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下9.3大气压强同步练习(有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八年级下9.3大气压强同步练习(有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00.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3-29 08:14: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版八年级下 9.3 大气压强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某同学自制一气压计,装置完好,如图,当该同学从某山脚到达山顶时,玻璃管内的液面将(  )
A.升高 B.先升高后下降
C.先下降后升高 D.下降
2.在托里拆利实验和自制气压计的相关知识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当两者都拿到山顶时,托里拆利实验的玻璃管内水银液面下降,而自制气压计玻璃管内液面上升
B.自制气压计使用时,受温度的影响较大
C.自制气压计时要先向瓶内吹气,是为了使瓶内气压大于外界大气压
D.托里拆利实验玻璃管内如果有少量空气,气压测量值会偏大
3.连通器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应用广泛,如图所示事例中不是利用连通器原理工作的是(  )
A.乳牛自动喂水器
B.活塞式抽水机
C.茶壶
D.船闸
4.如图所示,小雪用放在水平面上的两个实验装置来观察并研究大气压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中大气压变大时,玻璃管内的液面会上升
B.乙图中大气压变小时,玻璃管内的液面会下降
C.把乙装置从高山脚下拿到高山顶上,玻璃管内外液面高度差一定变小
D.乙装置更能准确地测量出大气压的值
5.如图所示是个自制气压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带着它登山的过程中,玻璃管中液柱会逐渐上升
B.玻璃管中液柱静止时,瓶内气压等于大气压
C.玻璃管中液柱静止时,瓶内气压小于大气压
D.为提高气压计测量精度,可选用更粗的玻璃管
6.同学们在进行估测大气压实验时,首先读出注射器的最大刻度为V,用刻度尺量出其全部刻度的长度为L;然后按照如图所示的过程,沿水平方向慢慢的拉注射器(甲图没有盖上橡皮帽、乙图在排尽空气后盖上了橡皮帽),刚好拉动活塞时,弹簧测力计示数分别是F1和 F2 , 对估测的大气压,下列计算式正确且最接近真实值的是
A.(F2﹣F1 )L/V B.F2L/V C.F1L/V D.(F2+F1 )L/V
7.下列现象中利用了大气压强的是(  )
A.雪橇做的比较宽大 B.拦河坝做的下宽上窄
C.用吸管喝饮料 D.刀口磨的很锋利
8.如图所示,用酒精灯给烧瓶中的水加热直到沸腾,撤去酒精灯,用橡皮塞塞紧瓶口,将烧瓶倒置,向瓶底浇冷水,瓶内水再次沸腾。关于实验中的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瓶口出现的“白气”是汽化形成的
B.水沸腾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升高
C.水再次沸腾说明水的沸点与水面上方气压大小有关
D.沸腾是只发生在液体内部的一种剧烈的汽化现象
9.关于大气压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塑料吸盘紧贴瓷砖可以证明大气压强存在
B.距离地面越高的地方大气压强越大
C.意大利科学家帕斯卡测出了大气压强的值
D.大气压强越小的地方水的沸点越高
10.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小轿车使用安全带和安全气囊是为了减小惯性
B.鞋底做有凹凸不平的花纹是为了增大有益摩擦
C.高压锅煮食物熟得快是因为锅内气压高液体沸点高
