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 13.1 分子热运动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以下自然现象与分子热运动有关的是( )
A.柳枝摇曳 B.波光粼粼 C.金桂飘香 D.大雪纷飞
2.说明分子间有空隙的是
A.如果把1kg水分子全部做上标记再倒入大海,均匀后任意查看1kg海水,都会发现很多做上了标记的水分子
B.在一杯静止的水中加入一些盐,过段时间,整杯水都变咸了
C.把1L水和1L酒精混合在一起,它们的总体积小于2L
D.液体、固体很难被压缩
3.用分子动理论观点对下列现象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氧气被压缩装入钢瓶——分子间有空隙
B.破碎的玻璃无法复原——分子间存在排斥力
C.挂在室外的湿衣服变干了——分子不停地无规则运动
D.两块表面平滑的铅块挤压后会粘在一起——分子间存在吸引力
4.下列现象不可以用分子动理论的解释的是( )
A.甲图:电子显微镜下金块的微观构造
B.乙图:火山爆发时漫天灰霾
C.丙图:四溢的花香引来了美丽的蝴蝶
D.丁图:将两铅柱底面削平紧压在一起,下面吊一重物都不能把它们拉开
5.如图所示,这是华池县庄科村种植的金丝皇菊。人们在采摘金丝皇菊时能闻到淡淡的香味,这一现象说明( )
A.分子间存在间隙
B.分子间存在引力
C.分子间存在斥力
D.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6.江西的名茶可谓多不胜数,婺源茗眉,上饶白眉,庐山云雾,浮瑶仙芝,狗牯脑,资溪白茶等等,如图中,下列关于泡茶、喝茶的物理知识正确的是( )
A.采摘的新鲜茶叶,一般采用加热使茶叶的水份快速升华,使茶叶变干
B.用沸水才能很快泡出茶香、茶色,这是因为温度越高,扩散现象越明显
C.揭开杯盖,茶杯上方会冒“白气”,这些“白气”是汽化而形成的
D.喝茶时透过玻璃茶杯看到手指变粗,是由于光线发生反射
7.在量筒里装一半清水,用细管在水的下面注入密度比水大的硫酸铜水溶液。静放几天,界面就逐渐变得模糊不清了如图所示,如果静放足够长的时间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分子无法运动到量筒底部
B.液体会一直保持图乙所示状态
C.两种液体混合均匀后分子不再运动
D.液体温度升高可加快混合的速度
8.用分子动理论解释下列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尘土飞扬”说明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
B.5mL水与5mL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mL,说明分子间有间隙
C.将石块研磨成粉状,说明分子变小了
D.水结成冰后分子就停止了运动
9.关于扩散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扩散现象受温度影响 B.扩散现象表明分子在永不停歇的做无规则运动
C.花香四溢属于扩散现象 D.热水中加入冷水变成温水属于扩散现象
10.下列有关的现象与对应的解释合理的是( )
A.“破镜难圆”说明分子间有斥力
B.面包轻轻一捏体积变小说明分子间存在间隙
C.固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固体分子之间只有斥力
D.两个表面磨平、干净的铅块压紧后能挂较重的物体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
二、填空题
11.在槐树花盛开的季节,我们远远就能闻到槐花的芳香,这是___________现象。当花瓣上的两滴小露珠接触后会结合成较大的一滴,这说明水分子间存在___________力(选填“引”或“斥”)。
12.如图实验所示,根据粒子和宇宙相关知识回答问题:
(1)图甲中,将两个铅柱的底面削平、削干净,然后紧紧地压在一起,两铅块就会结合起来,甚至下面吊一个砝码都不能把它们拉开,这个实验现象说明了_________;
(2)图乙中,往装有50cm3水的量筒中注入50cm3的酒精,水和酒精混合后的总体积_____(大于/小于/等于)100cm3。这说明_________;
(3)图丙是小华模拟宇宙膨胀的实验,气球上的小圆点可以看成是宇宙中的天体,充气使气球不断膨胀时,任意两个小圆点之间的距离都在_____。在实际的观察中,天文学家哈勃发现星系的光谱向长波方向偏移,这一现象说明星系在逐渐_____(靠近/远离)我们。大多数科学家认为宇宙诞生于距今约137亿年前的一次___________。
