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化学九下 10.1 常见的酸和碱 一课一练
一、单选题
1.白蚁能分泌出蚁酸。蚁酸的化学性质与盐酸相似,能腐蚀很多物质。下列最不容易被蚁酸腐蚀的是
A.铜制塑像 B.镀锌水管 C.大理石栏杆 D.铝合金门窗
2.运输下列物质时,应张贴“腐蚀品”标识的是( )
A.氢氧化钠 B.汽油 C.铁矿石 D.大理石
3.如图所示,烧瓶内盛有x气体,若挤压滴管的胶头a,使液体y进入烧瓶中,振荡烧瓶,并倒放在铁架台上,将导管伸入滴有z的水中,打开弹簧夹b,可见烧杯中的液体如喷泉一样喷入烧瓶中,并出现颜色的改变.则x、y、z可能是( )
选项
A O2 H2SO4 紫色石蕊试液
B CO2 H2O 无色酚酞试液
C CO Ca(OH)2 紫色石蕊试液
D CO2 NaOH 无色酚酞试液
A.A B.B C.C D.D
4.下列关于酸、碱的说法错误的是
A.苛性钠、烧碱、火碱都是氢氧化钠
B.氢氧化钙可以用来改良酸性土壤
C.稀盐酸能够使酚酞溶液变红
D.生活中许多常见的物质(如柠檬、柑橘)中含有酸
5.下列关于硫酸的认识,正确的是
A.组成:硫酸溶液中H+和SO的数目相同
B.性质:能与CO2、SO3等非金属氧化物反应
C.用途:可用于实验室制备CuSO4等硫酸盐
D.生产:含硫酸废水用CaCl2处理后直接排放
6.鉴别下列各组物质采用的方法或使用的试剂不正确的是
A.硬水和软水:肥皂水
B.氧气和二氧化碳:带火星的木条
C.氢氧化钠与硝酸铵:加水溶解测温度
D.蔗糖溶液与酒精溶液:测导电性
7.在Ca(OH)2的饱和溶液中加入下列物质,冷却至室温,溶液的pH没有改变的是
A.CO2 B.CaO C.Cu(NO3)2 D.HCl
8.小王同学往厨房的纯碱中滴加白醋,发现有气体生成。已知白醋里含3%~5%的醋酸(CH3COOH),醋酸与盐酸的化学性质相似,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白醋里含有氢离子 B.生成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C.白醋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D.白醋与纯碱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
9.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收集、干燥、存放气体的装置图,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实验室收集氧气和二氧化碳均可使用装置③,气体从导管b进入
B.实验室用双氧水制取氧气,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均可使用装置②
C.实验室干燥氧气和二氧化碳均可使用装置④,气体从导管c进入
D.实验室收集的氧气和二氧化碳,均可如图⑤临时存放
10.能用于鉴别氢氧化钠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的物质是
A.HCl B.KNO3 C.Na2CO3 D.FeCl3
11.下列根据实验操作所得出的现象和结论均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A 向盛满二氧化碳的软塑料瓶中加入约三分之一体积的水,拧紧瓶盖振荡 软塑料瓶变瘪 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
B 用小木条蘸少量浓硫酸 小木条变成黑色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
C 点燃某无色气体,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小烧杯 烧杯内壁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该无色气体为一氧化碳
D 向硫酸铜溶液中伸入打磨后的铝丝 铝丝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 铝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
A.A B.B C.C D.D
12.下图所示的有关化学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向试管中加入铁钉 B.检查装置气密性
C.稀释浓硫酸 D.倾倒少量盐酸
13.下图是物质X溶于水中发生解离的微观示意图,其中能说明X是一种酸的是( )
A. B. C. D.
14.2021年,新一轮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活动启动,我省多个城市获得提名。创建过程,安全第一,下列标志与安全无关的是( )
