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15.1两种电荷同步练习(有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15.1两种电荷同步练习(有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3-29 08:24: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 15.1 两种电荷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关于简单电现象及相关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通过摩擦的方法可以产生电荷
B.用一根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一轻质小球,发现两者互相排斥,小球一定带正电
C.电子是带有最小负电荷的粒子,所带电荷量为
D.用一根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一轻质小球,发现两者互相吸引,小球一定带正电
2.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分别靠近用细线悬挂着的甲 乙两个轻质小球,发现甲小球被排斥,乙小球被吸引,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小球带正电 B.乙小球带负电
C.甲小球不带电 D.乙小球可能不带电
3.如图所示,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接触验电器后,验电器的金属箔张开,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金属箔张开瞬间电流的方向是由金属箔到金属球
B.电子从橡胶棒转移到了验电器金属球上
C.验电器的两金属箔片因带负电荷相互排斥而张开
D.正电荷从验电器金属球转移到了橡胶棒上
4.用纸巾摩擦过的塑料吸管可以吸引纸屑,此过程中(  )
A.通过摩擦创造了电荷 B.吸管和纸巾带同种电荷
C.正电荷在吸管和纸巾间转移 D.负电荷在吸管和纸巾间转移
5.有A、B、C三个轻质小球,其中A球带负电。现将A分别与B、C靠近,它们相互作用的情况如图1甲、乙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B球一定带负电 B.B球可能不带电
C.C球一定带正电 D.C球可能不带电
6.如图,气球与头发摩擦,头发会随着气球飘起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气球与头发摩擦创造了电荷
B.气球因摩擦带电而成为导体
C.气球若带负电荷,则头发带正电荷
D.气球与头发因带同种电荷而互相吸引
7.如图所示,将两只相同的气球在自己的头发上摩擦后,就可以让一只气球在另一只气球上方“跳舞”。对该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摩擦的方法创造了电荷使两气球带了电
B.摩擦的方法使气球分子发生转移而带电
C.两气球因带了异种电荷而互相排斥
D.这种相互排斥现象与验电器的两片金属箔张开时原理相同
8.将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一个带电轻质小球,发现两者相互吸引,则小球(  )
A.带负电 B.带正电
C.可能带正电,可能带负电 D.无法判断
9.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如图所示,发现验电器的两个金属箔片张开。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毛皮和橡胶棒摩擦的过程中创造了电子
B.毛皮和橡胶棒摩擦的过程中橡胶棒失去电子
C.验电器的金属箔片张开是因为带了同种电荷
D.橡胶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时,电子向橡胶棒转移
10.如图所示,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去接触验电器,在这个过程中描述正确的是(  )
A.验电器的金属箔张开一定角度是因为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B.验电器的两片金属箔都带上了正电荷
C.毛皮和橡胶棒摩擦的过程中橡胶棒失去了电子
D.橡胶棒接触验电器时,正电荷从金属球转移到橡胶棒上
11.如图,利用静电喷漆枪给物件上漆,涂料小液滴之间相互排斥,但被物件吸引。则(  )
A.物件一定带负电
B.小液滴一定带同种电荷
C.小液滴可能不带电
D.涂料小液滴喷向物件是因为分子热运动
12.用毛皮分别摩擦丝状塑料带和 PVC 管,然后将塑料带放在 PVC 管上方,丝状塑料带就会像章鱼一样悬在空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塑料带、PVC 管因带了同种电荷而互相排斥
B.用摩擦的方法使 PVC 管、塑料带因得失电子而带了电
C.用摩擦的方法创造了电荷,使塑料带、PVC 管带了电
