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孙权劝学》课件(共3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课《孙权劝学》课件(共31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43.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3-29 18:56: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1张PPT)
部编版语文七下
评说《孙权劝学》人物形象的特点
4《孙权劝学》
导入有个学生,他总是不肯下功夫学习,我劝他应该好好学习,他说自己的事很多,况且又不想当学者,不学也罢。我很想好好跟他讲讲道理,可又不知该怎么说,大家看看我应对他说些什么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孙权劝学》,看看孙权是如何劝说自己的下属进行学习的吧!人物介绍
孙权:字仲谋,三国时吴国的国君。
吕蒙:字子明,三国时吴国的名将。
鲁肃:三国时吴国的军师
生字注音
卿 岂 邪
孰 遂 更
qīng


gēng
su
shú
朗读停顿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qǐ)欲卿/治经为(wéi)博士邪(yé)!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gēng)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古代君对臣或朋友、夫妇之间的爱称。
当道,当权。
推托。
事务。
古时王侯的自称。
研究儒家经典。经,指《易》《书》《诗》《礼》《春秋》等书。
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语气词,后写作“耶”。
释词解意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粗略地阅读。
了解历史。见,了解。往事,指历史。
于是。
到,等到。
经过。
才干和谋略。
不再是。
释词解意
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重新。
拭目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刮目,擦擦眼。
长兄,这里是对朋友辈的敬称。
知晓事情。
释词解意
孙权(181-252),字仲谋,三国时吴国的创建者。
他开发了东南地区,促进了东南地区经济的繁荣发展。
孙权,作为吴国之王,他能够关心下属,鼓励吕蒙要多学习:“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语气比较坚定有力。当吕蒙找借口推辞时,他不急不恼,推心置腹地说:“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先声明要求他读书的目的并非使他弃武从文,成为书生,而是在博览群书中了解历史,从中汲取经验教训,增加自己的见识与才智,这种循循善诱的亲切语气已令人非常感慨。【课堂小结】
孙权针对吕蒙所谓“军中多务”的借口,进一步开导,现身说法:“卿言多务,孰若孤?”这是明摆着的事实。“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用自己的亲身感受来劝导吕蒙——读书大有益。孙权丝毫未摆当权者的架子,不以威压的方式逼迫吕蒙去读书,这一番娓娓道来的谈话却更令人信服。他的谈话是亲切的,朋友式的,具有长者而非王者的风范。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3)卿言多务,孰若孤?
(4)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孙 权
关心下属、循循善诱、耐心教导、勤奋好学。
语气坚决 、严厉中又可见关心、厚望。
不悦、责备。
语重心长,言辞恳切
吕蒙(178-219) ,东吴大将。字子明,汝南(今安徽阜阳)人,智勇双全,倍受孙权、鲁肃的信赖。
鲁肃死后,掌管东吴军事,率军暗袭荆州,擒杀关羽父子,名扬三国。
吕蒙,读书使吕蒙的言谈大有智慧,所以鲁肃的语气重在惊叹:‘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吕蒙也仅说了一句话:“土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话中既有对鲁肃大惊小怪的不以为然,更有一种书中多阅历,胸中有丘壑的自信,令人油然而生一种敬羡之情。
吕 蒙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反问句,指责中有自豪心情的语气。
知错能改、谦虚好学、坦诚豪爽。
鲁 肃 (172-217),字子敬,临淮东城(今安徽定远县)人。
他少有大志,喜欢习武。周瑜死后,官至东吴大都督,统领东吴兵马,东吴重臣。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鲁肃正是一个跳出庐山的旁观者,吕蒙读书的功效是通过他的话从侧面展现出来的,他的惊叹衬托出了吕蒙今非昔比的事实。而话中的“吴下阿蒙”又将吕蒙的过去与现在进行了一个纵向的对比,得出了“变”的结论,而吕蒙之“变”的核心正是“才略”的猛增。鲁肃之所以主动与吕蒙“结友”,是因为鲁肃为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表明鲁肃敬才、爱才,二人情投意合。
鲁 肃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吃惊,赞叹
敬才爱才、幽默风趣,欣赏朋友的进步。
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鲁肃为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表明鲁肃敬才、爱才。
1.孙权怎样劝说吕蒙读书?
他是一个什么样的君主?
2.吕蒙读书学习之后的变化?
他是什么样的人?
3.鲁肃为什么要与吕蒙结友?
鲁肃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问题探究
1
2
3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3.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学习的重要性
学习的目的
现身说法,学习的作用
问题探究
孙权如何劝学?
你现在当权管事,不可以不学习!
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博士吗?我只要你粗略的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你说军务繁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
我经常读书,自己觉得获益颇多。
孙权是一个什么样的君主?
问题探究
善于劝说、循循善诱
关心下属、平易近人
吕蒙发生的变化?
问题探究
变化
表现
进步很大
鲁肃过寻阳、大惊。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人品
知错能改,谦虚好学,坦诚自信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鲁肃被吕蒙的才略折服,愿与他结为好友。
鲁肃为什么要与吕蒙结友?
鲁肃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问题探究
爱才、敬才
总结感悟
孙权
吕蒙
鲁肃
善于劝说
关心下属
知错能改
谦虚好学
爱才、敬才
从这些人物身上,你得到什么启发?
部编版语文七下
以“话”塑人
4《孙权劝学》
吕 蒙
孙 权
鲁 肃
(178-220)
字:子明
(182-252)
字:仲谋
(172-217)
字:子敬
他人评价有“话”说
“勇而有谋断,… …有国士之量”
“有识士之明,杰人之志”
“实奇才也”
大破曹操胜赤壁
奇袭关羽夺荆州




陈 寿
陆机评价吕蒙和鲁肃:
“入为腹心,出为股肱”
说出来的话


鲁肃
课文内容有“话”说
人物 话 语 口气 形象
孙权
鲁肃
吕蒙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大有所益。”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自信、得意洋洋
听劝、学有所进
惊讶、赞叹
爱才敬才
劝诫、严厉
善劝、好学、关爱部下
语重心长
现身说法
惊、拜、结友
文外之文有“话”说
“在军中常苦多务,恐不容复读书。”
---《三国志·吕蒙传》注引江表传
“兄今代公瑾,既难为继,且与关羽为邻。斯人长而好学,读左传略皆上口,梗亮有雄气,然性颇自负,好陵人。今与为对,当有单复(单复,犹奇正,古代战术之一)以乡待之。”
蒙辞
蒙论议
没说出的话:

论议
以“话”塑人
再来读一读吧!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孙权
吕蒙
鲁肃
语气
情感
身份
关系
标点符号
语气词
司马光编撰《资治通鉴》的目的,是想让后人通过历史上一些得失,从而更好地治理国家,处理事务,学了本文后,对你有什么启迪呢?请把它和我们前面所学的天才少年方仲永比较,以《吕蒙劝学》为题,展开想象,写个劝说仲永的片段。
孙权劝得有理有力
吕蒙学得有理有益
鲁肃赞得有理有据。
布置作业
谢谢观看
THANK YOU FOR WATCHING
谢谢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