A. B. C. D.
15. 下列物质敞口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质量会减少的是
A.浓硫酸 B.氯化钠 C.浓盐酸 D.烧碱
16.根据下列实验现象可以判断某溶液一定呈碱性的是( )
A.溶液中滴入石蕊仍为紫色
B.溶液中滴入酚酞显红色
C.溶液中滴入石蕊显红色
D.溶液中滴入酚酞不显色
二、综合应用题
17.(1)炼铁产生的废渣中含有大量CuS及少量铁和铁的化合物,工业上以该废渣为原料生产CuCl2的流程如下:
①在高温条件下废渣粉末中加入NaCl和空气,其中的CuS转化为CuCl2和Na2SO4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NaClO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__________ 。
③操作3的名称是 __________ 。
④该流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 __________ 。
(2)如图A、B、C、D、E五种物质是初中化学常见的金属单质、非金属氧化物、酸、碱、盐中的一种,相邻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A与B发生置换反应,B的水溶液呈蓝色。请回答:(提示:Fe3O4可看成FeO·Fe2O3,)
① A的化学式 __________ (任写一个)。
② B与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能是 __________ 。
③ E的用途是 __________ 。
④ D与Fe3O4,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能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
18.(1)A~F是初中化学中的常见物质,如图所示是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图中部分反应物或生成物未全部标出。已知:A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B在常温下为液态,F是黑色粉末。
① A物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
② B→D是__________反应(填“放热”或“吸热”);
③ 在C→E的反应中,C物质发生______________(填“氧化反应”或“还原反应”);
④ 写出E→F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设计对比实验,控制变量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对比实验不能达到目的的是______。
编号 A B
实验设计
实验目的 探究同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 探究MnO2对过氧化氢分解的影响
19.2020年9月中国宣布:力争的排放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科学家设想利用太阳能加热器“捕捉”、“释放”,实现碳循环(如下图所示)。
某化学小组的同学对此非常感兴趣,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如下装置探究上述设想的反应原理是否可行。
(1)能证明装置A“释放CO2”的现象是______;
(2)装置B在实验结束撤掉酒精喷灯时的作用是______;
(3)上述反应结束后,小组同学对D中固体成分进行探究,以证明是否“捕捉”到。
【猜想与假设】
D中的固体可能为:Ⅰ、只有氧化钙;Ⅱ、氧化钙与碳酸钙;Ⅲ、只有碳酸钙
【进行实验】
①甲同学从D中取一定量的固体于试管中,并加入一定量的水,振荡,有白色不溶物。甲同学据此认为试管中的固体为碳酸钙,即猜想Ⅲ成立。乙同学认为上述实验不足以证明猜想Ⅲ成立,其理由是______。
②乙同学从D中取一定量的固体于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水,触摸试管外壁,感觉发热;继续向试管中加入几滴稀盐酸,没有发现气泡产生。乙同学据此认为试管中的固体只有氧化钙,即猜想Ⅰ成立。丙同学认为乙的实验不足以证明猜想Ⅰ成立,理由是______。
③丙同学认为利用感觉温度变化的方法判断是否有氧化钙不可靠,他用水、酚酞试液和稀盐酸证明了猜想Ⅱ成立。请完成他的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样,加入适量的水溶解,过滤,向滤液中滴入酚酞;向滤渣中加入______。 ______;______。 猜想二成立。
(4)通过以上探究,小组同学认为科学家的设想在反应原理上是可行的。该设想的优点有______(填字母序号)。A.原料易得
B.充分利用太阳能
C.释放出的可作为资源加以利用
(5)的利用。①在高温高压下,和可以合成尿素[CO,同时生成水,该反应中参加反应的与的计量数比______。
②超临界是指温度与压强达到一定值时,形成气态与液态交融在一起的流体。研究发现超临界流体和水相似,溶解能力强,被誉为“绿色环保溶剂”,下列关于超临界流体说法正确的是______(填序号)。
A.它是混合物 B.它的化学性质与普通二氧化碳相同
C.它的分子不再运动 D.它可代替许多有害、有毒、易燃的溶剂
20.用下图所示实验装置进行CO还原CuO的实验,并检验该反应的气体产物。已知由一氧化碳发生装置得到的CO中混有CO2和H2O。
(1)装置中1处NaOH固体作用是_______;装置中2处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2)写出实验过程中装置3处的实验现象_________。
(3)实验结束后,若要确定装置中1处固体的成分,请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______。(简要写出实验步骤、现象和结论)。
(4)为验证铁、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以下所选试剂不正确的是_______。
a Fe、CuSO4溶液、Ag b Fe(NO3)2溶液、Cu、AgNO3溶液
c Fe、Cu、稀盐酸、AgNO3溶液 d Fe、CuSO4溶液、AgNO3溶液
(5)某兴趣小组将未打磨的铝片和稀盐酸放入密闭容器中,测得反应过程中气体压强随时间的变化,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①请解释BC段压强增大的原因______(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
