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鲁科版(2019)必修第二册第四章第3节人类对太空的不懈探索
堂堂练
一、单选题
1. 2021年10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成功入轨,并通过加速与空间站交会对接。对接前,飞船和空间站在轨运行的情形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A是空间站,B是飞船
B.飞船通过向前方喷气后才能与空间站完成交会对接
C.对接后飞船的机械能比对接前在轨运行时机械能大
D.对接后飞船的速度比对接前在轨运行时速度大
2. 如图所示,“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对接,对接后飞行轨道高度与“天宫二号”圆轨道高度相同。己知万有引力常量为G,地球半径为R。对接前“天宫二号”的轨道半径为r、运行周期为T。由此可知( )
A.“天舟一号”货运飞船是从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同一高度轨道上加速追上“天宫二号”完成对接的
B.地球的质量为
C.对接后,“天舟一号”与“天宫二号“组合体的运行周期等于T
D.地球的第一宇宙速度为
3. 2021年11月11日,科学家在银河系外的一个年轻星团中发现了一个质量是太阳11倍的黑洞。该星团由数千颗恒星组成,距离大麦哲伦星云约16万光年,为银河系的邻居。黑洞是一个非常致密的天体,会形成强大的引力场,连光也无法逃脱.已知太阳质量为,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引力常量,第二宇宙速度是第一宇宙速度的倍,忽略相对论效应及量子效应,试估算该黑洞最大半径的数量级为( )
A. B. C. D.
4. 2017年6月19日长征三号火箭发射同步卫星中星9A时出现异常,卫星没有进入预定的静止轨道。通过我国研究人员的努力,经过10次轨道调整,终于在7月5日将中星9A卫星成功定点于东经101.4°的静止轨道,完成“太空自救”。如图所示是卫星自救过程的简化示意图,近地轨道和静止轨道是圆轨道,异常轨道和转移轨道是椭圆轨道,P、Q、S三点与地球中心共线,P、Q两点是转移轨道的远地点和近地点,近似认为P、Q间的距离为地球半径R的8倍,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静止轨道与地球赤道平面可以不重合
B.卫星在静止轨道上经过S点与在转移轨道上经过P点的加速度相同
C.卫星在异常轨道上经过Q点速率大于在静止轨道上经过S点的速率
D.卫星在近地轨道上的周期与在转移轨道上的周期之比约为1∶4
5. 如图所示,卫星甲、乙均绕地心做匀速圆周运动,轨道平面互相垂直,乙的轨道半径是甲的倍。将两卫星和地心在同一直线且甲,乙位于地心同侧的位置称为“相遇”,则从某次“相遇”后,甲运动5圈的时间内,甲、乙卫星将“相遇”( )
A.2次 B.3次 C.4次 D.5次
6. 我国发射的“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先在“24小时轨道”上绕地球运行(即绕地球一圈需要24小时),然后,经过变轨依次到达“48小时轨道”和“72小时轨道”,最后奔向月球。若将探测器在上述三个轨道上的运动均视为匀速圆周运动,且忽略探测器质量的变化,则探测器每次变轨完成后与变轨前相比( )
A.动能增大,势能减小
B.动能增大,势能增大
C.动能减小,势能减小
D.动能减小,势能增大
7. 据报道,中国空间站分别在2021年7月1日和10月21日进行两次机动变轨,原因是空间站受到美国星链卫星靠近的威胁,触发了空间站的“紧急避碰”的指令,改变轨道以回避正在接近的卫星。正常运行时,星链卫星的轨道高度是在到之间,而中国空间站的在轨高度是。已知地球半径为,引力常量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中国空间站的向心力大于星链卫星的向心力
B.中国空间站的运行周期小于星链卫星的运行周期
C.中国空间站如果机动变轨到更高轨道需使空间站减速
D.由题目所给数据可以计算出地球的密度
8. “嫦娥四号”探月飞船实现了月球背面软着陆,按计划我国还要发射“嫦娥五号”,执行月面采样返回任务。已知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约为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的,地球和月球的质量分别为M1和M2,月球半径为R,月球绕地球公转的轨道半径为r,引力常量为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月球的第一宇宙速度约为地球第一宇宙速度的
B.使飞船从地球飞向月球,地球上飞船的发射速度是地球的第一宇宙速度
C.采样返回时,使飞船从月球飞向地球,月球上飞船的发射速度为
D.采样返回时,使飞船从月球飞向地球,月球上飞船的发射速度应大于
9. 为探究地球表面万有引力与重力的关系,一科学爱好者用同一弹簧测力计分别在地面的不同纬度位置测量一质量为m的物体所受的重力。假设在两极时,物体静止时竖直方向的弹簧弹力为F1,在赤道上时,物体静止时竖直方向的弹簧弹力为F2。地球自转角速度为ω,设地球为标准的球体,半径为R,质量为M,引力常量为G.则以下表达式正确的是( )