D.这种现象与验电器的工作原理相同
二、填空题
13.如图所示,当人触摸“静电球”时,头发便会一根根竖起,形成“怒发冲冠”的景象。这是由于头发带有_________电荷相互排斥的结果。实验室中,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仪器——_________的工作原理与此相同。
14.油罐车的尾部经常有一条铁链拖到地面上,这是因为铁是______(“导体”或“绝缘体”),能够防止静电带来的危害。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一轻质小球时,小球被排斥,则小球带______电,因为______。
15.如图所示,与毛衣摩擦过的气球靠近细小的水流,水流会发生弯曲,这是因为摩擦后的气球带了 _____,能 _____细小的水流。
16.N95口罩的中间层为多孔结构的熔喷布,熔喷布能过滤比自身空隙小得多、直径仅为0.3μm即______m的颗粒物,原因是:在生产过程中通过处理,使熔喷布得到大量电子而带______(正/负)电,具有______的作用。由于熔喷布有很好的______性,所以能长时间保留静电。
三、综合题
17.在中国科技馆二层“探索与发现”A厅中有一件展品名为“静电滚球”,如图所示.展台左侧是一个透明罩,罩内展台的中央为半球形的中心电极,罩内四周是环形金属板,环形金属板接地,罩内台面上放置着一些金属小球;展台右侧是一个转轮,转轮上有转动手柄.请将“静电小球”中金属小球的滚动原理补充完整:
金属小球的滚动原理是:当转动转轮时,中心电极带正电,由于静电感应,每个金属小球内部的电荷会重新排布,小球靠近中心电极一侧带负电荷、远离中心电极的一侧带等量的正电荷.由于每个小球的负电荷离中心电极距离近、正电荷离中心电极距离远,所以中心电极对负电荷的吸引力大于对正电荷的排斥力,因此,金属小球就会向_____滚动;当金属小球与中心电极碰撞时,金属小球带上正电荷.由于中心电极与金属小球都带有正电荷,小球受到中心电极_____力的作用而远离.当金属小球与接地的金属板碰撞时,正电荷被中和,此时金属小球_____(选填“带正电”、“带负电”或“不带电”).如此循环往复,小球会在中心电极和环形金属板之间不停地滚来滚去.
18.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我国古代对电的认识,是从雷电及摩擦起电现象开始的。早在3000多年以前的殷商时期,甲骨文中就有了“雷”、“电”的形声字。西周初期,在青铜器上就已经出现加雨字偏旁的“电”字。《淮南子 坠形训》认为:“阴阳相搏为雷,激扬为电”,明代刘基说得更为明确:“雷者,天气郁激而发也。阳气困于阴,必迫,迫极而迸,迸而声为雷,光为电”。
我国古人还通过仔细观察,准确地记述了雷电对不同物质的作用。《南齐书》中有对雷击的详细记述:“雷震会稽山阴恒山保林寺,刹上四破,电火烧塔下佛面,而窗户不异也”。
在我国,摩擦起电现象的记述颇丰。西晋张华记述了梳子、丝绸摩擦起电引起的放电发声现象:“今人梳头,脱著衣时,有随梳、解结有光者,亦有咤声”。
(1)“雷者,天气郁激而发也。阳气困于阴,必迫,迫极而迸,迸而声为雷,光为电”,后来科学家经过研究发现光是________ 。
(2)“阴阳相搏为雷,激扬为电”中的“阴”指负电荷,“阳”指正电荷,云层带电是因为云层与空气摩擦使________ 发生转移,这种现象叫摩擦起电。
(3)“电火烧塔下佛面”是因为佛面的金属膜属于________ ,强大的放电电流通过佛面的金属膜,使金属膜________ ;“而窗户不异也”是因为窗户为木制,木头属于绝缘体,所以仍保持原样。
19.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在我国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开始进入普通百姓家庭.小明同学家买了一辆崭新的汽车(如图),部分相关参数配置如下表所示.
(1)经过加油站时,小明闻到汽油味,这是由于________.加油站规定工作人员在上班时间不能穿化纤布料做的衣服,这是因为化纤布料容易发生摩擦________,存在火灾隐患.
(2)2014年3月,发改委对汽油价格进行了微小调整.和大多数物质一样,汽油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随着气温的上升,汽油密度会________(“变大”或“变小”),受此因素影响,在每吨汽油价格不变的情况下,每升汽油的价格应________(“上调”或“下调”).
(3)如果他家的汽车正常行驶100km (已知:1L=10-3m3 ,汽油的密度为0.71×103kg/m3),查阅上表中的参数可知,理论情况下该车行驶100km 所消耗的汽油的质量是________kg.
20.小明同学利用生活中常见物品,进行了下列实验:
实验1:用干燥的塑料梳子梳干燥的头发,发现头发会随着梳子飘动,而且头发越梳越松.
实验2:从塑料食品袋上裁下两根塑料薄膜条,并将它们合在一起,一只手捏在上端,另一只手自上而下反复捋几次,可看到两塑料片下端相互排斥从而分开.
实验3:用手在吹足气的两只气球上反复摩擦几次,发现两只气球相互______,气球和手相互________.
请写出这三个实验中所反映的相同的物理知识.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1.在生产、生活中,由于摩擦等原因,常常产生静电,静电既可利用也能造成危害.