D.学校食堂的锅炉和其外面的水位计组成一个连通器
11.生活中处处有物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大型汽车有宽大的车轮,是为了减小对地面的压力
B.高压锅运用了液体沸点随气压升高而降低的原理
C.三峡船闸利用连通器的原理
D.拦河大坝上窄下宽是由于液体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小
12.下图所示的实验不能说明大气压存在的是( )
A.皮碗对吸很难分开
B.橡皮膜凸出
C.纸托水杯
D.吸出饮料
二、填空题
13.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负压救护车发挥了很大作用。如图所示为负压救护车的工作原理图,车内空间为负压舱,它能滴水不漏地防护病毒再传播。这个装置主要部分是一个抽气机,被污染的空气经过消毒、杀菌处理后,用抽气机将其______(选填“从车内抽出”或“抽入至车内” ),使车内气压______(选填“高于”、“低于”或“等于”)车外大气压,在______作用下,清洁的空气只能由车外流向车内,并使空气由清洁区(医务人员区)流向感染源区(病人区)。
14.小明用小烧杯接一杯常温下的水放到抽气盘上,并将真空罩与抽气盘连接在一起,用抽气机开始抽气(如图1)。随着不停地抽气,导致真空罩内气体的压强越来越小,我们常温下的水在不用加热的情况下也会沸腾起来(如图2)。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 _____(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该实验说明在气压减小的情况下,水的沸点会 _____(选填“升高”或“降低”)了。另外,小明在实验中还发现:真空罩会逐渐变模糊,请你分析变模糊的原因是:_____。
15.______实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物理学家______使用密度很大的水银做实验测量出了大气压强的值,根据该实验原理人们制成了水银______来测量大气压强的值。
16.由于地球周围的大气会受到_____作用,所以大气会对处于其中的物体产生压强;16世纪,________实验首先测定了大气压的值;奥托·格里克所做的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强___________的。实验表明:___、温度和湿度都会影响大气压强的大小。
三、综合题
17.我们在吹气球时,开始感觉特别困难,但当把气球吹到一定体积后,反而比较轻松。一个探究小组对此进行了研究,通过充入不同量的某种理想气体,测量了气球内气体的体积V与对应的压强p,得到了如图(a)所示的p-V图象,其中p0为标准大气压。把不同量的上述理想气体分别充入甲、乙两个相同的气球,此时,甲、乙气球内气体的体积分别为V甲和V乙,且V乙>V甲>VG,甲、乙气球内气体的压强分别为p甲和p乙。现把甲、乙两气球以及一个容积为VG的钢瓶用带阀门的三通细管(容积可忽略)连接,如图(b)所示。初始时,钢瓶内为真空,阀门K1和K2均为关闭状态。所有过程,气体温度始终保持不变。
(1)打开阀门K1,甲气球体积将______(“变大”“变小”或“不变”);甲气球内压强的变化是_____(填“变大”“先变小后变大最后不变”或“先变大后变小最后不变”),乙气球内的压强变化是______(填“先变大后不变”“先变小后不变”或“一直不变”),在整个过程中______气球压强变化快;
(2)当K1和K2同时打开的瞬间______有气体流向钢瓶(填“只有甲球”或“只有乙球”或“甲、乙球同时”);
(3)若V乙18.如图所示,是某学校科技节上展示的两件作品。
(1)图1甲是简易的温度计,它的工作原理是利用___________的性质而制成的。当温度升高时,玻璃管内的液面会___________;其测温效果与小玻璃瓶的容积和玻璃管的___________有关;
(2)图1乙是简易的气压计,将其从山脚带到山顶时,外界大气压___________,玻璃管内液柱的液面会___________。
[提出问题]小华发现图1甲、乙的构造非常相似,提出乙是否也能做温度计使用?
