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下11.3动能和势能同步练习(有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八年级下11.3动能和势能同步练习(有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3-29 10:10: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版八年级下 11.3 动能和势能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如图所示,用力F将小球压至D点(弹簧始终处于弹性限度内)、撤去力F后,小球从静止开始向上运动。C位置时小球所受弹力大小等于重力,B位置是弹簧自身长度的位置,A位置是小球到达的最高点,整个过程不计空气阻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B位置小球的动能最大
B.在A位置,小球速度为零,小球处于平衡状态
C.从D到B位置小球的动能一直在变大
D.从D到A位置过程中小球受到的合力先减小再增大后不变
2.如图是探究“物体的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装置图。实验中,探究的动能是指( )
A.小球在斜面上的动能
B.小球撞击木块时的动能
C.小球撞击木块后的动能
D.木块被小球撞击时的动能
3.如图甲所示为“中国达人秀”节目中惊险感人的杂技《男女滑杆》,由王莹莹和光士强组成的国内首个男女滑杆组合完成,饱含情绪地讲述“让我留在你身边”的动人故事。当质量为60kg的光士强从滑杆顶端由静止下滑,3s后精准地停止在杆底,下滑过程中他的手对滑杆的握力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g取10N/kg)(  )
A.因手上的握力始终大于其重力,所以光士强一直做减速运动
B.在2s~3s时间内光士强的动能在增加
C.当下滑时间刚好为2s时,光士强可以沿着滑杆向上爬
D.上述整个过程中光士强不能做到匀速下滑
4.2022年第24届冬奥会在北京召开,我国健儿积极备战。如图是高台跳雪运动员由高处急速滑下,在即将到达赛道底部时,他双膝弯曲,使劲一蹬,顺势跃向空中。为减小空气阻力影响,他上身前倾,双臂后摆,整个身体就像一架飞机,向前滑翔。有关滑雪中的相关物理知识说法正确的是(  )
A.双膝弯曲,不但降低了重心,而且减小了重力势能,转化为更多的动能
B.运动员使用撑杆向后用力撑地增大下滑速度,目的是为了增大惯性,从而利用惯性跳得更远
C.由于运动员背上的空气流速小于滑雪板下面的空气流速,从而产生向上的升力
D.雪橇板有较大面积目的是为了减小运动员脚对雪道的压力
5.如图所示,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甲图中国旗冉冉升起,相对于地面国旗是运动的
B.乙图中冰壶离开运动员后会滑很远,是因为它有惯性
C.丙图中运动员受到的重力与地面对他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D.丁图中高空抛下的物体越高其重力势能就越大,对砸中物体的危害程度就越大
6.踢足球是我国青少年喜爱的一项体育运动,如图所示,在一次精彩的传球攻门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此过程中,足球的重力势能是不变的
B.足球对脚的作用力和脚对足球的作用力是一对平衡力
C.足球飞行路线发生了变化,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D.足球在空中能够继续飞行,是因为受到惯性力的作用
7.2020年虽然是波折的一年,但仍然没有阻止我们中国人在科学上的进步。“北斗三号”全球系统建成、“奋斗者”下海、“嫦娥五号”挖土归来、“天问一号”探测器开启火星之旅……其中从物理角度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天问一号”经火箭发射上升的过程中,其重力势能变大
B.“奋斗者”潜入万米深海的过程中,所受海水的压强不断变大
C.“嫦娥五号”从地球出发,到达月球表面时,其质量不会发生改变
D.如果“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中某颗绕地球飞行的卫星所受的力全部消失,将会一直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
8.在常吉高速某段平直路面上匀速行驶的小汽车,其动能大小的情况是(  )
A.一直变大 B.一直变小 C.先变大后变小 D.始终不变
9.在体育课上,小康用胳膊将排球向上垫起后,排球上升过程中运动得越来越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排球在脱离胳膊后能继续上升,是由于排球所受的重力小于排球的惯性
B.排球在脱离胳膊后的上升过程中,受到方向向上的力
C.排球在脱离胳膊后的上升过程中,重力势能逐渐减小
D.排球在脱离胳膊后的上升过程中,动能逐渐减小
10.如图所示的是运动员在铅球比赛中的场景。铅球离手后,在空中飞行过程中动能EK随时间t变化的曲线最接近的是(  )
