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13 物质的检验、鉴别及推断(提升测试)
1、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所选试剂及操作方法不正确的是
A. 氮气中混有的少量氧气—将气体通过炽热的铜网
B. 铜粉中混有的少量氧化铜—加入过量的稀盐酸,过滤、洗涤、干燥
C. 氯化钠固体中混有少量泥沙—溶解,加入硝酸银溶液,过滤
D. 硫酸锌溶液中混有的少量硫酸铜—加入足量的锌粉,过滤
2、在化工生产中通过除杂得到较纯净的产品。以下除杂的实验设计不合理的是
选项 物质 杂质 实验设计
A N2 O2 通过灼热的足量铜网,充分反应
B CaO CaCl2 加水充分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C 硝酸 H2SO4 加入适量Ba(NO3)2的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
D NaCl MgCl2 溶于水。加入稍过量的NaOH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液中加入适量稀盐酸,蒸发结晶
3、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括号内物质为杂质) 除杂试剂和主要操作
A Cu(Fe) 加适量稀硫酸、过滤
B CO2(CO) 通氧气点燃
C 水(泥沙) 过滤
D 氯化钠固体(碳酸钠) 加适量稀盐酸、蒸发、结晶
4、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试剂及操作方法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 杂质 试剂及操作方法
A KCl固体 MnO2 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B FeSO4溶液 CuSO4 加入适量的锌粉,过滤
C NaCl溶液 FeCl3 加入过量NaOH溶液,过滤
D Cu Fe 加入过量的稀盐酸,过滤、洗涤、干燥
5、下列实验方案设计完全合理的是( )
A.除去NaCl中的少量KNO3,可先加水,并加热溶解,再降温结晶
B.除去KCl溶液中的少量K2SO4溶液,加过量BaCl2溶液,过滤
C.除去CO中的少量CO2气体,依次通过足量NaOH溶液、浓硫酸
D.鉴别硫酸铵和氯化铵,分别加熟石灰、研磨、闻气味
6、鉴别下列各组物质,所选用的试剂不正确的是( )
A.面粉和米粉:碘酒 B.NaOH固体和NH4NO3固体:水
C.硬水和软水:肥皂水 D.NaCl溶液和NaNO3溶液:AgNO3溶液
7、下列鉴别物质所用的方法或试剂中,错误的是( )
A.水和白醋﹣观察颜色 B.氯化钾和氯化铵﹣氢氧化钠
C.合成纤维和羊毛纤维﹣点燃闻气味 D.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灼热的氧化铜
8、下列区别物质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
A. 用燃着的木条区别O2和N2
B. 用澄清的石灰水区别CO和CO2
C. 用燃烧法区别羊毛织物和棉织物
D. 用酚酞溶液区别氯化钠溶液和稀硫酸
9、区分是利用物质形式的不同对物质区分的一种方法,下列实验方案不合理的是( )
目的 实验操作
A 区分软水与硬水 取等量硬水、软水,分别滴加等量的肥皂水,振荡
B 区分稀硫酸与氢氧化钠 分别用玻璃棒蘸取溶液,滴在pH试纸上
C 区分羊毛与涤纶 分别取样,灼烧
D 区分CO2和N2两种气体 分别向盛有气体的集气瓶中伸入燃着木条
10、根据你所学的化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判断,下列做法不科学的是( )
A.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
B.用钢刷、沙等擦洗铝制炊具
C.用燃烧的方法区分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
D.用相互刻画来比较黄铜片(铜锌合金)和铜片的硬度
11、下列区分物质的方法或试剂不正确的是( )
A.用灼烧法区分腈纶线、羊毛线 B.用肥皂水区分硬水、软水
C.用熟石灰区分氯化铵、硫酸铵 D.用水区分硝酸铵、氢氧化钠
12、化肥碳酸铵、硫酸钾均为白色固体。分别取少量固体进行下列实验,不能将两者区别出来的是( )
A.与熟石灰粉末混合研磨 B.加入稀盐酸中
C.加入BaCl2溶液中 D.加入Ba(OH)2溶液中
13、下列各组物质的鉴别方法与结论均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 方法与结论
A 黄铜片与铜片 相互刻画,面上留下痕迹的是黄铜
B 硬水与软水 加入肥皂水振荡,产生大量泡沫的是硬水
C 固态的氯化钠与氢氧化钠 取样加水溶解,测量溶解前后的温度,温度不变的是氢氧化钠
D 化肥KCl与NH4Cl 取样与熟石灰混合研磨,放出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的是 NH4Cl
14、下列实验方案设计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鉴别硫酸钾和碳酸氢铵 闻气味
B 检测正常雨水的pH是否等于5.6 用pH试纸测定
C 由氧化铜制取氢氧化铜 直接加入NaOH溶液
D 除去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氢氧化钡 加入过量稀硫酸
15、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鉴别某固体是否为铵态氮肥 加稀盐酸,闻气味
