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 第四章 电磁振荡电磁波
一、单选题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只有物体温度较高时,才能向外辐射红外线
B.紫外线杀菌能力较强
C.可见光比红外线容易发生衍射现象
D.射线可以在磁场中偏转
2.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安培发现电流的磁效应
B.麦克斯韦预言电磁波的存在,赫兹捕捉到了电磁波
C.库仑发现库仑定律并测出静电力常量
D.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并得出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3.无线话筒是LC振荡电路的一个典型应用。在LC振荡电路中,某时刻磁场方向如图所示,且电容器上极板带正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容器正在放电 B.振荡电流正在增大
C.线圈中的磁场正在增强 D.磁场能正在向电场能转化
4.现代生活中人类与电磁波结下了不解之缘,关于电磁波下列陈述中符合事实的是( )
A.麦克斯韦首先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
B.在真空中电磁波的传播速度小于真空中的光速
C.空间有变化的电场(或磁场)存在,不一定能形成电磁波
D.把手机放在抽成真空的玻璃盒中,拨打该手机号码,手机由于接收不到电磁波信号而无法接通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狭义相对论效应指出质量变大、长度变长、时间变长
B.赫兹对人类的突出贡献是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
C.没有三角插座时,可将三角插头的一脚折弯后,插入两孔插座中使用
D.法拉第发现了电流的周围存在磁场
6.如图所示,某振荡电路此时电容器上极板带正电荷,接下来极短时间内( )
A.振荡电流增大
B.电路中的一部分能量会以电磁波的形式辐射出去
C.线圈内磁通量变化率减少
D.电场能向磁场能转化
7.如图所示,后车安装了“预碰撞安全系统”,其配备的雷达会发射毫米级电磁波(毫米波),并对前车反射的毫米波进行运算,则( )
A.毫米波的频率比可见光高
B.毫米波遇到前车时会发生明显衍射现象
C.经前车反射后毫米波的速度将比反射前大
D.前车的金属尾板遇到毫米波时会产生极其微弱的感应电流
8.收音机的调谐(选台)回路是一个LC振荡电路,一般是由固定的线圈和可变电容器组成的。所以收音机的“选台”往往采用只改变电容的方式选择收听不同播音频率的电台。某收音机在收听频率为f的电台时可变电容器的电容为C0,那么当收听频率为2f的电台时,该可变电容器的电容为( )
A. B. C. D.
9.电磁波无处不在,我们身边的广播、电视、移动通信都与电磁波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Wi-Fi、非接触式公交卡、导航、雷达、微波加热、射电天文学、遥感遥测也都与电磁波有关。频率是电磁波的一个重要参量,不同频率的电磁波在空中互不干扰,保证了各项无线电应用的顺利开展。例如,我国自主建立的北斗导航系统所使用的电磁波频率约为1561MHz;家用微波炉加热食物所使用的电磁波频率约为2450MHs。家用5GWi-Fi所使用的电磁波频率约为572SMHz。对于家用5GWi-Fi的信号,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一定不会产生偏振现象
B.从一个房间穿越墙壁进入另一个房问后,频率保持不变
C.与北斗导航信号叠加时,将产生明显的干涉现象
D.与微波炉所使用的微波相比,更容易产生明显衍的射现象
10.关于汽车中的物理知识,下述说法正确的是( )
A.打雷时,呆在汽车里要比呆在木屋里危险
B.后挡风玻璃上有一根根电热丝,通电后可快速清除霜雾
