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子李》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读准读通课文,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匀匀实实、天衣无缝”等词语的意思。
2.着眼全文,自主探究,研读重点句子,感受刷子李之“奇”;初步形成“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认识。
3.凭借对曹小三内心世界的揣摩,凭借对小说布局谋篇的初步认识,体会“一波三折”的写作手法。
学习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文中描写最精彩的语句,丰富“刷子李”的形象,领悟并学习作家冯骥才独特的表达方法。
【过程预设】
一、破题而入,自主生疑
1.师:俗话说:“大干世界,无奇不有。”著名作家冯骥才在《俗世奇人》一书中记载了民间许许多多身怀绝技的奇人。(板书:奇人)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其中一位,他就是......(学生接读:刷子李)
2.师:“刷子李”这三个字是这个人的——(生:绰号)这个绰号有点怪,能从中了解到这个人的什么信息?
3.师:这两条信息,我有点纳闷了,老师也干过粉刷,能叫我刷子苏吗?生活中,,有很多姓李的人都干过粉刷,能称他们为“刷子李”吗?(生:不能)所以,读这篇小说,咱们首先得弄明白:为什么称他为刷子李?被称为刷子李的奇人奇在哪里?
[设计意图:学贵在有疑。从题目入手,让孩子获得基本信息。凭借教师反诘,孩子们便自觉生成本课的重要探究问题,从而驱动阅读探究活动。这应当是阅读实践活动的良好开端。
二、深入研读、体会“神奇”
1.师:都预习过课文了吗?会读课文了吗?在需要准确认读的词语当中,老师认为有三个词很容易读错,会读吗?(课件出示:蘸浆、包袱、露馅儿)
2.师:这是篇略读课文,需要同学们自己去读读悟悟,自己去发现。那就请大家浏览课文,找一找、划一划,刷子李到底“奇”在哪儿?找到一处,标上,找到第二处,标上......还可以用最简洁的词语或短语记录你的感触。
3.生自主浏览文本,划找句子,圈画重点词,进行批注。
4.交流反馈。
重点句一:“他要是给您刷好一间屋子,屋里什么都不用放,单坐着,就如同升天一般美。”师:说说你的感受?你刚搬进祛的新房子有升天的感觉吗?
重点句二:“最让人叫绝的是,他刷浆时必穿一身黑,干完活,身上绝没有一个白点。别不信!他还给自己立下一个规矩,只要身上有白点,白刷不要钱。”师:说说你是怎么感受到的?干粉刷一行,不染一点白浆,难不难?(生异口同声:难)有成语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那么,近白浆者自然是白了。你们见过粉刷匠吗?你所见过的粉刷匠是怎样的?师:看到这样的粉刷匠,你会想起哪种动物?师:好,瞪大眼睛仔细看,一位粉刷匠即将粉墨登场。(屏幕出示粉刷匠的照片,见下图。)师:可刷子李于活,穿一身黑衣,居然没有一个白点,这就叫——黑衣无瑕。神不神?
重点句三:“刷子李一举刷子,就像没有蘸浆。但刷子划过屋顶,立时匀匀实实一道白,白得透亮,白得清爽。”师:这句话当中有一个词能体会到刷子李的神奇!什么是“匀匀实实”?
重点句四:“只见师傅的手臂悠然摆来,悠然摆去,如同伴着鼓点,和着琴音,每一摆刷,那长长的带浆的毛刷便在墙面啪地清脆一响,极是好听”。师:你是怎么感受到的?你们真会读书!一下子明白了这句话是写刷子的动作的。来,我们一起模仿刷子李的动作。起——悠然摆来——悠然摆去——(生做动作)你们觉得刷子刷墙的动作怎么样?师:是啊!能把墙刷得如此潇洒,恐怕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仅此刷子李一人也。
重点句五:“啪啪声里,一道道浆,衔接得天衣无缝,刷过去的墙面,真好比平平整整打开一面雪白的屏障。”师:你为什么找这句?什么叫“天衣无缝”?见过天衣吗?天衣唯有天上有,人间何处觅天衣?
