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蒹葭》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诗经》的常识,明确《诗经》在中国文学史上的价值。
2.朗读背诵诗歌,品味与赏析诗歌的音韵美、意境美与情感美。
3.探讨诗歌主题的多样性,体会诗歌表达感情的含蓄之美、朦胧之美。
〖学习重点〗
1.朗读背诵诗歌,品味与赏析诗歌的音韵美、意境美与情感美。
2.探讨诗歌主题的多样性,体会诗歌表达感情的含蓄之美、朦胧之美。
〖学习难点〗
探讨诗歌主题的多样性,体会诗歌表达感情的含蓄之美、朦胧之美。
〖学习时间〗2课时
〖学习进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雎鸠(jū jiū) 窈窕(yǎo tiǎo) 好逑(hào qiú)
B.荇菜(xíng) 寤寐(wù mèi) 辗转(zhǎn zhuǎn)
C.水之浚(sì) 蒹葭(jiān jiā) 溯洄(sù huí)
D.未晞(xi) 水之湄(méi) 道阻且跻(qí)
2.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B.《诗经》中的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又叫“国风”,共有15国风,160篇,大多是劳动人民创作的民间歌谣;“雅”分为大雅、小雅,共 105 篇,大多为周代宫廷乐曲歌辞;“颂”分为周颂、鲁颂、商颂。多为周天子及诸侯们祭礼时的乐歌,共40篇。
C.《诗经》反映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社会生活,共305篇,古时也称为“诗三百”。其创作方法基本上是现实主义的。
D.《诗经》中都是四言诗,普遍采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3.根据课文填空
⑴蒹葭萋萋,白露_____。所谓伊人,在水之___。
⑵_____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___。
4.提写生字词:
二、疏通文意
1.解释加点词语
⑴蒹葭苍苍( ),白露为霜。
⑵所谓伊人( ),在水一方。
⑶溯洄( )从( )之,道阻( )且长。
⑷溯游( )从之,宛( )在水中央。
⑸蒹葭凄凄( ),白露未晞( )。⑹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
⑺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 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
⑼蒹葭采采( ),白露未已( )。⑽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
⑾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 ⑿遡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
2.翻译下列句子
⑴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⑵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⑶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⑷溯洄从之,道阻且跻。遡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⑸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⑹溯洄从之,道阻且右。遡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三、赏析诗歌
㈠品读诗歌,感受美感
1.品读诗歌,感受意境美
⑴诗歌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⑵诗歌写了哪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这些景物创设了一种怎样的氛围
2.品读诗歌,感受人物形象美
⑴同学们感觉男主人公是一个怎样的形象呢?
⑵让主人公千辛万苦执著追求的 “伊人”是怎样的一个形象呢?大家是如何感受到这种形象的?
㈡诗歌主题探讨
四、拓展延伸
《蒹葭》这首诗歌主题历来众说纷纭,如果把诗中的“伊人”认定为情人、恋人,那么,这首诗就是表现了抒情主人公对美好爱情的执著追求和追求不得的惆怅心情。我们也可以把《蒹葭》的诗意理解为一种象征,把“在水一方”看作是表达社会人生中一切可望难即的美好情境,人生中有许多美好的东西是我们执著追寻和向往的,你能举个例子吗?
五、比较阅读
比较《关雎》和《蒹葭》在写法上的异同。
六、课堂检测
1.根据课文理解填空
⑴《蒹葭》中点明季节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蒹葭》中,一唱三叹,叙写“溯洄从之”的艰险的诗句是有:“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出自《蒹葭》的成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⑴解释加点词语
①溯洄( )从之 ②宛( )在水中央。
③道阻且跻( ) ④白露未已( )
⑵“蒹葭萋萋”的“萋萋”也写作“凄凄”,下面诗句中与其意思相同的是哪一项?
A.良友日零落,凄凄独无伴。 B.春草凄凄绿,江枫湛湛清。
C.风雨凄凄,鸡鸣喈喈。 D.客子入门月皎皎,谁家捣练风凄凄。
⑶每小节结尾句中的“宛”是什么意思?在诗中反复使用,有什么作用?
⑷这首诗共三章,每章开头都写蒹葭茂盛,霜露茫茫,这是《诗经》中常见的什么手法 有何作用
⑸如何理解这首诗抒发的感情?
