
D.水壶中的水垢(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氢氧化镁) 用水清洗
11.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
A.FeSO4溶液(CuSO4):过量的铁粉过滤 B.H2(H2O):浓硫酸
C.CO2(CO):通过灼热的氧化铜粉末 D.CaO(CaCO3):稀盐酸
12.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除去杂质的方法
A FeSO4溶液(CuSO4) 加入过量Fe粉、过滤
B CaO(CaCO3) 加水溶解、过滤
C CO2(CO) 通入适量氧气、点燃
D 盐酸(硫酸) 先加入适量的Ba(NO3)2溶液、再过滤
A.A B.B C.C D.D
13.下列有关盐的用途的说法错误的是
A.氯化钠是重要的调味品
B.可用亚硝酸钠代替食盐腌渍食品
C.小苏打可用于培制糕点
D.碳酸钾可用作化学肥料
14.分别将下列各组物质同时加入到足量水中,最终能得到无色、透明溶液的是
A.NaOH H2SO4 BaCl2 B.NaOH CuSO4 NaCl
C.HNO3 KNO3 K2SO4 D.Na2SO4 FeCl3 KCl
15.氢氧化钠的俗称是
A.纯碱 B.小苏打 C.熟石灰 D.烧碱
16.下列物质的名称或俗名,属同一种物质的是
A.生石灰 熟石灰 消石灰 B.冰 干冰 可燃冰
C.烧碱 苛性钠 火碱 D.石灰石 熟石灰 大理石
二、综合应用题
17.工业上常用电解饱和食盐水的方法制取烧碱,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探究久置的工业烧碱的成分,进行了如下实验:
(1)取少量样品于烧杯中,向其中加入过量稀盐酸,观察到有气泡产生,说明样品中含有_________,接着又向烧杯中继续加入硝酸银溶液,出现了白色沉淀(已知氯化银是白色沉淀),得出结论:样品中____________(填“一定”或“不一定”)含有氯化钠。
(2)丙同学认为除了需要确认是否含有氯化钠外,还需要确认样品中是否含有氢氧化钠,于是,大家又进行了以下实验:
①另取少量样品溶解于水,向其中加入过量硝酸钙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然后过滤、洗涤;
②取少量滤液滴入酚酞,溶液变红;
③向滤液中加入足量稀硝酸,再滴入硝酸银溶液后产生白色沉淀;
由此判断,实验 中滤渣的成分是_________(填化学式)。
(3)根据以上实验,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样品中无NaCl
B、样品中只有NaOH和Na2CO3
C、样品中无NaOH
D、样品中有Na2CO3、NaOH和NaCl
(4)配制100mL质量分数10%的氢氧化钠溶液(密度1.11g/mL),需要质量分数40%的氢氧化钠溶液(1.43g/mL)_________mL,水________mL。(计算结果精确到0.1)
18.氢氧化钠是实验室常用的一种化学药品。
(1)制取少量氢氧化钠可以用下面的流程:
步骤①属于____________反应(填“化合”“分解”“置换”“复分解”之一)。
(2)氢氧化钠有很强的腐蚀性,如果不小心沾到皮肤上,要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然后涂上 (填序号)
A.硼酸溶液 B.碳酸氢钠溶液 C.稀硫酸 D.石灰水
(3)室温下,小雪同学将10%的氢氧化钠溶液,逐滴加入到29.8g氯化铜溶液中。
①当滴入氢氧化钠溶液40g时(即图中A点),烧杯中溶液里含有的溶质为(写化学式)____________。该反应过程中,观察到的一个明显反应现象是____________。
②当滴入10%氢氧化钠溶液80g时(即图中B点),恰好完全反应,试通过计算,求此时所得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到0.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浩瀚的大海里蕴藏着丰富的资源,开发海水资源前景广阔。
(1)工业上利用太阳能进行海水晒盐。已知海水蒸发浓缩过程中析出盐的种类和质量如下表:(表中数据为每升海水在浓缩过程中析出各种盐的质量,单位为g)
海水密度 CaSO4 NaCl MgCl2 MgSO4 NaBr
1.13 0.56
1.20 0.91
1.21 0.05 3.26 0.004 0.008
1.22 0.015 9.65 0.01 0.04
1.26 0.01 2.64 0.02 0.02 0.04
1.31 1.40 0.54 0.03 0.06
①海水从密度为1.21g/mL浓缩到1.22g/mL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各种盐的溶解度增大B.海水中NaBr的质量分数不变
