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 课件(18张)--2021-2022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1课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 课件(18张)--2021-2022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913.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3-29 15:19: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8张PPT)
十一课
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
材料一: 大工厂,特别是从蒸汽机开始代替水力发动机的时候起,越来越多地开设在那里。据一个同时代的人说,在1786年,人们仅看到一个烟囱,即阿克赖特纱厂的烟囱矗立在屋上。十五年后,曼彻斯特约有五十个纱厂,大多数都拥有蒸汽机。那些赶忙建筑起来的、太小而不够人口居住的工人棚屋绵延在纱厂的周围,几乎把旧城围绕起来。……设有商店的中心区域已经美化了,那里开辟了宽阔的街道,两边有很高的砖砌的房屋。最后,在城市的最外面东南方,不久也建筑起一些四周围有花园的漂亮别墅,那里住着新的贵族,棉业豪富。
——[法]保尔·芒图著,杨人楩等译《十八世纪产业革命—英国近代大工业初期的概况》
1750—1851英国人口数(单位:百万人)
——庄解忧《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人口增长和分布的变化》
16—19世纪英国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表
——谷延方《重评圈地运动与英国城市化》
根据材料指出工业革命对城市化进程的推动作用。
工业化推动了城市化的发展,是城市化发展的加速器和根本推动力。
1.大量农村人口流入城市,使城市规模扩大,为城市化提供了主体推动力。
2.蒸汽机和电力的使用解决了工业城市的动力问题,加速了城市化进程。
3.交通工具的变革,交通运输的发展,加强了城市与其他地区的交流,形成了以城市为中心的城市经济圈。
中国近代的城市化
材料一: 法国人傅立德在《上海法租界史》“告读者”部分写道:“当第一个法国人来这里居住时,它还是一个布满了沼泽地的荒僻的地方。创建初期的寒伧的‘法国区’(法租界)今天已经成为这个巨大的上海地区中心的一个繁华市区,它有自己的独立生活……完成这样的业绩花了多少时间呢?仅仅只有80年。我们有权利引以自豪。”
材料二:中国的城市近代化发轫于西方资本主义的侵入,一批有别于传统封建市镇的近代城市首先在通商口岸崛起。……这些通商城市以贸易为中介,并通过强行建立租界等手段,将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新的技术、城市建设与管理、文化样式及价值观念移植嫁接到传统城市之中,从而使这些城市走出乡村社会及文化的包围而开始了艰难的近代之旅。
——涂文学《中国近代城市化与城市近代化论略》
中国近代的城市化
特点
1.被动性:西方列强侵略的产物。
2.不平衡性:城市分布和发展的不平衡。
3.曲折性:始终在艰难中发展。
4.落后性:城市发展水平整体偏低。
5.不稳定性:受经济形势,政治环境等影响,城市人口回流农村时有发生。
促进因素
1.西方资本主义入侵导致小农经济的破产,农村人口向城市的流动等瓦解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客观上促进了近代城市化的发展。
2.外资和外资企业的进入客观上促进了通商口岸和沿海沿江地区的城市化。
3.近代企业的创办,洋务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兴起,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近代城市化进程。
阻碍因素:
1.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势力,官僚本主义排挤民族资本主义,掠夺城乡资源,民族资本主义在夹缝中求生存,这影响了近代城市化进程。
2.近代中国遭受列强多次侵略,政局长期动荡不安。
3.近代中国小农经济占据主导地位,工农业发展水平低。
4.传统思想观念,如安土重迁等的影响。
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
工业化推动了城市化的发展,是城市化发展的加速器和根本推动力。
城市化适应了工业大规模集中生产的需要,促进了工业化的进程和经济的发展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基础设施的发展
发达的上海地铁
清朝末期 有轨电车出现, 最初在租界内运行,后来运行范围扩大。
1924年 上海开始有公共汽车运行
1993年5月28日 上海地铁1号线开始运行。截止至2021年1月23日,上海地铁运营里程为772千米,位于中国内地第一名。根据规划,上海市城市轨道交通2030年线网总长度约1642公里,其中地铁线1055公里,市域铁路587公里。
2015年 上海市共享单车投入使用。受到极大欢迎。
以上海城市交通为例,分析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对社会生活有哪些意义?
