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下9.3大气压强同步练习(有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八年级下9.3大气压强同步练习(有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00.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3-29 09:29: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版八年级下 9.3 大气压强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下列生活中的事例,没有利用连通器原理的是( )
A.水位计 B.注射器 C.船闸 D.茶壶
2.假如没有了大气层,下列现象依然能够发生的是(  )
A. 用抽水机抽水
B.苹果离开树后下落
C.用吸管“吸”饮料
D.用吸盘在墙上挂物体
3.如图所示,小雪用放在水平面上的两个实验装置来观察并研究大气压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中大气压变大时,玻璃管内的液面会上升
B.乙图中大气压变小时,玻璃管内的液面会下降
C.把乙装置从高山脚下拿到高山顶上,玻璃管内外液面高度差一定变小
D.乙装置更能准确地测量出大气压的值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非晶体熔化时放热
B.高压锅可以使锅内液体的沸点降低
C.春天的早晨,经常出现大雾, 这是液化现象
D.夏天打开冰箱门看到的“白气”, 是从冰箱里冒出的水蒸气
5.如图所示装置中,粗细均匀的细玻璃管上端塞有橡皮塞,管内一段水银柱将一部分气体封闭在玻璃管内。已知玻璃管和橡皮塞总重为G,管的横截面积为S,水银柱高为h,水银的密度为ρ,设当时大气压为p0,管内空气重力不计,则整个装置平衡时,弹簧秤的示数应为(  )
A.G B.G+ρghS C.G﹣ρghS D.G+ρghS﹣p0S
6.甲乙两图分别是根据探究冰的熔化和水的沸腾实验数据绘制的图像根据图像信息,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图甲:冰在BC段处于液态
B.图甲:冰熔化的时间为
C.图乙:水的沸点为98℃
D.图乙:实验地点的大气压强高于1标准大气压
7.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来估测大气压的值,关于本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应该沿水平方向拉动注射器筒
B.用刻度尺测出注射器刻度部分的长度
C.如果筒内空气没有排尽,则测出的大气压值偏大
D.当注射器中的活塞开始滑动时,记录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8.在托里拆利实验实验中,下列说法是正确的是(  )
A.该装置从地面拿到高山上,水银柱会下降
B.玻璃管越粗,管内水银柱越低
C.玻璃管倾斜导致液面高度差变大
D.玻璃管内水银液面上方是空气
9.在如图所示的现象中,不能说明大气压存在的是:(  )
A.吸盘式挂衣钩 B.用吸管吸饮料
C.纸片托水 D.凸出的橡皮膜
10.钢笔吸墨水时,先用手按一下橡皮管外的弹簧片,然后松手,墨水就自动进入橡皮管中,其原因是由于( )。
A.橡皮管内有吸力 B.手给橡皮管压力 C.弹簧片有压力 D.大气压的作用
11.下列有关生产和生活中物理知识的应用解释不正确的是(  )
A.用吸管吸饮料,利用了大气压
B.斧头具有很薄的刃,是为了增大压强
C.风筝能在空中飞行,是因为受到空气的浮力
D.拉杆箱下安装轮子,是通过变滑动为滚动减小摩擦
12.图甲是托里拆利实验装置,图乙是“自制气压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中的托里拆利实验装置测出当地的大气压是ρ水银g(h1+h2)
B.甲图中的托里拆利实验中真空部分如有空气,测最值将偏大
C.乙图中瓶内的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
D.同时带着两装置登山,会发现h1会变小,h3会增大
二、填空题
13.2021年5月30日,我国发射的天舟二号货运飞船满载货物,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成功实现交会对接,对接时货运飞船相对于核心舱是 ___________的,核心舱内适宜航天员工作生活的气压约 ___________Pa(选填“1×104”、“1×105”或“1×106”)。
14.如图甲是一把阴阳壶,壶把上开有两孔,可同时盛装两种液体,图乙为该壶的结构示意图,使用时若捂住甲孔,则倒出的是_______液体,这是由于_______的作用。
15.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___________存在,___________实验首次测定了大气压的值;实验证明大气压随海拔高度的增高而___________(选填“变大”或“变小”)
16.珠穆朗玛峰高程测量的历史是一部测绘科技进步史。2020年12月8日中国同尼泊尔共同宣布最新高程——8848.86米。每次测量都体现了测绘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彰显测绘技术的最高水平,反映了人类对自然的求真与探索精神。
(1)在19世纪,人类首次用三角测量法对珠峰的高度进行测量,如图,由于光从数千米高的峰顶到300千米外观测点,经过不均匀的大气层发生______(选填“折射”、“反射”或“直线传播”),使测量结果偏大。
(2)如果在珠穆朗玛峰上做饭,需要用到高压锅,因为珠峰上气压比标准大气压______(“高”或“低”),水的沸点______(“升高”或“降低”)。
三、综合题
17.下表记录了在不同海拔高度时的气温和气压值,请依据表中的信息回答:
①当海拔高度为8800米时,气压为_______百帕;
②根据相关信息,猜想在海拔为16000米的高度时,气温为________℃;
③当海拔高度在20000米到30000米之间时,气温随海拔高度增加而________,气压随海拔高度增加而_____.