C.析出粗盐中NaCl的质量分数增大D.海水中水的质量分数不变
②海水在浓缩过程中,最先析出的盐是___________。
(2)工业上利用粗盐水(含有少量CaCl2、MgCl2)生产纯碱,工艺流程如图:
已知:ⅰ、常温下,NH3极易溶于水,CO2能溶于水;
ⅱ、NaHCO3加热易分解,Na2CO3加热不易分解。
完成下列填空:
①粗盐水加入沉淀剂NaOH,Na2CO3分别除去MgCl2、CaCl2,固体C为___________。
②流程中,先“氨化”后“碳酸化”的目的是___________。
③“碳酸化”后过滤获得的NH4Cl可用作___________肥,也可先___________(填“加热”或“冷却”)NH4Cl溶液,再加入石灰水以循环使用的物质是___________。
④“煅烧”时,NaHCO3分解生成的气体D是___________,若将气体D直接排入空气不合理的理由是___________。
(3)以含有CaCl2、MgCl2的卤水和贝壳(主要成分为CaCO3)为主要原料在实验室制备无水CaCl2,流程如图1。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操作Ⅰ的名称是___________。
②以MgCl2为例写出卤水中除去Mg2+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③操作Ⅱ酸化时应选择的酸是___________(填化学式)。
④回收的CO2在紫外线照射和催化剂作用下能与水蒸气反应,生成甲烷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紫外线照射时,在不同催化剂(①、②、③)的作用下,甲烷产量随光照时间的变化如图2所示,在第10小时时,甲烷产量最高是___________(填写“①”“②”或“③”)。
20.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海洋是资源的宝库。烟台作为一座海滨城市,所需的大量资源都可以从海水中获得。
(1)常见的海水淡化的方法有热法和膜法,如图1是太阳能蒸发法淡化海水示意图,图2为膜法淡化海水示意图。
①用太阳能蒸发法进行海水淡化的过程属于____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从微观角度看,该过程中发生变化的是___________。
②利用膜法淡化海水,则右侧海水中溶质质量分数会__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粗盐中含有泥沙等不溶性杂质,还含有氯化钙、氯化镁、硫酸钠等可溶性杂质。提纯粗盐并制取纯碱的工艺流程如图:
请根据上述题中有关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①步骤Ⅲ中加入试剂A的目的是_________。
②步骤Ⅳ中加入过量Na2CO3溶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③在步骤Ⅵ反应中,生成的NaHCO3和NH4Cl的质量比为84:53.5,那么反应后有NaHCO3晶体析出,而没有NH4Cl析出的原因是_________(答两点)。
④步骤Ⅶ中NaHCO3转化为纯碱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
21.有限的元素可组成种类繁多的物质。依据表中的元素回答下列问题。
元素名称 氢 碳 氧 氯 钠 钙
元素符号
(1)为氧化物,可用于制备改良酸性土壤的碱,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
(2)均为液体,且含同种元素,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生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此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____________反应。
(3)用于玻璃、造纸、纺织、洗涤剂的生产。向溶液中滴加滴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红,再滴加溶液至溶液变蓝,此时溶液中溶质是___________。写出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现有一包固体粉末,可能由和(为一种常见沉淀)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为确定其组成,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假设实验过程无损耗)。