C.某些小汽车顶上有一根露在外面的小天线是用来避免雷击的
D.汽车上坡要换高速挡,其目的是增大速度,得到较小的牵引力
11.下列关于电磁波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c= 3.00×108m/s
B.电磁波不能传播能量
C.手机既可接收电磁波,又可发射电磁波
D.无线电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γ射线均属于电磁波
12.对下列电器或设备的工作原理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微波炉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使食物温度升高的
B.手机无线充电的过程利用了电磁感应原理
C.雷达是利用超声波的多普勒效应进行测距和定位的
D.红外体温计是通过接收人体发射的X射线来测体温的
13.如图所示,L为电感线圈,C为电容器,R为定值电阻,线圈及导线电阻均不计。先闭合开关S,稳定后,再将其断开,并规定此时t=0。当t1=0.03s时,LC回路中电容器左极板带正电荷且电荷量第一次达到最大值。则当t2=0.13s时,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电容器中的电场能最大
B.线圈中的磁场能最大
C.电流沿顺时针方向,电容器正在充电
D.电流沿逆时针方向,电容器正在放电
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楞次在实验中观察到电流的磁效应,揭示了电和磁之间存在联系
B.安培提出了分子电流假说
C.麦克斯韦预言了电磁波并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
D.法拉第提出了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15.关于电磁波与机械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磁波传播需要介质,机械波传播不需要介质
B.电磁波在任何介质中传播速率都相同,各种机械波在同一种介质中传播速率都相同
C.电磁波和机械波都不能发生干涉
D.电磁波和机械波都能发生衍射
二、填空题
16.变化的电场产生磁场,麦克斯韦假设,既然变化的磁场能产生电场,那么变化的电场也会在空间产生_________。
17.麦克斯韦电磁理论指出___________周围会产生电场;电磁波是__________(填“纵波”或“横波”)。
18.LC振荡电路的放电、充电过程
(1)电容器放电:由于线圈的______作用,放电电流不会立刻达到最大值,而是由零逐渐增大,同时电容器极板上的电荷逐渐______。放电完毕时,极板上的电荷量为零,放电电流达到______。该过程电容器的______全部转化为线圈的______。
(2)电容器充电:电容器放电完毕时,由于线圈的______作用,电流并不会立刻减小为零,而要保持原来的方向继续流动,并逐渐减小,电容器开始______,极板上的电荷逐渐______,电流减小到零时,充电结束,极板上的电荷最多.该过程中线圈的______又全部转化为电容器的______。
19.热辐射∶
(1)定义∶一切物体都在辐射____,这种辐射与物体的____有关,所以叫作热辐射。
(2)特点∶物体在热辐射中随温度的升高,辐射的_______的电磁波的成分越来越大。
三、解答题
20.对应于7.4×10-19J的能量子,其电磁辐射的频率和波长各是多少?(普朗克常量h=6.63×10-34 J·s,真空中的光速c=3.00×108 m/s)
21.机械波可以发生共振,电磁波同样也可以,当电磁波的频率和振荡电路自已的固有频率相同时,振荡电流的振幅最大。这个现象叫做电谐振。通过莱顿瓶做实验可以观察到电谐振现象,简述其原理。
22.某雷达工作时,发射电磁波的波长为λ=20 cm,每秒发射的脉冲数为n=5 000,每个脉冲持续时间t=0.02 μs,求电磁波的振荡频率为多少?最大侦察距离是多少?