B. 鉴别稀盐酸、氢氧化钠、氯化钠三种溶液 分别滴加酚酞溶液,再相互混合
C. 除去碳酸钙中混有的少量氯化钙 加水溶解、过滤、蒸发
D. 除去硫酸钠溶液中混有的少量氢氧化钠 加入过量的硫酸铜溶液,过滤
16、下列实验目的通过对应实验操作能达到的是
序号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除去CO中的H2 通过灼热的CuO
B 鉴别MnO2粉末和木炭粉 分别加水搅拌
C 除去KNO3溶液中的KCl 加入过量的AgNO3
D 鉴别化肥NH4Cl和KNO3 分别加入熟石灰研磨后闻气味
17、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不用其他试剂,无法将其一一区别的是( )
A.(NH4)2SO4 NaCl NH4Cl Ba(OH)2
B.H2SO4 NaOH Na2SO4 FeCl3
C.CaCl2 Na2SO4 Na2CO3 NaNO3
D.HCl H2SO4 BaCl2 K2CO3
18、如果将物质按单质、氧化物、酸、碱、盐、有机物分类,如图中甲、乙、丙、丁是四种不同类别的物质,且相连物质之间均能发生化学反应。下列说法符合图示要求的是( )
A.当甲、乙、丙分别为酸、碱、盐时,丁可以为碳酸钠
B.当甲为氯化铜时,丁可以为氢氧化钠
C.当丁为氧气时,甲、乙、丙可以为红磷、甲烷、一氧化碳
D.当丁为盐酸时,甲、乙、丙可以为铜、硝酸银、氢氧化钙
19、 已知甲、乙、丙、X、Y、Z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甲、乙、丙为氧化物,X、Y、Z为单质,Z为紫红色金属,其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其中乙→Y在工业上用于赤铁矿冶炼生铁,部分反应物、反应条件和生成物已略去。
回答下列问题:
(1)MnO2中Mn的化合价为________。
(2)有毒气体乙的化学式为________。
(3)Y→Z的化学反应基本类型为___________。
(4)丙为有磁性的黑色固体,则X→丙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20、A~E为初中化学常见的五种物质,均含同一种元素。已知A为单质,B、C为组成元素相同的气体,D用于改良酸性土壤,E俗称纯碱。它们之间转化关系如下图(“→”表示某一种物质经一步反应可转化为另一种物质,“—”表示相连两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
(1)A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
(2)C与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3)C→B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4)D与E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反应。
21、A~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E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B与E含有相同的酸根离子,A、B、C、D分别是氧化物、酸、碱、盐中的一种,其中“﹣”表示相连物质间能发生反应,“→”表示物质间有相应的转化关系,请回答下列问题:
(1)D的化学式: 。
(2)写出C生成E的化学方程式: 。
(3)A的物质类别是 。
(4)E的一种用途: 。
22、石灰石、大理石都是重要的建筑材料,同时又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下图是工业上以石灰石为原料的化工生产过程中主要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图中部分反应的部分生成物已略去)。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则D物质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
(2)写出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 。
(3)实验室可利用F制备少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属于___________反应。
(4)F在生产和生活中用途广泛,请任举一例:___________。
23、下图中的A~I表示几种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D、I是氧化物,I是一种有毒气体;B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位居第三;C由三种元素组成;G为紫红色。图中“一”表示两端的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或反应条件已略去。
(1)写出G的化学式:______。
(2)写出B→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上图中各物质之间反应和转化反应中,没有涉及到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