5.师:刚才,咱们从这些句子中(课件呈现句子)体会到刷子李的神奇。这些描写太生动,太传神了。读这样的句子,你会发觉,刷子李已经不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粉刷匠了,而是一个才华横溢、风度翩翩的艺术家。自由读读这些句子,你觉得刷子李仿佛成了什么? [设计意图:略读课文的教学,教师应致力于凭借自主阅读实践活动,提升并夯实孩子的阅读能力和水平,从而让学生“善读”。让孩子在主问题的驱动下,践行快速浏览的阅读方法,画找文本的重要信息,并作出“联系生活、联系自我”的解读,既提升了提取重要信息的能力,又提升了思维能力,并以此养成阅读习惯,为孩子毕生的“生活化阅读畅通且高效”奠定良好的基础。在交流反馈的过程中,教师是倾听者、点拨者,更是智慧的、有情趣的“煽风点火”者,为的是让孩子积极地“冲在前面,乐在其中”。当然,善读还包括其他方面的内涵,如:在阅读某篇文章或某份材料时,能否凭借浏览、跳读、扫读等方法观其大略,知其大意?是否能取其精髓细细品悟,有感有悟?是否能联系自我或生活实际,有所启示?能否既关注文本内容,又关注文本的特色言语及表达?等等。]
三、回应开头,问题解决
1.师:现在你明白刷子李“奇”在哪儿了吗?
2.师:同学们真厉害,这么短的时间就从五个句子当中体会到刷子李的神奇,这五句话,其实从三个方面写出了刷子李的神奇,想一想,是哪三个方面?
3.师:效果奇 动作奇 规矩奇(板书)
4.师:同学们真会读小说,跟大作家想得一模一样,为自己鼓鼓掌。
5.师:现在,你们知道,为什么称他为刷子李了。在民间,如果某人在某个行当里技艺高超,有绝活,无人能比,咱们就可以用“行当加上姓”的方式称呼他,这是对他的肯定,也是对他的尊重。据老师所知,在民间,有这样的绰号的人很多,能举举例子吗?
[设计意图:为避免出现“阅读碎片化”的问题,教师还应引导孩子对初步的阅读探究成果进行进一步的梳理和提升。让孩子针对五处句子进行归类,将孩子从“对内容的关注”引向“对写法的关注”,将阅读推向深入,从而提升思维及阅读的品质。在此过程中,呈现作者的“声音”,旨在凭借“成果验证”,培育孩子的阅读自信,体验成功阅读的快感。]
四、揣摩心理,感受“一波三折”
1.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感受到了刷子李的神奇。同学们,你们认为这篇小说好看吗?为什么好看?
2.师:老师也认为这篇小说确实很吸引人。除了小说刻画的人物很神奇之外,(板书:人物奇)还有别的原因吗?
3.师:你们读了这篇小说,觉得哪几个自然段描写特别具有吸引力,经常会出乎你们的意料?(生:六至九自然段。)
4.师:你们真会读小说。出乎你们意料的地方,同样也让刷子李的徒弟曹小三备感意外。请大家浏览六至九自然段,把直接描写曹小三出乎意料的句子画下来
预设一:“每一面墙刷完,他搜索一遍,居然连一个芝麻大小的粉点也没有发现。”哪个词最能体现曹小三的“出乎意料”?(居然)一个“居然”写出了曹小三内心的出乎意料。此时,如果我是刷子李,你们是曹小三,你会对我说什么?
