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3张PPT)
复活
——列夫托尔斯泰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出生于亚斯纳亚波利亚纳,出身名门贵族。
1844年考入喀山大学东方系,
1851-1854年在高加索服役并开始写作。
1854-1855年参加克里米亚战争。
1855年11月从塞瓦斯托波尔来到圣彼得堡,进入文学界,创作了一批作品。晚年力求过简朴的平民生活。1910年10月从家中出走,11月7日病逝于一个小镇,享年82岁。
代表作品:
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宁娜》和最后一部长篇小说《复活》,以及自传体小说三部曲《幼年》《少年》《青年》。
本课节选的是第一部第四十三章。小说前面的情节是:一个西伯利亚商人到妓院寻欢作乐。茶房和使女见商人有钱便起了谋财害命的念头。他们把一包药粉交给玛丝洛娃,要她放到商人茶杯里,骗她说是安眠药。当时,玛丝洛娃正被商人纠缠得厉害,想摆脱他,便照样做了。结果商人被药死了。案发后,茶房和使女贿赂律师,把罪责全栽在玛丝洛娃身上。
玛丝洛娃无辜卷入谋财害命官司,蒙冤受屈,即将去服苦役。担任陪审员的贵族聂赫留朵夫在法庭上发现玛丝洛娃正是自己年轻时抛弃了的姑娘,良心深受谴责,经过痛苦的思想斗争,决定去监狱探望玛丝洛娃,祈求宽恕。
前情回顾
情节
段落 内容概括
开端 1-26 栅栏初见
发展 27-52 长凳交谈
高潮 53-70 讨要卢布
结局 71-78 告别时分
文章开头部分对狱中其他人物对话情形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③因为这一吵闹的场面使得玛丝洛娃听不清聂赫留朵夫的讲话内容,才有了下文两人近距离的谈话,该描写推动了情节发展。
①从对话内容来看,从一个侧面展现了当时俄国社会的混乱。
②为聂赫留朵夫和玛丝洛娃的见面提供了背景。
写作背景
19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俄国的资本主义迅猛发展,农村遭到巨大的破坏,广大劳动人民的生活日趋赤贫。当时俄土战争的重负,连年饥馑给人民带来更为深重的灾难。这时托尔斯泰越发地关心人民的困苦。他积极地参加当时的救灾工作,目睹了农民和城市贫民的可怕处境,在他多年探索、思考的基础上终于看清了沙皇专制制度的反动本质。作者参加1891至1892年的赈灾工作,体会农民与地主之间有一条巨大的鸿沟,农民贫困的根源是地主土地私有制。
合作交流:
从文中看,玛丝洛娃的堕落是不是自愿的?原因是什么?
她的堕落不是自愿的,而是被迫的。因为开始的时候,聂赫留朵夫给她打开了一个充满感情和理想的新奇天地,但是后来他的残酷给她带来了屈辱和苦难,她感到痛苦,竭力用堕落生活来麻醉自己的灵魂。
合作交流:
聂赫留朵夫要用自己的行为对玛丝洛娃赎罪,这种想法是一以贯之的,还是有过动摇?