A. B. C. D.
11.小明和同学一起荡秋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通过最低点时的动能为零 B.下降过程中的动能不变
C.到达最高点的重力势能最大 D.上升过程中的重力势能减小
12.如图1,小球依次向四个方向以相同的速度飞出。某次小球在空中飞行到落地的过程中(不计空气阻力),其动能Ex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如图2所示,则这次小球飞出的方向为(  )
A.① B.② C.③ D.④
二、填空题
13.瑞丽市2021年“3.29”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接收到大量的社会捐赠物资,可谓“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捐赠50t的救援物资受到的重力是______N;一辆正在喷洒消毒液的汽车匀速行驶在水平道路上,汽车的动能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14.用“模拟打桩”来探究物体重力势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物体的质量,实验时,让物体从木桩正上方的某一高度处自由下落,将木桩打入沙中,三次实验木桩进入沙中的深度如图所示,木桩进入沙中的深度越深,则物体对木桩做的功越______,比较、可知:物体重力势能的大小与物体的______有关;比较______可知:物体重力势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15.如图所示,将摆球从A点静止释放,摆球从A点向O点摆动的过程中,动能逐渐__,重力势能逐渐___,摆球运动到另一侧的最高点B点时,动能为__。
16.火箭加速上升过程中,相对于地面是______;火箭的重力势能______,惯性______。
三、综合题
17.长征五号
2016年11月3日,伴随着一声长啸,我国新一代大型运载火箭长征五号腾空而起,燃料燃烧产生的巨大火焰推动火箭上升,火光映红了天空
长征五号作为我国运载火箭升级换代的里程碑工程,火箭在大直径、大结构、大推力的同时,还能保持最轻的自重.除了智能减载、优化结构外,我国科研人员还通过更换材料、优化工艺等措施在制造环节减重.例如,一开始火箭大量使用钢螺母,结构强度大、质量大.经过试验,科研人员将大量螺母替换成钛合金材料,减轻了几百千克.
长征火箭助推器的斜头锥有着优异的气动外形,对减小空气阻力发挥了重要作用.斜头锥不仅圆润,而且还很强悍.头锥不足0.1 m2的前捆绑点处,能够承受约3×106N压力.所以在发射瞬间,每个助推器需要将底部支撑点的推力最高效地传送到头锥内侧的那个前捆绑点上,带动火箭起飞.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火箭升空时重力势能将_____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2)头锥处能受到的压强约为___________Pa.
18.小红发现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的一些用具的使用方法是“按压式的”。
(1)如图甲所示,小红将一支内有弹簧的圆珠笔向下按压,放手后笔会向上弹起一定高度。为了研究方便,把笔筒化为外壳、内芯和轻质弹簧三部分。弹跳过程出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如图乙所示:
①把笔竖直倒立于水平硬桌面,下压外壳使其下端接触桌面(见位置a);
②由静止释放,外壳竖直上升与静止的内芯碰撞(见位置b);
③碰撞后内芯与外壳以共同的速度一起上升到最大高度处(见位置c)。
下列关于该过程中能量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向下按笔的过程中,弹簧的弹性势能减小
B.向下按笔的过程中,笔的重力势能增大
C.笔向上弹起的过程中,笔的重力势能增大
D.笔向上弹起的过程中,弹簧的弹性势能增大
(2)小红注意到家中洗手液的瓶盖也是按压式的。她打开洗手液瓶盖,看到其中有个按压式吸液结构如图甲所示。它由导液管、进液阀门、弹簧、活塞、出液阀门、出液管、储液筒等组成,如图乙所示。其中进液阀门和出液阀门是塑料小球,进液阀门位于弹簧下端,出液阀门位于活塞上端。
使用的时候,通过手向下按压,活塞向下移动,弹簧被压缩使得进液阀门关闭,出液阀门打开,储液筒里的液体从出液管流出瓶外,当手松开时,弹簧恢复原来的自然状态,使得活塞向上移动,出液阀门关闭,进液阀门打开,液体从导液管通过进液阀门进入到储液筒。这样活塞在圆筒中上下往复运动,不断地把液体“吸”上来,“压”出瓶外。
①按压式瓶盖的工作原理和________原理相同。(选填选项前的字母)
A.船闸 B.活塞式抽水机 C.测量液体内部压强的U形管微小压强计 D.汽油机