(4)H→I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4、A~F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B是胃液的主要成分,D可用于配制农药波尔多液,F为红棕色固体。各物质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表示物之间能发生反应,“→”表示物之间存在着相应的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未标出)。请回答。
(1)C物质的化学式为______。
(2)B和F反应的实验现象为______。
(3)能和E反应生成B的物质是______。
(4)F→A发生置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5、下图为初中化学中关于酸、碱、盐化学性质的知识框架图,X、Y是除酸、碱、盐之外的不同类别的物质,据图回答问题:
(1)X的物质类别是________。
(2)若“盐1”为,则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任写一个);
(3)反应④能够发生应该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
(4)在反应①②③④中,属于中和反应的是_______。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13 物质的检验、鉴别及推断(提升测试)
1、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所选试剂及操作方法不正确的是
A. 氮气中混有的少量氧气—将气体通过炽热的铜网
B. 铜粉中混有的少量氧化铜—加入过量的稀盐酸,过滤、洗涤、干燥
C. 氯化钠固体中混有少量泥沙—溶解,加入硝酸银溶液,过滤
D. 硫酸锌溶液中混有的少量硫酸铜—加入足量的锌粉,过滤
【答案】C
【解析】A、将气体通过灼热的铜网,铜和氧气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铜,铜和氮气不反应,可除去杂质,不符合题意;
B、加入过量的稀盐酸,氧化铜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铜和稀盐酸不反应,过滤、洗涤、干燥可得铜,不符合题意;
C、溶解,加入硝酸银,硝酸银和氯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银和硝酸钠,除去了原物质,符合题意;
D、加入足量的锌粉,锌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铜,过滤、除去过量的锌和反应生成的铜,可得硫酸锌溶液,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在化工生产中通过除杂得到较纯净的产品。以下除杂的实验设计不合理的是
选项 物质 杂质 实验设计
A N2 O2 通过灼热的足量铜网,充分反应
B CaO CaCl2 加水充分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C 硝酸 H2SO4 加入适量Ba(NO3)2的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
D NaCl MgCl2 溶于水。加入稍过量的NaOH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液中加入适量稀盐酸,蒸发结晶
【答案】B
【解析】、A、氧气通过灼热的铜网时可与铜发生反应生成氧化铜,而氮气不与铜反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设计合理;
B、CaO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反而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设计不合理;
C、硫酸与硝酸钡反应生成硝酸和硫酸钡沉淀,加入适量Ba(NO3)2的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可除去硝酸中的硫酸,设计合理;
D、氯化镁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过滤,向滤液中加入适量稀盐酸,除去过量的氢氧化钠,可除去氯化镁,且不引进新杂质,设计合理;
故选B。
3、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括号内物质为杂质) 除杂试剂和主要操作
A Cu(Fe) 加适量稀硫酸、过滤
B CO2(CO) 通氧气点燃
C 水(泥沙) 过滤
D 氯化钠固体(碳酸钠) 加适量稀盐酸、蒸发、结晶
【答案】B
【解析】A、铁和适量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铜不反应,过滤分离出固体铜,正确;
B、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然,故少量一氧化碳不能被点燃,错误;
C、泥沙不溶于水,过滤可以除去不溶性杂质,正确;
D、碳酸钠和适量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蒸发、结晶得到氯化钠固体,正确。
故选B。
4、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试剂及操作方法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 杂质 试剂及操作方法
A KCl固体 MnO2 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B FeSO4溶液 CuSO4 加入适量的锌粉,过滤
C NaCl溶液 FeCl3 加入过量NaOH溶液,过滤