18.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如图,高压锅是家庭厨房中常见的炊具,利用它可以将食物加热到100℃以上,它省时高效,深受消费者欢迎.
(1)为了防止出气孔堵塞致使高压锅发生爆炸的危险,放气孔是它的第二道安全防线.放气孔封口是易熔片(熔点较低的合金材料),采用易熔片的物理道理是:高压锅一旦安全阀失效,出气孔就被堵塞,锅内气体压强就会过大,沸点也随之__________,当锅内温度达到易熔片的熔点时,再继续加热易熔片就开始_________,锅内气体便从放气孔喷出,使锅内气压减小,从而防止爆炸事故发生.
(2)某品牌高压锅安全阀自重对出气孔处气体所产生的压强是6×104pa.在外界为标准大气压的环境下,该高压锅内的气体能达到的最大压强是______________.
(3)对照图所示水的沸点与气压的关系图线,说明利用这种高压锅烧煮食物时,可以达到的最高温度大约是________.
19.历史上著名的__________实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如图所示是测量____________的示意图,人们将这个实验称为_______ 实验.对于该实验操作,以下说法中正确_____________.
A、玻璃管的粗细必须符合一定的要求,否则不能做此实验
B、开始时,玻璃管内必须灌满水银,否则就测不出准确值
C、实验时,玻璃管必须保持竖直,如果倾斜则不能测出准确值
D、玻璃管中水银柱高度必须是76cm,否则就说明实验有问题
E、向水银槽内倒些水银,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减小
F、玻璃管内混入气泡,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变小.
20.近年,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来势凶凶,迅速发展成为全球公共卫生事件。我们国家在优势政治制度的引领下,全国上下采取迅速有效的指施,使国内的疫情较短时间内得到缓解,医学专家们已经初步认识到这种新型冠状病毒特点。
(1)新型冠状病毒大小约 100nm=________m。飞沫是新冠状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人们在打喷嚏时如果没有阻拦,则有上万个飞沫以 50m/s=_______km/h(相当于超级台风)的速度飞出。所以为了自己和他人的安全请佩戴口罩。
(2)如果不幸确诊,病人就通过负压救护车送至负压隔离病房,负压病房内气压___________(选填“低于”“高于”或“等于”)病房外大气压,这样空气在自由流动时只能由_______流向_________(均选填“室内”或“室外”),减少疾病传播和交叉感染的风险。
(3)体温检测是必要的防控措施,如图所示为水银体温计的横截面。凸起圆弧形玻璃可以看清体温计内极细的汞柱,便于读数。这是因为凸起圆弧形玻璃的作用相当于_________镜,能看到汞柱被放大后正立放大的___________像。
21.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负压式救护车
负压式救护车在2020年抗击新冠疫情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角,车上安装了消毒灯、中心供氧接口等,还配备了呼吸机、除颤仪等系列抢救设备.所谓负压,就是利用技术手段,使车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这样空气在自由流动时只能由车外流向车内。
为了在救治和转运传染病人时最大限度地减少交叉感染的几率,尽力保证医护人员头部位置的空气是干净无菌的;而病人躺卧处的空气是被污染的,利用真空泵将车内的污染空气通入特制的电热器内进行高温消毒后排出。
(1)人类靠肺呼吸,在________(选填“呼气”或“吸气”)时肺内处于负压状态。
(2)消毒灯是利用________线进行消毒的;
(3)负压式救护车内气流的方向是________。(选序号)
①从车上方进入车内,从车下方被排出
②从车下方进入车内,从车上方被排出
(4)若负压车内的气压相比车外的标准大气压减小了千分之一,车顶的面积约为4m2,车顶受到的内外气体压力差约为________N。(标准大气压为1.0×105Pa)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解析】
【详解】
A.水位计和锅炉底部连通,上端开口,构成一个连通器,故A不符合题意;
B.注射器是利用大气压吸取液体的,故B符合题意;
C.船闸若是打开上游阀门,让上游与闸室底部连通构成连通器,或者打开下游阀门,让闸室与下游连通,构成连通器,利用连通器工作的,故C不符合题意;
D.茶壶是茶嘴与壶身的底部相连通,上端开口构成的连通器,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B
【解析】
【分析】
【详解】
A.活塞式抽水机抽水时,先灌满水,排出了里面的空气,当活塞向上运动时,活塞下部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水被压入抽水机内,用到了大气压,与大气层有关,故A不符合题意;
B.苹果离开树后由于重力下落,与大气层无关,故B符合题意;
C.吸饮料时,是先把吸管内的空气吸走,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饮料就被压进吸管里,与大气层有关,故C不符合题意;