⑹意中人的踪迹飘忽不定,你由此感受到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请简要分析。
⑺对本诗的解读欣赏,下列哪一项不正确 (2分)( )
A.“宛在水中央”一句写出了伊人神韵飘逸,气质高雅的美好形象。
B. 本诗主要叙写一位追求者在深秋的早晨,在长满芦苇的河边寻找意中人的情景。
C.伊人可以指意中人,也可象征“幸福”、“理想”、“事业”等一切真善美的事物。
D.全诗流溢着诗人对伊人的真诚向往,执着追求,但求而不得的绝望之情。
3.阅读《君子于役》,回答问题
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 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 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佸 鸡栖于桀,日之夕矣,羊牛下括。君子于役,苟无饥渴!
⑴这首诗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是什么
⑵下面对《君子于役》上段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开头两句点明全篇主旨,陈述了所咏之事。用“不知”来说明丈夫役期之长。这两句是第一层:妇人直抒胸臆,亟盼丈夫归来。
B.中间四句勾画出一幅典型农村晚景图,画中充满了恬静的气氛,并且以此来反衬主人公的不平静心境:家畜出入尚且有时,而人却无归期。
C.最后两句极言思念丈夫很深,以致不能自已。
D.“曷至哉”是反问句,女主人公用反问的方式来揭露封建统治苛酷的兵役给千万个家庭带来痛苦的罪行。
⑶简述诗歌中所写的乡村晚景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七、布置作业
1.背诵这两首诗
2.《蒹葭》这首诗对后世的影响是相当大的。上网搜集相关信息,看哪些诗篇化用了《蒹葭》的诗句。
参考答案
第二课时
一、1.C【解析】A.好逑(hǎo qiú)B.荇(xìng)D. 道阻且跻(jī)。
2.D【解析】D项《诗经》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
3.⑴未晞 湄⑵溯洄 坻
4.蒹葭苍苍 溯洄从之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在水之湄 道阻且跻 宛在水中坻 在水之涘 宛在水中沚
二、1.⑴深青色 ⑵那人,指所爱的人。⑶逆流而上 追寻 险阻⑷顺流而下 仿佛、好像⑸同“凄凄”茂盛的样子 干 ⑹岸边,水与草交接之处⑺升,高,意思是道路险峻,需攀登而上⑻水中的小洲、小岛⑼茂盛的样子 完毕 ⑽水边 ⑾迂回曲折⑿水中的沙滩
2.⑴河畔芦苇碧色苍苍,那是白露凝结成霜。我那日思夜想的人啊,她就在河岸一方。
⑵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那道路险阻又漫长。顺流而下寻寻觅觅,她仿佛在河水中央。
⑶河畔芦苇茂盛一片,清晨露水尚未晒干。我那魂牵梦绕的人啊,她就在河水对岸。
⑷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那道路坎坷又艰难。顺流而下寻寻觅觅,她仿佛在水中沙滩。
⑸河畔芦苇繁茂连绵,清晨露滴依旧流连。我那苦苦追求的人啊,她就在河岸一边。
⑹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那道路弯曲又艰险。顺流而下寻寻觅觅,她仿佛在水中沙洲。
三、㈠1.⑴这这首诗描写了一个小伙子对意中人的爱慕和追寻,表现了他可望而不可即的失望、惆怅的心情。
⑵①芦苇——丛生茂密。因秋来而变黄,因霜袭而发白。秋风摇曳中更添凄凉。
②白露秋霜——洁白,晶莹,触感是凉的,给人以清冷之感。
③秋水——崎岖、蜿蜒、清冷。
④晓雾——拂晓之时水边晨雾朦胧更添迷离之感。
这些景物创设了一种凄清、迷离的氛围。
2.⑴小结:热烈向往爱情,不畏险阻,百折不挠,执著追求,坚贞不渝的艺术形象。
小结:任山重重,任水重重,难阻亦重重,一片痴心,一份执著,主人公追寻的脚步从未停歇过。追求的结果可能是“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也可能是“相忘于江湖”,让这些随缘吧,重要的是追求者追寻的过程以及在这个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执著无悔,那是一种至真至纯至美的人性。
⑵[明确]:“在水一方。宛在水中央。在水之湄。宛在水中坻。在水之涘。宛在水中沚。”美若天仙,可望难即,若隐若现,若有若无,若即若离,影影绰绰,依稀可见 沉鱼落雁 闭月羞花 倾国倾城……
通过诗人热切执着的追求,可见“伊人”必然是个美丽高洁的人。(蒹葭的修长柔韧也可视为“伊人”的形象:柔美修长而坚贞高洁。被兼葭露白,秋水澄明的景致烘托出来的。)
㈡关于《蒹葭》的主题,历来有“爱情说”“招贤说”“理想说”等多种说法。这种主题的多义性恰恰又一次体现了诗歌含蓄朦胧的特点,而这种含蓄朦胧正是全诗着力营造的意境美。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企慕思见”之情、“执着追求”之意、“坚贞不渝”之志是不变的。因此我们不妨把主题这样理解:这首诗歌抒发男主人公了对意中人的执着追求的思慕之情,以及欲见而不可得的惆怅之情,揭示了了人类对完美境界永无止境的追求。
四、(心爱的事业,可贵的亲情,纯洁的友情,美好的理想,自由,还可以是一个尽善尽美的境界。)
小结:同学们,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追寻者,我们心中的伊人,我们心中的理想,也处在在水一方。尽管路漫漫,我们仍要上下求索,尽管目标处在千里之外,我们仍需无声黑白。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行走在求索的路上,去书写我们无悔的青春,我们的生命就会因此而诗意精彩。