(1)请各举一个实例,说明静电对人们生活、生产的利与弊.
(2)请举例说明防止静电带来不利影响的具体措施.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解析】
【分析】
【详解】
A.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荷的转移,电荷不能凭空产生,故A错误;
B.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靠近一轻质小球,发现两者互相排斥,说明小球带负电,故B错误;
C.电子是带有最小负电荷的粒子,这个最小电荷量为,人们把它称之为元电荷,故C正确;
D.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靠近一轻质小球,发现两者互相排斥,则小球可能不带电,也有可能带正电,故D错误。
故选C。
2.D
【解析】
【详解】
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去靠近乙小球,乙小球被吸引,故乙带正电或不带电,甲小球被排斥,则甲小球一定带负电,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
3.D
【解析】
【详解】
A.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故接触验电器后,电子从金属球到金属杆,故电流的方向为由金属箔到金属球,A正确,A不符合题意;
B.经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接触金属球后,电子从橡胶棒转移到了验电器金属球上,故B正确,B不符合题意;
C.验电器的两金属箔片都带负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而张开,故C正确,C不符合题意;
D.负电荷从橡胶棒转移到了金属球上,故D错误,D符合题意。
故选D。
4.D
【解析】
【分析】
【详解】
A.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故A不符合题意;
B.吸管和纸巾带不同种电荷,故B不符合题意;
CD.电子在吸管和纸巾间转移,带负电,故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5.B
【解析】
【详解】
由题意知,A小球带负电,A靠近B时,相互吸引,则B可能带正电,因为异种电荷相互吸引,也可能不带电,因为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A靠近C时,相互排斥,则C带负电,因为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6.C
【解析】
【分析】
【详解】
A.气球与头发摩擦,使电荷发生了转移而不是创造了电荷,故A错误;
B.电子从头发上转移到气球上,而气球得到电子后仍然为绝缘体,故B错误;
C.气球若带负电荷,则电子从头发上转移到气球上,即头发失去电子,故头发带正电荷,故C正确;
D.气球与头发因带异种电荷而相互吸引,故D错误。
故选C。
7.D
【解析】
【详解】
A.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荷的转移,并不是创造了电荷,故A错误;
B.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荷的转移使两气球带了电,并不是分子转移,故B错误;
C.一只气球在另一只气球上方“跳舞”,说明两个气球互相排斥,它们带了同种电荷,故C错误;
D.验电器的工作原理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故这种现象与验电器的两片金属箔张开时原理相同,故D正确。
故选D。
8.B
【解析】
【详解】
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根据电荷间相互作用规律,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因此带电轻质小球带正电,故B符合题意;
故选B。
9.C
【解析】
【详解】
摩擦起电是实质是:两个物体互相摩擦时,因为不同物体的原子核束缚核外电子的本领不同,所以其中一个物体失去一些电子而带正电荷,另一个物体因得到电子而带负电荷。所以摩擦起电实质是电子的转移,而不是创造了电子。如用橡胶棒跟毛皮摩擦,毛皮的一些电子转移到橡胶棒上,毛皮带正电,橡胶棒带着等量的负电;
A.毛皮和橡胶棒摩擦的过程中发生了电子的转移,并没有创造电子,故A错误;
B.毛皮和橡胶棒摩擦的过程中橡胶棒得到电子而带负电,故B错误;
C.验电器是检验物体是否带电,工作原理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验电器的金属箔片张开是因为带了同种电荷而互相排斥,故C正确;
D.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接触验电器后自由电子由橡胶棒转移到金属球再转移到箔片,橡胶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时,电子向金属球转移,故D错误。
故选C。
10.A
【解析】
【详解】
AB.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带负电的橡胶棒接触金属球,电子经金属球金属杆到达金属箔片,金属箔片因为带负电,根据同种电荷相互排斥而张开一定角度,故A正确,B错误;
C.毛皮和橡胶棒摩擦的过程中毛皮失去电子,橡胶棒得到电子而带负电,故C错误;
D.橡胶棒接触验电器时,是电子从金属球转移到橡胶棒上,故D错误。
故选A。
11.B