②洗手液能被“吸”上来是利用了________________。
③向下按压后松手时,液体从导液管通过进液阀门进入到储液筒,是因为洗手液瓶中气压___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储液筒中气压。
19.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电熨斗中的调温装置
如图1为生活中常用的电熨斗,图2是电熨斗结构图,电熨斗中有一个双金属片制成的自动开关,双金属片是由长和宽相同的铜片和铁片组成,且两金属片紧紧地铆在一起,受热时铜片膨胀得比铁片大,双金属片便向铁片那边弯曲,温度越高,弯曲得越显著。常温时,双金属片端点的触点与弹性钢片上的触点相接触,当电熨斗与电源接通时,电热丝发热,双金属片受热弯曲,当温度升高到设定的温度时,双金属片顶端的触点与弹性钢片上的触点分离,电路断开。电熨斗工作时的温度可以调节,将调温旋钮上的升降螺丝上下调节,双金属片和弹性钢片上的触点随之上下移动。双金属片弯曲程度不同,金属底板温度也就不同。由于衣服的质料不同,熨烫时所需要的温度也各不相同,一般来说,棉织品比化纤衣服耐高温。
(1)与铜导线相比,制作电熨斗电热丝的材料应具备的特性是________
A.电阻较大,熔点较低 B.电阻较大,熔点较高
C.电阻较小,熔点较低 D.电阻较小,熔点较高
(2)为了安全用电,该电熨斗的电源线插头应选图1中的______(填A / B),如图3中,两种双金属片中符合电熨斗安装要求的是_______(选填C / D);
(3)电熨斗通电工作时,若突然断开电源,两触点_______(选填会 / 不会)断开;
(4)将调温旋钮上的升降螺丝下调时,弹性钢片的弹性势能________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D.以上都有可能
(5)熨烫完化纤衣服再熨烫棉织品衣服,调温旋钮上的升降螺丝____(选填向上/向下/不)调。
20.过山车是一项富有刺激性的娱乐工具.那种风驰电掣、有惊无险的快感令不少人着迷.如果你对物理学感兴趣的话,那么在乘坐过山车的过程中不仅能够体验到冒险的快感,还有助于理解力学定律.实际上,过山车的运动包含了许多物理学原理,人们在设计过山车时巧妙地运用了这些原理.如果能亲身体验一下由能量守恒、加速度和力交织在一起产生的效果,那感觉真是妙不可言.这次同物理学打交道不用动脑子,只要收紧你的腹肌,保护好肠胃就行了.当然,如果你受身体条件和心理承受能力的限制,无法亲身体验过山车带来的种种感受,你不妨站在一旁仔细观察过山车的运动和乘坐者的反应.
在刚刚开始时,过山车的小列车是依靠一个机械装置的推力推上最高点的,但在第一次下行后,就再也没有任何装置为它提供动力了.事实上,从这时起,带动它沿轨道行驶的唯一的“发动机”将是重力势能,即由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又由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这样一种不断转化的过程构成的.重力势能是物体因其所处位置而自身拥有的能量,它是由于物体和地球的引力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对过山车来说,它的重力势能在处于最高点时达到了最大值,也就是当它爬升到“山丘”的顶峰时最大.当过山车开始下降时,它的重力势能就不断地减少(因为高度下降了),但能量不会消失,而是转化成了动能,也就是运动的能量.不过,在能量的转化过程中,由于过山车的车轮与轨道的摩擦而产生了热量,从而损耗了少量的机械能(动能和重力势能).这就是为什么在设计中随后的小山丘比开始时的小山丘略矮一点的原因.
过山车最后一节小车厢里是过山车赠送给勇敢的乘客最为刺激的礼物.事实上,下降的感受在过山车的尾部车厢最为强烈.因为最后一节车厢通过最高点时的速度比过山车头部的车厢要快,这是由于过山车中部的重心最高时,重力势能最大,而当尾部到达最高点时,重心位置已经不在最高位置,已经有一部分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了.这样,乘坐在最后一节车厢的人就能够快速地达到和跨越最高点,从而就会产生一种要被抛离的感觉,因为重心正在加速向下运动.尾部车厢的车轮是牢固地扣在轨道上的,否则在到达顶峰附近时,小车厢就可能脱轨飞出去.中前部的车厢情况就不同了,过山车的重心心在“身后”,在短时间内,它虽然处在下降的状态,但是它要“等待”重心越过高点被重力推动.
(1)过山车上升阶段,其重力势能 __________.(填“增加”、“减少”、“不变”)
(2)过山车在轨道的最低处,运动最快,动能最大,说明物体的动能同_________有关.
(3)设计师所设计的过山车轨道中,过山车依次通过的竖直回环的高度一次比一次低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过山车运行起来以后,坐在过山车不同位置的乘客,通过某一竖直回环的最高点时,乘坐在_____________( 选填“车中部”、“车尾部”)通过时速度最大.