13.用保鲜膜包裹要冷藏的食物以防“串味”,这主要是因为分子在_______,常见物质是由大量分子、原子组成的,原子是由_______和电子组成的。
14.热熔胶枪给热熔胶加热时,会闻到熔胶的气味,这是______现象。热熔胶被胶枪挤出,并“粘”在物体本上,说明分子间存在______力。
15.大年三十包饺子是中国的传统,在包饺子时擀好的饺子皮放在一块有时会粘在一起,这是因为分子之间存在________,煮饺子的过程中能闻到香味,这说明分子________。
三、综合题
16.1克食盐中约有1.04×1022个分子,把1克食盐投入一个水库中,已知水库的蓄水量为4×109m3,如果食盐分子均匀分布在水库的水中,那么每立方厘米的水中约含有多少个食盐分子?通过以上计算,你可以获得哪些信息?
17.(1)小铁球从斜面上自由释放,当滚到水平桌面上后,由于具有___________,小球在桌面上继续运动。但当它经过磁体附近时,其运动方向发生了改变,如图所示。此现象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______。
(2)周日小亮到“天下第一泉”景区游玩趵突泉公园内花香四溢,是因为___________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趵突泉通往大明湖航线上的“船闸”运用了___________(选填“连通器原理”或“帕斯卡定律”)。
(3)小华参加学校科技节的纸船承重比赛,虽然他不停地往船内放硬币,但他的小船仍稳稳地漂在水面上。在他向小船内加硬币的过程中,纸船所受浮力__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纸船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强__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8.我们知道分子间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若以斥力作用为正方向,画出斥力一分子间距离图如图所示,请解释以下问题.
(1)当分子间距离为r0时,分子处于什么状态,此时物质处于什么状态?
(2)当分子距离大于10倍的r0时,分子处于什么状态?此时物体处于什么状态?
(3)为什么液体具有一定的体积(即不易被压缩也不易被扩展),从图线上如何解释?
19.阅读下述材料,并回答问题.
布朗运动
证明液体、气体分子做杂乱无章运动的最著名的实验,是英国植物学家布朗发现的布朗运动.1827年,布朗把花粉放入水中,然后取出一滴这种悬浮液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花粉小颗粒在水中像着了魔似的不停运动,而且每个小颗粒的运动方向和速度大小都改变得很快,不会停下来.这些小颗粒实际上是由上万个分子组成的分子团,由于受液体分子撞击不平衡,从而表现出无规则运动的状况.
(1)布朗运动实际上反映了_____的运动.
(2)如何使布朗运动加快?答:_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解析】
【详解】
A.柳枝摇曳,是物体的机械运动,不属于分子热运动,故A不符合题意;
B.波光粼粼,是光的反射现象,不属于分子热运动,故B不符合题意;
C.金桂飘香,是香味扩散现象,属于分子热运动,故C符合题意;
D.大雪纷飞,是物体的机械运动,不属于分子热运动,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C
【解析】
【分析】
分子动理论的内容: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在不停地在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分子间有间隙.
【详解】
A、把1kg水分子全部做上标记再倒入大海,均匀后任意查看1kg海水,都会发现很多做上了标记的水分子,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A错误;
B、在一杯静止的水中加入一些盐,过段时间,整杯水都变咸了,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B错误;
C、1L水和1L酒精混合在一起,它们的总体积小于2L,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隙,故C正确;
D、液体、固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斥力,故D错误.
故选C.
