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单元作业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单元作业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37.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3-28 21:58: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作业题
选择题(48分)
1.建立起自己独立的现代工业体系,是中国人寻求了一个多世纪的梦想。为实现这一“梦想”,195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始实施(  )
A.第一个五年计划 B.土地改革
C.土地承包责任制 D.人民公社化运动
2.毛泽东不仅是新中国的缔造者,而且还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他的诗词气势宏伟,反映了一代伟人的博大胸襟和远大抱负,同时也是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光辉历程的生动描绘。以下诗词与第一个五年计划有关的是 (  )
A.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B.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C.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D.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3.如图是我国“一五”计划期间各个部门的投资比例图(%),在工业内部,轻重工业之间的投资比例约为1∶7.9。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
A.各行业均衡协调发展 B.重点发展交通运输业
C.大力发展重工业项目 D.实现向工业化的转变
4.1945年7月,毛泽东与民主人士黄炎培在延安进行了深谈。黄炎培表示,一人、一家、一团体、一政党、一地方乃至一国,不少都没有能够跳出“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这个周期律的支配力。毛泽东则说:“我们共产党已经找到了新路,能够跳出这个历史周期律。这条新路,就是民主。”下列不能体现我国民主政治成就的是 (  )
A.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人民公社制度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5.1958年,如果有游客要到西藏游览,他们可以选择走(  )
①川藏公路 ②青藏公路 ③青藏铁路 ④新藏公路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6.下图反映了1950—1956年我国工业中各种经济成分的变化情况(以工业总产值为100,不包括手工业),对其认识不正确的是 (  )
A.社会主义工业和国家资本主义工业所占比重增加
B.标志着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决定性胜利
C.资本主义工业所占比重逐渐降低,直到最后消失
D.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基本奠定
7.到1957年底,苏联援助我国建设的156个重大建设项目和东欧国家援助的68个工程项目分别有135个和64个已经施工建设。由此我们可以得到的有益启示是(  )
A.优先发展重工业,奠定经济发展基础
B.积极利用有利的国际环境服务本国建设
C.有选择地吸取国外的经验
D.实现国民经济综合平衡发展
8..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先后进行了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化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些改革共同反映了我国 (  )
A.国有企业改革的经过 B.土地归国家所有的历程
C.农业发展道路的探索 D.工业化逐步发展的实践
9.“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这一决定最早写进(  )
A.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中共八大政治报告
C.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中共十二大政治报告
10.从1954起,国家开始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北京同仁堂的经理顺应历史潮流,带头进行公私合营,受到毛泽东主席的高度赞扬。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
A.严重损害了资本家的利益  B.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C.改变了我国的主要矛盾   D.实现了私有制经济过渡到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
11.1954年,毛泽东在《浪淘沙·北戴河》中写道:“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这里“换了人间”主要是指(  )
A.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召开了中共八大
C.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D.修建了武汉长江大桥
12. 我国“一五”计划期间工业投资比例为58%,交通运输为19.2%,水利农林为7.6%,文教卫生为7.4%,其他为7.8%。在工业内部,轻重工业之间的比例约为1∶7.9。这反映出“一五”计划期间 (  )
A.农轻重比例协调 B.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
C.重点培养建设人才 D.优先发展交通运输业
13.毛泽东说:“……社会主义工业化是不能离开农业合作化而孤立地去进行的。”据此分析农业合作化实施的原因是(  )
A.小农生产无法抵御自然灾害
B.小农生产缺乏资金、农具
C.农民无法合理使用耕地
D.农业生产落后于工业化发展
14. 下图所反映的会议通过的文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该“文献”是 (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D.《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15.(湖北咸宁中考)北京同仁堂创办于1669年,是中国中药名牌老店。通过社会主义改造,同仁堂在生产、销售、开发等方面都有进一步发展。国家对同仁堂的改造形式是(  )
A.强制没收 B.互助合作 C.自主经营 D.公私合营
16. 2020年“新冠肺炎、宅在家、戴口罩”成了最热门词汇。1958年可能出现的热门词汇是(  )
A.真理标准、拨乱反正、经济建设B.改革开放、四个全面、公私合营
C.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D.阶级斗争、深圳特区、和平发展
二、非选择题(52分)