21.传说牛顿被树上摔下来的苹果砸中后,发现了牛顿第一定律。事实上“站在巨人肩上”的牛顿是在总结了前人的研究基础上,得出著名的牛顿第一定律。
(1)请默写牛顿第一定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假如树上掉下来的苹果,在下落过程中突然不受任何力的作用,苹果运动的速度_________,苹果的动能___________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解析】
【详解】
A.在D位置时,弹簧弹性形变最大,弹力最大,弹力大于重力,合力向上,小球加速上升,到达C位置时小球所受弹力大小等于重力,合力为零,之后CB段弹力小于重力,合力向下,小球做减速运动,BA段只受重力,合力向下,小球继续做减速运动,所以小球在C位置的速度最大,动能最大,故A错误;
B.在A位置小球到达最高点,速度为零,只受重力作用,受力不平衡,故B错误;
C.由选项A可知,从D到B位置小球的速度先变大后变小,小球的动能先变大后变小,故C错误;
D.D点弹力最大,弹力大于重力,合力等于弹力减去重力,随后弹力减小,合力减小,当到C点时,弹力大小等于重力,合力为零,之后弹力小于重力,合力向下,合力等于重力减去弹力,随着弹力的减小,合力逐渐增大,到B点,弹力消失,只受重力,合力就等于重力,合力达到最大后不变,故从D到A位置过程中小球受到的合力先减小再增大后不变,故D正确。
故选D。
2.B
【解析】
【详解】
据题意可知,实验中探究小球动能,即小球撞击木块时的动能的大小,小球速度的大小是通过改变小球在斜面上的高度实现的,小球动能的大小是通过木块被推动移动的距离体现的。
故选B。
3.D
【解析】
【分析】
【详解】
A,光士强的重力为
G=mg=60kg×10N/kg=600N
根据题意可知,光士强从滑杆顶端由静止下滑时,速度会先变大,后变小,最后速度变为0,故A错误;
B.根据图像可知,在2s~3s时间内,压力变大,滑动摩擦力变大,光士强做减速运动,速度变小,质量不变,其动能在减小,故B错误;
C.当下滑时间刚好为2s时,光士强的重力要大于滑动摩擦力,则他不能沿着滑杆向上爬,故C错误;
D.整个过程中,光士强的运动状态是变化的,由静止下滑时,速度会先变大,后变小,最后变为0,不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故D正确。
故选D。
4.A
【解析】
【详解】
A.重心越低,更容易保持平衡,双膝弯曲,降低了重心,减小了重力势能,可以将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动能越大,速度越快,向前滑行越远,故A正确;
B.惯性大小只与质量有关,运动员使用撑杆向后用力撑地增大下滑速度,惯性不变,目的是为了增大初始速度,从而利用惯性跳得更远,故B错误;
C.运动员滑行的过程,由于运动员背上的空气流速大于滑雪板下面的空气流速,而流速越大,压强越小,从而产生向上的升力,故C错误;
D.在压力一定时,压强大小与受力面积有关。雪橇板有较大面积目的是为了减小运动员脚对雪道的受力面积,运动员总重力不变,压强变上,故D错误。
故选A。
5.C
【解析】
【详解】
A.甲图中国旗冉冉升起,相对于地面国旗的位置发生了改变,因此是运动的,故A正确,符合题意;
B.冰壶离开运动员的手后,能够继续往前滑动,是因为冰壶具有惯性,故B正确,符合题意;
C.丙图中运动员静止时受到的重力与地面对他的支持力大小不相等,所以不是一对平衡力,故C错误,不符合题意;
D.重力势能的大小跟物体质量和被举得高度有关,因此高空抛下的物体越高其重力势能就越大,对砸中物体的危害程度就越大,故D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C。
6.C
【解析】
【分析】
【详解】
A.在运动过程中,足球的高度发生了变化,所以足球的重力势能是变化的,故A错误;
B.足球对脚的作用力和脚对足球的作用力,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是一对相互作用力,不是一对平衡力,故B错误;
C.足球受到力的作用,其飞行路线发生了变化,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故C正确;
D.足球在空中能够继续飞行,是由于足球具有惯性,但不能说受到惯性力的作用,因为惯性不是力,故D错误。
故选C。
7.D
【解析】
【分析】
(1)当质量一定时,重力势能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大;
(2)液体中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3)质量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随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4)在不受力或者受到平衡力的时候,只有静止和匀速直线运动两种状态。
【详解】