[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把两装置中的小玻璃瓶同时没入同一热水中,观察到乙装置中玻璃管内液柱上升更明显,这是由于瓶内的___________受热膨胀更显著,故乙也能做温度计使用。
[拓展]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到人们很早就发明了如图2所示的气体温度计,当外界环境气温升高时,该温度计中的管内液面会___________。但由于受外界___________、季节等环境因素变化的影响,所以这种温度计测量误差较大。
19.注射疫苗用注射器吸取药液时,先把针管里的活塞推到底端,然后把针头插入药液中,再提起活塞,药液在______的作用下进入针管里;在我国的青藏高原,人们用锅煮饭往往不易煮熟,这是因为高原气压低,水的沸点______(填“低于”、“高于”或“等于”)100℃。世界上最早准确测量出大气压强值的实验是______实验,对于该实验操作,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
A.玻璃管的粗细不同所测大气压的值不同
B.实验时,玻璃管必须保持竖直,如果倾斜则不能测出准确值
C.管内外水银柱高度差必须是760mm,否则就说明实验操作有问题
D.向水银槽内倒入一些水银,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减小
E.这个实验可以用水代替水银,不过需要很长很长的玻璃管
20.用同一热源给一定质量的水加热,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中图线a所示,若其它条件不变,则下列三种情况中,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对应的图线分别为(选填图中“a”、“b”、“c”或“d”)
①仅增加水的质量;对应的图线为______;
②仅增大液面大气压强;对应的图线为______;
③既增加水的质量,同时减小液面大气压强,对应的图线为______。
21.按要求回答问题。

(1)如图甲,为了让读数更精确,应该选择_______刻度尺。(填字母序号)
(2)如图乙,通过用相同大小的力拨动伸出长度不同的锯条可探究音调和_______的关系。
(3)如图丙,将一杯停止沸腾的水放进密封玻璃罩中,接通抽气电源,随着玻璃罩中空气的抽出,热水重新沸腾起来,原因是:抽气机抽气时,玻璃罩内的气压减小,水的沸点_______(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4)如图丁是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发生_______现象。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解析】
【详解】
当该同学从某山脚到达山顶时,由于山顶的气压低,在瓶内气压作用下,水柱升高,所以玻璃管内的液面将升高。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D
【解析】
【详解】
A.因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大而减小,故将上述装置都拿到山顶时,大气压能支持的管内外水银柱液面的高度差将逐渐变小,会发现托里拆利实验装置中的水银柱下降;因自制气压计的气压等于大气压加上细管内水柱产生的压强,当拿到山顶时,由于大气压随高度的升高而减小,瓶外的大气压变小,则细管中的水柱将上升,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当温度下降时,瓶中被封闭空气遇冷收缩,气压减小,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玻璃管的水面会下降,我们会误认为大气压升高,故自制气压计使用时,受温度的影响较大,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从管口向瓶内吹入少量气体后,此时瓶内气压等于外界大气压和细管内水柱产生的压强之和,所以瓶内气压大于瓶外大气压,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实验中玻璃管内水银面的上方是真空,若水银面的上方有少量空气,这些空气会对管内水银柱有向下的压强,会导致管内水银柱高度减小,这样测得的大气压强将比实际值偏小,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3.B
【解析】
【详解】
ACD.连通器指上端开口,下端连通的仪器,连通器中液体不流动时,液面总是相平的。乳牛自动喂水器、茶壶、船闸都是上端开口,下部连通,所以都是利用连通器的原理制成的,故ACD不符合题意。
B.活塞式抽水机是利用活塞的移动来排出空气,造成内外气压差而使水在气压作用下上升抽出,当活塞压下时进水阀门关闭而排气阀门打开;当活塞提上时,排气阀门关闭,进水阀门]打开,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水从进水管通过进水阀门从上方的出水口流出,这样活塞在圆筒中上下往复运动,不断地把水抽出来。所以活塞式抽水机是利用大气压来工作的。故B符合题意。
故选B。
4.A
【解析】
【分析】
【详解】
A.甲图中水银柱产生的压强,就是大气压强,大气压变大时,玻璃管内的液面会上升,压强就越大,故A正确;
B.乙图中大气压变小时,由于瓶内气压大于外界大气压,玻璃管内的液面会上升,故B错误;
C.由于气压随高度的升高而减小,把乙装置从高山脚下拿到高山顶上,玻璃管内外液面高度差一定大,故C错误;
D.因为玻璃瓶内外气压不等,乙装置更能大概显示气压随高度变化的情况,不能准确地测量出大气压的值,故D错误。
故选A。
5.A
【解析】
【分析】
【详解】
ABC.自制气压计是靠瓶内气体的压强支撑水柱,瓶内气压大于外界大气压,水柱就上升,相反水柱就下降。带着它登山的过程中,高度在升高,大气压会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外界大气压变小,瓶内气压大于外界大气压,瓶内气压会进一步向外压水柱,所以水柱将会升高。故A正确,BC错误;
D.气压支持水柱的高度与玻璃管的粗细无关,选用更粗的玻璃管对提高气压计测量精度没有意义,故D错误。
故选A。
6.A
【解析】
【详解】
设注射器的刻度部分长为L,其容积为V,则注射器的横截面积为S=V/L,图甲的弹簧测力计示数反映的是活塞与筒壁的摩擦力F1,图乙的弹簧测力计示数反映的是活塞与筒壁的摩擦力F1+大气的压力F2,所以,大气对活塞产生的压力实际为F2-F1,所以大气压强P=F/S =(F2-F1)/V/L=(F2﹣F1 )L/V,故A正确为答案,选项BCD错误.