有过动摇。聂赫留朵夫见到玛丝洛娃,并通过交谈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对她造成伤害而深深忏悔,决定用自己的行动赎罪。但是看到玛丝洛娃问自己要钱,觉得她已经不是以前的玛丝洛娃时,也进行过激烈的思想斗争,怕被她牵连,并想用金钱洗刷自己的罪责,但随之又坚定了自己的想法,坚定了赎罪的决心。
复活
人物的心理活动始终处于一种动态的、流动不息的变化之中。
托尔斯泰伯爵能巧妙地将那种难以琢磨的内心生活现象,彼此异常迅速而又无穷多样地变换着的心理过程描写出来。
——车尔尼雪夫斯基
聂赫留朵夫
找一找突出表现聂赫留朵夫心理活动激荡的句子
说一说节选段向我们展现了什么形象的聂赫留朵夫
场景一:栅栏初见
“我想见见……”聂赫留朵夫不知道该用“您”还是“你” ,但随即决定用“您”。他说话的声音并不比平时高。(4)
庄重、严肃、爱怜
犹豫、退缩
非常激动,被自己的勇气感动
“我想见见您……我……”(5)
“我来是……”(11)
“对,我在做我该做的事,我在认罪。”聂赫留朵夫想。他一想到这里,眼泪就夺眶而出,喉咙也哽住了。他用手指抓住铁栅栏,说不下去,竭力控制住感情,免得哭出声来。(12)
场景一:栅栏初见
“我来是要请求你饶恕。”聂赫留朵夫大声说,但音调平得像背书一样。(17)
诚恳、急切、激动
鼓起勇气,但内心又不够坚定
再次退缩、胆怯
他大声说出这句话,感到害臊,往四下里张望了一下。(18)
他再也说不下去了,就离开铁栅栏,竭力忍住翻腾的泪水,不让自己哭出声来。(21)
场景二:长凳交谈
“我知道要您饶恕我很困难。”聂赫留朵夫开口说,但又停住,觉得喉咙哽住了,“过去的事既已无法挽回,那么现在我愿尽最大的努力去做。您说说……”(31)
“不是有过一个孩子吗?”聂赫留朵夫问,感到脸红了。(36)
他为自己犯下的罪孽深感不安,为曾经的卑劣行为深感羞耻,他不知道该如何行动,如何赎罪。怜悯、悔恨、内疚、羞耻,多种情感交织在一起。
场景三:讨要卢布(一)
“行,行。”聂赫留朵夫窘态毕露地说,伸手去掏皮夹子。(55)
诧异、不知所措
“这个女人已经丧失生命了。”他心里想,同时望着这张原来亲切可爱、如今饱经风霜的浮肿的脸,以及那双妖媚地乌黑发亮的斜睨眼睛——这双眼睛紧盯着副典狱长和聂赫留朵夫那只捏紧着钞票的手。他的内心刹那间发生了动摇。(59)
面对如今自甘堕落、麻木势力的玛丝洛娃,他生出了些许的嫌恶之心。
场景三:讨要卢布(二)
“这个女人已经无药可救了。”魔鬼说,“你只会把石头吊在自己脖子上,活活淹死,再也不能做什么对别人有益的事了。給她一些钱,把你身边所有的钱”全给她,同她分手,从此一刀两断,岂不更好?”他心里这样想。(61)
不过,他同时又感到,他的心灵里此刻正要完成一件极其重大的变化,他的精神世界这会儿仿佛搁在不稳定的天平上,只要稍稍加一点力气,就会向这边或者那边倾斜。他决定此刻把所有的话全向她说出来。(62)
“兽性的我”与“道德的我”展开了激烈的对话,充分展示了聂赫留朵夫在矛盾中挣扎的艰难。
场景三:讨要卢布(三)
段67,不再嫌恶她,也不只是怜悯、同情她的处境,他想在精神上唤醒她,让她重拾对生活的希望。
“卡秋莎!我来是要请求你的饶恕,可是你没有回答我,你是不是饶恕我,或者,什么时候能饶恕我。”他说,忽然对玛丝洛娃改称“你”了。(63)
“卡秋莎,你为什么说这样的话?你要明白,我是了解你的,我记得当时你在巴诺伏的样子……”(68)
场景四:告别时分
“再见,我还有许多话要对您说,可是,您看,现在没时间了。”聂赫留朵夫说着伸出一只手,“我还要来的。” (72)
“不,我要设法找个可以说话的地方再同您见面,我还有些非常重要的话要对您说。”聂赫留朵夫说。(75)
坚定了自我赎罪的决心,希望克服自己后天的自私,发扬人性中的“爱与善”,拯救陷于泥淖的玛丝洛娃。
复杂多变的情感
庄重、严肃
犹豫、退缩
激动、感动
急切、诚恳
再次退缩、胆怯
怜悯、羞愧、
悔恨
诧异、不知所措
嫌恶
坚定
节选段作者用内心独白、对话等表现手法以及全知视角的叙述方法细细展现一个内心矛盾,灵魂痛苦,艰难迈出忏悔第一步的青年贵族形象。
在刻画聂赫留朵夫时,作者成功运用了“心灵辩证法”。他将人物放在特定的矛盾处境中,用内心独白、对话,以及全知视角的直接分析等手法细细展现,体现人物心灵的辩证发展过程,使人物的感情变化能够顺应自身性格的逻辑,自然而真实。
聂赫留朵夫
聂赫留朵夫的复活之路
聂赫留朵夫的复活之路是从否定自我开始,进而否定整个贵族阶层,他否定贵族的特权和世俗观念,弃绝了“那个阶层的生活”。他认为“土地不能成为私有财产,人人都有权享用土地”,所以他把巴诺伏的土地“交给农民,地租也由他们自己支配”,满怀着对农民的同情和爱护,思想探索达到了新高度。所以“复活”后的聂赫留朵夫,比以往任何形象都要深刻而富有意义。
玛丝洛娃
找一找文中描写玛丝洛娃“笑”的句子
说一说在这些笑容中,你看到了什么样的玛丝洛娃?