预设二:“当刷子李刷完最后一面墙坐下来,曹小三给他点烟时,竟然看见刷子李裤子上出现了一个白点,黄豆大小。”如果你是曹小三,此时,你心里会怎么想?如果用心理图示表示,此时的曲线走向应当怎样?为什么?(课件呈现曹小三此时的心理曲线图示。)预设三:“他凑上脸用神再瞧,那白点原是一个小洞!刚才抽烟时不小心烧的。”如果你是曹小三,此时,你心里又会怎么想?如果用心理图示表示,此时的曲线走向应当怎样,用手比画一下?为什么是这样的?(师课件再次呈现曹小三此时的心理曲线图示。)
6.师小结:这就是曹小三内心世界的一波三折!有了这个一波三折,这篇小说会更加好看,像一块磁铁深深地吸引住了我们的眼球。(板书:故事绝。)
7.师小结:这就是小说整体结构上的“一波三折”。这篇小说正是因为有了这两个一波三折,才会如此吸引人。我们得感谢大作家冯骥才。
[设计意图:读小说,只是关注人物的特点是远远不够的,还得引导学生关注故事情节发展的精彩,关注小说布局谋篇的精妙。如此,才能让孩子真正走进小说文本,达成与主人公及作者的深度对话。如果说“这篇小说为什么好看?”是转折性的阅读引领,那么“划找描写曹小三出乎意料的句子”“揣摩曹小三的内心世界,用心理图示呈现”等则是孩子们进行阅读实践有效及有趣的抓手。最终,孩子们在“找找画画、想想画画”的快乐阅读实践中,很自然地发现了作者小说描写、情节推进的特点——一波三折。这不是简单的“告诉”,这是孩子们阅读实践的有效发现和有意义的结果。只有坚持这样做,才能真正提升孩子的小说阅读和品鉴的能力。]
五、结课拓展,阅读激活
1.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既领略了刷子李的神奇技艺,又领略了冯骥才小说描写的一波三折,真是过瘾啊!有人说:“曹小三当学徒的头一天,见到听到学到的,恐怕别人一辈子也不一定明白呢?”你们受到怎样的启发?
2.师:相信看了这段话,你们会明白得更多。(课件呈现:码头上的人,全是硬碰硬。手艺人靠的是手,手上就必得有绝活。有绝活的,吃荤,亮堂,站在大街中央;没能耐的,吃素,发蔫,靠边呆着。这一套可不是谁家定的,它地地道道是码头上的一种活法。您别说不好,这一来也就练出不少能人来。各行各业,全有几个本领齐天的活神仙,天津人好把这种人的姓,和他们拿手擅长的行当连在一起称呼,如“刷子李”、“泥人张”、“风筝魏”、“刻砖刘”等,叫长了,名字反没人知道。只有这一个绰号,在码头上当当响、响当当了。 ——摘自冯骥才《俗世奇人》)
3.师:说说看,你又明白了什么?
4.师:说得真好!所以我们得感谢刷子李,感谢冯骥才。最后,为了表达感谢,我们送一副对联。(课件呈现:上联:天衣无缝,刷板显功底。下联:黑衣无瑕,绝活写传奇。横批:俗世奇人)
5.师:这篇小说有意思吗?还想再读读这样的小说吗?哪本书中有?(课件呈现《俗世奇人》简介:《俗世奇人》是著名作家冯骥才创作的同名小说集。书中所讲之事,多以清末民初天津卫市井生活为背景,每篇专讲一个传奇人物的生平事迹,素材收集于流传津门的民间传说。人物之奇特,闻所未闻;故事之精妙,叹为观止。)
6.师:希望同学们能读一读这本书,在结识更多奇人的同时,尽情领略冯骥才先生的生花妙笔!
[设计意图:略读课文教学应致力于让孩子“好读”。有人将阅读看作“文化的浸润和传承”,有人将阅读视为“灵魂的洗礼”。中华民族自古好读——战国的“苏秦刺股”,西汉的“孙敬悬梁”和“凿壁偷光”,西晋的“车胤囊萤”,南北朝的“孙康映雪”等等,这些经典的家喻户晓的好读故事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激励着一代代炎黄子孙以书为友,以书为伴,在书香的熏陶下博古通今,继往开来。让学生“好读”,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观照儿童的心理,多管齐下,有效激励,让学生充分体验阅读的滋味,享受阅读的快乐,从而“爱上阅读”并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让学生“好读”,还应努力从“文本例子”出发,凭借后续相关阅读的激活,实现“文本突围”。一堂略读课文教学课的结束,并不代表孩子们阅读实践活动的结束。而应当是激励孩子从此刻出发——从一篇到另一篇,从一篇到另几篇,从一篇到一本,从一篇到一个作家等等。让阅读之火,从此开始燎原。多读书,不求甚解,又何尝不是意义重大、切实可行的阅读策略?因此,从《刷子李》到《俗世奇人》一定是很有意义的尝试。]
《刷子李》评测练习
一、看拼音,写词语。
guī jǔ yōu rán wēi yán