②80s时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______
(6)若将装置2处酒精灯换为酒精喷灯,可利用该装置模拟工业炼铁。若用80g氧化铁可炼出铁的质量是多少?______
21.某学习小组的同学对物质的溶解过程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电导率传感器用于测量溶液的导电性强弱;一定条件下,电导率的大小能反映离子浓度的大小。
【实验探究1】物质溶于水形成溶液的过程中电导率的测定。
第一步:读取室温为26°C,取100mL蒸馏水,加入烧杯中,放入磁力搅拌器磁珠;
第二步:校准传感器,组装仪器,设定搅拌档;
第三步:用电导率传感器采集数据,迅速将一定质量的氢化钠加入烧杯中、实验数据如1图所示。
(1)磁力搅拌的目的是______,请说明a—b段曲线呈这种形态的原因是______。
(2)如2图所示,将一定质量的某种固体加入盛有水的烧杯中,拿起烧杯,木板掉落,加入的固体可能是______(填字母)。
A.氧化钙 B.氯化钠 C.氢氧化钠 D.硝酸铵
(3)上述四种固体中,有一种固体加入水中产生的热量变化是由该物质与水化合引起的,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实验探究2】物质溶于水形成溶液的过程中温度的测定。
第一步:读取空温为26°C,取30mL蒸馏水,加入烧杯中,放入磁力搅拌器磁珠;
第二步,校准传感器,组装仪器,设定搅拌档位;
第三步:用温度传感器采集数据,迅述将7.5g氯化钠加入烧杯中,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出氢化钠溶解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简图如3图所示。
(4)将氯化钠更换为等质量的氢氧化钠成硝酸铵,重新进行上述实验。分别绘制出氢氧化钠和硫酸铵溶解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简图如3图所示,则曲线______(选填A或B)可表示硝酸铵。
(5)配制200mL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密度为 1.1g﹒cm-3),需要氢氧化钠的质量______g,水的质量是______g;需要用到的仪器有托盘天平、烧杯、药匙、______、量筒,胶头滴管、试剂瓶。
22.某兴趣小组在实验室中模拟炼铁化学原理的实验,对固体产物成分等进行探究。
【设计实验】用一氧化碳还原纯净的氧化铁粉末,实验装置如下图。
【进行实验】该小组按上述实验设计,在一定温度下进行了实验,测得下列数据:
①反应前玻璃管和内盛氧化铁粉末的总质量66.0g(玻璃管的质量为60.0g)
②反应后玻璃管和内盛黑色固体的总质量65.8g(冷却到室温称量)
【分析与讨论】本实验中,玻璃管内固体粉末由红色全部变为黑色。小明同学认为该黑色固体全部是铁,但小华同学提出了质疑,于是大家提出查阅资料。
【查阅资料】①CO还原Fe2O3的固体产物的成分与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因素有关;
②CO还原Fe2O3的实验过程中固体产物可能有Fe3O4、FeO、Fe;
③NaOH溶液与石灰水相似,能吸收CO2,但不变浑。
④
物质性质 四氧化三铁 氧化亚铁 氧化铁 铁粉
颜色 黑色 黑色 红色 黑色
能否被磁铁吸引 能 不能 不能 能
【实验与猜想】
(1)该小组同学将反应后的黑色固体研磨后,再用磁铁吸引,发现黑色固体粉末全部能被吸引,则该黑色固体粉末中不可能含有氧化铁和 _____ 。
(2)进行猜想:黑色固体粉末可能a.全部为铁、 b. _______ 、c. _______ 。
【得出结论】
(3)通过实验中获得的数据进行计算,得出黑色固体粉末为(写名称) _______ 。
【反思与评价】
(4)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中,若要得到铁可适当提高反应温度。
(5)实验装置图中采用虚线框内的装置,其作用有 _______ 。
A.收集CO B.吸收CO2 C.检验CO2
【实践应用】小明和他的同学想测定某赤铁矿石中Fe2O3的质量分数。用CO与10g赤铁矿石样品充分反应(杂质不参与反应),并将生成的气体用足量的NaOH溶液完全吸收,该溶液总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右图。
(6)上述反应产生CO2的质量为 _____ g;
(7)计算该赤铁矿石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 _____ 。(需要有计算过程)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2页,共2页
参考答案:
1.A
2.A
3.D
4.C
5.C
6.D
7.B
8.D
9.A
10.C
11.D
12.B
13.C
14.B
15.C
16.B
17. +1 过滤 氯化钠 Fe 2NaOH+CuSO4═Cu(OH)2↓+Na2SO4 冶炼金属(或用作燃料) Fe3O4+8HCl=FeCl2+2FeCl3+4H2O
18. CH4 放热 还原反应 Fe2O3+3CO2Fe+3CO2 B
19.(1)C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2)防止石灰水倒吸入装置A中热的试管内,炸裂瓶底
(3) 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钙微溶于水,也可能出现白色不溶物 即使有碳酸钙,加入的少量稀盐酸先消耗氢氧化钙,不会出现气泡 足量的稀盐酸 溶液变红 有气泡产生
(4)ABC
(5) 1:2 BD##DB
20.(1) 除去CO2和H2O
(2)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取少量装置1处固体加水溶解,加足量C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静置,取上层清液滴加酚酞溶液。若溶液变红,固体成分为Na2CO3、NaOH;若溶液未变红,固体成分为Na2CO3
(4)d
(5) AlCl3和HCl
(6)解:设炼出铁的质量为x。
x=56g
答:80g氧化铁可炼出铁的质量是56g。
21.(1) 加速氢氧化钠溶解且能使溶液混合均匀、温度均匀 氢氧化钠易溶于水,使溶液中的离子浓度迅速增多,导电率快速增大
(2)AC
(3)
(4)B
(5) 22 198 玻璃棒
22. 氧化亚铁 全部为四氧化三铁 四氧化三铁与铁粉的混合物 四氧化三铁 AB 6.6 80%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