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高邮市临泽中学2022届高三下学期3月质量检测历史试卷(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省高邮市临泽中学2022届高三下学期3月质量检测历史试卷(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6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3-29 15:17: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2届高三年级适应性检测
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本题共18小题,每小题3分,共54分。
1.周初统治者从维护统治集团利益的角度出发,一方面制造所谓“皇天上帝,改厥元子”的神话,另一方面又强调“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夏、商“不敬厥德”,所以“早坠厥命”。材料可以表明西周天命观(  )
A.是社会出现根本转型的产物 B.具有一定道德内涵的人文性
C.宣告原始神意观念已被取代 D.反映当时生产力水平的低下
2.汉文帝与丞相陈平论治国。文帝问:如果各事都有人专司其责,那么君主何为?陈平说:天子主臣。宰相是要上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时,下遂万物之宜,外镇抚四夷诸侯,内亲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适任其职。文帝称善。这段对话(  )
A.体现了黄老无为思想 B.表明社会秩序趋向稳定
C.反映君相矛盾尖锐化 D.说明儒家思想地位确立
3.宋人对饲养调教动物颇感兴趣,涉及多种飞禽走普及昆虫蛇类。朝廷常顺应民意,将外国朝贡的大象驯化后令其在京师进行表演,吸引市民围观,寄寓宣传教化之义。这一做法凸显了(  )
A.宋代经济的繁荣 B.程朱理学的世俗化
C.君主统治的谋略 D.市民生活的丰富性
4.据统计,明代270多年间产生进士家族至少2088个,但近87%的进士家族不能传至三代。出身于“上三代无任实职官”家庭的进士,明初为72.32%,明末仍为60.73%。这反映出明代(  )
A.科举制度陷于僵化 B.传统的四民秩序瓦解
C.宗族制度根深蒂固 D.社会流动性显著增强
5.下图是12—15世纪欧洲大学数量变化图,这一变化说明当时欧洲(  )
A.贵族与平民趋于平等 B.理性原则获得了普遍认同
C.社会转型的趋势明显 D.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觉醒
6.有学者认为,16世纪开始的欧洲宗教改革把基督教社会按统治者的宗教偏爱而划分,把世俗和宗教权威合到一起,因而把世俗制度扩大至整个民族。同时,人们不仅知道有其他种族的人民,而且也知道有各种不同的语言、趣味、文化习惯和宗教。这说明欧洲宗教改革后(  )
A.产生了各种新兴的宗教派别 B.实现了人与社会的双重觉醒
C.出现教会从属于国家的趋势 D.形成了中央集权的民族国家
7.“革命”一词在古希腊文化语境中意为政治的动荡,政体的更替。认为法国大革命过程中“革命”被赋予神圣的含义,“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暴烈行动”,对后世影响深远。革命词义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  )
A.人民主权理论的影响 B.限制专制君主权力需要
C.革命成为时代的潮流 D.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创立
8.1928年6月召开的中共六大指出“在革命形势和党的任务问题上,明确了革命处于低潮,党的总路线是争取群众,党的中心工作不是千方百计地组织暴动,而是做艰苦的群众工作,积蓄力量。”这一观点有助于(  )
A.组织工人运动壮大力量 B.开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C.克服“左倾”冒进情绪 D.成立政权与国民党对峙
9.《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规定:“军阀、官僚、地主、豪绅、资本家、僧侣及一切剥削人的人和反革命分子是没有选派代表参加政权和政治上自由的权利的”。《陕甘宁边区选举条例》规定:“凡居住边区境内之人民,年满十八者,无阶级、职业、男、女、宗教、民族、财产与文化程度之区别,……均有选举权与被选举权。”这主要是因为(  )
A.民主革命性质发生变化 B.社会经济形态发生变化
C.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 D.工农民主权利发生变化
10.1934—1936年期间,中国货币升值,汇率变动导致中国出口下降……上海商品批发价格指数下降了近30%……储蓄存款下降约18%,农业产值下降47%,大量的工厂、银行、钱庄倒闭……该现象(  )
A.促进民族资本主义较快发展 B.由剧烈的政局动荡引发
C.受到美国经济政策的影响 D.冲击国民政府的法币改革
11.当代西方工人阶级有各种不同的提法:
“蓝领” 从事体力劳动的工人
“白领” 不需做大量体力劳动的工作人员
“灰领” 具有较高的知识层次与较强的创新能力的新型人才
“敞领” 在家里通过使用与工作单位连接的计算机终端远距离工作
这体现出(  )
A.社会保障的完善 B.贫富差别的扩大
C.阶级矛盾的消失 D.现代社会的发展
12.“扩大政府开支,实行赤字财政,刺激经济,维持繁荣”,该材料体现的经济思想在西方国家盛行于(  )
A.新航路开辟后 B.第一次工业革命后