D Cu Fe 加入过量的稀盐酸,过滤、洗涤、干燥
【答案】D
【解析】A、由于杂质二氧化锰固体不溶于水,而主要物质氯化钾易溶于水,故可先加水溶解,然后过滤,由于最后要得到的是氯化钾晶体,故要将滤液蒸发结晶,A错误;
B、主要物质FeSO4溶液和杂质CuSO4溶液都能与锌粉反应,故二者均被除去,错误;
C、杂质FeCl3能和NaOH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NaCl,而主要物质NaCl不反应,故能除去杂质FeCl3,但由于NaOH溶液过量,即会有剩余,故会带入新杂质,错误;
D、主要物质Cu不能与稀盐酸反应,而杂质铁反应,故除去的是主要物质,D正确。
故选:D。
5、下列实验方案设计完全合理的是( )
A.除去NaCl中的少量KNO3,可先加水,并加热溶解,再降温结晶
B.除去KCl溶液中的少量K2SO4溶液,加过量BaCl2溶液,过滤
C.除去CO中的少量CO2气体,依次通过足量NaOH溶液、浓硫酸
D.鉴别硫酸铵和氯化铵,分别加熟石灰、研磨、闻气味
【答案】C
【解析】A、硝酸钾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而氯化钠受温度影响较小,除去NaCl中的少量KNO3,可先加水,蒸发结晶并趁热过滤,说法错误。
B、除去KCl溶液中的少量K2SO4溶液,向溶液中加入过量BaCl2溶液,会引入新的杂质氯化钡,说法错误。
C、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反应,除去CO中的少量CO2气体,依次通过足量NaOH溶液、浓硫酸,可除去二氧化碳、水蒸气,达到除杂目的,说法正确。
D、硫酸铵和氯化铵均属于铵态氮肥,与熟石灰混合后研磨,均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不能鉴别,说法错误。
故选:C。
6、鉴别下列各组物质,所选用的试剂不正确的是( )
A.面粉和米粉:碘酒 B.NaOH固体和NH4NO3固体:水
C.硬水和软水:肥皂水 D.NaCl溶液和NaNO3溶液:AgNO3溶液
【答案】A
【解析】A、面粉和米粉中均富含淀粉,均能使碘酒变蓝色,不能鉴别,故选项正确。
B、NaOH固体和NH4NO3固体溶于水分别放热、吸热,使温度升高、降低,可以鉴别,故选项错误。
C、硬水和软水的区别在于所含的钙镁离子的多少,可用肥皂水来区分硬水和软水,加入肥皂水,若产生泡沫较多,则是软水,若产生泡沫较少,则是硬水,可以鉴别,故选项说法错误。
D、NaCl溶液能与AgNO3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钠,硝酸钠不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可以鉴别,故选项错误。
故选:A。
7、下列鉴别物质所用的方法或试剂中,错误的是( )
A.水和白醋﹣观察颜色 B.氯化钾和氯化铵﹣氢氧化钠
C.合成纤维和羊毛纤维﹣点燃闻气味 D.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灼热的氧化铜
【答案】A
【解析】A、水和白醋均为无色液体,用观察颜色的方法不能鉴别,故选项正确。
B、氯化铵能与氢氧化钠混合研磨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氯化钾不能,可以鉴别,故选项错误。
C、点燃闻气味,产生特殊气味的是合成纤维,产生烧焦羽毛气味的是羊毛纤维,可以鉴别,故选项错误。
D、一氧化碳能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不能,可以鉴别,故选项错误。
故选:A。
8、下列区别物质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
A. 用燃着的木条区别O2和N2
B. 用澄清的石灰水区别CO和CO2
C. 用燃烧法区别羊毛织物和棉织物
D. 用酚酞溶液区别氯化钠溶液和稀硫酸
【答案】D
【解析】A. 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氮气使带火星的木条熄灭,现象不同,可以鉴别,个方法正确;
B.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氧气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方法正确。
C. 羊毛织物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棉织物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燃烧羊毛织物有烧焦羽毛气味,燃烧棉织物有烧纸的气味,所以可以采用燃烧法鉴别,故方法正确;
D. 稀硫酸显酸性,而氯化钠溶液显中性,都不能使酚酞试液变色,无法鉴别,故方法错误;
9、区分是利用物质形式的不同对物质区分的一种方法,下列实验方案不合理的是( )
目的 实验操作
A 区分软水与硬水 取等量硬水、软水,分别滴加等量的肥皂水,振荡
B 区分稀硫酸与氢氧化钠 分别用玻璃棒蘸取溶液,滴在pH试纸上
C 区分羊毛与涤纶 分别取样,灼烧
D 区分CO2和N2两种气体 分别向盛有气体的集气瓶中伸入燃着木条
【答案】D
【解答】A、软水加入肥皂水振荡后气泡增大,浮渣减少,加入硬水振荡后气泡减少,浮渣增多,选项A合理;
B、硫酸pH小于7,氢氧化钠溶液pH>7,可以直接根据pH进行区分,选项B合理;
C、羊毛灼烧有烧碱羽毛的味道,涤纶没有,选项C合理;
D、二氧化碳和氮气都不支持燃烧,燃着的木条都会熄灭,无法区分两种气体,选项D不合理;
故选:D。
10、根据你所学的化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判断,下列做法不科学的是( )