A. B.
C. D.
10.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成功着陆火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覆盖全球、建造空间站天和核心舱等,中国航天人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已知地球的半径约为火星半径的2倍,地球质量约为火星质量的10倍,北斗导航系统中的地球同步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空间站天和核心舱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周期约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火星上发射卫星的第一宇宙速度大于地球上发射卫星的第一宇宙速度
B.火星表面附近的重力加速度大于地球表面附近的重力加速度
C.同步卫星所在处的重力加速度大于天和核心舱所在处的重力加速度
D.同步卫星运动的角速度小于天和核心舱运动的角速度
二、多选题
11.2021 年10 月16 日,我国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搭载着王亚平等3 名航天员与天宫号空间站顺利对接。3 位航天员进入空间站绕地球做圆周运动时,由于地球遮挡阳光,会经历“日全食”过程。已知地球半径为R,地球质量为M,引力常量为G,地球自转周期为T0,太阳光可看做平行光。如图所示,王亚平在A 点测出她对地球的张角为2θ,OA 与太阳光平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空间站距地面的高度为
B.空间站的运行周期为
C.航天员每次经历“日全食”过程的时间为
D.航天员每天经历“日全食”的次数为
12.如图所示,、两颗卫星分别绕地球做圆轨道运动和椭圆轨道运动,、两点分别为卫星椭圆轨道的近地点、远地点。则( )
A.卫星的运行周期可能为1小时
B.卫星从点到的过程中,速度变化越来越快
C.两颗卫星受到地球的引力大小有时可能相等
D.卫星、与地心的连线在相同的时间内所扫过的面积相同
13.2021年10月16日6时56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与空间站组合体完成自主快速交会对接。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进驻天和核心舱,中国空间站开启有人长期驻留时代。“天和核心舱”在距地面高度为的轨道做匀速圆周运动,地球的半径为,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引力常量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地球的质量
B.“天和核心舱”的线速度为
C.“天和核心舱”运行的周期为
D.“天和核心舱”的线速度大于第一宇宙速度()
14.木星在我国古代被称为“岁星”,有79颗卫星。伽利略在1610年发现了木星的四颗卫星,其中木卫一、木卫二、木卫三绕木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周期之比为1:2:4.已知木星的质量为1.9×1027kg,木星的自转周期为10h,木卫三绕木星运动的轨道半径为1.1×109m,万有引力常量为6.67×10-11N·m2/kg2,根据上述信息可以求出( )
A.木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大小 B.木星同步卫星的线速度大小
C.木卫一绕木星运动的周期 D.木卫二绕木星运动的轨道半径
15.地球赤道上的重力加速度为g,物体在赤道上随地球自转的向心加速度为a,卫星甲、乙、丙在如图所示的三个椭圆轨道上绕地球运行,卫星甲和乙的运行轨道在P点相切,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如果地球自转的角速度突然变为原来的倍,那么赤道上的物体将会“飘”起来
B.卫星甲、乙经过P点时的加速度大小相等
C.卫星甲的周期最小
D.三个卫星在远地点的速度可能大于第一宇宙速度
三、解答题
16.如图所示,“天舟”与“天宫”对接后的组合体沿圆形轨道运行。经过时间t,组合体绕地球转过的角度为(弧度),地球半径为R,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为g,引力常量为G,不考虑地球自转。求:
(1)地球质量M;
(2)组合体运动的周期T;
(3)组合体所在圆轨道离地面高度H。
17.一颗在赤道上空运行的人造地球卫星,离地高度为h=3R(R为地球半径),已知地球同步卫星的离地高度大于h,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则:
(1)该卫星绕地球运行的周期是多大;
(2)卫星的运动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同,已知地球自转周期为T0,某一时刻卫星通过赤道上某建筑物的正上方,再经过多长时间它又一次出现在该建筑物正上方?
2021-2022学年鲁科版(2019)必修第二册第四章第3节人类对太空的不懈探索(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C B C B D B D C D
二、多选题
题号 11 12 13 14 15
答案 AC BC AB BCD AB
三、解答题
16.(1)(2)(3)
17.(1) ;(2)
PAGE
第 1 页,共 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