7.C
【解析】
【详解】
A.雪橇做的比较宽大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没有利用大气压,故A不符合题意;
B.拦河坝修成上窄下宽的形状是因为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这样可承受更大的压强,不是利用大气压,故B不符合题意;
C.用吸管吸饮料时,吸出吸管中的部分空气,使吸管内的气压减小,瓶中饮料在大气压的作用下,上升通过吸管进入口中,故利用了大气压的作用,故C符合题意;
D.刀口磨的很锋利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没有利用大气压,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8.C
【解析】
【详解】
A.瓶口出现的“白气”是瓶内的水汽化冒出的水蒸气在瓶口附近遇冷液化形成的,故A错误;
B.水沸腾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故B错误;
C.向瓶底浇冷水,导致瓶内气体遇冷体积变小,气压下降,引起液体的沸点降低,水就可以再次沸腾,表明液体的沸点与液面上方气压有关,故C正确;
D.沸腾是同时发生在液体内部和表面的一种剧烈的汽化现象,故D错误。
故选C。
9.A
【解析】
【分析】
(1)生活中很多现象的工作原理都利用了大气压强,吸盘、吸管、针管等都利用到大气压;
(2)大气压和高度有关,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
(3)托里拆利实验第一次测出了大气压值;
(4)液体的沸点跟气压的大小有关,气压增大,沸点升高;气压减小,沸点降低。
【详解】
A.塑料吸盘紧贴瓷砖,是外界大气压作用的结果,能直接表明大气压的存在,故A正确;
B.大气压和高度有关,离地面越高,大气压强越小,故B错误;
C.托里拆利测出了大气压强的值,故C错误;
D.大气压强越小,液体的沸点越低,故D错误。
故选A。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大气压,气压与海拔高度、沸点与气压关系,以及托里拆利实验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
10.A
【解析】
【详解】
A.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人的质量不变,其惯性不变,故使用安全带和安全气囊不是为了减小惯性,而是为了减小由于惯性带来的危害,故A错误,符合题意;
B.鞋底刻有凹凸不平的花纹是为了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有益摩擦,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水的沸点与气压有关,气压增大时,水的沸点升高;煮食物时高压锅的气压比普通锅内的气压高,所以水沸腾时高压锅内的温度高于普通锅内的温度,温度越高,食物熟得越快,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水位计上端和锅炉炉身的上端都是开口的,底部是连通的,所以锅炉与外面的水位计组成一个连通器,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1.C
【解析】
【详解】
A.大型汽车有宽大的车轮,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车对地面的压强,故A错误;
B.压强越大,沸点越高,所以,高压锅就是利用液体沸点随气压的升高而升高的原理,故B错误;