A.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
B.用钢刷、沙等擦洗铝制炊具
C.用燃烧的方法区分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
D.用相互刻画来比较黄铜片(铜锌合金)和铜片的硬度
【答案】B
【解析】A、硬水和软水的区别在于所含的钙镁离子的多少,可用肥皂水来区分硬水和软水,加入肥皂水,若产生泡沫较多,则是软水,若产生泡沫较少,则是硬水,可以鉴别,故选项说法正确。
B、铝在空气中能与氧气反应,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从而阻止铝进一步被氧化,不宜用钢刷、沙等等来擦洗铝制炊具,用钢刷、沙等擦洗,会破坏铝制品表面的氧化膜,故选项说法错误。
C、用燃烧的方法区分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产生烧焦羽毛气味的是羊毛纤维,产生特殊气味的是合成纤维,故选项说法正确。
D、合金的硬度比组成它的纯金属的硬度大,用相互刻画来比较黄铜片(铜锌合金)和铜片的硬度,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11、下列区分物质的方法或试剂不正确的是( )
A.用灼烧法区分腈纶线、羊毛线 B.用肥皂水区分硬水、软水
C.用熟石灰区分氯化铵、硫酸铵 D.用水区分硝酸铵、氢氧化钠
【答案】C
【解析】A、用灼烧法区分腈纶线、羊毛线,产生特殊气味的是腈纶线,产生烧焦羽毛气味的是羊毛线,可以鉴别,故选项说法正确。
B、硬水和软水的区别在于所含的钙镁离子的多少,用肥皂水来区分硬水和软水,产生泡沫较多的是软水,较少的硬水,故选项说法正确。
C、氯化铵、硫酸铵均属于铵态氮肥,均能与熟石灰混合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不能鉴别,故选项说法错误。
D、硝酸铵、氢氧化钠溶于水分别吸热、放热,使温度分别降低、升高,可以鉴别,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12、化肥碳酸铵、硫酸钾均为白色固体。分别取少量固体进行下列实验,不能将两者区别出来的是( )
A.与熟石灰粉末混合研磨 B.加入稀盐酸中
C.加入BaCl2溶液中 D.加入Ba(OH)2溶液中
【答案】C
【解析】A.碳酸铵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而硫酸钾与熟石灰不反应,现象不同,所
以可以将二者鉴别开,不合题意;
B.碳酸铵能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而硫酸钾与盐酸不反应,现象不同,所以可以将二者鉴别开,不合题意;
C.碳酸铵和硫酸钾均能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所以现象相同,无法鉴别,符合题意;
D.碳酸铵能与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白色沉淀,同时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而硫酸钾与氢氧化钡反应只能产生白色沉淀,现象不同,所以可以将二者鉴别开,不合题意。
故选:C。
13、下列各组物质的鉴别方法与结论均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 方法与结论
A 黄铜片与铜片 相互刻画,面上留下痕迹的是黄铜
B 硬水与软水 加入肥皂水振荡,产生大量泡沫的是硬水
C 固态的氯化钠与氢氧化钠 取样加水溶解,测量溶解前后的温度,温度不变的是氢氧化钠
D 化肥KCl与NH4Cl 取样与熟石灰混合研磨,放出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的是 NH4Cl
【答案】D
【解析】A、合金的硬度比组成其纯金属的硬度大,黄铜是铜锌合金,所以相互刻画,留下痕迹的是铜,故A错误;
B、鉴别硬水与软水,加入肥皂水振荡,产生大量泡沫的是软水,产生大量浮渣的是硬水,故B错误;
C、氢氧化钠溶于水,溶液温度升高,氯化钠溶于水,溶液温度基本不变,取样加水溶解测量溶解前后的温度,温度不变的是氯化钠,故C错误;
D、铵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能反应生成氨气,化肥KCl与NH4Cl,取样与熟石灰混合研磨,放出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的是 NH4Cl,无明显现象的是氯化钾,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D正确;
故选:D。
14、下列实验方案设计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鉴别硫酸钾和碳酸氢铵 闻气味
B 检测正常雨水的pH是否等于5.6 用pH试纸测定
C 由氧化铜制取氢氧化铜 直接加入NaOH溶液
D 除去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氢氧化钡 加入过量稀硫酸
【答案】A
【解析】A、碳酸氢铵有刺激性气味,硫酸钾无此气味,闻气味可以区分,符合题意;
B、pH试纸测定的pH值是整数,无法检测正常雨水的pH是否等于5.6,不符合题意;
C、氧化铜和氢氧化钠不反应,向氧化铜中加入氢氧化钠,无法直接制取氢氧化铜,不符合题意;