( ) ( ) ( )
sōu suǒ qīn fàn xián jiē
( ) ( )( )
二、比一比,再组词。
浆( )尼( )博( )馅( )奖( )屁( )傅( )陷( )三、给多音字组词。
行 xínɡ( )hánɡ( )模 mú( )mó( )
四、选词填空。
居然 果然 竟然
(1)干活前,他把随身带的一个四四方方的小包袱打开,( )一身黑衣黑裤,一双黑布鞋。
(2)每一面墙刷完,他搜索一遍,( )连一个芝麻大小的粉点也没发现。
(3)曹小三给他点烟时,( )看见刷子李裤子上出现一个白点,黄豆大小。
五、阅读:
鞋匠之子
第十六届美国总统亚伯拉罕林肯出身于一个鞋匠家庭,而当时的美国社会非常看重门第。
林肯竞选总统前夕,在参议院演说时,遭到了一个参议员的羞辱。那位参议员说:“林肯先生,在你开始演讲之前,我希望你记住你是一个鞋匠的儿子。”“我非常感谢你使我想起我的父亲,他已经过世了,我一定会永远记住你的忠告,我知道我做总统无法像我父亲做鞋匠做得那么好。”参议院陷入一阵沉默里,林肯转头对那个傲慢的参议员说:“据我所知,我的父亲也为你的家人做过鞋子,如果你的鞋子不合脚,我可以帮你改正它,虽然我不是伟大的鞋匠,但我从小就跟随父亲学会了做鞋的技术。”然后,他又对所有的参议员说:“对参议院的任何人都一样,如果你们穿的那双鞋是我父亲做的,而它们需要修理和改善,我一定会尽可能帮忙。但是有一件事是可以肯定的,我无法像他那么伟大,他的手艺是无人能比的。”说到这里,林肯流下了眼泪,所有的嘲笑都化成了真诚的掌声。后来,林肯如愿以偿地当上了美国总统。作为一个出身卑微的人,林肯没有任何贵族社会的硬件。他唯一可以依仗的只是自己出类拔萃的扭转不利局面的才华,这是一个总统必备的素质。正是关键时的一次心灵燃烧使他赢得了别人包括那位傲慢的参议员的尊重,抵达了生命的辉煌。
(1)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谦逊—— 虚伪—— 显赫——
(2)读完这篇短文,你感触最深的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还了解这位美国历史上最出色的总统的哪些情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小练笔:
认真观察身边的人,你有没有发现有的人也有“绝活”?他(她)的绝活是什么呢?请你用几句简短的话写一写。
《刷子李》教学反思
《刷子李》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以“刷子李”的高超手艺为话题。既为奇人,则轶事多多,但作者只选择一件小事来写,借一件极富戏剧性的小事窥见人物的大本领、大智慧。我以一个“奇”字,“奇”在何处?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导学生沉入文本,潜心涵咏。抓好重点词,课堂内容来自语言,课堂操作落实语言,课堂细节敲打语言。他又引导学生凭借对曹小三内心世界的揣摩,凭借对小说布局谋篇的初步认识,体会“一波三折”的写作手法。他是大师级的,我自然无法让自己的课堂达到他的境界。
当然,我也还记得在听完他的课后汪潮教授的点评指导,他说略读课文是精读课文的有机延伸,是将精读学习所习得的方法进行实践运用。是半独立阅读的课文,主要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和方法,要减少教师的设问和牵引,要更多的放手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不应该把略读课文当成精读课文来上。
于是我把这堂课定位为“简洁是智慧的灵魂”,即目标求简明,过程求简要,引导求简练。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我把本课教学定为两大板块:聚焦文本内容,从细节描写中感知“技艺高超” ;聚焦表达形式,在揣摩曹小三内心活动中感知“一波三折”。
本设计,始终考虑学生的需要,立足于学生的发展,对教学内容进行了调整和取舍,重点突出,条理清晰,学生学得兴趣盎然。 课堂是一门缺憾的艺术,这节课也不例外,课堂上语言赏析还不够地道,这也是我备课时深感困惑的地方,如何让学生深刻体会文本津味语言特色,从而深刻解读带有天津烙印的刷子李的生命形态,挖掘人物背后的厚重的民俗文化意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