A.当质量一定时,重力势能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大。“天问一号”经火箭发射上升的过程中,高度增加其重力势能变大,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液体中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所以“奋斗者”潜入万米深海的过程中,所受海水的压强不断变大,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质量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随位置的改变而改变,“嫦娥五号”从地球出发,到达月球表面时,其质量不会发生改变,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在不受力或者受到平衡力的时候,只有静止和匀速直线运动两种状态。如果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中某颗绕地球飞行的卫星所受的力全部消失,将会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了质量、运动和力、液体压强、物体的势能等,非常综合,但较为基础
8.D
【解析】
【分析】
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质量和速度,质量越大,速度越大,动能越大。
【详解】
在常吉高速某段平直路面上匀速行驶的小汽车,速度不变,质量不变,动能不变。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
掌握影响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大小的因素。会判断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机械能的大小变化以及能量的相互转化。
9.D
【解析】
【分析】
【详解】
A.排球在脱离胳膊后能继续上升,是由于排球具有向上运动的惯性,一切物体都有惯性,故A错误;
B.排球在脱离胳膊后的上升过程中,如果不考虑空气阻力,排球受到方向竖直向下的重力,故B错误;
C.排球在脱离胳膊后的上升过程中,克服重力做功,位置升高,重力势能逐渐增加,故C错误;
D.排球在脱离胳膊后的上升过程中,受重力作用,速度逐渐减小,动能逐渐减小,故D正确。
故选D。
10.A
【解析】
【详解】
铅球在整个飞行过程中,质量不变,铅球一直在运动,动能不为零。从出手到最高点过程中速度减小,此过程动能减小;在下落的过程中,速度不断增大,到达地面最大,此过程动能增大。整个过程动能先减小再增大,故BD不符合题意;处于最高点时速度不为零,因此动能不为0,故A符合题意,C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1.C
【解析】
【详解】
A.通过最低点时速度最大,动能最大,故A错误;
B.下降过程中,高度变小,重力势能变小,速度增大,动能增大,故B错误;
C.到达最高点时,高度最大,重力势能最大,故C正确;
D.上升过程中,高度增大,重力势能增大,故D错误。
故选C。
12.B
【解析】
【分析】
根据小球沿不同方向飞出后的动能变化趋势是否和图2相符合进行判断即可。
【详解】
A.由图2可知,小球的动能先减小后增大,小球沿①方向竖直向上抛,当小球达到最高点时,小球的动能为零,A不符合题意;
B.若小球沿②方向飞出,小球达到最高点时,小球竖直方向的速度为零,但是水平方向的速度不为零,动能达到最小但不为零,B符合题意;
C.小球沿③方向飞出,速度越来越大,动能也会越来越大,C不符合题意;
D.若小球沿④方向飞出,小球的速度会越来越大,动能也会越来越大,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3. 5×105 减小
【解析】
【分析】
【详解】
[1]救援物资受到的重力
G=mg=50×103kg×10N/kg=5×105N
[2]匀速行驶的喷洒消毒液的汽车,速度不变,质量变小,所以动能减小。
14. 多 高度 a、c
【解析】
【详解】
[1]物体下落过程中,物体的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物体的重力势能就越大,对木桩做功越多,木桩陷入沙坑越深,所以我们可以通过木桩陷入沙坑的深度观察来判断重力势能的大小,这用到了转换法。
[2]由、两图可知,物体的质量,从不同高度落下,落下的位置越高,木桩被打得越深,物体的重力势能越大,说明重力势能与高度有关。
[3]比较、两图可知,物体的质量,物体从同一高度落下,质量越大,木桩被打得越深,说明重力势能与质量有关。
15. 增大 减小 0
【解析】
【分析】
【详解】
[1][2]动能大小的影响因素:质量、速度。质量不变时,速度越大,动能越大;重力势能大小的影响因素:质量、被举得高度。质量不变时,高度越小,重力势能越小。如图所示,将摆球从A点静止释放,摆球从A点向O点摆动的过程中,速度逐渐增大,故动能逐渐增大;质量不变,而高度逐渐减小,即重力势能逐渐减小。
[3]摆球运动到另一侧的最高点B点时,处于静止状态,即此时速度为零,故动能为0。
16. 运动的 变大 不变
【解析】
【分析】
【详解】
[1]火箭加速上升过程中,相对于地面的位置发生改变,火箭相对于地面是运动的。
[2]火箭加速上升过程中,质量不变,高度变大,重力势能变大。
[3]火箭加速上升过程中,质量不变,惯性的大小不变。
17. 变大 3×107
【解析】
【详解】
(1)火箭升空时,高度不断增加,质量不变,所以重力势能逐渐变大;
(2)头锥处能受到的压强:.