D、氢氧化钡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水,氢氧化钠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不但除去了杂质,也除去了原物质,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5、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鉴别某固体是否为铵态氮肥 加稀盐酸,闻气味
B. 鉴别稀盐酸、氢氧化钠、氯化钠三种溶液 分别滴加酚酞溶液,再相互混合
C. 除去碳酸钙中混有的少量氯化钙 加水溶解、过滤、蒸发
D. 除去硫酸钠溶液中混有的少量氢氧化钠 加入过量的硫酸铜溶液,过滤
【答案】B
【解析】A、铵态氮肥能与碱反应生成氨气,产生刺激性气味,故应加熟石灰混合研磨,闻气味,不符合题意;
B、分别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变红的是氢氧化钠,不变色的是稀盐酸和氯化钠,将另外两种溶液滴加到变红的氢氧化钠溶液中,能使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的是稀盐酸,剩下的是氯化钠,符合题意;
C、碳酸钙难溶于水,氯化钙溶于水,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得到碳酸钙,不符合题意;
D、加入过量的硫酸铜,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和硫酸钠,虽然除去了杂质,但是引入了新的杂质硫酸铜,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6、下列实验目的通过对应实验操作能达到的是
序号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除去CO中的H2 通过灼热的CuO
B 鉴别MnO2粉末和木炭粉 分别加水搅拌
C 除去KNO3溶液中的KCl 加入过量的AgNO3
D 鉴别化肥NH4Cl和KNO3 分别加入熟石灰研磨后闻气味
【答案】D
【解析】A、一氧化碳和氢气都能和灼热氧化铜反应,操作错误;
B、二氧化锰和木炭都不能溶于水且都为黑色,不能用溶解的方法鉴别,错误;
C、过量的硝酸银会引入新的杂质硝酸银,错误;
D、氯化铵与熟石灰反应生成氨气,有刺激性气味,可用加入熟石灰研磨后闻气味鉴别化肥NH4Cl和KNO3,正确;
故选D。
17、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不用其他试剂,无法将其一一区别的是( )
A.(NH4)2SO4 NaCl NH4Cl Ba(OH)2
B.H2SO4 NaOH Na2SO4 FeCl3
C.CaCl2 Na2SO4 Na2CO3 NaNO3
D.HCl H2SO4 BaCl2 K2CO3
【答案】C
【解析】A、组内四种物质的溶液两两混合时,其中有一种溶液与其它三种溶液混合时出现均没有明显的实验现象,为NaCl;反应既产生气体又生成沉淀的是(NH4)2SO4,反应两次放出气体的溶液为氢氧化钡溶液;与氢氧化钡溶液只产生气体的溶液为氯化铵溶液;故不加其它试剂可以鉴别。
B、FeCl3溶液是黄色的,首先鉴别出黄色的FeCl3溶液;能与FeCl3溶液反应产生只红褐色沉淀的是NaOH溶液,将剩余的两种溶液分别加入到产生红褐色沉淀中去,能使红褐色沉淀形式的是稀硫酸,不能使红褐色沉淀消失的是硫酸钠溶液。故不加其它试剂可以鉴别。
C、CaCl2溶液与Na2SO4、K2CO3溶液反应均能产生白色沉淀,但其余两两混合均没有明显象,故不加其它试剂无法鉴别。
D、组内四种物质的溶液两两混合时,其中有一种溶液与其它三种溶液混合时出现一次白色沉淀和两次放出气体,该溶液为K2CO3溶液;与K2CO3溶液产生气体的溶液为HCl、H2SO4,产生白色沉淀的为氯化钡;与氯化钡溶液混合产生白色沉淀的是酸为稀硫酸,无任何明显现象的为稀盐酸;故不加其它试剂可以鉴别。
故选:C。
18、如果将物质按单质、氧化物、酸、碱、盐、有机物分类,如图中甲、乙、丙、丁是四种不同类别的物质,且相连物质之间均能发生化学反应。下列说法符合图示要求的是( )
A.当甲、乙、丙分别为酸、碱、盐时,丁可以为碳酸钠
B.当甲为氯化铜时,丁可以为氢氧化钠
C.当丁为氧气时,甲、乙、丙可以为红磷、甲烷、一氧化碳
D.当丁为盐酸时,甲、乙、丙可以为铜、硝酸银、氢氧化钙
【答案】B
【解析】图中甲、乙、丙、丁是四种不同类别的物质,且相连物质之间均能发生化学反应,
A、当甲、乙、丙分别为酸、碱、盐时,丁可以为碳酸钠,碳酸钠会与氢氧化钙、盐酸、氯化钙反应,但是碳酸钠和氯化钙都属于盐,不符合题意,故A错误;
B、当甲为氯化铜时,丁可以为氢氧化钠,氯化铜会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氯化钠,氢氧化钠也会与二氧化碳、盐酸反应,所以乙、丙可以是盐酸、二氧化碳,故B正确;
C、当丁为氧气时,甲、乙、丙可以为红磷、甲烷、一氧化碳,红磷、甲烷、一氧化碳都会与氧气反应,但是红磷属于单质,不符合题意,故C错误;
D、当丁为盐酸时,甲、乙、丙可以为铜、硝酸银、氢氧化钙,铜不会与盐酸反应,不符合题意,故D错误。
故选:B。
19、 已知甲、乙、丙、X、Y、Z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甲、乙、丙为氧化物,X、Y、Z为单质,Z为紫红色金属,其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其中乙→Y在工业上用于赤铁矿冶炼生铁,部分反应物、反应条件和生成物已略去。
回答下列问题:
(1)MnO2中Mn的化合价为________。
(2)有毒气体乙的化学式为________。
(3)Y→Z的化学反应基本类型为___________。
(4)丙为有磁性的黑色固体,则X→丙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答案】 (1). +4 (2). CO (3). 置换反应 (4).