3.B
【解析】
【分析】
【详解】
A.氧气被压缩装入钢瓶是由于气体分子间隔随着压力的变大而减小,证明了分子间有间隔,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破碎的玻璃无法复原是因为破碎后的玻璃碎片间的分子间隔太远,所以引力无法发挥作用,故B错误,符合题意;
C.挂在室外的湿衣服变干了是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结果,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两块表面平滑的铅块挤压后会粘在一起,证明了分子间存在吸引力,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B
【解析】
【详解】
A.电子显微镜下观察某种物质的微观结构,说明构成物质的分子很小,可用分子动理论的知识解释,故A不符合题意;
B.如图是火山爆发,漫天灰霾,是机械运动,不属于扩散现象,不可用分子动理论的知识解释,故B符合题意;
C.蝴蝶能够闻到花香,是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可用分子动理论的知识解释,故C不符合题意;
D.两铅柱底面削平紧压在一起,下面吊一重物都不能把它们拉开,说明分子间有引力,可用分子动理论的知识解释,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D
【解析】
【详解】
采摘金丝皇菊时能闻到淡淡的香味,这是香味的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属于扩散现象,这一现象也说明了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故选D。
6.B
【解析】
【详解】
A.采摘的新鲜茶叶,一般采用加热使茶叶的水份变成水蒸气,属于汽化现象,故A错误;
B.用沸水才能很快泡出茶香、茶色,是茶叶的香味分子和色素分子在水中的扩散现象,并且温度越高,扩散现象越明显,故B正确;
C.揭开杯盖,茶杯上方会冒“白气”,这些“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C错误;
D.透过玻璃茶杯看到手指变粗,是由于装水的茶杯相当于一个放大镜,其成像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故D错误。
故选B。
7.D
【解析】
【详解】
A.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水分子能运动到量筒底部,故A错误;
B.如果再放置几天,不会保持图乙所示状态,两种液体混合更加均匀,故B错误;
C.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两种液体混合均匀后分子还在运动,故C错误;
D.液体温度升高,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可加快混合的速度,故D正确。
故选D。
8.B
【解析】
【详解】
A..尘土是由许多分子组成的土的颗粒,不是单个的分子,是宏观物体的机械运动,不是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故A错误;
B.5mL水与5mL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mL,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一部分水分子和酒精分子会互相占据分子之间的间隔,故B正确;
C.将石块研磨成粉状,是物理变化,属于宏观物质的变化,分子的大小没有变化,故C错误;
D.分子总是在不停地运动的,水结成冰,分子仍是在不停地运动的,故D错误。
故选B。
9.D
【解析】
【详解】
A.温度越高,分子运动得越剧烈,扩散得越快,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扩散现象是两种不同的物质彼此进入对方的过程,说明分子在不停得做无规则运动,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闻到花香是气味分子在运动,属于扩散现象,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热水中加入冷水变成温水,是热量的传递,与分子的运动无关,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10.D
【解析】
【详解】
A.“破镜难圆”是分子间距离太大,没有分子间作用力不同,故A不符合题意;
B.面包轻轻一捏体积变小说明分子间有小孔,并不是间隙,故B不符合题意;
C.固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固体分子之间存在斥力,分子间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故C不符合题意;
D.两个表面磨平、干净的铅块压紧后能挂较重的物体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1. 扩散 引
【解析】
【分析】
【详解】
[1]远远闻到花香,是花香分子进入人的鼻子,这是扩散现象。
[2]两滴小露珠接触后结合在一起,是因为分子间有引力,将两滴小露珠吸引在一起。
12. 分子间有引力 小于 分子间有间隙 增大 远离 大爆炸
【解析】
【详解】
(1)[1]将两个底面平整、干净的铅柱紧压后,两个铅柱的底面分子之间的距离比较大,表现为引力,使两个铅柱结合在一起,即使下面吊一个重物也不会将它们拉开。\