故答案为(1)变大;(2)3×107.
18. C B 大气压 大于
【解析】
【详解】
(1)[1]A.向下按笔的过程中,弹簧的弹性形变程度变大,所以弹簧的弹性势能变大,故A错误;
B.向下按笔的过程中,笔的高度减小,所以其重力势能减小,故B错误;
C.笔向上弹起的过程中,笔的质量不变,高度增加,所以笔的重力势能增大,故C正确;
D.笔向上弹起的过程中,弹簧的形变程度变小,所以其弹性势能变小,故D错误。
故选C。
(2)①[2]按压瓶盖,瓶内气体被压缩,压强变大,大于外界大气压,洗手液在内外气压差的作用下被“吸”上来,利用的是大气压。
A.船闸的基本原理是连通器,与大气压无关,不合题意;
B.抽水机抽水,通过活塞上移或叶轮转动使抽水机内水面上方的气压减小,水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被压上来,利用了大气压,符合题意;
C.微小压强计是用来测量液体压强的,U形管两侧液面出现高度差越大,液体压强越大,与大气压无关,不合题意;
D.汽油机是将空气与汽油以一定的比例混合成良好的混合气,在吸气冲程中被吸入汽缸,混合气经压缩点火燃烧而产生内能,高温高压的气体作用于活塞顶部,推动活塞作往复运动,通过连杆、曲轴飞轮机构对外输出机械能,与大气压无关,不合题意。
故选B。
②[3]由①可知,洗手液能被“吸”上来是利用了大气压。
③[4]向下按压后松手时,液体从导液管通过进液阀门进入到储液筒,说明瓶中气压大于储液筒中气压。
19. B A C 不会 A 向下
【解析】
【详解】
(1)[1]电熨斗加热元件,需要在高温下,并且需要放出较多的热量,根据焦耳定律可知需要较大的电阻,所以必须是电阻较大、熔点较高的材料。
故选B。
(2)[2]为了安全用电,该电熨斗的电源线插头应选三孔插座,故选图1中的A。
[3]由题意可知,受热时铜片膨胀得比铁片大,双金属片便向铁片那边弯曲,温度越高,弯曲得越显著。常温时,双金属片端点的触点与弹性铜片上的触点相接触。当电熨斗与电源接通时,电热丝发热,双金属片受热弯曲,当温度升高到设定温度时,双金属片顶端的触点与弹性铜片上的触点分离,电路断开。金属底板散热,温度降低,双金属片恢复原状,电路接通。由此判断,上层为铜片,下层为铁片,图C符合要求。
(3)[4]由于触点的连接情况受温度控制,电熨斗通电工作时,若突然断开电源,温度不会马上降下来,所以两触点不会立即断开。
(4)[5]由于弹性势能的大小与物体弹性形变的程度有关,故当将调温旋钮上的升降螺丝下调时,弹簧铜片的形变程度变大,所以弹性势能增大。
(5)[6]由于棉织品比化纤衣物耐高温,故应使温度升高,调温旋钮上的升降螺丝应向下调,这样在弹性钢片的作用下,两触点不容易分开,则最终可达到的温度会升高。。
20. 增加 速度 由于摩擦力消耗了部分机械能 车尾部
【解析】
【详解】
(1)过山车上升阶段,质量不变,高度增加,所以山车的重力势能增加;
(2)翻滚过山车运动到最低点时,重力势能最小,但速度最快,动能最大,所以说明物体的动能同速度大小有关;
(3)山车的重力势能在处于最高点时达到最大值,当它开始下行时,它的势能不断减小,动能不断增大;由于摩擦,损耗了少量的机械能,所以过山车依次通过的竖直回环的高度一次比一次低;
(4)车尾部车厢通过最高点时的速度比过山车头部的车厢要快,这是由于过山车中部的重心最高时,重力势能最大,而当尾部到达最高点时,重心位置已经不在最高位置,已经有一部分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因此,通过某一竖直回环的最高点时,乘坐在车尾部通过时速度最大.
21.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不变 不变
【解析】
【详解】
(1)[1]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是: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3]从树上掉下来的苹果,突然不受任何力的作用,将会保持原来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速度不变,而整个过程苹果的质量也不变,所以其运能也不变。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