【解析】已知甲、乙、丙、X、Y、Z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甲、乙、丙为氧化物,X、Y、Z为单质,Z为紫红色金属,可推出Z为铜,乙→Y在工业上用于赤铁矿冶炼生铁,乙为有毒气体,可推出乙为一氧化碳,Y为铁,甲能在二氧化锰的作用下转化为X,可推出甲为过氧化氢,X为氧气,X能转化为丙,丙能转化为Y,可推出丙为四氧化三铁,代入验证,符合题意。
(1)二氧化锰中氧元素显-2价,设锰元素的化合价为x,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可得:x+(-2)×2=0,x=+4;
(2)由分析可知,乙为一氧化碳,化学式为:CO;
(3)Y→Z为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该反应符合“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4)丙为有磁性的黑色固体,丙为四氧化三铁,X→丙为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0、A~E为初中化学常见的五种物质,均含同一种元素。已知A为单质,B、C为组成元素相同的气体,D用于改良酸性土壤,E俗称纯碱。它们之间转化关系如下图(“→”表示某一种物质经一步反应可转化为另一种物质,“—”表示相连两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
(1)A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
(2)C与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3)C→B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4)D与E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反应。
【答案】①. O2 ②. CO2+Ca(OH)2=CaCO3↓+H2O ③. ④. 复分解
【解析】D用于改良酸性土壤,则D是Ca(OH)2,E俗称纯碱,则E为Na2CO3;B、C为组成相同的气体,且C与Na2CO3可以相互转化,C与Ca(OH)2可以发生反应,B与C可以相互转化,则C是CO2,B是CO;A为单质,且A~E均含同一种元素,A可以转化为CO,也可以转化为CO2,则A为O2.代入验证,推断正确。
(1)A的化学式为O2.;
(2)C与D反应是指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O2+Ca(OH)2=CaCO3↓+H2O。
(3)C是CO2,B是CO,C→B的反应是指二氧化碳与碳在高温条件反应生成一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D是Ca(OH)2,E为Na2CO3,D与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Na2CO3=CaCO3↓+2NaOH,两种化合物彼此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21、A~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E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B与E含有相同的酸根离子,A、B、C、D分别是氧化物、酸、碱、盐中的一种,其中“﹣”表示相连物质间能发生反应,“→”表示物质间有相应的转化关系,请回答下列问题:
(1)D的化学式: 。
(2)写出C生成E的化学方程式: 。
(3)A的物质类别是 。
(4)E的一种用途: 。
【答案】(1)CO2 (2)Ca(OH)2+CO2═CaCO3↓+H2O或Na2CO3+Ca(OH)2═CaCO3↓+2NaOH (3)酸 (4)建筑材料(或补钙剂或制取二氧化碳等)
【解析】E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则E是碳酸钙,高温条件下碳酸钙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和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等物质,B与E含有相同的酸根离子,则B是碳酸钠,A是酸,C是氢氧化钙,D是二氧化碳。(1)D是二氧化碳,化学式是CO2。(2)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化学方程式是Ca(OH)2+CO2═CaCO3↓+H2O、Na2CO3+Ca(OH)2═CaCO3↓+2NaOH。(3)A的物质类别是酸。(4)碳酸钙可以用作建筑材料、补钙剂、制取二氧化碳等。
22、石灰石、大理石都是重要的建筑材料,同时又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下图是工业上以石灰石为原料的化工生产过程中主要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图中部分反应的部分生成物已略去)。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则D物质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
(2)写出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 。
(3)实验室可利用F制备少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属于___________反应。
(4)F在生产和生活中用途广泛,请任举一例:___________。
【答案】(1). NaHCO3;(2). ;(3). ;复分解; (4). 改良酸性土壤
【解析】(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反应物中含C、O、Na、Cl、N、H的个数分别是1、3、1、1、1、5,生成物中含C、O、Na、Cl、N、H的个数分别是0、0、0、1、1、4,故生成物中还应含1个C、3个O、1个Na、1个H,故D的化学式为:NaHCO3;
