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3张PPT。 第三单元
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一、物质由微粒构成----从物质可分到原子-分子论 推理依据: 物质的分、聚 实例:蔗糖溶解和结晶;水蒸 发和凝结;香味扩散 等
1.物质都是由微粒构成的人类认识物质结构的第一层次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多种:分子、原子、离子2. 分子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原子原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离子离子是又一种构成物质的微粒.原子分子论英国科学家 道尔顿提出了近代原子学说,后来,意大利科学家阿伏加德罗提出了分子概念,指出了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人们把物质由原子、分子构成的学说叫做原子-分子论.
自从用原子-分子论来研究化学反应后,化学才成为一门科学.形成性练习试着猜猜下列物质各由哪类微粒构成
(1)Na; (2) CO2 ; (3) Na2SO4 ; (4)Cl2;
(5)Ca(OH)2; (6)Ar; (7)HCl; (8)KF;
二、原子结构 道尔顿把原子想象成不可压缩不可分割的实心球体。后来科学实验相继发现了电子、质子、中子等,证明原子有复杂的结构。现代量子理论和高精技术的应用,使人们对原子结构有了相当深入的了解。人类认识物质结构的第二层次----从实心球体到量子理论原子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 1、原子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K L M N O P Q 为了形象地表示原子的结构,人们就创造了“原子结构示意图”这种特殊的图形。+15第1层第2层第3层K层L层M层285原子结构示意图3、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①? K层最多只能容纳2个电子; L层最多只能容纳8个电子.②能量最低原理:先排K层,排满K层后再排L层.
能量最低原理: 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各层最大容纳电子数第1层最多排2个电子,第2层最多排8个填满K层再填L层,填满L层后再填M层练习1.熟记1~18号元素的元素结构示意图
2.画出下列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1)氖 (2)氩 (3) 钠 (4)氯 (5)氧
3.上面5种原子,哪些较稳定,哪些较不稳定?
4.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结构与稳定性有什么联系?最外层电子数为8,其性质稳定+12282失去电子+1228MgMg2++826+828得到电子OO2-MgO+12Mg2+O2-结论: 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小于8个时,在化学反应中总是得到或失去电子而达到最外层8电子的稳定结构。问题解决①金属最外层电子数﹤4时,易失去电子(化合价=+失去的电子数目)②非金属最外层电子数>4时,易得到电子(化合价=-得到的电子数目)关系:元素化合价在数值上等于原子失去或得到的电子数目(失为正,得为负)⒈原子核外电子是 排布的
⒉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一般 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 电子形成与稀有气体原子电子层排布相同的阳离子(稳定结构)。
⒊非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一般 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 电子形成与稀有气体原子电子层排布相同的阴离子(稳定结构)。
⒋化学反应中,原子核不发生变化,但原子的 发生变化,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决定于原子结构中的 。练习:判断下列示意图是否正确?为什么? +19298+12102+312ABC氢原子的电子云模型电子出现的机率大电子出现的机率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