C.三峡船闸在工作时,闸室分别与上游和下游构成连通器,运用了连通器的原理,故C正确;
D.拦河大坝上窄下宽是由于液体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故D错误。
故选C。
12.B
【解析】
【详解】
A.将两皮碗对好,用力挤压,排出一定的气体后,皮碗内的气体质量一定,当皮碗恢复原状时,皮碗内的气体体积增大,内部气压减小,外部大气压不变,外部压强大于内部压强,受力面积相同,外部压力大于内部压力,使两皮碗对吸,很难将两皮碗拉开。可以说是大气压把两个皮碗紧紧压在一起,能够证明大气压的存在,故A不符合题意;
B.如图橡皮膜向外凸出,是因为管中的水给橡皮膜一个向下的压力,说明液体对容器底有压强,不能够证明大气压的存在,故B符合题意;
C.如图纸托水杯实验中,水为什么没有把纸压下来,是因为纸下面有大气压给纸一个向上的压力,能够证明大气压的存在,故C不符合题意。
D.吸出饮料实验实际上是大气压把饮料压入到口中,能够证明大气压的存在,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3. 从车内抽出 低于 大气压
【解析】
【详解】
[1]车内空间为负压舱,小于外界大气压,因此必须用抽气机将被污染的空气经过消毒、杀菌处理后从车内抽出。
[2]空气被抽出后,车内气压低于车外大气压。
[3]车内气压比较低,在大气压作用下,清洁的空气只能由车外流向车内,并使空气由清洁区(医务人员区)流向感染源区(病人区)。
14. 不变 降低 水先汽化成水蒸气,水蒸气遇到较冷的玻璃罩又液化成小水滴
【解析】
【详解】
[1]水在沸腾过程中,吸收热量但温度将保持不变。
[2]由于随着不停地抽气,导致真空罩内气体的压强越来越小,水在不用加热的情况下也会沸腾起来,所以在气压减小的情况下,水的沸点会降低。
[3]真空罩会逐渐变模糊,是由于水先汽化成水蒸气,水蒸气遇到较冷的玻璃罩又液化成小水滴。
15. 马德堡半球 托里拆利 气压计
【解析】
【分析】
【详解】
[1]最早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并且最著名的实验是马德堡市的市长奥托格里克做的马德堡半球实验。
[2]首先测定大气压强值的是意大利物理学家托里拆利做的实验 托里拆利实验,他选用密度较大的水银进行实验,测出一个标准大气压能够支持0.76米高的水银柱,即一个标准大气压相当于0.76米高水银柱产生的压强,其大小为1.01×105Pa。
[3]根据托里拆利实验原理,制成测量大气压的仪器叫作水银气压计。
16. 重力 托里拆利 存在且很大 海拔高度
【解析】
【详解】
[1]压强的产生与压力有关,因为大气具有流动性,也受重力作用,大气会对处于其中的物体有压力作用,所以大气对处于其中的物体产生压强。
[2] 1643年6月20日,意大利科学家托里拆利将一根一端开口装满水银长为1米的玻璃管倒插入水银槽内,玻璃管中水银液面下降,但在高度减小为0.76m左右就不再下降,通过计算获得1标准大气压值大约相当于0.76m高水银柱产生的压强,因托里拆利首先进行了这个实验,故名托里拆利实验。
[3] 1654年,当时的马德堡市长奥托·格里克于神圣罗马帝国的雷根斯堡(今德国雷根斯堡)进行的一项科学实验,实验中,将两个半球内的空气抽掉,球外的大气便把两个半球紧压在一起,因此两边各用多匹马都不容易分开。此实验不仅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而且证明大气压的值还很大。
[4]因为大气压也是气体受重力作用产生的,而海拔越高,空气越稀薄,大气压也越小,所以大气压强与海拔高度有关,同时也受空气温度、湿度等因素影响。
17. 变小 先变大后变小最后不变 先变小后不变 甲 只有甲球 变小
【解析】
【分析】
【详解】