23.猫头鹰在夜间能看到东西是因为它对红外线产生视觉,根据辐射理论,物体发出的最大波长与物体的绝对温度间的关系满足λmT = 2.90 × 10 - 3m·K,若猫头鹰的猎物——蛇在夜间体温为t = 27℃,则它发出的光的最大波长为多少?属于哪个波段?(其中T = t + 273K)
24.发射电磁波时为什么要使用开放电路?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解析】
【详解】
A.任何物体在任何温度下均会向外辐射红外线,故A错误;
B.紫外线的主要作用是化学作用和荧光作用,其中化学作用主要用于杀菌消毒,故B正确;
C.可见光的波长小于红外线的波长,故可见光相对红外线不容易发生衍射现象;故C错误;
D.X射线是电磁波,不带电,不能在磁场中偏转,故D错误。
故选B。
2.B
【解析】
【详解】
A.奥斯特发现电流的磁效应,安培提出分子电流假说,故A错误;
B.麦克斯韦预言电磁波的存在,赫兹捕捉到了电磁波,故B正确;
C.库仑发现库仑定律,但他没有测出静电力常量,故C错误;
D.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纽曼和韦伯得出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故D错误。
故选B。
3.D
【解析】
【详解】
由题图中磁场的方向可知,此时电容器正在充电,电路中电流正在减小,线圈中的磁场正在减弱,磁场能正在向电场能转化,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4.C
【解析】
【详解】
A.麦克斯韦首先预言电磁波,而赫兹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A错误;
B.在真空中电磁波的传播速度等于真空中的光速,B错误;
C.只有周期性变化的电场才能形成电磁波,均匀变化的电场只能产生恒定的磁场,将不能再产生电磁波,C正确;
D.电磁波在真空中也能传播,把手机放在抽成真空的玻璃盒中,手机能接收到电磁波的信号,D错误。
故选C。
5.B
【解析】
【详解】
A.狭义相对论效应指出质量变大、长度变短、时间变长,所以A错误;
B.赫兹对人类的突出贡献是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所以B正确;
C.大功率或带有金属外壳的用电器,使用两孔插座,没有接地功能,用电器外壳带电,会危及人身安全,所以C错误;
D.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周围存在磁场,所以D错误;
故选B。
6.C
【解析】
【详解】
ACD.由图中电流的方向流向电容器的正极,说明电容器正在充电,回路中的磁场能向电场能转化,所以电路中的电流正在减小,所以线圈中的磁场正在减弱,线圈内磁通量变化率减少,AD错误C正确;
B.振荡电路中,电场能和磁场能之间主要在不同元件之间的相互转化,辐射出去的能量很少很少,B错误。
故选C。
7.D
【解析】
【详解】
A.从电磁波谱的顺序可知毫米波的频率比可见光低,故A错误;
B.毫米波的波长远小于车的大小,所以遇到前车时不会发生明显衍射现象,故B错误;
C.电磁波在空中传播的速度不会变化,故C错误;
D.系统判断有可能发生碰撞时会发出蜂鸣并显示警示信号,说明前车的金属尾板遇到毫米波时一定会产生极其微弱的感应电流,故D正确。
故选D。
8.D
【解析】
【详解】
由题意,根据LC电路频率公式可得
解得
故选D。
9.B
【解析】
【详解】
A.电磁波是横波,可以发生偏振现象,故A错误;
B.电磁波的频率由振源决定,从一个房间穿越墙壁进入另一个房间后,频率保持不变,故B正确;
C.只有频率相同的两列光才能发生干涉,Wi-Fi信号不会在北斗导航信号叠加时,产生明显的干涉现象,故C错误;
D.家用5GWi-Fi所使用的电磁波频率高于微波炉的频率,因此其波长较短,不易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故D错误。
故选B。
10.B
【解析】
【详解】
A.由于汽车金属外壳的静电屏蔽作用,打雷时呆在汽车里要比呆在木屋里安全。故A错误;
B.后挡风玻璃上有一根根电热丝,通电后快速发热,用于清除霜雾。故B正确;
C.某些小汽车顶上有一根露在外面的小天线是用来接收无线电信号的。故C错误;
D.汽车上坡要换低速挡,其目的是减小速度,得到较大的牵引力。故D错误。
故选B。
11.B
【解析】
【详解】
A.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c= 3.00×108m/s,选项A正确;