17、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过程中,实施了一系列经济政策,这些政策给中国社会的发展带来了重要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 1953~1957年工业生产情况简表
工业生产发展情况 中国 英国 美国
工业生产年平均增长速度 18% 4.1% 2.8%
增产400万吨钢所用时间 5年 24年 15年
——数据改编自《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教材
材料二 到1956年底,全国加入农业合作社的农户占农户总数的96.3%,加入手工业合作社的人数占手工业者总数的91.7%;全国私营工业人数的99%、私营商业人数的82%,实现了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摘编自《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教材
材料三
  
图A          图B        图C
(1)材料一反映的现象是什么?(2分)简要分析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什么。(3分)
(2)材料二反映了我国所有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1分)有何历史影响?(3分)
(3)图片A、B、C分别反映了我国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的什么严重失误?(3分)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国家在制定经济政策时应遵循哪些原则?(4分)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8分)
材料一 土地改革后,农村基本上还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劳动生产率低下。假如任其自由发展,可能会导致农村贫富两极分化。如果不引导农民走组织起来的路,不仅不能改善农民的生活,而且农村也不可能为工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商品、粮食、轻工业原料……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当时农民进行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分别是什么 (4分)
(2)材料一中“组织起来的路”指的是什么?根据材料一,指出引导农民走这样一条路的目的 (4分)
材料二 过去几个月来社会主义改造的速度大大超过了人们的意料。过去有些人怕社会主义这一关难过,现在看来,这一关也还是容易过的。
——毛泽东《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是解放生产力》(1956年)
材料三 在我国的条件下,用和平的方法,即用说服教育的方法,不但可以改变个体的所有制为社会主义的集体所有制,而且可以改变资本主义的所有制为社会主义所有制。
——毛泽东(1956年)
(3)材料二中所说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于哪一年?在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国家分别对哪几个行业进行了改造?其方式分别是什么?(6分)
根据材料三,指出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质是什么 (4分)
19、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很重视民主政治建设,但也走了不少弯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8分)
材料一 美国著名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在他的新著《中国大趋势》中认为:“中国没有以民主的名义使自己陷入政党争斗的局面,而是以一党体制实现现代化,发展出一种独特的纵向民主,形成稳定的关键。”
材料二 我们这次会议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
——毛泽东在1954年某次会议上的讲话
材料三 1968年,国家主席刘少奇被诬陷为“叛徒、内奸、工贼”,被开除出党,撤销其党内外的一切职务,一年后,刘少奇在河南开封含冤病逝。
材料四 民主和法制,这两个方面都应该加强,过去我们都不是。要加强民主就要加强法制,没有广泛的民主是不行的,没有健全的法制也是不行的。
——邓小平
(1)材料一论述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确立的哪一制度?(2分)它的建立与哪次会议的召开有关?(2分)
(2)材料二中会议的名称是什么?(2分)这次会议被称为“里程碑”主要是因为该会议制定了什么法律文献?(2分)这次会议的召开在我国民主政治建设中有何作用?(2分)
(3)材料三中,国家主席被批斗和迫害致死,说明了什么?(2分)
(4)请你结合上述材料,谈谈对民主与法制的认识。(6分)
答案
1-5ACCCC 6-10DBCAD 11-16ABDBDC
(1)中国经济(工业)迅速发展。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一五”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高涨;建设者的辛勤劳动等。
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转变。历史影响: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图A:“文化大革命”。图B:“大跃进”运动。图C:人民公社化运动。
遵循客观经济规律;生产关系调整要符合生产力水平;制定经济政策要实事求是,符合基本国情;要把人民利益放在优先考虑的地位;稳中求进。(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
18、.(1)有利条件:农民普遍拥有基本生产资料(土地)和生活资料(房屋等)。不利条件:经营方式落后,生产效率低下。
(2)农业合作化(或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提高农村劳动生产率;避免农村贫富分化;改善农民生活;促进工业发展。
(3)1956年。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农业和手工业采取建立生产合作社的方式,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公私合营的方式。
(4)使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转变。
19、(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2)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形成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3)说明了“文化大革命”中民主与法制受到严重践踏。
(4)民主与法制建设是社会进步、经济发展以及人民群众当家作主、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障,所以我们要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