(2)碳酸钙高温煅烧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故B为氧化钙,反应④为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F为氢氧化钙,氢氧化钙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符合“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4)F为氢氧化钙,氢氧化钙显碱性,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23、下图中的A~I表示几种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D、I是氧化物,I是一种有毒气体;B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位居第三;C由三种元素组成;G为紫红色。图中“一”表示两端的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或反应条件已略去。
(1)写出G的化学式:______。
(2)写出B→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上图中各物质之间反应和转化反应中,没有涉及到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
(4)H→I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答案】 (1). Cu (2). 4Al+3O2=2Al2O3 (3). 分解反应 (4). C+CO22CO
【解析】地壳中元素含量排在前四位的是:O、Si、Al、Fe ,B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位居第三,那么B是铝;G为紫红色,那么G是铜;由于B是铝,A是氧化物,所以B→ 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Al+3O2=2Al2O3,A是氧化铝,I是氧化物,且是有毒气体,故为一氧化碳,C能和氧化物反应且能和B(铝)反应,故C为酸,C由三种元素组成为硫酸,D为金属氧化物,硫酸和金属氧化物生成盐和水,E为硫酸盐,硫酸盐E能生成G铜,故E为硫酸铜,F可以为硫酸亚铁,D为氧化铜,H能和氧化铜反应,且还能生成一氧化碳,H为碳,带入转化关系,符合题意。
(1)由分析可知,G为铜,故填:Cu;
(2)由分析可知B为铝,A为氧化铝,铝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铝,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Al+3O2=2Al2O3,故填:4Al+3O2=2Al2O3;
(3)铝和氧气生成氧化铝,属于化合反应,C(硫酸)和D(氧化铜)生成硫酸铜和水,属于复分解反应,E(硫酸铜)生成G铜,属于置换反应,没有涉及到的基本反应类型为分解反应,故填:分解反应。
(4)由分析可知H为碳,I为一氧化碳,H→I,碳和二氧化碳高温生成一氧化碳,故填:C+CO22CO。
24、A~F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B是胃液的主要成分,D可用于配制农药波尔多液,F为红棕色固体。各物质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表示物之间能发生反应,“→”表示物之间存在着相应的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未标出)。请回答。
(1)C物质的化学式为______。
(2)B和F反应的实验现象为______。
(3)能和E反应生成B的物质是______。
(4)F→A发生置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答案】(1)H2O(或水)(2)红棕色固体逐渐溶解,溶液由无色变成黄色(3)BaCl2(或氯化钡)(4)(或)
【解析】B是胃液的主要成分,是盐酸;氢氧化钙和硫酸铜可以配制波尔多液,D可用于配制农药波尔多液且能和盐酸反应,为氢氧化钙;F为红棕色固体,能稀盐酸反应,F为氧化铁,氧化铁和盐酸生成氯化铁和水;盐酸生成C,C与氢氧化钙能相互转化,C为水,水和氧化钙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酸反应生成水;E可以生成盐酸、与氧化铁F、氢氧化钙D反应,推测E为硫酸,硫酸和氧化铁、氯化钡、氢氧化钙反应分别生成氯化铁和水、盐酸和硫酸钡沉淀、水和硫酸钙;氧化铁F生成A,A能和盐酸反应,A为铁;代入检验推理正确;
(1)C物质为水,化学式H2O。
(2)B和F反应为盐酸和氧化铁生成氯化铁和水,实验现象为红棕色固体逐渐溶解,溶液由无色变成黄色。
(3)能和E反应生成B的物质是氯化钡,硫酸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盐酸和硫酸钡沉淀。
(4)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和化合物生成另外一种单质和化合物的反应,F→A发生置换反应,反应可以为:碳在高温下和氧化铁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铁, 或氢气在高温下和氧化铁反应生成水和铁, 。
25、下图为初中化学中关于酸、碱、盐化学性质的知识框架图,X、Y是除酸、碱、盐之外的不同类别的物质,据图回答问题:
(1)X的物质类别是________。
(2)若“盐1”为,则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任写一个);
(3)反应④能够发生应该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
(4)在反应①②③④中,属于中和反应的是_______。
【答案】(1)氧化物 (2)(合理即可)(3)盐1和盐2能溶于水,且生成物有沉淀或气体或水生成(4)①
【解析】(1)根据酸的通性可知,X、Y分别为氧化物、活泼金属,Y能与盐反应,则X为金属氧化物,Y为活泼金属,则X的物质类别是氧化物;
(2)通过分析可知,Y可能为活泼金属铁,铁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亚硝酸铁和银,则反应方程式为:;
(3)根据盐与盐反应条件可知,反应④能够发生应该满足的条件是盐1和盐2能溶于水,且生成物有沉淀或气体或水生成;
(4)中和反应是酸和碱生成盐和水的反应,由图可知道,在反应①②③④中,属于中和反应的是①;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