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7张PPT。《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第一课时课题: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初中数学教材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8章第三节《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第一课时,是在学生掌握了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能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较简单的应用题的基础上安排的,安排这节内容的目的在于:一方面通过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进一步突出方程组这种数学模型应用的广泛性和有效性;另一方面使学生能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境中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进一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其中的“牛饲料问题”“种植计划问题”“成本与产出问题”是具有一定综合性的问题,提供给学生利用方程组为工具进行具有一定深度的思考,增加运用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将全章所强调的以方程组为工具把实际问题模型化的思想提高到新的高度。这节内容的问题形式包括:估值与精确计算的比较(探究1)、开放地探索设计方案(探究2)、根据图表信息列方程组(探究3)。 由于很多初一学生对实际问题存在排斥的心理,一看到是很长的文字题目就不想看了。而这个问题的根源在于学生不能根据题意找到相关的等量关系,所以对本节课设计的重点在于引导学生突破这个重难点,让学生不再害怕实际问题,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方程组应用的广泛性和有效性,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情分析⑴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学会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并进一步提高解方程组的技能,逐步体会列方程组解应用题的优越性。
⑵过程与方法:学会通过计算进行比较判断,体会估值与精确计算之间的关系及方程组应用的多样性。
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在用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的实用性,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②在探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理解他人的看法并与他人交流。 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根据题意找出等量关系,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
教学难点:正确找出问题中的两个等量关系。 教法学法本节课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提出实际问题,由于探究的问题比较复杂,所以一方面设置部分台阶(如较简单的准备题、提示解题方向的思考题)减少坡度、分散难点,另一方面用具体的方法(如列表法、图解法)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和表达,还留给学生充足的思考、交流、整理、反思的时间。
在学习过程中,鼓励学生积极探究,当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遇到困难时,教师应启发诱导,让学生在经过自己的努力来克服困难的过程中体验如何探究,探究不同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思维,得到更大的收获。 教学过程环节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环节二:探究新知,解决问题
环节三:总结归纳数学模型
环节四:巩固练习,熟练技能
环节五:反思小结
环节六:作业布置
环节七:课后思考题
悟空顺风探妖踪,千里只行四分钟。
归时四分行六百,风速多少才称雄。 环节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例题:养牛场原有30只大牛和15只小牛,1天约需用饲料675kg;一周后又购进12只大牛和5只小牛,这时1天约需用饲料940kg。饲养员李大叔估计平均每只大牛1天约需用饲料18~20kg,每只小牛1天约需饲料7~8kg。你能够通过计算检验他的估计?问题1:怎样判断李大叔的估计是够正确?1.先假设李大叔的估计正确,再根据问题中给定的数量关系来检验。
2.根据问题中给定的数量关系求出平均每只大牛和每只小牛1天各约需用饲料量,再来判断李大叔的估计是否正确。问题2:思考:题目中有哪些已知量?哪些未知量?等量关系有哪些?本题的等量关系是
⑴30只大牛和15只小牛1天需用饲料为675kg;
⑵(30+12)只大牛和(15+5)只小牛需用饲料为940kg。环节二:探究新知,解决问题问题3:如何解这个应用题?
例题:养牛场原有30只大牛和15只小牛,1天约需用饲料675kg;一周后又购进12只大牛和5只小牛,这时1天约需用饲料940kg。饲养员李大叔估计平均每只大牛1天约需用饲料18~20kg,每只小牛1天约需饲料7~8kg。你能够通过计算检验他的估计?环节二:探究新知,解决问题问题3:如何解这个应用题?
答:每只大牛和每只小牛1天各需用饲料为20kg和5kg,因此,饲养员李大叔对大牛的食量估计较为准确,对小牛的食量估计偏高。 环节三:总结归纳数学模型问题4: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是怎样的?
讨论结果:
审:弄清楚题目中的数量关系,设出两个未知数。
列:分析题意,找出两个等量关系,并在原题目中做标记,
根据两个等量关系列出方程组;
解:接触方程组,求出未知数的值;
验:检验求得的值是否正确和符合实际情形。
答:写出答案。环节四:巩固练习,熟练技能1.若买2支圆珠笔,1本笔记本需要4元;买1支圆珠笔,
2本笔记本需要5元,求圆珠笔和笔记本的单价是多少元?
2.悟空顺风探妖踪,千里只行四分钟。
归时四分行六百,风速多少才称雄。
3.某车间有90名工人,每人每天平均生产螺栓15个或螺帽24个,要使一个螺栓配套两个螺帽,如何分配才能使螺栓和螺帽刚好配套?
4.长18米的钢材,要锯成10段,而每段的长只能取“1米或2米”两种型号之一,小明估计2米的有3段,你们认为他估计的是否正确?为什么? 谈谈你的学习体会环节五:反思小结布置作业课本第108页 第5,9题 环节七:课后思考题某中学新建了一栋4层的教学大楼,每层楼有8间教室,这栋大楼共有4道门,其中相同,两道侧门大小也相同。安全检查中,对4道门进行了训练:当同时开启一道正门和两道侧门时,2分钟内可以通过560名学生;当同时开启一道正门和一道侧门时,4分钟可以通过800名学生。
⑴求平均每分钟一道正门和一道侧门各可以通过多少名学生?
⑵检查中发现,紧急情况时因学生拥挤,出门的效率将降低20%。安全检查规定,在紧急情况下全大楼的学生应在5分钟内通过这4道门安全撤离。假设这栋教学大楼每间教室最多有45名学生,问:建造的这4道门是否符合安全规定?请说明理由。谢谢各位评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