五、《关雎》着重于叙事,而《蒹葭》却没有明确的故事,《蒹葭》比《关雌》的情感韵味更浓郁些。在艺术手法上,《蒹葭》比《关雌》“兴”的特点更加突出。“蒹葭”“水”和“伊人”的形象交相辉映,浑然一体,用作起兴的事物与所要描绘的对象形成一个完整的艺术境界。
六、1.⑴蒹葭苍苍,白露为霜⑵道阻且长 道阻且跻 道阻且右⑶秋水伊人、在水一方
2.⑴①逆流而上②仿佛、好像③升,高,意思是道路险峻,需攀登而上④完毕
⑵B
⑶宛是仿佛的意思,写出了“伊人”的若隐若现,可望而不可即,表现了主人公惆怅失望的感情。
⑷①托物起兴(比兴手法)。②描写深秋的景色,渲染凄清的气氛,为主人公思念意中人设置背景。
⑸对美好爱情(恋人、意中人、幸福生活)的追求、向往或相思之苦。
⑹营造了飘渺朦胧的意境,这种意境与苍苍的蒹葭,茫茫的霜露十分谐调,把主人公迷茫而伤感的情思衬托得生动感人。⑺D
3.⑴这首诗着重描写妻子对丈夫长期服役不能回家的盼望思念之情,反映了徭役给人民带来的苦难。
⑵D⑶诗中写了思妇视野中最能触动她心弦的几样景物:栖于埘的鸡儿,幽暝的黄昏,归圈的牛羊。这些景物突出了一个“归”字,使她产生了人不如畜的思想。于是,诗人借景物之助,把人物感情中最强烈、最集中的一点“等待”突现出来了。这样的写景是移情于景,为情造境,其效果是对表达人物感情、渲染环境气氛、突出主题都起了很好的作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蒹葭》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诗经》的常识,明确《诗经》在中国文学史上的价值。
2.朗读背诵诗歌,品味与赏析诗歌的音韵美、意境美与情感美。
3.探讨诗歌主题的多样性,体会诗歌表达感情的含蓄之美、朦胧之美。
〖学习重点〗
1.朗读背诵诗歌,品味与赏析诗歌的音韵美、意境美与情感美。
2.探讨诗歌主题的多样性,体会诗歌表达感情的含蓄之美、朦胧之美。
〖学习难点〗
探讨诗歌主题的多样性,体会诗歌表达感情的含蓄之美、朦胧之美。
〖学习时间〗2课时
〖学习进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雎鸠(jū jiū) 窈窕(yǎo tiǎo) 好逑(hào qiú)
B.荇菜(xíng) 寤寐(wù mèi) 辗转(zhǎn zhuǎn)
C.水之浚(sì) 蒹葭(jiān jiā) 溯洄(sù huí)
D.未晞(xi) 水之湄(méi) 道阻且跻(qí)
2.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B.《诗经》中的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又叫“国风”,共有15国风,160篇,大多是劳动人民创作的民间歌谣;“雅”分为大雅、小雅,共 105 篇,大多为周代宫廷乐曲歌辞;“颂”分为周颂、鲁颂、商颂。多为周天子及诸侯们祭礼时的乐歌,共40篇。
C.《诗经》反映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社会生活,共305篇,古时也称为“诗三百”。其创作方法基本上是现实主义的。
D.《诗经》中都是四言诗,普遍采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3.根据课文填空
⑴蒹葭萋萋,白露_____。所谓伊人,在水之___。
⑵_____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___。
4.提写生字词:
二、疏通文意
1.解释加点词语
⑴蒹葭苍苍( ),白露为霜。
⑵所谓伊人( ),在水一方。
⑶溯洄( )从( )之,道阻( )且长。
⑷溯游( )从之,宛( )在水中央。
⑸蒹葭凄凄( ),白露未晞( )。⑹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
⑺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 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
⑼蒹葭采采( ),白露未已( )。⑽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
⑾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 ⑿遡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
2.翻译下列句子
⑴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⑵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⑶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⑷溯洄从之,道阻且跻。遡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⑸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⑹溯洄从之,道阻且右。遡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三、赏析诗歌
㈠品读诗歌,感受美感
1.品读诗歌,感受意境美
⑴诗歌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⑵诗歌写了哪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这些景物创设了一种怎样的氛围
2.品读诗歌,感受人物形象美
⑴同学们感觉男主人公是一个怎样的形象呢?