D.用力将挂衣钩的吸盘紧压在墙壁上,将塑料吸盘中的空气排出,通过手的挤压排出了吸盘内的气体,使内部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这样外界大气压将挂衣钩压在墙壁上,与大气层有关,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A
【解析】
【分析】
【详解】
A.甲图中水银柱产生的压强,就是大气压强,大气压变大时,玻璃管内的液面会上升,压强就越大,故A正确;
B.乙图中大气压变小时,由于瓶内气压大于外界大气压,玻璃管内的液面会上升,故B错误;
C.由于气压随高度的升高而减小,把乙装置从高山脚下拿到高山顶上,玻璃管内外液面高度差一定大,故C错误;
D.因为玻璃瓶内外气压不等,乙装置更能大概显示气压随高度变化的情况,不能准确地测量出大气压的值,故D错误。
故选A。
4.C
【解析】
【详解】
A.无论是晶体还是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都需要吸热,故A错误;
B.气压增大,沸点升高。高压锅内的气压较高,提高了液体的沸点,故B错误;
C.春天的早晨,出现的大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水滴,故C正确;
D.夏天打开冰箱门看到的“白气”,是冰箱门周围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故D错误。
故选C。
5.B
【解析】
【详解】
将整个装置看做一个整体,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就等于装置的总重力。
管内水银柱所受的重力是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
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6.C
【解析】
【详解】
AB.由图甲可知,冰在BC段处于熔化过程,处于固液共存的状态,冰熔化的时间为
10min-4min=6min
故AB错误;
CD.通过图乙可以看出,水的沸点是98℃,1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液体沸点随气压的降低而降低,所以此时大气压低于1标准大气压,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7.C
【解析】
【详解】
AD.实验中,应该沿水平方向拉动注射器筒,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当活塞刚刚拉动时,弹簧测力计的拉力与大气对活塞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据此得出大气压力的值,故AD正确,不符合题意;
B.注射器的容积可通过图中读出,其单位为mL,注射器是圆柱体,利用公式V=SL可求其横截面积的大小,故需用刻度尺测出注射器刻度部分的长度,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如果筒内空气没有排尽,拉力F的值会减小,由可知所测大气压值会偏小,故C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C。
8.A
【解析】
【详解】
A.海拔高度越高,气压越小,故该装置从地面拿到高山上,气压降低,水银柱会下降,故A正确;
B.玻璃管的粗细不会影响大气压的测量值,即玻璃管越粗管内水银柱的高度不变,故B错误;
C.实验时,玻璃管如果倾斜会使长度增加,但高度不变,不影响实验测量结果,故C错误;
D.实验中玻璃管内水银面的上方是真空,故D错误。
故选A。
9.D
【解析】
【分析】
【详解】
A.把吸盘紧压在光滑的墙上,把吸盘内的空气排出,大气压就把吸盘紧压在了墙上,在钩上可以挂衣服,故A不符合题意;
B.用力一吸气,吸管内的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饮料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被压入口腔内,故B不符合题意;
C.杯口朝下时,由于杯内没有空气只有水,而杯内水柱产生压强远小于外界的大气压,故纸片就被大气压给托住了,故C不符合题意;
D.容器中装有液体时,橡皮膜会向下凸出,说明液体对容器的底部有压强,不能说明大气压存在,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0.D
【解析】
【详解】
先用手按一下橡皮管外的弹簧片,橡皮管中的空气排出,压强变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大气压将墨水压入吸管中,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1.C
【解析】
【分析】
【详解】
A.用吸管吸饮料时,是外界的大气压将饮料压入吸管的。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斧刃很薄,减小了压力的作用面积,在压力一定时,减小了压强。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风筝能在空中飞行,主要是受到了风对它的作用力,而不是浮力。故C错误,符合题意;