(1)[1][2]由题意知V乙>V甲>VG,由图可知p甲>p乙,所以打开K1后气体从甲气球进入乙气球,甲气球体积减小,压强增大,当甲气球体积减小到V甲<VG后,随着体积的减小,压强减小,直到两气球压强平衡为止,所以甲气球内压强的变化是先变大后变小最后不变。
[3][4]乙气球的压强随着甲气球压强的变化,一直增大,由图可知乙球体积一直减小,直到平衡为止,由以上分析和图a可知,整个过程中甲气球压强变化快。
(2)[5]当K1和K2同时打开的瞬间,由于p甲>p乙,所以先流向钢瓶的只有甲。
(3)[6]若V乙<V甲<VG,由图可知p甲>p乙,气体从甲气球进入乙气球,p甲减小,p乙增大,甲气球体积将变小,直到两球压强平衡。
18. 液体的热胀冷缩 上升 内径大小 降低 上升 气体温度升高 下降 大气压
【解析】
【分析】
【详解】
(1)[1][2]液体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来工作的,当温度上升时,瓶内的液体受热会膨胀,导致玻璃管内液面上升。
[3]其测温效果与小玻璃瓶的容积和玻璃管内径大小度有关:在相同条件下,玻璃管越细,液面上升越大。
(2)[4][5]从山脚带到山顶时,海拔升高,外界气压降低,而瓶内气压不变,导致瓶内外气压差变大,玻璃管中液面上升。
[6] [7]把两装置中的小玻璃瓶同时没入同一热水中,乙装置中玻璃管内液柱上升是由于瓶内气体温度升高,体积膨胀,乙装置中玻璃管内液柱上升更明显,说明气体受热膨胀更显著,故乙也能做温度计使用;
[8]图2 所示的气体温度计,下方容器与大气相通,外界环境气温升高时,细管上方密封的气体膨胀,压强变大管内液面下降;该装置通过细管中密闭的气体压强变化显示温度,所以当外界大气压发生变化时,即使温度不变,细管中液面高度会发生变化,影响测量结果。
19. 大气压 低于 托里拆利 E
【解析】
【分析】
【详解】
[1]先把针管里的活塞推到底端,然后把针头插入药液中,提起活塞,药液在大气压的作用下进入针管。
[2]大气压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我国的青藏高原海拔高,高山上气压低,水的沸点低不容易煮熟饭。
[3]世界上最早准确测量出大气压强值的实验是托里拆利实验。
[4]玻璃管粗细、是否倾斜、是否弯曲及及水银槽内水银的多少不会影响大气压的测量值;故ABD错误;
大气压受高度、天气等因素影响,所以玻璃管中水银柱高度不一定是760mm,故C错误;
因为水的密度远小于水银的密度,故用水代替水银做实验时,需要很长很长的试管,故E正确。
故选E。
20. c b d
【解析】
【详解】
①[1]仅水的质量增加,水温度升高的速度减慢,但沸点不变,所以应为c。
②[2]仅增大液面大气压强,水的质量不变,则水温度升高速度相同,但沸点升高,所以应为b。
③[3]增加水的质量,同时减小液面大气压强,水温度升高速度减慢,且沸点降低,所以应为d。
21. B 频率 降低 色散
【解析】
【详解】
(1)[1]A刻度尺1cm之间有2个小格,其分度值为0.5cm;B刻度尺,1cm之间有10个小格,其分度值为1mm,使用B刻度尺测量较准确,选用B刻度尺。
(2)[2]通过用相同大小的力拨动伸出长度不同的锯条,力的大小相同则振幅相同,即响度相同;伸出长度不同的锯条,则振动的频率不同;故可以探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3)[3]水的沸点与气压有关,气压越低,沸点越低;抽气机抽气时,玻璃罩内的气压减小,使水的沸点降低,因此在不加热的情况下,水能重新沸腾。
(4)[4]由于不同颜色的光的波长不同,通过三棱镜的折射程度不同,所以太阳光经三棱镜后,光屏上自上而下出现了红、橙、黄、绿、蓝、靛、紫的色带,这种现象叫做光的色散现象。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