(2)[2][3]水分子和酒精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往装有50cm3水的量筒中注入50cm3的酒精,水和酒精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100cm3,酒精分子和水分子分别进入了对方分子的空隙中,说明分子间存在着间隙。
(3)[4]宇宙膨胀学说提出:我们可以假设宇宙是一个正在膨胀的气球,而星系是气球表面上的点,气球上斑斑点点,随着气球被吹胀,任意两个小圆点之间的距离都在增大。
[5]后来科学家借助天文望远镜对宇宙有了更深的认识,天文学家哈勃发现星系的光谱向长波方向偏移,称之为谱线“红移”,这一现象说明星系在远离我们运动。
[6]根据宇宙大爆炸理论可推知,宇宙诞生于距今约137亿年前的一次原始火球大爆炸。
13. 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原子核
【解析】
【详解】
[1]扩散是指两种不同的物质的分子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扩散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扩散越快。用保鲜膜包裹要冷藏的食物以防“串味”,这主要是因为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2]常见物质是由大量分子、原子组成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的,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
14. 扩散 引
【解析】
【详解】
[1]热熔胶枪给热熔胶加热时,会闻到熔胶的气味,这是熔胶的气味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结果,属于扩散现象。
[2]分子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热熔胶被胶枪挤出,并“粘”在物体上,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
15. 引力 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解析】
【详解】
[1]由于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的引力,擀好的饺子皮放在一块偶尔会粘在一起。
[2]闻到煮饺子时散发的香味,属于扩散现象,是香味分子在运动,说明分子在永不停做无规则运动。
16.2.6×106,通过这一计算可以看出,分子非常小,数目非常多.
【解析】
【详解】
水库中水的体积:
V=4×109m3=4×1015cm3,
每立方厘米的水中约含有多少个食盐分子:
n==2.6个,
通过这一计算可以看出,分子非常小,数目非常多。
【点睛】
先对水的体积进行单位换算,再让分子总数除以水的总体积即可得出答案。
17. 惯性 运动状态 分子 连通器原理 变大 变大
【解析】
【分析】
【详解】
(1)[1]因为小铁球具有惯性,所以从高处滚下后,在水平面还能继续运动。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也可以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当小球经过磁体附近时,其运动方向发生了改变,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3]因为香味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所以在公园能够闻到花香。
[4]生活中的连通器有:茶壶、液位计、船闸、过桥涵洞等。
(3)[5]因为小船始终漂浮在水面上,根据浮沉条件可知,浮力与重力大小相等,在不断向小船里加硬币的过程中,重力变大,则浮力也变大。
[6]因为浮力变大,根据可知,排开水的体积变大,即小船在水中下沉,则船底的深度变大,根据可知,船底的压强变大。
18.(1)当分子间距离为r0时,分子处于平衡状态,物体不被压缩也不被扩展;
(2)当分子距离大于10倍的r0时,分子间的作用力可以忽略不计,物体处于分裂状态;
(3)液体间的间隔较小,从图上可以看出,分子间的作用力较大,故不易被压缩也不易被扩展.
【解析】
【分析】
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分子间的作用力随着距离的增大而减小.
【详解】
(1)由图可以看出:当分子间距离为r0时,分子处于平衡状态,物体不被压缩也不被扩展;
(2)从图中可以看出:当分子距离大于10倍的r0时,分子间的作用力可以忽略不计,物体处于分裂状态;
(3)液体间的间隔较小,从图上可以看出,分子间的作用力较大,故不易被压缩也不易被扩展.
19. 分子 提高水温
【解析】
【详解】
布朗运动就是分子热运动的一种具体反映.显微镜下看到的是固体的微小悬浮颗粒,液体分子是看不到的,因为液体分子太小.但液体中许许多多做无规则运动的分子不断地撞击微小悬浮颗粒,当微小颗粒足够小时,它受到来自各个方向的液体分子的撞击作用是不平衡的,这样就引起了微粒的无规则的布朗运动,所以布朗运动实质上是反映了分子的运动.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快,悬浮在液体中的颗粒受到液体分子的撞击越快,无规则运动就越明显.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