B.电磁波能传播能量,选项B错误;
C.手机既可接收电磁波,又可发射电磁波,选项C正确;
D.无线电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γ射线均属于电磁波,选项D正确。
此题选择不正确的选项,故选B。
12.B
【解析】
【详解】
A.微波炉是一种利用微波加热食物的家电,通过加热食物中的水,从而实现加热目的,故A错误;
B.手机无线充电技术应用了电磁感应原理,当交变电流通过充电底座中的线圈时,线圈产生磁场,带有金属线圈的只能手机靠近该磁场就能产生电流,通过“磁生电”来实线充电,故B正确;
C.雷达是利用电磁波的多普勒效应进行测距和定位的,故C错误;
D.红外体温计是通过接收人体发射的红射线来测体温的,故D错误。
故选B。
13.A
【解析】
【详解】
AB.LC回路中,在一个周期内,电容器充电两次,放电两次,线圈及导线电阻均不计,先闭合开关S,稳定后,线圈两端没有电压,电容器不带电,线圈具有磁场能,在t=0时刻,关闭开关S,线圈产生自感电动势,对电容器充电,使右极板带正电,后开始放电,再充电,当t1=0.03s时,电容器左极板带正电荷且电荷量第一次达到最大值。此时所经时间应是,则有=0.03s,可得T=0.04s,此时再经,电容器又放电,完成一次全振荡。则当t2=0.13s=3T+时,对电容器第7次充电,使电容器右极板带正电,且电荷量最大,由LC振荡回路的充放电规律可知,电容器带电荷量最大时,电容器中的电场能最大,线圈中的磁场能最小, A正确,B错误;
CD.在3T~3T+时,电流沿LC回路逆时针方向对电容器充电,使电容器右极板带正电,在t2=0.13s时刻,充电完毕,且电荷量最大,CD错误。
故选A。
14.B
【解析】
【详解】
A.奥斯特在实验中观察到电流的磁效应,揭示了电和磁之间存在联系。故A错误;
B.安培提出了分子电流假说,故B正确;
C.麦克斯韦预言了电磁波,赫兹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故C错误;
D.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但提出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是纽曼和韦伯,故D错误。
故选B。
15.D
【解析】
【详解】
A.电磁波传播不需要介质,机械波传播需要介质,A错误;
B. 电磁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率不相同,机械波在同一种介质中传播速率都相同,B错误;
CD.干涉和衍射是波特有的性质,故电磁波和机械波都能发生干涉和衍射,C错误,D正确。
故选D。
16.磁场
【解析】
略
17. 变化的磁场 横波
【解析】
【详解】
[1]麦克斯韦电磁理论指出变化的磁场周围会产生电场;
[2]电磁波是横波。
18. 自感 减少 最大值 电场能 磁场能 自感 反向充电 增多 磁场能 电场能
【解析】
【分析】
【详解】
略
19. 电磁波 温度 较短波长
【解析】
【分析】
【详解】
(1)[1] [2]根据热辐射的定义可知,一切物体都在辐射电磁波,这种辐射与物体的温度有关,所以叫作热辐射。
(2)[3]热辐射的特点是物体在热辐射中随温度的升高,辐射的较短波长的电磁波的成分越来越大。
20.,
【解析】
【详解】
根据
可得
则
21.见解析
【解析】
【详解】
电磁系统中,储能元件内电能与磁能不断相互转换,形成电谐振。 若系统受到外界周期性的电磁激励,且激励的频率等于系统的自由振荡频率,则系统与激励源间形成电谐振。 产生电磁振荡的最简单的实例:是由电阻 R、电感线圈L和电容器C 所组成的振荡回路,使其电容器C中储存的电能与电感线圈 L中储存的磁能不断地相互转换。
22.1.5×109 Hz;30 km
【解析】
【分析】
【详解】
由c=λf,可得电磁波的振荡频率
f== Hz=1.5×109 Hz
电磁波在雷达发射相邻两个脉冲的时间间隔内,雷达必须接收到反射回来的电磁脉冲,否则会与后面的电磁脉冲重叠而影响测量,设最大侦察距离为x,则
2x=cΔt
而
Δt=-t
所以
x=≈30 km.
23.9.7 × 10 - 6m;红外线
【解析】
【分析】
【详解】
由t = 27℃,知
T = (27 + 273)K = 300K
由公式
λmT = 2.90 × 10 - 3m·K
得
λm = m ≈ 9.7 × 10 - 6m
故属于红外线。
24.见解析
【解析】
【分析】
【详解】
发生电磁波过程要向外辐射能量,为有效地把电磁场的能量辐射出去,发射电磁波时要使用开放电路。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