⑵让主人公千辛万苦执著追求的 “伊人”是怎样的一个形象呢?大家是如何感受到这种形象的?
㈡诗歌主题探讨
四、拓展延伸
《蒹葭》这首诗歌主题历来众说纷纭,如果把诗中的“伊人”认定为情人、恋人,那么,这首诗就是表现了抒情主人公对美好爱情的执著追求和追求不得的惆怅心情。我们也可以把《蒹葭》的诗意理解为一种象征,把“在水一方”看作是表达社会人生中一切可望难即的美好情境,人生中有许多美好的东西是我们执著追寻和向往的,你能举个例子吗?
五、比较阅读
比较《关雎》和《蒹葭》在写法上的异同。
六、课堂检测
1.根据课文理解填空
⑴《蒹葭》中点明季节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蒹葭》中,一唱三叹,叙写“溯洄从之”的艰险的诗句是有:“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出自《蒹葭》的成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⑴解释加点词语
①溯洄( )从之 ②宛( )在水中央。
③道阻且跻( ) ④白露未已( )
⑵“蒹葭萋萋”的“萋萋”也写作“凄凄”,下面诗句中与其意思相同的是哪一项?
A.良友日零落,凄凄独无伴。 B.春草凄凄绿,江枫湛湛清。
C.风雨凄凄,鸡鸣喈喈。 D.客子入门月皎皎,谁家捣练风凄凄。
⑶每小节结尾句中的“宛”是什么意思?在诗中反复使用,有什么作用?
⑷这首诗共三章,每章开头都写蒹葭茂盛,霜露茫茫,这是《诗经》中常见的什么手法 有何作用
⑸如何理解这首诗抒发的感情?
⑹意中人的踪迹飘忽不定,你由此感受到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请简要分析。
⑺对本诗的解读欣赏,下列哪一项不正确 (2分)( )
A.“宛在水中央”一句写出了伊人神韵飘逸,气质高雅的美好形象。
B. 本诗主要叙写一位追求者在深秋的早晨,在长满芦苇的河边寻找意中人的情景。
C.伊人可以指意中人,也可象征“幸福”、“理想”、“事业”等一切真善美的事物。
D.全诗流溢着诗人对伊人的真诚向往,执着追求,但求而不得的绝望之情。
3.阅读《君子于役》,回答问题
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 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 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佸 鸡栖于桀,日之夕矣,羊牛下括。君子于役,苟无饥渴!
⑴这首诗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是什么
⑵下面对《君子于役》上段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开头两句点明全篇主旨,陈述了所咏之事。用“不知”来说明丈夫役期之长。这两句是第一层:妇人直抒胸臆,亟盼丈夫归来。
B.中间四句勾画出一幅典型农村晚景图,画中充满了恬静的气氛,并且以此来反衬主人公的不平静心境:家畜出入尚且有时,而人却无归期。
C.最后两句极言思念丈夫很深,以致不能自已。
D.“曷至哉”是反问句,女主人公用反问的方式来揭露封建统治苛酷的兵役给千万个家庭带来痛苦的罪行。
⑶简述诗歌中所写的乡村晚景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七、布置作业
1.背诵这两首诗
2.《蒹葭》这首诗对后世的影响是相当大的。上网搜集相关信息,看哪些诗篇化用了《蒹葭》的诗句。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