玛丝洛娃的“笑”
不过,她从衣衫上看出他是个有钱人,就嫣然一笑。(2)
“您找我吗?”她问,把她那张眼睛斜睨的笑盈盈的脸凑近铁栅栏。(3)
她忽然瞟了他一眼,又嫌恶又妖媚又可怜地微微一笑。(43)
她又像刚刚那样微微一笑。(53)
“您的话真怪。”她鄙夷不屑地——他有这样的感觉——微笑着说。(65)
就因为这个缘故,她向他妖媚地笑一笑。(44)
“好的,那您就来吧。”她说,做出一种要讨男人喜欢的媚笑。(76)
玛丝洛娃
从玛丝洛娃的“笑”中可以看出,遭受了被抛弃、被侮辱、被陷害的经历之后,心灵的痛苦,生活的磨难,已经使她丧失了原本的善良和天真。玛丝洛娃已沦落为一个地地道道的风尘女子,这“笑”是一种自甘堕落的沉沦。
玛丝洛娃作为俄国下层群众的典型代表,她已经丧失了精神生命,失去了灵魂,对决心赎罪,帮助她觉醒的聂赫留朵夫充满了怀疑与不信任,对人生、对生活、对社会充满了厌恶。所以玛丝洛娃的“复活”之路必定是艰难复杂的。
玛丝洛娃的复活
玛丝洛娃的复活之路虽然艰难,但是聂赫留朵夫用他真诚地道德忏悔和赎罪,逐渐唤醒了她心中的善良和仁爱。第二次探监后,“她已经无法把往事搁在一边,浑浑噩噩地过日子”了。第三次探监,“她简直换了一个人”。聂赫留朵夫处理完地产回来见她时,“她的心灵里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装束也罢,发型也罢,待人接物的态度也罢,再也没有原先那种卖弄风情的味道了”。
玛丝洛娃的“复活”,“在一定程度上历史地反映了被压迫人民的觉醒”。
人物心理刻画手法
通过人物的语言、心理描写、内心独白刻画了一个内心矛盾的聂赫留朵夫。
通过神态、动作、语言等细节刻画了一个自甘堕落的玛丝洛娃
全知全能的第三人称叙述视角,深刻地剖析了人物的内心世界。
所有人身上同时存在着两个人。一个是精神的人,他所追求的是那种对人对己统一的幸福;一个是兽性的人,他一味追求个人幸福,并且为了个人幸福不惜牺牲全人类的幸福。
——列夫·托尔斯泰
聂赫留朵夫和玛丝洛娃的复活,是精神的人战胜了兽性的人,道德的人战胜了非道德的人。所以《复活》既是作者对人生、人性的思考,也是对人类道德与价值的不断追求。
总结
标题是小说的眼睛,或是情节的高度概括,或是人物性格的突出体现。那小说以“复活”为题,有什么寓意呢?
探究标题
①点出标题所用的表达技巧
(双关、比喻、反讽、反问、引用、象征)
“标题意蕴题”的答题步骤
②分析标题的表层意
即把标题在文中所表示的最表层的意思分析出来的。
③分析标题的深层意
深层意的挖掘要联系小说情节、人物、环境、主题等方面。
复活
复活本意是生命在死后再复生,在小说中则是指聂赫留朵夫和玛丝洛娃的精神复活,于聂赫留朵夫而言,他的复活是对自己十年堕落生活的否定,也是他对贵族阶级和整个社会的否定,他在拯救玛丝洛娃的过程中,逐步认清社会现实,真正认识到了自己的罪过,最终获得了人性、道德的重生。而玛丝洛娃的复活则是她逐渐被唤醒内心善良和纯洁的品质,让自己对聂赫留朵夫的恨与怨变成了宽恕与爱,她获得了真正的心灵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