【解析】
【详解】
A.物体可以带正电也可以带负电,也可以不带电,故A不符合题意;
BC.小液体之间相互排斥,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故B符合题意;C不符合题意;
D.液滴不是分子,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D。
12.C
【解析】
【分析】
【详解】
A.用毛皮摩擦后,塑料带悬浮在PVC管上方,是由于带了同种电荷而相互排斥,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实验中用摩擦的方法使 PVC 管、塑料带因得失电子而带了负电,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荷发生了转移,而不是创造了电荷,故C错误,符合题意;
D.验电器是根据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的原理工作的,与这种现象的原理相同,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3. 同种 验电器
【解析】
【详解】
[1]人体是导体,当人触摸静电球时,人的头发上也会带上与静电球相同种类的电荷,头发丝由于带有同种电荷而相互排斥,使头发会蓬松竖起来。
[2]验电器是用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仪器,它的工作原理是同种电荷互相排斥。
14. 导体 正 同种电荷互相排斥
【解析】
【分析】
【详解】
[1]油罐车的尾部经常有一条铁链拖到地面上,这是因为铁是良好的导体,可以把由于摩擦产生的静电导走,能够防止静电带来的危害。
[2][3]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当它靠近一轻质小球时,小球被排斥,因为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所以小球带正电。
15. 电荷 吸引
【解析】
【详解】
[1][2]毛衣摩擦过的气球带有电荷,因带电体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所以气球靠近水流时会吸引细小的水流,使水流弯曲。
16. 3×10-7 负 吸引轻小物体 绝缘
【解析】
【详解】
[1]因为,所以
[2]电子带负电,原子核带正电,故熔喷布得到大量电子带负电。
[3]带电体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熔喷布带电后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作用。
[4]绝缘体内部电荷被束缚在原子核周围,不能自由移动,故熔喷布是绝缘体,可以长时间保留静电。
17. 中心电极 排斥 不带电
【解析】
【详解】
由于每个小球的负电荷离中心电极距离近、正电荷离中心电极距离远,所以中心电极对负电荷的吸引力大于对正电荷的排斥力,因此,金属小球就会向中心电极滚动.由于中心电极与金属小球都带有正电荷,小球与中心电极相互排斥,即小球受到中心电极排斥力作用.当金属小球与接地的金属板碰撞时,正电荷被中和,此时金属小球不带电.
18. 电磁波 电荷 导体 熔化
【解析】
【分析】
【详解】
(1)[1]光也属于电磁波。
(2)[2]云层带电是因为云层与空气摩擦时使本身所带的电荷发生了转移,这属于摩擦起电现象。
(3)[3][4]由题意可知,电流能通过金属膜,所以可知金属膜属于导体,电流通过金属膜是产生了热量,使金属膜熔化。
【点睛】
19. 汽化 起电 变小 下调 4.26
【解析】
【详解】
(1)小明同学上学途中经过加油站时,闻到汽油味,是因为汽油在空气中发生扩散现象的缘故,说明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加油站规定工作人员在上班时间不能穿化纤布料做的衣服,因为化纤布料容易发生摩擦起电现象;
(2)夏季,汽油的温度升高,汽油的质量不变,由密度公式知道,当体积增大时,每升汽油中汽油的质量减小,故每升汽油的价格下调;
(3)由ρ=m/V知道,该车行驶100km 所消耗的汽油的质量是: m=ρV=0.71×103 kg/m3 ×6×10-3 m3 =4.26kg.
点睛:本题考查的知识点较多,涉及分子的热运动、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及有关热机的计算,难度不大,需要理解和熟记相关的知识点.
20. 排斥 吸引 摩擦起电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解析】
【详解】
用手在吹足气的两只气球上反复摩擦几次,发现两只气球相互排斥,气球和手相互吸引.
三个实验中所反映的相同的物理知识:
都是摩擦起电现象.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21.(1)利用静电现象的实例,如人们利用静电可以除尘、静电复印等.静电危害的实例,如穿着化纤的衣物易“电人”或“吸尘”等(2)防止静电带来不利影响的具体措施,如在运输汽油的汽车尾部拖一根铁链与大地相连,以防止静电的积累发生放电现象产生而引起火灾.
【解析】
【详解】
静电对人们的生活、生产有利有弊,有利的应用有静电除尘、静电喷涂、静电复印等;有弊的方面有穿化纤衣服容易脏,因摩擦起电会起因加油站或某些可燃粉尘较多的车间发生爆炸等;防止静电带来不利影响的具体措施,如在运输汽油的汽车尾部拖一根铁链与大地相连,以防止静电的积累发生放电现象产生而引起火灾.某些车间铺上含有金属丝的地毯,及时把摩擦起电积累的电荷导走,加油站工作人员穿特制的工作服等.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