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7张PPT)
——大卫 科波菲尔
“在我所有的著作中,我最喜爱的是这一部。像许多偏爱的父母一样,在我内心的最深处,我有一个最宠爱的孩子。他的名字就叫《大卫·科波菲尔》。”
——狄更斯
前情回顾
本文节选的是第十一章。小说前面的情节是:大卫·科波菲尔出生前,父亲就去世了。大卫从小和母亲克莱拉、善良的女仆佩格蒂相依为命。天真无知、不知人世险恶的克莱拉被冷酷阴险的谋得斯通先生哄骗,改嫁给他。大卫遭到谋得斯通的虐待,被送进寄宿学校,他在学校里结识了斯蒂福斯、特雷德尔等人。母亲去世后,谋得斯通霸占了科波菲尔家的财产,把大卫送到谋得斯通-格林比货行当童工。
小说文体特点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
定义
情节、人物、环境。
三要素
学习任务一:情 节
【阅读小说,理清情节结构】
小说节选部分,讲述的是大卫在十岁那年,进了谋得斯通-格林比货行当童工,并在此期间结识米考伯一家的故事。
【阅读小说,理清情节结构】
序幕:
(1-5)“我”来到谋得斯通-格林比货行当童工
开端:
(6-23)米考伯先生邀请“我”做他的房客
发展:
(24-44)米考伯一家被人催债,靠典当度日
高潮:
(45-51)米考伯一家入住监狱
结局:
(52-54)“我”有了新的住所,米考伯先生度过最危急的关头
梳理情节
【深入探讨情节结构】
合作交流:
“我”在谋得斯通-格林比货行的生活如何?
①收入有限,生活困顿,生活环境极度恶劣。“我”每周只有六七先令的工资,这是“我”全部的生活来源,如果忍不住买了点心铺门口摆着的半价出售的陈糕点,那么午餐就只能买个小面包卷或一小块布丁充饥。
②内心孤独,充满痛苦。在“我”窘困的生活中,“从来没有人给过我任何劝告、建议、鼓励、安慰、帮助和支持”,“我”内心的痛苦无处倾诉,只能千方百计地默默忍受。
合作交流:
小说是以什么为线索展开情节的
以“我”的所见所闻为主要线索,展开情节。节选部分,米考伯一家的遭遇是“我”搬去他家之后展现出来的,“我”是小说的线索。
合作交流:
小说以第一人称叙述,有什么好处
①小说是作者带有自传性的作品,全书采用第一人称叙事,其中融进了作者本人的许多生活经历。
②小说是以“我”的口吻,以亲身经历者的眼光去观察和叙述,使小说主观色彩更为浓厚。
③人物心理刻画更为细腻,情感也更为动人,增加了小说的真实性、亲和力和亲切感。
合作
交流
第一人称叙述虽然会在真实性、细腻度上为小说添彩,可是在叙述故事时也会局限于“我”的随见所感,造成描述的主观性,但本文却客观地展现了广阔的社会现实,作者是如何打破这种局限的?结合开头、结尾段进行思考。
①作者写小说,并不拘泥于描摹现实中实际发生的事,而是充分发挥想象力,以一个孩童的视角去揣摩、想象,使作品增添一种童真童趣和诗意美,丰富了小说情节,交代出必要的内容。
②作者以回忆者的身份补充当时所不知的情形。
③加入了对现实生活场景、社会现状的客观描述,让读者在了解主人公成长的同时,了解当时的社会现实,使整个故事更加客观真实。
学习任务二:环境描写
(1) 对货行的描写
(2) 对米考伯住宅的描写
(3) 对监狱的描写
关注孤儿和童工问题。
突出刻画底层民众的艰难处境。
表现了作者对物质利益至上的资本主义中人性的缺失的批判,体现了狄更斯的社会责任意识和人文关怀。
学习任务三:
分析人物形象
“我”遇到了哪些人?
“我”遇到了哪些人?