C.罗斯福新政后 D.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13.古老文明里的富人和统治者关心的主要问题是保证苦力的充足供应。在19世纪里,聪明的统治者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民众拥有比苦力更大的价值,为了确保“工业效率”,人们必须理解自身的能力。这种转变(  )
A.推动启蒙运动达到高潮 B.刺激了工业革命的兴起
C.改变了世界的政治格局 D.有利于大众教育的发展
14.20世纪30年代初期,美国政府开销不到国内生产总值的4%。1935—1945 年,罗斯福将这一水平提高到越过10%,其中二战期间为45%。这表明罗斯福执政时期(  )
A.意图利用战争转嫁危机 B.国家开始干预经济
C.赤字经济是新政的基础 D.逐步扩大政府职能
15.20世纪70年代末,英国掀起国有经济私有化浪潮;与此同时,英国政府出台了包括《广播电台法》《运输法》《渔业法》《电讯法》《石油天然气法》《能源法》等涉及各行各业的相关法律和法规。这表明英国政府(  )
A.放弃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B.开创了“知识经济”发展模式
C.坚持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D.调整资本主义的运行机制
16.1948年,美国以立法形式详细规定了要通过与各国的信息与教育交流,促进世界其他国家的民众更好地理解美国。美国政府开启海外图书项目,大力资助西方作者撰写的文学作品,如《动物庄园》《大恐怖》等作品在海外发行、传播。这表明(  )
A.美国政府借助文学作品渗透冷战思维 B.美国政府旨在扩大西方文化的影响力
C.西方文学作品是理解美国的主要途径 D.西方文学作品具有浓厚意识形态色彩
17.1949年,美国制定《出口管制法》,对中国实施“贸易管制”,禁止向中国输送包括军火、钢铁、车船在内的战略物资。1996年,美国操纵签署《瓦森纳协定》,主要对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中国实行技术出口的禁令。这主要反映了美国
A.固守对华外交孤立政策B.利用技术优势推行单边主义
C.打压中国图谋由来已久D.极力阻挠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18.20世纪70年代初,石油危机爆发后,美苏经过激烈的讨价还价,最终达成《美苏粮食贸易协议》,协议规定苏联每天向美国出口20万桶石油,同时苏联每年至少进口600万吨美国粮食,否则协议作废。由此可见,当时
A. 苏联在两极对抗中处于劣势B.美国对苏联经济依赖程度加深
C.冷战局势的缓和存在可能性D.苏联被卷入资本主义经济体系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题,满分46分,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材料 新中国第一任县委书记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优秀代表。他们在革命和建设的转折时期,承担了特殊的历史使命。
——摘编自许宝健等《新中国第一任县委书记》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10分)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受工业革命影响,英国伦敦人口在1831年达到159.5万人。当时,伦敦虽然形成铁路干线的基本格局,但并没有解决城市严重的交通堵塞问题。不过,铁路建设为后来伦敦地铁的修建积累了经验,准备了人才和技术的条件。市政律师查尔斯·皮尔森提出修建地下铁路的建议,并做了大量游说工作,使修建地铁的法案在1854年获得伦敦市议会的通过。伦敦市政府组织强烈支持地铁工程,并购买了价值200000英镑的都市地铁公司股份。经过四年施工;世界上第一条地铁于1863年在伦敦正式开通。地铁不仅使人们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往返于居住地和工作场所之间,而且把大量市中心人口疏散到郊区。1877年,伦敦区域地铁线路延伸至威斯敏斯特,从而推动了贝德福德公园的开发。还有在肯辛顿附近举办过许多展览会,每年大量游客都蜂拥而至,这主要归功于地铁公司发行了只需1便士的往返票。
——摘编自贺鹭《维多利亚时期的伦敦地铁》
材料二 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北京地铁于1965年开工。作为中国的第一条地铁,北京地铁修建包含着无数创业的艰辛。由铁道兵等组成的施工队伍,仅用了四年零三个月的时间,地铁一期工程就建成通车。受“适应军事上的需要,兼顾城市交通”的建设方针影响,北京地铁建成了一条不符合运营要求的“战备线”。1978年,北京地铁全体职工经过许多不眠之夜的连续奋战,改造和整治设备,为首钢等西郊大厂上万名职工提供了上下班交通工具,为他们每天减少一个多小时的出行时间,而且为贯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把地铁从战备型向运营生产型过渡起到关键作用。1996年,北京地铁开始实行3分钟间隔运行方法,地铁早、晚高峰的拥挤现象得以缓解。在国务院批复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中明确提出鼓励和引导中心区人口、产业向新城转移,由地铁等方式组成交通网连接通州、大兴等新城。到2050年,中心区至较远的卫星城可在70分钟左右到达,为把北京建成宜居城市提供便捷、舒适、环保的交通服务。
——摘编自王德兴《北京地铁40年》
(1)根据材料一,概括伦敦地铁修建原因。(5分)
(2)根据材料二,归纳北京地铁修建特点。(4分)