若实验取固体粉末,生成白色沉淀,最后得到溶质质量分数为的溶液(只含一种溶质),则固体粉末的组成是_______________(写化学式)。
22.材料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铜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金属之一。
(一)铜材料的有关知识
(1)人类使用金属先后经历了“青铜”、“铁器”时代,直到近代才开始大量使用铝材料。这也反映出Cu、Fe、Al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___。
(2)纯铜又称紫铜,常见铜合金有黄铜、青铜等种类。家用电缆常用紫铜,以聚氯乙烯塑料或TPU橡胶包裹。
① 以上叙述中不涉及到的材料是_______(选填序号)。
A.金属材料 B.无机非金属材料 C.有机合成材料
② 我国在西汉时期就有“曾青得铁则化为铜”之说,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原理_______。
③ 鉴别黄铜和黄金,以下方法不可行的是______(选填序号)。
A.观察颜色 B.加稀盐酸 C.在空气中灼烧
(二)铜及其化合物的实验
I.硫酸铜是制备其他含铜化合物的重要原料,以下是制取硫酸铜的常见方法。
(1)方案1:向稀硫酸中加入铜粉,再用导管通入空气并加热,铜粉逐渐减少,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①反应中溶液的PH逐渐__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
②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2)方案2:将铜片加入浓硫酸中,加热,产生刺激性气味,溶液逐渐变成蓝色。将产生的气体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溶液褪色,说明该气体是________。
(3)从环保角度进行比较,你认为方案_______(填“1”或“2”)更合理。
Ⅱ.在一定量硫酸铜溶液中加入碳酸钠溶液,过滤、洗涤、低温干燥得到碱式碳酸铜固体,其组成为:xCuCO3·yCu(OH)2·zH2O。能证明固体已洗净的方法为__________。
(三)碱式碳酸铜的热分解实验
兴趣小组称取此固体12.0g,在科研人员的指导下用下图装置进行热分解实验。
【查阅资料】Cu(OH)2的分解温度为66℃~68℃,CuCO3的分解温度为200℃~220℃,各生成对应的两种氧化物。该碱式碳酸铜失去结晶水的温度与Cu(OH)2的分解温度接近。
(1)装置A的作用是___________。
(2)加热前后及过程中均通入空气,加热后通空气的目的是________。
(3)控制温度在不同的范围对B中样品加热。测得装置C、D的质量在实验前后的变化情况如下表所示,测得B中剩余固体质量随温度的变化如下图所示。
装置 实验前/g 实验后/g
C 198.0 199.8
D 221.0 223.2
①图中F点对应的m=__________。
② 根据提供的数据, xCuCO3·yCu(OH)2·zH2O中x ﹕y ﹕z = _________。
③ 若缺少装置E,测得的________(选填“x”、“y”、“z”)的值会偏大。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2.C
3.D
4.B
5.A
6.C
7.C
8.C
9.A
10.D
11.D
12.A
13.B
14.C
15.D
16.C
17. 碳酸钠 不一定 CaCO3 D 19.4 83.3
18.(1)分解
(2)A
(3) NaCl、CuCl2 生成蓝色沉淀 设反应生成NaCl的质量为x,Cu(OH)2的质量为y。
解得: x=11.7g
解得: y=9.8g
则此时所得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9.(1) C CaSO4
(2) Mg(OH)2和CaCO3 氨气溶于水溶液呈碱性,利于二氧化碳的吸收 氮 加热 NH3 CO2 导致温室效应加剧
(3) 过滤 HCl ②
20.(1) 物理 分子之间的间隔 增大
(2) 除去硫酸钠杂质 或
生成的碳酸钠比NH4Cl多且相同条件下,碳酸氢钠的溶解度比氯化铵小,因此碳酸氢钠先达到饱和,结晶析出
21. 分解 和 和
22. Al、Fe、Cu 或Al>Fe>Cu B Fe + CuSO4 =FeSO4+Cu A 增大 2Cu + O2 +2H2SO42CuSO4+2H2O SO2 1 取最后一次洗涤后的滤液,滴入BaCl2,无现象(合理的答案均给分) 除去通入空气中的CO2和H2O 使生成的气体被相应装置完全吸收或防止倒吸(合理的答案均给分) 10.2 1 ﹕1 ﹕1 x z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