D.因为拉杆箱下有轮子,当拖行它时,通过轮子的滚动把滑动摩擦变为滚动摩擦,减小了地面对箱子的摩擦力。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2.D
【解析】
【分析】
【详解】
A.甲图中,水银柱高为h1,根据液体压强的公式可知,甲图的托里拆利实验装置测出当地的大气压是p=ρ水银gh1,故A错误;
B.甲图中的托里拆利实验中真空部分如有空气,会使水银柱变低,因此测量值将偏小,故B错误;
C.乙图中的自制气压计可粗略反映外界大气压的变化,瓶内的气压等于外界大气压和管内液柱产生的液体压强之和,即瓶内气压大于外界大气压,故C错误;
D.同时带着两装置登山,随着高度的增加,外界气压变小,甲装置中h1变小;而乙装置中,外界气压变小,瓶内空气压着水柱上升,所以h3增大,故D正确。
故选D。
13. 静止 1×105
【解析】
【分析】
【详解】
[1]对接时货运飞船相对于核心舱位置没有变化,是静止的。
[2]核心舱内适宜航天员工作生活的气压应该跟地球表面气压相差不能太大,接近一个标准大气压,约为1×105 Pa。
14. 乙 大气压
【解析】
【详解】
[1][2]一定质量的气体,压强随体积的增大而减小,若壶盖上没有小孔,壶中水倒掉一部分后,空间增大,气体压强减小,当茶壶内外的压强差大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壶中的水将倒不出来,因而在壶盖上打一小孔,与空气相通,使壶内外的气体压强始终相同,水在重力作用下就可流出来。因此若捂住甲孔,则倒出的是乙液体。
15. 大气压 托里拆利 变小
【解析】
【详解】
[1]历史上马德堡半球实验用两个中间抽成真空而压合在一起的铜半球有力地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
[2]意大利科学家托里拆利,利用一端开口的玻璃管测出了大气压所能支持的水银柱的高度,间接测量出大气压强的值。
[3]大气压受海拔高度、温度等因素影响,大气压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变小。
16. 折射 低 降低
【解析】
【详解】
(1)[1]光从数千米高的峰顶到300千米外观测点,由于地球周围的大气是不均匀的,所以光经过不均匀的大气层会发生折射,会使测量结果偏大;
(2)[2][3]一般来说,大气压随着高度的增加而降低;液体沸点随着大气压的降低而降低。
珠峰海拔较高,大气压比标准大气压低,水的沸点会降低。
17. 316.7 -56.5 升高 降低
【解析】
【详解】
①当海拔高度为8800米时,由表可知,气压为316.7百帕.
②由表可知,在海拔14000-20000米时,温度没有发生变化,故在海拔为16000米的高度时,气温为-56.5 ℃.
③由表可知,当海拔高度在20000米到30000米之间时,气温随海拔高度增加而升高,气压随海拔高度增加而降低.
18. 升高 熔化 1.6×105pa 115℃
【解析】
【详解】
(1)高压锅一旦安全阀失效,出气孔就被堵塞,锅内气体压强就会过大,沸点也随之升高,当锅内温度达到易熔片的熔点时,再继续加热易熔片就开始熔化,锅内气体便从放气孔喷出,使锅内气压减小,从而防止爆炸事故发生;
(2)由题意知:锅内气压等于一标准大气压与安全阀对气体压强之和,则锅内气压是1.0×105Pa+6×104 pa=1.6×105 pa;
(3)对照图象可知,当气压为1.64×105 pa时,所对应的温度是115℃.
19. 马德堡半球 大气压 托里拆利 BF
【解析】
【详解】
[1]由课本中提到的物理史实可知,最早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并且最著名的实验是马德堡市的市长奥托格里克做的马德堡半球实验.
[2][3]如图的实验装置是托里拆利实验装置,托里拆利实验测量出了大气压强的数值.
[4]玻璃管粗细、是否倾斜、是否弯曲及及水银槽内水银的多少不会影响大气压的测量值;故ACE错误;
在托里拆利实验中,玻璃管顶端有少量空气的情况下,会产生气压,管内外水银柱的高度差会变小,故BF正确;
大气压受高度、天气等因素影响,所以玻璃管中水银柱高度不一定是76cm,故D错误.
20. 180 低于 室外 室内 放大 虚
【解析】
【分析】
【详解】
(1)[1][2]新型冠状病毒大小约
飞沫传播速度为
(2)[3][4][5]负压病房是利用负压技术使室内的大气压强小于外界的大气压强,这样使空气在自由流动时只能由室外流向室内,减少人员交叉感染的机率。
(3)[6][7]凸起圆弧型玻璃中间厚边缘薄是放大镜,水银柱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21. 吸气 紫外 ① 400
【解析】
【分析】
【详解】
(1)[1]当膈肌和肋间外肌收缩时,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胸廓的容积扩大,肺随之扩张,造成肺内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
(2)[2]消毒灯是利用紫外线进行消毒的,紫外线杀菌消毒是利用适当波长的紫外线能够破坏微生物机体细胞中的脱氧核糖核酸或核糖核酸的分子结构。
(3)[3]在车内气流控制上,清洁的空气从上方进入车内,从车下被排出,这就可以尽力保证医护人员头部位置的空气是干净无菌的,而病人躺卧处的空气是被污染的,随着排风和过滤装置被排到车外,排到车外的空气经过过滤,同样是干净无菌的空气。
(4)[4]若负压车内的气压相比车外的标准大气压减小了千分之一,车顶的面积约为4m2,车顶受到的内外气体压力差约为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