(3)根据材料,简析伦敦地铁与北京地铁建设产生的共同影响。(5分)
2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 王安石变法推行“农田水利法”所取得的效果是相当可观的。以熙宁八年兴修的木兰陂为例,该工程修成后,“溉南洋之田万余顷,岁输军储三万七千斛”,“自是南洋之田,天不能早,水不能涝”。南宋后期,人们还为主持修陂的李长者修庙祭祀,颂其功德。王安石变法还有客观上顺应历史发展趋势、体现历史进步的一面。如募役法规定民户用交纳“助役钱”代替以往的职役,使农民再“无执役之苦”,同当时人身依附关系松弛的历史趋势正相适应。农户皆须“出钱以助募人应役”,也使广大农户把更多的农副产品投放到商业市场上去,以换取钱币纳官。“募役法”贯彻到后来,连许多曾经激烈反对变法的人也认为它利多弊少。
——摘编自吴泰《熙宁、元丰新法散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农田水利法实施所取得的效果。(5分)
(2)根据材料,简析募役法推行的历史进步性。(5分)
2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 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拿破仑更多地被介绍到中国。以下是资产阶级改良派梁启超和资产阶级革命派对拿破仑的评述。
——摘自张齐政《辛亥革命前中国思想界对拿破仑的评价》
(1)根据材料,概括梁启超和革命派评述拿破仑的共同点。(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上述评述对历史人物评说的借鉴之处。(4分)
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A C D C C A C C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答案 D D D D D A C C
19.【答案】示例一(10分)
论题:第一任县委书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阐述:共产党人的初心就是争取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于康解放战争时期痛失两个子女,舍小家,为大家,继续坚持新民主主义革命。蔡志杰组织领导干部进行马列主义培训,筑牢思想的长城,不停地进行社会主义革命,革命意志不衰退。赵一平作为人民的好公仆,不为子女谋私利,不计较自己的名利得失,能上能下,一心为公。向旭、杨肇庭深入群众,与群众同甘共苦,建立血肉联系,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贡献力量。第一任县委书记在特殊时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贡献毕生精力,是共产党人宝贵的精神财富。
示例二
论题:第一任县委书记有着坚定理想信念
阐述:理想信念是精神支柱、力量之源。第一任县委书记他们都是从革命战争走来,他们身上有着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斗志。于康在解放战争时期,为了追求民族的独立与解放,两个子女天折,舍小家,为大家,对党无限忠诚。新中国成立后,面对一些党员干部出现居功自傲的思想,蔡志杰领导基层干部群众进行马列主义培训,与安逸思想进行斗争,筑牢思想的长城,不停地进行社会主义革命,革命意志不衰退。第一任县委书记身上坚定的理想信念,对党和革命无限的忠诚,是共产党人宝贵的精神财富。
示例三
论题:第一任县委书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走群众路线
阐述: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根本的工作路线。向旭在担任县委书记时间,一半时间在基层,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来不以干部身份自居,为新中国成立初期政权巩固和经济恢复作出杰出贡献。杨肇庭在经济困难时期,奋战在全面社会主义建设的第一线,身先士卒。他们以自己的行动,赢得了群众。第一任县委书记他们从群众中来,他们为了群众、依靠群众,最终赢得群众。
20【答案】(1)原因:工业革命推动城市化进程;伦敦城市交通拥堵严重;铁路建设奠定的基础;有识之士的大力推动;伦敦政府组织的支持。(5分)
(2)特点:由以战备为中心转为以交通为主;发挥军事组织的特殊作用;地铁建设围绕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展开;地铁修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4分)
(3)共同影响:方便市民的通勤生活;缓解城市交通的压力;拓展了城市居民的生活空间;促进城市郊区化的发展;推动了城市现代化进程。(5分)
21【答案】(1)效果:保证了农业灌溉;对防洪抗灾起到重要作用;耕地面积大大增加;充实军粮储备;推动农业生产的持续发展。(5分)
(2)历史进步性: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促使雇佣关系进一步发展;顺应了人身依附关系松弛的历史潮流;保证农民的生产时间,扩大了生产;推动封建生产关系的变革。(5分)
22【答案】(1)共同点:赞扬和崇敬拿破仑;拿破仑实行的是开明专制;高度评价拿破仑的革命功绩;反法同盟的干涉是拿破仑战争的失败原因。(8分)
(2)借鉴之处:认识到历史是由人民群众创造;杰出人物能够推动历史进步;在特定历史背景下评价历史人物;要全面客观地评价历史人物。(4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