1、为工业发展创造条件,促进城市规模扩大,加速城市化进程;
2、为人们出行提供便利,缩短时空距离,促进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2012年
中国
1875年
英国
1903年
美国
2019
颁布《公共卫生法》,建立第一个公共卫生体系
颁布《济贫法》,国家对贫困人群实施义务救助
施行《交通法规》,加强交通管理
中共十八大提出“美丽中国”生态文明发展建设目标
1993年
日本
颁布《环境基本法》,建立低环境负荷、可持续发展社会
17世纪初
英国
2017年
中共十九大
推动城市群发展
1956年,英国政府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现代意义上的空气污染防治法——“清洁空气法案”,大规模改造城市居民的传统炉灶,逐步实现居民生活天然气化,减少煤炭用量,冬季采取集中供暖;在城市里设立无烟区,区内禁止使用可以产生烟雾的燃料。发电厂和重工业作为排烟大户被强制搬迁到郊区。”
——摘自人民网《“雾霾战”:英国政府如何强力治理污染》
结合材料分析,城市治理需要哪些措施?
城市化问题的解决办法
1.加大科技投入,发展清洁能源,新能源。
2.调整产业结构,改善居住环境,提高居住质量。
3.加大宣传力度,加强法制建设,增强公民环保意识。
4.完善交通网络,改善路面状况,推动交通公共化、轨道化。
城市发展前沿
卫星城市
卫星城市(satellite city):是指在大城管辖区范围内或与市中心相距不到100km的范围内,在生产、生活等方面与市区有密切联系,人口规模在数万以上的城镇。卫星城可以有效缓解城市发展带来的负荷。
4
“德国许多城市与此类似,只要步行45分钟左右便可走完全城。城市不大,但水、电等基础设施都是高标准,街道整洁干净,店铺应有尽有,在那里可以找到大城市里几乎所有的一线品牌和全国连锁超市。
——张诗雨《发达国家的城市治理范式》
城市发展前沿
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英语:Smart City):起源于传媒领域,是指利用各种信息技术或创新概念,将城市的系统和服务打通、集成,以提升资源运用的效率,优化城市管理和服务,以及改善市民生活质量。
4
特征
科技智能引导下的新型城市发展模式;
更为便捷和舒适的城市生活体验;
城市发展趋于合理,秉持可持续发展理念。
当代城市化的特点
1.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城市化的主题,其速度尤其引人注目。
2.受信息化、知识经济影响,信息技术成为发达国家城市化的主要动力。
3.大城市化趋势明显,城市群和大都市带出现,大城市数量急剧增加,而且出现了超级城市、大都市区等。
3.城市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推进集约型城市化是促进城市化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
西方国家城市化发展对中国的启示
1.必须从国情出发,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促进新型城镇化发展。
2.在遵循市场规律的同时,强化政府引导,高起点,高水平制定好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划。
3.应从各地实际出发,注重打造城市特色,提升城市品质,坚定不移地走大城市与中小城镇协调发展之路。
4.必须遵循城市化进程中不同阶段的空间发展规律,调控城市空间布局,加大城市交通建设,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利用现代科技建设信息化、智能化绿色城市。
小结
近代城市化的演进与工业化的发展有密切的关系。城市化的发展极大地变革了现代生活,在改善居住条件、便捷城市生活的同时,也无可避免的带来新的城市发展困境,而城市的发展在借助科技进步来解决这些困境的同时,也在不断扩容城市化的内涵。
当今的城市化不仅是指城市数量的增加,城市人口比重的增长,更是城市设施水平的提高和居民生活品质的提升。因此最终我们要实现的是现代城市资源的创设与共享,从而使城市发展更好地服务生活品质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