米考伯先生(房东)
米考伯太太(房东)
昆宁先生(账房先生)
米克·沃克(童工)
粉白·土豆(童工)
克莉基特(女仆)
霍普金斯船长(米考伯的牢友)
分析人物,感悟成长
谁给你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他的哪些性格特征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要求:
1、读出经典语段
2、概括性格特征
3、点明描写手法
答题方法:
人物形象+文本例句+人物描写方法+该方法的刻画效果
示例:
“他身穿褐色外套,黑色马裤,黑色皮鞋,脑袋又大又亮,没有头发,光秃得像个鸡蛋,他的大脸盘完全对着我。他的衣服破旧,但装了一条颇为神气的衬衣硬领。他手里拿着一根很有气派的手杖,手杖上系有一双已褪色的大穗子,他的外套的前襟上还挂着一副有柄的单片眼镜——我后来发现,这只是用作装饰的,因为他难得用来看东西,即使他用来看了,也是什么都看不见的。”
长相滑稽:通过对他体型、头及脸的外貌描写,突出了这一特点;
爱慕虚荣、喜欢讲排场:通过对手杖与眼镜的描写,突出了他生活贫困却极力掩饰。
米考伯主义:爱慕虚荣,不切实际,不肯脚踏实地,但仁慈善良、开朗热情、乐观自在。
米考伯一词还被收入了英语词典,意思是:“没有远虑,幻想走运的乐天派”。
米考伯太太:
作者通过对米考伯太太语言、外貌以及侧面的描写,塑造了一个爱慕虚荣、不懂持家、不务实际、乐观自在、善良热情的人物形象。
米考伯太太:
米考伯夫妇
爱慕虚荣 喜欢享受
缺乏责任心 真挚善良 乐观向上
作者一方面同情他们悲惨的遭遇,但又对他们的缺点加以温和的讽刺,用喜剧的方式巧妙地避免了他们的悲剧色彩。
代表着当时底层人民的道德品质和纯真人性。
扁形人物:运用艺术夸张来突出人物的某些特征,使其具有类型化特点,有利于读者认出他们,记住他们。
文中昆宁先生有什么作用
①昆宁先生是“我”的雇主。
②推动情节发展,通过昆宁先生,“我”认识了米考伯一家,进而展开情节。
合作交流:
大卫遇到的人和事对他的成长会有哪些影响?
①大卫遇到了昆宁先生,在他那里做了童工,这段经历会让他一辈子都觉得屈辱和不堪,给他的人生留下了难以磨灭的阴影;
②大卫遇到了米考伯夫妇,这一家人给了他充分的信任,成为忘年交,建立起深厚的友谊,让大卫变成了一个善良、仁慈、热情的人;
③大卫遇到了来自济贫院的女仆克莉基特,这使他在日后关爱孤儿,并逐步走上文学创作之路,最终成为一个作家。
大卫·科波菲尔
大卫·科波菲尔是一个孤苦伶仃、痛苦寂寞、善良勤奋、重视友谊、渴望温情的形象。
大卫之所以能与米考伯夫妇结下深厚的友谊,既是因为大卫的善良和天真,即使挣的钱连自己的肚子也填不饱,却非常同情米考伯一家,所以整天为他们操心、想办法、奔波。又是因为米考伯夫妇的乐观开朗吸引着大卫,米考伯夫妇的热情也温暖着大卫。
作者肯定和赞扬他们患难与共、真诚与自强不息优良品质,也对造成主人公和米考伯夫妇苦难的社会根源进行了思考。
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智慧的时代,这是愚蠢的时代;这是信仰的时期,这是怀疑的时期;这是光明的季节,这是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人们面前有着各样事物,人们面前一无所有;人们正在直登天堂,人们正在直下地狱。
——狄更斯《双城记》
学习活动四:
探究小说主题
本文通过大卫·科波菲尔的眼睛写出了十九世纪英国底层的社会生活,写出了周围的人和事对他成长的影响,表达了作者对人世间宽厚、善良、仁爱等美德的赞美,小说还触及了社会上很多重大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蕴含着对当时社会的批判。比如腐朽落后的教育制度和司法制度,资本主义制度下万能而又万恶的金钱、财产所引起的婚姻问题,妇女问题,失业问题……
我当时只要能听到一句温和的话语,我也许会塑造成另外一种人,我这一辈子也许会活得好一些。
——狄更斯《大卫·科波菲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